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青少年儿童意外伤害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79496057 上传时间:2024-08-26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272.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防青少年儿童意外伤害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预防青少年儿童意外伤害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预防青少年儿童意外伤害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预防青少年儿童意外伤害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预防青少年儿童意外伤害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预防青少年儿童意外伤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青少年儿童意外伤害(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讲 预防青少年儿童意外伤害陈兆荣第一、概述威胁儿童健康及生命的主要问题是儿童青少年的第一位死因导致疾患和残疾的主要因素之一对急慢性传染病和营养不良的有效控制,意外伤害相对提高一、意外伤害的概念及研究进展(一)意外伤害的基本概念 是指突然发生的各种事件对人体所造成的损伤,包括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国际疾病分类机动车交通事故 运输事故意外机械性窒息溺水砸死机器切割和穿刺工具所致的意外伤害触电其它意外伤害和有害效应自杀等14类(二)意外伤害的研究进展1、意外伤害的研究进展 当疾病看待 “冰山模式”2、关于病因的研究:宿主、作用物、环境3、关于干预对策的进步 多个领域参与(医学、行为、环境、教

2、育、司法)4、国内研究概况二、意外伤害的流行概况及分布(一)流行概况世界:车祸、跌落、烧伤、溺水、中毒、自杀美国:交通事故、他杀、自杀、溺水、火灾中国:跌伤、溺水、自杀(二)分布特征1、人群分布:在年龄、性别、种族有差别2、发生场所分布:家庭、学校、上学途中、公共场所、运动场、幼儿园、游乐园、其他场所三、影响意外伤害发生的因素(一)流行病学模式 作用物宿主环境(二)儿童身心发育水平的影响 主体身体和心理发育水平是影响意外伤害发生的重要因素 气质、行为动机和能力等与意外伤害的发生有一定关系四、意外伤害的预防对策教育:健康教育、提高自我保健意识法律:借助法律的威力避免和消除发生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技

3、术:自动报警措施、急救护理系统、 各有关部门的配合第二节、车祸车祸占首位,占死亡人数50%世界交通事故死亡超过3000万人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青少年最多 一、车祸的概念及其发生模式概念:是道路或供一般交通使用的场所,因车辆(汽车、火车、摩托车等)之类的交通工具所导致的人身伤亡或物品栓坏。车祸模式车祸模式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机动车辆密度 30居民车祸死亡率 30 30 15车祸类型 简单车祸为主 复式车祸为主受害对象 骑自行车、行人 乘客、司机车祸发生时间 白天占80% 夜间占30%二、引发车祸的危险因素与青少年有关的因素(内源性) 促发因素未觉察的危险性缺乏经验探索与创新的需要模范本色为提高自己

4、身价而使用汽车与环境有关的因素(外源性)促发因素使用第二辆机动车缺乏人身保护商业广告增加危险的机动车驾驶不适当的分年龄驾驶规则不适当执行法律增加不适当或过度发展公共交通增加危险处境促发因素紧张情绪增加酒精中毒情况在药物或麻醉剂影响下驾驶特殊的交通情况对某条道路上行车的社会压力使用破旧汽车或维修不佳的车使用偷窃的汽车事故三、车祸对人类的危害当今世界每年:死于车祸的人数25万30万受伤者约3000万永久性残废者约300万我国车祸的发生率与死亡率居世界首位经济损失惨重平均耗费国民经济总产值1%个人和家庭的身体健康和经济影响巨大四、车祸的预防对策制定和执行交通安全法律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加强交通管理,改善

5、交通条件充分发挥卫生人员在车祸防范只的作用第三节、自杀 指自愿的,自己动手让自己死亡的行为。狭义的自杀是人类的一种自我惩罚和毁灭的行为。广义的自杀认为是自我损害和自伤性的生活方式,如吸烟、吸毒、酗酒等,可谓“慢性自杀”。一、自杀概况及流行病学特点自杀是全球性的悲剧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有自杀意念和企图者约占成人总人口的10%全世界每天约有1000人死于自杀各国青少年自杀发生率8.921.4/10万流行病学特点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自杀高危人群:有病文化偏低家庭规模小孤独者婚姻心理问题、自杀倾向自杀方式手段:城市服毒、自伤、跳楼、煤气,农村自缢、服毒、自溺或自伤 二、自杀的原因 遗传因素模仿因素疾

6、病家庭环境学校因素其他因素三、自杀的预防对策(一)自杀的预测 1、自杀的心理状态(1)先驱阶段(2)自杀倾向发展阶段(3)自杀可逆阶段(4)自杀决定阶段2、自杀的征候(1)抑郁(2)精神分裂样征侯(3)攻击行为(4)酒精和药物依赖(5)适应困难(二)防止自杀的对策1、预防措施2、危机干预3、事后援助4、开展人生意义教育第四节、溺水是人们在游泳或失足落水时发生的意外伤害。在儿童青少年意外死亡构成比中占40%左右,儿童青少年死亡中最主要原因之一。 一、流行概况农村高城市河流、水库、鱼塘密布和沿海地方各地发生率不等男孩高于女孩年龄主要集中124岁有明显季节分布,集中在夏秋二、溺水原因儿童自我保护能力

7、较差单独到江河、湖泊游泳游泳池管理不善忽视准备运动三、溺水过程1、呼吸暂停期2、呕吐挣扎期3、二次呼吸昏迷期4、死亡期四、急救措施现场抢救控水方法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注射强心剂五、预防对策开展游泳安全健康教育加强游泳活动的组织管理完善急救设施第五节、中毒中毒死亡人数:1.023.67/10万死亡人数占儿童青少年死亡总数的12.7%发生年龄为幼儿和学龄儿童一、概述(一)中毒原因1、误食或过量吃药2、农药中毒3、有毒植物中毒4、食物中毒5、有毒气体中毒(二)中毒途径1、消化道中毒2、呼吸道中毒3、皮肤粘膜沾染毒物(三)急救处理1、尽快清除未被吸收的毒物2、防止毒物吸收3、对症治疗二、农药中毒中、小学

8、生发生率1.02/10万非生产性中毒占91.0%,生产性中毒占8.9%小学37.0%,初中33.1%,高中29.9%男女比例1.0:1.5(一)中毒原因1、误服2、滥用农药3、农药性食物中毒4、口服农药中毒5、生产性农药中毒(二)急救处理1、一般急救方法呼吸道吸入中毒:抬离现场新鲜空气、吸氧消化道中毒:洗胃、催吐皮肤、粘膜:清除污染物、清洗眼睛污染:冲洗2、特效解毒剂的使用(医院)(三)预防措施1、严禁中小学生从事有害作业2、加强农药管理3、开展卫生宣传教育三、一氧化碳中毒俗称煤气中毒煤燃烧不完全产生一种不稳定的混合性气体,在不注意通风的情况造成中毒事故(一)中毒机制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臭

9、、无刺激,难溶于水的气体,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比氧大200300倍,入血后立即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阻止氧和血红蛋白结合成氧合血红蛋白,又阻碍氧合血红蛋白分离,导致组织缺氧。(二)急救处理1、急救的基本原则 :抬离现场、吸入新鲜空气。2、急救主要措施(1)移到空气流通处吸入新鲜空气、解衣裤带、保暖(2)呼吸衰竭的处理(3)循环衰竭的处理(4)中毒昏迷的处理 (三)预防措施1、加强安全与卫生宣传教育2、室内安装通风设施第六节、触电又称电击发生率1.56/10万占儿童青少年死亡总数的10.5%违章用电,缺乏安全用电常识一、触电原因(一)日常用电不慎1、损坏失修2、触及电器3、放风筝(二)违反安全操作规程(三)特殊不良环境二、触电的症状(一)局部症状(二)全身症状三、急救方法(一)脱离电源(二)现场救护 人工呼吸,心脏挤压,急救药物使用四、触电的预防(一)制定安全用电的规章制度(二)大力开展安全用电的宣传教育(三)避免雷雨时行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