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简约有效的语文课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79435139 上传时间:2024-08-26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323.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打造简约有效的语文课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打造简约有效的语文课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打造简约有效的语文课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打造简约有效的语文课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打造简约有效的语文课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打造简约有效的语文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打造简约有效的语文课(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追求简约有效的语文课追求简约有效的语文课 集美区新源小学 高玉梅 2012.2.27人教版四年级(下)教学例谈一、正确解读学段目标一、正确解读学段目标段落教学为主段落教学为主字字会写会写200个生字、会认个生字、会认200个生字;个生字;词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段段以以“段落段落”教学为主。有没有重点词语、句教学为主。有没有重点词语、句子?有没有中心句?段落的结构是什么子?有没有中心句?段落的结构是什么?其他其他培养默读能力、读书看报的习惯。培养默读能力、读书看报的习惯。各 学

2、 段 训练 体 系学段学段语言能力语言能力 具体训练形式具体训练形式 达成目标达成目标第一学段第一学段感知感知积累积累 读一读,背一背,加读一读,背一背,加大朗诵、吟诵力度,大朗诵、吟诵力度,轻讲重读轻讲重读培养学生识字和遣词培养学生识字和遣词造句的能力,初步的造句的能力,初步的语感、文感语感、文感第二学段第二学段理解理解揣摩揣摩 读悟结合、迁移模仿,读悟结合、迁移模仿,说写结合说写结合进行语言的理解和感进行语言的理解和感悟,促进语言内化,悟,促进语言内化,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第三学段第三学段表达表达运用运用 综合训练综合训练,培养良好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

3、生语言的个性培养学生语言的个性表达表达二、解读教材编排特点二、解读教材编排特点教本即为学本教本即为学本(一)教材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一)教材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1.内容丰富内容丰富2.体裁多样体裁多样3.要求具体要求具体组别组别单元主题单元主题单元训练重点单元训练重点代表文章代表文章选读课文选读课文第一组走遍千山万水体会作者对山山水水的热爱之情;体会作者怎样用优美语句表情达意。1 古诗词三首2 桂林山水3 记金华的双龙洞4*七月的天山第二组以诚待人理解重点语句和段落;思考故事给我们怎样的启示。5 中彩那天7 尊严6* 万年牢8* 将心比心组别组别单元主题单元主题单元训练重点单元训练重点代表文章代

4、表文章选读课文选读课文第三组大自然的启示抓住文章主要内容;了解大自然的启示;综合性学习(大自然的新发现)9 自然之道11 蝙蝠和雷达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12* 大自然的启示第四组战争与和平学习课文了解战争的苦难;通过其他渠道了解战争中孩子的生活;思考为世界和平做什么。13 夜莺的歌声15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14* 小英雄雨来16*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组别组别单元主题单元主题单元训练重点单元训练重点代表文章代表文章选读课文选读课文第五组热爱生命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收集、了解更多热爱生命的故事。17 触摸春天19 生命 生命18*永生的眼睛20*花的勇气第六组田园风光感受田园诗情,体味优美语

5、言,积累精彩句段;综合性学习(走进田园 热爱乡村)21 乡下人家23 古诗词三首22* 牧场之国24 麦哨组别组别单元主题单元主题单元训练重点单元训练重点代表文章代表文章选读课文选读课文第七组执着的追求留心人物外貌、动作描写;就留从故事中获得的启示。2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27鱼游到了纸上26*全神贯注28*父亲的菜园第八组古诗长廊感受故事魅力,体会其中道理;练习复述;搜集故事。29 寓言两则31 普罗米修斯30*文成公主进藏32*渔夫的故事 第二组“理解重点词句和段落” 第五组“体会课文中含义较深的词句”; 第三组“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第八组“我的发现”中的“抓主要内容的方法指导”。 教材编排

6、特点:螺旋上升,从词句、段落教学逐步向篇章教学推进。 (二)以(二)以“对话对话”的方式营造学习环境的方式营造学习环境1.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与文本对话 通过想象文中的描写建立生活影像,通通过想象文中的描写建立生活影像,通过关照文中人物的心灵来净化自己的心灵。过关照文中人物的心灵来净化自己的心灵。 1. “我仿佛看见了我仿佛看见了雨后春笋雨后春笋的画面。的画面。” 21、乡下人、乡下人家家 以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想象作者描写的画面,实现有意以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想象作者描写的画面,实现有意义的阅读。义的阅读。 2. “我知道结尾两个自然段和前面三个自然段的联系是我知道结尾两个自然段和前面三个自然

7、段的联系是” 13、夜莺的歌声、夜莺的歌声 通过对文章结构形式的揣摩和推测,理解文章的内容,通过对文章结构形式的揣摩和推测,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小英雄当时的心情,达到和人物心灵沟通的境界。体会小英雄当时的心情,达到和人物心灵沟通的境界。 作者写文章是和读者交流,学生边读书边理解,就是在作者写文章是和读者交流,学生边读书边理解,就是在和作者交流。和作者交流。1.“我知道为什么叫双龙洞了。我知道为什么叫双龙洞了。” (3、记金华的双龙洞、记金华的双龙洞)2.“课文中三次提到课文中三次提到万年牢万年牢,这中间有什么联系呢?,这中间有什么联系呢?”(6、万年牢、万年牢) 提示语引导着学生的思想和作者的

8、写作意图达成一致,提示语引导着学生的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意图达成一致,通过文字读明白作者的想法。通过文字读明白作者的想法。2.学生与作者对话学生与作者对话 学生完全可以把其中一个想象成自己,另一学生完全可以把其中一个想象成自己,另一个就是自己现实生活中的学习伙伴。学生通过阅个就是自己现实生活中的学习伙伴。学生通过阅读这样的对话,能够进入学习情境,也能激发自读这样的对话,能够进入学习情境,也能激发自己的想象,能通过学习伙伴的对话,碰撞出思维己的想象,能通过学习伙伴的对话,碰撞出思维火花,从而点燃学习语文的热情。火花,从而点燃学习语文的热情。 3.学生与伙伴对话学生与伙伴对话小林:我发现作者用三个相同

9、的句式描写了漓江水小林:我发现作者用三个相同的句式描写了漓江水静、清、静、清、绿绿的特点。的特点。小东:用相同的句式描写一个事物,在这组课文里还有一些小东:用相同的句式描写一个事物,在这组课文里还有一些呢!呢!小林:我觉得这样写小林:我觉得这样写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我的发现我的发现”体会编者列出的方法,体会编者列出的方法,更可以有自己的发现,可以发现更多的语文学习方法。更可以有自己的发现,可以发现更多的语文学习方法。3.学生与伙伴对话学生与伙伴对话 给学生一个具体的环境,给学生一个心灵的启给学生一个具体的环境,给学生一个心灵的启示,让学生去问问自己。示,让学生去问问自己。1.“

10、为什么说这个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呢?为什么说这个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呢?”(5.中彩那天中彩那天)2.“我真想去看看这道独特而美丽的风景我真想去看看这道独特而美丽的风景” (21.乡下人家乡下人家)4.学生与心灵对话学生与心灵对话 教科书通过具体的语言,为学生营造了学习环境。教本自然地成为学生的学本(教本即学本),使学生主动和课本对话,启迪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主动学习。教师充分把握教材的编排特点,才能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实施有效教学。 三、打造简约有效的阅读教学三、打造简约有效的阅读教学命题式命题式阅读教学阅读教学(一)阅读高耗低效的症结所在(一)阅读高耗低效的症结所在试题科学性受出

11、卷者语文素养的制约;试题科学性受出卷者语文素养的制约;良莠不齐的试题左右教师的阅读教学;良莠不齐的试题左右教师的阅读教学;以考试作为评价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以考试作为评价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 (二)设置阅读命题,培养阅读能力(二)设置阅读命题,培养阅读能力国际学生评价项目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 获取信息(包括字面信息和隐含信息);形成获取信息(包括字面信息和隐含信息);形成解释;反思与评价。解释;反思与评价。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 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1.整体阅读整体阅读“获取信息获取信息”,捕捉初读感,捕捉初读感受

12、受 叙事文章叙事文章 按照事情完整的发展过程作为叙述的主要内容按照事情完整的发展过程作为叙述的主要内容的,一篇叙事类的课文本身就是一个整体。的,一篇叙事类的课文本身就是一个整体。 设问:设问:“在什么时间、地点、谁做了什么事?结在什么时间、地点、谁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果怎样?”如如7 尊严尊严 写人文章写人文章 通过一系列的生活细节、生活场面,运用外貌、行动、语言、心理等描写手法对人物进行多侧面的描写,呈现在学生面前的人物是一个整体的形象。如果在阅读时把这整体的人物拆分开来阅读理解,不仅不能全面地认识和理解课文中的人物,也不能准确洞悉作者的写作动机,同时也学不到写人课文的真谛。 如31 普罗

13、米修斯, “我认识 的普罗米修斯。”写景文章写景文章 必须在阅读中建立起课文所描写的景物的整体形象,否则就难以把握整体景物所体现的内容、思想和情感。如2 桂林山水 “文章写了什么?有什么特点?” 如3 记金华的双龙洞 “坐在开往双龙洞的汽车上,看着窗外的景色,我的心情 ” 。学习4、5、6自然段,让学生用“双龙洞的外洞(孔隙、 内洞)多么 ” 来谈谈景物的特点。 在小学阶段,应努力采用类似于整体教学的方法,让学生与全篇课文直接对话,把握全篇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将来学生离开老师,也能按照一定的方法自主阅读,有效性阅读。 2.解析问题解析问题“形成解释形成解释”,把握语言意,把握语言意义义 写人的

14、文章要读出作者如何通过人物的言行展示特点表现人品;写事的文章要了解作者如何描述事件阐明道理;写景文章要明白作者采用何种观察顺序,如何表现景物特点教学19生命 生命a. 研读第二自然段,带着命题:“透过飞蛾鼓动的翅膀,我看到 的生命。”b. 文中哪些词句给了你这样的感受?(挣扎 鼓动)c. 想象:飞蛾 挣扎, 鼓动双翅。只要我的手指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但是,它 。我不禁浮想联翩 。 学生在训练中学会了表达,发展了语言;在训练中积蓄了体验,发展了情感。既融入了语言文字的运用,又合乎了文章的人文内涵的。教学31 普罗米修斯a.阅读课文,感受“普罗米修斯经受着 的痛苦。”(死死地锁 风吹雨淋)b.

15、 想象画面:普罗米修斯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炎炎烈日,不能 ,也不能 ; ,不能 ,也不能 。 c.思考:.普罗米修斯忍受如此痛苦,却不肯向宙斯屈服,是因为 。d .朗读 学生解析问题,要把握语言的要义,从文本中寻找相应的词句,要把自己的读书感受说明白说具体,显然经受了一次从文本获取信息,再结合自己的读书经验处理信息的过程。3.“反思评价反思评价”促进迁移运用,学习表达技巧促进迁移运用,学习表达技巧 学语文为的是用,就是所谓学以致用。经过学习,读书比以前读得透彻,写文章比以前写得通顺,从而有利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这才算达到学习语文的目的 叶圣陶 中年级学生习作的要求: 要初步感受文章在结构

16、和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学习规范的语言表达; 要根据表达的需要,灵活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或感受。评价内容或结构,规范运用语言评价内容或结构,规范运用语言2 桂林山水 用“桂林的水(山) ”来评价甲天下的风光。 想象练笔:“漓江的水真清啊!低头仔细看看,可以看见 ;抬头看看周围,可以看到 ;仰头看看蓝天,再看看水面,可以看到 。”评价内容或结构,规范运用语言评价内容或结构,规范运用语言2 桂林山水 我看见过_,欣赏过_,却从没见过这样的大榕树(校园,杏东路)大榕树真_;大榕树真_;大榕树真_!“战争与和平”主题单元课文 13 夜莺的歌声和14 小英雄雨来 两个孩子同样是 ,遭遇却 。课文给了我

17、这样的启示 。 评价表达特色,灵活运用语言评价表达特色,灵活运用语言5.中彩那天 从文中哪些语句看出生活拮据?用“拮据、梦寐以求”说说第1.2自然段的意思。拮据、梦寐以求梦寐以求、拮据梦寐以求、拮据 ? 爸爸有没有理由留下那辆奔驰车?评价表达特色,灵活运用语言评价表达特色,灵活运用语言13夜莺的歌声 “作者把小夜莺描绘得如此机灵、勇敢,是作者采用了 。” 把关注点放在作者语言表达方面,研究作者如何通过语言的运用达到最佳的表达效果。 设置阅读命题,遵循阅读能力培养的要求,教师教授语文的目标会看得清晰一些,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渐渐地得到提升,简约而有效。四、追求简约有效的作文教学四、追求简约有效的作

18、文教学 目前的语文教育现状实际已经暴露了这几年人文教育力量过于强大和工具性教育相对薄弱的缺陷。这实际上是语文忽视工具性导致学生语言能力不足的表现。 曹文轩 教师依然以讲解、提问的教学方式为主,教学着力点依然放在“写什么” 上,全然忽视“怎么写”,即便关注了“怎么写”,也是重于感悟语言的特点,分析文章的思路结构、修辞手法之类,而对于学习后的语言应用却等闲视之。1.从教材中寻找习作指导的落脚点从教材中寻找习作指导的落脚点 教师要从教材中找准习作指导的落脚点,把习作目标分步实施到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作者的语言表现方式。 以触摸春天为例谈习作落脚点习作指导落脚点习作指导落脚点 迁移训练题迁移训

19、练题 习作目标分解习作目标分解 阅读第2.3.4自然段,用“我从小姑娘安静 (举动中)看到了奇迹。” 想象:透过“整天,我似乎看到清晨,安静在 ;日上三竿,安静在 ;中午,安静在 ;傍晚,安静在 ;晴天,安静在 ;雨天,安静在 学习如何从生活选取热爱生命的事情。细读第4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样写出奇迹的? 哪些语句写的是安静地举动?哪些句子写的是作者的感受?为什么这样写? 注意人物的动作、心理活动等,表达真情实感,并加以运用。2、用教材突破单元习作的重难点、用教材突破单元习作的重难点 教材充盈着丰厚的习作源泉,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品读课文,抓住教材中某处内容或某种语言现象,在赏析、改写或创编中突破习

20、作的重难点。 品味语言,突破难点品味语言,突破难点17 触摸春天教学片段1.学生默读课文第3、4自然段,用书上的一个词来说说自己的感受?(奇迹)2.说说从哪些词句中读出了“奇迹”?(出示第4段1、2句话)3.引导理解:这句话中的“奇迹”指什么?明明是小女孩的手指拢住了蝴蝶,为什么却说是被“神奇的灵性”抓住的呢?安静“神奇的灵性”还表现在哪里?(出示第3自然段第2-4句话。)(1)理解关键词语“穿梭”“流畅”“磕磕绊绊”等的意思。(2)还原画画:一个盲女孩的“穿梭”“流畅”究竟是什么样的情景呢?4.想象说话:“整天”让你们想象到什么?透过“整天,我似乎看到清晨,安静在 ;日上三竿,安静在 ;中午

21、,安静在 ;傍晚,安静在 ;晴天,安静在 ;雨天,安静在 5.引读 6.思考讨论:盲女孩的“神奇的灵性”其实是什么?、7.小结:这“神奇的灵性”来自安静千百次地抚摸花园中的一草一木,来自她那一颗纯洁的心灵,来自她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热爱。正式有了这些,安静才能创造奇迹。感悟写法,突出重点感悟写法,突出重点 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给有心人得知,形式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一个秘密。 歌德(德国) 学生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描述了热爱生命的事件或现象,却缺乏自己的感受;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充斥着学生的看法,却没有缺乏对事件或现象的生动描述。17 触摸春天教学片段1提出问题:安静对春天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深深

22、地感动了我们,也深深地感动了作者,再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段话是怎么写出“奇迹”的?2出示第4自然段第1、2句话。(1)默读思考:这段话的哪个句子是写安静的,哪句话是写作者的?(2)比较下面两句话,想想:如果只写安静的动作,好吗?为什么?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3)相机引导:安静行为的叙述加上作者的感受和想想,使得语句内涵更为丰富,更能写出对“奇迹”的赞叹,对小女孩的赞美。3.迁移训练达成单元的习作目标迁移训练达成单元的习作目标 迁移训练即让学生参考教材的内容,模仿教材的表达方式进行

23、练笔,在单位时间内快速地把教材的表达方式或某种语文规律迁移到自己的习作中。 17 触摸春天教学片段句一: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句二: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扑腾,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1)哪些是作者的感受与想象?这些感受和想象是从何而来的?(安静的动作、神态)(2)小结:看来,感受与想象绝不是凭空得来的,它是由作者的所见、所闻生发而来的。 2迁移训练。(1)请学生模仿句子的写法,尝试根据安静的动作写下自己的感受与想象。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像 ,因为她 。(2)交流、评价。(3)出示舞蹈孔雀舞视频。要求:请用描述加感受与想象的方法选择演员的一个动作或一串动作、一个或几个表情写一段话。 从教材中挖掘习作资源,把习作目标化整为零,将重、难点分散到整个单元的阅读教学中。习作指导渗透于阅读教学中,实现阅读与写作的亲密接触,大大降低学生单元习作的难度。 要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教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简单就是以简驭繁,返朴归真,追求的是一种真、纯、实、活的教学境界,凭借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实现省时高效的教学理想。 崔峦 简约是一种智慧,有效是一种追寻,让简约有效成为语文教师的共同追求! 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