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韩非子的政治思想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79576206 上传时间:2024-08-27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20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韩非子的政治思想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第六章韩非子的政治思想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第六章韩非子的政治思想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第六章韩非子的政治思想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第六章韩非子的政治思想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章韩非子的政治思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韩非子的政治思想(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第六章 韩非子的政治思想韩非子的政治思想主讲人:颜颜 德德 如如 教授韩非子的政治思想韩非子的政治思想(一)法家概说(一)法家概说1.1.法家的称谓和起源法家的称谓和起源o司马谈最早提出“法家”;o孟子亦言“法家”,指的是守法令的世臣 ,其实那些“善战者”,大抵是法家 ;o管子称“法术之士”;o韩非子称“法士” 。 o起源有二:韩非子的政治思想韩非子的政治思想o法家产生于“理官” ,以刘歆的看法为代表 ;o法家起源于那些建立法制的人。比如刘劭在人物志流业篇中说:o“建法立制,强国富人(兵),是谓法家,建法立制,强国富人(兵),是谓法家,管仲、商鞅是也。管仲、商鞅是也。” o章太炎说“著书

2、定律为法家著书定律为法家”。o如果是法家学派的一定会把“法”放在中心位置。这个“法”是广义的“法”。韩非子的政治思想韩非子的政治思想2.法家思想的特点法家思想的特点 (1)非常重视法的作用,以为法是治国理政的不二法门 ;(2)注重实力,提倡耕战。韩非说:“上古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3)强化君主专制与独裁。 (4)坚持历史演化观和人性恶。 (5)使用相同的基本概念,如法、势、术、刑、罚、赏、利、公、私、耕、战等。韩非子的政治思想韩非子的政治思想3.法家的思想流派法家的思想流派 (1)李悝。据说是法家的创始人,“相魏文侯富国强兵”,主张

3、变法和以法治国。 (2)慎到。主要论势,“学黄老道德之术”,曾为“稷下先生”,结合道家思想,给势、法以理论的说明。(3)申不害。“申子之学本于黄老而主刑名”,主要讲术。韩非子的政治思想韩非子的政治思想(4)商君书。“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少好刑名之学”。后“封于商十五邑,号为商君。”提倡耕战和以法治国,突出重罚。 (5)韩非子。“综集大成,为法家学术之总汇”,“韩非综合三家,以君势为体,以法术为用,复参以黄老之无为,遂创成法家思想最完备之系统。” 是中国专制主义政治形成的最主要推动者。 韩非子的政治思想韩非子的政治思想(二)韩非子生平及其他(二)韩非子生平

4、及其他o出生于韩国的没落贵族,是“诸公子”之一。o大约是公元前280年出生,约死于公元前233年 。o大概是由于口吃的缘故,所以特别善于写。汉书艺文志记载说“韩子五十五篇。”现今流传的韩非子也是五十五篇,大体可信。 韩非子的政治思想韩非子的政治思想o为何保存得这样完整?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的思想与现实政治制度结合地最为紧密,尤其是与君主专制有无法割舍的联系。 o从荀子学习,尽管他的思想也有兼收并蓄的特点,但是在思想体系和取向上明显偏离了老师,这就是司马迁说的“喜刑名法术之学,喜刑名法术之学,其旨归于黄老其旨归于黄老”。o今天来看,其政治思想的显著特征有三:非伦理道德性;现实主义;为君主专制

5、唱赞歌。 韩非子的政治思想韩非子的政治思想(三)政治思想概要(三)政治思想概要1.1.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1)演化史观)演化史观o人类的历史从远古到当今分作四个时期,即“上古”、“中古”、“近古”和“当今”四世 ;o“上古”的特点是人类刚从自然中分化出来。人类最初混迹于野兽之中,茹毛饮血,有巢氏教人“构木为巢”,燧人氏教人“钻燧取火,以化腥臊”,从而使人类与动物分离开来,开创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韩非子的政治思想韩非子的政治思想o“中占”以鲧、禹治水为代表,表明人类进入了改造自然的时代。o“近古”指殷周之世,“近占”的特点是一治一乱。o“当今”是争统一的时代。 o为什么历史呈现

6、这样的演化序列? 他说:o“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死而有二十五孙。”o于是造成“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韩非子的政治思想韩非子的政治思想o薄,故民争;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薄,故民争;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o也就是人口的增长与生产资料增长的矛盾造成的。 o面对变化的世道,必然相机而动,这就是:o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因为之备。 o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 (2)人性论)人性论韩非子的政治思想韩非子的政治思想

7、o之一,好利。o基于人的本能需要:o“以肠胃为根本,不食则不能活,是以不免以肠胃为根本,不食则不能活,是以不免于欲利之心。于欲利之心。” o父子也是计利而行的:“父母之于子也,产父母之于子也,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o同出父母之怀,为什么一贺一杀呢?原因就在于“虑其后便,计之长利也虑其后便,计之长利也”。韩非子的政治思想韩非子的政治思想o君臣之间更是赤裸裸的利益交换关系:o“臣尽死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臣尽死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君臣之际,非父子之亲,计数之所出也。君臣之际,非父子之亲,计数之所出也。”o之二,因人情。o人情如是:“好利恶害,夫人之所有也。

8、好利恶害,夫人之所有也。”o“夫安利者就之,危害者去之,此人之情也。夫安利者就之,危害者去之,此人之情也。”韩非子的政治思想韩非子的政治思想o于是o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恶,故赏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赏罚可用则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罚可用,赏罚可用则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 o设民所欲以求其功,故为爵禄以劝之;设民设民所欲以求其功,故为爵禄以劝之;设民所恶以禁其奸,故为刑罚以威之。所恶以禁其奸,故为刑罚以威之。o之三,自为尚力。o自为(自利)之心人皆有之:o 夫买庸而播耕者,主人费家而美食、调布夫买庸而播耕者,主人费家而美食、调布而易钱者,非爱庸客也,曰:如是,耕

9、者且而易钱者,非爱庸客也,曰:如是,耕者且韩非子的政治思想韩非子的政治思想o深,耨者熟耘也。庸客致力而疾耘耕者,尽深,耨者熟耘也。庸客致力而疾耘耕者,尽巧而正畦陌者,非爱主人也,曰:如是,羹巧而正畦陌者,非爱主人也,曰:如是,羹且美钱且易云也。此其养功力,有父子之泽且美钱且易云也。此其养功力,有父子之泽矣,而心调于用者,皆挟自为心也。矣,而心调于用者,皆挟自为心也。o为此,人主应牟利以蓄积实力:o先王所期者利也,所用者力也。 o力多则人朝,力寡则朝于人,故明君务力。力多则人朝,力寡则朝于人,故明君务力。 o尤其要争取民力:o“死力者,民之所有者也。死力者,民之所有者也。” ” 韩非子的政治思想

10、韩非子的政治思想2.2.政治追求:尚一贵独政治追求:尚一贵独(1)“不相容之事不两立也不相容之事不两立也” o自愚诬之学、杂反之辞争,而人主俱听之,自愚诬之学、杂反之辞争,而人主俱听之,故海内之士,言无定术,行无常议。夫冰炭故海内之士,言无定术,行无常议。夫冰炭不同器而久,寒暑不兼时而至,杂反之学不不同器而久,寒暑不兼时而至,杂反之学不两立而治。今兼听杂学缪行同异之辞,安得两立而治。今兼听杂学缪行同异之辞,安得无乱乎?无乱乎? (2)“用一用一”“贵独贵独”韩非子的政治思想韩非子的政治思想o用一之道,以名为首,名正物定,名倚物徒。用一之道,以名为首,名正物定,名倚物徒。故圣人执一以静,使名自命

11、,令事自定。故圣人执一以静,使名自命,令事自定。 o道不同于万物,德不同于阴阳,衡不同于轻道不同于万物,德不同于阴阳,衡不同于轻重,绳不同于出入,和不同于燥湿,君不同重,绳不同于出入,和不同于燥湿,君不同于群臣。于群臣。凡此六者,道之出也。道无双,凡此六者,道之出也。道无双,故曰一。是故明君贵独道之容。故曰一。是故明君贵独道之容。 o如果“圣人”或“明君”能够“执要”,其结果为:o “圣人执要,四方来效。虚而待之,彼自圣人执要,四方来效。虚而待之,彼自以之。以之。” 韩非子的政治思想韩非子的政治思想o具体而言就是:o寂乎其无位而处,漻乎莫得其所。明君无为寂乎其无位而处,漻乎莫得其所。明君无为于

12、上,君臣竦惧乎下。明君之道,使智者尽于上,君臣竦惧乎下。明君之道,使智者尽其虑,而君因以断事,故君不躬于智;贤者其虑,而君因以断事,故君不躬于智;贤者勑其材,君因而任之,故君不躬于能;有功勑其材,君因而任之,故君不躬于能;有功则君有其贤,有过则臣任其罪,故君不躬于则君有其贤,有过则臣任其罪,故君不躬于名。是故不贤而为贤者师,不智而为智者正。名。是故不贤而为贤者师,不智而为智者正。臣有其劳,君有其成功,此之谓贤主之经也臣有其劳,君有其成功,此之谓贤主之经也。 韩非子的政治思想韩非子的政治思想3. “3. “君执柄以处势君执柄以处势” ” o韩非说:o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恶,故凡治天下

13、,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赏罚可用则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赏罚可用;赏罚可用则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君执柄以处势,故令行禁止。柄者,杀生之君执柄以处势,故令行禁止。柄者,杀生之制也;势者,胜众之资也。制也;势者,胜众之资也。 (1)“势者,胜众之资势者,胜众之资” o之一,“势”对人主来说,非常重要韩非子的政治思想韩非子的政治思想o“势重者,人主之爪牙也。势重者,人主之爪牙也。” ” o“威势者,人主之筋力也。威势者,人主之筋力也。” o之二,“势”具有重要作用o“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吾以此知威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吾以此知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也。势之可以禁暴

14、,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也。” ” o“夫马之所以能任重致远道者,以筋力也。夫马之所以能任重致远道者,以筋力也。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者,以其威势也。” ” 韩非子的政治思想韩非子的政治思想o之三,“势”分为二o夫势者,名一而变无数者也。势必於自然,势者,名一而变无数者也。势必於自然,则无为言於势矣;吾所为言势者,言人之所则无为言於势矣;吾所为言势者,言人之所设也。今日设也。今日“尧、舜得势而治,桀、纣得势尧、舜得势而治,桀、纣得势而乱而乱”,吾非以尧、桀为不然也。虽然,非,吾非以尧、桀为不然也。虽然,非一人之所得设也。夫尧、舜

15、生而在上位,虽一人之所得设也。夫尧、舜生而在上位,虽有十桀、纣不能乱者,则势治也;桀、纣亦有十桀、纣不能乱者,则势治也;桀、纣亦生而在上位,虽有十尧、舜而亦不能治者,生而在上位,虽有十尧、舜而亦不能治者,则势乱也。故曰:则势乱也。故曰:“势治者则不可乱,而势势治者则不可乱,而势韩非子的政治思想韩非子的政治思想o乱者则不可治也。乱者则不可治也。”此自然之势也,非人之此自然之势也,非人之所得设也。若吾所言,谓人之所得设也;若所得设也。若吾所言,谓人之所得设也;若无所言,谓人之所得势也而已矣。无所言,谓人之所得势也而已矣。 (2)“柄者,杀生之制柄者,杀生之制” o明主驾驭臣下之“柄”:o明主之所导

16、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刑德也。何谓刑德?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人主自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 韩非子的政治思想韩非子的政治思想o为什么“二柄”具有如此威力?o夫虎之所以能服狗者,爪牙也。使虎释其爪夫虎之所以能服狗者,爪牙也。使虎释其爪牙而使狗用之,则虎反服于狗矣。人主者,牙而使狗用之,则虎反服于狗矣。人主者,以刑德制臣者也。今君人者释其刑德而使臣以刑德制臣者也。今君人者释其刑德而使臣用之,则君反制于

17、臣矣。用之,则君反制于臣矣。 o施行“二柄”的重要原则:o赏莫如厚,使民利之;誉莫如美,使民荣之;赏莫如厚,使民利之;誉莫如美,使民荣之;诛莫如重,使民畏之;毁莫如恶,使民耻之。诛莫如重,使民畏之;毁莫如恶,使民耻之。 韩非子的政治思想韩非子的政治思想4.“4.“人主之大物,非法则术人主之大物,非法则术” ” o总的来说:o人主之大物,非法则术也。法者,编著之图人主之大物,非法则术也。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於官府,而布之於百姓者也。术者,籍,设之於官府,而布之於百姓者也。术者,藏之於胸中,以偶众端,而潜御群臣者也。藏之於胸中,以偶众端,而潜御群臣者也。故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是以明主言法,故法

18、莫如显,而术不欲见。是以明主言法,则境内卑贱莫不闻知也,不独满於堂;用术,则境内卑贱莫不闻知也,不独满於堂;用术,则亲爱近习莫之得闻也,不得满室。则亲爱近习莫之得闻也,不得满室。 韩非子的政治思想韩非子的政治思想o君无术则弊於上,臣无法则乱於下,此不可君无术则弊於上,臣无法则乱於下,此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一无,皆帝王之具也。(1) “抱法处势抱法处势” o之一,何谓“法”?o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於官府,而布之於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於官府,而布之於百姓者也。百姓者也。 o之二,“法”的主要功能:规范臣民o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

19、动无非法。法之内,动无非法。 韩非子的政治思想韩非子的政治思想o设法度以齐民设法度以齐民 。o之三,“法”的主要特点o普遍适用性:“明主之国,令者,言最贵者明主之国,令者,言最贵者也,法者,事最適者也。言无二贵,法不两也,法者,事最適者也。言无二贵,法不两適,故言行而不轨於法令者必禁。適,故言行而不轨於法令者必禁。” o公开性:“法莫如显。法莫如显。 ” ”o相对稳定性:“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 o公平性:“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 ”韩非子的政治思想韩非子的政治思想o强制性:“不可不刑,法也。不可不刑,法也。” o可信:“法不信,则君行危矣法不

20、信,则君行危矣 。”o相对灵活性:“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有功。” ” o之四,“法”的执行主体:官o“法者,宪令著於官府,刑罚必於民心,赏法者,宪令著於官府,刑罚必於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此臣之所师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此臣之所师也。也。” ” 韩非子的政治思想韩非子的政治思想(2)“术以御之术以御之” o之一,何谓“术”?o“术者,藏之於胸中,以偶众端而潜御群臣术者,藏之於胸中,以偶众端而潜御群臣者也。者也。” o之二,“术”的重要作用o“无术以御之,身虽劳,犹不免乱;有术以无术以御之,身虽劳,犹不免乱;有术以御之,身处佚乐之地,又致帝王

21、之功也。御之,身处佚乐之地,又致帝王之功也。” o之三,“术”的主要特点韩非子的政治思想韩非子的政治思想o君主独操: “凡术也者,主之所以执也。凡术也者,主之所以执也。”o隐秘性:“术不欲见。术不欲见。” o之四,如何运用“术”?o就君主自身而言,关键要:o“去甚去泰,身乃无害。权不欲见,素无为去甚去泰,身乃无害。权不欲见,素无为也。也。” o防范“八奸”:o“凡人臣之所道成奸者有八术:一曰同床,凡人臣之所道成奸者有八术:一曰同床,韩非子的政治思想韩非子的政治思想o二曰在旁,三曰父兄,四曰养殃,五曰民萌,二曰在旁,三曰父兄,四曰养殃,五曰民萌,六曰流行,七曰威强,八曰四方。六曰流行,七曰威强,

22、八曰四方。” o“同床”(利用内宠)即尊贵夫人,受宠宫妾,谄媚便巧,姿色美丽,这是君主所迷恋的;o“在旁”(利用佞幸)即倡优侏儒,亲信侍从;o“父兄”(利用血缘近亲)即叔伯、兄弟,是君主亲近爱护的人;韩非子的政治思想韩非子的政治思想o“养殃”(利用声色犬马)即君主喜欢修饰宫室台池,喜欢打扮倩女狗马来让自己赏心悦目;o“民萌”(挟民众以自固)即做臣子的散发公家财物来取悦民众,行小恩小惠来赢得百姓,让朝廷民间都鼓动起来称颂自己,这样来蒙蔽君主而达到自己的欲望;o“流行”(利用说客)即作为君主,见闻闭塞,与人交谈,很少听到臣下议论,容易被韩非子的政治思想韩非子的政治思想o花言巧语打动;o“威强”(利

23、用勇力)即君主的统治靠群臣百姓来形成强大威势;o“四方”(利用外力)即做国君的,国小就侍奉大国,兵弱就害怕强兵。做臣子的沟通大国来震慑君主,实际是利用他国的力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o积极运用“七术”: 韩非子的政治思想韩非子的政治思想o“七术:一曰众端参观,二曰必罚明威,三七术:一曰众端参观,二曰必罚明威,三曰信赏尽能,四曰一听责下,五曰疑诏诡使,曰信赏尽能,四曰一听责下,五曰疑诏诡使,六曰挟知而问,七曰倒言反事。此七者,主六曰挟知而问,七曰倒言反事。此七者,主之所用也。之所用也。” ” o全面掌握情况,比较不同主张,以鉴别真假是非;o该罚的必定要罚,才足以显威;o该赏的必定要赏,从而竭尽臣下

24、之所能;o不可笼统地考察臣下,要一一验证,使之不韩非子的政治思想韩非子的政治思想o能滥竽充数蒙骗君主;o利用假命令及诡计窥探臣下或显示君主高明,以使臣下不敢作弊;o明知故问显示自己的聪明,以慑服臣下,使臣下不敢隐瞒任何事情的真相;o故意装糊涂,说错话、做错事,以试臣下的忠诚。 韩非子的政治思想韩非子的政治思想5. “5. “内其国内其国”:“一民之轨一民之轨” (1)除)除“五蠹之民五蠹之民” o“是故乱国之俗,其学者则称先王之道,以是故乱国之俗,其学者则称先王之道,以籍仁义,盛容服而饰辩说,以疑当世之法而籍仁义,盛容服而饰辩说,以疑当世之法而贰人主之心。其言古者,为设诈称,借於外贰人主之心。

25、其言古者,为设诈称,借於外力,以成其私而遗社稷之利。其带剑者,聚力,以成其私而遗社稷之利。其带剑者,聚徒属,立节操,以显其名而犯五官之禁。其徒属,立节操,以显其名而犯五官之禁。其患御者,积於私门,尽货赂而用重人之谒,患御者,积於私门,尽货赂而用重人之谒,退汗马之劳。其商工之民,修治苦窳之器,退汗马之劳。其商工之民,修治苦窳之器,韩非子的政治思想韩非子的政治思想o聚弗靡之财,蓄积待时而侔农夫之利。此五聚弗靡之财,蓄积待时而侔农夫之利。此五者,邦之蠹也。人主不除此五蠹之民,不养者,邦之蠹也。人主不除此五蠹之民,不养耿介之士,则海内虽有破亡之国,削灭之朝,耿介之士,则海内虽有破亡之国,削灭之朝,亦勿

26、怪矣。亦勿怪矣。” ” o“五蠹”指的是“学者”、“言古者”、“带剑者”、“患御者”(逃避兵役的人)和“商工之民” 。o这五种人可以归为“文”与“武”两类:“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韩非子的政治思想韩非子的政治思想(2 2)齐民有方)齐民有方 o“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无私剑之捍,以斩首为王之语,以吏为师;无私剑之捍,以斩首为勇。是境内之民,其言谈者必轨於法,动作勇。是境内之民,其言谈者必轨於法,动作者归之於功,为勇者尽之於军。者归之於功,为勇者尽之於军。” ” 6.6.由由“王资王资”而而“内诸夏内诸夏” ” (1)何谓

27、)何谓“王资王资”?“无事则国富,有事则兵强,此之谓王资。无事则国富,有事则兵强,此之谓王资。” 韩非子的政治思想韩非子的政治思想(2)国富:)国富:“尽其地力,以多其积尽其地力,以多其积” o力于耕农:“夫耕之用力也劳,而民为之者,夫耕之用力也劳,而民为之者,曰:可得以富也。曰:可得以富也。” ” o“丈夫尽于耕农,妇女力于织纴,则入多。丈夫尽于耕农,妇女力于织纴,则入多。”o提高生产知识:“务于畜养之理,察于土地务于畜养之理,察于土地之宜,六畜遂,五穀殖,则入多。之宜,六畜遂,五穀殖,则入多。” o 改良生产工具:“明於权计,审於地形舟明於权计,审於地形舟车机械之利,用力少,致功大,则入多

28、。车机械之利,用力少,致功大,则入多。” 韩非子的政治思想韩非子的政治思想o加强货物流通:加强货物流通:“利商市关梁之行,能以所利商市关梁之行,能以所有致所无,客商归之,外货留之,俭於财用,有致所无,客商归之,外货留之,俭於财用,节於衣食,宫室器械,周於资用,不事玩好,节於衣食,宫室器械,周於资用,不事玩好,则入多。则入多。” ” (3)兵强:)兵强:“致其民死,以坚其城守致其民死,以坚其城守” o驱民为军:“为勇者尽之于军。为勇者尽之于军。” o奖励军功: “战之为事也危,而民为之者,战之为事也危,而民为之者,曰:可得以贵也。曰:可得以贵也。” 韩非子的政治思想韩非子的政治思想o“斩敌者受赏

29、。斩敌者受赏。” “” “拔城者受爵禄。拔城者受爵禄。” ” (4)实现)实现“帝王之政帝王之政”o原则上看,主要搞好内政:o“治强不可责於外,内政之有也。今不行法治强不可责於外,内政之有也。今不行法术於内,而事智於外,则不至於治强矣。术於内,而事智於外,则不至於治强矣。” o积极致力于内政:o“適其时事以致财物,论其税赋以均贫富,適其时事以致财物,论其税赋以均贫富,厚其爵禄以尽贤能,重其刑罚以禁奸邪,使厚其爵禄以尽贤能,重其刑罚以禁奸邪,使民以力得富,以事致贵,以过受罪,以功致民以力得富,以事致贵,以过受罪,以功致韩非子的政治思想韩非子的政治思想o致赏而不念慈惠之赐,此帝王之政也。致赏而不念

30、慈惠之赐,此帝王之政也。” o为搞好内政,须注意四大因素:o“明君之所以立功成名者四:一曰天时,二明君之所以立功成名者四:一曰天时,二曰人心,三曰技能,四曰势位。非天时,虽曰人心,三曰技能,四曰势位。非天时,虽十尧不能冬生一穗;逆人心,虽贲、育不能十尧不能冬生一穗;逆人心,虽贲、育不能尽人力。故得天时,则不务而自生,得人心,尽人力。故得天时,则不务而自生,得人心,则不趣而自劝;因技能,则不急而自疾;得则不趣而自劝;因技能,则不急而自疾;得势位,则不进而名成。若水之流,若船之浮。势位,则不进而名成。若水之流,若船之浮。” 韩非子的政治思想韩非子的政治思想7.7.对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学说的评析对

31、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学说的评析o“法家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法家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可改矣。”(史记太史公自序第七十) o“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於法,则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於法,则亲亲尊尊之恩绝矣。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亲亲尊尊之恩绝矣。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故曰可长用也,故曰严而少恩严而少恩。若尊主卑臣,。若尊主卑臣,明分职不得相逾越,虽百家弗能改也。明分职不得相逾越,虽百家弗能改也。”(史记太史公自序第七十) 韩非子的政治思想韩非子的政治思想o“信赏必罚,以辅礼制。信赏必罚,以辅礼制。易易曰:曰:先王先王以明罚饬法以明罚饬法,此其所长也。及刻者为之,此其所长也。及刻者为之,则无教化,去仁爱,专任刑法而欲以致治,则无教化,去仁爱,专任刑法而欲以致治,至于残害至亲,伤恩薄厚。至于残害至亲,伤恩薄厚。” (汉书艺文志 )o法家学说明显是排诋儒家的:o“天下皆以孝悌忠顺之道为是也,而莫知察天下皆以孝悌忠顺之道为是也,而莫知察孝悌忠顺之道而审行之,是以天下乱。孝悌忠顺之道而审行之,是以天下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