生理学考点串讲PPT课件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79753298 上传时间:2024-08-27 格式:PPT 页数:104 大小:1.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学考点串讲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生理学考点串讲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生理学考点串讲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生理学考点串讲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生理学考点串讲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理学考点串讲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考点串讲PPT课件(10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临床执业医师考试临床执业医师考试临床助理执业医师考试临床助理执业医师考试 生理学考点串讲生理学考点串讲第一节第一节 细胞的基本功能细胞的基本功能1. 1. 单纯扩散、易化扩散单纯扩散、易化扩散单纯扩散、易化扩散单纯扩散、易化扩散 属属属属被动转运,不耗能被动转运,不耗能被动转运,不耗能被动转运,不耗能 主动转运、入胞和出胞主动转运、入胞和出胞主动转运、入胞和出胞主动转运、入胞和出胞 耗能耗能耗能耗能 易化扩散、主动转运易化扩散、主动转运易化扩散、主动转运易化扩散、主动转运 需膜蛋白帮助需膜蛋白帮助需膜蛋白帮助需膜蛋白帮助 2. 2. 单纯扩散:单纯扩散:单纯扩散:单纯扩散:只转运只转运只转运只

2、转运 脂溶性物质:脂溶性物质:O2 CO2 N2 分子很小的水溶性物质:水、尿素分子很小的水溶性物质:水、尿素 乙醇、甘油乙醇、甘油易化扩散:(易化扩散:(需要膜蛋白的帮助)需要膜蛋白的帮助) 载体蛋白:载体蛋白: 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 通道蛋白:通道蛋白: Na+, K+, Cl, Ca2+ 等直径较小离子等直径较小离子4. 4. 主动转运:主动转运:主动转运:主动转运: 原发性主动转运(直接利用原发性主动转运(直接利用原发性主动转运(直接利用原发性主动转运(直接利用ATP)ATP) 膜蛋白膜蛋白膜蛋白膜蛋白 离子泵(离子泵(NaNa+ -+ - K K+ + 泵,又

3、称泵,又称NaNa+ + 泵、泵、NaNa+ -+ - K K+ +ATPATP酶)酶) 继发性主动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 例子:例子:例子:例子: 葡萄糖和氨基酸在肾小管和肠粘膜的吸收葡萄糖和氨基酸在肾小管和肠粘膜的吸收葡萄糖和氨基酸在肾小管和肠粘膜的吸收葡萄糖和氨基酸在肾小管和肠粘膜的吸收5. 5. 入胞与出胞入胞与出胞入胞与出胞入胞与出胞 出胞例子:出胞例子:神经末梢释放递质、腺细胞分泌神经末梢释放递质、腺细胞分泌 内钾外钠内钾外钠(势能储备)(势能储备)什么时候激活?什么时候激活?二二 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一)(一)(一)(一) 兴

4、奋性兴奋性1. 1. 概念概念概念概念 机体接受刺激产生反应的机体接受刺激产生反应的机体接受刺激产生反应的机体接受刺激产生反应的能力能力能力能力 2. 2. 衡量指标衡量指标衡量指标衡量指标 阈值(阈强度)阈值(阈强度)阈值(阈强度)阈值(阈强度) 刚能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刚能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刚能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刚能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最小刺激强度最小刺激强度最小刺激强度 (二)静息电位静息电位1. 概念概念 安静状态下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安静状态下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安静状态下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安静状态下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内负外正、极化状态)(内负外正、极化状态)

5、(内负外正、极化状态)(内负外正、极化状态)2. 机制机制 安静状态下细胞膜主要对安静状态下细胞膜主要对安静状态下细胞膜主要对安静状态下细胞膜主要对 K K+ + 通透性大通透性大 K K+ +外流外流外流外流 K K+ +电电电电- -化学化学化学化学平衡电位平衡电位平衡电位平衡电位与其它离子无关与其它离子无关(三)关于极化的几个概念(三)关于极化的几个概念1. 极极 化化2. 去去 极极 化化 (静息电位负值(静息电位负值减少减少,兴奋性增加兴奋性增加)3. 超超 极极 化化 (静息电位负值(静息电位负值增大增大,兴奋性减低兴奋性减低)4. 反反 极极 化化 (内正外负内正外负)5. 复复

6、 极极 化化(四)动作电位(四)动作电位 ( ( 神经细胞神经细胞神经细胞神经细胞 / /神经纤维)神经纤维)神经纤维)神经纤维)1.1.锋电位(标志)锋电位(标志)锋电位(标志)锋电位(标志) 上升支:去极化上升支:去极化上升支:去极化上升支:去极化 NaNa+ +内流内流内流内流( ( ( (NaNa+ +平衡电位平衡电位) 下降支:复极化下降支:复极化下降支:复极化下降支:复极化 K K+ +外流外流外流外流动作电位的幅度动作电位的幅度动作电位的幅度动作电位的幅度= = = =静息电位绝对值静息电位绝对值静息电位绝对值静息电位绝对值+ + + + NaNa+ +平衡电位平衡电位(细胞内外

7、(细胞内外(细胞内外(细胞内外NaNa+ +浓度差越大,幅度越大)浓度差越大,幅度越大)浓度差越大,幅度越大)浓度差越大,幅度越大)2.2.2.2.产生条件产生条件产生条件产生条件 阈电位(门坎)阈电位(门坎)阈电位(门坎)阈电位(门坎)(细胞膜对(细胞膜对(细胞膜对(细胞膜对NaNa+ +通透性突然增大的通透性突然增大的 临界膜电位)临界膜电位) 3. 3. 3. 3. 特特特特 点点点点 “全全全全”或或或或“无无无无” 不衰减性不衰减性不衰减性不衰减性传导传导传导传导 有不应期有不应期有不应期有不应期 (锋电位相当于绝对不应期)(锋电位相当于绝对不应期)(锋电位相当于绝对不应期)(锋电位

8、相当于绝对不应期) 4. 4. 4. 4. 传传传传 导导导导 双向传导、相对不疲劳、幅度越大传导越快双向传导、相对不疲劳、幅度越大传导越快双向传导、相对不疲劳、幅度越大传导越快双向传导、相对不疲劳、幅度越大传导越快 绝缘性、安全性、完整性绝缘性、安全性、完整性绝缘性、安全性、完整性绝缘性、安全性、完整性 兴奋性为零兴奋性为零三三 骨骼肌的收缩功能骨骼肌的收缩功能神经骨骼肌接头神经骨骼肌接头躯体运动神经躯体运动神经AChACh(乙酰胆碱)(乙酰胆碱) CaCa2+2+N N2 2-ACh-ACh受体受体(阿托品无效)(阿托品无效)胆碱酯酶胆碱酯酶 ( (有机磷农药)有机磷农药) (烟碱样症状)

9、(烟碱样症状)兴奋兴奋收缩耦联收缩耦联1. 1. 耦联结构基础耦联结构基础 三联管三联管2. 2. 耦联因子耦联因子 CaCa2+2+离子离子第三节第三节 血液循环血液循环1.1.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规律:规律: 上升支:去极化上升支:去极化 NaNa+ +内流内流内流内流 下降支:复极化下降支:复极化下降支:复极化下降支:复极化 K K+ +外流外流外流外流特征:特征:特征:特征:2 2 2 2期(平台期)期(平台期)期(平台期)期(平台期) CaCa2+2+内流和内流和内流和内流和K K+ +外流外流外流外流例外:窦房结细胞例外:窦房结细胞例外:窦房结细胞例外:窦房结细

10、胞 上升支:上升支:CaCa2+2+内流内流内流内流 下降支:下降支:下降支:下降支:K K+ +外流外流外流外流 2. 心肌的电生理特性心肌的电生理特性 兴奋性兴奋性 自律性自律性 传导性传导性 l分期:有效不应期分期:有效不应期(绝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 + + 局部反应期)局部反应期) 相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 超常期超常期l特点: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特点: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收缩期加舒张早期)(收缩期加舒张早期) 心肌不会发生强直收缩心肌不会发生强直收缩 (长的原因:(长的原因:2 2期平台期)期平台期)窦房结(?)窦房结(?)自动兴奋的频自动兴奋的频率最高率最高4期自动去极期自动去极化的速度最

11、快化的速度最快最慢:最慢: 房室交界房室交界 (房室延搁)(房室延搁)最快:最快: 普肯野纤维普肯野纤维3.3.心脏泵血的机制心脏泵血的机制(1 1)心动周期心动周期:心脏的一次收缩和舒张心脏的一次收缩和舒张 心率加快,影响舒张期心率加快,影响舒张期(2)心脏泵血过程)心脏泵血过程l 心室内压力上升的速度最快?心室内压力上升的速度最快?心室内压力上升的速度最快?心室内压力上升的速度最快? 等容收缩期等容收缩期等容收缩期等容收缩期l 心室内压力上升达峰值?心室内压力上升达峰值?心室内压力上升达峰值?心室内压力上升达峰值? 快速射血期末快速射血期末快速射血期末快速射血期末l 心室容积变化最大?心室

12、容积变化最大?心室容积变化最大?心室容积变化最大? 快速充盈期快速充盈期快速充盈期快速充盈期l 心室容积最大?心室容积最大?心室容积最大?心室容积最大? 心房收缩期心房收缩期心房收缩期心房收缩期l从房室瓣关闭,到主动脉瓣开放?从房室瓣关闭,到主动脉瓣开放?从房室瓣关闭,到主动脉瓣开放?从房室瓣关闭,到主动脉瓣开放? 等容收缩期等容收缩期等容收缩期等容收缩期l 主动脉瓣关闭?主动脉瓣关闭?主动脉瓣关闭?主动脉瓣关闭? 等容舒张期开始时等容舒张期开始时等容舒张期开始时等容舒张期开始时l 两个瓣膜都关闭?两个瓣膜都关闭?两个瓣膜都关闭?两个瓣膜都关闭? 等容收缩期和等容舒张期等容收缩期和等容舒张期等

13、容收缩期和等容舒张期等容收缩期和等容舒张期(3 3) 泵血功能的评价指标泵血功能的评价指标泵血功能的评价指标泵血功能的评价指标l 搏出量搏出量搏出量搏出量 ( 一侧心室收缩一次)一侧心室收缩一次)一侧心室收缩一次)一侧心室收缩一次)l 心输出量心输出量心输出量心输出量 (一侧心室收缩一分钟)(一侧心室收缩一分钟)(一侧心室收缩一分钟)(一侧心室收缩一分钟)l 射血分数射血分数射血分数射血分数 (搏出量(搏出量(搏出量(搏出量/ /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 心指数心指数心指数心指数 (心输出量(心输出量(心输出量(心输出量/ /体表面积)体表面积

14、)体表面积)体表面积)l 心脏作功量心脏作功量心脏作功量心脏作功量l 心力储备心力储备心力储备心力储备(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的能力(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的能力(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的能力(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的能力 搏出量储备和心率储备)搏出量储备和心率储备)搏出量储备和心率储备)搏出量储备和心率储备) (4) 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l 前负荷前负荷前负荷前负荷 心室舒张末期的容积或压力;正比;心室舒张末期的容积或压力;正比;心室舒张末期的容积或压力;正比;心室舒张末期的容积或压力;正比; 初长度;异长自身调节初长度;异长自身调节初长度;异长自身调

15、节初长度;异长自身调节 (静脉回流量增加,前负荷?)静脉回流量增加,前负荷?)静脉回流量增加,前负荷?)静脉回流量增加,前负荷?)l 后负荷后负荷后负荷后负荷 大动脉血压(体循环高压大动脉血压(体循环高压大动脉血压(体循环高压大动脉血压(体循环高压后负荷增大);后负荷增大);后负荷增大);后负荷增大); 反比;等容收缩期延长,射血期缩短反比;等容收缩期延长,射血期缩短反比;等容收缩期延长,射血期缩短反比;等容收缩期延长,射血期缩短l 心肌收缩能力心肌收缩能力心肌收缩能力心肌收缩能力 等长自身调节等长自身调节等长自身调节等长自身调节l 心率心率心率心率二二 血管生理血管生理 1.1.影响动脉血压

16、的因素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搏出量主要影响收缩压搏出量主要影响收缩压 外周阻力主要影响舒张压外周阻力主要影响舒张压 心率影响舒张压心率影响舒张压 大动脉的弹性储器作用大动脉的弹性储器作用缓冲血压缓冲血压 (大动脉弹性减弱?)(大动脉弹性减弱?) 每搏输出量每搏输出量每搏输出量每搏输出量 心心心心 率率率率 外周阻力外周阻力外周阻力外周阻力 循环血量与循环血量与循环血量与循环血量与 血管容积的比值血管容积的比值血管容积的比值血管容积的比值 主动脉和主动脉和主动脉和主动脉和 大动脉的弹性大动脉的弹性大动脉的弹性大动脉的弹性 影响因素影响因素 收缩压收缩压 舒张压舒张压 脉压脉压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影响

17、动脉血压的因素(增大)(增大)(增大)(增大)(增大)(增大)(增大)(增大)(减弱)(减弱) 增大增大 减小减小 减小减小 增大增大 增大增大2. 2. 中心静脉压(中心静脉压(中心静脉压(中心静脉压(CVP)CVP)( 心脏射血能力心脏射血能力心脏射血能力心脏射血能力强,强,强,强,CVP? CVP? 静脉回流血量静脉回流血量静脉回流血量静脉回流血量增多,增多,增多,增多,CVP?CVP?)3 3. . . .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5 5 5 5点)点)点)点) 呼吸运动呼吸运动呼吸运动呼吸运动 骨骼肌的挤压作用骨骼肌的挤压作用骨骼

18、肌的挤压作用骨骼肌的挤压作用 心脏的收缩力量心脏的收缩力量心脏的收缩力量心脏的收缩力量 体位改变体位改变体位改变体位改变 体循环平均充盈压体循环平均充盈压体循环平均充盈压体循环平均充盈压 4. 组织液生成及影响因素组织液生成及影响因素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 = = =(毛细血管血压(毛细血管血压(毛细血管血压(毛细血管血压 + + + + 组织液胶渗压组织液胶渗压组织液胶渗压组织液胶渗压 ) ) ) ) ( ( ( ( 血浆胶渗压血浆胶渗压血浆胶渗压血浆胶渗压 + + + + 组织液静水压组织液静水压组织液静水压组织液静水压 ) ) ) ) 右心衰右心衰右心衰右心衰 肝病、

19、肾病、营养不良肝病、肾病、营养不良肝病、肾病、营养不良肝病、肾病、营养不良 丝虫病(淋巴回流受阻)丝虫病(淋巴回流受阻)丝虫病(淋巴回流受阻)丝虫病(淋巴回流受阻) 烧伤、过敏(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烧伤、过敏(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烧伤、过敏(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烧伤、过敏(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三三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1 1 1 1 颈动脉窦颈动脉窦颈动脉窦颈动脉窦- - - -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减压反射)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减压反射)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减压反射)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减压反射) l 感受器(颈动脉窦、主动脉弓)感受器(颈动脉窦、主动脉弓)感受

20、器(颈动脉窦、主动脉弓)感受器(颈动脉窦、主动脉弓) l 传入神经(窦传入神经(窦传入神经(窦传入神经(窦N-N-N-N-舌咽舌咽舌咽舌咽N N N N,主动脉,主动脉,主动脉,主动脉N-N-N-N-迷走迷走迷走迷走N)N)N)N) l 延髓延髓延髓延髓 心交感中枢(心活动增强)心交感中枢(心活动增强)心交感中枢(心活动增强)心交感中枢(心活动增强) 心迷走中枢(心活动减弱)心迷走中枢(心活动减弱)心迷走中枢(心活动减弱)心迷走中枢(心活动减弱) 交感缩血管中枢(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交感缩血管中枢(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交感缩血管中枢(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交感缩血管中枢(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l

21、 牵拉颈总动脉(机体动脉血压升高)牵拉颈总动脉(机体动脉血压升高) 颈动脉窦传入冲动增加颈动脉窦传入冲动增加 心迷走中枢兴奋心迷走中枢兴奋 血压降低血压降低 l 夹闭颈总动脉(机体动脉血压降低)夹闭颈总动脉(机体动脉血压降低) 颈动脉窦传入冲动减少颈动脉窦传入冲动减少 心迷走中枢抑制心迷走中枢抑制 血压升高血压升高 负反馈负反馈负反馈负反馈对急骤变化的血压起调节作用对急骤变化的血压起调节作用对急骤变化的血压起调节作用对急骤变化的血压起调节作用 2 2 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 l 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受体受体 ) 升升 压压 (与(与(与(与结合,小肠平滑肌舒张)结

22、合,小肠平滑肌舒张)l 肾上腺素(肾上腺素( 、 受体)受体) 强强 心心 (对骨骼肌和肝血管的作用:小剂量舒张,大剂量(对骨骼肌和肝血管的作用:小剂量舒张,大剂量(对骨骼肌和肝血管的作用:小剂量舒张,大剂量(对骨骼肌和肝血管的作用:小剂量舒张,大剂量收缩)收缩)(去甲肾上腺素升高血压同时,心率减慢?)(去甲肾上腺素升高血压同时,心率减慢?)(去甲肾上腺素升高血压同时,心率减慢?)(去甲肾上腺素升高血压同时,心率减慢?) 急性失血时?(环境骤变时?)急性失血时?(环境骤变时?)急性失血时?(环境骤变时?)急性失血时?(环境骤变时?)l 应急:交感神经兴奋(先)应急:交感神经兴奋(先)应急:交感

23、神经兴奋(先)应急:交感神经兴奋(先) l 应激:糖皮质激素升高(后)应激:糖皮质激素升高(后)应激:糖皮质激素升高(后)应激:糖皮质激素升高(后) 肾素肾素肾素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血管紧张素系统?血管紧张素系统?血管紧张素系统? 冠脉循环冠脉循环 l 舒张压的高低和舒张期的长短舒张压的高低和舒张期的长短l 腺苷腺苷 第四节第四节 呼呼 吸吸(一(一 ) 肺通气的动力肺通气的动力 1. 直接动力直接动力 肺内压和大气压的压力差肺内压和大气压的压力差 吸吸吸吸 气:气:气:气: 肺内压肺内压肺内压肺内压 大气压大气压大气压大气压 吸气末,呼气末:肺内压吸气末,呼气末:肺内压吸气末,呼气末:肺内

24、压吸气末,呼气末:肺内压 = = = = 大气压大气压大气压大气压2. 原动力原动力 呼吸肌的舒缩引起的呼吸运动呼吸肌的舒缩引起的呼吸运动l 吸气肌吸气肌:膈肌、肋间外肌:膈肌、肋间外肌 呼气肌呼气肌:腹肌、肋间内肌:腹肌、肋间内肌 l 平静呼吸:平静呼吸:吸气主动,呼气被动吸气主动,呼气被动l 用力呼吸:用力呼吸:吸气主动,呼气主动吸气主动,呼气主动 胸内负压(平静吸气或呼气低于大气压)胸内负压(平静吸气或呼气低于大气压)胸内负压(平静吸气或呼气低于大气压)胸内负压(平静吸气或呼气低于大气压)l 计算公式:计算公式:计算公式:计算公式: = = 肺内压肺内压肺内压肺内压肺回缩力肺回缩力肺回缩

25、力肺回缩力 = = 大气压大气压大气压大气压肺回缩力肺回缩力肺回缩力肺回缩力 = = 肺回缩力肺回缩力肺回缩力肺回缩力l 维持的必要条件维持的必要条件维持的必要条件维持的必要条件 胸膜腔的密闭状态(气胸:负压消失)胸膜腔的密闭状态(气胸:负压消失)胸膜腔的密闭状态(气胸:负压消失)胸膜腔的密闭状态(气胸:负压消失)l 意义:意义:意义:意义: 维持肺的扩张状态维持肺的扩张状态维持肺的扩张状态维持肺的扩张状态 促进静脉和淋巴的回流促进静脉和淋巴的回流促进静脉和淋巴的回流促进静脉和淋巴的回流 (二(二 ) 肺通气的阻力肺通气的阻力l 弹性阻力弹性阻力弹性阻力弹性阻力 肺的弹性阻力肺的弹性阻力肺的弹

26、性阻力肺的弹性阻力(表面张力)(表面张力)(表面张力)(表面张力)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生理作用:生理作用:生理作用:生理作用: 降低肺泡表面张力;防止肺泡内液体积聚降低肺泡表面张力;防止肺泡内液体积聚 维持大小肺泡的稳定性维持大小肺泡的稳定性 l 非弹性阻力非弹性阻力非弹性阻力非弹性阻力 气道阻力(口径成反比)气道阻力(口径成反比)气道阻力(口径成反比)气道阻力(口径成反比)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气道口径影响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气道口径影响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气道口径影响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气道口径影响 哮喘(呼气困难:吸气口径大,呼气口

27、径小)哮喘(呼气困难:吸气口径大,呼气口径小)哮喘(呼气困难:吸气口径大,呼气口径小)哮喘(呼气困难:吸气口径大,呼气口径小)减少?减少?(三)(三) 肺通气功能的评价指标肺通气功能的评价指标1. 1. 余气量和功能余气量余气量和功能余气量 余气量:最大呼气末余气量:最大呼气末 功能余气量:平静呼气末功能余气量:平静呼气末肺总量肺总量 = 肺活量肺活量+余气量余气量2. 肺活量和用力呼气量肺活量和用力呼气量l 肺活量:潮气量肺活量:潮气量肺活量:潮气量肺活量:潮气量 + + 补吸气量补吸气量补吸气量补吸气量 + + 补呼气量补呼气量补呼气量补呼气量 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的病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28、的病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的病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的病人?l 用力呼气量(时间肺活量):用力呼气量(时间肺活量):用力呼气量(时间肺活量):用力呼气量(时间肺活量): 用力吸气后,用力以最快速度呼气所呼出的最大气量,用力吸气后,用力以最快速度呼气所呼出的最大气量,测定测定第第1、2、3秒秒内呼出的气体量,用它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数内呼出的气体量,用它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数表示。表示。 83、96和和99。(第一秒最有意义)。(第一秒最有意义) 是评价肺通气功能较好的指标是评价肺通气功能较好的指标是评价肺通气功能较好的指标是评价肺通气功能较好的指标 2. 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l

29、 肺通气量:每分钟进或出肺的气量肺通气量:每分钟进或出肺的气量肺通气量:每分钟进或出肺的气量肺通气量:每分钟进或出肺的气量 潮气量潮气量潮气量潮气量呼吸呼吸呼吸呼吸频频率率率率l 肺泡通气量:每分钟进或出肺泡的气体量肺泡通气量:每分钟进或出肺泡的气体量肺泡通气量:每分钟进或出肺泡的气体量肺泡通气量:每分钟进或出肺泡的气体量 (潮气量(潮气量(潮气量(潮气量- -无效腔)无效腔)无效腔)无效腔)呼吸呼吸呼吸呼吸频频率率率率l 肺泡通气量是真正反映进行气体交换的新鲜气量肺泡通气量是真正反映进行气体交换的新鲜气量肺泡通气量是真正反映进行气体交换的新鲜气量肺泡通气量是真正反映进行气体交换的新鲜气量 二

30、二二二 肺换气肺换气肺换气肺换气1. 1. 原理原理原理原理 扩散扩散扩散扩散2. 2. 换气场所换气场所换气场所换气场所 呼吸膜呼吸膜呼吸膜呼吸膜3. 3. 扩散方向主要取决于扩散方向主要取决于扩散方向主要取决于扩散方向主要取决于 气体分压差气体分压差气体分压差气体分压差 3. 影响肺换气的因素影响肺换气的因素l 呼吸膜厚度呼吸膜厚度l 呼吸膜面积呼吸膜面积l 通气通气-血流比值:血流比值: VA/Q=0.84 VA/Q0.84: 肺泡无效腔增大肺泡无效腔增大 VA/Q0.84: 动静脉短路动静脉短路 三三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l O O 2 2 (氧合血红蛋白)(氧合血红蛋

31、白)l COCO2 2 碳酸氢盐碳酸氢盐(氧分压最高:肺泡;二氧化碳分压最高:组织液)氧分压最高:肺泡;二氧化碳分压最高:组织液)氧分压最高:肺泡;二氧化碳分压最高:组织液)氧分压最高:肺泡;二氧化碳分压最高:组织液)氧解离曲线影响因素氧解离曲线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升高影响因素升高右移右移影响因素降低影响因素降低左移左移 pH值例外值例外影响因素:影响因素:PCO2 、温度、温度、2,3-DPGPH 四四 呼吸运动的调节呼吸运动的调节 1 1 1 1 颈动脉体颈动脉体颈动脉体颈动脉体- - - -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 l PCOP

32、CO2 2, POPO2 2, , 动脉血动脉血HH+ + 均使呼吸加深加快均使呼吸加深加快l PCOPCO2 2 两条途径:两条途径:中枢化学感受器中枢化学感受器和外周化学感受器和外周化学感受器l POPO2 2 一条途径:外周化学感受器一条途径:外周化学感受器l 动脉血动脉血HH+ + 主要是一条途径:外周化学感受器主要是一条途径:外周化学感受器 第五节第五节 消化和吸收消化和吸收一一 口腔内消化口腔内消化溶菌酶,唾液淀粉酶溶菌酶,唾液淀粉酶外来神经对唾液的分泌:外来神经对唾液的分泌:交感神经:交感神经:量少粘稠量少粘稠副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量多稀薄量多稀薄二胃和小肠的消化二胃和小肠的消

33、化化学性消化:化学性消化: 胃胃 液液 胰液、胆汁、小肠液胰液、胆汁、小肠液机械性消化:机械性消化: 胃和小肠的运动胃和小肠的运动(一)胃液的成分及作用(一)胃液的成分及作用盐酸盐酸 壁细胞壁细胞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 主细胞主细胞粘液碳酸氢盐粘液碳酸氢盐内因子内因子 壁细胞壁细胞盐酸的作用盐酸的作用 杀死胃内细菌;杀死胃内细菌;杀死胃内细菌;杀死胃内细菌; 激活胃蛋白酶原,为其提供必要的酸性环境;激活胃蛋白酶原,为其提供必要的酸性环境;激活胃蛋白酶原,为其提供必要的酸性环境;激活胃蛋白酶原,为其提供必要的酸性环境; 使蛋白质变性而易于消化;使蛋白质变性而易于消化;使蛋白质变性而易于消化;使蛋白

34、质变性而易于消化; 盐酸进入小肠后可以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盐酸进入小肠后可以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盐酸进入小肠后可以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盐酸进入小肠后可以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 所造成的酸性环境有助于小肠对所造成的酸性环境有助于小肠对所造成的酸性环境有助于小肠对所造成的酸性环境有助于小肠对FeFeFeFe和和和和CaCaCaCa的吸收的吸收的吸收的吸收 (胃酸分泌减少,不受影响的是?)(胃酸分泌减少,不受影响的是?)(胃酸分泌减少,不受影响的是?)(胃酸分泌减少,不受影响的是?)粘液碳酸氢盐屏障的作用粘液碳酸氢盐屏障的作用 中和胃酸中和胃酸中和胃酸中和胃酸

35、防止胃酸和胃蛋白酶对粘膜的消化防止胃酸和胃蛋白酶对粘膜的消化防止胃酸和胃蛋白酶对粘膜的消化防止胃酸和胃蛋白酶对粘膜的消化内因子的作用:内因子的作用: 结合结合结合结合维生素维生素维生素维生素 , 并促使它在并促使它在并促使它在并促使它在回肠末端重吸收入血回肠末端重吸收入血回肠末端重吸收入血回肠末端重吸收入血 胃大部切除出现贫血?胃大部切除出现贫血?胃大部切除出现贫血?胃大部切除出现贫血?(二)内源性促进胃液分泌的物质(二)内源性促进胃液分泌的物质乙酰胆碱;组胺(乙酰胆碱;组胺(H2受体);促胃液素受体);促胃液素(三)抑制胃液分泌的物质(三)抑制胃液分泌的物质盐酸;脂肪;高张溶液盐酸;脂肪;高

36、张溶液(四)消化期胃液分泌特点(四)消化期胃液分泌特点l头期:酸,酶含量最高,头期:酸,酶含量最高,30%l胃期:酸,酶含量高,但比头期弱胃期:酸,酶含量高,但比头期弱60%l肠期:酸,酶含量低,肠期:酸,酶含量低,10%(五)(五) 胰胰 液液所有消化液中所有消化液中消化能力最强消化能力最强的消化液的消化液1.1.胰淀粉酶胰淀粉酶2.2.胰脂肪酶胰脂肪酶3.3.胰蛋白酶原,糜蛋白酶原胰蛋白酶原,糜蛋白酶原胰蛋白酶原胰蛋白酶原胰蛋白酶胰蛋白酶肠致活酶肠致活酶( (肠激酶肠激酶) )糜蛋白酶原糜蛋白酶原糜蛋白酶糜蛋白酶(+)(+)蛋白质蛋白质多肽多肽氨基酸氨基酸羧基肽酶羧基肽酶(六)(六) 胆胆

37、 汁汁l唯一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唯一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l成分中最重要的是胆盐成分中最重要的是胆盐l 促进脂肪消化(增加促进脂肪消化(增加胰脂肪酶胰脂肪酶作用面积)作用面积) 促进脂肪吸收促进脂肪吸收 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A A,D D,E E,K)K)(五)胃的运动(五)胃的运动1. 特有:特有:容受性舒张容受性舒张2. 蠕动蠕动促进胃排空促进胃排空 速度:糖蛋白质脂肪速度:糖蛋白质脂肪 混合性食物混合性食物 4 - 6 小时小时 胃内因素促进排空;十二指肠因素抑制排空胃内因素促进排空;十二指肠因素抑制排空胃内因素促进排空;十二指肠因素抑制排空胃内因素促进排空;十二指

38、肠因素抑制排空 (促胃液素例外)(促胃液素例外)(促胃液素例外)(促胃液素例外)(六)小肠的运动(六)小肠的运动 分节运动(特有)分节运动(特有) 二二 小肠的吸收小肠的吸收小肠在吸收中的有利条件小肠在吸收中的有利条件l小肠具有巨大的吸收面积小肠具有巨大的吸收面积 200 M200 M2 2l食糜在停留时间长(食糜在停留时间长(3 38h)8h)l小肠内食物已消化完毕小肠内食物已消化完毕 l绒毛节律性伸缩和摆动,加速绒毛内血液和淋巴流动绒毛节律性伸缩和摆动,加速绒毛内血液和淋巴流动 主要消化吸收场所:主要消化吸收场所: 十二指肠、空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作用:回肠作用: 维生素维生素 、胆盐、胆

39、盐四消化道的神经支配四消化道的神经支配内在神经从内在神经从内在神经从内在神经从: : 肌间神经丛和粘膜下神经从肌间神经丛和粘膜下神经从肌间神经丛和粘膜下神经从肌间神经丛和粘膜下神经从 受外来神经支配受外来神经支配受外来神经支配受外来神经支配外来神经外来神经外来神经外来神经()()()()交感神经交感神经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兴奋胃肠运动减弱,腺体分泌增少兴奋胃肠运动减弱,腺体分泌增少兴奋胃肠运动减弱,腺体分泌增少兴奋胃肠运动减弱,腺体分泌增少()()()()副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兴奋胃肠运动增强,腺体分泌增多兴奋胃肠运动增强,腺体分泌增多兴奋胃肠运动增强,腺体分泌增多兴奋胃肠运动增

40、强,腺体分泌增多五胃肠道的内分泌五胃肠道的内分泌l胃肠激素的作用:胃肠激素的作用:胃肠激素的作用:胃肠激素的作用: 抑胃肽促进胰岛素释放抑胃肽促进胰岛素释放抑胃肽促进胰岛素释放抑胃肽促进胰岛素释放l 促胃液素(胃窦和十二指肠的促胃液素(胃窦和十二指肠的促胃液素(胃窦和十二指肠的促胃液素(胃窦和十二指肠的G G细胞)的作用:细胞)的作用:细胞)的作用:细胞)的作用:促进胃液,胰液,胆汁的分泌;促进胃液,胰液,胆汁的分泌;促进胃液,胰液,胆汁的分泌;促进胃液,胰液,胆汁的分泌;加强胃肠运动,胆囊收缩;加强胃肠运动,胆囊收缩;加强胃肠运动,胆囊收缩;加强胃肠运动,胆囊收缩;促进消化道粘膜生长;促进消

41、化道粘膜生长;促进消化道粘膜生长;促进消化道粘膜生长; 促进其它激素的释放促进其它激素的释放促进其它激素的释放促进其它激素的释放第七节第七节 尿的生成和排出尿的生成和排出肾脏的作用: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肾脏的作用: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一一 尿尿 量量l 正常:正常:1 2 L, 平均平均1.5 Ll 多尿:多尿: 2.5Ll 少尿:少尿: 400mll 无尿:无尿: 100ml二二 肾脏分泌肾脏分泌 肾素肾素 促红细胞生成素促红细胞生成素 1,25-1,25-二羟胆骨化醇二羟胆骨化醇 三三 肾小球滤过肾小球滤过(一)(一)(一)(一) 滤过功能的评价指标滤过功能的评价指标滤过功能的评价指标滤过功能

42、的评价指标l 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球滤过率 (双侧肾脏(双侧肾脏(双侧肾脏(双侧肾脏1 1分钟生成的原尿分钟生成的原尿分钟生成的原尿分钟生成的原尿的量,的量,的量,的量,125ml/min125ml/min)l 滤过分数滤过分数滤过分数滤过分数 ( (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 量的比值,量的比值,量的比值,量的比值,19%19%)1 滤过的结构基础滤过的结构基础滤过膜滤过膜l 通透性:通透性: 机械屏障机械屏障 血尿血尿 电荷屏障(带负电的糖蛋白)电荷屏障(带负电的糖蛋白) 蛋白尿蛋白尿l 面积:面积: 少尿或

43、无尿少尿或无尿(二)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二)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2 滤过的动力滤过的动力 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l 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一一 ( ( 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 十十 肾小囊内压肾小囊内压 ) )l 大量输入生理盐水、肝病大量输入生理盐水、肝病l 肾盂、输尿管结石或肿瘤肾盂、输尿管结石或肿瘤3.3.肾的血浆流量肾的血浆流量剧烈运动剧烈运动急性失血急性失血交感神经兴奋交感神经兴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降低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降低四四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l 最重要的部位:近端(球)小管(最重要的部位:近端(球)小管(7

44、0%70%)l 葡萄糖重吸收葡萄糖重吸收 部位:近端小管(部位:近端小管(100%100%) 机制:机制:NaNa+_+_葡萄糖同向转运体葡萄糖同向转运体 继发性主动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 肾糖阈:血糖浓度(肾糖阈:血糖浓度(180mg/100ml)180mg/100ml)NaNa+ +在近端小管的重吸收在近端小管的重吸收l 前半段:主动重吸收前半段:主动重吸收 机制:机制: NaNa+_ +_ H H+ +交换交换 NaNa+_+_葡萄糖同向转运体葡萄糖同向转运体 NaNa+_+_氨基酸同向转运体氨基酸同向转运体l 后半段:被动重吸收后半段:被动重吸收 HCOHCO3 3- -在近端小管的重吸收

45、在近端小管的重吸收l 主要在近端小管主要在近端小管主要在近端小管主要在近端小管l 与与与与NaNaNaNa+_ +_ +_ +_ H H H H+ + + +交换相耦联交换相耦联交换相耦联交换相耦联l 以以以以COCOCOCO2 2 2 2的形式被重吸收的形式被重吸收的形式被重吸收的形式被重吸收l 需碳酸酐酶(碳酸酐酶抑制剂需碳酸酐酶(碳酸酐酶抑制剂需碳酸酐酶(碳酸酐酶抑制剂需碳酸酐酶(碳酸酐酶抑制剂乙酰唑胺利尿)乙酰唑胺利尿)乙酰唑胺利尿)乙酰唑胺利尿) l 受醛固酮、受醛固酮、ADHADH调节调节远曲小管和集合管远曲小管和集合管l 球管平衡:球管平衡: 近端小管近端小管重吸收率始终占肾小球

46、滤过率重吸收率始终占肾小球滤过率 的的7070左右左右 五五 尿生成的调节尿生成的调节1 1 神经调节神经调节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兴奋:兴奋: 末梢释放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 与肾血管平滑肌上与肾血管平滑肌上受体结合受体结合 肾血管肾血管收缩收缩 肾血流量减少肾血流量减少 尿量减少尿量减少 2 2 自身调节自身调节 小管液溶质浓度对尿量的调节小管液溶质浓度对尿量的调节 渗透性利尿渗透性利尿 小管液溶质的浓度升高引起的尿量增多小管液溶质的浓度升高引起的尿量增多 例如:糖尿病、静脉注射例如:糖尿病、静脉注射50%50%葡萄糖、甘露醇葡萄糖、甘露醇3 3 体液调节体液调节 (1) (1) (1

47、) (1) 抗利尿激素(血管升压素):抗利尿激素(血管升压素):抗利尿激素(血管升压素):抗利尿激素(血管升压素):l 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的神经元胞体的神经元胞体合成合成 由由神经垂体贮存和释放神经垂体贮存和释放l 生理作用生理作用生理作用生理作用: : : :增加增加增加增加远曲小管和集合管远曲小管和集合管远曲小管和集合管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对水的对水的对水的 通透性,使通透性,使通透性,使通透性,使水的重吸收增多水的重吸收增多水的重吸收增多水的重吸收增多,尿量减少,尿量减少,尿量减少,尿量减少l 合成分泌最敏感的因素:合成分泌最敏感的因素:合成分泌最敏感的因素:合成

48、分泌最敏感的因素: 血浆晶体渗透压血浆晶体渗透压血浆晶体渗透压血浆晶体渗透压的改变的改变的改变的改变思思 考考l 大量发汗,病理性腹泻、呕吐,尿量?大量发汗,病理性腹泻、呕吐,尿量?l 一次性大量饮清水或淡水,尿量?一次性大量饮清水或淡水,尿量?(2) 醛醛 固固 酮酮 保保NaNa+ + 排排K K+ + (保(保NaNa+ +可保水)可保水) 肾素肾素- -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醛固酮系统(血管紧张素促进神经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血管紧张素促进神经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血管紧张素促进神经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血管紧张素促进神经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什么时候分泌增多?什么时候分泌

49、增多?什么时候分泌增多?什么时候分泌增多?血钠低血钾高血钠低血钾高血钠低血钾高血钠低血钾高l 测肾小球滤过率测肾小球滤过率菊粉菊粉第八节第八节神经系统的功能神经系统的功能一一 突触传递的过程突触传递的过程递质释放:递质释放:CaCa2+2+突触后膜:突触后膜:突触后电位突触后电位突触后电位突触后电位( ( ( (局部电位局部电位局部电位局部电位经总和可达动作电位)经总和可达动作电位)经总和可达动作电位)经总和可达动作电位)l 兴奋性递质兴奋性递质 后膜对后膜对Na 、K通透性通透性 Na内流内流(主要)(主要) 后膜后膜 去极化去极化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l抑制性递质抑

50、制性递质 Cl- 内流内流 后膜后膜超极化超极化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二二 突触传递的特点突触传递的特点l 单向传递单向传递l 时间延搁时间延搁l 总和现象总和现象l 兴奋节律的改变兴奋节律的改变l 对内环境敏感和对内环境敏感和易疲劳易疲劳(反射弧中,最易疲劳的部位是?)(反射弧中,最易疲劳的部位是?)(反射弧中,最易疲劳的部位是?)(反射弧中,最易疲劳的部位是?)三三 周围神经系统的递质和受体周围神经系统的递质和受体l 乙酰胆碱和受体乙酰胆碱和受体毒蕈碱受体(毒蕈碱受体(M受体)受体) 阿托品阿托品烟碱受体烟碱受体 (N受体)受体)筒箭毒碱筒箭毒碱 N1 六烃季铵六烃

51、季铵 N2 十烃季铵十烃季铵三三 周围神经系统的递质和受体周围神经系统的递质和受体l 去甲肾上腺素和受体去甲肾上腺素和受体 受体受体 酚妥拉明酚妥拉明 1 哌唑嗪哌唑嗪 2 育亨宾育亨宾 受体受体 普萘洛尔(心得安)普萘洛尔(心得安) 1 阿替洛尔、美托洛尔阿替洛尔、美托洛尔 2 丁氧胺丁氧胺 (2 糖酵解加强,糖酵解加强, 3 脂肪分解加强)脂肪分解加强)l 肾上腺素能纤维肾上腺素能纤维 属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属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去甲肾上腺素l 副交感节后纤维释放乙酰胆碱副交感节后纤维释放乙酰胆碱l 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释放乙酰胆碱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释放乙酰胆碱

52、四四 特异和非特异投射系统特异和非特异投射系统l 特异投射系统特异投射系统特异投射系统特异投射系统 点对点点对点点对点点对点的投射到皮层的投射到皮层的投射到皮层的投射到皮层特定特定特定特定区域,区域,区域,区域, 产生特定感觉产生特定感觉产生特定感觉产生特定感觉l 非特异投射系统非特异投射系统非特异投射系统非特异投射系统 非点对点的,非点对点的,非点对点的,非点对点的,弥漫性弥漫性弥漫性弥漫性投射到大脑皮层投射到大脑皮层投射到大脑皮层投射到大脑皮层广泛广泛广泛广泛区域区域区域区域 维持和改变皮层的兴奋状态,与觉醒有关维持和改变皮层的兴奋状态,与觉醒有关维持和改变皮层的兴奋状态,与觉醒有关维持和

53、改变皮层的兴奋状态,与觉醒有关 受损动物昏睡受损动物昏睡受损动物昏睡受损动物昏睡 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 五五 内脏痛和牵涉痛内脏痛和牵涉痛l 内脏痛特点内脏痛特点 定位不明确(最重要特点)定位不明确(最重要特点) 对切割、烧灼不敏感,对牵拉、缺血、痉挛、炎症敏感对切割、烧灼不敏感,对牵拉、缺血、痉挛、炎症敏感 能引起痛觉过敏或牵涉痛能引起痛觉过敏或牵涉痛 l 牵涉痛牵涉痛牵涉痛牵涉痛 内脏病变内脏病变引起远隔的引起远隔的体表部位体表部位发生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疼痛或痛觉过敏 心绞痛?心绞痛? 六六 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脊

54、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脊髓脊髓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外肌;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外肌;运动神经元运动神经元: :支配梭内肌支配梭内肌牵张反射牵张反射l 概念:概念:牵拉肌肉(拉长),肌肉收缩牵拉肌肉(拉长),肌肉收缩l 感受器:肌梭感受器:肌梭 反射中枢:脊髓反射中枢:脊髓l 分类:分类: 快速牵拉快速牵拉 腱反射腱反射腱反射腱反射 单突触,快肌纤维同步收缩,膝跳反射单突触,快肌纤维同步收缩,膝跳反射单突触,快肌纤维同步收缩,膝跳反射单突触,快肌纤维同步收缩,膝跳反射 缓慢持续缓慢持续缓慢持续缓慢持续 肌紧张肌紧张肌紧张肌紧张 多突触,慢肌纤维交替收缩,多突触,慢肌纤维交替收缩,多突触,慢肌纤维交替收缩,

55、多突触,慢肌纤维交替收缩,维持躯体姿势维持躯体姿势维持躯体姿势维持躯体姿势助理考点集中处助理考点集中处七七 低位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低位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 l 在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在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 去大脑僵直去大脑僵直l 原因原因 部位:部位:大脑皮层运动区、纹状体大脑皮层运动区、纹状体 结果:结果:脑干易化区占优势脑干易化区占优势八八 基底神经节的运动调节功能基底神经节的运动调节功能l运动减少,肌紧张加强运动减少,肌紧张加强震颤麻痹震颤麻痹 黑质黑质病变,病变,多巴胺少多巴胺少,AChACh多多l运动增多,肌紧张减弱运动增多,肌紧张减弱舞蹈病舞蹈病 纹状体病变纹状体病变,多巴胺

56、多多巴胺多,氨基丁酸少,氨基丁酸少九九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l 自主神经对内脏活动的调节自主神经对内脏活动的调节自主神经对内脏活动的调节自主神经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交感神经交感神经交感神经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 l 中枢神经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中枢神经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脊髓脊髓 排尿、排便、血管张力反射中枢排尿、排便、血管张力反射中枢 延髓延髓 生命中枢(心血管、呼吸中枢)生命中枢(心血管、呼吸中枢) 中脑中脑 瞳孔对光反射中枢瞳孔对光反射中枢 下丘脑下丘脑 摄水、摄食、情绪、摄水、摄食、情绪、 生物节律(视交叉上核)生物节律(视交叉上核) 十

57、十 脑电图脑电图 l 波:波:清醒安静闭目。清醒安静闭目。 波:波: 活动时活动时 波:波: 困倦,少年困倦,少年 波:波: 睡眠或麻醉,婴幼儿睡眠或麻醉,婴幼儿l 大脑皮层兴奋:大脑皮层兴奋: 、 波:波:去同步化快波去同步化快波 l 大脑皮层抑制:大脑皮层抑制: 、 波:波:同步化慢波同步化慢波 十一十一 神经反射神经反射非条件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和条件反射l 先天、后天先天、后天先天、后天先天、后天l 数量数量数量数量l 适应生存的主要手段适应生存的主要手段适应生存的主要手段适应生存的主要手段l 强化强化强化强化l 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多次结合无关刺激

58、与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多次结合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多次结合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多次结合反射活动的反馈调节反射活动的反馈调节反射活动的反馈调节反射活动的反馈调节l 正反馈:排便、排尿、分娩、血液凝固正反馈:排便、排尿、分娩、血液凝固正反馈:排便、排尿、分娩、血液凝固正反馈:排便、排尿、分娩、血液凝固l 负反馈:减压反射、体温调节负反馈:减压反射、体温调节负反馈:减压反射、体温调节负反馈:减压反射、体温调节 第九节第九节 内分泌内分泌一下丘脑和垂体的功能联系下丘脑和垂体的功能联系 下丘脑下丘脑下丘脑下丘脑 下丘脑调节肽下丘脑调节肽下丘脑调节肽下丘脑调节肽 腺垂体腺垂体腺垂体腺垂体 下

59、丘脑下丘脑下丘脑下丘脑 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 神经垂体神经垂体神经垂体神经垂体 和催产素和催产素和催产素和催产素 腺垂体分泌的七种激素?腺垂体分泌的七种激素? 垂体门脉系统垂体门脉系统下丘脑下丘脑-垂体垂体束束 生长激素生长激素 甲状腺激素(双方面)甲状腺激素(双方面) 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 血糖血糖 蛋白质蛋白质 生生 大剂量大剂量脂肪脂肪 二二 生长素生长素l 肌肉、骨骼(肌肉、骨骼(促进软骨生长促进软骨生长)、内脏)、内脏幼年:幼年:GH GH 缺乏缺乏侏儒症侏儒症 幼年:幼年:GH GH 过多过多巨人症巨人症 成年:成年:GH GH 过多过多肢端肥大症肢端肥大症(一

60、昼夜生长素水平最高在熟睡时)(一昼夜生长素水平最高在熟睡时)二二 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l 物质代谢物质代谢l 产热产热l 呆小症呆小症(影响脑和骨骼的激素)(影响脑和骨骼的激素)l 心心l 神经神经l 交感兴奋促进分泌交感兴奋促进分泌 四四 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l 物质代谢(向心性肥胖)物质代谢(向心性肥胖)l 维持血压维持血压 (增加血管平滑肌对去甲肾上腺素的敏感性)(增加血管平滑肌对去甲肾上腺素的敏感性)(增加血管平滑肌对去甲肾上腺素的敏感性)(增加血管平滑肌对去甲肾上腺素的敏感性)l 血细胞血细胞 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单核细胞、红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单核细胞、红细胞 淋巴细胞、嗜酸性

61、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l 应激应激五五 胰岛素胰岛素l 降低血糖降低血糖l 唯一促进合成代谢的激素唯一促进合成代谢的激素l 刺激分泌最敏感的因素:血糖升高刺激分泌最敏感的因素:血糖升高六甲状旁腺激素和降钙素甲状旁腺激素和降钙素(骨、肾)(骨、肾)l甲状旁腺激素:升高血钙,降低血磷甲状旁腺激素:升高血钙,降低血磷l降钙素:减低血钙和血磷降钙素:减低血钙和血磷七七 维生素维生素D3的的生物学作用生物学作用l 活性形式:活性形式:1,25(OH)2D3 l 升高血钙和血磷升高血钙和血磷l 小肠、骨、肾小肠、骨、肾下丘脑下丘脑TRHTRH + +腺垂体腺垂体TSHTS

62、H+ +甲状腺甲状腺T T3 3、T T4 4生理效应生理效应()()()()()()下丘脑下丘脑CRHCRH + +腺垂体腺垂体ACTHACTH+ +肾上腺皮质肾上腺皮质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生理效应生理效应()()()()()()激素的反馈调节激素的反馈调节其他章节:其他章节: 血血 液液 能量代谢和体温能量代谢和体温 生生 殖殖l 内环境:内环境:内环境:内环境:细胞外液细胞外液细胞外液细胞外液l 稳稳稳稳 态:态:态:态:细胞外液的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细胞外液的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细胞外液的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细胞外液的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l 体液量:体液量:体液量:体液量: 占公斤体重

63、的占公斤体重的占公斤体重的占公斤体重的60%60% 血血血血 量:量:量:量: 每公斤体重每公斤体重每公斤体重每公斤体重70-80 ml70-80 mll 血浆晶体渗透压:血浆晶体渗透压:血浆晶体渗透压:血浆晶体渗透压:电解质电解质电解质电解质 NaClNaCl(细胞内外水)(细胞内外水)(细胞内外水)(细胞内外水) 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大分子蛋白质(白蛋白)大分子蛋白质(白蛋白)大分子蛋白质(白蛋白)大分子蛋白质(白蛋白) (血管内外水)(血管内外水)(血管内外水)(血管内外水) 等张(渗)溶液等张(渗)溶液等张(渗)溶液等张(渗)溶液渗透压与血浆

64、相等,如渗透压与血浆相等,如渗透压与血浆相等,如渗透压与血浆相等,如0.85%NaCl0.85%NaCll 血浆内最重要的缓冲物质:血浆内最重要的缓冲物质:血浆内最重要的缓冲物质:血浆内最重要的缓冲物质:NaHCONaHCO3 3/H/H2 2CO3 CO3 l 血浆和血清血浆和血清血浆和血清血浆和血清 (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l 血细胞比容(反映红细胞相对浓度)血细胞比容(反映红细胞相对浓度)血细胞比容(反映红细胞相对浓度)血细胞比容(反映红细胞相对浓度) 红红 细细 胞胞l 数量数量l 主要功能:主要功能: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l 生理特性:生

65、理特性: 渗透脆性:在低渗溶液中,膨胀破裂溶血渗透脆性:在低渗溶液中,膨胀破裂溶血 悬浮稳定性:血沉(疾病:血浆蛋白成分改变)悬浮稳定性:血沉(疾病:血浆蛋白成分改变)l 生成:生成:铁和蛋白质铁和蛋白质l 成熟:成熟:维生素维生素B12和叶酸和叶酸l 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及功能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及功能l 内源性凝血:因子内源性凝血:因子XIIl 外源性凝血:因子外源性凝血:因子IIIl 主要抗凝物质:抗凝血酶和肝素主要抗凝物质:抗凝血酶和肝素l 血型:血型:红细胞上特异抗原(凝集原)红细胞上特异抗原(凝集原)的类型的类型l ABO血型系统:血型系统:A B AB O A 型:型: A 凝集原凝

66、集原 抗抗B凝集素凝集素 B 型:型: B 凝集原凝集原 抗抗A凝集素凝集素 AB型:型:A 和和 B 无无 O 型:型: 无无 抗抗A和抗和抗B凝集素凝集素l Rh血型系统:血型系统: l 输血原则:输血原则:交叉配血交叉配血 主主 侧:侧: 供供 红红 + 受血清受血清 次次 侧:侧: 供血清供血清 + 受受 红红 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l 肌肉活动:肌肉活动:肌肉活动:肌肉活动:最显著最显著最显著最显著l 精神活动精神活动精神活动精神活动l 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进食时增加食物摄

67、入总量)(进食时增加食物摄入总量)(进食时增加食物摄入总量)(进食时增加食物摄入总量)l 环境温度环境温度环境温度环境温度食物每克糖、蛋白质、脂肪可供能量:食物每克糖、蛋白质、脂肪可供能量:食物每克糖、蛋白质、脂肪可供能量:食物每克糖、蛋白质、脂肪可供能量:4 4、4 4、9 9基础代谢率:基础代谢率:基础代谢率:基础代谢率:l 与与与与体表面积体表面积体表面积体表面积成正比成正比成正比成正比l 男性高于女性,儿童高于成人,年龄大低男性高于女性,儿童高于成人,年龄大低男性高于女性,儿童高于成人,年龄大低男性高于女性,儿童高于成人,年龄大低l 相差相差相差相差15%15%以内正常,超过以内正常,

68、超过以内正常,超过以内正常,超过20%20%病理性病理性病理性病理性l 体温:表层和体温:表层和核心核心温度温度l 正常变动:正常变动: 昼夜体温呈周期性波动不超过昼夜体温呈周期性波动不超过1度度 (昼夜节律由(昼夜节律由(昼夜节律由(昼夜节律由下丘脑视交叉上核下丘脑视交叉上核下丘脑视交叉上核下丘脑视交叉上核控制)控制)控制)控制) 清晨清晨2-6时最低,午后时最低,午后1-6时最高时最高 女性高于男性,孕激素女性高于男性,孕激素 儿童体温较高儿童体温较高l 直肠直肠口腔口腔腋窝腋窝 体热平衡:体热平衡:l 产热:肝(安静),骨骼肌(运动)产热:肝(安静),骨骼肌(运动)l 散热:辐射散热散热

69、:辐射散热 传导散热传导散热 对流散热对流散热 蒸发散热蒸发散热 安静环境下,安静环境下,安静环境下,安静环境下,2121度环境中,度环境中,度环境中,度环境中,辐射散热辐射散热辐射散热辐射散热60%60% 环境温度低于皮肤温度:辐射、传导、对流散热环境温度低于皮肤温度:辐射、传导、对流散热环境温度低于皮肤温度:辐射、传导、对流散热环境温度低于皮肤温度:辐射、传导、对流散热 环境温度高于皮肤温度:蒸发唯一方式环境温度高于皮肤温度:蒸发唯一方式环境温度高于皮肤温度:蒸发唯一方式环境温度高于皮肤温度:蒸发唯一方式 (发汗及增加皮肤血流量)(发汗及增加皮肤血流量)(发汗及增加皮肤血流量)(发汗及增加皮肤血流量)l 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 视前区视前区-下丘脑前部下丘脑前部l 调定点学说调定点学说 发热:体温调定点上移发热:体温调定点上移l 睾酮、雌激素和孕激素的作用睾酮、雌激素和孕激素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