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茂名市高三下学期联考二解析版共39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茂名市高三下学期联考二解析版共39张PPT(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8年年5 5月月8 8日日论述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制造业或制造环节与服务业或服务环节不能融合,就不会有服务型制造的发展。B有了信息技术的逐步成熟和产业利用来作支撑,制造业就能实现向服务化的转型。【“有了就”错,“信息技术来作支撑”只是使制造服务化转型成为可能】C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只有为制造业创新发展服务,才能不断拥有效率源泉和发展动力。D服务型制造发展迅速,由此带来的启示是,只有让客户满意,制造业才能有竞争力。文学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4下列
2、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两段,写出了当地“帮哭”的风习和由来,这既是点题,同时又引起下文,为读者理解后面的文字作了必要的交代。B小说第四段运用插叙的手法,写出请银娇奶奶来“帮哭”的原因,介绍了她悲苦的身世,这样写就将故事的前后连成了一个整体。C银娇奶奶听说有人请她去帮哭,特意梳洗打扮一番,还换了新衣裳,其目的是想掩饰自己的苍老,以此证明自己并没有失去价值。【“其目的是想掩饰自己的苍老”错,银娇奶奶并没有掩饰自己的苍老,她梳洗打扮是因为重视】D小说结尾的环境描写,给银娇奶奶死后凄凉的氛围中点染了一笔暖色,让人感到人间还有真情在,体现出小说哀而不伤的风格
3、特点。文学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6小说重点写了银娇奶奶的两次哭,对这两次描写你如何理解?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整理:第一次哭:哭的水平高让其成名,为后文做铺垫,让情节合理。第二次哭:哭的水平下降,既让观众出人意料,又合情理地表现她年老体衰,帮哭的职业走到尽头。两次哭既有传承又有对比,丰富了小人物的形象,也折射出她生前死后的艰辛。文学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原答案:第一次“哭”描写了“哭”的全过程突出了银娇奶奶心里的“痛”;第二次“哭”,重点描写了她的肢体动作,突出了她的年老体衰。(1分)第一次“哭”是银娇奶奶“会哭”的“精彩亮相”,是她后来经常“帮哭”的原因
4、;第二次“哭”是她“会哭”能力的下降,表示她“帮哭”角色已走到终结。(1分)第一次“哭”,虽然悲伤,却哭出了银娇奶奶自身存在的价值第二次“哭”,让众人失望的同时,银娇奶奶也失去了生存的价值,显示了更大的悲剧意义。(2分)小说以这两次“哭”的描写为重点从而突出了小人物艰辛的一生。(2分)实用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通过表演”错,所展示文物的点评者是各博物馆馆长)实用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9电视节目国家宝藏是用哪些全新的方式来介绍文物并获得好评的?请概括说明。(4分)由民众甄选博物馆推荐的镇馆之宝,增加了民众参与度。邀请当红明星,并且还绑定
5、“国宝守护人”,增加明星效应。以“小剧场”方式演绎文物的前世今生,增加娱乐性趣味性。九大博物馆馆长坐镇对文物进行讲解点评,凸显话题性和专业性。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金人再度攻击淮州,皇上诏令侍从官每日轮流到都堂,发给札策问攻守之策。洪拟进言说:“如采国势强盛就战,将士勇敢就战,财用丰足就战,我方处于优势、敌人处于劣势就战。陛下把车架移到东南,前年到会稽,今年到临安,到底该在哪里兴建帝王都城,还没有决定,不如汉高祖在关中、汉光武帝在河内。凭当今国势而论,只能谈得上守,不能主张战。”绍兴三年,因天旱地震令群臣言事,洪拟上奏说:“法令实行得公平,那么人快乐而气和
6、顺;实行得不公平,那么人有怨恨而气不顺。试拿小事来说明道理:近来监司、守臣献上各种附加税就罢黜他们,宣抚司献上各种附加税就接受了,这是施行法令只涉及不亲近的人。小事情如此,发展到极致,就会怨恨多生而和气被伤。”不久,因为言论被罢为徽猷阁直学士、提举江州太平观。去世,享年七十五岁,谥号文宪。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时王黼蔡京更用事拟中立无所附会殿中侍御史许景衡罢拟亦坐送吏部知桂阳军改海州B时王黼蔡京更用事拟中立无所附会殿中侍御史许景衡罢拟亦坐送吏部知桂阳军改海州【原文标点应为:A项“无所附会”错:C项“罢拟亦坐”错;D项“知桂阳军改海州”错】C
7、时王黼蔡京更用事拟中立无所附会殿中侍御史许景衡罢拟亦坐送吏部知桂阳军改海州D时王黼蔡京更用事拟中立无所附会殿中侍御史许景衡罢拟亦坐送吏部知桂阳军改海州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11下列对又文中加点词语含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科:古代考试科目名,如唐宋进士就分甲乙科。“拟登进士甲科”即洪拟被进士甲科录取。B国子博士:古代学官名,始置于晋朝,除教授国子学生学业外,还为政府作政治咨询及祭典顾问。C丁税:又叫身丁税,指封建时代政府按人头征税的赋税制度,家中有多少人就按多少人交税。【“家中有多少人就按多少人交税”错,丁税一般只收成年男子的税。】D移跸:跸的本意指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他人通行,
8、引申指帝王出行的车驾。跸即“移驾”。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今关中之盗不可急,宜求所以弭之;江西之盗不可缓,宜求所以灭之。(1)(5分)如今对关中的盗贼不可操之过急,应当找到制止他们的办法;对江西的盗匪不可迟缓,应当赶快想办法消灭他们。(句意2分,“急”“所以”“缓”各1分)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2)法行公,则人乐而气和;行之偏,则人怨而气乖。(2)(5分)法令如果实行得公平,那么人就会快乐而心平气和;如果实行得不公平,那么人就会有怨恨而气不顺。(句意2分,“行”“偏”“乖”各1分)诗歌鉴赏诗歌鉴赏题岳阳楼刘仙伦八月书空雁字
9、联,岳阳楼上俯晴川。水声轩帝钧天乐,山色玉皇香案烟。大舶驾风来岛外,孤云衔日落吟边。东南无此登临地,遣我飘飘意欲仙。诗歌鉴赏诗歌鉴赏15尾联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1)结尾点题,收束全诗。与“东南地”对比。(2)卒章显志,表达了对南宋政局的不满。(3)抒发感情,写诗人登岳阳楼的感受,飘飘欲仙,暂忘烦忧。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1)白居易观刈麦中最能表现农人收获小麦劳动艰辛的两句诗是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2)荀子劝学中从反面论述学习要专一的三句话是蟹六跪而二鳌,非蛇之鳝之穴
10、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语言文字应用语言文字应用语言文字应用语言文字应用语言文字应用语言文字应用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一段时期以来,由于读书人离开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乡村精英资源流失,导致乡村人的“空心化”、文化的“空心化”。【成分残缺,应去掉“由于”】B在新时代视野下,以怎样的视角切入20世纪史学,以怎样的立场叙述、评论20世纪史学,专家们从各个角度对此发表了自己的心得。C我国第一个植树节的设立者是中国近代著名林学家、教育家凌道扬先生倡议的,由于他的倡议,后于1915年7月清明节被定为植树节。【句式杂糅,应去掉“者”或“倡议的”】D目前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时机已经成熟,应加
11、快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立法进程,进一步完善和构建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制体系。【语序不当,应将“完善和构建”改为“构建和完善”】语言文字应用语言文字应用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A我刚出校门没有工作经验,今天能够高就你们这间大公司,心中感到十分荣幸。【“高就”是客套话,常用于询问别人在什么地方工作,不能用于自己。】B出版社已经答应出书,我决定用这本书作为我们学校百年华诞献礼,一定很有意义。C我曾经光顾过这家老店,的确很有特色,饭菜富有地方风味,很受顾客欢迎。【“光顾”是敬词,用于他人的来访,或商家用于称顾客到来】D小明为人小心谨慎,从不多说话,今天开会时竟然斗胆发言,真令人刮目相看哪。
12、【“斗胆”常用于自谦】语言文字应用语言文字应用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食物蛋白质可分为三类:_,所含的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可以维持人体健康,还可以促进生长发育。二是半完全蛋白质,_,但其中某些氨基酸的数量不能满足人体的需要,可以维持生命,但不能促进生长发育。三是不完全蛋白质,_,既不能促进生长发育,也不能维持生命。一是完全蛋白质所含氨基酸虽然种类齐全不能提供人体必需氨基酸语言文字应用语言文字应用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当前,鉴于学生玩手机出
13、现了很多问题,应该提请学校在这方面严加管理,首先要教育学生走路时不要看手机,学生不在走路时看手机,就不会发生交通事故;其次是严禁带手机进校园,学生进校不带手机,就不会发生上课聊天、考试作弊等现象。或者可以安装电子屏蔽仪,只要屏蔽校园手机信息,就可以避免不健康信息侵扰学生,危害学生心灵。(1)学生发生交通事故,不一定是因为走路时看手机。(2)发生上课聊天、考试作弊等现象,不一定是因为带手机进校园(3)不健康信息侵扰学生,危害学生心灵,不一定是在校园这个时空段进行作文作文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最近,高铁上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一名男子在高铁上吃泡面,另一名女子因孩子对泡面过敏而要求该男子停止吃泡面。因为男子并未理会女子的要求,女子怒吼“整个高铁都知道不能吃泡面”,情绪激动,言辞激烈,对男子进行了辱骂。有人将这一过程拍摄下来传到网上,引起了人们的热议:有人说在公共场合应该适当为他人着想,有人则认为不能因为自己过敏就对别人强加要求,恶语相向更是不对。针对这一事件,你有怎样的看法?请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