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课外古诗复习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79420002 上传时间:2024-08-26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16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上课外古诗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七上课外古诗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七上课外古诗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七上课外古诗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七上课外古诗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上课外古诗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上课外古诗复习(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2013年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材过关年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材过关七上课标古诗词复习七上课标古诗词复习2郾城实验中学郾城实验中学 李洁琼李洁琼 3月月7日日复习提纲复习提纲作家作品作家作品 重点词语解释重点词语解释 名句名句 主题主题手法手法 情感情感赏析赏析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遥有此寄 夜雨寄北夜雨寄北 浣溪沙浣溪沙 天净沙秋思天净沙秋思 一:自主学习一:自主学习 温故知新温故知新目标:目标:1、准确地默写准确地默写4 4首诗词。首诗词。2 2、把握诗词的主旨、把握诗词的主旨3 3、说说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情感、说说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情感4 4、赏析诗词中的名句或富

2、有表现力的词语、赏析诗词中的名句或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时间:时间:4 4分钟自主读文分钟自主读文2 2分钟读课下注解及提示分钟读课下注解及提示4 4分勾画名句、批注总结。分勾画名句、批注总结。1、夜雨寄北夜雨寄北作者作者,字,字,号,号,又号又号。代诗人。代诗人。2、泊秦淮泊秦淮作者作者,字,字。诗人,诗人,与与并称并称“小李杜小李杜”。3、晏殊,字、晏殊,字,北宋,北宋家、家、家。浣溪家。浣溪沙是沙是。二:高效检测二:高效检测 提升能力提升能力闻闻/ /王昌龄王昌龄/ /左迁左迁龙标龙标/ /遥有此寄遥有此寄 唐唐 李白李白杨杨花花/ /落尽落尽/ /子规子规/ /啼啼,闻道闻道/ /龙标龙标/

3、 /过过/ /五五溪溪。我寄我寄/ /愁心愁心/ /与与/ /明明月月,随随君君/ /直到直到/ /夜夜郎郎/ /西西!请你判断下面这首诗的节奏、韵脚是请你判断下面这首诗的节奏、韵脚是否有误否有误方方式:式:1 1、抽、抽2 2个同学背两首诗个同学背两首诗( (一生背、一一生背、一生讲台背)。生讲台背)。2 2、抽一个小组齐背一首诗。、抽一个小组齐背一首诗。3 3、全班齐背一首诗、全班齐背一首诗课文整体默写方式方式:单列默写:单列默写夜雨寄北夜雨寄北、浣溪沙浣溪沙 双列默写双列默写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寄泊秦淮泊秦淮 4 4个同学黑板演板、四个同学评改,个同学黑板演板、

4、四个同学评改, 老师批改一组。老师批改一组。要求要求: 1 1、目不斜视、一气呵成、目不斜视、一气呵成 2 2、同桌对改,订正错误、同桌对改,订正错误 3 3、个人纠错一字三遍。、个人纠错一字三遍。 直接默写1、,随风直到夜郎西。,随风直到夜郎西。2、何当共剪西窗烛,、何当共剪西窗烛,。3、,隔江犹唱后庭花。,隔江犹唱后庭花。4、 无可奈何花落去,无可奈何花落去, 。理解性默写理解性默写1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作者借明月表中作者借明月表明对友人担忧、思念之情的句子是明对友人担忧、思念之情的句子是,。2 2、夜雨寄北夜雨寄北中作者设想未来相逢日再诉离情的中作者设

5、想未来相逢日再诉离情的诗句是诗句是,。3 3、泊秦淮泊秦淮中表现对不顾国家艰难、只顾自己享中表现对不顾国家艰难、只顾自己享乐的上层人物的愤慨,同时也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乐的上层人物的愤慨,同时也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句子是句子是,。4 4、浣溪沙浣溪沙中中“,”两句,情两句,情致缠绵,音调谐婉,对仗工稳,宛如天成。致缠绵,音调谐婉,对仗工稳,宛如天成。 请你选择其中一首诗词试着归纳以下几个请你选择其中一首诗词试着归纳以下几个方面内容:轮流讲给小组内同学方面内容:轮流讲给小组内同学 1、大意。、大意。 2、主题、主题 3、手法、手法 4、名句、名句古诗阅读古诗阅读 1 1诗歌表达的情感;诗歌表达的情感

6、; 2 2景物及其特点、写景手法及写景作景物及其特点、写景手法及写景作用;用; 3 3描绘场面描绘场面( (场景场景) ); 4 4典故及其作用;典故及其作用;5 5名句赏析等名句赏析等中考连接材料中考连接材料三:考点渗透三:考点渗透 直击中考直击中考赏析诗句的角度赏析诗句的角度 1.内容:哲理、画面感内容:哲理、画面感 2.手法:化虚为实、化静为动、移情于物、手法:化虚为实、化静为动、移情于物、 直抒胸臆、运用典故、触景生情直抒胸臆、运用典故、触景生情 3.修辞:比喻、拟人修辞:比喻、拟人 4.炼字:炼字: 某个字写出了什么某个字写出了什么 最后要写出诗句所表达的情感最后要写出诗句所表达的情

7、感中考连接材料中考连接材料一)、阅读一)、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回答问题回答问题1.“1.“我寄愁心与明月我寄愁心与明月” ”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诗人托明月所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诗人托明月所寄的是什么情感?寄的是什么情感?2.2.这首诗歌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这首诗歌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 拟人。对好友身遭贬谪的同情,是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拟人。对好友身遭贬谪的同情,是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是陪伴友人一路前行的一片深情是陪伴友人一路前行的一片深情 2、 借景抒情,以悲景衬托离情,表现出作者对好友旅途艰借景抒情,以悲

8、景衬托离情,表现出作者对好友旅途艰辛、贬所荒远的深切同情。(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不幸遭遇辛、贬所荒远的深切同情。(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不幸遭遇的急切关照和安慰之情。)的急切关照和安慰之情。)小试牛刀 直击中考1 1、词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词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 、 和和 等物,等物,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 .夕阳、落花、归雁夕阳、落花、归雁 二)、阅读二)、阅读浣溪沙浣溪沙回答问题回答问题2 2、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分析本句的表现手法及作用。分析本句的表现手法及作用。对对比比手手法法,强强调调突突出出了了时时光

9、光的的流流逝逝,抒抒发发了了作作者者的的惋惋惜惜之之情情。(或或对对偶偶,对对仗仗工工整整,使使句句子子整整齐齐,有有音音乐乐美美 。)3 3、简析、简析浣溪沙浣溪沙中中“小园香径独徘徊小园香径独徘徊”一一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的孤独寂寞。表达了作者的孤独寂寞。小试牛刀 直击中考三)、阅读三)、阅读泊秦淮泊秦淮回答问题回答问题1 1、简析诗中第一句两个、简析诗中第一句两个“笼笼”字的好处。字的好处。2.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A.首句写景,二句叙事、写景连用。把首句写景,二句叙事、写景连用。把“近酒家近酒家”放在放在句

10、末,为下句句末,为下句“商女商女”、“亡国恨亡国恨”、“犹唱后庭花犹唱后庭花”做铺垫。做铺垫。B.B.诗中描绘秦淮迷蒙冷清的寒江夜色,寄寓诗人的忧愁诗中描绘秦淮迷蒙冷清的寒江夜色,寄寓诗人的忧愁和伤感。和伤感。C.C.全诗表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愁,语音清新简全诗表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愁,语音清新简练,化用典故,是唐诗绝句中的优秀诗篇。练,化用典故,是唐诗绝句中的优秀诗篇。D.D.商女热衷歌唱商女热衷歌唱玉树后庭花玉树后庭花靡靡之音,诗人既批判靡靡之音,诗人既批判了她的幼稚无知,又抒发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了她的幼稚无知,又抒发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1 1、诗中第一句的两个、诗

11、中第一句的两个”笼笼”字用得出奇制胜,十分引人注字用得出奇制胜,十分引人注目,烟、水、月、沙完全不同的四种景物,用两个目,烟、水、月、沙完全不同的四种景物,用两个”笼笼”字巧妙和谐地融汇在一起,再现了一幅朦胧而又清亮淡雅字巧妙和谐地融汇在一起,再现了一幅朦胧而又清亮淡雅的水乡月夜。的水乡月夜。2 2、 D小试牛刀 直击中考四)、阅读四)、阅读夜雨寄北夜雨寄北回答下列问题回答下列问题1 1、“秋秋”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2 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流传千古的名是流传千古的名句,你认为它为读者喜欢的原因是什么?句,你认为它为读者喜

12、欢的原因是什么?3 3、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1 1、点名季节。烘托了人物的心情。、点名季节。烘托了人物的心情。2 2、情景交融,构思奇特,以想象写出他日团聚时的情景,跨越时、情景交融,构思奇特,以想象写出他日团聚时的情景,跨越时空,写出人物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今日彼此相思之意,既宽慰了自空,写出人物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今日彼此相思之意,既宽慰了自己,也安慰了妻子(或友人)。己,也安慰了妻子(或友人)。3 3、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语的期盼。小试牛刀 直击中考作业:作业:1 1、考点汇编考点汇编6161109111109111、147147149149有关试题。有关试题。2 2、巩固与提高巩固与提高专题十四专题十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