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上海产业结构

枫**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98MB
约52页
文档ID:579372865
上海产业结构_第1页
1/52

上海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海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关注上海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关注上海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理论导向•经验导向•问题导向•战略导向•效率导向•结构优化——产业升级——效率驱动增长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上海产业结构升级的历程和比较•“十三五”上海产业结构的阶段性特征•国内外产业升级的趋势特征•“十三五”上海产业结构升级的目标方向•上海产业结构升级的重点领域•上海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布局 一、上海产业结构升级的历程和比较一、上海产业结构升级的历程和比较产业结构产业结构调整阶段调整阶段工业化工业化阶段阶段比较优势比较优势转换转换城市功能城市功能提升提升产业升级方产业升级方向向产业分工产业分工特征特征重大项目重大项目20世纪80年代“六五” “七五”恢复性、适应性调整阶段重化工业准备阶段潜在比较优势转换为现实的比较优势单功能城市转向多功能城市轻重工业比重调整产品结构调整产业间分工金山石化上海宝钢上海大众20世纪90年“八五” “九五”调整中发展发展中调整重化工业阶段依托比较优势培育支柱产业国内和国际经济中心城市一个龙头、三个中心六大重点产业 三环五条龙东西南北中国内产业间分工国际产业链分工四大基地:微电子、汽车、石化和精品钢材21世纪前10年“十五”“十一五”发展调整中提升高加工度阶段发挥比较优势,提升发展支柱产业四个中心国际大都市战略产业、支柱产业、新兴产业、都市工业和服务业:4+1产业间和产品链分工重大装备、航空产业、核电产业、航天产业、海洋工程“十二五”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工业化后期比较优势转换初步形成四个中心高端化新兴化服务化从适应性融入转向主动重构产业分工重构“十三五”持续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后工业化前期新的比较优势形成全球科创中心提升四个中心现代服务业为主、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先进制造业支撑构建新型产业分工上上海海产产业业结结构构升升级级的的阶阶段段性性变变化化 中中国国产产业业结结构构和和全全要要素素生生产产率率贡贡献献38.4%42.8%41.5%全要素生产率对增长的贡献率 发达国家工业化率峰值年份:美国:1952英国:1975德国:1960法国:1960 产业结构升级历程的比较分析产业结构升级历程的比较分析u上海产业结构演进的特殊性Ø高端产业和低端环节Ø要素投资驱动转向效率驱动滞后性Ø制造业与服务业关系的超前性Ø——中低端融入国际产品链分工u产业结构演进理论的局限性Ø产业结构理论应用中的动态性 经典的产业结构研究并没有给出刻画产业结构变迁的永恒不变的普遍模式, 而是将经济发展视为一个不断调整的动态过程。

Ø产业结构理论应用中的内生性 在经典的产业结构研究中 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都不是外生变量 而是共同由复杂的供给和需求因素的相互作用导致的 结果 把产业结构外生化与经典产业结构研究背离, 将产业结构本身作为经济发展的目标, 并相应地过度强调产业政策和政府在促进产业结构变迁中的作用, 而这些恰恰是经典产业结构研究者极力反对的u再工业化与新产业革命背景下的产业升级 结构特征与问题瓶颈结构特征与问题瓶颈•“十二五”产业结构升级的效果•新兴化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作用不突出•高端化方面,先进制造业的支撑作用在减弱•集约化方面,投资和产出强度都有待提升•服务化方面,服务业比重上升伴随着整体经济增长趋缓,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下降•服务业高端化发展缓慢 上海产业结构升级的要素制约上海产业结构升级的要素制约•上海土地资源的瓶颈制约日趋突出上海土地资源的瓶颈制约日趋突出 上海建设用地约占全市陆域面积45%,其中工业用地占建设用地比重约28%,已是纽约、伦敦等国际大都市的3-10倍上海市规划工业区块104产业区块、195用地、198用地中,104产业区块内工业用地仅占全市工业用地的52.19%。

•上海工业投资的增长空间进一步收缩上海工业投资的增长空间进一步收缩•劳动力成本上升明显劳动力成本上升明显•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脱节成为重要的发展制约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脱节成为重要的发展制约 服务业中相对中低端的批零、住宿和餐饮等产业就业人数从2000年的13.1%增加到2010年的20.9%,而服务业升级中需重点发展的金融业,占总就业人数的2.2%,与纽约的7.79%相比差距很大 产业发展向郊区集聚,人口集中在中心城区•上海环境容量限制和能源资源约束进一步强化上海环境容量限制和能源资源约束进一步强化•人才问题日趋突出人才问题日趋突出 年份年份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重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重比上年增长比上年增长工业生产性服务业房地产业地方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资生产性服务业投资房地产投资2005年年25.5514.6443.8918.6710.7839.8210.822010年年24.6114.5745.571.8111.14-33.4429.732011年年22.9914.5048.74-0.87-7.41-1.406.022012年年22.9412.7850.601.461.25-10.535.322013年年20.1312.7754.2811.16-2.4410.9919.25主要年份上海市地方固定资产投资的行业分布及年均增速(单位:主要年份上海市地方固定资产投资的行业分布及年均增速(单位:%))年份年份指标名称指标名称2005年年2010年年2011年年2012年年2013年年GDP增速(增速(%))11.110.38.27.57.7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4.80.8-4.73.77.5主要年份上海主要年份上海GDP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上海市制造业从业人员平均工资和全员劳动生产上海市制造业从业人员平均工资和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速比较率增速比较 上海新型后工业化阶段特征上海新型后工业化阶段特征Ø双重的高收入增长陷进双重的高收入增长陷进——依靠投资驱动跨越中等收入阶段的后工业化依靠投资驱动跨越中等收入阶段的后工业化 一是财富驱动阶段的高收入陷进,这是发达国家对曾经历的一种单纯服务经济的后工业化陷进 二是效率驱动缺失的高收入陷进,这是一种增长动力转换中的断档风险。

Ø双重的高收入阶段发展模式转变双重的高收入阶段发展模式转变——上海将在发达国家调整其后工业化上海将在发达国家调整其后工业化发展模式的过程中,推进自身的后工业化发展发展模式的过程中,推进自身的后工业化发展 一是从工业化中期模式向后工业化模式的转变, 二是从传统的后工业化模式向新型后工业化模式的转变,Ø双重的产业分工体系构建双重的产业分工体系构建——新的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和上海与国内其它新的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和上海与国内其它区域的工业化发展阶段差异,是上海新的产业发展模式选择的重要依托区域的工业化发展阶段差异,是上海新的产业发展模式选择的重要依托 一是从融入发达国家主导的产业分工体系想构建具有主导性的产业分工体系转变, 二是在国内构建合作共赢的产业分工体系,Ø如何把握后工业化阶段制造业发展放慢对增长力和竞争力的影响,避免如何把握后工业化阶段制造业发展放慢对增长力和竞争力的影响,避免陷入单纯服务业经济体系的后工业化陷阱陷入单纯服务业经济体系的后工业化陷阱 三、国内外产业升级趋势三、国内外产业升级趋势——国际产业发展形势判断国际产业发展形势判断•国际产业竞争:三大战略转变主导新一轮国际产业竞争态势Ø 一一是产业国际竞争格局,从国家间竞争,转变为在地区一体是产业国际竞争格局,从国家间竞争,转变为在地区一体化基础上形成的产业分工体系的化基础上形成的产业分工体系的竞争竞争。

欧盟,北美的区域一体化产业分工体系,以及亚太区域一体化产业分工体系,这几大产业分工体系的竞争主导国际产业竞争Ø二是国际产业竞争载体,从企业和产品的竞争,转变为依托产二是国际产业竞争载体,从企业和产品的竞争,转变为依托产业链的产业生态系统的业链的产业生态系统的竞争竞争 从单一产品、单纯技术架构的竞争,上升为生态系统之间的竞争,比如在互联网经济领域,以操作系统为核心,由硬件、软件和应用服务等产业链上下游共同构成的生态系统成为产业竞争焦Ø三是国际产业竞争核心,从技术突破主导的竞争,转变为产业三是国际产业竞争核心,从技术突破主导的竞争,转变为产业链整合和跨界融合基础上的产业形态模式创新链整合和跨界融合基础上的产业形态模式创新 从技术引领型产业发展模式,转变为以业态和模式创新引领技术创新 国际产业发展趋势判断国际产业发展趋势判断•国际产业发展导向:三个一体化引领新一轮产业创新Ø一是实体物理世界与虚拟网络世界的一体化一是实体物理世界与虚拟网络世界的一体化 德国工业4.0,美国的工业互联网,其核心就是制造系统与互系统的融合,是实体物理世界与虚拟网络世界的结合Ø二是产品链环节的一体化,主要是研发设计与制造的一体二是产品链环节的一体化,主要是研发设计与制造的一体化化 微笑曲线产品链分工模式的改变,设计制造的区域分工转向一体化。

Ø三是三是产业产业间的融合一体化,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一体化,间的融合一体化,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一体化,制造业与服务业一体化,制造业与服务业一体化, 发展重点从培育新兴产业转向重塑原有产业,以新的信息技术改造提升原有制造业, 制造业服务化发展,主要是制造企业向系统集成和服务商转变已经成为引领制造业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 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工业化和产业革命演进的阶段性特征工业化和产业革命演进的阶段性特征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第四阶段•20世纪60-70年代前•20世纪70-90年代•20世纪90年代到金融危机前•金融危机以来•工业化中后期•后工业化阶段•新的后工业化模式•资本密集型重加工业•技术密集型高加工度产业•服务环节控制产业•自动化生产线•智能化系统集成•工业互联网主导产业体系时间工业革命演进产业体系主导力发达国家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工业4.0革命,是以两大系统构建推动工业3.0向4.0的转变,以智能制造探索新的后工业化模式,重新掌控产业制高点,形成新的增长动力工业化阶段智能制造发展•3.0向4.0转变•自动化与信息化的3.0为主导•信息物理系统•工业互联网•2.0的高端化和3.0的起步•机械化1.0及电气化2.0•工业化初期和中期•自动化产品•机器人 国内产业发展国内产业发展特征特征Ø一是中国经济新常态,将使高端发展成为国内区域间的一是中国经济新常态,将使高端发展成为国内区域间的产业竞争焦点产业竞争焦点 高速增长的武汉、成都等中西部地区,虽然低端要素优势依然明显,还处于规模化扩张阶段,但是,中国经济新常态,使规模化低端发展的市场空间受到极大限制,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依托强大的政策优势,提前进入高端化产业升级,与上海等东部地区失去低端优势的高端化发展直接竞争。

Ø二是东部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面临战略挤压和政策挤压二是东部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面临战略挤压和政策挤压 战略挤压 政策挤压Ø三是新的区域发展格局使产业分工关系成为上海产业转三是新的区域发展格局使产业分工关系成为上海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内容型升级的核心内容 长三角城市群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开发,实际上意味着上海制造业空间范围的拓展,上海制造业已经不是自身发展什么领域的问题,而是与长三角和长江经济带形成什么样的产业分工格局,上海制造业集中在郊区和沿海临江区域,与周边区域的产业分工关系成为上海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上海的产业影响力和辐射力,上海新的增长潜力和发展空间,都有赖于新的产业分工关系构建 四、四、“十三五十三五”上海产业升级目标方上海产业升级目标方向向•“十三五”规划建议表述•坚持三二一产业共同发展、融合发展坚持三二一产业共同发展、融合发展,更加重视实体经济发展,加快向产业链高端迈进u持续持续推进以现代服务业为主、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先进制造业支撑的新型产业体系建推进以现代服务业为主、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先进制造业支撑的新型产业体系建设,夯实经济中心的产业基础设,夯实经济中心的产业基础。

Ø智力智力密集、特色突出的现代服务业密集、特色突出的现代服务业,是经济中心集聚辐射能力和综合服务功能的重要载体Ø四新经济:四新经济: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分享经济,促进互联网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大力培育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经济大力培育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经济Ø根基根基扎实、富有活力和创造性的制造业体系扎实、富有活力和创造性的制造业体系,是经济中心发展壮大的坚实依托继续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聚焦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等领域,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改造提升传统工业,保持先进制造业合理比重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改造提升传统工业,保持先进制造业合理比重和规模 产业结构升级的形态和功能特征产业结构升级的形态和功能特征形形态态特特征征三三个个融融合合产业层面的开放融合产业层面的开放融合产业体系与城市功能体产业体系与城市功能体系的开放融合系的开放融合与长三角、长江经济带与长三角、长江经济带的融合互动的融合互动技术创新与业态模式创技术创新与业态模式创新的融合新的融合文化时尚与制造服务的文化时尚与制造服务的融合融合功功能能特特征征支撑全球城市功能的产支撑全球城市功能的产业体系业体系创新驱动的产业体系创新驱动的产业体系具有持续增长能力的产具有持续增长能力的产业体系业体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功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功能能全球城市区域中的引领全球城市区域中的引领带动功能带动功能 Ø改变先导改变先导产业、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为架构,以产业产业、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为架构,以产业领域比例领域比例关系为关系为内容的产业内容的产业体系体系Ø形成具有跨产业领域和跨产业链环节的产业形态和模式为主要内容的产业体系形成具有跨产业领域和跨产业链环节的产业形态和模式为主要内容的产业体系 Ø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产业链环节一体化、新业态和新模式引领产业升级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产业链环节一体化、新业态和新模式引领产业升级 Ø产业分工产业分工模式从产业间和产业链分工向平台网络分工的转变模式从产业间和产业链分工向平台网络分工的转变 •上海产业结构升级的目标模式主导力影响力功能导向引领性竞争力支撑力四大全球性网络平台三大功能三经济一制造重点领域两类创新创意型产业形态创新创意引领力、产业集成整合力、文化影响力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集成转化平台,金融网络平台,文化创意平台文化时尚创意产业,体现新技术方向具有跨界融合特征的新业态和新模式(四新经济)智能制造、互联网经济、健康经济和绿色经济四平台二跨界四领域三功能 五、上海产业升级重点领域五、上海产业升级重点领域•四新经济四新经济•三经济一三经济一制造制造•智能制造智能制造 四新经济:四新经济: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产业•((一)一)“从制造到智造从制造到智造” ——新技术新模式推动制造业升级新技术新模式推动制造业升级•智能机器人智能机器人,引领智能制造新趋势,引领智能制造新趋势。

目前已吸引集聚ABB、库卡、发那科、库卡、发那科等国际知名企业总部以及新松、沃迪、新时达、未来伙伴新松、沃迪、新时达、未来伙伴等国内领军企业新新松松机器人机器人将在金桥开发区、临港建设集团核心总部和产品研发生产基地,•新型新型显示,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要支撑显示,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要支撑上海在这些领域已形成产业化体系,部分产品技术及装备国内领先,但在核心领域突破和应用推广方面仍需加强AM-OLED方面,逐步形成“设备-OLED面板-应用”产业链,上海天马上海天马5.5代、和辉光电和辉光电4.5代两条生产线预计2015年量产;TFT-LCD方面方面,天马、中航的中小尺寸产品产量位居国内第一;LED方面方面,基本建立较完整的“外延片-芯片-封装-应用-设备”产业链,集聚三思、蓝光、映瑞、亚明等国内知名企业;核心设备配套方面核心设备配套方面,理想能源MOCVD设备正式进入试量产阶段,蓝宝石生长炉形成生产;激光显示方面激光显示方面,上海三鑫、仪电电子已基本形成较完整的研发基础,并实现小规模量产典型企业如上海三思上海三思科技科技•3D打印,改变传统打印,改变传统“制造决定设计制造决定设计”模式模式。

上海出现了一批如福斐科技、光韵达、通江科技、福斐科技、光韵达、通江科技、联泰科技、智位机器人联泰科技、智位机器人等3D打印制造企业,典型企业如福斐科技,福斐科技,可为客户企业提供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的3D打印设计咨询、逆向反求工程、样件制作、小批量产品试制咨询和加工服务,并建立了面向个人消费者的3D打印个性化定制线上平台•再再制造,推进传统制造向绿色低碳生态方式转变制造,推进传统制造向绿色低碳生态方式转变上海在汽车零部件、机电产品再制造领域形成技术和规模领先优势,初步形成专业化回收、拆解、清洗、再制造等完整产业链,拥有代表国家先进水平的卡特彼勒(上海)、上海大众幸福瑞贝德、上海电科院、上海宝卡特彼勒(上海)、上海大众幸福瑞贝德、上海电科院、上海宝钢设备维修钢设备维修等龙头企业典型企业如上海孚美上海孚美,从事汽车变速箱再制造, •(二)(二)“从制造到从制造到‘制造+服务制造+服务’”——制造业服务业融制造业服务业融合开拓新领域合开拓新领域ØM2M(机器对机器),推动智慧制造与智慧服务创新融合机器对机器),推动智慧制造与智慧服务创新融合依托无限传输实现机器和机器之间智能化、交互式通信,以及信息数据资源高效应用,推动制造和服务模式革命性改变,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智能电网、、金陵金陵智能电表、协同科技智能电表、协同科技(生产远程数据采集设备)、上海上海移动,移动,依托移动通信资源开展车务通、行车卫士、家庭网关、物联通等服务。

Ø卫星导航卫星导航,依托,依托 “北斗北斗”系统开创导航技术、制造与应用服务融合新领域系统开创导航技术、制造与应用服务融合新领域上海目前主要聚焦于重点高精度领域,初步建立涵盖核心芯片、应用终端、系统集成、运营服务等环节的产业链,集聚企业近百家,典型企业如上海华测导航上海华测导航,上海,上海北斗卫星导航,北斗卫星导航,建成覆盖上海全区域且满足军民两用的北斗高精度增强网络示范系统,为北斗推广应用提供支撑Ø车车联网,推进汽车智能化应用及信息服务系统集成联网,推进汽车智能化应用及信息服务系统集成是物联网、汽车电子、云计算等多技术与汽车产业融合衍生的多领域应用新业态上海初步建立涵盖核心芯片、车载终端、应用软件、信息增值等核心环节的产业链典型企业如钛马钛马信息信息、、安吉星安吉星、、博博泰悦泰悦臻臻、、上上汽汽商用商用8、生命健康产业、生命健康产业,,Ø推动推动高端生物医药制造与生命健康服务相结合高端生物医药制造与生命健康服务相结合近年来不断向抗体技术、3D生物打印、医疗穿戴设备、健康大数据、研发服务外包等环节延伸,是获取未来科技经济竞争优势的重要领域上海目前已形成中信国健、迪赛诺、扬子江和凯宝等一批年产值超10亿元的创新型医药企业典型企业如复星复星医药医药,药,药明康德明康德,宝,宝藤生物医药科技公司藤生物医药科技公司,, •(三)(三)“从服务到服务从服务到服务”——跨界融合应用催生服务新形态跨界融合应用催生服务新形态Ø互联网互联网金融,以互联网手段实现金融服务创新。

金融,以互联网手段实现金融服务创新是高效集聚资金流、信息流的金融新业态上海互联网金融门类较全,培育引进了一批面向金融领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软件企业(易保软件、花旗软件易保软件、花旗软件);一批具有全球服务能力的专业金融资讯平台(大智慧、万得资讯、东方财富大智慧、万得资讯、东方财富);54家获央行颁发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支付企业(汇付天下、立汇付天下、立佰趣佰趣);以及一批P2P网络信贷企业,典型企业如快钱快钱公司公司、、点点融网融网,,Ø云云计算和大数据,挖掘整合信息资源推动创新应用计算和大数据,挖掘整合信息资源推动创新应用 上海是国家云计算创新发展试点城市,在云计算和大数据方面发展初具规模,一批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撑的新兴企业脱颖而出,典型企业如:聚盛万聚盛万合合、、克克尔尔瑞瑞Ø大宗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整合产业要素推动传统商贸模式创新提升商品交易平台,整合产业要素推动传统商贸模式创新提升上海目前在部分行业领域集聚了一批大宗商品交易信息服务提供商,典型企业如:易贸集团易贸集团依托大宗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平台,实现对大宗商品交易和第三方服务机构的高效配置,构筑全新的大宗商品商业“生态系统”,提供涵盖线上线下综合交易服务。

Ø 移动移动互联网,融合移动通信与互联网开创全方位应用服务互联网,融合移动通信与互联网开创全方位应用服务是引领未来全方位移动生活应用的新模式上海移动互联网具有丰富门类和企业,包括芯片领域(联芯科技联芯科技),终端领域(艾麒信息艾麒信息),软件领域(新致软件、微创软件新致软件、微创软件),平台领域(盛趣信息、腾讯科技、天翼视讯、众源网络盛趣信息、腾讯科技、天翼视讯、众源网络),应用领域(花千树信息、心动、万丰文化、合合信息花千树信息、心动、万丰文化、合合信息)等,并拥有徐汇易园、黄浦宏慧盟智园、金桥由度创新园、宝山博济园4个产业基地未来还需拓展移动支付、移动娱乐、移动资讯等多种应用模式典型企业如大众点评网大众点评网,通过移动客户端提供包括商户信息、消费点评及消费优惠等信息服务,团购、电子会员卡及餐厅预订等O2O交易服务,成为本地移动生活必备工具Ø智能智能语音交互,开创新一代人机交互服务新模式语音交互,开创新一代人机交互服务新模式用能够理解用户指令并完成一项完整任务的高智能技术,提供语音助手和机器人等服务,将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应用的重要入口之一典型企业如上海智臻科技的小上海智臻科技的小i机器人,机器人,占据国内智能客服领域近九成市场份额(公众账号中最受欢迎的招商银行客服由其提供),为企业节省95%客服成本,并已正式对外发布“iBot Cloud”智能云服务平台,从最初仅做“2C”(面向消费者)全面转型到“2B”(面向企业用户),所提供的服务从单一智能机器人产品提升到多渠道交互模式、知识库构建管理、数据挖掘分析等综合应用解决方案。

体现竞争力和支撑力的优势产业领域体现竞争力和支撑力的优势产业领域::“三经济一制造三经济一制造”•一是新一代互联网经济领域一是新一代互联网经济领域•以新一代信息网络如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支撑的产业领域比如,类似苹果公司的“智能终端+内容分发渠道+应用软件与数字内容服务”,在纵向整合中形成的产业领域;类似IBM、惠普、戴尔等,在建设全业务综合集成服务体系中形成的横向整合产业领域;以及 “网络社区”等在互联网形态特征不断开发中形成的产业领域等同时,新一代互联网经济还包括在新一代的信息技术产品制造作业,用以支撑工业互联网和功能性网络平台的新技术领域,以及大数据分析新技术领域等•二是健康经济领域二是健康经济领域•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医疗上应用广泛,在深度融合中不断提升医疗水平,也不断丰富以医疗为引领的健康经济,包括了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生物药品、保健养老等健康产业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生物药品、保健养老等健康产业医疗器械领域的智能化改造成为智能制造的重点发展领域,3D打印机在医疗中的积极应用成为市场培育的重要示范领域,依托互联网、大数据构建起来的医疗健康信息网络成为平台经济的重要发展方向新产业革命可以为健康经济发展提供更加重要的技术支持和新模式支撑,也因此健康经济正成为本次新产业革命中的引领性发展领域。

体现竞争力和支撑力的优势产业领域体现竞争力和支撑力的优势产业领域::“三经济一制造三经济一制造”•三是绿色经济领域三是绿色经济领域•新产业革命最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分布式的信息和通信技术,与分布式的可再生能源融合,形成智能电网革命将培育出由新能源、新建筑、能源存储、能源互联网、交通物流新能源、新建筑、能源存储、能源互联网、交通物流等五大支柱构成的绿色经济新体系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将开发新能源以及智能电网的应用提上日程,并致力于将智能电网应用于未来的社会上海要充分发挥科技和经济两大优势,争取在智能电网智能电网的研发、示范和产业化方面先行一步,加快突破新能源核心关键技术,积极推动分布式新能源推广应用新能源核心关键技术,积极推动分布式新能源推广应用,培育若干集智能电网研发、制造、服务为一体的骨干企业,为未来以智能电网为核心的绿色经济大发展早打基础,造就实力•四是以系统集成为导向的智能制造领域四是以系统集成为导向的智能制造领域•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战略,以及新产业革命引起的生产组织方式变革,集中体现在智能制造领域从国内和上海的情况看,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智能制造,正呈现出巨大的市场需求和积极的发展前景。

上海要发挥在套装备、专用装备和智能仪表、传感器、嵌入式软件等方面已经具备基础和产业配套优势,需要以智能制造为重大突破口,把制造业的发展提升到新的更高战略层面同时上海要借助率先推进的智慧城市建设和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改造,积极为智能制造发展提供积极有效的市场进入条件和领先条件 自动化主导自动化主导的的3.0智能制造主智能制造主导的导的4.0上海制造业上海制造业增长态势与智能增长态势与智能制造制造上上海海制造业制造业中低端下行拉力加大中低端下行拉力加大高高高高智能化升级智能化升级智能化升级智能化升级端端端端化化化化的的的的方方方方新新新新向向向向形成新的产形成新的产业控制力和业控制力和影响力影响力培育平行培育平行竞争的技竞争的技术优势术优势解决成解决成本效率本效率问题问题中高端未形成新支撑中高端未形成新支撑追赶外源型技术优势缺失追赶外源型技术优势缺失高成本和环境约束高成本和环境约束 l智能制造作为新的高端升级方向,基于而又不同于“十二五”提出的3.0高端发展,可以有效解决上海制造业发展中的成本约束等问题,体现了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中确立的发展优势;l￿上海需要以智能产品升级(3.0)和智能系统构建(4.0)同步发展为核心,以工业互联网重新确立上海产业引领力,以智能生产形成新的增长动力,在智能制造引领的转型升级中重振上海制造业。

上海发展重点领域:智能制造上海发展重点领域:智能制造 上海发展智能制造的战略方向率先推进工业率先推进工业3.0和和4.0同步同步加快加快产业链高端重塑产业链高端重塑两头在沪两头在沪——网络控制在网络控制在沪沪个性化需求对个性化需求对接接多元集成创新多元集成创新体系构建体系构建复合复合型人型人才才战略战略规则规则标准标准制定制定智能装备智能装备自主自主突破突破和产业化和产业化项目项目智能制造智能制造示范应用示范应用项目项目两个支撑一个核心两个带动——示示范范应应用用+自自主主突突破破两个驱动——市市场场驱驱动动+创创新新驱驱动动 上海发展智能制造的战略方向上海发展智能制造的战略方向以智能制造示范应用项目为带动,发展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培育信息物理系统2. 两个带动:示范应用+自主突破•￿大力培育信息物理系统(CPS)•￿在重点领域建设智能工厂和智能车间,加快建立智能化生产线•￿为重点行业提供智能制造综合集成解决方案￿￿智能装备自主突破和产业化项目带动•￿￿重点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装备自主突破•￿￿大力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装备的自主研制和首台突破 上海发展智能制造的战略方向上海发展智能制造的战略方向3. 两个驱动:需求驱动+创新驱动个性化需求对接:个性化市场需求与个性化智能制造网络对接•鼓励支持企业利用互联网采集并对接用户个性化需求•鼓励企业开展基于个性化产品的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推进企业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和供应链管理等关键环节的柔性化改造•构建个性化市场需求网络分析与个性化智能制造系统的网络整合平台￿￿￿￿多元集成创新体系构建:以四新经济推动智能制造•以集成式创新为引领,推动跨界融合协作创新•推动物联网、工业大数据、柔性化制造装备等多领域的技术突破与交叉融合•促进价值链重构和企业间协作方式转变•推动制造模式创新 上海发展智能制造的战略方向上海发展智能制造的战略方向4. 两个支撑标准规则制定:形成工业4.0发展的主动权•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参与制定国家智能制造基础共性标准•参与制定高端能源装备等重点领域国家关键应用标准•参与建立国家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试验验证系统•积极吸引物联网、服务互联网等标准制定企业落沪复合型人才战略:高端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并重•加强对智能制造高端专用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建立人才绿色通道•建立智能制造人才实训基地•培养一批具有实际技术操作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六、上海产业结构升级空间布局——思路导向•产业横向集聚向纵向集聚的转变￿布局导向•产业功能与城市功能的一体化布局•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一体化布局•从全球城市区域产业分工格局中,把握上海产业体系特征•纵深配置的全球城市产业空间特征￿•培育新型产业载体上海产业空间布局的基本思路是:在现有城市和产业空间架构下,通过调整功能内涵,打造新的战略支撑点,连接长三角城市群、长江经济带,对产业体系新的发展导向做出空间响应。

三环两带￿创新发展“三环两带”的产业空间架构东西联动南北一体￿在市域空间构建“东西联动、南北一体”的产业分工体系￿两带四射￿面向长三角和长江经济带等全球城市区域打造“两带四射”的产业分工网络￿上海产业空间布局上海产业空间布局 Ø主导性网络平台Ø城市文明创新引领性产业￿Ø个性化时尚和体验产业￿Ø体现个性化消费特征的新型制造业￿•中内环形成的中心城区域培育建设全球城市核心区产业功能–…•沿外环线区域￿以“四新经济”发展为主导,建设产业引领区Ø依托重点产业园区Ø依托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Ø依托交通干线￿Ø老工业基地改造￿Ø重大功能区建设￿•郊环区域建设全球城市产业支撑区•两条产业发展带强化产业载体之间的功能协同和整合￿Ø杭州湾产业发展带Ø嘉青松产业发展带￿创新发展“三环两带”的产业空间架构 三环两带Ø内中环形成的中心城区域:内中环形成的中心城区域:培育建设全球城市核心区产业功能Ø沿外环线区域:沿外环线区域:以四新经济发展为主导,建设产业引领区Ø郊环区域:郊环区域:建设全球城市产业支撑区Ø杭州湾产业发展带杭州湾产业发展带依托宝山-崇明(长兴)-浦东-奉贤-金山沿江、临海的资源优势,打造体现智能制造、互联网经济等新产业形态和模式的集中功能区。

Ø“嘉青松产业发展带嘉青松产业发展带”服务于嘉定新城、青浦新城和松江新城的开发建设,依托沪杭、沪宁高速公路,在上海与长三角和长江经济带联动发展中发挥连接点作用,以新产业和新城市的一体化发展,强化引领带动作用 中心城区域上海全球城市建设,将从文明时尚和产业两个层面,构建全球城市的控制力和影响力中心城作为全球城市核心区,其控制力和影响力主要体现在文明、时尚层面,并为中心城拓展区和产业支撑区的产业控制力和影响力的形成提供支撑全球城市核心区产业发展新方向包括: l创意创新产业:创意创新产业:具有基础性、原创性、平台性和个性化创意特征的技术创新集聚,为产业功能区的技术创新提供原创性的支撑,是全球新兴重大基础创新的策源地l城市文明创新引领性产业城市文明创新引领性产业 :新兴前沿的城市文化将是产业领先优势的重要支撑,以城市文化为核心支撑的新业态和新模式 ,以超前性和文明领导力支撑上海全球城市产业发展 l个性化时尚和体验产业个性化时尚和体验产业 :突出个性化特征的时尚引领性产业,体验新的时尚潮流的产业形态和模式 l体现个性化消费特征的新型制造业体现个性化消费特征的新型制造业 :在3D打印产业发展的支撑下,充分体现个性化时尚特征的新型制造业将成为全球城市产业体系和文化体系的重要内容 。

中心城区域 沿外环线区域沿外环线区域作为全球城市核心区的拓展区,将以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发展为主导,集聚技术、人才和资金等高端产业要素,建设上海全球城市产业引领区l依托重点产业园区推动四新经济发展依托重点产业园区推动四新经济发展l依托浦东外环沿线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推动四新经济发展依托浦东外环沿线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推动四新经济发展沿外环线区域沿外环线区域l依托交通干线推动四新经济发展依托交通干线推动四新经济发展 l在老工业基地改造中推进四新经济发展:在老工业基地改造中推进四新经济发展:以吴淞、高桥、吴泾、桃浦、彭浦、南大、康桥、宝山城市工业园等老工业基地建设为依托,打造新业态和新模式培育发展集聚区 l以重大功能区建设支撑四新经济发展:以重大功能区建设支撑四新经济发展:以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大虹桥商务区、上海国际邮轮港等城市功能区,支撑四新经济发展 沿外环线区域依托重点产业园区推动四新经济发展依托重点产业园区推动四新经济发展 ::外高桥外高桥-高桥高桥-金桥金桥-张江张江-康桥沿线康桥沿线依托重点园区的四新经济发展,重点布局研发设计等“两头在沪”产业,包括:金桥、张江、外高桥、康桥的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为支撑的四新经济发展;金桥、康桥的汽车产业高端发展;金桥、外高桥的装备制造业为支撑的新型化发展;依托张江国际医学园区的健康经济发展, 依托莘庄工业区依托莘庄工业区推动四新经济发展 依托漕河泾开发区浦江高科技园及科技绿洲依托漕河泾开发区浦江高科技园及科技绿洲的四新经济发展。

沿外环线区域依托浦东外环沿线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推动四新依托浦东外环沿线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推动四新经济发展:经济发展:l金桥金桥以总部经济、商贸营运、研发设计和信息服务等为主导的生产性服务业已形成较大规模和产业特色l张江东区张江东区以现代医疗器械的研发、制造为特色l张江集电港张江集电港形成了从研发设计、制造服务到销售的完整的IC产业链l康桥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康桥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的前身是上海国际医学园区,逐步成为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高地和高端医疗服务业的聚集区沿外环线区域沿外环线区域 沿外环线区域依托交通干线推动四新经济发展:依托交通干线推动四新经济发展:l在宝山区沿外环线区域,依托轨道交通在宝山区沿外环线区域,依托轨道交通1号线,号线,借助上海智力产业园成为国家高技术服务产业重点培育区契机,推进四新经济发展,l在宝山区沿外环线区域,依托轨道交通在宝山区沿外环线区域,依托轨道交通3号线号线,充分发挥复旦软件园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优势资源,重点培育发展研发设计、软件信息、高新技术等新兴产业,打造以设计产业为特色的集科技、文化、生态、相关配套为一体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l军工路沿线军工路沿线布局创意、设计、时尚产业,推动生产性服务集聚。

l闵行江川路沿线闵行江川路沿线通过创新驱动,以产业形态模式创新推动传统产业与新兴技术的有效融合,促进重型机器厂、锅炉厂、汽轮机厂、电机厂等“四大金刚”高端装备制造业提升转型,探索以四新经济为导向的传统产业新型化发展模式l共和新路沿线共和新路沿线通过技术提升和创新转型,以制造业服务化发展为导向,促进人民电器厂、彭浦机器厂、工程机器厂、四方锅炉厂转型升级,推动传统制造业新型化发展 沿外环线区域 两条产业发展带￿l杭州湾产业发展带杭州湾产业发展带依托宝山-崇明(长兴)-浦东-奉贤-金山沿江、临海的资源优势,发挥在精品钢材、石油及精细化工、新材料、装备、航空、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等产业领域的发展基础和优势,打造体现智能制造、平台经济等新产业形态和模式的集中功能区l“嘉青松产业发展带嘉青松产业发展带”服务于嘉定新城、青浦新城和松江新城的开发建设,依托沪杭、沪宁高速公路带来的交通便利,以产城融合发展为导向,重点发展符合新城功能定位和人口、环境等要求的产业,在上海与长三角和长江经济带联动发展中发挥连接点作用,以新产业和新城市的一体化发展,强化引领带动作用 东西联动:东西联动:l以平台经济发展为导向,推动电子信息产业领以平台经济发展为导向,推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的东西联动域的东西联动 l以智能制造为导向,推动汽车产业领域的东西以智能制造为导向,推动汽车产业领域的东西联动联动 l以健康经济发展为导向,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领域的东西联动以健康经济发展为导向,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领域的东西联动 :主要是张江、康桥以及国际医学园区,与徐汇区临床医药研究功能区,以及闵行、青浦、奉贤、金山等生物医药产业的联动发展 l以智能制造为导向,推动航空航天产业领域的以智能制造为导向,推动航空航天产业领域的东西联动发展东西联动发展 l以智能制造为导向推动装备制造领域的东西联以智能制造为导向推动装备制造领域的东西联动发展动发展东西联动、南北一体””的市域空间产业分工体系 l以平台经济发展为导向,以平台经济发展为导向,推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的推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的东西联动东西联动 :主要包括浦东金桥、张江、外高桥、康桥四大园区为依托的微电子产业带,与西部的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莘庄工业园区、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漕河泾浦江高科技园、松江出口加工区、上海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联动发展。

松江、康桥和漕河泾开发区主要分布笔记本电脑、智能及其他硬件生产企业集成电路和软件研发主要分布在国家级微电子产业基地,由张江、金桥、外高桥、漕河泾、松江、青浦、紫竹等园区组成 l以智能制造为导向,推动以智能制造为导向,推动汽车产业领域的东西联动:汽车产业领域的东西联动:主要是指东部的浦东金桥、康桥汽车产业,与西部安亭汽车产业基地、嘉定工业园区、国际汽车城零部件配套园区、嘉定汽车产业的联动发展金桥集聚了浦东两大整车厂之一的通用汽车,以及联合汽车电子、延峰伟世通等零部件配套企业,形成了完整的汽车产业链;康桥集聚了延峰江森、蒂森克虏伯等企业安亭汽车产业基地、上海嘉定工业园区和上海嘉定汽车产业园区形成了从汽车零配件、汽车制动系统到整车组装销售的汽车产业集群 l以智能制造为导向,推动航空航天产业领域的东西联动发展:主要是浦东张江高科技、浦东祝桥、浦东临港,与闵行紫竹科学园区、青浦出口加工区的联动发展其中张江高科主要布局民机设计研发,祝桥地区主要布局民机总装制造、配套零部件生产制造和民用航空生产性服务业等,临港产业区,主要布局商用航空发动机装试和民用航空配套产业等;紫竹科学园区主要布局民机客服、商用航空发动机和航空电子研制与客服等;青浦出口加工区,主要布局商用航空发动机维修和民用航空零部件维修产业等。

l以智能制造为导向推动装备制造领域的东西联动发以智能制造为导向推动装备制造领域的东西联动发展:展:l在通用设备产业,在通用设备产业,主要是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外高桥保税区、临港主产业基地,与莘庄工业园区、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上海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闵行装备基地、青浦工业园区等的联动发展;l在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产业在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产业,主要是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与莘庄工业园区、嘉定工业园区、上海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国际汽车城零部件配套园区、嘉定工业园区马陆园区、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青浦工业园区的联动发展l在专用设备产业领域在专用设备产业领域,主要是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临港主产业基地,与松江工业园区新桥分区、莘庄工业园区、嘉定工业园区马陆园区、青浦工业园区、闵行装备基地的联动发展 l南北一体:南北一体:l以制造业服务化发展为导向,推动南北重化工业一体化以制造业服务化发展为导向,推动南北重化工业一体化发展主要是宝山钢铁基地,与主要以上海化学工业区为代表,加上金山石化、金山第二工业区、星火开发区、化工区奉贤分区所形成的杭州湾石化产业基地的联动发展,主要是在传统产业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方面实现联动发展,向外转移加工制造环节,传统产业实现服务化转型,上海要探索与全球城市相适应的重化工业发展模式,形成服务型制造业发展特征。

l以智能制造为导向,推动南北装备制造业一体化发展以智能制造为导向,推动南北装备制造业一体化发展主要是临港装备制造产业示范基地与长兴岛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示范基地的一体化发展集中在清洁高效发电及输变电设备、大型船舶关键件、海洋工程设备、自主品牌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航空装备产业等装备制造产业领域东西联动、南北一体””的市域空间产业分工体系 面向长三角和长江经济带等全球城市区域打造““两带四射””的产业分工网络l一一是是依依托托杭杭州州湾湾产产业业带带向向南南北北两两翼翼辐辐射射,,向向北北主主要要是是依依托托沪沪崇崇苏苏通通道道,,向向江江北北辐辐射射,,拓拓展展重重型型制制造造业业的的产产业业分分工工网网络络;;向向南南主主要要是是以以杭杭州州湾湾大大桥桥为为轴轴,,向向浙浙江江宁宁波波、、台台州州地地区区拓拓展展辐辐射射,,在在装装备备制制造造、、电电子子信信息息、、临临港港产产业业等等领领域域形形成成有有效效产产业业分分工工网网络络,,整整合合产产业业功功能能,,提提升升产产业业竞竞争力l二二是是依依托托嘉嘉青青松松产产业业带带,,沿沿沪沪宁宁和和沪沪杭杭线线向向西西北北和和西西南南辐辐射射,,西西北北主主要要是是以以沪沪宁宁线线为为轴轴的的功功能能拓拓展展带带,,主主要要由由苏苏南南城城镇镇组组成成,,在在电电子子信信息息、、生生物物医医药药、、新新能能源源,,以以及及一一些些传传统统产产业业领领域域形形成成有有效效产产业业分分工工网网络络;;西西南南主主要要是是是是由由沪沪杭杭为为轴轴的的杭杭嘉嘉湖湖平平原原构构成成,,并并进进一一步步向向金金华华、、衢衢州州方向拓展。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