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三宋明理学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79339702 上传时间:2024-08-26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727.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三宋明理学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三宋明理学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三宋明理学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三宋明理学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三宋明理学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三宋明理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三宋明理学(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一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三三 宋明理学宋明理学福清康辉中学福清康辉中学 历史教研组历史教研组 张征张征为往圣继绝学 宋明理学宋明理学学习要求:学习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程门立雪程门立雪程门立雪程门立雪(汉语拼音汉语拼音:chng mn l xu) 旧指学生恭敬受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比喻尊敬师长。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教。现比喻尊敬师长。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成语出自敬。成语出自宋史宋史杨时传杨时传:“至是,杨时见程颐于至是,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

2、。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音音zu)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江南春绝句江南春绝句 (唐唐) 杜牧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多少楼台烟雨中。此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此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背景背景 1 1、儒学的困境、儒学的困境汉末汉末、魏晋、唐五代、魏晋、唐五代正统正统地位地位削弱削弱韩愈韩愈 李翱李翱 表现:表现:原因原因: :道教、佛教道教、佛教兴起传播兴起传播 2 2、儒学复兴运动、儒学复兴运

3、动A A、先声、先声 B B、兴起、兴起 为理学兴起奠定基础为理学兴起奠定基础基本主张:基本主张:宽松宽松的文化的文化政策政策;批评唐代政治,以唐为鉴,批评唐代政治,以唐为鉴,复兴儒学复兴儒学强调强调“华夷之辨华夷之辨”,视,视佛教道教为夷狄之教佛教道教为夷狄之教推崇推崇春秋春秋尊王攘夷尊王攘夷原因:原因:基础基础周敦周敦颐颐 昔受学于周茂叔昔受学于周茂叔, ,每令寻仲尼、每令寻仲尼、颜子乐处,所乐何事?颜子乐处,所乐何事? 二程遗书二程遗书 一、寻孔颜乐处:理学的发端一、寻孔颜乐处:理学的发端 周敦周敦颐,号濂溪,字茂叔,颐,号濂溪,字茂叔,湖南道县人。湖南道县人。程程 颢颢 天者,理也。天

4、者,理也。 二程遗书二程遗书二、二程悟理:理学的建立二、二程悟理:理学的建立 万物皆有理,顺之则易,万物皆有理,顺之则易,逆之则难,各循其理,何劳逆之则难,各循其理,何劳于己力哉。于己力哉。 二程遗书二程遗书程程 颐颐性即理性即理 二、二程悟理:理学的建立二、二程悟理:理学的建立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 二程遗书二程遗书朱朱 熹熹三、格物致知:理学的成熟三、格物致知:理学的成熟 朱熹,字元晦,号晦庵,朱熹,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属徽州婺源(今属江西)江西)人,人,生活在南宋孝宗至宁宗时代。生活在南宋孝宗至宁宗时代。 格物致知格物致知: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解

5、释为:穷究事物解释为:穷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格物致知格物致知一词出自一词出自大学大学。格,至也。物,犹事也。致,推极也,知,。格,至也。物,犹事也。致,推极也,知,犹识也。格物致知是儒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哲学概念。犹识也。格物致知是儒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哲学概念。北宋朱熹认为,北宋朱熹认为,致知在格物者,言欲尽吾之知,在即致知在格物者,言欲尽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物而穷其理也。这是朱子对这是朱子对格物致知格物致知最概括、精确最概括、精确的表述。推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也。穷至事的表述。推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也。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

6、对于朱熹的的解释,我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对于朱熹的的解释,我们的理解是,们的理解是,格物就是即物穷理,凡事都要弄个明白,格物就是即物穷理,凡事都要弄个明白,探个究竟;致知,即做个真正的明白人,为人行事决探个究竟;致知,即做个真正的明白人,为人行事决不湖涂。不湖涂。 学生问:学生问:“昨谓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如何?昨谓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如何?” 朱熹答:朱熹答:“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此天地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此天地” 学生问:学生问:“理在先,气在后?理在先,气在后?” 朱熹答:朱熹答

7、:“理与气本无先后之可言,但推上去时,却如理在理与气本无先后之可言,但推上去时,却如理在先,气在后相似。先,气在后相似。” 学生问:学生问:“必有是理,然后有是气,如何?必有是理,然后有是气,如何?” 朱熹答:朱熹答:“此本无先后之可言,然必欲推其所从来,则须说此本无先后之可言,然必欲推其所从来,则须说先有是理。然理又非别为一物,即存乎是气之中,无是气,则是先有是理。然理又非别为一物,即存乎是气之中,无是气,则是理亦无挂塔处理亦无挂塔处” 朱熹朱熹:朱子语类朱子语类 朱熹是如何看待朱熹是如何看待“理理”与与“气气”的?的?三、格物致知:理学的成熟三、格物致知:理学的成熟 观书有感观书有感 (

8、(宋宋) )朱熹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有源头活水来。 三、格物致知:理学的成熟三、格物致知:理学的成熟 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天理? 朱熹朱熹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遏人欲而存天理而存天理”。 朱熹朱熹 上述两则材料反映出朱熹在治

9、国上述两则材料反映出朱熹在治国问题上有着怎样的主张?问题上有着怎样的主张?三、格物致知:理学的成熟三、格物致知:理学的成熟 三、格物致知:理学的成熟三、格物致知:理学的成熟 穿衣:要颈紧、腰紧、脚紧;穿衣:要颈紧、腰紧、脚紧;说话:凡为人子弟必须低声下气,语言详缓;说话:凡为人子弟必须低声下气,语言详缓;读书:要端正身体面对书册,祥缓看字;读书:要端正身体面对书册,祥缓看字;饮食:在长辈面前,必须轻嚼缓咽,不可闻饮食之声。饮食:在长辈面前,必须轻嚼缓咽,不可闻饮食之声。 朱熹:朱熹:童蒙须知童蒙须知 鹅湖之会鹅湖之会 宋淳熙二年(宋淳熙二年(1175年)六月,吕祖谦为了调和朱年)六月,吕祖谦为

10、了调和朱熹熹“理学理学”和陆九渊和陆九渊“心学心学”之间的理论分歧,使两人之间的理论分歧,使两人的哲学观点的哲学观点“会归于一会归于一”,于是出面邀请陆九龄、陆九,于是出面邀请陆九龄、陆九渊兄弟前来与朱熹见面。六月初,陆氏兄弟应约来到鹅渊兄弟前来与朱熹见面。六月初,陆氏兄弟应约来到鹅湖寺,双方就各自的哲学观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这就湖寺,双方就各自的哲学观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这就是著名的是著名的“鹅湖之会鹅湖之会”。 陆陆九九渊渊-新学开创者新学开创者宇宙便是吾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吾心便是宇宙。四、发明本心:理学的发展四、发明本心:理学的发展 发明本心发明本心心即理心即理 王守仁王守

11、仁-心学集大者心学集大者自号自号“阳明子阳明子”阳明先生阳明先生四、发明本心:理学的发展四、发明本心:理学的发展 王守仁王守仁“知行合一知行合一”龙场悟道龙场悟道“致良知致良知”四、发明本心:理学的发展四、发明本心:理学的发展 理学派别理学派别代表人物代表人物核心观点核心观点地位地位程朱理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陆王心学阶段小结阶段小结程颢、程颐程颢、程颐朱熹朱熹陆九渊陆九渊王守仁王守仁天理、天理、“孔颜之乐孔颜之乐”格物致知格物致知发明本心发明本心“心既理心既理”“致良知致良知”“知行合一知行合一”理学的开创者理学的开创者理学的集大成者,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成为官他的思想成为官方正统儒学方正统

12、儒学心学的开创者心学的开创者建立系统的心学建立系统的心学理论理论 凡时代非皆有思潮,有思潮之时代,凡时代非皆有思潮,有思潮之时代,必文化昂进之时代也。其在我国自秦以后,必文化昂进之时代也。其在我国自秦以后,确能成为时代思潮者,则汉之经学,隋唐确能成为时代思潮者,则汉之经学,隋唐之佛学,之佛学,宋及明之理学宋及明之理学,清之考证学,四,清之考证学,四者而已。者而已。 梁启超: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清代学术概论 1919世纪后期以来,我们面临着新的社世纪后期以来,我们面临着新的社会变迁的时代,处于更广泛的世界文明的会变迁的时代,处于更广泛的世界文明的 环境,同样也遇到了社会价值重建的课题,环境,同样也遇到了社会价值重建的课题,重新审视宋明理学的产生、建立和发展,重新审视宋明理学的产生、建立和发展,可以为我们今天提供哪些思想文化上的启可以为我们今天提供哪些思想文化上的启发?发? 问题探讨问题探讨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宋张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