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第六章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分析PPT文档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79726329 上传时间:2024-08-27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1.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第六章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分析PPT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最新第六章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分析PPT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最新第六章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分析PPT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最新第六章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分析PPT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最新第六章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分析PPT文档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第六章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分析PPT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第六章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分析PPT文档(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第一节 细菌的遗传分析细菌的遗传分析一、细菌的生物学特征一、细菌的生物学特征一、细菌的生物学特征一、细菌的生物学特征 细细菌菌是是单单细细胞胞生生物物,完完成成每每个个世世代代只只需需2020分分钟钟,而而且且容容易易得得到到它它的的生生化化突突变变型型,它它不不仅仅在在医医学学上上和和农农业业上上重重要要,而而且且从从进进化化角角度度上上也是异常成功的,因为它占据地球上大部分的生物干重。也是异常成功的,因为它占据地球上大部分的生物干重。 研究细菌遗传的方法:主要是对细菌菌落形态的遗传研究研究细菌遗传的方法:主要是对细菌菌落形态的遗传研究 ( (如如图,霉菌菌落图,霉菌菌落) ) 原则上

2、说,培养皿中每个细菌长成的菌落应具有共同的遗传组原则上说,培养皿中每个细菌长成的菌落应具有共同的遗传组成,但是由于偶然发生的突变:形态性状的突变,生理特性的突变或成,但是由于偶然发生的突变:形态性状的突变,生理特性的突变或抗性的突变,而使这些突变后的细菌所形成的菌落与其他的菌落有所抗性的突变,而使这些突变后的细菌所形成的菌落与其他的菌落有所不同。不同。 菌落形态性状的突变包括:菌落的形状、颜色和大小等。菌落形态性状的突变包括:菌落的形状、颜色和大小等。1 1霉菌菌落霉菌菌落2 2大肠杆菌大肠杆菌3 3二、细菌的突变型二、细菌的突变型二、细菌的突变型二、细菌的突变型 (一)营养缺陷型(一)营养缺

3、陷型 生理特性的突变包括:丧失合成某种营养物质能力的生理特性的突变包括:丧失合成某种营养物质能力的营养缺陷型营养缺陷型营养缺陷型营养缺陷型。 (二)抗药突变型(二)抗药突变型(二)抗药突变型(二)抗药突变型 抗性突变包括:抗药性或抗感染性。抗性突变包括:抗药性或抗感染性。 4 4三、三、细菌有性杂交细菌有性杂交细菌有性杂交细菌有性杂交 19641964年年LedebergLedeberg和和TatumTatum用大肠杆菌用大肠杆菌K K,证明细菌有性杂交存在。,证明细菌有性杂交存在。 (一)大肠杆菌杂交试验(一)大肠杆菌杂交试验(一)大肠杆菌杂交试验(一)大肠杆菌杂交试验A bioA bio-

4、 -( (生物素生物素) met) met- -(甲硫氨酸)(甲硫氨酸) thr thr+ +(苏)(苏) leu leu+ +(亮)(亮) thi thi+ +(VBVB1 1)B bioB bio+ +( (生物素生物素) met) met+ +(甲硫氨酸)(甲硫氨酸) thr thr- -(苏)(苏) leu leu- -(亮)(亮) thi thi- -(VBVB1 1)A A、B B都为营养缺陷型,在基本培养基上不能生长。都为营养缺陷型,在基本培养基上不能生长。A 、B混合培养,基本培养基上有10-710-8菌落,5 51 1、个别细菌由营养缺陷型转变为原养型、个别细菌由营养缺陷型转

5、变为原养型 a a、基因突变、基因突变 A bio A bio- - met met- - bio bio+ + met met+ + 或或 B thr B thr- - leu leu- - thi thi- - thrthr+ + leu leu+ + thithi+ + 但单独培养都未突变,间接说明不是。但单独培养都未突变,间接说明不是。 b b 、A BA B二细菌杂交二细菌杂交 得得 bio bio- - met met- - thr thr+ +) leu leu+ + thi thi+ + biobio+ + met met+ + thr thr+ + leu leu+ + th

6、ithi+ + bio bio+ + met met+ + thr thr- - leu leu- - thi thi- -2 2、营养物质互补、营养物质互补 A A 能能合合成成B B不不能能合合成成物物质质, ,而而B B能能合合成成A A不不能能合合成成物物质质,混混合合后后二二种种物物质质被同一细菌利用,可生长。被同一细菌利用,可生长。6 6(二)(二)(二)(二)U U U U实验实验实验实验 19501950年年DavisDavis(戴戴维维斯斯),做做了了U U实实验验,在在U U底底部部中中间间用用滤滤片片隔隔开开,交交替吸压替吸压证明菌落是由于AB二细胞接触杂交基因重组 7

7、7 (三)电境观察(三)电境观察(三)电境观察(三)电境观察-接合管接合管接合管接合管证实有性杂交存在。问题:AB二细胞遗传物质是混合,还是单向转移。 (四)遗传物质单向转移 Lederberg和Tatum认为细菌杂交似高等生物,二细胞融合基因重 组,1953年Hayes(海斯)在验证杂交时偶尔发现杂交中AB细菌作用不同,遗遗传传物物质质是是单单向向转转移移,ABAB,不能,不能BABA。8 8结果不同,表明结果不同,表明A A、B B有性杂交作用不同,提出遗传物质单向转移。有性杂交作用不同,提出遗传物质单向转移。供体:提供遗传物质的细菌供体:提供遗传物质的细菌 雄性雄性 A A受体:接受遗传

8、物质的细菌受体:接受遗传物质的细菌 雌性雌性 B B 所以所以 AB AB不久发现导致单向转移的是细胞质中一个微小可转移因子不久发现导致单向转移的是细胞质中一个微小可转移因子F F因子因子 9 9四、大肠杆菌四、大肠杆菌四、大肠杆菌四、大肠杆菌 F F F F- - - - F F F F+ + + + Hfr FHfr FHfr FHfr F/ / / /菌株菌株菌株菌株 (一)(一)(一)(一)F F F F- - - - F F F F+ + + + 菌株菌株菌株菌株1 1、F F因子结构因子结构: : 细胞质中环状细胞质中环状DNADNA,分三个区段,分三个区段 原点:转录起点原点:转

9、录起点致致育育基基 致致育育基基因因:决决定定细细菌菌的的育育性性, , 含含有有育育性性区区的的大大肠肠杆杆菌菌在在细细胞胞 表面有很多毛状的性纤毛(或性伞毛)。表面有很多毛状的性纤毛(或性伞毛)。 配配对对区区:与与细细菌菌环环状状染染色色体体配配对对区区段段相相对对应应,通通过过简简单单的的单单交交换换可可到细菌染色体上。到细菌染色体上。2 2、F F因子存在方式因子存在方式 游离状态:在细胞质中游离状态:在细胞质中 ,能自我复制独立遗传,能自我复制独立遗传 整合状态:整合到细菌环状染色体上,与细菌染色体一起遗传。整合状态:整合到细菌环状染色体上,与细菌染色体一起遗传。101011113

10、 3、F F因子的特性因子的特性(1 1)决定大肠杆菌育性)决定大肠杆菌育性 F F+ +菌株,含游离菌株,含游离F F因子因子 供体供体 雄性雄性 F F菌株,无游离菌株,无游离F F因子因子 受体受体 雌性雌性(2 2)F F因子高频率转移因子高频率转移 当当F F+ +FF, , F F+ +的的F F因因子子复复制制为为二二, ,通通过过接接合合管管将将F F因因子子传传递递给给F F菌菌株株, ,使使F F转变为转变为F F+ +, ,频率高达频率高达95%,95%,即高频率的转移即高频率的转移F F因子因子. . 接合管的形成:菌株靠近接合管的形成:菌株靠近细胞膜融合细胞膜融合两细

11、胞间形成接合管两细胞间形成接合管F F因因子子转转移移:F F因因子子从从原原点点断断裂裂,以以原原点点为为先先导导,边边复复制制边边转转移移(因因此此叫叫滚滚环环复复制制),复复制制后后的的F F因因子子转转移移到到另另一一个个细细胞胞中中。细细胞胞分分开开,使使F F- -变成变成F F+ +。(3)(3)基因重组的频率低基因重组的频率低当当F F+ +FF, , F F+ +菌菌株株环环状状DNADNA复复制制通通过过接接合合管管进进入入F F- -细细菌菌细细胞胞,与与F F- -细细菌菌的的基因交换,使基因重组,但频率很低基因交换,使基因重组,但频率很低1%1%,菌落很少。,菌落很少

12、。(4)F(4)F因子可以自发丧失因子可以自发丧失1212(二)高频重组菌株(二)高频重组菌株(二)高频重组菌株(二)高频重组菌株 (HfrHfrHfrHfr菌株)菌株)菌株)菌株) 19511951年年,卡卡瓦瓦里里(CavalliCavalli)等等人人,19541954年年海海斯斯(HayesHayes)先先后后在在A A菌株中分离出新的菌株。菌株中分离出新的菌株。1.1.1.1.特点特点(1 (1 1)1)可可以以作作为为供供体体,与与B B杂杂交交,重重组组频频率率比比ABAB高高10001000倍倍,称称高高频频重重组菌株。组菌株。( 2)( 2)转移转移F F因子频率低因子频率低

13、2 2、2.Hfr2.Hfr形成形成 F F因子整合到细菌环状因子整合到细菌环状DNADNA上,这种整合状态上,这种整合状态F F菌株叫菌株叫HfrHfr(高频重组)。(高频重组)。13133 3、HfrFHfrF- - 杂交过程也是先形成接合管,然后Hfr边复制边转移,转移的顺序:原点配对区大肠杆菌基因配对区育性基因。整合到细菌环状染色体上的F因子容易在原点处断开,并以线性以原点为起点进入受体细胞中,将细菌环状染色体上基因带入受体细胞中,基因重组频率高。但在转移过程中,结合管很易断开,这样转移到受体的部分只是靠近原点的一部分(全部转移需温和条件120分钟),形成部分二倍体。致育基因位于最后,

14、而接合管随时可能断开,转移F因子频率低。1414( ( ( (三三三三) ) ) )接合生殖和交换特点接合生殖和交换特点接合生殖和交换特点接合生殖和交换特点 1 1、接合生殖、接合生殖 供体细菌的供体细菌的DNADNA通过接合管进入受体细菌,实现基因重组的方式。通过接合管进入受体细菌,实现基因重组的方式。 由于由于HfrHfr或或F F的的DNADNA在转移过程中,结合管很易断开,进入受体细胞的在转移过程中,结合管很易断开,进入受体细胞的DNADNA仅仅部分,在受体细胞中染色体为部分二倍体。部分,在受体细胞中染色体为部分二倍体。 2 2、基因重组、基因重组 (1 1)部部分分二二倍倍体体:一一

15、个个完完整整的的基基因因组组和和一一个个不不完完整整的的基基因因组组所所构构成成的的二二倍倍体体。其中受体的基因组叫内基因子,供体的基因组叫外基因子。其中受体的基因组叫内基因子,供体的基因组叫外基因子。外外基基因因子子转转移移到到受受体体以以后后,a) a) 以以游游离离状状态态存存在在,随随着着细细胞胞分分裂裂代代数数的的增增加加被被稀稀释,消失;释,消失;b b)与内基因子发生交换、重组。)与内基因子发生交换、重组。 (2) (2)基因交换过程:基因交换过程: 15151616(3 3)交换特点)交换特点 交交换换发发生生在在完完整整的的F F环环状状染染色色体体和和供供体体线线性性染染色

16、色体体片片段段之之间间即即部部分二倍体分二倍体 奇奇数数交交换换,形形成成一一个个线线状状分分子子,在在大大肠肠杆杆菌菌中中不不能能复复制制,导导致致细细胞胞死死亡亡;无无效效交交换换。偶偶数数交交换换,形形成成环环状状重重组组体体(有有效效)和和线线状状分分子(不能复制,消失)。子(不能复制,消失)。 只只出出现现一一种种重重组组子子(杂杂交交后后代代),无无对对应应重重组组体体,真真核核生生物物出出现现四种杂交后代。四种杂交后代。 ( ( ( (四四四四) F) F) F) F/ / / /菌株菌株菌株菌株F F因因子子可可从从HfrHfr脱脱离离成成为为F F+ +,通通常常准准确确脱脱

17、离离,偶偶尔尔不不准准,使使F F因因子子带带有有细细菌菌的个别基因。这种带有细菌个别基因的的个别基因。这种带有细菌个别基因的F F因子,称因子,称F F/ /菌株。菌株。(五)大肠杆菌的(五)大肠杆菌的(五)大肠杆菌的(五)大肠杆菌的F F F F- - - -、F F F F+ + + +、HfrHfrHfrHfr、F F F F、菌株菌株菌株菌株 1717五、细菌的遗传作图五、细菌的遗传作图五、细菌的遗传作图五、细菌的遗传作图(一)细菌的遗传重组(一)细菌的遗传重组(一)细菌的遗传重组(一)细菌的遗传重组 原原核核生生物物的的遗遗传传重重组组实实质质上上是是指指受受体体中中插插入入来来自

18、自供供体体的的遗遗传传性性不不同同的的DNADNA片片段段,并并把把这这种种DNADNA片片段段或或它它的的复复本本整整合合为为受受体体基基因因组组的的一一部部分分。受体的遗传重组可以通过三种途径来实现:受体的遗传重组可以通过三种途径来实现:1 1、接合、接合 供体细菌的供体细菌的DNADNA通过接合管进入受体细菌,实现基因重组。通过接合管进入受体细菌,实现基因重组。2 2、转化、转化 游离的细菌游离的细菌DNADNA片段被不同的细菌细胞(受体)吸收片段被不同的细菌细胞(受体)吸收. .3 3、转导、转导 一种细菌的一种细菌的DNADNA片段经过温和的或有缺陷的噬菌体传递给另一种细菌片段经过温

19、和的或有缺陷的噬菌体传递给另一种细菌1818(二)利用中断杂交试验作图(二)利用中断杂交试验作图(二)利用中断杂交试验作图(二)利用中断杂交试验作图 人为的中断大肠杆菌杂交而进行的基因定位叫中断杂交法。人为的中断大肠杆菌杂交而进行的基因定位叫中断杂交法。 1 1 1 1、原理:、原理:、原理:、原理: 2 2 2 2、方法、方法、方法、方法 沃尔曼(沃尔曼(沃尔曼(沃尔曼(WollmanWollmanWollmanWollman)、雅各布()、雅各布()、雅各布()、雅各布(JacobJacobJacobJacob) 叠氮化钠叠氮化钠 噬菌体噬菌体 乳糖乳糖 半乳糖半乳糖 链霉素链霉素Hfr

20、aziHfr azir r ton tonr r lac lac+ + gal gal+ + str strs sF F- -: azi azis s ton tons s lac lac- - gal gal- - str strr r 将将 HfrHfr与与F F- -同同时时加加入入装装有有完完全全培培养养基基的的大大试试管管中中,一一定定时时间间取取样样振振荡荡,稀稀释释接接种种至至添添加加strstr的的基基本本培培养养基基(葡葡萄萄糖糖和和无无机机盐盐)上上,生生长长形形成成的的菌菌落落基基因因型型为为F F- -strstrr r(F(F- -或或具具HfrHfr部部分分基基因因

21、的的F F- -) ),再再把把菌菌落落分分别别转移到只添加转移到只添加aziazi、tonton、以、以laclac或或galgal为炭源的选择性培养基上。为炭源的选择性培养基上。 1919 进入进入F F- -的的HfrHfr基因基因 8 8/ / / / 不生长不生长 有噬菌斑有噬菌斑 不生长不生长 不生长不生长 无无 9 9/ / / / 生长生长 有噬菌斑有噬菌斑 不生长不生长 不生长不生长 azi azir r1111/ / / / 生长生长 无噬菌斑无噬菌斑 不生长不生长 不生长不生长 azi azir r ton tonr r 1818/ / / / 生长生长 无噬菌斑无噬菌斑

22、 生长生长 不生长不生长 azi azir r ton tonr r lac lac+ +2424/ / / / 生长生长 无噬菌斑无噬菌斑 生长生长 生长生长 azi azir r ton tonr r lac lac+ + gal gal+ + F F因子约在因子约在120120分钟后进入。分钟后进入。 2020(1 1)HfrHfr的的基基因因按按一一定定顺顺序序和和时时间间间间隔隔进入进入F F- -(2 2)每每个个基基因因进进入入F F- -有有一一定定频频率率,且且在短时间内达到最高在短时间内达到最高(3 3)进入)进入F F- -越早,频率越高越早,频率越高(4 4)F F因子

23、进入迟,频率低因子进入迟,频率低3 3、HfrHfr染色体上基因排列顺序染色体上基因排列顺序21214 4、细菌染色体为环状、细菌染色体为环状2222( (三三三三) ) 基因重组作图基因重组作图基因重组作图基因重组作图 利用交换值做出连锁基因图利用交换值做出连锁基因图利用交换值做出连锁基因图利用交换值做出连锁基因图例如:已知例如:已知例如:已知例如:已知laclaclaclac+ + + + 和和和和adeadeadeade+ + + +紧密连锁,由中断杂交知紧密连锁,由中断杂交知紧密连锁,由中断杂交知紧密连锁,由中断杂交知laclaclaclac+ + + + 比比比比adeadeadea

24、de早进入受体。早进入受体。早进入受体。早进入受体。 作出两连锁基因连锁图。作出两连锁基因连锁图。作出两连锁基因连锁图。作出两连锁基因连锁图。选用杂交亲本为选用杂交亲本为选用杂交亲本为选用杂交亲本为Hfr lacHfr lacHfr lacHfr lac+ + + + ade ade ade ade+ + + + str str str strs s s sFFFF- - - - lac lac lac lac- - - - adeadeadeade- - - -strstrstrstrR R R R混合后接种混合后接种混合后接种混合后接种 由于lac+ 比ade+先进入受体,此时lac+ 已

25、进入受体但不一定重组到细菌染色体上,两种情况:2323(四四) 重组作图重组作图 uu如果两个基因间的转移时间小于如果两个基因间的转移时间小于2 2分钟,用中断杂分钟,用中断杂交法所得的图距不太可靠,应采用传统的交法所得的图距不太可靠,应采用传统的重组作重组作重组作重组作图法图法图法图法。例如,有两个紧密连锁的基因。例如,有两个紧密连锁的基因lac-(lac-(乳糖不乳糖不发酵发酵) )和和ade-(ade-(腺嘌呤缺陷型腺嘌呤缺陷型) ),为了求得两个基,为了求得两个基因间的距离,可采用因间的距离,可采用Hfr lac+ ade+Hfr lac+ ade+和和F- lac- F- lac-

26、ade-ade-的杂交实验。用完全培养基但不加腺嘌呤,的杂交实验。用完全培养基但不加腺嘌呤,可以选出可以选出F- ade+F- ade+的菌落。的菌落。 2424检测检测检测检测: 2525laclaclaclac- - - - adeadeadeade+ + + +菌落数菌落数菌落数菌落数上菌落数上菌落数上菌落数上菌落数上菌落数上菌落数上菌落数上菌落数交换值交换值交换值交换值laclaclaclac- - - - adeadeadeade+ + + +菌落数菌落数菌落数菌落数/ ade/ ade/ ade/ ade+ + + +菌落数菌落数菌落数菌落数或将或将或将或将影印到影印到影印到影印到

27、EMBEMBEMBEMB(伊红甲基蓝)完全培养基上(伊红甲基蓝)完全培养基上(伊红甲基蓝)完全培养基上(伊红甲基蓝)完全培养基上laclaclaclac+ + + +adeadeadeade+ + + + 能发酵乳糖能发酵乳糖能发酵乳糖能发酵乳糖 菌落紫红色菌落紫红色菌落紫红色菌落紫红色laclaclaclac- - - - adeadeadeade+ + + + 不能发酵乳糖不能发酵乳糖不能发酵乳糖不能发酵乳糖 菌落白色菌落白色菌落白色菌落白色 由上求出交换值为由上求出交换值为由上求出交换值为由上求出交换值为22222222,由中断杂交实验得到,由中断杂交实验得到,由中断杂交实验得到,由中断

28、杂交实验得到laclaclaclac+ + + +比比比比adeadeadeade+ + + +早早早早1 1 1 1分钟分钟分钟分钟进入受体,大量实验统计进入受体,大量实验统计进入受体,大量实验统计进入受体,大量实验统计1 1 1 1分钟分钟分钟分钟20202020。 2626重组作图2727一一一一 噬菌体结构和类型噬菌体结构和类型噬菌体结构和类型噬菌体结构和类型(一)结构(一)结构(一)结构(一)结构 病毒是比细菌更为简单的生物,它们也只有一条染色体,即单倍病毒是比细菌更为简单的生物,它们也只有一条染色体,即单倍体。有些病毒的染色体是体。有些病毒的染色体是DNADNA,还有一些病毒是,还

29、有一些病毒是RNARNA。 病毒主要是由蛋白质外壳及其包被的核酸所组成的颗粒。病毒可病毒主要是由蛋白质外壳及其包被的核酸所组成的颗粒。病毒可根据宿主根据宿主( (动物、植物、细菌动物、植物、细菌) )或遗传物质或遗传物质(DNA(DNA或或RNA)RNA)来分类。细菌来分类。细菌病毒病毒(Bacterial phage)(Bacterial phage),称为噬菌体,称为噬菌体(phage)(phage)(如图如图) ),是目前经过,是目前经过广泛研究,了解比较清楚的一种病毒广泛研究,了解比较清楚的一种病毒噬菌体是指浸染细菌、放线菌以噬菌体是指浸染细菌、放线菌以及真菌的病毒。都没有细胞结构,由

30、一个蛋白质外壳包围一段及真菌的病毒。都没有细胞结构,由一个蛋白质外壳包围一段DNADNA或或RNARNA(烟草花叶病毒为(烟草花叶病毒为RNARNA病毒)。病毒)。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噬菌体的遗传分析噬菌体的遗传分析噬菌体的遗传分析噬菌体的遗传分析2828噬菌体噬菌体2929( (二二) )类型类型烈性噬菌体烈性噬菌体遗传学上应用较广泛的是大肠杆菌的遗传学上应用较广泛的是大肠杆菌的T T偶数系列噬菌体。它们偶数系列噬菌体。它们的外貌都象蝌蚪状的外貌都象蝌蚪状( (如图如图) )。T T偶数系列噬菌体具有六角形的头部,其内部含有双链偶数系列噬菌体具有六角形的头部,其内部含有双链DNADNA

31、分分子,尾部包括一个中空的针状结构及外鞘。末端是基板,由尾丝及子,尾部包括一个中空的针状结构及外鞘。末端是基板,由尾丝及尾针组成。尾针组成。 T T偶数系列噬菌体的尾丝附着在大肠杆菌表面时,通过尾鞘的偶数系列噬菌体的尾丝附着在大肠杆菌表面时,通过尾鞘的收缩将噬菌体收缩将噬菌体DNADNA经中空尾部注入寄主细胞,破坏寄主细胞的遗经中空尾部注入寄主细胞,破坏寄主细胞的遗传物质,并合成大量的噬菌体传物质,并合成大量的噬菌体DNADNA和蛋白质,组成许多新的子噬和蛋白质,组成许多新的子噬菌体,最后使细菌裂解,释放出无数个子噬菌体。所以这样的菌体,最后使细菌裂解,释放出无数个子噬菌体。所以这样的T T偶

32、偶数系列噬菌体称为数系列噬菌体称为烈性噬菌体烈性噬菌体烈性噬菌体烈性噬菌体。30303131温和噬菌体温和噬菌体温和噬菌体侵入细菌后,细菌并不裂解,即它们有侵入细菌后,细菌并不裂解,即它们有溶源性的生活周期。例如溶源性的生活周期。例如 和和P1P1噬菌体可代表略有不同的噬菌体可代表略有不同的溶原性类型。溶原性类型。 噬菌体附着在大肠杆菌染色体的噬菌体附着在大肠杆菌染色体的galgal和和biobio位点之间的位点之间的attatt座位上,它能通过交换而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上,整合座位上,它能通过交换而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上,整合的噬菌体称为的噬菌体称为原噬菌体原噬菌体原噬菌体原噬菌体( (图图) )。

33、 32323333原噬菌体3434uuP1P1噬菌体不整合到细噬菌体不整合到细菌的染色体上,而是菌的染色体上,而是独立地存在大肠杆菌独立地存在大肠杆菌的细胞内。的细胞内。uu原噬菌体通过紫外线原噬菌体通过紫外线照射,或温度改变可照射,或温度改变可转变为烈性噬菌体。转变为烈性噬菌体。P1噬菌体3535二、噬菌体的突变型二、噬菌体的突变型二、噬菌体的突变型二、噬菌体的突变型 快速溶菌突变型快速溶菌突变型快速溶菌突变型快速溶菌突变型少少量量T T系系列列噬噬菌菌体体(如如T2T2)和和大大量量大大肠肠杆杆菌菌混混合合,涂涂于于固固体体平平板板,噬菌体裂解速度越快,出现的噬菌斑越大。噬菌体裂解速度越快

34、,出现的噬菌斑越大。野生型野生型r+ r+ 噬菌斑小,边缘模糊噬菌斑小,边缘模糊快速生长突变型快速生长突变型r r 噬菌斑大,边缘整齐噬菌斑大,边缘整齐基因型基因型 r+ r- r+ r-表现型表现型 噬菌斑小噬菌斑小 噬菌斑大噬菌斑大溶菌时间溶菌时间 30 20 30 20 寄主范围突变型寄主范围突变型寄主范围突变型寄主范围突变型野生型野生型T2T2(用(用h+h+表示):只能浸染表示):只能浸染B B菌株(对菌株(对T2T2敏感的细菌),不能感染敏感的细菌),不能感染B2B2菌株(抗菌株(抗T2T2的细菌);的细菌);T2T2突变型(用突变型(用h h表示):既能浸染表示):既能浸染B B

35、菌株,也能浸染菌株,也能浸染B2B2菌株。当在含菌株。当在含有有B/B2B/B2的固体培养基上接种的固体培养基上接种h+h+后,出现半透明的噬菌斑;而接种后,出现半透明的噬菌斑;而接种h h后,后,出现透明的噬菌斑。出现透明的噬菌斑。3636三、三、三、三、 噬菌体的基因重组和遗传作图噬菌体的基因重组和遗传作图噬菌体的基因重组和遗传作图噬菌体的基因重组和遗传作图 h+r hr+h+r hr+子代噬菌体基因型子代噬菌体基因型 h h+ +r hrr hr+ + h h+ +r r+ + hr hr含含B/BB/B2 2培养基上噬菌斑培养基上噬菌斑 大半透明大半透明 小透明小透明 小半透明小半透明

36、 大透明大透明交换值重组型噬菌体数交换值重组型噬菌体数/ /总噬菌斑数总噬菌斑数100%= h100%= h+ +r r+ +hr/+hr/总总100%100% = =小半透明小半透明+ +大透明大透明/ /总总100%100%(二)连锁图(二)连锁图(二)连锁图(二)连锁图T T2 2快快速速溶溶菌菌突突变变型型有有多多种种,如如r ra a、r rb b、r rc c都都形形成成大大噬噬菌菌斑斑,用用不不同同类类型快速溶菌突变型与宿主范围突变型杂交,结果如下:型快速溶菌突变型与宿主范围突变型杂交,结果如下:杂交组合杂交组合 h h+ +r hrr hr+ + h h+ +r r+ + hr

37、 hr 重组值重组值 h hr r图距图距 h h+ +r ra ahrhr+ + 34.0% 42% 12% 12% 24% 24 34.0% 42% 12% 12% 24% 24h h+ +r rb bhrhr+ + 32.0% 56% 5.9% 6.4% 12.3% 12.332.0% 56% 5.9% 6.4% 12.3% 12.3h h+ +r rc chrhr+ + 39.0% 59% 0.7% 0.9% 1.6% 1.639.0% 59% 0.7% 0.9% 1.6% 1.6按图距按图距h h、r ra a、r rb b、r rc c有有4 4种排列种排列3737求drb-rcB

38、型快速溶菌 rbrc+C型快速溶菌 rb+rc 混合感染大肠杆菌B,子代噬菌体 rbrc+ rb+rc rb+rc+ rbrc噬菌斑 大 大 小 大交换值 rb+rc+ rbrc/总100%2小噬菌斑/总100%求出drb-rcdrb-h, rb rc在同侧实验表明(1)(2)都成立,提出连锁图为环状如(1)(2)rb、rc同侧,则drb-rcdrb-h如(3)(4)rb、rc两侧,则drb-rcdrb-h3838T系列偶数噬菌体DNA为线状,但基因连锁图表型环状。因T系列偶数噬菌体DNA末端重复头尾端具有相同基因序列,进入宿主复制,重复分末端可能配对而端端相连成环状。3939四、转导四、转导

39、转导转导转导转导是指以噬菌体为媒介所进行的细菌遗传物质的重组过程是指以噬菌体为媒介所进行的细菌遗传物质的重组过程(一)普遍性转导(由烈性噬菌体介导)(一)普遍性转导(由烈性噬菌体介导)(一)普遍性转导(由烈性噬菌体介导)(一)普遍性转导(由烈性噬菌体介导)没有特异性的转导叫普遍性转导没有特异性的转导叫普遍性转导 (二)局限性转导(二)局限性转导(二)局限性转导(二)局限性转导 (三)转导的特点(三)转导的特点(三)转导的特点(三)转导的特点(1 1 1 1)转导是以噬菌体为介导的;)转导是以噬菌体为介导的;)转导是以噬菌体为介导的;)转导是以噬菌体为介导的; (2 2 2 2)重组发生在部分二倍体中;)重组发生在部分二倍体中;)重组发生在部分二倍体中;)重组发生在部分二倍体中; (3 3 3 3)只只只只出出出出现现现现一一一一种种种种重重重重组组组组子子子子,不不不不出出出出现现现现相相相相反反反反的的的的重重重重组组组组子子子子(如如如如galgalgalgal- - - -消消消消失失失失,只只只只剩剩剩剩下下下下galgalgalgal+ + + +)。)。)。)。404041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