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筑粮仓中国建筑发展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筑粮仓中国建筑发展史(2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建筑发展史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第一节 原始社会建筑一.旧石器时期1. 文化背景:上古传说有巢氏 、燧人氏 、伏羲 、神农 逐鹿之战迁徙、战争、聚合中 产生 具有多根系、多元性 “中国”、“华夏”、“朝代” 2穴居、巢居中国建筑发展史1. 仰韶文化 仰韶村、半坡村2. 龙山文化 :面积变小、出现套间式半穴居 3. 河姆渡文化 :干阑式建筑 、榫卯构造 4. 细石器文化 :神庙与祭坛 二.新石器时期的建筑遗存新石器时期的建筑遗存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第二节 奴隶社会建筑一、夏夏(前21世纪前
2、16世纪)1.1.文化背景:文化背景:禅让传子不传贤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夏铸九鼎青铜时代2.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有规则地使用土地、天文历法整理河道 防洪 挖沟灌溉3.3.建筑状况:建筑状况: 国家机器、修筑宫室台榭中国建筑发展史二、商商(前16世纪前11世纪) 1.历史背景历史背景2. 2. 建筑状况:建筑状况:宫殿宫殿居住、厚葬居住、厚葬等级制等级制 例:河南偃师二里头、河南安阳小屯村例:河南偃师二里头、河南安阳小屯村技术发展技术发展永定柱、夯土技术永定柱、夯土技术 茅茨土阶茅茨土阶艺术特征艺术特征线的艺术线的艺术 整齐方正、院落式布局整齐方正、院落式布局中国建筑发展史三、西周(前11世纪前77
3、1年)1. 历史文化背景:世代重农走向封建制重礼,分封诸侯宗法秩序,等级制2建筑状况:城市“镐京”最早的四合院山西岐山凤雏村遗址3建筑技术:湖北圻春干阑式建筑 斗的形象出现 瓦、排水管道的出现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第三节 封建社会前期建筑一、东周(前770前476为春秋,475前280为战国)秦、楚、齐、燕、赵、魏、韩1历史文化背景:田地私有制、诸侯国争战天子失学、百家争鸣先秦理性精神伦理理性的社会色彩寓意:“礼楹,天子丹,诸侯黑,大夫
4、苍”中国建筑发展史2.2.建筑状况:建筑状况: 城市建设高潮:齐临淄、楚鄢郢城市建设高潮:齐临淄、楚鄢郢 赵邯郸、魏大梁赵邯郸、魏大梁高台建筑、大型工程:七国竞筑长城高台建筑、大型工程:七国竞筑长城 西门豹引漳水溉邺西门豹引漳水溉邺 李冰父子都江堰李冰父子都江堰木构技术:榫卯构造,墓棺木构技术:榫卯构造,墓棺考工记西周齐国官书考工记西周齐国官书 公输班公输班鲁班鲁班中国建筑发展史3.3.建筑特征:建筑特征: 防御性、礼制、线的艺术防御性、礼制、线的艺术: :(北)理性对称(北)理性对称 (南)楚汉浪漫主义,绚烂、神仙世界(南)楚汉浪漫主义,绚烂、神仙世界 二、秦二、秦(前(前221221前前2
5、07207)1. 1. 阿房宫阿房宫: :上压天宫,下压黎庶上压天宫,下压黎庶2. 2. 修长城、驰道修长城、驰道3.3.临潼秦始皇陵临潼秦始皇陵: :气势庞大、气势庞大、 平面舒展、轴线对称平面舒展、轴线对称 中国建筑发展史三、汉三、汉(前(前206206公元公元220220年)年)1.1.艺术风格:艺术风格:交交融融开开阔阔而而奔奔放放、自自然然拙拙朴朴、圆圆润润、气气魄魄恢恢弘弘2.2.建筑状况:建筑状况: 长安城长安城( (相当于公元前相当于公元前4 4世纪罗马城世纪罗马城2 2、5 5倍倍).).单体建筑:单体建筑:明堂辟雍、洛阳白马寺明堂辟雍、洛阳白马寺园林园林蓬莱三岛模式蓬莱三岛
6、模式阙阙“观观”。 中国建筑发展史3. 3. 技术成熟:技术成熟:木构形式:穿斗式、抬梁式木构形式:穿斗式、抬梁式屋顶丰富,出现歇山屋顶丰富,出现歇山拱券式、叠涩式艺术风格:拱券式、叠涩式艺术风格:三、三国、晋、南北朝三、三国、晋、南北朝(公元(公元2205892205891.1.历史文化背景:历史文化背景:战争、迁徙、分裂、割据战争、迁徙、分裂、割据“魏晋玄学魏晋玄学”人的自觉人的自觉艺术形式表现人本身艺术形式表现人本身 中国建筑发展史2. 对建筑的影响:薄葬、园林佛教建筑盛行塔,河南登封嵩岳寺塔石窟,新疆克孜尔最早的石窟甘肃麦积山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岗洛阳龙门太原天龙山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
7、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一、隋、唐、五代1.文化背景:儒的理性 + 道的内在精神 文士风度 + 佛教释的影响互存互补开朗、生机勃勃文化的交流:鉴真东渡、引进胡床形式、结构、材料充分结合2.建筑群的发展:夯土台以山为陵加强总体规划“三朝五门”唐长安严整、有序“万国和 ”寺
8、庙佛光寺大殿、南禅寺大殿、小雁塔第四节第四节 封建社会中期建筑封建社会中期建筑中国建筑发展史3.3.建筑技术:建筑技术: 河北赵县安济桥河北赵县安济桥四个敞肩券,减少四个敞肩券,减少1/51/5自重,减少水压自重,减少水压铁件加固铁件加固连接连接2828道拱、加契子道拱、加契子2828道并列券道并列券券上加伏石、两边大中间小券上加伏石、两边大中间小 造型造型: :平缓舒展,轻盈流畅平缓舒展,轻盈流畅 木构木构大面积、大体量大面积、大体量都料匠都料匠 宇文恺宇文恺五代:完美五代:完美停滞停滞定型定型砖木混合结构砖木混合结构灵隐寺双石塔、虎丘塔灵隐寺双石塔、虎丘塔栖霞山舍利塔、广东光孝寺铁塔栖霞山
9、舍利塔、广东光孝寺铁塔 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二、宋、辽、金二、宋、辽、金 历史背景:历史背景:1010世纪(北宋世纪(北宋+ +辽)辽)1212世纪(金世纪(金+ +南宋)南宋)赵匡胤赵匡胤“艺祖艺祖” ” 、赵佶、赵佶 1. 1.建筑理论:李诫营造法式建筑理论:李诫营造法式模数化、定型化、等级制、成就和局限模
10、数化、定型化、等级制、成就和局限2.2.群体结合:群体结合:城市,东京汴梁城市,东京汴梁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 水水城城苏苏州州 “平平江江图图”宋三大名楼宋三大名楼河北正定隆兴寺河北正定隆兴寺 中国建筑发展史3.3.建筑艺术趣味:建筑艺术趣味:隽永、秀丽、优雅隽永、秀丽、优雅 1 1、园林、园林 2 2、装饰、装饰辽代承唐风辽代承唐风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北京天宁寺塔北京天宁寺塔 河北蓟县独乐寺河北蓟县独乐寺 金代为辽宋之结合,秀美纤细、色彩华丽金代为辽宋之结合,秀美纤细、色彩华丽山西县崇福寺弥陀殿山西县崇福寺弥陀殿山西佛光寺文殊殿山西佛光寺文殊殿大同上下华严寺、大同善化
11、寺、净土寺小木作大同上下华严寺、大同善化寺、净土寺小木作 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第五节第五节 封建社会晚期建筑封建社会晚期建筑 一、元代一、元代 1. 1.历史背景:历史背景: 蒙古帝国蒙古帝国游猎生活游猎生活圈地圈地农业、工商业停滞农业、工商业停滞 2. 2.木构架:木构架:大胆、草
12、率、简约大胆、草率、简约减柱法、移柱法减柱法、移柱法外檐大额作,内檐去斗拱,柱梁直接交接外檐大额作,内檐去斗拱,柱梁直接交接采用天然大弯木采用天然大弯木 中国建筑发展史 二、明代 1.历史背景: 朱元璋国策恢复唐宋风格 2.建筑技术: 木构注重整体性和规范性:沿用元代柱梁交接,建筑结构整体性加强官方建筑中看不到减柱造,平面布局整齐 中国建筑发展史民间建筑水平提高延续南宋建筑风格 鲁班营造正式总结江浙一带经验 砖普遍运用于地面建筑长城、北京故宫史皇城(现档案馆)明洪武年间南京灵谷寺无梁殿(砖拱)琉璃:大同九龙壁、南京报恩寺琉璃塔 山西洪洞县广胜寺飞虹塔空斗砖墙 中国建筑发展史3.建筑群的成熟:园
13、林园冶十三陵、南京明孝陵 4.建筑艺术风格:平直,无侧脚比较呆板。唐:8/1000升起 10/1000侧脚舒展、稳重商品发展“通俗小说”艺术“世俗化”苏式彩画中国建筑发展史三、清代文化背景:怀柔政策文化背景:怀柔政策对外宽容:联姻对外宽容:联姻对内高压对内高压,“,“文治武功文治武功”1.1.建筑群:建筑群:住宅类型丰富住宅类型丰富皇家园林:颐和园、避暑山庄、圆明园皇家园林:颐和园、避暑山庄、圆明园藏传佛教建筑发展藏传佛教建筑发展拉萨布达拉宫拉萨布达拉宫 承德外八庙承德外八庙各地建文庙、贡院、学院各地建文庙、贡院、学院中国建筑发展史2.建筑技术:雍正年间官书工部工程做法以斗口为基础单位强调等级
14、制走向极端 算房、样房:专门从事设计、施工、预算的人 雷发达“样式雷”:开始用模型“烫样”斗拱退化成为装饰中国建筑发展史小结:小结:1.1.中国古代建筑的各时代特质:中国古代建筑的各时代特质:时时代代原始原始社会社会夏商夏商周周秦秦汉汉三国、两晋三国、两晋南北朝南北朝隋唐、五隋唐、五代、宋代、宋元明元明清清特性浪漫时期理性时期浪漫时期理性时期浪漫时期理性时期规律高潮高潮高潮中国建筑发展史浪漫理性浪漫理性看似一种循环,又并非一种简单的循环循环上升的过程三个高潮,文化成果的量大、规模大。其前都是一段多元化时期,但发展脉络始终一元化渐变、互补在动态中发展 2. 中国古代建筑的地区差异3. 纯金文化与
15、合金文化 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
16、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