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9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八章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自觉遵守法律第一节第一节 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第二节第二节 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第三节第三节 我国的程序法律制度我国的程序法律制度本章学习的本章学习的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第一节第一节 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v一、宪法的特征和原则v二、我国的国家制度v三、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v四、我国的国家机构宪法的历史发展宪法的历史发展世界世界: : 1 1、最早产生宪法的国家、最早产生宪法的国家英国英国(不成文宪法)(不成文宪法)2、第一部成文宪法、第
2、一部成文宪法 美国美国(1787年)年) 3、欧洲大陆第一部宪法、欧洲大陆第一部宪法 法国法国(1791年)年) 4、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苏联苏联 (1918年年)我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新中国的四部宪法新中国的四部宪法1954年宪法年宪法 1975年宪法年宪法1978年宪法1949年的年的共同纲领共同纲领 1982年宪法宪法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宪法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我国宪法四次修正案:我国宪法四次修正案:1 1、19881988年第七次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对现行年第七次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对现行宪法进行了第一次修正宪法进行了第一次修正2 2、 199319
3、93年第八次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对现年第八次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对现行宪法进行了第二次修正行宪法进行了第二次修正3 3、19991999年第九次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对现行年第九次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对现行宪法进行了第三次修正宪法进行了第三次修正4 4、20042004年第十次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对现行年第十次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对现行宪法进行了第四次修正宪法进行了第四次修正一、宪法的特征和原则(一)基本特征:(一)基本特征:1、宪法内容的根本性、宪法内容的根本性 2、宪法效力的最高性、宪法效力的最高性 3、宪法修改程序的严格性、宪法修改程序的严格性 宪法内容的根本性宪法内容的根本性根根本本制制度度根根本本
4、任任务务国家性质国家性质国家形式国家形式基本经济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本权利义务基本权利义务现代化建设现代化建设宪宪宪宪法法法法国国国国家家家家的的的的根根根根本本本本法法法法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效力高于普普普普通通通通法法法法律律律律行行行行政政政政法法法法规规规规组组组组织织织织规规规规章章章章公公公公民民民民的的的的行行行行为为为为准准准准则则则则宪法效力的最高性宪法效力的最高性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为严格提提出出修修正正正正案案通通过过修修正正案案修修正正案案生生效效宪法修改程序的严格性宪法修改程序的严格性从制定、修改的程序看,从制定、修改的程序看,宪法比普通法律要
5、更宪法比普通法律要更加严格、更为复杂。加严格、更为复杂。我国我国宪法宪法修改修改全国人大全国人大常委会常委会或或1/51/5以上以上全国全国人大代表提议人大代表提议全国人大全国人大全体全体代表的代表的2/32/3以上以上的多数通过的多数通过(二)宪法的基本原则(二)宪法的基本原则1、坚持党的领导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原则2、人民主权原则、人民主权原则3、保障公民权利原则、保障公民权利原则4、法治原则、法治原则5、民主集中制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二、我国的国家制度二、我国的国家制度(一)(一)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国体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国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
6、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条(二)(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条第二条(三)(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 政治协商制度政治协商制度(四)(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五)(五)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六)基本
7、经济制度 v、明明确确规规定定了了“国国家家在在社社会会主主义义初初级级阶阶段段,坚坚持持公公有有制制为为主主体体,多多种种所所有有制制经经济济共共同同发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展的基本经济制度”。v2 2、明明确确规规定定了了我我国国的的分分配配制制度度,即即“坚坚持持按按劳劳分分配配为为主主体体,多多种种分分配配方方式式并并存存的的分分配配制制度。度。” 三、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三、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一)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人民人民政治概念政治概念公民公民法律法律概念概念不同:不同: 涵义涵义 性质性质 范围范围我我国国公公民民的的基基本本权权利利平平等等权权
8、平平等等权权政 治 权 利 和 自 由政 治 权 利 和 自 由宗教信仰自由宗教信仰自由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 和 取 得 国 家 赔 偿 权权 和 取 得 国 家 赔 偿 权社会经济权社会经济权文化教育权文化教育权特定主体权利特定主体权利人身自由权我我国国公公民民的的基基本本义义务务维维护护国国家家统统一一和和民民族族团团结结维维护护国国家家统统一一和和民民族族团团结结遵 守 宪 法 和 法 律遵 守 宪 法 和 法 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保卫祖国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依法纳税其他义务其他义务国家权
9、力机关(中央和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中央和地方)国家主席国家主席国家行政机关(中央和地方)国家行政机关(中央和地方)国家军事领导机关国家军事领导机关国家审判机关国家审判机关国家检察机关国家检察机关四、我国的国家机构四、我国的国家机构民族自治机关民族自治机关第二节 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v一、我国的民商法律制度一、我国的民商法律制度v二、我国的行政法律制度二、我国的行政法律制度v三、我国的经济法律制度三、我国的经济法律制度v四、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四、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一、我国的民商法律制度(一)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我国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我国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公民之间、
10、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法律规范的总称。民法的基本原则民法的基本原则* *1 1 、平等原则平等原则* *2 2 、自愿原则自愿原则* *3 3 、公平原则公平原则* *4 4 、诚实信用原则诚实信用原则* *5 5 、禁止权利滥用原则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二)民事主体制度公民:公民: 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是指具有一个国家国籍的人。自然人:自然人: 依自然规律出生而取得民事主体资格的人。依自然规律出生而取得民事主体资格的人。法人和其他组织:法人和其他组织:1 1、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v是指公民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
11、担民事是指公民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义务的资格。v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始于出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始于出生,终于死亡生,终于死亡 (生理死亡和宣告死亡) 宣告死亡是指公民下落不明满四年,或意宣告死亡是指公民下落不明满四年,或意外事故下落不明满两年,经利害关系人申请,外事故下落不明满两年,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宣告下落不明公民为死亡的法律由人民法院宣告下落不明公民为死亡的法律制度。制度。 2 2 、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 v(1 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1818周岁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
12、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民事行为能力人。”“1616周岁周岁以上不满以上不满18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为能力人。”2 2、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 v(2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1010周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包括痴呆人)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包括痴呆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们
13、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们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案例:案例:1515岁女孩买手机行为是否有效岁女孩买手机行为是否有效?v今年年初,正在念初三的今年年初,正在念初三的1515岁岁的小莉(化名)用积攒下来的的小莉(化名)用积攒下来的压岁钱压岁钱12001200元,从北京静超时元,从北京静超时代通讯设备销售有限公司购买代通讯设备销售有限公司购买了一部了一部“南方高科南方高科”S691S691型手型手机,但没用多久,手机却因主机,但没用多久,手机却因主板出现故障而无法使用。板出现故障而无法使用。 为此,小莉的母亲将静超时代公司告上法为此,小莉的母亲将静超时代公司告上法庭,认为小莉购机并未
14、征得家长的同意,且手庭,认为小莉购机并未征得家长的同意,且手机又出现故障无法使用,要求法院判决双方的机又出现故障无法使用,要求法院判决双方的买卖合同无效,静超时代公司双倍返还货款买卖合同无效,静超时代公司双倍返还货款24002400元并赔偿经济损失。元并赔偿经济损失。 静超时代公司辩称,销售商在销售过程中静超时代公司辩称,销售商在销售过程中不可能去判断每一个消费者的年龄,故不同意不可能去判断每一个消费者的年龄,故不同意双倍赔偿的请求。双倍赔偿的请求。 6 6月月1 1日,海淀法日,海淀法院以小莉购机时未成院以小莉购机时未成年确认合同无效,一年确认合同无效,一审判决销售商返还货审判决销售商返还货
15、款款12001200元。其他不予元。其他不予支持。支持。 根据根据民法通则民法通则规定,年仅规定,年仅1515岁的岁的小莉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虽然她在小莉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虽然她在购机时能够对手机的品牌、外观等进行选购机时能够对手机的品牌、外观等进行选择,但却对其行为所产生的后果,即手机择,但却对其行为所产生的后果,即手机的通话费、使用过程中的维修费等无法作的通话费、使用过程中的维修费等无法作出相应的预见,故法院认为小莉购机确系出相应的预见,故法院认为小莉购机确系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民事行为。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民事行为。2 2、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 v(3
16、 3)无民事行为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 不满不满1010周岁周岁的人和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的人和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这部分人需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这部分人需要进行民事活动时,必须完全由其法定代理要进行民事活动时,必须完全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人代理。法人法人 法法人人是是指指具具有有民民事事权权利利能能力力和和民民事事行行为为能能力力,能能依依法法独独立立享享有有民民事事权权利利和和承承担担民事义务的社会组织。民事义务的社会组织。法人成立的条件法人成立的条件v1 1、依法成立;、依法成立;v2 2、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v3 3、有有自
17、自己己的的名名称称、组组织织机机构构和和场所;场所;v4 4、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三)民事行为制度(三)民事行为制度v是指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是指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条件:v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v意思表示真实;意思表示真实;v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v符合法定形式。符合法定形式。 (四)民事权利制度民事权利主要有:民事权利主要有: 物权(所有权)、债权、债权、知识产权、继承权、知
18、识产权、继承权、人身权等。人身权等。财产所有权的内容(权能):财产所有权的内容(权能): 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占有(对财产的实际控制)占有(对财产的实际控制)使用(对物的性能的利用)使用(对物的性能的利用)收益(孳息,利用原物所取得的新增经济利益)收益(孳息,利用原物所取得的新增经济利益)收益收益 (孳息)(孳息)天然天然孳息孳息法定法定孳息孳息处分(所有人对其财产依法进行处置的权利)处分(所有人对其财产依法进行处置的权利) 债权债权v债的主体债的主体是特定的(债权人和债务人)。是特定的(债权人和债务人)。v债债的的内内容容表表现现为为债债权权实实现现只只有有通通过过请
19、请求求债债务务人为一定的行为才能得到实现(债权债务)。人为一定的行为才能得到实现(债权债务)。v债债的的客客体体是是债债权权人人的的权权利利和和债债务务人人的的义义务务所所指指向向的的对对象象,又又称称债债的的标标的的。债债的的客客体体可可以以是物,也可以是行为、智力成果。是物,也可以是行为、智力成果。知识产权知识产权v著作权:客体即作品,主体即作者,保护期著作权:客体即作品,主体即作者,保护期50年。年。v商标权:客体即商标,主体即商标的注册人,保护期10年。v专利权:客体是发明专利权:客体是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 主体即专利权人,保护期有20年和10年。 继承权继承权 财产继承,是指公
20、民死亡或宣告死亡后,按照法定程序,将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转移给他人所有的一种法律制度。 主要有法定继承权和遗嘱继承权。主要有法定继承权和遗嘱继承权。 (一)法定继承(一)法定继承 范围和顺序:范围和顺序:第一顺序继承人(配偶、父母、子女)第一顺序继承人(配偶、父母、子女)第二顺序继承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第二顺序继承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 丧丧偶偶儿儿媳媳对对公公、婆婆,丧丧偶偶女女婿婿对对岳岳父父岳岳母母尽尽了了主主要要赡赡养养义义务务的的,作作为为第第一一顺顺序序继继承承人。人。法定继承:指继承人范围、继承顺序和遗产分配法定继承:指继承人范围、继承顺序和遗
21、产分配的原则均按照法律规定处理的一种继承方式。的原则均按照法律规定处理的一种继承方式。(二)遗嘱继承(二)遗嘱继承1、遗嘱遗嘱 遗嘱是指公民生前依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对其个人财产或其他事务预先作出处分,并于死亡时发生法律效力的法律行为。2 、形式 公证,自书,代书,录音,口头。人身权v人格权: 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v身份权配偶权,亲权等。(五)民事责任制度(五)民事责任制度v1 1、民民事事责责任任是是以以财财产产责责任任为为主主的的一一种种法法律律责责任。任。v2 2、民民事事责责任任是是对对民民事事违违法法行行为为所所应应承承担担的的一一种法律责任。种法律责任
22、。v3 3、民民事事责责任任是是以以对对权权力力受受害害人人承承担担民民事事责责任任为主的一种法律责任。为主的一种法律责任。v4 4、民事责任可以分为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民事责任可以分为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一般侵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v1、客观上存在损害事实、客观上存在损害事实v2 2、行为具有违法性、行为具有违法性v3 3、违法行为和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违法行为和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v4 4、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六)民事诉讼时效制度(六)民事诉讼时效制度 诉讼时效的种类:诉讼时效的种类:(一)普通诉讼时效:(一)普通诉讼时效: 一般诉讼时效为诉讼时效为2年年 短
23、期诉讼时效为短期诉讼时效为1年(年(4种)种)(二)(二)特殊特殊诉讼时效诉讼时效短期诉讼时效短期诉讼时效 v1、身体受伤害要求赔偿的民事权利;v2、未经声明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v3、延付或拒付租金的承租人要求给付租金及赔偿损失的民事权利;v4、向丢失或损毁寄存财产的寄存人请求赔偿损失的民事权利。(七)合同法律制度(七)合同法律制度 合同的概念:合同的概念: 是是平平等等的的民民事事主主体体之之间间设设立立、变变更更、终终止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合同的内容合同的内容v1、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v2、标的。v3、数量。v4、质量。v5、价款或者报酬。v6、履
24、行期限、地点和方式。v7、违约责任。v8、解决争议的方法。 合同订立的程序:合同订立的程序:1、要约要约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意思表示要约人要约人受要约人受要约人发出要约的人发出要约的人接受要约的人接受要约的人要约要约承诺承诺与2、承诺承诺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意思表示(九)商事法律制度v公司: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v票据:汇票、本票和支票。二、我国的行政法律制度v(一)行政法的概念和原则v原则:v1 、行政合法性原则v2 、行政合理性原则v(二)国家行政机关与公务员v行政主体行政机关;授权或委托的机关 行政相对人(三)行政行为v分为抽
25、象的行政行为与具体的行政行为:v抽象的行政行:v(1)针对不特定的人或事v(2)具有普遍约束力v(3)可以长期反复适用(五)行政处罚与行政复议v行政处罚的种类:行政处罚的种类: 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行政复议:行政复议:三、我国的经济法律制度、我国的经济法律制度v(一)经济法的概念和原则v原则:v1 、国家适度干预原则、国家适度干预原则v2 2 、效率公平原则、效率公平原则v3 3 、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v消费者的权利:消费者的权利:v1、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v2、知悉其购买
26、、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 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v3、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 v4、公平交易的权利v5、因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时,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v6、依法成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社会团体的权利v7、获得有关消费者保护方面的知识的权利v8、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尊重的权利v9、对商品和服务以及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进行监督的权利。四、刑事法律制度四、刑事法律制度 (一)(一) 刑法的概念和原则刑法的概念和原则 原则:原则:v1 1、罪行法定原则。、罪行法定原则。v2 2、罪行相当原则。、罪行相当原则。v3 3、适用刑法一律平等原则。、适用刑法一律平等原则。 概念:概念:
27、犯罪刑责刑罚犯罪刑责刑罚 (二)(二) 犯罪概述犯罪概述犯罪的概念:犯罪的概念: v1 1、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v2 2、具有刑事违法性。、具有刑事违法性。v3 3、具有应受惩罚性。、具有应受惩罚性。 犯罪构成犯罪构成 (一)犯罪构成的概念(一)犯罪构成的概念依照刑法规定,决定某一具体行为构成犯依照刑法规定,决定某一具体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总和。罪所必需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总和。 成立犯罪所必需具备的条件成立犯罪所必需具备的条件犯罪构成犯罪构成犯罪构成犯罪构成 要要 件件犯罪犯罪客体客体犯罪犯罪客观方面客观方面犯罪犯罪主体主体犯罪犯罪主观
28、方面主观方面犯罪主体(自然人和单位)犯罪主体(自然人和单位)刑事责任年龄:刑事责任年龄:(1)完全无刑事责任时期:)完全无刑事责任时期:不满不满14周岁的人,一律不负刑责。周岁的人,一律不负刑责。(2)相对负刑事责任时期:)相对负刑事责任时期:已满已满14不满不满16的人,只有的人,只有8种最负刑责。种最负刑责。(3)完全负刑事责任时期:)完全负刑事责任时期:已满已满16的人,应负刑事责任。的人,应负刑事责任。(4)减轻刑事责任时期:已满)减轻刑事责任时期:已满14不满不满18的人的人排除犯罪的事由排除犯罪的事由(一)(一)正当防卫正当防卫 为了为了保护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国家、公共
29、利益、本人或他人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受正在进行的的不不法侵害法侵害,采取,采取对不法侵害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方造成损害的方法,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法,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正当防卫的本质正当防卫的本质制止不法侵害行为制止不法侵害行为保护合法权益保护合法权益1 1、必须存在、必须存在现实的现实的不法侵害不法侵害(起因条件)(起因条件)2 2、不法侵害、不法侵害正在进行正在进行(时间条件时间条件) 5 5、没有、没有明显明显超过超过必要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限度,造成重大损害(限度条件)(限度条件) 防卫挑拨、互殴防卫挑拨、互殴防卫过当防卫过当伤害无辜伤害无辜正当防
30、卫要件正当防卫要件3 3、针对、针对不法侵害者不法侵害者本人本人进行防卫进行防卫(对象条件)(对象条件)4 4、必须有、必须有正当正当的防卫意图的防卫意图(主观条件)(主观条件)防卫不适时防卫不适时假象防卫假象防卫(二)紧急避险(二)紧急避险 为了使法律所保护的权益免受为了使法律所保护的权益免受正在发生正在发生的危险,的危险,不得已不得已而采取损害另一较小权益,以保护较大权益而采取损害另一较小权益,以保护较大权益免遭危险损害的行为免遭危险损害的行为避险意图避险意图 为保护合法利益为保护合法利益避险客体避险客体 第三者的合法权益第三者的合法权益避险时间避险时间 危险迫在眉睫危险迫在眉睫假想避险假
31、想避险避险不适时避险不适时 保护非法利益保护非法利益避险可行性避险可行性 不得已不得已避险限度避险限度 以较小损害避免较大损害以较小损害避免较大损害避险过当避险过当 紧急避险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有特定责任的人紧急避险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有特定责任的人避险起因避险起因 合法利益存在危险合法利益存在危险 故意犯罪形态故意犯罪形态犯罪准备状态犯罪准备状态犯罪被迫停止状态犯罪被迫停止状态犯罪自动停止状态犯罪自动停止状态犯罪完成状态犯罪完成状态 犯罪预备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未遂 犯罪中止犯罪中止犯罪既遂犯罪既遂故意犯罪故意犯罪 未完成未完成 形态形态共同犯罪共同犯罪(一)概念:(一)概念: 1、必须
32、有两人以上(、必须有两人以上(主体主体条件)条件)2、必须有共同故意(、必须有共同故意(主观主观条件)条件)3、必须有共同行为(、必须有共同行为(客观客观条件)条件)二二 人人 以以 上上 共共 同同 故故 意意 犯罪犯罪 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共同犯罪人的种类1 1、主犯、主犯2 2、从犯、从犯3 3、胁从犯、胁从犯4 4、教唆犯、教唆犯 (三)(三) 刑罚制度刑罚制度一、刑罚的概念、目的和特征一、刑罚的概念、目的和特征犯罪犯罪 刑事责任刑事责任 刑罚刑罚预防和减少预防和减少犯罪犯罪特殊特殊预防预防一般一般预防预防刑罚目的刑罚目的是由刑法明文规定的由国家审判机关依法是由刑法明文规定的由国家审判机关
33、依法 对犯罪人所适用的剥夺或限制其某种权益的最对犯罪人所适用的剥夺或限制其某种权益的最严厉的法律制裁方法严厉的法律制裁方法二、刑罚的体系二、刑罚的体系管制管制(限制自由刑限制自由刑)拘役拘役(短期自由刑短期自由刑)无期徒刑无期徒刑(终身自由刑终身自由刑)死刑死刑(生命刑生命刑)罚金罚金(财产刑财产刑)剥夺政治权利剥夺政治权利(资格刑资格刑)没收财产没收财产(财产刑财产刑)驱逐出境驱逐出境(仅适用外国人仅适用外国人)有期徒刑有期徒刑( 自由刑自由刑) 刑罚的裁量刑罚的裁量累犯(累犯(法定的从重处罚情节法定的从重处罚情节) 1 1、累犯的概念、累犯的概念 是指因故意犯罪而受到一定刑罚处罚,是指因故
34、意犯罪而受到一定刑罚处罚,在刑罚执行完毕后或者赦免以后,在法定期在刑罚执行完毕后或者赦免以后,在法定期 限内又犯一定之罪的情况限内又犯一定之罪的情况 (2)前前罪被判处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刑罚,后后罪应罪应 当被判处当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刑罚(刑度条件)(刑度条件)(3)后后罪发生在罪发生在前前罪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罪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 以后以后的的5年之内年之内(时间条件)(时间条件) 2 2、一般累犯的构成条件、一般累犯的构成条件(1)前后前后两罪都必须是两罪都必须是故意故意犯罪(犯罪(主观条件)主观条件)自首和立功自首和立功 1 1、自首自首 犯罪以后自动投
35、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可以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从轻或减轻处罚; 犯罪较轻的,犯罪较轻的,可以可以免除处罚免除处罚2 2、立功立功 揭发他人的犯罪事实,查证属实,或者提供揭发他人的犯罪事实,查证属实,或者提供 重要线索、证据,从而使公安司法机关得以侦破重要线索、证据,从而使公安司法机关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的行为其他案件的行为 可以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从轻或减轻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减轻或免除处罚数罪并罚数罪并罚v数罪并罚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一人所犯数罪并罚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一人所犯数罪,分别定罪量刑,然后按照法定的原则数
36、罪,分别定罪量刑,然后按照法定的原则和方法,决定应当执行的刑罚的量刑制度。和方法,决定应当执行的刑罚的量刑制度。v我国数罪并罚的不同适用情况:我国数罪并罚的不同适用情况:v(1)数个主刑中有死刑或无期的,则执行)数个主刑中有死刑或无期的,则执行一个死刑或无期,其他不再执行。一个死刑或无期,其他不再执行。v (2)数刑中判有期)数刑中判有期、拘役拘役、管制的,总和管制的,总和以下,最高刑期以上。以下,最高刑期以上。缓刑缓刑v 缓刑是指人民法院对被判处拘役、缓刑是指人民法院对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
37、表现,有条件地不执行原判刑罚的一项制度。简言之,现,有条件地不执行原判刑罚的一项制度。简言之,缓刑是有条件地不执行所判决的刑罚。其特点是:缓刑是有条件地不执行所判决的刑罚。其特点是:既判处一定刑罚,又暂不执行,但在一定期间保留既判处一定刑罚,又暂不执行,但在一定期间保留执行的可能性,缓刑不是一种独立的刑种。执行的可能性,缓刑不是一种独立的刑种。v缓刑适用的条件是:缓刑适用的条件是:缓刑只适用于被判处拘役或者缓刑只适用于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徒刑的犯年以下有徒刑的犯罪人。罪人。根据犯罪人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根据犯罪人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实不致再危害社会
38、。必须不是累犯。必须不是累犯。 第三节 我国的程序法律制度v一、我国的行政诉讼法律制度v二、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律制度v三、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律制度v四、我国的仲裁和调节制度一、我国的行政诉讼法律制度v1 、明确三大诉讼的区别v2 、了解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和诉讼程序二、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律制度v(一)民事诉讼的概念、管辖(一)民事诉讼的概念、管辖 v民事诉讼,是指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民事诉讼,是指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以审理、判决、执行等参与人的参加下,以审理、判决、执行等方式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方式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v民事案件的管辖,是指各级人民法院和同民事案件的管辖,是指各级人
39、民法院和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分工和权限。民事诉讼参加人民事诉讼参加人 民事诉讼参加人,是指参加诉讼的当事人民事诉讼参加人,是指参加诉讼的当事人和类似当事人诉讼地位的人。和类似当事人诉讼地位的人。v当事人包括原告、被告,共同诉讼人、诉讼当事人包括原告、被告,共同诉讼人、诉讼代表人、第三人。代表人、第三人。v类似当事人诉讼地位的人是诉讼代理人。类似当事人诉讼地位的人是诉讼代理人。 (二)民事诉讼程序(二)民事诉讼程序 第一审普通程序第一审普通程序包括:包括:v起起诉诉和受理;和受理;v审审理前的准理前的准备备;v开庭开庭审审理理简易
40、程序简易程序 简易程序,是基层人民法院及其派出法简易程序,是基层人民法院及其派出法庭审理简单民事案件所适用的一种简便易行庭审理简单民事案件所适用的一种简便易行的诉讼程序。的诉讼程序。v事事实实清楚、清楚、权权利利义务义务关系明确、争关系明确、争议议不大的不大的简单简单的民事案件。的民事案件。v由审判员由审判员1 1人独任审理,可以用简便方式随时人独任审理,可以用简便方式随时传唤当事人、证人,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传唤当事人、证人,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3 3个个月内审结。月内审结。 第二审程序第二审程序v1 1、上诉必须具备的条件、上诉必须具备的条件v对判决提起上诉的期限为15日,对裁定提起上诉的期限
41、为10日v应当递交上诉状,上诉状应当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也可以直接向第二审人民法院上诉。 审判监督程序审判监督程序 人民法院为纠正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人民法院为纠正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错误,而进行再审的程序。定的错误,而进行再审的程序。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条件: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条件:v必须是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必须是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协议申请再审;协议申请再审;v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调解协议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调解协议生效后二年内提出。生效后二年内提出。v应当向原审人民法院或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应当向原审人民法院或上一
42、级人民法院提出。 特别程序特别程序v包括:选民资格案件;宣告失踪或者宣告死亡案件;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认定财产无主案件。案例分析 我家有一只古壶,据说是爷爷那时候买的。我家有一只古壶,据说是爷爷那时候买的。由于年代久远,壶的颜色已不鲜艳了,我几次搬由于年代久远,壶的颜色已不鲜艳了,我几次搬家,也觉得安置它极为不便。正好有一天我的同家,也觉得安置它极为不便。正好有一天我的同事王某来我家串门,好像对这只壶特别感兴趣。事王某来我家串门,好像对这只壶特别感兴趣。我说:我说:“你感兴趣我送给你好了。你感兴趣我送给你好了。”王某想了想王某想了想说:说:“这样吧,我给你这样吧,我
43、给你50元钱,如果以后这壶值元钱,如果以后这壶值钱了,你别找我要。钱了,你别找我要。”我就答应了。不久,我从我就答应了。不久,我从另一同事处得知,王某将这壶送到有关部门去鉴另一同事处得知,王某将这壶送到有关部门去鉴定,证实这壶是珍贵文物,有重要历史价值,市定,证实这壶是珍贵文物,有重要历史价值,市博物馆拟出博物馆拟出50000元收购。我知道自己亏了,就元收购。我知道自己亏了,就去找王某要壶,王某以已与我说好不能反悔并已去找王某要壶,王某以已与我说好不能反悔并已付钱为由拒不还我。请问:王某应不应该将壶还付钱为由拒不还我。请问:王某应不应该将壶还给我?给我? 楚某,男,楚某,男,35岁,患癫痫病,
44、一直未婚。一岁,患癫痫病,一直未婚。一日,楚某与同单位的刘某、王某等人喝酒。其间日,楚某与同单位的刘某、王某等人喝酒。其间楚某说自己有笔钱留做结婚之用。因喝酒过多,楚某说自己有笔钱留做结婚之用。因喝酒过多,楚某癫痫病发作了,刘某等人知其病史,也未在楚某癫痫病发作了,刘某等人知其病史,也未在意。稍后,刘某忽然想起一事,对楚某说:意。稍后,刘某忽然想起一事,对楚某说:“我现我现在缺钱用,我把摩托车卖给你,反正你也有钱。在缺钱用,我把摩托车卖给你,反正你也有钱。”楚某迷迷糊糊点头同意。当场楚某在刘某写的卖楚某迷迷糊糊点头同意。当场楚某在刘某写的卖车合同上按了手印,王某等人作证。两天后刘某车合同上按了
45、手印,王某等人作证。两天后刘某将摩托车开到楚某家,交货要钱。楚某却不知何将摩托车开到楚某家,交货要钱。楚某却不知何故。刘某拿出合同要求按合同办事,楚某不同意,故。刘某拿出合同要求按合同办事,楚某不同意,二人诉至法院。二人诉至法院。 问:楚某和刘某买卖摩托车的合同有效与否?问:楚某和刘某买卖摩托车的合同有效与否?为什么?为什么?三、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律制度v(一)刑事诉讼的管辖、回避、辩护和代理v(二)刑事诉讼的程序:v1 、立案和侦查v2 、起诉v3 、审判程序v4 、执行程序四、我国的仲裁和调节制度v(一)仲裁概述v(二)仲裁程序v(三)调节制度本章思考题:1、如何认识我国宪法的特点和原则?2、如何理解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3、我国有哪些实体法律制度?4、举例说明依照法律程序维护合法权益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