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科指导从学科指导走向走向 课程领导课程领导江苏省常州市教育教研室江苏省常州市教育教研室江苏省常州市教育教研室江苏省常州市教育教研室 朱志平朱志平朱志平朱志平一、学科指导及其内容二、“走向”课程领导的动因三、如何“走向”课程领导 一、学科指导及其内容§教研员原有的工作: 分析大纲(课程标准)和教材; 组织集体备课; 听课评课; 组织命题、考试; 开展课题研究; 基于学科而采取的一系列影响教师发展的活动,称为学科指导带有自上而下的品质)二、“走向”课程领导的动因§危机意识;§实践需要;§理论诉求;三、课程领导及路径选择§ 课程领导是课程实践的一种方式,是指引、统领课程规划、课程执行、课程开发和课程评价等活动的行为的总称其目的是影响课程改革的过程与结果,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凡是有课程改革的地方,都有课程领导的存在国家、地方、学校、课堂)§课程领导的主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组织与团体——-课程权力的共享§(研究共同体)(研究共同体)§法国著名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认为:“每个场域都规定了各自特有的价值观,拥有各自特有的调控原则。
这些原则界定了一个社会构建的空间在这样的空间里,行动者根据他们在空间里所占据的位置进行着争夺,以求改变或力图维持其空间的范围或形式 §服务与支持是教研员课程领导的角色定位;服务与支持是教研员课程领导的角色定位;§提高质量、促进发展是教研员课程领导的工提高质量、促进发展是教研员课程领导的工作目标;作目标;§文化变革与重塑是教研员课程领导的价值追文化变革与重塑是教研员课程领导的价值追求;求;((引领发展方向:激发内驱力引领发展方向:激发内驱力)) § 引导教师提高课程理解力、课程规划力、课程开发力、课程执行力和课程评价力是课程领导的内涵和核心1、课程理解能力§课程理解是对课程现象、课程“文本”、课程事件之意义的解读过程,其着眼点不在于课程开发的具体程序,而在于对种种课程与课程事件的历史、现状与未来之意义的理解§在职教师教师教育的重要目标:加深专业理解;解决实践问题;提升自身经验 2、课程规划能力教研组发展规划;课程方案(年、学期)3、课程开发能力§开发地方课程§与教师合作开发校本课程4、 课程执行能力§国家课程校本化国家课程校本化第一,该重点知识在本校、本班的落实(教材处理);第一,该重点知识在本校、本班的落实(教材处理);第二,该重点知识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性。
第二,该重点知识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性§关注重难点课程:综合实践活动;音体美;通用技关注重难点课程:综合实践活动;音体美;通用技术等术等§改革课堂改革课堂 5、课程评价能力 ((1)构建评价体系(把学习兴趣、师生关系、社)构建评价体系(把学习兴趣、师生关系、社会责任和身心健康纳入);会责任和身心健康纳入); ((2)实施基于标准的评价:音体美学科?)实施基于标准的评价:音体美学科? ((3)引导和规范学校学业质量评价;)引导和规范学校学业质量评价; ((4)评价队伍建设(加强实证研究和量化统计))评价队伍建设(加强实证研究和量化统计)教育部重点课题:教育部重点课题:教育部重点课题:教育部重点课题: “ “区域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研区域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研区域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研区域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研究究究究” ”工作状态:自由人联合体;教研的最高境界:不去教研,能够自觉教研——非正式教研(校本教研)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