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市场竞争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市场竞争法(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市场竞争法竞争和竞争法的一般论述o一、竞争的概念、特征、作用o关键理解:六性o二、竞争法o美国:反托拉斯法o英国:限制性商业行为法、公平交易法、竞争法o联合国相关活动中称为:限制性商业行为法o按照国际通行的称谓,竞争法指反垄断法竞争法指反垄断法o我国一般法律概念中,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是截然分开的。o另一种常见的称谓就是公平竞争法和自由竞争法(经济宪法)o特征主要内容o反不正当竞争法主要内容o实体制度o程序制度反不正当竞争法o一、概念与特征一、概念与特征o广义与狭义广义与狭义o国外的立法例国外的立法例o我国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特征的特征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界定o本法所称的
2、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1、主体是经营者、主体是经营者指从事商品经营或营利性服务的法人、其它经指从事商品经营或营利性服务的法人、其它经济组织和自然人。济组织和自然人。自然人或社会经济组织自然人或社会经济组织从事商品经营从事商品经营以盈利为目的以盈利为目的o2、是违反市场经济基本准则的行为o经营者在市场交易中,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遵守公认的商业道德。o3、侵害的客体是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和社会正常的经济秩序o案例:百脑汇IT领域不正当竞争案o 反不正当行为的构成o主体o主观方面o客体o客观方面(一)假冒仿冒行为(一
3、)假冒仿冒行为(二)误导宣传行为(二)误导宣传行为(三)商业诋毁行为(三)商业诋毁行为(四)商业贿赂行为(四)商业贿赂行为(五)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五)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六)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六)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七)不正当亏本销售行为(七)不正当亏本销售行为(八)搭售和附加不合理条件的交易行为(八)搭售和附加不合理条件的交易行为(九)不正当招标投标行为(九)不正当招标投标行为(十)公用企业限制竞争行为(十)公用企业限制竞争行为(十一)禁止行政垄断行为(十一)禁止行政垄断行为监督检查和法律责任o监督检查机关o职权o法律责任假冒仿冒行为o反不正当竞争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第五条 经营者不得
4、采用下列不正当手段经营者不得采用下列不正当手段从事市场交易,损害竞争对手:从事市场交易,损害竞争对手:o(一)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一)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o(二)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璜,或(二)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璜,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璜,造成和他人的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璜,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o(三)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引人误认为(三)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引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是他人的商品;o (四)在商品上伪造或者冒
5、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四)在商品上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量标志,伪造产地,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o一、概念o二、构成要件o三、假冒仿冒注册商标的行为o(一)商标o(二)注册商标o1、特征o2、商标权 o(二)商标法的规定o商标法第五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均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o(一)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的;o(二)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o(三)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o(四)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
6、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o(五)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o案例:o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依法保护上海“回力”驰名商标的通知o天津狗不理包子(集团)公司诉侵犯商标专用权纠纷再审案o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现中信集团)诉四川中信旅行社不正当竞争、商标侵权案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o驰名商标”(FAMOUS TRADE MARK)又称为周知商标,是指在中国为相关公众广为知晓并享有较高声誉的商标。最早出现在1883年签订的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以下简称巴黎公约),作为专有名词,已逐渐得到举世的公认。我国于1984年加入该公约,成为其第95个成员国。和其他加入巴黎公约的成员国
7、一样,依据该公约的规定对驰名商标给予特殊的法律保护,已经成为我国商标法制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o根据巴黎公约、有关国际惯例以及2003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布实施的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对驰名商标的特殊法律保护具体包括:存在的问题o(一)首先,之前驰名商标的概念界定不符合巴黎公约的宗旨。 o(二)该规定确立了驰名商标的“主动认定为主,被动保护为辅”原则,对驰名商标进行批量认定,这种模式不符合驰名商标法律保护的宗旨。 未注册商标o民法通则第5条o未注册商标也是一种商品标识o四、假冒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行为 o案例:天府之国诉红磨坊俱乐部o五、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姓名的行为o
8、五、在商品上伪造或冒用其他商品标识的行为o认证标志、名优标志、产地、未注册商标产地标示的意义o1、表明商品的来源或出处o2、商品质量的保障o3、广告促销的意义误导宣传行为o第九条经营者不得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对商品的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广告的经营者不得在明知或者应知的情况下,代理、设计、制作、发布虚假广告。 o(to mislead the public)oA misleading effect误导广告行为的客观方面o一般消费者施以普通注意原则o整体观察原则o比较主要部分对商品价格的误导宣传o虚假标价o两套价格o模糊标价o虚夸标价o虚假折
9、价o模糊赠售o隐蔽价格附加条件o虚构原价o不履行价格承诺o质量与价格、数量与价格不符商业诋毁行为o第十四条 经营者不得捏造、散布虚伪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o商誉的概念特征o主体性o动态性o互动性o财产性商业诋毁行为的构成o1、主体o2、主观方面o3、客体及对象o4、客观方面o案例:o 娃哈哈诉珠海巨人不正当竞争案o 广州蓝月亮与宝洁有限公司、广州浪 奇宝洁有限公司不正当竞争案商业贿赂行为o第八条 经营者不得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者购买商品。在帐外暗中给予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回扣的,以行贿论处;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在帐外暗中收受回扣的,以受贿论处。o一、商业贿赂与其他贿赂
10、的区别o二、商业贿赂的财物和其他手段o三、回扣o(一)回扣的理解o(二)与折扣的区别o(三)与一般商业贿赂的区别o四、佣金 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o第十三条 经营者不得从事下列有奖销售:o(一)采用谎称有奖或者故意让内定人员中奖的欺骗方式进行有奖销售;o(二)利用有奖销售的手段推销质次价高的商品;o (三)抽奖式的有奖销售,最高奖的金额超过五千元。侵犯商业秘密行为o第十条经营者不得采用下列手段侵犯商业秘密:o(一)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o(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o(三)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
11、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第三人明知或者应知前款所列违法行为,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视为商业秘密。o本条所称的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商业秘密的一般概述o一、概念和立法o二、法律特征o权利客体的保密性o权利主体的多元性o权利保护的无限期性o权利地域的不确定性o三、构成要件o秘密性:不为公众所知悉(客观上) 要理解公众的相对性和在地域范围上的相对性o权利人采取了保密措施(主观上)o价值性o独特性o范围o技术秘密o经营秘密商业秘密侵权认定的原则o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若干规定权利人能证明被申
12、请人所使用的信息与自己的商业秘密具有一致性或者相同性,同时能证明被申请人有获取其商业秘密的条件,而被申请人不能提供或者拒不提供其所使用的信息是合法获得或者使用的证据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根据有关证据,认定被申请人有侵权行为。舍本排挤行为o第十一条经营者不得以排挤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属于不正当行为:o(一)销售鲜活商品:o(二)处理有效期限即将到期的商品或者其他积压的商品;o(三)季节性降价;o(四)因清偿债务、转产、歇业降价销售商品。o倾销o根据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规定。倾销是指一国将其产品在正常的贸易活动中以低于正常价值的办法打入另一国家市场,并对该国相关
13、工业造成实质性损害的行为。o低价销售o损害事实o倾销与损害之间有因果关系o(二)舍本排挤与倾销的区别o1、发生的空间不同o2、依据的标准不同o3、适用的法律不同o4、程序和制裁不同搭售行为o第十二条经营者销售商品,不得违背购买者的意愿搭售商品或者附加其他不合理的条件。串通投标行为o第十五条投标者不得串通投标,抬高标价或者压低标价。投标者和招标者不得相互勾结,以排挤竞争对手的公平竞争。o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30条的规定,对行使行政性垄断行为的有关行政机关追究的责任形式是( )。oA、民事责任为主,行政责任为辅 B、单纯的行政责任oC、行政责任为主,民事责任为辅 oD、单纯的民事责任o某市技术监督
14、局在抽查本市市场上的饮料时发现,除三种名牌饮料外,其余饮料均不合格,该局对此结果在当地新闻媒体上作了详细介绍,导致一些厂家生产的饮料销量急剧下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哪项?( )oA 市技术监督局的抽查行为是履行职责的正常管理行为,但在新闻媒介上公布的查结果是限制其他经营者的不正当竞争行为oB 市技术监督局抽查行为的背后是以排挤其他经营者为动机,故抽查行为与公布行为均构成不正当竞争oC 市技术监督局的行为不构成不正当竞争oD 市技术监督局的行为虽有排挤其他经营者的意图,但并未指定消费者购买某种饮料,尚不构成不正当竞争o某商厦开展有奖销售活动,其公告中称:本次活动分两次抽奖:第一次一等奖8名,各奖
15、彩电一台(价值4500元);第二次一等奖3名,各奖录音机一台(价值2300元);第一次获奖者还可参加第二次抽奖。对此事的以下判断中,何者为正确?( )oA、开奖不允许分两次进行,该商厦构成不正当有奖销售oB、可以两次开奖,但最高奖的总值不得超过5000元,该商厦构成不正当有奖销售oC、可以两次开奖,因每次的最高奖励额未超过5000元,属正当的有奖销售oD、是不是正当有奖销售,应取决于最后抽奖结果是否出现一人连续两次中一等奖o有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课堂上针对诋毁商誉行为发表各自的主张,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和相关法律的规定,你认为下列哪一位同学的表述是正确的?( )oA.甲同学认为:“经营者对其他
16、竞争者进行诋毁,其主观心态为过失” oB乙同学认为:“诋毁行为只能是针对市场上某一特定竞争对手实施的”oC.丙同学认为:“经营者通过新闻发布会形式发布影响其他同业经营者商誉的信息,只要该信息是真实的,不构成诋毁行为”oD.丁同学认为:“新闻单位对其他经营者从事诋毁商誉行为的,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o监督检查部门在监督检查不正当竞争行为时,有权行使的职责是A 按照规定程序询问被调查的经营者、利害关系人、证明人B 要求提供证明材料或者与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关的其他资料C 查询、复制与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关的协议、帐册、单据、文件、记录、业务函电和其他资料D 检查与本法第五条规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关的财务资料E 必要时可以责令被检查的经营者说明该商品的来源和数量,暂停销售,听候检查,不得转移、隐匿、销毁该财务资料o经营者在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不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是oA 销售鲜活商品oB 季节性降价oC 处理有效期限即将到期的商品oD 处理其他积压的商品oE 因清偿债务、转产、歇业降价销售商品垄断的一般论述o一、概念o二、形成的原因o三、反垄断法中的垄断o垄断对竞争的排斥性o垄断对社会的危害性o垄断的违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