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ppt课件完整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态心理学ppt课件完整版(2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变态心理学变态心理学.1第一节第一节变态心理学变态心理学v变态心理学变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科。v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之间,有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之间,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相互转化的可能性。.2第一单元第一单元变态心理学的对象变态心理学的对象v是以心理和行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象是以心理和行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象v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同时也是精神病学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同时也是精神病学的对象。的对象。.3v变态心理学侧重研究和说明异常心理的基本变态心理学侧重研究和说明异常心理的基本性质与特点,研究个体心理差异以及生存环性质与特点,研究个体心理差异以及生
2、存环境对异常心理发生、发展的影响。境对异常心理发生、发展的影响。v精神病学侧重研究:异常心理诊断、治疗、精神病学侧重研究:异常心理诊断、治疗、转归和预防,以及精神病的预防与康复。转归和预防,以及精神病的预防与康复。.4第二单元第二单元学科简史学科简史.5一、对心理异常现象的早期关注一、对心理异常现象的早期关注v西方人最早关注和解释异常心理现象的时代西方人最早关注和解释异常心理现象的时代公元前公元前400年。年。v公元前公元前400年,古希腊年,古希腊希波克拉特希波克拉特认为:认为:人之所以人之所以“疯狂疯狂”,是因为有害的体液,是因为有害的体液流入大脑所造成的。流入大脑所造成的。v公元公元5世
3、纪到世纪到17世纪世纪:魔鬼附身魔鬼附身v17世纪中叶开始,神经科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世纪中叶开始,神经科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6二、二、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一)精神分析理论:(一)精神分析理论:解释异常心理现象,是从两个命题出发:解释异常心理现象,是从两个命题出发:1、潜意识、潜意识2、性的冲动、性的冲动.7依据两个命题,推出以下的判断:依据两个命题,推出以下的判断:1、人的生物本能,是心理活动的动力、人的生物本能,是心理活动的动力力比多力比多2、力比多发展有、力比多发展有3个阶段:个阶段:(1)口腔欲阶段)口腔欲阶段(2)肛门欲阶段)肛门欲阶段(3)生殖器欲阶
4、段)生殖器欲阶段.83、人的心理结构由:、人的心理结构由:潜意识潜意识前意识前意识意意识识.9意识意识潜意识潜意识前意识前意识潜潜 意意 识识 理理 论论.104、人格结构:、人格结构:本我本我快乐原则快乐原则自我自我现实原则现实原则超我超我道德原则道德原则.115、人们为了防止冲突引起焦虑,、人们为了防止冲突引起焦虑,具有防止焦虑的能力具有防止焦虑的能力防御机制防御机制.12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异常现象的说明: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异常现象的说明:1、合理的渡过合理的渡过“性心理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是发展的每个阶段,是未来心理健康的充分和必要条件。未来心理健康的充分和必要条件。2、“自我自我”
5、必须随时随地的学习外部世界,以必须随时随地的学习外部世界,以便理性的处理便理性的处理“本我本我”与与“超我超我”的矛盾冲的矛盾冲突,所以我们体验着焦虑。突,所以我们体验着焦虑。3、为防止、抵御和消除焦虑,我们必须克制、为防止、抵御和消除焦虑,我们必须克制、压抑非理性冲动。压抑非理性冲动。.131、幼年情绪发展中受挫折、幼年情绪发展中受挫折情结情结2、“潜意识潜意识”和和“意识意识”或或“本能本能”和和“超我超我”之间的冲突,之间的冲突,在在“自我自我”中的表现。中的表现。.14(二)行为主义理论(二)行为主义理论v巴甫洛夫用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直接说明巴甫洛夫用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直接说明人的异常心理
6、现象,并且通过人的异常心理现象,并且通过“试验神试验神经症经症”的模型说明的模型说明“心理冲突心理冲突”的神经的神经机制。机制。v对于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原因,他认为:对于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原因,他认为: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冲突造成的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冲突造成的.15学习过程学习过程不良行为不良行为不良行为倾向不良行为倾向不良反应方式不良反应方式是破坏心理是破坏心理健康的根本健康的根本原因原因环境中的环境中的不良因素不良因素.16(三)存在(三)存在人本主义人本主义:“潜能潜能”的发展受到了阻碍的发展受到了阻碍.17第二节第二节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及其区分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及其区分.18 正常心
7、理与异常心理的概念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概念v心理的正面心理的正面正常心理活动正常心理活动功能:功能:1、能保障人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的生存发展、能保障人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的生存发展2、能保障人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正常地肩负、能保障人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正常地肩负责任,使人赖以生存的社会组织正常运行。责任,使人赖以生存的社会组织正常运行。3、能使人类正常的、正确地反映、认识客观世、能使人类正常的、正确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以便创造性地改造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以便创造性地改造世界,创造出更适合人类生存的的环境条件。界,创造出更适合人类生存的的环境条件。.19v心理的反面心理的反
8、面异常心理活动,异常心理活动,是丧失了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是丧失了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20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一、常识性的区分(依据日常生活经验)一、常识性的区分(依据日常生活经验)1、离奇怪异的言谈、思想和行为、离奇怪异的言谈、思想和行为2、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3、自身社会功能不完整、自身社会功能不完整4、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21二、非标准化的区分二、非标准化的区分李心天(李心天(1991)1、统计学角度:某种确定心理现象、统计学角度:某种确定心理现象常模的偏离常模的偏离2、文化人类学角度:对某一、文化人类学角度:对某一
9、文化常模的分离文化常模的分离3、社会学角度:对、社会学角度:对社会准则的破坏社会准则的破坏4、精神医学角度:为、精神医学角度:为古怪无效的观念或行为古怪无效的观念或行为5、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个体个体主观上的不适体验主观上的不适体验.22三、标准化的区分三、标准化的区分李心天李心天、1991一、医学标准:脑功能失常一、医学标准:脑功能失常二、统计学标准二、统计学标准:三、内省经验:三、内省经验:病人的主观体验病人的主观体验观察者根据自己经验作出的判断观察者根据自己经验作出的判断四、社会适应:四、社会适应:.23四、心理学的区分原则四、心理学的区分原则 郭念锋郭念锋、19861、主观世界与客
10、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2、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一致性)原、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一致性)原则则3、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24第三节第三节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25精神症状具有以下特点(了解)精神症状具有以下特点(了解)v症状的出现不受病人意识的控制。症状的出现不受病人意识的控制。v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逝。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逝。v症状的内容与外界客观环境不相称。症状的内容与外界客观环境不相称。v症状多伴有痛苦体验。症状多伴有痛苦体验。v症状均会给病人带来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坏症状均会给病人带来不同程度的
11、社会功能损坏.26一、认知障碍:一、认知障碍:(一)感觉障碍:(一)感觉障碍:1、感觉过敏:、感觉过敏:感受性增高感受性增高见于:见于:神经症、更年期综合症、神经症、更年期综合症、躯体虚弱状态。躯体虚弱状态。2、感觉减退:、感觉减退:感受性降低感受性降低见于:抑郁状态、木僵状态、意识障碍。见于:抑郁状态、木僵状态、意识障碍。3、内感性不适:、内感性不适:躯体内部性质不清、部位不具体躯体内部性质不清、部位不具体的不舒适感或难以忍受的异常感觉。的不舒适感或难以忍受的异常感觉。如:如:牵拉、挤压、撕扯牵拉、挤压、撕扯多见于:神经症、精神分裂症、抑郁、多见于:神经症、精神分裂症、抑郁、脑外伤后精神障碍
12、。脑外伤后精神障碍。.27(二)知觉障碍:(二)知觉障碍:v错觉:错觉:歪曲的知觉。歪曲的知觉。精神疾病的错觉以错视和错听多见精神疾病的错觉以错视和错听多见病理性错觉在意识障碍的谵妄状态时较常见病理性错觉在意识障碍的谵妄状态时较常见v幻觉:幻觉:虚幻的知觉。(无对象性的知觉)虚幻的知觉。(无对象性的知觉)是精神科临床是精神科临床常见而重要常见而重要的精神病性症状。的精神病性症状。v感知综合障碍:感知综合障碍:.28.29幻觉的种类:幻觉的种类:v幻听幻听:常见与精神分裂症。常见与精神分裂症。非言语性幻:见于脑局灶性病变非言语性幻:见于脑局灶性病变言语性幻听:最多见言语性幻听:最多见命令性幻听命
13、令性幻听评论性幻听评论性幻听争论性幻听争论性幻听内容:以斥责、讽刺、辱骂多见。内容:以斥责、讽刺、辱骂多见。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30v幻视:幻视:意识清晰时出现:见于精神分裂症。意识清晰时出现:见于精神分裂症。意识障碍时出现:症状性精神病谵妄状态意识障碍时出现:症状性精神病谵妄状态v幻嗅:幻嗅:往往与其他幻觉和妄想结合在一起。往往与其他幻觉和妄想结合在一起。见于:精神分裂症,器质性精神障碍。见于:精神分裂症,器质性精神障碍。.31v幻味:幻味:v幻触:幻触:v内脏性幻觉:内脏性幻觉:性质很明确,部位很具体性质很明确,部位很具体v按幻觉体验来源分:按幻觉体验来源分:真性
14、幻觉:真性幻觉:外界、有明确定位、感官感知到的外界、有明确定位、感官感知到的假性幻觉:假性幻觉:脑内、无名确定位、不是用感官而感觉到的。脑内、无名确定位、不是用感官而感觉到的。见于精神分裂症、器质性精神障碍见于精神分裂症、器质性精神障碍.32v按幻觉产生的按幻觉产生的特殊条件特殊条件分:分:1、功能性幻觉:、功能性幻觉:是是一种伴随现实刺激而出现的幻觉。一种伴随现实刺激而出现的幻觉。常见功能性幻听。常见功能性幻听。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多见于:精神分裂症。2、心因性幻觉:强烈精神刺激因素而引起、心因性幻觉:强烈精神刺激因素而引起见于:应激相关精神障碍、癔症见于:应激相关精神障碍、癔症3、思维鸣响
15、:、思维鸣响:患者能听到自己所思考的内容。患者能听到自己所思考的内容。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反射性幻觉:反射性幻觉: .33感知综合障碍:感知综合障碍:v指患者对客观事物的感知从总体上说是正确的,指患者对客观事物的感知从总体上说是正确的,但对这一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感知反常。但对这一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感知反常。1、视物变形症、视物变形症2、非真实感非真实感:周围事物像布景、没有生机周围事物像布景、没有生机见于见于:抑郁症、神经症、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神经症、精神分裂症视物显大症视物显大症视物显小症视物显小症.343、窥镜症(人格解体):、窥镜症(人格解体):见于:精神分裂症、器质性精
16、神障碍。见于:精神分裂症、器质性精神障碍。v空间知觉障碍:空间知觉障碍:周围事物距离发生了改变周围事物距离发生了改变.35(三)思维障碍:(三)思维障碍:v思维形式障碍:思维形式障碍:量、速度、联想、逻辑量、速度、联想、逻辑思维联想障碍思维联想障碍思维逻辑障碍思维逻辑障碍1、思维奔逸:、思维奔逸:一种兴奋性思维联想障碍一种兴奋性思维联想障碍思维量增加、联想速度加快思维量增加、联想速度加快多见于:躁狂状态、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多见于:躁狂状态、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362、思维迟缓:、思维迟缓:一种抑制性思维联想障碍一种抑制性思维联想障碍思维缓慢、联想困难思维缓慢、联想困难多见于:抑郁状态、
17、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发作多见于:抑郁状态、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发作3、思维贫乏、思维贫乏:思维内容空虚,概念和词汇贫乏。思维内容空虚,概念和词汇贫乏。多见于: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痴呆状态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痴呆状态.374、思维松散:、思维松散:思维联想松弛,内容散漫思维联想松弛,内容散漫见于:精神分裂症早期见于:精神分裂症早期5、破裂性思维、破裂性思维:联想过程破裂,内容缺乏意义上的联想过程破裂,内容缺乏意义上的连贯性和逻辑性连贯性和逻辑性见于:精神分裂症见于:精神分裂症6、思维不连贯:、思维不连贯:在意识障碍时出现的在意识障碍时出现的多见于:器质性和躯体疾病所至精神障碍
18、多见于:器质性和躯体疾病所至精神障碍.387、思维中断:、思维中断:无意识障碍,有无明显的外界干扰等无意识障碍,有无明显的外界干扰等原因,思维过程在短暂时间内突然中断。原因,思维过程在短暂时间内突然中断。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多见于:精神分裂症8、思维插入:、思维插入:别人强加的,不受其意识的支配别人强加的,不受其意识的支配思维被夺:思维被夺:自己的一些思想被外力夺走了自己的一些思想被外力夺走了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多见于:精神分裂症9、思维云集(强制性思维):、思维云集(强制性思维):外界强加的,大外界强加的,大量涌现在脑内量涌现在脑内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多见于:精神分裂症也可见:器质性精神障碍也可见
19、:器质性精神障碍.3910、病理性赘述:、病理性赘述:见于:见于:癫痫、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癫痫、脑器质性精神障碍11、病理性象征性思维、病理性象征性思维:以无关的具体概念来代表以无关的具体概念来代表某一抽象概念,不经病人解释,别人无法理解某一抽象概念,不经病人解释,别人无法理解多见于:精神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分裂症12、逻辑倒错性思维:、逻辑倒错性思维:推理缺乏逻辑性,或因果倒错推理缺乏逻辑性,或因果倒错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偏执狂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偏执狂13、语词新作:、语词新作:多见于:多见于:精神分裂症青春型精神分裂症青春型.40v思维内容障碍:思维内容障碍:1、妄想、妄想精神疾病精神疾病2
20、、超价观念、超价观念人格障碍、心因性精神障碍人格障碍、心因性精神障碍是一种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是一种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3、强迫观念、强迫观念神经症(强迫症)神经症(强迫症) (强迫性思维)(强迫性思维)某一种观念反复的出现在患者的脑海中某一种观念反复的出现在患者的脑海中.41妄妄想:想:v是一种在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歪曲的信念,是一种在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歪曲的信念,v发生在意识清晰的情况下,发生在意识清晰的情况下,v是病态推理和判断的结果。是病态推理和判断的结果。.421、所产生的信念无事实根据,但患者坚信不移,、所产生的信念无事实根据,但患者坚信不移,也不能为事实所说服。也不能为
21、事实所说服。2、妄想内容与切身利益、个人需要和安全密切、妄想内容与切身利益、个人需要和安全密切相关。相关。3、妄想具有个人特征,不同于集体所共有的信、妄想具有个人特征,不同于集体所共有的信念。念。4、妄想内容受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的影响、妄想内容受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的影响妄想的特点妄想的特点:.43v按照妄想的起源以及与其他精神症状的关系按照妄想的起源以及与其他精神症状的关系分为:分为:原发妄想原发妄想:突然发生、内容不可理解,:突然发生、内容不可理解,与经历和当前处境无关与经历和当前处境无关继发妄想:继发妄想:.44常见妄想的种类:常见妄想的种类:1、关系妄想:、关系妄想: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
22、2、被害妄想:、被害妄想: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3、特殊意义妄想:、特殊意义妄想:4、物理影响妄想、物理影响妄想: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5、罪恶妄想:、罪恶妄想:抑郁状态、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精神分裂症6、夸大妄想:、夸大妄想:躁狂症、精神分裂症躁狂症、精神分裂症麻痹性痴呆麻痹性痴呆.457、钟情妄想:、钟情妄想:被钟情被钟情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8、嫉妒妄想:、嫉妒妄想: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更年期精神障碍更年期精神障碍9、疑病妄想:、疑病妄想: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10、内心被揭露感:精神分裂症、内心被揭露感:精神分裂症其他:其他:被窃妄想、变兽妄想、非血统妄想被窃妄想、变兽妄想、非血统妄想.46(
23、四)记忆障碍(四)记忆障碍v记忆增强:记忆增强:见于轻躁狂状态、偏执状态的病人。见于轻躁狂状态、偏执状态的病人。v记忆减退:记忆减退:指记忆的四个基本过程均减退指记忆的四个基本过程均减退临床较多见,主要见于器质性精临床较多见,主要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神障碍。v遗忘:遗忘:为回忆的丧失为回忆的丧失1、器质性遗忘:、器质性遗忘:顺行性遗忘顺行性遗忘逆行性遗忘逆行性遗忘2、心因性遗忘、心因性遗忘.47v错构症:错构症:对一个真实事件的追忆中添加了错误的细节对一个真实事件的追忆中添加了错误的细节。见见于:精神分裂症、老年性痴呆。于:精神分裂症、老年性痴呆。v虚构症:虚构症:以想象的、毫无真实根据的内容
24、填补记忆缺陷。以想象的、毫无真实根据的内容填补记忆缺陷。见见于:老年性精神病、酒精中毒性精神病。于:老年性精神病、酒精中毒性精神病。.48(五)注意障碍:(五)注意障碍:1、注意减退:、注意减退:主动、被动注意兴奋性减弱。主动、被动注意兴奋性减弱。见于:疲劳状态、神经衰弱、脑见于:疲劳状态、神经衰弱、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及伴有意识障碍时器质性精神障碍及伴有意识障碍时。2、注意狭窄:、注意狭窄:注意范围显著减少,主动注意减弱。注意范围显著减少,主动注意减弱。见于:意识障碍时,激情状态、见于:意识障碍时,激情状态、专注状态、智能障碍患者专注状态、智能障碍患者.49v注意转移:注意转移:被动注意兴奋性增
25、强。被动注意兴奋性增强。见于:躁狂发作病人。见于:躁狂发作病人。v注意衰退:注意衰退:客观事物难以引起患者的注意。客观事物难以引起患者的注意。为精神分裂症基本症状之一。为精神分裂症基本症状之一。v注意增强:注意增强:主动注意的增强主动注意的增强如:妄想、恐怖、疑病等病人。如:妄想、恐怖、疑病等病人。v注意涣散:注意涣散:主动注意不易集中。主动注意不易集中。见于: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见于: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50(六)智能障碍(六)智能障碍 精神发育迟滞:精神发育迟滞:痴呆:痴呆:分分1、精神发育迟滞:、精神发育迟滞: 是指先天或围生期或在生长发育成熟以前是指先天或围生期或在生长发育成熟以
26、前(18岁以前)岁以前),由于多种致病因素的影响,使,由于多种致病因素的影响,使大脑发育不良或发育受阻,抑制智能发育停留大脑发育不良或发育受阻,抑制智能发育停留在某一阶段,不能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其智在某一阶段,不能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其智能明显低于正常的同龄人。能明显低于正常的同龄人。致病因素:遗传、感染、中毒、头部外伤、缺氧。致病因素:遗传、感染、中毒、头部外伤、缺氧。.512、痴呆:、痴呆:是一种综合症是一种综合症发生具有发生具有器质性脑病变器质性脑病变基础。基础。病变常呈病变常呈进行性的进行性的临床表现:临床表现:病人意识清楚,但思维活动变得不完善病人意识清楚,但思维活动变得不完善,记
27、忆力、计算力、理解力下降,工作和学,记忆力、计算力、理解力下降,工作和学习能力下降或丧失,甚至生活不能自理,原习能力下降或丧失,甚至生活不能自理,原始情感、本能意向占优势。始情感、本能意向占优势。.52根据大脑病理变化严重程度及性质不同,根据大脑病理变化严重程度及性质不同,分为:分为:1、全面性痴呆:、全面性痴呆:大脑弥散性器质性损害大脑弥散性器质性损害多见于:阿尔茨海默病多见于:阿尔茨海默病(1)智能障碍涉及精神活动的各各方面)智能障碍涉及精神活动的各各方面(2)病人早期就出现人格改变)病人早期就出现人格改变(3)患者缺乏对其疾病的分析和批判能力,早期就可)患者缺乏对其疾病的分析和批判能力,
28、早期就可有定向力障碍有定向力障碍2、部分性痴呆:、部分性痴呆:大脑局部受损大脑局部受损见于:脑外伤性痴呆。见于:脑外伤性痴呆。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的痴呆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的痴呆.533、假性痴呆:、假性痴呆:是一种功能性疾病是一种功能性疾病见于:癔病、反应性精神病。见于:癔病、反应性精神病。分为:分为:(1)心因性假性痴呆()心因性假性痴呆(Ganser综合症):综合症):(2)童样痴呆)童样痴呆.54五、自知力障碍:五、自知力障碍:v自知力自知力:是病人对自己精神疾病认识的判断能力。:是病人对自己精神疾病认识的判断能力。神经症病人神经症病人有自知力(但不一定完整)有自知力(但不一定完整)精
29、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有不同程度的自知力丧失有不同程度的自知力丧失v临床上:临床上:将有无自知力以及自知力恢复的程度作为判定将有无自知力以及自知力恢复的程度作为判定病情轻重和病情好转程度的重要指标。病情轻重和病情好转程度的重要指标。.55第二单元第二单元情感障碍情感障碍一、以一、以程度变化程度变化为主的情感障碍:为主的情感障碍:1、情感高涨、情感高涨:情感活动明显增强,表现为不动程度的病态情感活动明显增强,表现为不动程度的病态喜悦,有与环境不相符的过分的愉快、欢乐。喜悦,有与环境不相符的过分的愉快、欢乐。多见于:躁狂状态多见于:躁狂状态2、情感低落:、情感低落:是负性情绪活动增多是负性情绪活动增多
30、多见于:抑郁发作,多见于:抑郁发作,也见于:器质性和躯体疾病所至精神障碍。也见于:器质性和躯体疾病所至精神障碍。3、焦、焦虑虑:多见于焦虑症多见于焦虑症4、恐、恐惧:惧:多见于恐怖症多见于恐怖症.56二、以性质改变为主的情感障碍:二、以性质改变为主的情感障碍:1、情感迟钝:、情感迟钝:精神分裂症早期、精神分裂症早期、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2、情感淡漠:、情感淡漠:情感活动减退或丧失情感活动减退或丧失患者对周围环境的变化丧失情感反应。患者对周围环境的变化丧失情感反应。见于:精神分裂症晚期、单纯性见于:精神分裂症晚期、单纯性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3、情感倒错:、情感倒错:情感反
31、应与现实刺激的性质不相称情感反应与现实刺激的性质不相称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多见于:精神分裂症.571、情感脆弱:、情感脆弱:情感调节上的障碍情感调节上的障碍多见于:动脉硬化性脑病、神经衰弱多见于:动脉硬化性脑病、神经衰弱2、易激惹:、易激惹:很容易因为一些细小的事情而引起很容易因为一些细小的事情而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强烈的情感反应。常见于:脑器质精神障碍、躁狂状态常见于:脑器质精神障碍、躁狂状态3、强制性哭笑:、强制性哭笑:无刺激、不能控制、没有任何无刺激、不能控制、没有任何感染力的面部表情感染力的面部表情常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常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 三、提示有脑器质性损害的情感障碍:三、提示有
32、脑器质性损害的情感障碍:.584、欣、欣快:快:在痴呆基础上的一种在痴呆基础上的一种“情感高涨情感高涨”见于:麻痹性痴呆和脑动脉性精神障碍见于:麻痹性痴呆和脑动脉性精神障碍v病理性激情:病理性激情:是一种突然发作、非常强烈的是一种突然发作、非常强烈的又较短暂的情感障碍。又较短暂的情感障碍。常伴有一定程度的意识障碍,常伴有一定程度的意识障碍,可能有遗忘。可能有遗忘。多见于:癫痫、较严重颅脑外伤、精神分多见于:癫痫、较严重颅脑外伤、精神分裂症裂症.59第三单元第三单元意志行为障碍:意志行为障碍:(一)意志障碍:(一)意志障碍:1、意志增强:、意志增强:意志活动增多意志活动增多一般主要是低级意向增强
33、:贪吃、性与亢进一般主要是低级意向增强:贪吃、性与亢进高级意向增强一般是有妄想引起的高级意向增强一般是有妄想引起的多见于:偏执性精神病多见于:偏执性精神病2、意志减退:、意志减退:意志活动减少。意志活动减少。常与思维迟缓、情绪低落同时存在常与思维迟缓、情绪低落同时存在多见于:抑郁状态多见于:抑郁状态.603、意志缺乏:、意志缺乏:是意志活动缺乏是意志活动缺乏病人对任何活动却发动机、要求,对病人对任何活动却发动机、要求,对工作学习无自觉性,个人生活也极端懒散。工作学习无自觉性,个人生活也极端懒散。常与情感淡漠、思维贫乏同时存在常与情感淡漠、思维贫乏同时存在是精神分裂症常见的基本症状之一是精神分裂
34、症常见的基本症状之一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晚期、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晚期、器质性精神病痴呆状态器质性精神病痴呆状态.61(二)行(二)行为为障障碍碍:v精神运动性兴奋:精神运动性兴奋:1、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动作和行为的增加与思维、情感活动协调一致动作和行为的增加与思维、情感活动协调一致患者的动作和行为是有目的的,可理解的。患者的动作和行为是有目的的,可理解的。见于:躁狂状态见于:躁狂状态2、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多见于: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的青春型或紧张型精神分裂症的青春型或紧张型也可见于:意识障碍的谵妄状态时也可见于:意识障碍的谵妄状态时.62
35、1、木僵、木僵2、蜡样屈曲、蜡样屈曲3、违拗症、违拗症(1)主动违拗)主动违拗(2)被动违拗)被动违拗4、缄默症、缄默症.635、刻板动作:、刻板动作: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6、模仿动作:、模仿动作:多见于精神分裂症青春型多见于精神分裂症青春型也可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也可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7、作、作态:态:多见于精神分裂症青春型多见于精神分裂症青春型8、强迫动作:、强迫动作:多见于强迫症多见于强迫症9、被动服从:、被动服从: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10、意向倒错:意向倒错:指食欲、性欲的倒错指食欲、性欲的倒错见于:精神分裂症青春型见于:精神分裂症青春型.64
36、第四节第四节 常见精神障碍常见精神障碍.65常见心理障碍的临床疾病分类:常见心理障碍的临床疾病分类:按按CCMD3分为:分为:一、精神病性障碍(精神病)一、精神病性障碍(精神病)二、心境障碍:二、心境障碍:三、神经症性障碍:三、神经症性障碍:四、应激相关障碍四、应激相关障碍五、人格障碍:五、人格障碍:六、心理生理障碍:六、心理生理障碍:七、癔症:七、癔症:.66v精神病:精神病:是指可造成社会功能障碍和现实检验能是指可造成社会功能障碍和现实检验能力下降的一组重性精神障碍。临床相多以幻力下降的一组重性精神障碍。临床相多以幻觉、妄想为突出表现,病程长短不一,部分觉、妄想为突出表现,病程长短不一,部
37、分病人会出现持久的功能损害。病人会出现持久的功能损害。v最常见的是:最常见的是:1、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2、偏执性精神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3、急性短暂性精神病、急性短暂性精神病.67(一)精神分裂症(一)精神分裂症(二)偏执性精神病(二)偏执性精神病(三)急性短暂性精神病(三)急性短暂性精神病一、精神病性障碍一、精神病性障碍.68(一)精神分裂症(一)精神分裂症v多起病于青壮年,多起病于青壮年,v主要特征是在意识清晰条件下,精神活动两个分裂,主要特征是在意识清晰条件下,精神活动两个分裂,v病程多迁延,进行性发展,有慢性化和衰退的可能,病程多迁延,进行性发展,有慢性化和衰退的可能,但部分病人可
38、痊愈或基本痊愈。但部分病人可痊愈或基本痊愈。v患病期自知力基本丧失,患病期自知力基本丧失,v一般无意识及智能障碍。一般无意识及智能障碍。v两个分裂两个分裂人与环境脱节人与环境脱节知、情、意三者不协调知、情、意三者不协调.691、患病率:、患病率:城市城市农村农村经济水平低经济水平低经济水平高经济水平高女性女性男性男性.70(1)遗传因素:在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遗传因素:在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亲子调查:血缘关系越近,发病率越高亲子调查:血缘关系越近,发病率越高孪生子研究:同卵双生的同病率是异卵孪生子研究:同卵双生的同病率是异卵 双生的双生的46倍。倍。寄养子研究寄养子研究2、病、病 因(了解)因(
39、了解).71(2)社会、心理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社会阶层、经济状况,社会阶层、经济状况,病前性格:内向、敏感多疑、孤僻、病前性格:内向、敏感多疑、孤僻、很多患者病前很多患者病前6个月可追溯到相应的生活事个月可追溯到相应的生活事件。件。国内调查发现,精神分裂症发病有精神因素国内调查发现,精神分裂症发病有精神因素者占者占40%80%。精神因素对精神分裂症的发。精神因素对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可能起到诱发作用。生可能起到诱发作用。(3)躯体生物学因素)躯体生物学因素(4)神经生化病理假说)神经生化病理假说(5)脑结构研究)脑结构研究.723、临床表现、临床表现(1)思维联想障碍: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思维
40、联想障碍: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性(2)情感淡漠、情感不协调:)情感淡漠、情感不协调:(3)意识活动减退或缺乏)意识活动减退或缺乏(4)其他)其他(5)一般无自知力)一般无自知力(6)大多没有意识障碍)大多没有意识障碍幻觉、妄想:荒谬、脱离现实幻觉、妄想:荒谬、脱离现实人格解体人格解体.73 幻听较多:主要是言语性幻听幻听较多:主要是言语性幻听幻视较少见幻视较少见有时有:幻味、幻触、幻嗅有时有:幻味、幻触、幻嗅v妄想具有:内容荒谬,泛化特点妄想具有:内容荒谬,泛化特点以以关系妄想关系妄想被害忘想被害忘想 常见常见影响妄想影响妄想.744、常见临床类型、常见临床类型:(1)单纯型:)单纯型:潜隐病因
41、、缓慢进展、潜隐病因、缓慢进展、后果较差、较少见后果较差、较少见情感淡漠情感淡漠思维贫乏思维贫乏意志减退意志减退.75(2)青春型:较常见)青春型:较常见多发病于青春期、起病较急、发展较快多发病于青春期、起病较急、发展较快思维内容离奇、难以理解、松散或破裂思维内容离奇、难以理解、松散或破裂可有片断幻觉、妄想可有片断幻觉、妄想情感喜怒无常、丑角样、恶作剧情感喜怒无常、丑角样、恶作剧行为幼稚、愚蠢、常有兴奋冲动行为及行为幼稚、愚蠢、常有兴奋冲动行为及本能意向亢进本能意向亢进及时治疗、效果较好及时治疗、效果较好.76(3)紧张性:)紧张性:起病较快,多在青、壮年发病起病较快,多在青、壮年发病症状症状
42、此型可有自动缓解,治疗效果较好此型可有自动缓解,治疗效果较好木僵状态(多见)木僵状态(多见)激奋状态激奋状态.77(4)偏执型(妄想型):)偏执型(妄想型):v占精神分裂症一半以上,占精神分裂症一半以上,v青壮年、中年,起病较缓慢青壮年、中年,起病较缓慢症状:症状:以幻觉妄想为主以幻觉妄想为主情感不协调情感不协调精神衰退现象不明显,精神衰退现象不明显,治疗效果较好治疗效果较好.78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一)、症状标准:(一)、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至少有下列2项,并非继发项,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单纯性另规定
43、:单纯性另规定:1、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觉、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觉2、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言语不连贯,、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言语不连贯,或思维贫乏或思维贫乏3、思维被插入、被夺、被扩散、思维中断,或、思维被插入、被夺、被扩散、思维中断,或强制性思维强制性思维.794、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5、原发妄想、原发妄想6、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或语词新作或语词新作7、情感倒错,或明显的情感淡漠、情感倒错,或明显的情感淡漠8、紧张综合征、怪异行为或愚蠢行为、紧张综合征、怪异行为或愚蠢行为9、明显意志减退或缺乏、明显意志减
44、退或缺乏.80(二)严重标准:(二)严重标准:自知力障碍,并有社会功自知力障碍,并有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能严重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三)病程标准:(三)病程标准: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1个月个月,单纯型另有规定。单纯型另有规定。2、若同时符合精神分裂症和心境障碍的症状标、若同时符合精神分裂症和心境障碍的症状标准,当情感症状减轻到不能满足心境障碍症准,当情感症状减轻到不能满足心境障碍症状标准时,分裂症状需继续满足精神分裂症状标准时,分裂症状需继续满足精神分裂症的症状标准至少的症状标准至少2周以上周以上,方可诊断为精神分,方可诊断
45、为精神分裂症。裂症。.81三、注意事项:三、注意事项:v有些有些“神经症神经症”的症状之间可能有重叠或交叉的症状之间可能有重叠或交叉v对对“重性精神病重性精神病”不必做出详尽的分类诊断,不必做出详尽的分类诊断,及早转诊更为重要。及早转诊更为重要。v以往对药物治疗的反应可协助确定诊断。以往对药物治疗的反应可协助确定诊断。.82(二)偏执性精神病(妄想性精神病)(二)偏执性精神病(妄想性精神病)1、病因、病因(1)病因不明,病程演进较慢)病因不明,病程演进较慢(2)起病一般在)起病一般在30岁以后,女性偏多,未婚者多见岁以后,女性偏多,未婚者多见(3)病前性格表现为:)病前性格表现为:主观、固执、
46、敏感多疑、自尊心强、自我中心、自命主观、固执、敏感多疑、自尊心强、自我中心、自命不凡、爱好幻相等,有偏执型人格之称。不凡、爱好幻相等,有偏执型人格之称。(4)一般认为本病是在个性缺陷的基础上遭受刺激而诱发,)一般认为本病是在个性缺陷的基础上遭受刺激而诱发,由于自负和敏感,对所遭遇的挫折做歪曲的理解而逐步形由于自负和敏感,对所遭遇的挫折做歪曲的理解而逐步形成妄想;而在妄想的影响下则容易和环境发生冲突,反过成妄想;而在妄想的影响下则容易和环境发生冲突,反过来又强化其妄想。来又强化其妄想。.832、临床表现:、临床表现:(1)以系统妄想为为突出临床表现,妄想多持)以系统妄想为为突出临床表现,妄想多持
47、久,有时持续终生。久,有时持续终生。内容:被害、嫉妒、诉讼、夸大、疑病等内容:被害、嫉妒、诉讼、夸大、疑病等嫉妒妄想多见于男性嫉妒妄想多见于男性钟情妄想多见于女性钟情妄想多见于女性(2)很少出现幻觉)很少出现幻觉(3)人格常保持完整,并有一定的工作及社会)人格常保持完整,并有一定的工作及社会适应能力。适应能力。.843、诊断、鉴别诊断、诊断、鉴别诊断(1)诊断:)诊断:1)、以系统妄想为主要症状内容比较固定,具、以系统妄想为主要症状内容比较固定,具有一定的现实性,主要表现为被害、嫉妒、有一定的现实性,主要表现为被害、嫉妒、诉讼、夸大、疑病等内容,社会功能受损,诉讼、夸大、疑病等内容,社会功能受
48、损,2)、病程持续病程持续3个月以上个月以上,并排除相关疾病即,并排除相关疾病即可诊断。可诊断。(2)鉴别诊断:与精神分裂症相鉴别鉴别诊断:与精神分裂症相鉴别.85(三)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三)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共共同同特特点:点:1、在、在2周内急性起病周内急性起病2、以精神病性症状为主、以精神病性症状为主3、起病前有相应的心因、起病前有相应的心因4、在、在23个月内痊愈个月内痊愈.86v病前有明显精神应激、过度疲劳、过分拥挤、病前有明显精神应激、过度疲劳、过分拥挤、慢性缺氧、睡眠缺乏、营养水分缺乏等综合慢性缺氧、睡眠缺乏、营养水分缺乏等综合因素作用。因素作用。v有的患者在路途中发病,在停止
49、旅行和充分有的患者在路途中发病,在停止旅行和充分休息后,在数小时或数周内自行缓解。休息后,在数小时或数周内自行缓解。v常可出现意识障碍,片段的妄想、幻觉,说常可出现意识障碍,片段的妄想、幻觉,说行为紊乱。行为紊乱。.87二、心境障碍二、心境障碍(情感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情感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v是一组明显而是一组明显而持久持久的的心境高涨心境高涨或或心境低落心境低落为为主的一组精神障碍。主的一组精神障碍。v有反复发作倾向,间歇期精神状态正常。有反复发作倾向,间歇期精神状态正常。v一般预后较好,不留人格缺陷一般预后较好,不留人格缺陷v首首次次发发病病年年龄龄多多在在1630岁岁之之间间,1
50、5岁岁以以前前和和60岁以后初发者少见。岁以后初发者少见。.88(一)病因(了解)(一)病因(了解)1、遗传因素、遗传因素(1)家系研究:)家系研究:有家族史者为有家族史者为30%41%。概率为一般人群的概率为一般人群的1030倍,倍,血血缘缘关关系系越越近近,患患病病率率越越高高,一一级级亲亲属属的的患患病病率率远远远远高高于于其其他亲属,他亲属,并并且且有有早早期期遗遗传传现现象象,即即发发病病年年龄龄逐逐代代提提早早,疾疾病病严严重重性性逐逐代增加。代增加。(2)双生子研究双生子研究国外研究发现单卵双生的同病率为国外研究发现单卵双生的同病率为56.7%,而双卵双生为,而双卵双生为12.9
51、%.892、生化因素、生化因素中中枢枢神神经经系系统统去去甲甲肾肾上上腺腺素素和和5羟羟色色氨氨递递质质代代谢紊乱与情感性精神障碍的发生密切相关。谢紊乱与情感性精神障碍的发生密切相关。在在5羟羟色色氨氨减减少少的的情情况况下下,去去甲甲肾肾上上腺腺素素降降低低,可可导导致致抑抑郁郁症症;去去甲甲肾肾上上腺腺素素功功能能亢亢进则可导致躁狂症。进则可导致躁狂症。3、神经内分泌功能异常、神经内分泌功能异常.904、心理社会因素、心理社会因素尤尤其其是是在在抑抑郁郁症症的的发发病病中中起起很很重重要要的的作作用用。Brow等等发发现现抑抑郁郁症症妇妇女女在在发发病病前前1年年所所经经历历的的生生活活事
52、事件件频频度度是是正正常常人人的的3倍倍。92%的的抑抑郁郁症病人发病前有促发的生活事件。症病人发病前有促发的生活事件。Paykel发发现现人人们们在在经经历历一一些些可可能能危危及及生生命命的的生生活活事事件件后后6个个月月内内,抑抑郁郁症症发发病病危危险险系系数数增增加加6倍倍,提提出出生生活活事事件件在在抑抑郁郁症症发发生生中中起起促促发发作作用用,认认为为负负性性生生活活事事件件均均可可导导致致抑抑郁郁症症的的发发生。生。.91v创伤性生活事件如亲人亡故、意外灾害、重创伤性生活事件如亲人亡故、意外灾害、重大经济损失等是导致抑郁发病的重要因素。大经济损失等是导致抑郁发病的重要因素。此外,
53、慢性心理刺激如家庭矛盾、失业、人此外,慢性心理刺激如家庭矛盾、失业、人际纠纷、慢性疾病等也可诱发抑郁。经济状际纠纷、慢性疾病等也可诱发抑郁。经济状况差、社会阶层低下者也易患本病。况差、社会阶层低下者也易患本病。.92(二)临床表现:(二)临床表现:1、躁狂发作、躁狂发作2、抑郁发作、抑郁发作3、双向障碍、双向障碍4、持续性心境障碍、持续性心境障碍.931、躁狂发作:、躁狂发作:“三高症状三高症状”心境高涨心境高涨思维奔逸思维奔逸“三高症状三高症状”活动增多活动增多思维内容障碍:夸大、自我评价过高、思维内容障碍:夸大、自我评价过高、自命不凡。自命不凡。躯体症状:交感神经兴奋症状躯体症状:交感神经
54、兴奋症状自知力有不同程度受损。自知力有不同程度受损。.94v分为分为:v诊断: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诊断: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持续1周。周。轻型躁狂症轻型躁狂症无精神病性躁狂症无精神病性躁狂症有精神病性躁狂症有精神病性躁狂症复发性躁狂症复发性躁狂症.952、抑郁发作:、抑郁发作:“三低症状三低症状”心境低落心境低落思维迟缓思维迟缓“三低症状三低症状”意志活动减退意志活动减退思维内容障碍:自责、自罪、思维内容障碍:自责、自罪、有时有厌世想法、自杀。有时有厌世想法、自杀。躯体症状:心悸、胸闷、胃肠不适、食欲减躯体症状:心悸、胸闷、胃肠不适、食欲减退、性欲减退,睡眠障碍。退、性欲减
55、退,睡眠障碍。.961、明显的精神运动性抑制、明显的精神运动性抑制2、昼重夜轻、昼重夜轻3、严重的内疚或自罪、严重的内疚或自罪4、持续的食欲减退和明显体重减轻、持续的食欲减退和明显体重减轻5、不止一次的自杀未遂、不止一次的自杀未遂6、生活不能自理、生活不能自理7、幻觉或妄想、幻觉或妄想8、自知力严重缺损、自知力严重缺损.97v包括包括轻型抑郁症轻型抑郁症无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无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有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有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复发性抑郁症复发性抑郁症.98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一、症状标准:一、症状标准:1、情趣丧事、无愉快感、情趣丧事、无愉快感2、精力减退或疲乏感、精力减
56、退或疲乏感3、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4、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5、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6、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自杀、自伤行为、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自杀、自伤行为7、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8、食欲降低或体重减轻、食欲降低或体重减轻9、性欲减退、性欲减退.99二、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给本人造成痛二、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苦或不良后果。三、病程标准:三、病程标准:(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程度至少已)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程度至少已持
57、续持续2周周。(2)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分裂症)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分裂症的诊断。若同时符合分裂症的症状标准,在的诊断。若同时符合分裂症的症状标准,在分裂症状缓解后,满足抑郁发作标准至少分裂症状缓解后,满足抑郁发作标准至少2周。周。四、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四、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抑郁。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抑郁。.1003、双向障碍:、双向障碍:反复出现(至少两次)有时躁狂、有时抑郁反复出现(至少两次)有时躁狂、有时抑郁4、持续性心境障碍:、持续性心境障碍:表现为持续性,并常有起伏的心境障碍,表现为持续性,并常有起伏
58、的心境障碍,症状较轻。症状较轻。主要包括:主要包括:环性心境障碍环性心境障碍:反复出现高涨或低落:反复出现高涨或低落恶劣心境恶劣心境:持续出现心境低落:持续出现心境低落 (抑郁症状至少持续(抑郁症状至少持续2年)年).101三、神经症性障碍三、神经症性障碍(神经症、神经官能症)(神经症、神经官能症).102(一)共同特点:(一)共同特点:1、起病常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起病常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2、病前多有一定的易患素质与人格基础。病前多有一定的易患素质与人格基础。3、症状没有相应的器质性病变为基础。、症状没有相应的器质性病变为基础。4、社会功能相对完好、社会功能相对完好5、一般没有明显或持续
59、的精神病性症状。、一般没有明显或持续的精神病性症状。6、有自知力,一般均能主动求治。有自知力,一般均能主动求治。7、病程大多是持续迁延的。、病程大多是持续迁延的。.103神经症的类型:神经症的类型:1、恐怖性神经症、恐怖性神经症2、焦虑性神经症、焦虑性神经症3、强迫性神经症、强迫性神经症4、疑病性神经症、疑病性神经症5、抑郁性神经症、抑郁性神经症6、神经衰弱、神经衰弱7、人格解体神经症(二级)、人格解体神经症(二级).104神经症的诊断标准:神经症的诊断标准:v我国根据我国根据CCMD-3的诊断标准:的诊断标准:一、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一、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1项:项:1、恐惧、恐惧5、躯体形
60、式症状、躯体形式症状2、强迫症状、强迫症状6、躯体化症状、躯体化症状3、惊恐发作、惊恐发作7、疑病症状、疑病症状4、焦虑、焦虑8、神经衰落症状、神经衰落症状二、严重程度标准:二、严重程度标准:1、社会功能受损、社会功能受损2、无法摆脱的精神痛苦,、无法摆脱的精神痛苦,3、主动要求治疗、主动要求治疗.105三、病程标准:三、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持续病程至少符合症状标准持续病程至少3个月个月(惊恐发作另有规定)(惊恐发作另有规定)四、排除标准:四、排除标准:必须排除下列情况:器质性精神障碍、必须排除下列情况: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偏质性精神病、各症精神病性精神分裂症、偏质性精神病、各症精神
61、病性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等。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等。.106一、恐怖性神经症一、恐怖性神经症(恐怖症)(恐怖症).107是一种以是一种以过分和不合理的惧怕过分和不合理的惧怕外外界客体或处境为主的神经症。界客体或处境为主的神经症。患者对特定的事物或处境表现出强患者对特定的事物或处境表现出强烈的恐惧情绪,并采取烈的恐惧情绪,并采取回避行为回避行为,同时,同时伴有明显的焦虑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伴有明显的焦虑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108v害怕与处境不相称,恐怖症病人的害害怕与处境不相称,恐怖症病人的害怕是异样的怕是异样的v病人感到很痛苦,往往伴有显著的植病人感到很痛苦,往往伴有显著的植物神经系统功能障
62、碍。物神经系统功能障碍。v对所怕处境的回避,直接造成社会功对所怕处境的回避,直接造成社会功能受损害。能受损害。(许又新提出诊断恐怖症的(许又新提出诊断恐怖症的3条标准)条标准)主主 要要 特特 点:点:.109(二)病因和发病机制(了解)(二)病因和发病机制(了解)1、遗传:场所恐怖症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遗传:场所恐怖症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2、成人单纯恐怖症常来自于儿童期曾有过的、成人单纯恐怖症常来自于儿童期曾有过的体验。体验。3、心理社会因素:如生活事件促发心理冲突,、心理社会因素:如生活事件促发心理冲突,而发生恐怖。而发生恐怖。4、人格特征:害羞、被动、依赖、焦虑、人格特征:害羞、被动、依赖
63、、焦虑.110(三)临床表现:(三)临床表现:1、特定恐怖症(单纯恐怖症):、特定恐怖症(单纯恐怖症):患者所恐怖的对象为特定的物体,患者所恐怖的对象为特定的物体,如:动物、鲜血、尖锐锋利的物体等。如:动物、鲜血、尖锐锋利的物体等。最常见的是最常见的是动物恐怖动物恐怖。以以儿童常见儿童常见.1112、场所恐怖症:、场所恐怖症:患者恐怖的对象主要为某些特定的场所或环境。患者恐怖的对象主要为某些特定的场所或环境。(1)广场恐怖症:)广场恐怖症:如如:商店、剧院、车站、广场、拥挤的:商店、剧院、车站、广场、拥挤的场所等。场所等。(2)幽避恐怖症、)幽避恐怖症、(3)恐高症等。)恐高症等。.1123、
64、社交恐怖症:多、社交恐怖症:多常起病于常起病于少年少年恐怖的对象主要为社交场合和人际接触恐怖的对象主要为社交场合和人际接触核心症状:是对人际交往感到紧张和害怕核心症状:是对人际交往感到紧张和害怕因而避免和其他人打交道。因而避免和其他人打交道。常见的有常见的有(1)赤面恐怖)赤面恐怖(2)对视恐怖)对视恐怖.113CCMD3诊断标准诊断标准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2、以恐惧症状为主要临床相,符合以下各条:、以恐惧症状为主要临床相,符合以下各条:(1)对某些客体或处境有强烈恐惧,强烈程度)对某些客体或处境有强烈恐惧,强烈程度与实际危险不相称;与实际危险不相称;(2)发作时
65、有焦虑和植物神经症状;)发作时有焦虑和植物神经症状;(3)有反复或持续的回避行为;)有反复或持续的回避行为;(4)知道恐惧过分或不必要,但无法控制。)知道恐惧过分或不必要,但无法控制。3、对恐惧情境和事物的回避必须是或曾经是突出的、对恐惧情境和事物的回避必须是或曾经是突出的症状。症状。4、排除焦虑症、疑病症、精神分裂症。、排除焦虑症、疑病症、精神分裂症。.114二、焦虑性神经症二、焦虑性神经症(焦虑症)(焦虑症).115(一)(一)为发作性或持续的出现紧张不安,为发作性或持续的出现紧张不安,预感到预感到似乎又发生某种难以对付的危险,似乎又发生某种难以对付的危险,伴有植物神经系统症状和运动不安等
66、为特伴有植物神经系统症状和运动不安等为特征,并非由于实际的威胁所至。征,并非由于实际的威胁所至。其紧张恐惧程度与现实情况很不相称。其紧张恐惧程度与现实情况很不相称。女性多于男性女性多于男性广泛性焦虑大多起病为广泛性焦虑大多起病为2040岁之间岁之间惊恐发作多发生与青春后期或成年早期惊恐发作多发生与青春后期或成年早期.116(二)病因和发病机制(了解)(二)病因和发病机制(了解)1、遗传:、遗传:惊恐发作病人遗传效应在发病中的作用较广泛惊恐发作病人遗传效应在发病中的作用较广泛性焦虑症明显。性焦虑症明显。约为一般居民的约为一般居民的10倍倍2、乳酸盐与焦虑症:乳酸盐增多、乳酸盐与焦虑症:乳酸盐增多
67、(发生机制不清)(发生机制不清)3、去甲肾上腺素活动的增强、去甲肾上腺素活动的增强4、心理社会因素:诱因、心理社会因素:诱因.1171、广泛性焦虑(慢性焦虑)、广泛性焦虑(慢性焦虑)主要特点:主要特点:(1)焦虑的情绪体验:提心吊胆和紧张不安焦虑的情绪体验:提心吊胆和紧张不安(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2)植物神经功能能紊乱)植物神经功能能紊乱以交感神经系统活动过度为主。以交感神经系统活动过度为主。 如:口干、上腹不适、恶心、胀气、腹泻、如:口干、上腹不适、恶心、胀气、腹泻、 心悸、出汗、尿频、尿激等心悸、出汗、尿频、尿激等(3)运动不安运动不安.118 诊断标准:诊
68、断标准: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2、已持续的原发性焦虑症状为主,并符合以下两项:、已持续的原发性焦虑症状为主,并符合以下两项:(1)经常或持续的无明确对象和固定内容的恐惧或提)经常或持续的无明确对象和固定内容的恐惧或提心吊胆;心吊胆;(2)伴有自主神经症状和运动不安)伴有自主神经症状和运动不安3、社会功能受损,病人因难以忍受却又无法解脱而感、社会功能受损,病人因难以忍受却又无法解脱而感到痛苦。到痛苦。4、符合症状标准至少、符合症状标准至少6个月个月5、排除:甲亢、高血压、冠心病躯体疾病技法的焦虑;、排除:甲亢、高血压、冠心病躯体疾病技法的焦虑;兴奋药物过量和药物依赖诫断后
69、伴发的焦虑;其他精兴奋药物过量和药物依赖诫断后伴发的焦虑;其他精神疾病或神经症伴发的焦虑。神疾病或神经症伴发的焦虑。.1192、惊恐障碍(急性焦虑):、惊恐障碍(急性焦虑):典型表现是:典型表现是:突发的心悸、胸闷、窒息感、眩晕感,极度恐突发的心悸、胸闷、窒息感、眩晕感,极度恐怖状态,有怖状态,有“大祸临头大祸临头”或濒死感。或濒死感。持续时间:持续时间:数分钟或数十分钟,但很少超过一小时。然后,数分钟或数十分钟,但很少超过一小时。然后,自行缓解。自行缓解。.120诊断标准:诊断标准: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2、惊恐发作需要符合以下、惊恐发作需要符合以下4项:项:(1)发
70、作无明显诱因、无相关的特定情境,)发作无明显诱因、无相关的特定情境,发作不可预测;发作不可预测;(2)在发作间歇起,除害怕再发作外,无明显症状;)在发作间歇起,除害怕再发作外,无明显症状;(3)发作时表现强烈的恐惧、焦虑及明显的自主神经)发作时表现强烈的恐惧、焦虑及明显的自主神经症状,并有人格解体、现实解体、濒死恐惧,或症状,并有人格解体、现实解体、濒死恐惧,或失控感等痛苦体验;失控感等痛苦体验;(4)发作突然,迅速达到高峰,发作时意识清晰,事)发作突然,迅速达到高峰,发作时意识清晰,事后能回忆后能回忆.1213、病人因难以忍受却又无法解脱,因而、病人因难以忍受却又无法解脱,因而感到痛苦。感到
71、痛苦。4、一个月内至少有、一个月内至少有3次次惊恐发作,或首次惊恐发作,或首次发作后继发害怕再发的发作后继发害怕再发的焦虑持续焦虑持续1个月个月。.122(三)治(三)治疗(了解)疗(了解)1、(1)首先引导病人认识疾病的性质为功能性而)首先引导病人认识疾病的性质为功能性而非器质性,以消除病人的疑虑。非器质性,以消除病人的疑虑。(2)有诱因的,则指导病人正确对待病因,进)有诱因的,则指导病人正确对待病因,进而去除病因。而去除病因。(3)尽量鼓励病人正确的安排工作、学习,病)尽量鼓励病人正确的安排工作、学习,病人不宜全休在家,否则会焦虑不安。人不宜全休在家,否则会焦虑不安。(4)惊恐发作病人,应
72、指出发作原因往往与病)惊恐发作病人,应指出发作原因往往与病人担心、害怕、焦虑有关。人担心、害怕、焦虑有关。.1232、药物治疗:、药物治疗:(1)苯二氮桌类:对慢性焦虑症疗效好。)苯二氮桌类:对慢性焦虑症疗效好。如:安定、舒乐安定、如:安定、舒乐安定、硝基安定硝基安定、佳乐定等。佳乐定等。(2)抗抑郁药:)抗抑郁药:如:三环类抗抑郁药:如:三环类抗抑郁药:阿米替林、阿米替林、多虑平、普罗替林、氯丙咪嗪等。多虑平、普罗替林、氯丙咪嗪等。.124舍曲林、帕罗西丁(塞洛特)、舍曲林、帕罗西丁(塞洛特)、氟西丁、百忧解、喜普妙等。氟西丁、百忧解、喜普妙等。.125三、强迫性神经症三、强迫性神经症(强迫
73、症)(强迫症).126是以不能为主观意志所克制,反复出现的观念是以不能为主观意志所克制,反复出现的观念意向和行为为临床特征的一组心理障碍。意向和行为为临床特征的一组心理障碍。(一)共同特点:(一)共同特点:1、自我强迫和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自我强迫和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2、焦虑、苦恼和不安。、焦虑、苦恼和不安。3、有自知力,求治心切。、有自知力,求治心切。.127(二)病因和发病机制(了解)(二)病因和发病机制(了解)1、遗传:家系调查发现,患者的父母中、遗传:家系调查发现,患者的父母中有约有约5%7%的人患有强迫症,远远较普通人群高。的人患有强迫症,远远较普通人群高。如单卵双生同病率高于双
74、卵双生。如单卵双生同病率高于双卵双生。人格特征:在临床上也观察到,约人格特征:在临床上也观察到,约2/3的强迫症患者在的强迫症患者在病前即存在有病前即存在有强迫性人格。强迫性人格。做事优柔寡断、刻板、墨守成规、做事优柔寡断、刻板、墨守成规、做事追求完美、自我要求过高做事追求完美、自我要求过高,缺乏自信心缺乏自信心。.1282、生物化学因素:、生物化学因素: 5-HT神经系统功能低下(主因)神经系统功能低下(主因) 多巴胺高多巴胺高3、心理社会因素:是一种诱发因素、心理社会因素:是一种诱发因素 .129(三)分类(三)分类1、强迫思想(强迫观念):最常见、强迫思想(强迫观念):最常见(1)强迫怀
75、疑)强迫怀疑(2)强迫回忆)强迫回忆(3)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性穷思竭虑(4)强迫联想)强迫联想(5)强迫对立思想)强迫对立思想(6)强迫表象)强迫表象(7)强迫性害怕丧失自控能力)强迫性害怕丧失自控能力(8)强迫意向)强迫意向.1302、强迫动作:、强迫动作:(1)强迫性洗涤)强迫性洗涤(2)强迫性计数)强迫性计数(3)强迫检查)强迫检查(4)强迫性仪式动作)强迫性仪式动作(5)强迫询问)强迫询问综上所述的许多强迫症状的同时,可见综上所述的许多强迫症状的同时,可见焦虑焦虑是一突出症状。是一突出症状。强迫症患者有的只有强迫观念,有的只强迫症患者有的只有强迫观念,有的只有强迫动作,有的两者都有。
76、强迫的具体内有强迫动作,有的两者都有。强迫的具体内容能会随时间而变化,容能会随时间而变化,.131诊断标准:诊断标准:一、症状标准:一、症状标准: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并以强迫症状为主,至、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并以强迫症状为主,至少有下列一项:少有下列一项:(1)以强迫思想为主)以强迫思想为主(2)以强迫行为为主)以强迫行为为主(3)混合形式)混合形式2、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3、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至少以、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至少以3个月个月.1321、心理治疗:、心理治疗:主要采取解释心理治疗,提高患主要采取解释心理治疗,提高患者对本病的认识,分析病人的人
77、格缺陷,正者对本病的认识,分析病人的人格缺陷,正确对待疾病,减少精神上的负担和焦虑。确对待疾病,减少精神上的负担和焦虑。2、行为治疗:、行为治疗:有有23有中等仪式动作的强迫有中等仪式动作的强迫症患者能基本改善。对没有仪式动作的强迫症患者能基本改善。对没有仪式动作的强迫性神经症效果相当差。性神经症效果相当差。系统脱敏疗法系统脱敏疗法+厌恶疗法厌恶疗法(四)、治疗(了解)(四)、治疗(了解).1333、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本病常伴有焦虑和抑郁。本病常伴有焦虑和抑郁。抗焦虑药物:如氯硝基安定抗焦虑药物:如氯硝基安定一般认为氯丙咪嗪对强迫症状有特殊效果。一般认为氯丙咪嗪对强迫症状有特殊效果。帕罗西
78、丁(塞洛特)帕罗西丁(塞洛特).134预后:预后:急性起病、诱因明确、病前无强迫人格者,急性起病、诱因明确、病前无强迫人格者,一般预后较好。一般预后较好。起病缓、病程长、病前有强迫人格者,起病缓、病程长、病前有强迫人格者,或有持续性心理社会因素者预后不佳。或有持续性心理社会因素者预后不佳。.135四、躯体形式障碍四、躯体形式障碍.136v主要特征:主要特征:患者反复陈述躯体症状,不断要患者反复陈述躯体症状,不断要求给予医学检查,无视反复出现的阴性结果。求给予医学检查,无视反复出现的阴性结果。1、躯体化障碍:、躯体化障碍:2、躯体形式的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躯体形式的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心血管心血管
79、呼吸呼吸胃肠道胃肠道3、持续的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持续的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精神性疼痛、心因性背痛或头痛等精神性疼痛、心因性背痛或头痛等心理社会因素常是疼痛发生的主要原因。心理社会因素常是疼痛发生的主要原因。4、疑病症:、疑病症:.137(一)躯体化障碍(一)躯体化障碍1、症状多样化、变化大、夸大化、慢性化、症状多样化、变化大、夸大化、慢性化2、胃肠、皮肤、性功能症征为主征胃肠、皮肤、性功能症征为主征3、长期心因性、长期心因性4、相应的器质性检查均为阴性、相应的器质性检查均为阴性诊断:至少诊断:至少2年年.138(二)躯体形式的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二)躯体形式的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1 1植物神经
80、功能障碍为主征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主征2 2多只波及一方面多只波及一方面3 3无明显病变无明显病变4 4心因性心因性.139(三)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三)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 1 1持持续疼痛是主征续疼痛是主征2 2生理解剖无法解释生理解剖无法解释包括:心因性背痛或头痛包括:心因性背痛或头痛 精神性疼痛精神性疼痛 与情绪冲突有关的躯体形式的疼痛与情绪冲突有关的躯体形式的疼痛v诊断:至少诊断:至少6 6个月以上个月以上.140(四)(四)疑疑 病病 症症.141主要有三种症状:主要有三种症状:1、对健康过虑、对健康过虑2、对身体的过分注意、对身体的过分注意3、感觉过敏和疑病观念(妄想除外)、感觉过敏
81、和疑病观念(妄想除外).143五、神经衰弱五、神经衰弱.145(一)主要特征:(一)主要特征:精神易兴奋和脑力易疲劳,常精神易兴奋和脑力易疲劳,常伴有情绪烦恼易激惹等,及睡眠障碍、伴有情绪烦恼易激惹等,及睡眠障碍、头痛、多种躯体不适等症状。头痛、多种躯体不适等症状。从事脑力劳动者占多数。从事脑力劳动者占多数。.146(二)(二)病因和发病机制(了解)病因和发病机制(了解)1、工作、学习负担过重;或长期对工作不满工作、学习负担过重;或长期对工作不满或困难,难以完成而自责。长此,造成持续的或困难,难以完成而自责。长此,造成持续的精神过度紧张和疲劳,引起精神兴奋与抑制的精神过度紧张和疲劳,引起精神兴
82、奋与抑制的调节紊乱,进而导致神经衰弱。调节紊乱,进而导致神经衰弱。2、负性情绪:负性情绪:如:亲人丧亡、夫妻离异、失业挫折、如:亲人丧亡、夫妻离异、失业挫折、人际关系紧张等。人际关系紧张等。.147产生的两大原因:产生的两大原因:心理压力:心理压力:个体素质:个体素质:如:胆怯、自卑、敏感、多疑、如:胆怯、自卑、敏感、多疑、依赖性强、缺乏自信、任性、依赖性强、缺乏自信、任性、急躁、自制力差者。急躁、自制力差者。.148(二)临床表现(二)临床表现1、精神易兴奋:回忆、联想增多且控制不住,敏感。、精神易兴奋:回忆、联想增多且控制不住,敏感。2、精神易疲乏: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精神易疲乏:注
83、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3、情绪症状:易烦恼、易激惹、心情紧张、情绪症状:易烦恼、易激惹、心情紧张4、生理障碍:、生理障碍:头头痛:紧张性头痛,多无固定部位,痛:紧张性头痛,多无固定部位,有压迫或紧箍感。有压迫或紧箍感。睡眠障碍:入睡困难、潜睡多梦、早醒,醒睡眠障碍:入睡困难、潜睡多梦、早醒,醒后感觉到不解乏。后感觉到不解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1495、病人感到痛苦,并常常向别人倾诉,寻病人感到痛苦,并常常向别人倾诉,寻求帮助或治疗求帮助或治疗感到控制不了或摆脱不了感到控制不了或摆脱不了情绪的强烈程度和持续时间之久与生活情绪的强烈程度和持续时间之久与生活事件和处境不相称。事件
84、和处境不相称。.150六、抑郁性神经症六、抑郁性神经症(不典型的神经症)(不典型的神经症).151又称又称心境恶劣障碍心境恶劣障碍v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特征的神经症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特征的神经症v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v无明显的运动性抑制或精神病性症状无明显的运动性抑制或精神病性症状v有治疗要求有治疗要求v生活不受严重影响生活不受严重影响女性多见女性多见.152(一)病因和发病机制(了解)(一)病因和发病机制(了解)v心理社会因素:心理社会因素:常由心理社会因素所诱发常由心理社会因素所诱发如:夫妻争吵、离异、亲人分别、以外伤如:夫妻争吵、离异、亲
85、人分别、以外伤残、工作困难、人际关系紧张等。残、工作困难、人际关系紧张等。v生物化学的改变:脑内去甲肾上腺素或生物化学的改变:脑内去甲肾上腺素或5-HT水平下降水平下降v人格:缺乏自信、有自卑感人格:缺乏自信、有自卑感.153(二)临床表现:(二)临床表现:1、持续的、轻到中度的抑郁为主症。、持续的、轻到中度的抑郁为主症。2、伴有以下症状中至少三项:、伴有以下症状中至少三项:(1)兴趣减退,但未丧失。)兴趣减退,但未丧失。(2)对前途失去希望,但不绝望。)对前途失去希望,但不绝望。(3)自觉疲乏无力,或精神不振。)自觉疲乏无力,或精神不振。(4)自我评价降低,但愿接受鼓励和赞扬。)自我评价降低
86、,但愿接受鼓励和赞扬。.154(5)不愿主动与人交往,但被动接触良好。)不愿主动与人交往,但被动接触良好。(6)有想死的念头,但顾虑重重,留恋亲人。)有想死的念头,但顾虑重重,留恋亲人。(7)自觉病情严重难治,但又主从求治,希望)自觉病情严重难治,但又主从求治,希望能治好。能治好。3、常有失眠,食欲、性欲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常有失眠,食欲、性欲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记忆力下降。以上症状至少持续以上症状至少持续2年,年,且至少三分之二的时间处于抑郁状态且至少三分之二的时间处于抑郁状态.155心境抑郁心境抑郁抑郁性神经症抑郁性神经症抑郁症抑郁症起病起病急、压力明显急、压力明显缓慢、压力
87、明显缓慢、压力明显缓慢、多无压力缓慢、多无压力病程病程短暂短暂三月以上三月以上数年数年数周内自动痊愈、反复发作数周内自动痊愈、反复发作人格人格健全健全抑郁性人格抑郁性人格多健全多健全症状症状自知力完好自知力完好自知力完好自知力完好自知力缺乏自知力缺乏抑郁心境抑郁心境轻轻中度中度严重严重兴趣兴趣兴趣兴趣丧失动机和兴趣丧失动机和兴趣注意力注意力注意力注意力注意力注意力精力精力精力精力精力精力失望失望绝望绝望无能无能自罪、自责严重自罪、自责严重人际交往被动人际交往被动人际交往困难人际交往困难轻生念头轻生念头反复自杀念头及行为反复自杀念头及行为无精神运动迟缓无精神运动迟缓精神运动迟缓精神运动迟缓无晨重
88、夜轻无晨重夜轻晨重夜轻晨重夜轻无幻觉、妄想无幻觉、妄想幻觉、妄想幻觉、妄想焦虑、痛苦、恐惧焦虑、痛苦、恐惧可有、轻可有、轻实验室实验室阴性阴性阴性阴性阳性(地塞米松抑制)阳性(地塞米松抑制)GCGCCTCT阴性阴性海马杏仁核萎缩海马杏仁核萎缩海马杏仁核萎缩海马杏仁核萎缩睡眠睡眠EEGEEG无无无无REMREM潜伏期缩短潜伏期缩短.156与神经衰弱鉴别:与神经衰弱鉴别:v神经衰弱:神经衰弱:v有时有抑郁症状,但临床表现主要以有时有抑郁症状,但临床表现主要以兴奋与易疲乏兴奋与易疲乏为特征,为特征,v抑郁症状不是首发症状,而是继发症状,抑郁症状不是首发症状,而是继发症状,v很少有兴趣减退、轻生观念、
89、自我评价过低等,抑郁不是持很少有兴趣减退、轻生观念、自我评价过低等,抑郁不是持久的情绪低落久的情绪低落。.157七、人格解体神经症七、人格解体神经症(二级)(二级).158(1)狭义的人格解体:)狭义的人格解体:“无我感无我感”感到感到“我我”异乎寻常的不真实,似乎异乎寻常的不真实,似乎不存在不存在(2)现实解体:感到周围世界似乎是陌生的,不真实的,)现实解体:感到周围世界似乎是陌生的,不真实的,向图片上了一层雾一样。向图片上了一层雾一样。(3)身体解体:感到自己整个身体的大小、情中、软硬)身体解体:感到自己整个身体的大小、情中、软硬等等发生了奇特的变化,失去了正常时的真体感和实发生了奇特的变
90、化,失去了正常时的真体感和实质感,似乎不存在一样。质感,似乎不存在一样。(4)情感解体:感到丧失了情感,连自己的父母、配偶)情感解体:感到丧失了情感,连自己的父母、配偶和子女都不会爱他们了,感到身份痛苦、伤心。和子女都不会爱他们了,感到身份痛苦、伤心。.159v人格解体的特征:人格解体的特征:病人对异常体验的主观性有清楚的了解,病人对异常体验的主观性有清楚的了解,因而感到不快和苦恼,甚至在突然发生时感到因而感到不快和苦恼,甚至在突然发生时感到惊恐不安。惊恐不安。病程是持续的,至少一年以上。病程是持续的,至少一年以上。.160 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应激相关障碍应激相关障碍(反应性精神障碍)反应性精
91、神障碍)(心因性精神障碍)(心因性精神障碍).161是一组主要由心理、社会因是一组主要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异常心理反应而导致的精素引起异常心理反应而导致的精神障碍。神障碍。.162一、病一、病 因(了解)因(了解)(一)社会文化因素(一)社会文化因素1 1严重的生活事件严重的生活事件 包括:灾难性事件和悲痛性事件。包括:灾难性事件和悲痛性事件。 这这类类事事件件都都是是意意外外发发生生的的,给给个个体体造造成成的的刺刺激激极极为为严严重重,或或给给个个体体带带来来心心理理上上的的丧丧失失感感,往往往往超超出出个个体体的的承承受受能能力力,容容易易造造成成精精神障碍。神障碍。.1632 2突突发
92、发的的自自然然灾灾害害, ,严严重重威威胁胁人人的的生生命命安安全全,幸存的亲属在灾后易出现精神障碍。幸存的亲属在灾后易出现精神障碍。3 3战战争争场场面面, ,许许多多幸幸存存者者发发生生了了延延迟迟性性心心因因性性反应。反应。4 4日日常常生生活活中中的的困困扰扰 多多为为生生活活中中的的一一些些不不愉愉快快事事件件, ,由由于于持持续续时时间间较较长长,发发生生频频率率较较高高,也会导致个体出现应激障碍。也会导致个体出现应激障碍。.164(二)遗传因素(二)遗传因素 单卵双生者同病率为单卵双生者同病率为29.5%29.5%, 双卵双生者的发病率,高出双卵双生者的发病率,高出2.2%2.2
93、%, 应应激激障障碍碍的的病病人人中中不不少少人人有有敏敏感感、以以自自我我为为中中心心、固固执执等等个个性性缺缺陷陷或或神神经经症症的个性特点。的个性特点。.165(三)易感素质(三)易感素质 1 1、病人在以往有应激障碍的病史。、病人在以往有应激障碍的病史。2 2、病病前前人人格格不不够够健健全全,如如敏敏感感多多疑疑、 抑抑郁、情绪不稳定、冲动任性等。郁、情绪不稳定、冲动任性等。3 3、对于缺少社会支持,身体健康状况、对于缺少社会支持,身体健康状况较差,老年或儿童也易患本病。较差,老年或儿童也易患本病。.166二、分二、分类:类:1、急性应激障碍:、急性应激障碍:2、创伤后应激障碍:、创
94、伤后应激障碍:3、适应障碍:、适应障碍:.1671、急性应激障碍:、急性应激障碍:急剧、严重急剧、严重的精神的精神打击打击1小时之内发病小时之内发病表现:表现: 如如果果应应激激源源被被消消除除,症症状状往往往往历历史史短短暂暂,一一般般持持续续数数小小时时至至1 1周周,通通常常在在1 1月月内内缓缓解解,预预后良好,缓解完全。后良好,缓解完全。精神运动性兴奋精神运动性兴奋精神运动性抑制精神运动性抑制木僵木僵.168(2)创伤后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异乎寻常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的威胁性或或灾难性灾难性心理创伤。心理创伤。 多数患者在创伤事件后的数天至半年内发病,多数患者在创伤事件后的数天至
95、半年内发病, 一般在一般在1 1年内恢复正常,少数患者可持续多年,甚年内恢复正常,少数患者可持续多年,甚至终生不愈。至终生不愈。延迟出现延迟出现和和长期持续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的精神障碍。.169主要表现为:主要表现为:1、反复发生的创伤性体验重现、梦境,、反复发生的创伤性体验重现、梦境,遇相似或有关的境遇,不由自主的反复回想;遇相似或有关的境遇,不由自主的反复回想;2、持续的警觉性增高;、持续的警觉性增高;3、持续的回避;、持续的回避;4、对创伤性经历的选择性遗忘。、对创伤性经历的选择性遗忘。.1703、适应障碍:、适应障碍:长期存在应激源长期存在应激源或困难处境,或困难处境,一定的人格缺陷
96、,一定的人格缺陷,表现表现:1、适应不良行为:退缩、不讲卫生、适应不良行为:退缩、不讲卫生、生活无规律生活无规律2、生理功能障碍:睡眠障碍、食欲不振。生理功能障碍:睡眠障碍、食欲不振。通常在遭遇生活事件后通常在遭遇生活事件后1 1个月内起病,个月内起病,应激源消失后,症状持续一般不超过应激源消失后,症状持续一般不超过6个月个月情绪、生理、情绪、生理、行为障碍行为障碍社会功社会功能受损能受损.171第五单元第五单元人格障碍人格障碍及性心理障碍及性心理障碍 .172一、人格障碍(病态人格)一、人格障碍(病态人格)(一)概念:(一)概念:是一组以人格结构和人格特征偏离正常为特征的精神障是一组以人格结
97、构和人格特征偏离正常为特征的精神障碍。碍。(二)形成的原因:(二)形成的原因:1、由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综合作用而形成。、由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综合作用而形成。2、儿童早期环境和家庭教育极为重要。、儿童早期环境和家庭教育极为重要。3、社会文化因素:恶劣的社会环境。、社会文化因素:恶劣的社会环境。(先天生物遗传素质因素与后天环境习得因素的作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因素与后天环境习得因素的作用).173(三)(三)ICD10:人格障碍有三要素:人格障碍有三要素(二级)(二级)1、早年开始,于童年或少年起病;、早年开始,于童年或少年起病;2、人格的一些方面过于突出或显著增强,、人格的一些方面过于突出或
98、显著增强,导致牢固和持久地适应不良;导致牢固和持久地适应不良;3、对病人带来痛苦或贻害周围、对病人带来痛苦或贻害周围.174CCMP3(中国精神障碍诊断标准)(中国精神障碍诊断标准)(二级)(二级)一、症状标准一、症状标准1、认知的异常表现、认知的异常表现2、情感反应的异常偏离、情感反应的异常偏离3、控制冲动及对满足个人需要的异常偏离、控制冲动及对满足个人需要的异常偏离4、人际关系的异常偏离、人际关系的异常偏离.175二、严重标准:二、严重标准:特殊行为模式的异常偏离,使病人或其特殊行为模式的异常偏离,使病人或其他人(如家属)感到痛苦或社会适应不良他人(如家属)感到痛苦或社会适应不良三、病程标
99、准:三、病程标准:1、症状开始于童年后少年期、症状开始于童年后少年期2、现年、现年18岁以上岁以上,3、至少已持续至少已持续2年。年。4、没有明显脑器质性损伤为前提、没有明显脑器质性损伤为前提“人格障碍人格障碍”不能理解为道德伦理观念沦不能理解为道德伦理观念沦丧丧或犯罪倾向。或犯罪倾向。(反社会型人格也许有一点关系)(反社会型人格也许有一点关系).176(一)偏执型人格障碍(一)偏执型人格障碍一、表现特征:(三级)一、表现特征:(三级) 以猜疑和偏执为特点,以猜疑和偏执为特点, 始于成年早期,男性多于女性。始于成年早期,男性多于女性。.177【诊断标准】(二级)【诊断标准】(二级) 符合人格障
100、碍的诊断标准;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以猜疑和偏执为特点,并至少有下列以猜疑和偏执为特点,并至少有下列3 3项:项: 对挫折和遭遇过度敏感;对挫折和遭遇过度敏感; 对侮辱和伤害不能宽容,长期耿耿于怀;对侮辱和伤害不能宽容,长期耿耿于怀; 多疑,容易将别人的中性或友好行为误解多疑,容易将别人的中性或友好行为误解 为敌意或轻视;为敌意或轻视;.178明明显显超超过过实实际际情情况况所所需需的的好好斗斗对对个个人人权权利利执意追求;执意追求;易易有有病病理理性性嫉嫉妒妒,过过分分怀怀疑疑恋恋人人有有新新欢欢或或伴侣不忠,但不是妄想;伴侣不忠,但不是妄想;过过分分自自负负和和自自我我中中心心的的倾倾
101、向向,总总感感觉觉受受压压制制、被被迫迫害害,甚甚至至上上告告、上上访访,不不达达目目的的不肯罢休;不肯罢休;具具有有将将其其周周围围或或外外界界事事件件解解释释为为“阴阴谋谋”等等的的非非现现实实性性优优势势观观念念,因因此此过过分分警警惕惕和和抱有敌意。抱有敌意。.179(二)分裂型人格障碍(二)分裂型人格障碍:一、表现特征:一、表现特征:(三级)(三级) 以以观观念念、行行为为和和外外貌貌装装饰饰的的奇奇特特、情情感感冷漠,及人际关系明显缺陷为特点。冷漠,及人际关系明显缺陷为特点。 男性略多于女性。男性略多于女性。.180【诊断标准】(二级)【诊断标准】(二级)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符
102、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以以观观念念、行行为为和和外外貌貌装装饰饰的的奇奇特特、情情感感冷冷漠漠,及及人人际际关关系系明明显显缺缺陷陷为为特特点点,并并至至少少有有下下列列3 3项:项: 性性格格明明显显内内乡乡(孤孤独独、被被动动、退退缩缩),与与家家庭庭和和社社会会疏疏远远,除除生生活活或或工工作作中中心心必必须须接接触触的的人人外外,基基本本不不与与他他人人主主动动交交往往,缺缺少少知知心心朋朋友友,过过分分沉沉湎湎于于幻幻想想和和内省;内省; 表表情情呆呆板板,情情感感冷冷漠漠,甚甚至至不不通通人人情情,不不能能表表达达对对他人的关心、体贴,及愤怒等;他人的关心、体贴,及愤怒等; .18
103、1 对赞扬和批评反应差或无动于衷;对赞扬和批评反应差或无动于衷; 缺乏愉快感;缺乏愉快感; 缺乏亲密、信任的人际关系;缺乏亲密、信任的人际关系; 在在遵遵循循社社会会规规范范方方面面存存在在困困难难,导导致致行行为怪异;为怪异; 对对与与他他人人之之间间的的性性活活动动不不感感兴兴趣趣(考考虑虑年龄)。年龄)。.182 产产生(了解)生(了解)v一般与早期心理发展有很大关系一般与早期心理发展有很大关系如:如:终日不断被骂、批评,得不到父母的终日不断被骂、批评,得不到父母的爱,儿童就会觉得自己毫无价值。爱,儿童就会觉得自己毫无价值。父母对子女不公正,就会使儿童是非父母对子女不公正,就会使儿童是非
104、观念不稳定,产生焦虑和敌对情绪,有些观念不稳定,产生焦虑和敌对情绪,有些儿童因此而分离、独立、逃避与父母身体儿童因此而分离、独立、逃避与父母身体和情感接触,这样就及易形成分裂型人格。和情感接触,这样就及易形成分裂型人格。.183(三)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三)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一、表现特征一、表现特征(三级)(三级) 以以行行为为不不符符合合社社会会规规范范,经经常常违违法法乱乱纪纪,对人冷酷无情为特点,对人冷酷无情为特点, 本本组组病病人人往往往往在在童童年年或或少少年年期期(1818岁岁前前)就就出出现现品品行行问问题题。成成年年后后(指指1818岁岁后后)习习性性不改,不改, 主主要要表表
105、现现行行为为不不符符合合社社会会规规范范,甚甚至至违违法乱纪。法乱纪。 男性多于女性。男性多于女性。.184【诊断标准】(二级)【诊断标准】(二级) 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并至少有下列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并至少有下列3 3项:项: 严严重重和和长长期期不不负负责责任任,无无视视社社会会常常规规、准准则则、义义务务等等,如如不不能能维维持持长长久久的的工工作作(或或学学习习),经经常常旷旷工工(或或旷旷课课)、多多次次无无计计划划地地变变换换工工作作;有有违违反反社社会会规规范范的的行行为为,且且这这些些行行为为已已构构成成拘拘捕捕的的理理由(不管拘捕与否)由(不管拘捕与否) 行行动动无无
106、计计划划或或有有冲冲动动性性,如如进进行行事事先先未未计计划划的的旅旅行;行; 不不尊尊重重事事实实,如如经经常常撒撒谎谎、欺欺骗骗他他人人,已已获获得得个个人利益;人利益;.185 对对他他人人漠漠不不关关心心,如如经经常常不不承承担担经经济济义义务务、拖拖欠欠债债务、不赡养子女或父母;务、不赡养子女或父母; 不不能能维维持持与与他他人人的的长长久久的的关关系系,如如不不能能维维持持长长久久的的(1 1年以上)夫妻关系;年以上)夫妻关系; 很很容容易易责责怪怪他他人人,或或对对其其与与社社会会相相冲冲突突的的行行为为进进行行无理辩解;无理辩解; 对对挫挫折折的的耐耐受受性性低低,微微小小刺刺
107、激激便便可可引引起起冲冲突突,甚甚至至暴力行为;暴力行为; 易易激激惹惹,并并有有暴暴力力行行为为,如如反反复复斗斗殴殴或或攻攻击击别别人人,包括无故殴打配偶或子女;包括无故殴打配偶或子女; 危危害害别别人人时时缺缺少少内内疚疚感感,不不能能从从经经验验,特特别别是是在在受受到惩罚的经验中获益;到惩罚的经验中获益;.186 在在1818岁前有品行障碍的证据。岁前有品行障碍的证据。 至少有下列至少有下列3 3项:项: 反复违反家规或校规;反复违反家规或校规; 反复说谎(不是为了躲避体罚);反复说谎(不是为了躲避体罚); 习惯性吸烟,喝酒;习惯性吸烟,喝酒; 虐待动物或弱小同伴;虐待动物或弱小同伴
108、; 反复偷窃;反复偷窃;.187 经常逃学;经常逃学; 至少有至少有2 2次未向家人说明外出过夜;次未向家人说明外出过夜; 过早发生性活动;过早发生性活动; 多次参与破坏公共财物活动;多次参与破坏公共财物活动; 反复挑起或参与斗殴;反复挑起或参与斗殴;v被被学学校校开开除除过过,或或因因行行为为不不轨轨而而至至少少停停学学一次;一次;v被拘留或被公安机关管教过。被拘留或被公安机关管教过。.188产生原因(了解)产生原因(了解)v早年丧父丧母或双亲利益、养子、先天体质异常、早年丧父丧母或双亲利益、养子、先天体质异常、恶劣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恶劣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不合理的社会
109、制度的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的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v一般认为:家庭破裂、儿童被父母抛弃和受到忽一般认为:家庭破裂、儿童被父母抛弃和受到忽视、从小缺乏父母在生活上和情感上的照顾和爱视、从小缺乏父母在生活上和情感上的照顾和爱护。护。其一:父母对孩子冷淡、情感上疏远。其一:父母对孩子冷淡、情感上疏远。其二:父母的行为或父母对孩子的要求缺乏一致性。其二:父母的行为或父母对孩子的要求缺乏一致性。.189一、表一、表现现(三级)(三级) 以情感爆发,伴明显行为冲动为特征,以情感爆发,伴明显行为冲动为特征, 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四)攻击性人格障碍(四)攻击性人格障碍 (
110、冲动型人格障碍(冲动型人格障碍 ).190【诊断标准】(二级)【诊断标准】(二级) 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以情感爆发和明显的冲动行为作为主要表现,以情感爆发和明显的冲动行为作为主要表现, 并至少有下列并至少有下列3 3项:项: 易与他人发生争吵和冲动,特别在冲动行易与他人发生争吵和冲动,特别在冲动行 为受阻或受到批评时;为受阻或受到批评时; 有突发的愤怒和暴力倾向,对导致的冲动有突发的愤怒和暴力倾向,对导致的冲动 行为不能自控;行为不能自控; 对事物的计划和预见能力明显受损;对事物的计划和预见能力明显受损; .191 不能坚持任何没有即刻奖励的行为;不能坚持任何没有
111、即刻奖励的行为; 不稳定的和反复无常的心境;不稳定的和反复无常的心境; 自我形象、目的及内在偏好(包括性欲望)自我形象、目的及内在偏好(包括性欲望) 的紊乱和不确定;的紊乱和不确定; 容易产生人际关系的紧张或不稳定,时常容易产生人际关系的紧张或不稳定,时常 导致情感危机;导致情感危机; 经常出现自杀、自伤行为。经常出现自杀、自伤行为。.192(五)表演型(癔症性)人格障碍(五)表演型(癔症性)人格障碍 一、表现:一、表现: (三级)(三级) 以过分的感情用事或夸张言行吸引以过分的感情用事或夸张言行吸引 他人的注意为特点;他人的注意为特点;.193【诊断标准】(二级【诊断标准】(二级) 符合人格
112、障碍的诊断标准;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以以过过分分的的感感情情用用事事或或夸夸张张言言行行吸吸引引他他人人的的注注意意为为特特点,并至少有下列点,并至少有下列3 3项:项: 富于自我表演性、戏剧性、夸张性地表达情感;富于自我表演性、戏剧性、夸张性地表达情感; 肤浅和易变的情感;肤浅和易变的情感; 自我中心,自我放纵和不为他人着想;自我中心,自我放纵和不为他人着想; 追求刺激和以自己为注意中心的活动;追求刺激和以自己为注意中心的活动; 不断渴望受到赞赏,情感易受伤害;不断渴望受到赞赏,情感易受伤害; 过分关心躯体的性感,以满足自己的需要;过分关心躯体的性感,以满足自己的需要; 暗示性高,易受
113、他人影响;暗示性高,易受他人影响;.194(六)强迫型人格障碍(六)强迫型人格障碍:一、表现一、表现:(三级)(三级) 以过分的谨小慎微、严格要求与完美以过分的谨小慎微、严格要求与完美 注意,及内心的不安全感为特征。注意,及内心的不安全感为特征。 男性多于女性男性多于女性2 2倍,倍, 约约70%70%强迫症病人有强迫性人格障碍。强迫症病人有强迫性人格障碍。.195【诊断标准】(二级)【诊断标准】(二级) 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以过分的谨小慎微、严格要求与完美注意,以过分的谨小慎微、严格要求与完美注意, 及内心的不安全感为特征并,及内心的不安全感为特征并, 至少有下
114、列至少有下列3 3项:项: 因个人内心深处的不安全感导致优柔寡断、因个人内心深处的不安全感导致优柔寡断、 怀疑,即过分谨慎;怀疑,即过分谨慎; 需在很早以前就对所有的活动作出计划并需在很早以前就对所有的活动作出计划并 不厌其烦;不厌其烦;.196 凡是需反复核对,因对细节的过分注意,以凡是需反复核对,因对细节的过分注意,以 致忽视全局;致忽视全局; 经常被讨厌的思想或冲动所困扰,但尚未达经常被讨厌的思想或冲动所困扰,但尚未达 到强迫症的程度;到强迫症的程度; 过分谨慎多虑、过分专注于工作成效而不顾过分谨慎多虑、过分专注于工作成效而不顾 个人消遣,及人际关系;个人消遣,及人际关系; 刻板和固执,
115、要求别人按其规矩办事;刻板和固执,要求别人按其规矩办事; 因循守旧、缺乏表达温情的能力。因循守旧、缺乏表达温情的能力。.197(七)焦虑性人格障碍(七)焦虑性人格障碍一、表现:一、表现: (三级)(三级) 以一贯感到紧张、提心吊胆、不安全及自以一贯感到紧张、提心吊胆、不安全及自卑为特征,总是需要被人喜欢和接纳,对拒绝卑为特征,总是需要被人喜欢和接纳,对拒绝和批评过分敏感,因习惯性地夸大日常处境中和批评过分敏感,因习惯性地夸大日常处境中的潜在危险,而有回避某些活动的倾向。的潜在危险,而有回避某些活动的倾向。.198【诊断标准】(二级)【诊断标准】(二级) 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符合人格障碍的诊
116、断标准; 以持久和广泛的内心紧张,及忧虑体以持久和广泛的内心紧张,及忧虑体 验为特征,验为特征, 并至少有下列并至少有下列3 3项:项: 一贯的自我敏感、不安全感及自卑感;一贯的自我敏感、不安全感及自卑感; 对遭排斥和批评过分敏感;对遭排斥和批评过分敏感;.199 不断追求被人接受和受到欢迎;不断追求被人接受和受到欢迎; 除非得到保证被他人所接受和不会受除非得到保证被他人所接受和不会受 到批评,否则拒绝与他人建立人际关系;到批评,否则拒绝与他人建立人际关系; 关于夸大生活中潜在的危险因素,达到回避关于夸大生活中潜在的危险因素,达到回避 某种活动的程度,但无恐惧性回避;某种活动的程度,但无恐惧性
117、回避; 因因“稳定稳定”和和“安全安全”的需要,生活方式受的需要,生活方式受到限到限 制。制。.200(八)依赖性人格障碍(八)依赖性人格障碍一、表现特征:一、表现特征:(三级)(三级)依赖、不能独立解决问题,怕被人依赖、不能独立解决问题,怕被人遗弃,常感到自己无助,无能和缺乏精遗弃,常感到自己无助,无能和缺乏精力。力。.201【诊断标准】(二级)【诊断标准】(二级) 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以过分依赖为特征,以过分依赖为特征, 并至少有下列并至少有下列3 3项:项: 要求或让他人为自己生活的重要方面承担责任;要求或让他人为自己生活的重要方面承担责任; 将自己的需要附
118、属于所依赖的人,过分地服从将自己的需要附属于所依赖的人,过分地服从 他人的意志;他人的意志; 不愿意对所依赖的人提出即使是合理的要求;不愿意对所依赖的人提出即使是合理的要求; .202 感到自己无助、无能,或缺乏精力;感到自己无助、无能,或缺乏精力; 沉湎于被遗忘的恐惧之中,不断要求别人沉湎于被遗忘的恐惧之中,不断要求别人 对此提出保证,独处时感到很难受;对此提出保证,独处时感到很难受; 当与他人的亲密关系结束时,有被毁灭和当与他人的亲密关系结束时,有被毁灭和 无助的体验;无助的体验; 经常把责任推给别人,以应对逆境。经常把责任推给别人,以应对逆境。 .203二、性心理障碍二、性心理障碍(性变
119、态)(性变态)是指以性心理和性行为明显偏离是指以性心理和性行为明显偏离正常,并以这种性偏离作为性兴奋,性正常,并以这种性偏离作为性兴奋,性满足的主要或唯一方式为主要特征的一满足的主要或唯一方式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精神障碍。组精神障碍。.204性心理障碍的类型性心理障碍的类型1、性身份障碍:异性症、性身份障碍:异性症2、性偏好障碍:、性偏好障碍:恋物症、异装症、露阴症、恋物症、异装症、露阴症、窥阴症、摩擦症窥阴症、摩擦症施虐狂、受虐狂施虐狂、受虐狂3、性指向障碍:同性恋、性指向障碍:同性恋.205 第六单元第六单元心理生理障碍心理生理障碍.206v是指一组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的以进食、睡眠及性是指一组
120、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的以进食、睡眠及性行为异常为主的精神障碍行为异常为主的精神障碍(一)进食障碍:(一)进食障碍:(二)睡眠障碍:(二)睡眠障碍:(三)性功能障碍(三)性功能障碍.207(一)进食障碍:(一)进食障碍:是一组以进食行为异常为主的精神障碍。是一组以进食行为异常为主的精神障碍。1、神经性厌食:、神经性厌食:多见于青少年女性多见于青少年女性多发生于多发生于1218岁女性,发病率为岁女性,发病率为051。2、精神性贪食:、精神性贪食:可与神经性厌食交替出现可与神经性厌食交替出现3、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呕吐:是指一组以自发或故意诱发反是指一组以自发或故意诱发反复呕吐为特征的精神障碍,复呕吐
121、为特征的精神障碍,.208常见类型常见类型:失眠症、嗜睡症、睡行症及睡眠失眠症、嗜睡症、睡行症及睡眠-觉醒节律觉醒节律障碍。障碍。其中失眠症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在一般人群患病率为其中失眠症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在一般人群患病率为1020,男女差别不大。,男女差别不大。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非器质性非器质性睡眠与觉醒障碍。睡眠与觉醒障碍。1、失眠症:、失眠症:是一种以失眠为主的睡眠质是一种以失眠为主的睡眠质量不满意状况量不满意状况2、嗜睡症:、嗜睡症:指白天睡眠过多。指白天睡眠过多。(二)(二) 睡眠障碍:睡眠障碍:.209(三)性功能障碍(三)性功能障碍 1、性欲减退、性欲减退2、阳痿
122、、阳痿3、性乐高潮障碍:女性较常见、性乐高潮障碍:女性较常见4、早泄、早泄5、阴道痉挛、阴道痉挛6、性交疼痛、性交疼痛.210 第七单元第七单元 癔症癔症(歇斯底里)(歇斯底里).2111、一种以解离症状和转换症状为主的精神障碍、一种以解离症状和转换症状为主的精神障碍2、起病受心理社会因素影响。、起病受心理社会因素影响。3、常见于青年期和更年期,女性多见、常见于青年期和更年期,女性多见由心理刺激或暗示引起的发作性感觉、运由心理刺激或暗示引起的发作性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短暂性精神障碍。动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短暂性精神障碍。以症状复杂多样,发病急骤为特点的一组以症状复杂多样,发病急骤为特
123、点的一组神经症。神经症。有反复发作倾向。有反复发作倾向。文化落后地区患病率较高。文化落后地区患病率较高。.212病因和发病机制(了解)病因和发病机制(了解)1、心理因素:、心理因素:家庭、工作、人际关系等,往往使家庭、工作、人际关系等,往往使患者感到委屈、气愤、羞愧、悲伤、患者感到委屈、气愤、羞愧、悲伤、恐惧等。恐惧等。2、遗传因素:、遗传因素:.2133、性格特征、性格特征(1)情感丰富)情感丰富(3)自我中心)自我中心(2)暗示性高)暗示性高(4)富于幻想)富于幻想4、器质性因素:、器质性因素:某些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时,某些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时,可伴有癔症发作。可伴有癔症发作。.214临临
124、床床表表现:现:1、分离性障碍:、分离性障碍:(1)意识障碍:狭窄,意识朦胧状态,或昏迷,木僵。)意识障碍:狭窄,意识朦胧状态,或昏迷,木僵。(2)情感爆发)情感爆发(3)遗忘)遗忘(4)神游症)神游症(5)癔症性痴呆)癔症性痴呆(假性痴呆)(假性痴呆)(6)身份识别障碍:如多重人格)身份识别障碍:如多重人格(7)其他分离型癔症:)其他分离型癔症:“走阴间走阴间”(8)癔症型精神病:错觉、片断幻觉,以视幻觉为主。)癔症型精神病:错觉、片断幻觉,以视幻觉为主。.2152、转换性障碍(癔症性躯体障碍)、转换性障碍(癔症性躯体障碍)感觉障碍:感觉障碍:(1)感觉障碍:)感觉障碍:感觉过敏、感觉缺失、
125、感觉异常。感觉过敏、感觉缺失、感觉异常。(2)癔症性失明)癔症性失明(3)癔症性耳聋)癔症性耳聋(4)癔症性失音)癔症性失音运动障碍:运动障碍:(1)癔症性抽搐)癔症性抽搐(2)癔症性瘫痪)癔症性瘫痪.2163、躯体性障碍:、躯体性障碍:常起病于常起病于30岁以前,多为女性。岁以前,多为女性。诉多种躯体症状,描述时模糊不清,诉多种躯体症状,描述时模糊不清,变化不定,夸张,并无躯体疾病的证据变化不定,夸张,并无躯体疾病的证据。4、癔症的特殊表现形式:、癔症的特殊表现形式:流行性癔症或癔症的集体发作。流行性癔症或癔症的集体发作。多发生在女性。多发生在女性。大多文化程度不高。大多文化程度不高。.21
126、7第五节第五节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218第一单元第一单元关于心理健康的描述性定义关于心理健康的描述性定义.219心理健康的概念:心理健康的概念:心理健康是指:心理健康是指:各类心理活动正常、各类心理活动正常、关系协调、关系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内容与现实一致人格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人格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220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1946)v心理健康:心理健康: 在身体、智力以及情感上,在与他人的心理健在身体、智力以及情感上,在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心理健康的
127、标准:心理健康的标准: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3、有幸福感、有幸福感4、在职业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在职业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有效率的生活。.221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评估心理健康的标准评估心理健康的标准 .222一、心理健康的三标准论:一、心理健康的三标准论:许又新、许又新、1988(一)体验标准:(一)体验标准:主观体验、内心世界。主观体验、内心世界。包括:包括:良好的心情良好的心情恰当的自我评价恰当的自我评价.223 (二)操作标准:(二)操作标准:观察、试
128、验、测验方法观察、试验、测验方法心理活动的过程心理活动的过程效应效应关键是效率关键是效率心理活动的效率心理活动的效率个人的社会效率或社会功能个人的社会效率或社会功能(三)发展标准:(三)发展标准:纵向考察分析纵向考察分析有向较高水平发展的可能有向较高水平发展的可能有使可能性有使可能性切实可行的行动措施。切实可行的行动措施。.224郭念锋郭念锋、1986临床心理学概论临床心理学概论(一)周期节律性:(一)周期节律性:若经常处于紊乱状态,则心理健康水平下若经常处于紊乱状态,则心理健康水平下降了。降了。(二)意识水平:(二)意识水平:以注意力水平为客观指标。以注意力水平为客观指标。若经常分散若经常分
129、散心理健康水平下降了。心理健康水平下降了。二、心理健康十标准论:二、心理健康十标准论:.225(三)暗示性:(三)暗示性:易受暗示的人易受暗示的人易被环境无关因素引起情易被环境无关因素引起情绪波动、思维动摇。绪波动、思维动摇。(四)心理活动强度:(四)心理活动强度:强烈精神打击强烈精神打击认识水平认识水平与人的与人的生活经验生活经验有关有关性格特征性格特征神经系统的素质神经系统的素质.226(五)心理活动耐受力(五)心理活动耐受力(内受力内受力)对长期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对长期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六)康复能力:(六)康复能力:(七)心理自控力:(七)心理自控力:(八)自信心(是否有恰当的自信
130、)(八)自信心(是否有恰当的自信)(九)社会交往(九)社会交往(十)环境适应能力:(十)环境适应能力:.227第三单元第三单元相关概念的区分及内涵相关概念的区分及内涵一、概念的区分(临床心理学领域)一、概念的区分(临床心理学领域)正常心理正常心理具备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具备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或:不包含精神病症状的心理活或:不包含精神病症状的心理活动动异常心理异常心理有典型精神障碍(精神病)症状的有典型精神障碍(精神病)症状的心理活动心理活动.228“正常正常”和和“异常异常”标明和讨论标明和讨论“有精神障有精神障碍碍”或或“没有精神障碍没有精神障碍”等问题的一对范畴。等问题的一对范畴。“健康健康
131、”和和“不健康不健康”是在是在“正常正常”范围范围内,讨论内,讨论“正常心理正常心理”水平的高低和程度的水平的高低和程度的如何。如何。.229.230二、健康心理和不健康心理的具体内涵二、健康心理和不健康心理的具体内涵v静态的角度静态的角度:健康心理是一种心理状态,健康心理是一种心理状态,(某一时段内)(某一时段内)v发展角度发展角度:是围绕某一群体的心理健康常模,在一定是围绕某一群体的心理健康常模,在一定(两个标准差)范围内不断上下波动的(两个标准差)范围内不断上下波动的相对平相对平衡过程衡过程.231v动态角度为:动态角度为:是一种处于是一种处于动态平衡动态平衡的心理过程。的心理过程。v“
132、不健康心理活动不健康心理活动”的定义:的定义:是一种处于动态失衡的心理过程。是一种处于动态失衡的心理过程。.232第六节第六节关于健康心理学关于健康心理学v健康心理学:健康心理学:使用心理学的干预手段,可以帮助人们端正生活方式,使用心理学的干预手段,可以帮助人们端正生活方式,除去种种不良生活习性,以便保护人的身体健康等。除去种种不良生活习性,以便保护人的身体健康等。包括:包括:1躯体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躯体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2防御压力和治疗反应性心理障碍中的心理学问题;防御压力和治疗反应性心理障碍中的心理学问题;3培养和建立健康生活方式中的心理学问
133、题。培养和建立健康生活方式中的心理学问题。.233一、疾病患者的一般心理特点一、疾病患者的一般心理特点1、对客观世界和自身价值的态度发生改变、对客观世界和自身价值的态度发生改变2、把注意力从外界转移到自身的体验和、把注意力从外界转移到自身的体验和感官上感官上3、情绪低落、情绪低落4、时间感觉发生变化、时间感觉发生变化5、精神偏离日常状态精神偏离日常状态二、心理学对躯体疾病治疗的意义二、心理学对躯体疾病治疗的意义.234第七节第七节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第一单元第一单元概述概述v心理健康咨询的工作对象:心理健康咨询的工作对象:只是心理不健康的各类状态,只是心理不健康的各类状态,
134、而不是各类异常心理状态。而不是各类异常心理状态。.235v从总体来看,心理健康咨询所涉及的主要工作从总体来看,心理健康咨询所涉及的主要工作内容内容属于心理不健康状态。属于心理不健康状态。v对对“心理健康咨询对象心理健康咨询对象”的分类,用的分类,用“用途用途”和和“效度效度”这两个维度,作为分类的可靠检验这两个维度,作为分类的可靠检验标准。标准。许又新许又新.236一、一、用途用途(一)(一)咨询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区分咨询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区分(二)(二)进行合理的临床诊断进行合理的临床诊断(三)(三)限定心理健康咨询范围限定心理健康咨询范围(四)(四)咨询方案的制定咨询方案的制定(五)(五)
135、疗效评估疗效评估(六)(六)心理健康问题的深入研究心理健康问题的深入研究(七)(七)职业培训职业培训(八)(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九)(九)自我心理保健的需要自我心理保健的需要.237二、二、效度效度v所谓效度,就是确定所谓效度,就是确定“心理不健康状态心理不健康状态”真实存在真实存在的标尺。的标尺。(一)症状学效度(一)症状学效度1、临床经验证实临床经验证实“心理不健康特征心理不健康特征”的真实性;的真实性;2、情绪心理学的研究,可以说明、情绪心理学的研究,可以说明“心理不健康特征心理不健康特征组合组合”是真实的;是真实的;.238(二)预测效度(二)预测效度1对自然发展的预
136、期对自然发展的预期v可因个人的年龄、性别、个性特征、环境条件的变化、可因个人的年龄、性别、个性特征、环境条件的变化、所受刺激的性质等条件的不同,产生不同的结果:所受刺激的性质等条件的不同,产生不同的结果:(1)在三个月内,部分人有可能自行缓解;)在三个月内,部分人有可能自行缓解;(2)由于主、客观条件较差,短期内得不到化解。)由于主、客观条件较差,短期内得不到化解。(3)长期得不到改善)长期得不到改善心理抗压能力和耐受性逐渐心理抗压能力和耐受性逐渐下降下降间断性的身体虚弱,情绪和情感的自控能间断性的身体虚弱,情绪和情感的自控能力下降,生活和社会功能受到一定影响。力下降,生活和社会功能受到一定影
137、响。.2392外界干预下的预期外界干预下的预期(1)非专业的社会支持:)非专业的社会支持:早期早期可被此类社会支持化解。可被此类社会支持化解。(2)专业的心理咨询。)专业的心理咨询。.240(三)(三)结构效度结构效度1理论上促成或影响理论上促成或影响“心理不健康状态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因素有的因素有:(1)人口学因素:青春发育期、更年期。)人口学因素:青春发育期、更年期。(2)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3)身体健康水平)身体健康水平(4)社会变迁)社会变迁.241第二单元第二单元心理不健康的分类心理不健康的分类一、第一类型一、第一类型一般心理问题一般心理问题“心理问题心理问题”是由现实因
138、素激发,持续时是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康状态。.242诊断心理问题,必须满足以下条件:诊断心理问题,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刺激、刺激现实刺激现实刺激2、时间、时间持续满持续满1个月个月,或或间断持续间断持续2个月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仍不能自行化解;3、反应、反应在相当程度的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理智控制下,行为行为不失常态不失常态,基本维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但效率有所下降;
139、4、内容内容反应反应内容不泛化内容不泛化.243二、第二类型二、第二类型严重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v关键问题是与神经症进行鉴别。关键问题是与神经症进行鉴别。v鉴别的要点鉴别的要点“内心冲动的性质内心冲动的性质”和和“病程病程”。.244v诊断诊断“严重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必须满足以下条件: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刺激刺激相对强烈的现实刺激相对强烈的现实刺激2、时间、时间在在2个月以上,半年以下个月以上,半年以下;3、反映、反映遭受的刺激强度越大,反映越强烈。遭受的刺激强度越大,反映越强烈。多数会多数会短暂地失去理性控制短暂地失去理性控制;单纯依靠单纯依靠“自然发展自然发展”或或“非专业性的干预非
140、专业性的干预”难以解难以解脱;脱;有时伴有有时伴有某一方面的人格缺陷某一方面的人格缺陷。对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对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有一定程度的影响。4、内容、内容内容充分泛化。内容充分泛化。.245三、第三类型三、第三类型神经症的心理问题神经症的心理问题(即(即“可疑神经症可疑神经症”)v已接近神经症,已接近神经症,v或者它本身就是神经症的早期阶段。或者它本身就是神经症的早期阶段。v有时,我们也把有严重心理问题但没有严重的有时,我们也把有严重心理问题但没有严重的人格缺点者(如均衡性较差的人格)列入这一人格缺点者(如均衡性较差的人格)列入这一类类.246第八节第八节压力(应激)
141、与健康压力(应激)与健康第一单元第一单元从心理学角度看压力从心理学角度看压力从心理学角度:从心理学角度:1、压力是由外部事件引发的一种体验、压力是由外部事件引发的一种体验2、更多的成分是人们的主观体验、更多的成分是人们的主观体验3、承受压力的能力因人而异。、承受压力的能力因人而异。4、适应,意味着脑力和体力的付出、适应,意味着脑力和体力的付出,.247一、压力(应激)的定义:一、压力(应激)的定义:v压力是客观事件对个体的刺激,压力是客观事件对个体的刺激,v另一说法,压力是压力源及环境条件变化对主另一说法,压力是压力源及环境条件变化对主体提出的要求和个体对它的反应。体提出的要求和个体对它的反应
142、。v从心理学角度看,压力是一种主观体验验到的从心理学角度看,压力是一种主观体验验到的东西,它无法抛开而单独存在。东西,它无法抛开而单独存在。v压力是压力源和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压力是压力源和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和行为体验过程。.2481、把应激看作是一种刺激物、把应激看作是一种刺激物2、把应激看作是一种反应、把应激看作是一种反应3、应激是一种觉察到的威胁、应激是一种觉察到的威胁.249应激过程的模式应激过程的模式(了解)(了解)v输入输入中介机制中介机制反应反应结果结果环境需要环境需要应应 激激 源源觉察觉察与与认知认知评价评价心理性心理性生理性生理性适应适应适应适
143、应不良不良.250二、压力源(应激源)的种类二、压力源(应激源)的种类:按性质可分为三大类:按性质可分为三大类:生物性压力源生物性压力源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的事件。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的事件。精神性压力源精神性压力源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正常精神需求的内在和外在事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正常精神需求的内在和外在事包括:错误的认知结构包括:错误的认知结构个体不良经验、道德冲突个体不良经验、道德冲突不良个性心理特点。不良个性心理特点。.251社会环境性压力源社会环境性压力源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社会需求的事件。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社会需求的事件。纯社会性的,如:重大社会变革、重要人际关纯社
144、会性的,如:重大社会变革、重要人际关系破裂(失恋、离婚)家庭长期冲突、战争、系破裂(失恋、离婚)家庭长期冲突、战争、被监禁等。被监禁等。由自身状况(如个人心理障碍、传染病等)造由自身状况(如个人心理障碍、传染病等)造成的人际适应问题(如恐人症性、社会交往不成的人际适应问题(如恐人症性、社会交往不良),等等。良),等等。.252三、压力源的测评三、压力源的测评1、社会再适应量表、社会再适应量表霍尔姆斯霍尔姆斯为为测量重大生活事件而设计的,测量重大生活事件而设计的,得分较高的人得分较高的人较容易罹患心脏病、骨折、较容易罹患心脏病、骨折、糖尿病、白血病以及小感冒。糖尿病、白血病以及小感冒。量表中的分
145、数,也与量表中的分数,也与“精神障碍、抑郁、精精神障碍、抑郁、精神分裂症以及严重的心理疾病有关神分裂症以及严重的心理疾病有关”.253序号序号 生生活活事事件件LCU序序号号生生活活事事件件LCU1丧偶丧偶10023子女离家(如上大学)子女离家(如上大学)292离婚离婚7324司法纠纷司法纠纷293夫妻分居夫妻分居6525个人有特殊成就个人有特殊成就284拘禁拘禁6326. 妻子开始工作或离职妻子开始工作或离职265亲人死亡亲人死亡6327开始或终止学业开始或终止学业266受伤或生病受伤或生病5328生活条件改变(人乔迁)生活条件改变(人乔迁)257结婚结婚5029个人习惯改变个人习惯改变24
146、8解雇解雇4730与上级的矛盾与上级的矛盾239复婚复婚4531工作时间或条件的改变工作时间或条件的改变2010退休退休4532搬家搬家2011家人健康状况改变家人健康状况改变4433转学转学2012怀孕怀孕4034改变娱乐方式或程度改变娱乐方式或程度1913性生活问题性生活问题3935宗教活动改变宗教活动改变1814增加家庭成员增加家庭成员3936社交活动改变社交活动改变1715工作调动工作调动3937少量借货少量借货1616经济状况改变经济状况改变3838睡眠习惯改变睡眠习惯改变15.2542、日常生活中小困扰的测量、日常生活中小困扰的测量坎纳坎纳两个量表:两个量表:(1)日常生活中的量表
147、,计)日常生活中的量表,计117个题目,个题目,(2)日常生活中令人兴奋的量表,计)日常生活中令人兴奋的量表,计135个题个题戴隆基斯戴隆基斯1982年使用这两个量表,结果提示:年使用这两个量表,结果提示:被测试人的健康状况与小困扰出现的频率和强度被测试人的健康状况与小困扰出现的频率和强度有关,而与生活事件数目和严重性比较无关。有关,而与生活事件数目和严重性比较无关。振奋事件与健康无关。振奋事件与健康无关。提出一种见解:提出一种见解:“日常小压力比主要的生活改变更能预测健康日常小压力比主要的生活改变更能预测健康”。日常生活积累的困难比重要生活事件更能影响健康。日常生活积累的困难比重要生活事件更
148、能影响健康。.2553、知觉压力的测评、知觉压力的测评知觉压力知觉压力:是对某种是对某种“超个人能力事件超个人能力事件”的体验。的体验。如:中、小学生必须经常完成超限的如:中、小学生必须经常完成超限的课后作业等。课后作业等。测评知觉压力,是让个体确定超越自己应对测评知觉压力,是让个体确定超越自己应对能力的事情有哪些。能力的事情有哪些。.256四、压力的内省体验四、压力的内省体验是人的内心冲动。是人的内心冲动。分为四大类:分为四大类:双趋冲动:双趋冲动:“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趋避冲突:趋避冲突:“想吃鱼有怕腥想吃鱼有怕腥”双避冲突:双避冲突:“前有悬崖后有追兵前有悬崖后有追兵”双重
149、驱避冲突双重驱避冲突.257第二单元第二单元压力的适应压力的适应一、压力的种类一、压力的种类按压力的强度可分三大类:按压力的强度可分三大类: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某一事件阶段内,经历着某一种事件并努力去适应某一事件阶段内,经历着某一种事件并努力去适应它,而且其强度不足以使我们崩溃,称这时候体验到它,而且其强度不足以使我们崩溃,称这时候体验到的压力为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的压力为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其后效不完全是负面的。其后效不完全是负面的。“吃一堑,长一智吃一堑,长一智”。.258叠加性压力:分叠加性压力:分2类类(1)同时性叠加压力:)同时性叠加压力:“四面楚歌四面楚歌”:(2)
150、继时性叠加压力:)继时性叠加压力:“祸不单行祸不单行”.259破坏性压力(破坏性压力(极端压力极端压力)包括:包括:战争、大地震、空难、被绑架、被强暴等战争、大地震、空难、被绑架、被强暴等情绪方面:情绪方面:以以沮丧沮丧为主,罪恶感,以激惹,暴怒,为主,罪恶感,以激惹,暴怒,同时伴有攻击行为,同时伴有攻击行为,与亲人变得疏远,与亲人变得疏远,对当时的记忆丧失,长期注意力难以集中。对当时的记忆丧失,长期注意力难以集中。强大自然灾害后的心理反应(灾难症候群)强大自然灾害后的心理反应(灾难症候群)惊吓期。惊吓期。“失魂落魄失魂落魄”恢复期。恢复期。“后怕后怕”康复。康复。.260二、压力的适应二、压
151、力的适应v塞利(塞里)塞利(塞里)“一般适应症候群一般适应症候群”。.261分三个阶段:分三个阶段:警觉阶段:警觉阶段:(发现了事件并引起警觉,同时准备战斗)(发现了事件并引起警觉,同时准备战斗)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促进促进新陈代谢,释放储存的能量新陈代谢,释放储存的能量呼吸、心跳加速,呼吸、心跳加速,汗腺加快分泌,血压、体温升高等等。汗腺加快分泌,血压、体温升高等等。.262搏斗阶段:搏斗阶段:(全力投入对事件的应对,或消除压力、或(全力投入对事件的应对,或消除压力、或适应压力,抑或退却)适应压力,抑或退却)生理,生化指标在表面上恢复正常,生理,生化指
152、标在表面上恢复正常,外在行为平复。外在行为平复。内在的生理和心理资源被大量消耗。内在的生理和心理资源被大量消耗。个体变得敏感、脆弱。个体变得敏感、脆弱。.263衰竭阶段:衰竭阶段:(消耗最大生理和心理资源,最后(消耗最大生理和心理资源,最后“筋疲力尽筋疲力尽”)由于压力的长期存在,能量几乎耗尽,已无由于压力的长期存在,能量几乎耗尽,已无法继续去抵抗压力法继续去抵抗压力疾病和死亡。疾病和死亡。.264应激源(生物、心理、社会、文化)应激源(生物、心理、社会、文化)大脑皮质大脑皮质肾上腺髓质肾上腺髓质垂垂 体体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腺垂体腺垂体神经垂体神经垂体ACTH肾上腺皮质肾
153、上腺皮质支气管扩张支气管扩张心肌收缩心肌收缩心率心率 血压血压代谢耗氧代谢耗氧糖原分解糖原分解扩瞳、出汗扩瞳、出汗 皮肤皮肤 肾脏肾脏 周围血管周围血管苍白苍白 肾素分泌肾素分泌 血管收血管收发冷发冷 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 血压血压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抑制免疫反应抑制免疫反应血糖升高等血糖升高等认知评价认知评价下丘脑下丘脑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水储留水储留免免 疫疫 系系 统统.265第三单元第三单元压力的临床后果和中介系统压力的临床后果和中介系统一、压力的临床后果一、压力的临床后果(一)压力如何造成临床症状(一)压力如何造成临床症状体质、压力论。体质、压力论。压力和个体的身体素质,对疾病的发生
154、同时起作用。压力和个体的身体素质,对疾病的发生同时起作用。器官敏感论。器官敏感论。在应对压力时,反应最敏感、活动强度和频率最高在应对压力时,反应最敏感、活动强度和频率最高的器官,最容易患病。的器官,最容易患病。.266三个阶段:三个阶段:对压力的相应阶段对压力的相应阶段中介系统的增益或消解过程中介系统的增益或消解过程临床相阶段临床相阶段(二)从压力源到临床相的逻辑过程。(二)从压力源到临床相的逻辑过程。.267对压力的相应阶段对压力的相应阶段(1)只有被个体)只有被个体察觉察觉、与个体生活相关并引起与个体生活相关并引起响应的事件响应的事件,才对个体构成压力。,才对个体构成压力。(2)都是与人的
155、本质属性相关联的事件,)都是与人的本质属性相关联的事件,即即生物性的、社会性的和精神性的生物性的、社会性的和精神性的。.268中介系统的增益或消解过程中介系统的增益或消解过程中介系统中介系统:认知系统、认知系统、社会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系统免疫系统。免疫系统。两种功能:两种功能:(1)增益功能,使事件的强度相对增加;)增益功能,使事件的强度相对增加;(2)消解功能,使事件的相对强度减低。)消解功能,使事件的相对强度减低。.269认知系统的具体作用:认知系统的具体作用:(1)认知、评估作用)认知、评估作用(2)调节控制作用调节控制作用(3)人格的影响作用)人格的影响作用(1)正确认识和评估压力正确认
156、识和评估压力正确评估自己的实力正确评估自己的实力事件的强度相对降低事件的强度相对降低.270拉扎鲁斯拉扎鲁斯认知影响压力相对强度的方式认知影响压力相对强度的方式有三类:有三类:1、认识结果是两可的:认识结果是两可的:认为是压力认为是压力要求自己去适应;要求自己去适应;认为不构成威胁认为不构成威胁无须去应对它。无须去应对它。2、对客观事件严重性的评估。可以影响压力的体验。、对客观事件严重性的评估。可以影响压力的体验。3、当事人对自己能力的评估,影响压力的相对强度,当事人对自己能力的评估,影响压力的相对强度,自我能力评估过低自我能力评估过低增强焦虑情绪增强焦虑情绪.271(2)调节控制作用调节控制
157、作用当事人是否认为自己能够控制局面,当事人是否认为自己能够控制局面,对客观事件认知对客观事件认知上的不足,是增强相对压力的重上的不足,是增强相对压力的重要因素。要因素。对局面的控制类型有三类:对局面的控制类型有三类:1)行为的自我控制:)行为的自我控制:在压力下,对自己的行为有无主动权的问题。在压力下,对自己的行为有无主动权的问题。2)认知的控制:)认知的控制:在压力下,对自己的思维活动有无自主权的问题。在压力下,对自己的思维活动有无自主权的问题。3)环境的控制)环境的控制.272(3)人格的影响作用)人格的影响作用外控型人格:外控型人格:认为个人生活中的主导力量是外力认为个人生活中的主导力量
158、是外力内控型人格:内控型人格:根源在自身,成功是个人努力的结果,失根源在自身,成功是个人努力的结果,失败是自己的失误。败是自己的失误。.273社会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系统:作用有两种:作用有两种:(1)物质帮助;)物质帮助;(2)精神支持:认识、理解事件的性质和强度,)精神支持:认识、理解事件的性质和强度,与当事人一起策划应对方式与当事人一起策划应对方式亲密的和可信任的关系,是压力的有效缓冲器。亲密的和可信任的关系,是压力的有效缓冲器。.274生物调节系统:生物调节系统:v包括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包括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v压力可导致免疫功能损害,压力可导致免疫功能损害,其他变相的压力
159、(过度控制、孤独、社会支持系统不其他变相的压力(过度控制、孤独、社会支持系统不良等良等)也可以破坏免疫功能。)也可以破坏免疫功能。总之:总之:个体对事件的实际反应,是由中介系统对压力进个体对事件的实际反应,是由中介系统对压力进行增益或消解获得相对强度决定的。行增益或消解获得相对强度决定的。中介系统的总体功能,由三个子系统各自的功能中介系统的总体功能,由三个子系统各自的功能状态决定。状态决定。.275临床相阶段临床相阶段临床症状又有:临床症状又有:及时型症状及时型症状滞后型症状滞后型症状.276.277精神属性精神属性二、二、- 三、三、-(二)(二)- (三)(三)-竞争、攻竞争、攻击、厌恶、
160、击、厌恶、“酸葡萄酸葡萄”心理心理退缩、怨天时退缩、怨天时地利、强调客地利、强调客观观模仿模仿认可,认可,理性化理性化不泛化:不泛化:只攻击某只攻击某一对象一对象泛化:攻击泛化:攻击一批比自己一批比自己强的人强的人泛化:对所有比泛化:对所有比自己强的人和事自己强的人和事退缩、自卑(含退缩、自卑(含反向表达)反向表达)不泛化:只对特定不泛化:只对特定对象产生退缩反应对象产生退缩反应(含反向表达即过(含反向表达即过分谦虚)分谦虚)傲慢傲慢谨慎或退缩谨慎或退缩羡慕羡慕嫉妒嫉妒高于他人高于他人低于他人低于他人不同之处不同之处相同之处相同之处1、自己与他人比较、自己与他人比较2、- 3(一)、自我认知(一)、自我认知一、认知一、认知.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