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专项检测卷一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79421267 上传时间:2024-08-26 格式:PPT 页数:6 大小:302.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阅读专项检测卷一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文言文阅读专项检测卷一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文言文阅读专项检测卷一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文言文阅读专项检测卷一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文言文阅读专项检测卷一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文阅读专项检测卷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阅读专项检测卷一(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v 梁张僧繇,吴人也。天监中,为武陵王国将军吴兴太守。武帝修饰佛寺,多命僧繇画之。时诸王在外,武帝思之。遣僧繇传写仪形,对之如面也。又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不点眼睛。每云:“点之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二龙乘云腾上天。未点睛者见在。(一)v1、下列、下列“之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v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解释文中加点的词。v(1)遣()遣( )()(2)须臾()须臾( )v3、用自己的话说说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为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为什么“不点眼睛不点眼睛”?v4、选文突出了张僧繇绘画艺术出神入

2、化的特点。从文中找出最能体现此特、选文突出了张僧繇绘画艺术出神入化的特点。从文中找出最能体现此特点的两个句子。点的两个句子。v5、对于短文中、对于短文中“雷电破壁,二龙乘云腾上天雷电破壁,二龙乘云腾上天”一事,你有什么看法?一事,你有什么看法?D(前三项为代词,代替人或事物;(前三项为代词,代替人或事物;D为助词)为助词) 派遣派遣一会儿一会儿因为他怕点了眼睛后,这些龙就飞走了。因为他怕点了眼睛后,这些龙就飞走了。(1)武帝修饰佛寺,多命僧繇画之。)武帝修饰佛寺,多命僧繇画之。(2)遣僧繇传写仪形,对之如面也。)遣僧繇传写仪形,对之如面也。(3)须臾,雷电破壁,二龙乘云腾上天。)须臾,雷电破壁

3、,二龙乘云腾上天。示例:这件近乎神话的事肯定带有虚构的成分,这样写主要是为了突出张僧繇示例:这件近乎神话的事肯定带有虚构的成分,这样写主要是为了突出张僧繇神奇的绘画艺术。神奇的绘画艺术。(二)v 幼读书日数千言,一过目辄不忘,除知赣州,起学宫,造浮梁,士民安之。郡兵素骄,小不如欲则跋扈,郡岁遣千人戍九江,是岁,或怵以至则留不复返,众遂反戈。民讹言相警,百姓汹惧。迈不为动,但遣一校婉说之,俾归营,众皆听,垂橐而入,徐诘什五长两人,械送浔阳,斩于市(二)v6、用、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但但 遣遣 一一 校校 婉婉 说说 之之v7、解释

4、文中加点的词。、解释文中加点的词。v(1)素()素( ) (2)徐()徐( )v8、用自己的话说说画线句子、用自己的话说说画线句子“幼读书日数千言,一过目辄不忘幼读书日数千言,一过目辄不忘”的意思。的意思。v9、洪迈是怎样处理郡兵、洪迈是怎样处理郡兵“反戈反戈”一事的?请概述。一事的?请概述。v10、你觉得洪迈为官有哪些可取之处?、你觉得洪迈为官有哪些可取之处?/向来,一直向来,一直 慢慢地慢慢地洪迈小时候每天读书数千句,看一遍就不会忘记。洪迈小时候每天读书数千句,看一遍就不会忘记。先是派一个校尉去劝说众人回来,然后严惩带头先是派一个校尉去劝说众人回来,然后严惩带头“反戈反戈”的两个什伍长。的

5、两个什伍长。要点:重视教育和民生,临危不惧,处事冷静,有所作为。要点:重视教育和民生,临危不惧,处事冷静,有所作为。于令仪诲人v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也,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丰富。一夕,盗入其室,诸子擒之,乃邻舍子也。令仪曰:“汝素寡过,何苦而为盗耶?”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如其欲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汝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惭,卒为良民。(三)v1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v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擒()擒( )()(2)恐()

6、恐( ) (3)诘()诘( )v13、用现代汉语写出、用现代汉语写出“汝素寡悔,何苦而为盗邪汝素寡悔,何苦而为盗邪”的大意。的大意。v14、邻舍之子进入于令仪家行盗的目的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邻舍之子进入于令仪家行盗的目的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v15、就于令仪的做法,说说你的评价和给你的启示。、就于令仪的做法,说说你的评价和给你的启示。A抓抓责问责问害怕害怕你向来很少犯错误,为什么今天要做贼呢?你向来很少犯错误,为什么今天要做贼呢?得十千足以衣食。得十千足以衣食。 对未成年人一时犯错误,于令仪并没有去责骂,而是用一颗宽容的心和对未成年人一时犯错误,于令仪并没有去责骂,而是用一颗宽容的心和善举去感化他。打骂不是最好的教育,选择宽容和善举的教育往往可以改变人,善举去感化他。打骂不是最好的教育,选择宽容和善举的教育往往可以改变人,塑造人。塑造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