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行政诉讼证据第一第一节节行政行政诉讼证诉讼证据概述据概述第二第二节节行政行政诉讼诉讼的的举证责举证责任任第三第三节节行政行政诉讼诉讼的的证证据据规则规则第四第四节节行政行政诉讼诉讼的的证证明明标标准准第五第五节节行政行政诉讼诉讼的的证证据保全据保全重点与难点案例思考题返回重点与难点行政行政诉讼证诉讼证据的特点与种据的特点与种类类行政行政诉讼举证责诉讼举证责任任行政行政诉讼诉讼的的证证据据规则规则返回第一节行政诉讼证据概述一、行政诉讼证据的概念二、行政诉讼证据的分类(理论)三、行政诉讼证据的种类(法定31条)转接 1. 1.概念概念 行行政政诉诉讼讼证证据据是是指指能能够够用用来来证证明明行行政政案案件件真真实实情情况的一切材料或手段况的一切材料或手段证据是一种材料,证据不等于事实证据只是用来证明案件事实,而非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证据是被认为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并不一定反映案件的事实证据的基本特征:(《证据规定》第54-56条) 1、关联性:与案件事实存在联系 2、合法性:取得方式符合法律的要求和法定的程序 3、真实性:客观真实一、行政一、行政诉讼证据的概念据的概念转接2.2.特点特点举证责举证责任的分担不同任的分担不同证证明要求的明要求的侧侧重点不同重点不同证证明明对对象不同象不同运用证据的目的不同举证的性质不同与民事与民事诉讼举证制度相比制度相比较转接与行政与行政证据据相比相比二、行政诉讼证据的(学理)分类1、本证和反证——根据提出证据主体的不同及其证明的事实不同2.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根据证据与待证事实之间的关系3.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根据证据来源的不同4.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根据证据的表现形式不同5. 定案证据和非定案证据——根据证据的效能6. 法定证据与非法定证据——根据是否有法律规定三、行政诉讼证据的法定种类证证据据的的法法定定种种类类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鉴定结论当事人陈述勘验笔录、现场笔录1、书证(1)优先提供原件(包括原本、正本、副本);(2)提供原件确有困难,可提供核对无误的复印件;(3)提供询问、陈述等笔录,应符合相关程序要求。
2、物证(1)提供原物,确有困难的,可提供核对无误的复印件或证明该物证的照片、录象等;(2)原物数量多的种类物,提供其中一部分3、视听资料(1)优先提供原始载体;(2)注明制作方法、时间、制作人和证明对象等;4、证人证言(1)一般在法庭上以口头方式陈述,以便质证;(2)书面证人证言应写明姓名、年龄等基本情况,有证人签名和时间,身份证明文件等5、当事人陈述应用广泛且证明力强,但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虚假性返回6、鉴定结论 应对鉴定部门和鉴定人员的资格作说明,并有鉴定人的签名和鉴定部门的盖章7、勘验笔录与现场笔录 适用情况:1)证据难以保全,如对变质物品的保全; 2)事后难以取证,如对闯红灯的汽车进行处罚; 3)不可能取得其他证据或其他证据难以证明案件事实,如对违章机动车驾驶员的处罚 制作笔录的程序: 1)应当“现场”制作,不能事后补作; 2)载明时间、地点和事件,执法人员签名; 3)由当事人签章,拒绝或不能签名的,应说明理由;有证人的,由证人签章。
第二节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一、行政诉讼举证责任的概念二、行政二、行政诉讼举证责诉讼举证责任的分配任的分配三、行政三、行政诉讼举证责诉讼举证责任的范任的范围围四、四、举证时举证时限限转接一、行政诉讼举证责任的概念 行行政政诉诉讼讼举举证证责责任任是是指指由由法法律律预预先先规规定定,,在在行行政政案案件件的的真真实实情情况况难难以以确确定定的的情情况况下下,,由由一一方方当当事事人人提提供供证证据据予予以以证证明明,,如如果果其其提提供供不不出出证证明明相相应应事事实实情况的情况的证证据,据,则则承担承担败诉风险败诉风险及不利后果及不利后果的制度1.举证责任是一种风险,即一种不利后果出现的可能性2.出现败诉后果的条件是承担该风险的当事人不能举出证据证明自己的诉讼主张3.举证责任这种不利的风险是由法律规定在当事人身上,不是当事人选择的结果构成:推进责任+说服责任转接二、行政诉讼举证责任的分配《行诉法》32条: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1.1.由由被被告告方方承承担担举举证证责责任任有有利利于于保保护护原原告告一一方方的的诉诉权权。
2.2.由由被被告告方方承承担担举举证证责责任任,,有有利利于于充充分分发发挥挥行行政政主主体体的的举证优势举证优势 3.3.由由被被告告方方承承担担举举证证责责任任,,有有利利于于促促进进行行政政主主体体依依法法行政转接三、行政诉讼举证责任的范围 举举证证原原则则::被告对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承担举证责任;对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以外的问题,“谁主张、谁举证”被告的举证范围:事实依据+法律依据(作出具体行政行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为的的证证据和所依据的据和所依据的规规范性文件)范性文件)原告的原告的举证举证范范围围::(1)证明起诉符合法定条件,但被告认为原告起诉超过起诉期限的除外;(2)在起诉被告不作为案件中,证明其提出申请的事实;(3)在一并提起的行政赔偿诉讼中,证明因受被诉行为侵害而造成损失的事实;(4)其他应当由原告承担举证责任的事项返回下列关于被告举证责任的表述正确的是()A 被告对其作出的行政行为所涉及的合法性事实承担举证责任B 被告对原告是否超过起诉期限提出异议时,承担举证责任C 被告对原告申请其履行法定职责的范围提出异议时,承担举证责任D 因被告受理申请的登记制度不完备等正当事由,原告不能提供相关证据材料并能够作出合理说明时,要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在起诉不作为的案件中,原告应当提供其在行政程序中曾经提出申请的证据材料。
但有下列情形的除外)A 被告应当依职权主动履行法定职责的B 原告因被告受理申请的登记制度不完备等正当事由不能提供相关证据材料并能够作出合理说明的C 被告认为原告起诉超过法定期限的D 被告应当依申请履行法定职责的四、举证时限1.被告的举证期限: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0日内……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事由,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0日内向法院提出延期申请法院准许的,应当在正当事由消除后10日内提供……逾期提供的,视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没有相应的证据2.原告或第三人的举证期限:应当在开庭审理前或者法院指定的交换证据之日……因正当事由申请延期提供证据的,经法院准许,可以在法庭调查中提供逾期提供证据的,视为放弃举证权利……在第一审程序中无正当事由未提供而在第二审程序中提供的证据,法院不予接纳第三节行政诉讼的证据规则一、提供一、提供证证据的据的规则规则二、二、调调取、收集取、收集证证据的据的规则规则三、出庭作三、出庭作证规则证规则四、四、质证规则质证规则五、五、认证规则认证规则转接一、提供证据的规则一、提供一、提供证证据的据的规则规则1.1.人民法院有人民法院有权权要求当事人提供或者要求当事人提供或者补补充充证证据据在诉讼过程中,行政主体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
这是行政主体举证责任的派生规定,也是实施具体行政行为“先取证,后处理”的要求例外在于被告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已经收集证据,但因不可抗力等正当理由不能提供的 2.2.行行政政诉诉讼讼当当事事人人有有向向人人民民法法院院主主动动、、及及时时提提供供证证据的据的权权利和利和义务义务 3.3.在在诉诉讼讼过过程程中中,,专专门门性性问问题题应应当当由由法法定定的的或或指指定定的的鉴鉴定部定部门鉴门鉴定定4 4、各、各类证类证据的提供据的提供规则规则转接二、调取、收集证据的规则 1.1.法法院院的的取取证证规规则则::人人民民法法院院有有权权向向有有关关行行政政机机关关报报以以及其他及其他组织组织、公民、公民调调取取证证据据————法定情形、适用条件法定情形、适用条件2.2.当事人的取当事人的取证规则证规则((1 1))被被告告的的取取证证规规则则::被被告告及及其其代代理理人人不不得得自自行行向向原原告告和和证证人收集人收集证证据据((2 2)原告或第三人的取)原告或第三人的取证问题证问题::举证时举证时效的限制效的限制3.3.当事人的取当事人的取证证申申请请及其及其审查审查:取:取证证申申请书请书,复,复议议一次一次只有对以下三种类型的证据,才可以申请法院调取证据:(1)由国家有关部门保存而须由法院调取的证据材料。
(2)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证据材料(3)确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证据材料转接三、出庭作证规则凡是知道案件事实的人都有出庭作证的义务——书面证言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不能作证在举证期届满前申请证人作证凡是知道案件事实的人,都有出庭作证的义务但是有下列哪些情形之一的,经人民法院准许,当事人可以提交书面证言?( ) A 当事人在行政程序或者庭前证据交换中对证人证言无异议的B 证人贾某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意外事件无法出庭的C 证人王某因年迈体弱或者行动不便无法出庭的D 证人秦某因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无法出庭的四、质证的规则1.关于质证的法律效力没有经过质证的证据材料,不得作为法院认定事实的依据2.可以不经质证的证据及其要求当事人在庭前证据交换过程中没有争议并记录在卷的证据,经审判人员在庭审中说明后,可以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3.关于质证的内容当事人应当围绕证据的关联性、合法性和真实性,针对证据有无证明效力以及证明效力大小,进行质证4.质证的方式在审判人员的主持下,当事人对证据进行对质、辩论、说明、解释、反驳的活动关于行政诉讼证据,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人民法院依职权调取的证据,应当在法庭出示,由当事人质证B.涉及商业秘密的证据,可以不公开质证c.第二审程序中,所有第一审认定的证据无须再质证D.生效的人民法院判决书认定的事实无须质证,可以作为定案的证据五、认证规则 1.1.人人民民法法院院应应当当全全面面、、客客观观地地审查审查各种各种证证据据2.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审查各种证据审查证据的来源审查证据的内容和形式审查证据取得的方法审查相关证据之间的关系转接(一)(一)审查证据的据的规则(二)认定证据1.非法取得的证据不得认定2.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后或者在诉讼程序中自行收集的证据3.被告在行政程序中非法剥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享有的权利所采用的证据4.原告或者第三人在诉讼程序中提供的、被告在行政程序中未作为具体行政行为依据的证据5.复议机关在复议程序中收集和补充的证据,或者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在复议程序中未向复议机关提交的证据6.被告在行政程序中依照法定程序要求原告提供证据,原告依法应当提供而拒不提供,在诉讼程序中提供的证据,法院一般不予采纳。
7.可以直接认定的众所周知的事实自然规律及定理按照法律规定推定的事实已经依法证明的事实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法则推定的事实8.不能单独作为定案依据的证据(1)未成年人所作的与其年龄和智力状况不相适应的证言(2)与一方当事人有亲属关系或者其他密切关系的证人所作的对该当事人有利的证言,或者与一方当事人有不利关系的证人所作的对该当事人不利的证言(3)应当出庭作证而无正当理由不出庭作证的证人证言(4)难以识别是否经过修改的视听资料(5)无法与原件、原物核对的复制件或者复制品(6)经一方当事人或者他人改动,对方当事人不予认可的证据材料(7)其他不能单独作为定案依据的证据材料以下对于行政诉讼过程中哪些证据可以作为定案的依据? A.甲某诉县人民政府的行政案件中,县人民政府依法提供的证据没有在法庭上出示B.乙某因不服学校不发学位证诉某学一案中,作为被告的学校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而需要依法缺席判决的,该学校提供的证据c.丙某因不服某国家安全局对其作出的行政处罚行为而起诉该国家安全局一案中,被告提供的某证据没有在法庭上公开出示,但该证据涉及个人隐私的D.丁某因不服某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对其作出的行政处罚行为,而起诉该工商行政管理局,被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而需要依法缺席判决的,被告提供的在庭前交换证据中没有争议的证据第五节行政诉讼的证据保全一、证据保全的条件二、证据保全的启动方式三、证据保全的方法四、诉前证据保全转接一、证据保全的条件 1. 1.必必须须存在可能存在可能灭灭失或以后失或以后难难以取得以取得证证据的情况据的情况 2.2.采采取取保保全全措措施施 的的证证据据必必须须是是与与案案件件有有一一定定的的关关联联性性 3.3.提提请请证证据据保保全全的的时时间间一一般般应应当当是是在在诉诉讼讼开开始始之之后法院后法院调查调查程序开始之前程序开始之前转接二、证据保全的启动方式 1.由诉讼参加人以申请书,向人民法院提起2.人民法院依职权主动采取转接三、证据保全的方法 1.1.对对证证人人证证言言的的保保全全,,一一般般采采用用制制作作证证人人证证言笔言笔录录或者或者进进行行录录音、音、录录像等方法像等方法 2.2.对对物物证证的的保保全全,,一一般般由由人人民民法法院院进进行行勘勘验验,,制制作作勘勘验验笔笔录录,,或或者者绘绘图图、、拍拍照照、、录录像像,,也可以采取保存原物的方法也可以采取保存原物的方法 3.3.对对书书证证的的保保全全,,一一般般可可以以采采取取拍拍照照、、复复制等方法制等方法返回案例分析 某某食食品品公公司司销销售售水水果果罐罐头头。
19991999年年7 7月月2525日日上上午午1010点点,,市市工工商商局局以以该该公公司司销销售售变变质质水水果果为为由由,,没没收收了了300300箱箱水水果果罐罐头头((该该罐罐头头并并未未超超出出保保质质期期))并并处处以以3 3万万元元的的罚罚款款该该公公司司立立即即向向人人民民法法院院提提起起行行政政诉诉讼讼并并申申请请证证据据保保全全,,要要求求鉴鉴定定被被没没收收水水果果罐罐头头的的质质量量,,以以确确定定该该罐罐头头是是否否变变质质人人民民法法院院受受理理该该案案后后,,向向该该罐罐头头的的生生产产厂厂家家调调取取了了该该厂厂的的卫卫生生及及产产品品质质量量的的相相关关证证据据,,发发现现该该厂厂连续连续3 3年获得省级产品质量优秀奖年获得省级产品质量优秀奖 问问::什什么么是是行行政政诉诉讼讼的的证证据据保保全全??行行政政诉诉讼讼中中,,人人民民法法院院在在哪哪些些情情形形下下有有权权调调取取证证据据??为为什什么么??分析 ((1 1))证证据据保保全全是是指指在在证证据据可可能能灭灭失失或或以以后后难难以以取取得得的的情情况况下下,,人人民民法法院院根根据据诉诉讼讼参参加加人人的的请请求求或或依依职职权权采采取取措措施施对对证证据据加加以以确确定定和和保保护护的一的一项诉讼项诉讼制度。
制度 ((2 2))一一是是,,原原告告或或者者第第三三人人及及其其诉诉讼讼代代理理人人提提供供节节证证据据线线索索,,但但无无法法自自行行收收集集证证据据的的;;二二是是,,当当事事人人应应该该提提供供而而无无法法提提供供原原件件或或原原物物的的《《最最高高人人民民法法院院关关于于执执行行< <中中华华人人民民共共和和国国行行政政诉诉讼讼法法> >若若干干问问题题的的解解释释》》规规定定了了人人民民法法院院有有权调权调取取证证据有以上两种情况据有以上两种情况返回历史ⅱ岳麓版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资料精品课件欢迎使用[自读教材自读教材·填要点填要点] 一、铁路,更多的铁路一、铁路,更多的铁路 1.地位.地位 铁路是铁路是 建设的重点,便于国计民生,成为国民经济建设的重点,便于国计民生,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发展的动脉 2.出现.出现 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山唐山 至胥各庄铁至胥各庄铁路建成通车路建成通车 1888年,年,宫廷宫廷专用铁路落成专用铁路落成。
交通运输交通运输开平开平 3.发展.发展 (1)原因:原因: ①①甲午战争以后列强激烈争夺在华铁路的甲午战争以后列强激烈争夺在华铁路的 ②②修路成为中国人修路成为中国人 的强烈愿望的强烈愿望 (2)成果:成果:1909年年 建成通车;民国以后,各条商路修筑建成通车;民国以后,各条商路修筑权收归国有权收归国有 4.制约因素.制约因素 政潮迭起,军阀混战,社会经济凋敝,铁路建设始终未入政潮迭起,军阀混战,社会经济凋敝,铁路建设始终未入正轨修筑权修筑权救亡图存救亡图存京张铁路京张铁路 二、水运与航空二、水运与航空 1.水运.水运 (1)1872年年, 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业的诞生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业的诞生 (2)1900年前后,民间兴办的各种轮船航运公司近百家,几乎都是年前后,民间兴办的各种轮船航运公司近百家,几乎都是在列强排挤中艰难求生在列强排挤中艰难求生 2.航空.航空 (1)起步:起步:1918年,附设在福建马尾造船厂的海军飞机工程处开始年,附设在福建马尾造船厂的海军飞机工程处开始研制研制 。
(2)发展:发展:1918年,北洋政府在交通部下设年,北洋政府在交通部下设“ ”;此后十年间,航空事业获得较快发展此后十年间,航空事业获得较快发展轮船招商局轮船招商局水上飞机水上飞机筹办航空事宜筹办航空事宜处处 三、从驿传到邮政三、从驿传到邮政 1.邮政.邮政 (1)初办邮政:初办邮政: 1896年成立年成立“大清邮政局大清邮政局”,此后又设,此后又设 ,邮传正式脱离海关邮传正式脱离海关 (2)进一步发展:进一步发展:1913年,北洋政府宣布裁撤全部驿站;年,北洋政府宣布裁撤全部驿站;1920年,中国首次参加年,中国首次参加 邮传部邮传部万国邮联大会万国邮联大会 2.电讯.电讯 (1)开端:开端:1877年,福建巡抚在年,福建巡抚在 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办电报的开端 (2)特点:进程曲折,发展缓慢,直到特点:进程曲折,发展缓慢,直到20世纪世纪30年代情况才发生变年代情况才发生变化 3.交通通讯变化的影响.交通通讯变化的影响 (1)新式交通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新式交通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 ,, 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2)交通近代化使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大大增强,使异地传输更为便交通近代化使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大大增强,使异地传输更为便捷 (3)促进了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也使人们的生活促进了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也使人们的生活 台湾台湾出行出行方式方式多姿多彩多姿多彩[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提认知提认知] 电视剧电视剧《《闯关东闯关东》》讲述了济南章丘朱家峪人朱开山一家,讲述了济南章丘朱家峪人朱开山一家,从清末到九一八事变爆发闯关东的前尘往事下图是朱开山从清末到九一八事变爆发闯关东的前尘往事下图是朱开山一家从山东辗转逃亡到东北途中可能用到的四种交通工具一家从山东辗转逃亡到东北途中可能用到的四种交通工具 依据材料概括晚清中国交通方式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依据材料概括晚清中国交通方式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提示:提示:特点:新旧交通工具并存特点:新旧交通工具并存(或:传统的帆船、独轮车,或:传统的帆船、独轮车, 近代的小火轮、火车同时使用近代的小火轮、火车同时使用) 原因: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加剧了中国的贫困,阻碍社会发原因: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加剧了中国的贫困,阻碍社会发展;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与示范;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与发展;展;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与示范;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与发展;政府及各阶层人士的提倡与推动。
政府及各阶层人士的提倡与推动[串点成面串点成面·握全局握全局] 一、近代交通业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影响一、近代交通业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影响 1.原因.原因 (1)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业,促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业,促进中国社会发展进中国社会发展 (2)列强侵华的需要为扩大在华利益,加强控制、镇压列强侵华的需要为扩大在华利益,加强控制、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控制和操纵中国交通建设中国人民的反抗,控制和操纵中国交通建设 (3)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为近代交通业的发展提供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为近代交通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了物质条件 2.特点.特点 (1)近代中国交通业逐渐开始近代化的进程,铁路、水运和航近代中国交通业逐渐开始近代化的进程,铁路、水运和航空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空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2)近代中国交通业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近代中国交通业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 (3)地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地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3.影响.影响 (1)积极影响: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一积极影响: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联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联系,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系,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2)消极影响:有利于西方列强的政治侵略和经济掠夺消极影响:有利于西方列强的政治侵略和经济掠夺1.李鸿章.李鸿章1872年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年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前前10年盈和,成年盈和,成为长江上重要商局,招商局和英商太古、怡和三家呈鼎立为长江上重要商局,招商局和英商太古、怡和三家呈鼎立之势之势”这说明该企业的创办这说明该企业的创办( )A.打破了外商对中国航运业的垄断.打破了外商对中国航运业的垄断B.阻止了外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阻止了外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C.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起步D.使李鸿章转变为民族资本家.使李鸿章转变为民族资本家解析:解析:李鸿章是地主阶级的代表,并未转化为民族资本家;李鸿章是地主阶级的代表,并未转化为民族资本家;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但不是具体以某个企业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但不是具体以某个企业的创办为标志;洋务运动中民用企业的创办在一定程度上抵的创办为标志;洋务运动中民用企业的创办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但是并未能阻止其侵略故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但是并未能阻止其侵略。
故B、、C、、D三项表述都有错误三项表述都有错误答案:答案:A 二、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二、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响 (1)交通工具和交通事业的发展,不仅推动各地经济文化交交通工具和交通事业的发展,不仅推动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而且也促进信息的传播,开阔人们的视野,加快流和发展,而且也促进信息的传播,开阔人们的视野,加快生活的节奏,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生活的节奏,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 (2)通讯工具的变迁和电讯事业的发展,使信息的传递变得通讯工具的变迁和电讯事业的发展,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影响着人们的社快捷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2.清朝黄遵宪曾作诗曰:.清朝黄遵宪曾作诗曰:“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虽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这是在描写这是在描写 ( )A. . B.汽车.汽车C.电报.电报 D.火车.火车解析:解析:从从“万钧柁万钧柁”“动如绕指柔动如绕指柔”可推断为火车。
可推断为火车答案:答案:D[典题例析典题例析] [例例1] 上海世博会曾吸引了大批海内外人士利用各种上海世博会曾吸引了大批海内外人士利用各种交通工具前往参观然而在交通工具前往参观然而在19世纪七十年代,江苏沿江世纪七十年代,江苏沿江居民到上海,最有可能乘坐的交通工具是居民到上海,最有可能乘坐的交通工具是 ( ) A.江南制造总局的汽车.江南制造总局的汽车 B.洋人发明的火车.洋人发明的火车 C.轮船招商局的轮船.轮船招商局的轮船 D.福州船政局的军舰.福州船政局的军舰 [解析解析] 由材料信息 由材料信息“19世纪七十年代,由江苏沿江居民世纪七十年代,由江苏沿江居民到上海到上海”可判断最有可能是轮船招商局的轮船可判断最有可能是轮船招商局的轮船 [答案答案] C[题组冲关题组冲关]1.中国近代史上首次打破列强垄断局面的交通行业是.中国近代史上首次打破列强垄断局面的交通行业是 ( )A.公路运输.公路运输 B.铁路运输.铁路运输C.轮船运输.轮船运输 D.航空运输.航空运输解析:解析:根据所学根据所学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这是洋务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这是洋务运动中由军工企业转向兼办民用企业、由官办转向官督商运动中由军工企业转向兼办民用企业、由官办转向官督商办的第一个企业。
具有打破外轮垄断中国航运业的积极意办的第一个企业具有打破外轮垄断中国航运业的积极意义,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中国的权利据此本题选义,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中国的权利据此本题选C项答案:答案:C2. 右图是右图是1909年年《《民呼日报民呼日报》》上登载的上登载的一幅漫画,其要表达的主题是一幅漫画,其要表达的主题是( )A.帝国主义掠夺中国铁路权益.帝国主义掠夺中国铁路权益B.西方国家学习中国文化.西方国家学习中国文化C.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D.西方八国组成联军侵略中国.西方八国组成联军侵略中国解析:解析:从图片中可以了解到各国举的灯笼是火车形状,从图片中可以了解到各国举的灯笼是火车形状,20世纪初的这一幅漫画正反映了帝国主义掠夺中国铁路世纪初的这一幅漫画正反映了帝国主义掠夺中国铁路权益B项说法错误,项说法错误,C项不能反映漫画的主题,项不能反映漫画的主题,D项时项时间上不一致间上不一致答案:答案:A[典题例析典题例析] [例例2] (2010·福建高考福建高考)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
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 ) A.电报业.电报业 B.大众报业.大众报业 C.铁路交通业.铁路交通业 D.轮船航运业.轮船航运业 [解析解析] 材料主要反映了信息交流的快捷,故选 材料主要反映了信息交流的快捷,故选A [答案答案] A[题组冲关题组冲关]3.假如某爱国实业家在.假如某爱国实业家在20世纪初需要了解全国各地商业信世纪初需要了解全国各地商业信息,可采用的最快捷的方式是息,可采用的最快捷的方式是 ( )A.乘坐飞机赴各地了解.乘坐飞机赴各地了解 B.通过无线电报输送讯息.通过无线电报输送讯息C.通过互联网.通过互联网 D.乘坐火车赴各地了解.乘坐火车赴各地了解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物质生活的变迁注意题干信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物质生活的变迁注意题干信息息“20世纪初世纪初”“最快捷的方式最快捷的方式”,因此应选,因此应选B,火车速度,火车速度远不及电报快远不及电报快20世纪世纪30年代民航飞机才在中国出现,年代民航飞机才在中国出现,互联网出现在互联网出现在20世纪世纪90年代。
年代答案:答案:B4.下列不属于通讯工具变迁和电讯事业发展影响的是.下列不属于通讯工具变迁和电讯事业发展影响的是( )A.信息传递快捷简便.信息传递快捷简便B.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C.阻碍了人们的感情交流.阻碍了人们的感情交流D.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解析:解析:新式通讯工具方便快捷,便于人们感情的沟通和交流新式通讯工具方便快捷,便于人们感情的沟通和交流答案:答案:C关关键词——交通和通交通和通讯不断不断进步、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步、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顺应 时代潮流代潮流图说历史史主旨句主旨句归纳(1)近代交通由近代交通由传统传统的人力工具逐的人力工具逐渐渐演演变为变为 机械机械动动力力牵牵引的新式交通工具,火引的新式交通工具,火车车、、 汽汽车车、、电车电车、、轮轮船、船、飞飞机先后出机先后出现现2)通通讯讯工具由工具由传统传统的的邮邮政通信政通信发发展展为为先先进进 的的电讯电讯工具,有工具,有线电报线电报、、、无、无线电线电 报报先后先后发发明3)近代以来,交通、通近代以来,交通、通讯讯工具的工具的进进步,推步,推 动动了了经济经济与社会的与社会的发发展。
展关关键词——交交通通和和通通讯不不断断进步步、、辛辛亥亥革革命命和和国国民民大大革革命命顺应时 代潮流代潮流图说历史史主旨句主旨句归纳(1)1911年,革命党人年,革命党人发动发动武昌起武昌起义义,辛亥革,辛亥革命命 爆爆发发,随后建立了中,随后建立了中华华民国,民国,颁颁布了布了《《中中华华 民国民国临时约临时约法法》》;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进进 程的里程碑程的里程碑2)1924年国民党年国民党“一大一大”召开,召开,标标志着第志着第 一一次次 国共国共 合作正式合作正式实现实现,国民大革命,国民大革命兴兴起3)1926年国民革命年国民革命军军出出师师北伐,北伐,连连克武昌、克武昌、九九 江,直江,直捣捣南京、上海,取得巨大成功南京、上海,取得巨大成功关关键词——交通和通交通和通讯不断不断进步、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步、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顺应时 代潮流代潮流图说历史史主旨句主旨句归纳(1)20世世纪纪初,初,孙孙中山提出中山提出“民族、民民族、民权权、、 民生民生”三民主三民主义义,成,成为为以后辛亥革命以后辛亥革命的的 指指导导思想。
思想2)三民主三民主义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帝要求,也没有明确提出反帝要求,也没没 有提出有提出废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是一个不除封建土地制度,是一个不彻彻 底的底的资产阶级资产阶级革命革命纲领纲领3)1924年,年,孙孙中山将三民主中山将三民主义发义发展展为为新新三三 民主民主义义,明确提出了反帝要求,它成,明确提出了反帝要求,它成为为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础和国民大和国民大革革 命的旗命的旗帜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