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建省福林咨询中心 陈昌雄 博士 教授 博导:13328256616E-mail:fjccx@第四章第四章 森林资源资产调查与核查森林资源资产调查与核查•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对象有单株树木和成片林子,现分别介绍单株树木材积和成片林子的蓄积如何测算第一节第一节 树木材积测定树木材积测定•树木都是由树干、树根和枝叶所构成从利用木材的观点出发,树干价值最高,且在整个树木体积中占比例最大,约占2/3,而根和枝叶只各占1/6左右,因此本节主要研究树干的材积测定方法树干材积由材积三要素决定,即直径、高度、形状一、常用测树仪器一、常用测树仪器(一)树干直径测定仪器(一)树干直径测定仪器树干直径(Diameter)是指垂直于树干轴的横断面的直径,用D或d表示测定直径的常用仪器有轮尺、直径卷尺和检径尺(钩尺)等1 1 轮尺轮尺轮尺又称卡尺,有木制或铝合金制两种其构造如图1—1所示,可分为固定脚、滑动脚和尺身三部分固定脚固定在尺身一端,滑动脚可沿尺身滑动,尺身上有厘米刻度,根据滑动脚在尺身上的位置读出树干的直径值图1-1 轮尺1.固定脚 2.滑动脚 3.尺身 4.树干横断面•轮尺不仅用于测定单株树木的直径,也可作为森林调查中测大量立木直径的工具,因而在测尺上一般都有二种刻度。
一种是从固定脚内侧为零开始,按cm刻划可精确到0.1cm,用以量测立木直径另一种是径阶刻划,径阶整化常采用上限排外法,如表1—1径阶(cm)2cm径阶范围(cm)径阶(cm)4cm径阶范围(cm)21.0—2.942.0—5.943.0—4.986.0—9.965.0—6.91210.0—13.987.0—8.91614.0—17.9109.0—10.92018.0—21.9…┉┉…┉┉…┉┉…┉┉表表1-1 径阶范围划分径阶范围划分 轮尺测径时注意的事项: (1)测径时应使尺身与两脚所构成的平面与干轴垂直,且其三点同时与所测树木断面接触 (2)测径时先读数,然后再从树干上取下轮尺 (3)树干断面不规则时,应测定其互相垂直两直径,取其平均值为该树干直径 (4)若测径部分有节瘤或畸形时,可在其上、下的等距处测径取其平均值2 2 直径卷尺(围尺)直径卷尺(围尺)通过围尺量测树干的圆周长,换算成直径一般长1~3m,围尺采用上、下刻划下部分刻普通米尺;上部分刻上与圆周长相对应的直径读数,也就是根据C=πD的关系(C为周围长,D为直径)进行刻划围尺比轮尺携带方便且测定值比较稳定,使用时,围尺要拉紧并与树干保持垂直。
•3 钩尺钩尺(检径尺检径尺)•钩尺是用来测定堆积原木小头直径的工具使用时只要钩住木段断面积的边缘,使尺身通过断面的中心与另一端边缘相切的刻度即为该断面的直径原木小头直径均以2cm进位,因而钩尺上刻有按2cm整化的径阶刻度(二)测高器(二)测高器 1 1 布鲁莱斯测高器布鲁莱斯测高器 布鲁莱斯(BLume—Leiss)测高器是目前我国最常用的测高器,其构造如图1—3,测高原理为三角函数原理,如图1—4中所示由图1—4可得全树高H为: (1-1) 式中:AB—水平距;H=CB+BD;BD—眼高(仪器高);α—仰角图1-3 布鲁莱斯测高器构造1.制动按钮 2.视距器 3.瞄准器 4.刻度盘5.摆针 6.滤色镜 7.起动钮 8.修正表图1-4 布鲁莱斯测高 在布鲁莱斯测高器的指针盘上,分别有几种不同水平距离的高度刻度在平地使用时,先要测出测点至树木水平距离,且要等于整数15、20、30 、40 m,测高时,按动仪器背面起动按钮,让指针自由摆动,用瞄准器对准树梢后,即按下制动钮,固定指针,在刻度盘上读出对应于所选水平距离的树高值,再加上测者眼高AE即为树木全高H。
•在坡地上,先观测树梢,求得h1;再观测树基,求得h2若两次观测符号相反(仰视为正,俯视为负),则树木全高H=h1+h2,若两次观测值符号相同,则H=h1-h2 图1-5 在坡地上测高(三)多用测树仪(三)多用测树仪近二三十年,具有多用途的综合测树仪的研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目前国内外已设计和生产了各种型号的多用测树仪,其共同特点是一机多能,使用方便,能测定树高、立木任意部位直径、水平距离、坡度和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等多项因子,鉴于时间有限,这里不作介绍•(四)生长锥(四)生长锥•生长锥是测定树木年龄和直径生长量的专用工具,它由三部分组成:•1.锥柄•2.锥筒•它是锥的主体,它是一个中空的圆筒先端有螺旋刀,用以锥入树干中•3.探取杆• 披针形,先端有细齿,用它将木条从筒中取出,以备查数年轮 生长锥的使用方法:先将锥筒装置于锥柄上的方孔内,用右手握柄的中间,用左手扶住锥筒以防摇晃垂直于树干将锥筒先端压入树皮,而后用力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待钻过髓心为止将探取杆插入筒中稍许逆转再取出木条,木条上的年龄数,即为钻点以上树木的年龄加上由根颈长至钻点高度所需的年数,即为树木的年龄。
二、树干形状二、树干形状(一)树干横断面的形状(一)树干横断面的形状 假设过树干中心有一条纵轴线,称为干轴,与干轴垂直的切面称为树干横断面,其面积称为断面积,记为g,所谓树干横断面的形状是指树干横断面的闭合曲线的形状 一株树自下而上,其横断面形状除靠近基部由于根部扩张多而不规整外,从面积对比结果看,总的认为近似圆形或更近似椭圆形 在实际工作中,不论用圆或椭圆公式求算树干横断面积都只能得到近似的结果按圆形计算横断面积要大于或等于按椭圆计算的面积图1-8 树干横断面形状 为了便于树干横断面积和树干材积计算,通常把树干横断面当做圆形树干的平均粗度作为圆的直径用圆面积公式计算树干横断面面积,其平均误差不超过±3%,这样的误差在测树工作中是允许的,因此树干横断面的计算公式为: (1-4)式中:g—树干横断面积; d—树干平均直径(二)树干纵断面的形状(二)树干纵断面的形状 沿树干中心假想的干轴将其纵向剖开,即可得树干的纵断面以干轴作为直角坐标系的x轴,以横断面的半径作为y轴,并取树梢为原点,按适当的比例作图即可得出表示树干纵断面轮廓的对称曲线,这条曲线通常称为干曲线(stem curve)。
树干纵断面形状实际上就是干曲线的类型根据前人的研究,干曲线自基部向梢端的变化大致可归纳为:凹曲线、平行于x轴的直线、抛物线和相交于x轴的直线这4种曲线类型(如图1-9a)•如果把树干当作干曲线以x轴为轴的旋转体,则相应于上述4种曲线的体型依次分别近似于截顶凹曲线体、圆柱体、截顶抛物线体和圆锥体(如图1-9b)这4种体型在各树干上的相对位置基本是一致的,其变化是逐渐的,且因树种、年龄、立地条件不同所占的比例略有所差异一般生长正常的树干以圆柱体和抛物线体占全树干的绝大部分,凹曲线体和圆锥体所占比例很小据此特点,基本上可以按抛物线体和圆柱体的求积公式计算树干材积图1-9a 树干纵断面与干曲线图1-9b 树干不同部位的干曲线及其旋转体A.相交于干轴的直线,圆锥体 B.抛物线,抛物线体 C.平行于干轴的直线,圆柱体 D.内凹曲线,凹曲线体 三、三、 立木材积的近似测定立木材积的近似测定(一)单株立木测定特点(一)单株立木测定特点立木直径一般仅限于人们站在地面向上伸手就能方便测量到的部位,普遍取为成人的胸高位置,这个部位的立木直径称作胸高直径(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简称胸径(DBH) 。
测定胸径时应注意:•(1)在我国森林调查工作中,胸高位置在平地是指距地面上1.3m处在坡地以坡上方1.3m处为准(如图1-14所示)图1-14 坡地胸高示意图•(2)胸高处出现节疤,凹凸或其他不正常的情况时,可在胸高断面上下距离相等而干形较正常处,测直径取平均数作为胸径值•(3)胸高以下分叉的树,可以当做分开的两株树分别测定每株树胸径•(4)胸高断面不圆的树干,应测相互垂直方向的胸径取其平均数(用轮尺时) (二)平均实验形数法近似求立木材积(二)平均实验形数法近似求立木材积 测出立木胸径和树高,应用表1—2中所列各种树种的平均实验形数值,按下式求出立木树干材积:平均实验形数适 用 树 种针叶树0.45云南松、冷杉及一般耐荫针叶树种0.43实生杉木、云杉及一般耐荫针叶树种0.42杉木(不分起源)、红松、华山松、黄山松及一般喜光稍荫针叶树种0.41插条杉木、天山云杉、柳杉、兴安岭落叶松、新疆落叶松、樟子松、赤松、黑松、油松、及一般喜光针叶树种0.39马尾松及一般喜光针叶树种阔叶树0.40杨桦、柳、水曲柳、蒙古栎、栎、青冈、刺槐、榆、樟、桉及其它一般阔叶树种;海南、云南等地混交林表1-2 主要乔木树种平均实验形数表 •(三)借用二元立木材积表近似求立(三)借用二元立木材积表近似求立木材积木材积•根据立木的胸径和树高查二元立木材积表表3-2 华北地区侧柏二元立木材积表(节录)V=0.000091972184D1.8639778H0.83156779 H(m)D(cm)34567891040.0030.004 0.005 0.005 0.006 0.007 0.008 0.00860.0060.008 0.010 0.012 0.013 0.015 0.016 0.01880.0110.014 0.017 0.020 0.022 0.025 0.028 0.030100.0170.021 0.026 0.030 0.034 0.038 0.042 0.046120.030 0.036 0.042 0.048 0.053 0.059 0.064140.040 0.048 0.056 0.063 0.071 0.078 0.085160.051 0.062 0.072 0.081 0.091 0.100 0.110180.077 0.089 0.101 0.113 0.125 0.136200.093 0.109 0.123 0.138 0.132 0.166(一)伐倒木材种划分(一)伐倒木材种划分 伐倒木剥去树皮且截去直径(去皮)不足6cm的梢头部分称作原条。
原条按照用材需要,截成各种不同规格尺码的木段称作原木 原木经过割锯,加工成适用于不同用途的锯材这些木材品种称作材种,即原条、原木、枕木及坑木等 对树干或原条进行材种的加工称作造材四、四、 原木和原条的材积测定原木和原条的材积测定 另外,根据树干或木段的材质,规格尺码及有用性,又可分为经济材、薪材及废材 经济材系指树干或木段用材长度和小头直径(去皮)、材质符合用材标准的各种原木、板方材等材种的通称薪材系指不符合经济材标准但仍可以作为燃料或木炭原料的木段在木材生产和销售中,又把经济材和薪材统称作商品材废材是指那些因病腐、有虫眼等缺陷,已失去利用价值的木段,树皮及梢头木木材标准木材标准 国家为了合理使用和正确计量木材,对不同材种的尺寸大小、适用树种、材质标准(材质等级)以及木材检验规则和用于计算材种材积的公式或数表等都作了统一规定,这种规定称为木材标准木材标准分国家木材标准和地方木材标准,后者作为前者的补充规定国家木材标准分为原木、杉原条、锯材三种 •(二)(二) 材种材积的测算材种材积的测算• 1.原木材积测算.原木材积测算• (1)原木检尺:• 检量原木的尺寸、计算材积的工作称为原木检尺,为了统一原木检尺标准,我国于1984年第二次颁布了《国标 (GB)144.2—84原木检验、尺寸检量》,作为原木检尺的依据。
①原木长度检量:检量原木长度时,应量测原木大小头两端断面之间最短处的距离计量单位为米(m),短材(原木长度小于8m)按0.2m进级;长材(原木长度大于8m)按0.5m进级 ②原木直径检量:原木直径检量不采用中央直径,而是检量原木小头去皮直径原木直径检量时,以2cm为增进单位,不足2cm,但满lcm时仍进位,不足lcm时而舍去例如,原木小头直径检量为16.8cm,检尺径应为16cm,若原木小头直径检量为17.0cm则检尺径应为18cm(2)原木材积计算: 在生产中,原木的材积是根据原木检尺径长度由原木材积表中查得的为了统一原木材积计算标准,国家制定了原木材积表(GB4814—84),这个原木材积表适用于所有树种的原木材积计算原木材积的计算公式分别为: 检尺径自4-12㎝的小径原木检尺径自14㎝以上的原木式中 V——原木材积(m3)L——原木检尺长(m)D——原木检尺径(㎝) 原木材积表的形式和内容如表1—3所示对于原木检尺长,检尺径超出原木材积表所列范围,但又不符合原条标准的特殊用途的圆材,根据国家木材标准中的规定(圆材材积计算公式)时,其材积可按下式计算: V=0.8L(D+0.5L)2/10000式中V、L、D符号意义同前。
表1-3 原木材积表GB4814-84(节录) 检尺径(cm)检 尺 长 (m)2.02.22.42.52.62.8材 积(m3)4681012141618200.00410.00790.0130.0190.0270.0360.0470.0590.0720.00470.00890.0150.0220.0300.0400.0520.0650.0800.00530.01000.0160.0240.0330.0450.0580.0720.0880.00560.01050.0170.0250.0350.0470.0600.0760.0920.00590.01110.0180.0260.0370.0490.0630.0790.0970.00660.01220.0200.0290.0400.0540.0690.0860.1052 2.原条材积测算.原条材积测算(1)原条检尺: ①原条长度检量:从大头斧口(或锯口)量至梢端短径足6cm处止,以lm进位,不足lm的作梢端舍去,经进舍后的长度为检尺长如某杉原条实测长度为7.8m,则检尺长为7m ②原条直径检量:原条直径应在离大头斧口(或锯口)2.5m检量,以2cm归组。
2)原条材积测算:杉木(含水杉、柳杉)的原条商品材材积根据杉原条检尺径、检尺长,直接由“杉原条材积表(GB4815-84)”中查得,该表的形式如表1-4所示检尺径为8cm的杉原条材积计算公式为:检尺径自10cm以上的杉原条材积计算公式为式中 V——原条材积(m3)L——原条检尺长(m)D——原条检尺径(㎝)表1-4 杉原条材积表GB4815-84(节录)检尺径(cm)检 尺 长 (m)567891011材 积(m3)81012141618200.0250.0390.0510.0650.0810.099--0.0290.0460.0610.0770.0960.1170.1400.0340.0530.0700.0890.1110.1350.1610.0390.0600.0790.1010.1260.1530.1830.0440.0670.0890.1130.1410.1710.2040.0490.0740.0980.1250.1550.1890.226--0.0820.1080.1370.1700.2070.247第二节第二节 林林分分调查调查 为了揭示森林生成演替规律及科学经营、管理、利用森林,有必要将大片森林按其本身的特征和经营管理的需要,区划成若干个内部特征相同且与四周相邻部分有显著区别的小块森林,这小块森林称作林分。
因此,林分是区划森林的最小地域单位通过对林分特征的研究,掌握森林的特征,才能正确认识和经营管理好森林 为了将大片森林划分为林分,必须依据—些能够客观反映林分特征的因子,这些因子称为林分调查因子而只有通过林分调查,才能掌握其调查因子的质量和数量特征林分调查和森林经营中最常用的林分调查因子主要有:林分起源、林相、树种组成、林分年龄、林分密度、立地质量、林木的大小(直径和树高)、数量(蓄积量)和质量(出材量)等,这些因子的差别达到一定程度时就视为不同的林分一、林分调查因子一、林分调查因子 (一)林分起源(一)林分起源 根据林分起源,林分可分为天然林和人工林,由自然媒介的作用树木种子落在林地上发芽生根长成树木,形成的森林称作天然林;由人工直播造林、植苗或插条等造林方式生成树木,所形成的森林称作人工林 无论天然林或人工林,凡是由种子起源的林分称为实生林;当原有林木被采伐或自然灾害(火烧、病虫害、风害等)破坏后,有些树种先由根株上萌发或根蘖形成的林分,称作萌生林或萌芽林 ((二)林相二)林相( (林层林层) ) 林分中乔木树种的树冠所形成树冠层次称作林相或林层明显只有—个树冠层的林分称作单层林;乔木树冠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明显树冠层次的林分称作复层林。
林层划分应满足以下四个条件: (1)各林层每公顷蓄积量大于30m3/hm2; (2)相邻林层间平均高相差20%以上; (3)各林层林木平均胸径在8cm以上; (4)主林层郁闭度大于0.3,其他林层郁闭度不小于0.2 (三)树种组成(三)树种组成 组成林分树种的成分称作树种组成由一个树种组成的林分称作纯林,而由两个或更多个树种组成的林分称作混交林在混交林中,为表达各树种在组成林分中所占的成分,而分别以各树种的蓄积量(或断面积)占林分总蓄积量(或总断面积)的比重来表示,这个比重叫作树种组成系数组成系数通常用十分法表示,即各树种组成系数之和等于“10”由树种名称及相应的组成系数写成组成式,例如杉木纯林,则林分组成式为“10杉” 在混交林中,蓄积量比重最大的树种称为优势树种在组成式中,优势树种应写在前面,例如,一个由云南松和栎类组成的混交林,林分总蓄积245m3,其中,云南松的蓄积为190m3,栎类蓄积为55m3,各树种的组成系数分别为: 云南松:190/245=0.78=0.8 栎 类: 55/245=0.22=0.2 该林分的树种组成式为:8松2栎 如果某一树种的蓄积量不足林分总蓄积的5%,但大于2%时,则在组成式中用“+”号表示;若某一树种的蓄积少于林分总蓄积的2%时,则在组成式中用“-”号表示。
例如,一个由落叶松、云杉、冷杉、白桦组成的混交林,各树种的组成系数分别为: 落叶松:300/550=0.55 云 杉:220/550=0.40 冷 杉:22/550=0.04 白 桦:8/550=0.01 该混交林分的树种组成式应为: 6落4云+冷-桦 •另外,在一个地区既定的立地条件下,林分中最适合经营目的的树种称作“主要树种”或“目的树种”当林分中主要树种与优势树种不一致时,若两者蓄积相等,则应在组成式中把主要树种写在前面 ((四)林分年龄四)林分年龄 树木自种子萌发后生长的年数为树木年龄,对于林分常以组成林分的林木平均年龄表示林分年龄根据年龄,可把林分分为同龄林和异龄林 林分内树木年龄差别在一个龄级以内,可视为同龄林;而超过一个龄级的称作异龄林按照这个划分标准,在同龄林中,林分内所有林木的年龄都相同的林分又称为绝对同龄林,而组成林分的林木年龄相差不足一个龄级的林分又称为相对同龄林 林分年龄,对于绝对同龄林分,林分中任何一株林木的年龄就是该林分年龄;而对于相对同龄林或异龄林,通常以林木的平均年龄表示林分年龄。
对于异龄林,以主要树种或目的树种的平均年龄作为林分的年龄 (五)平均胸径(五)平均胸径 林分平均断面积( )是反映林分林木粗度的指标,但为了表达直观、方便起见,常以林分平均断面积( )所对应的直径 代替, 直径则称为反映林分林木粗度的平均胸径在实际工作中, 也简称为林分平均直径,但是实际上是林木胸径的平方平均数,而不是林木胸径的算术平均数,这由Dg的计算过程便可以看出,即如果林木按径阶记录,则di:第i径阶组中值ni:第i径阶株数k:径阶个数林分平均胸径大于林分算术平均胸径•例题:某林分每木检尺结果如下表径阶6810合计株数10151237平均胸径算术平均胸径 有时为了估算林分平均直径,也可以目测选出大体近于中等大小的林木3~5株,实测林木胸径,以其平均值作为林分平均直径同龄林中最小树的直径是平均直径的0.4-0.5倍,最大树则是1.7-1.8倍这种估算方法也适用于混交林中伴生树种的平均胸径计算 对于复层混交林,按林层分别树种计算平均直径,而各林层并不计算林层平均直径 (六)平均高(六)平均高1 1 林分平均高林分平均高 树木的高生长与胸径生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一般的规律为:树高随胸径的增大而增加,两者之间的关系常用树高-胸径曲线表示,把反映树高随胸径变化的曲线称为树高曲线,如图2-1所示,图中各散点的数字表示该散点所代表的林木株数。
在树高曲线上,与林分平均直径( )相对应的树高,称为林分条件平均高,简称平均高( ) 另外,根据各径阶中值由树高曲线上查得的相应树高值,称为径阶平均高图2-1 树高曲线图•树高曲线的绘制:•为了绘制树高曲线,要随机测定一部分林木的树高和胸径,一般优势树种测定25 ~ 30株,每个径阶内应量测3~5株林木按径阶归组,分别径阶计算出平均胸径、平均高及株数在方格纸上以横坐标表示胸径、纵坐标表示树高,选定合适的坐标比例,将各径阶平均胸径和平均高点绘在方格纸上,并注记各点代表的林木株数根据散点分布趋势随手绘制一条均匀圆滑的曲线,即为树高曲线 在林分调查中为了估算林分平均高,可在林分中选测3—5株与林分平均直径相近的林木的树高,以其算术平均数作为林分平均高 2 2 优势优势木平均高木平均高 优势木平均高常用于鉴定立地质量和不同立地质量下的林分生长的对比因为林分平均高受抚育措施(下层抚育)影响较大,不能正确地反映林分的生长和立地质量,譬如,林分在抚育采伐的前后,立地质量没有任何变化,但林分平均高却会有明显的增加,这种“增长”现象称为“非生长性增长”若采用优势木平均高就可以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
(七)立地质量(七)立地质量 立地质量(site quality)(又称地位质量)是对影响森林生产能力的所有生境因子(包括气候、土壤和生物)的综合评价的一种量化指标林木生产力的高低,除与林地的立地质量有关外,还与林木生物学特性有着密切关系所以,反映林分生产力高低的立地质量,与林地上的树种有关在实际工作中,不能离开生长着的树种评定林分立地质量评定指标有地位级和地位指数 •地位级确定:•根据林分平均树高和平均年龄查地位级表•地位指数:反映在标准年龄时优势木所能达到的树高值,由优势木平均树高和优势木平均年龄查地位指数表 ((八)林分密度八)林分密度 林分密度(stand density)是说明林木对其所占有空间的利用程度它是影响林分生长和木材数量、质量的重要因子在森林经营管理中,最基本的任务之一,就是在森林整个生长过程中,通过人为干预,使林木处在最佳密度条件下生长,以便提供最高木材产量或发挥最大的防护效益 我国现行常用的林分密度指标有以下几种 1 1 株数密度株数密度 单位面积上的林木株数称为株数密度(N/hm2)单位面积上林木株数多少,直接反映出每株林木平均占有的营养面积和空间的大小。
它是造林、营林、林分调查及编制林分生长过程表或收获表中经常采用的林分密度指标由于林分株数密度测定方法简单易行,所以,在实践中被广泛采用,譬如,在实际生产中,常用林分的初始株数密度(即造林时的单位面积上的林木株数)来表示林分密度顺便指出,株数密度与林龄、立地等因子的相关紧密,作为密度指标这一点是个不足之处 2 2 疏密度疏密度 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与相同立地条件下标准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之比,称为疏密度,以P表示: 式中: 、 —现实林分每公顷断面积和蓄积量; 、 —标准林分每公顷断面积和蓄积量 疏密度是一个相对密度指标,在东欧、前苏联和我国的森林调查和森林经营中,它是最常用的林分密度指标 所谓标准林分,可理解为“某一树种在一定年龄、一定立地条件下最完善和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所占有空间的林分”这样的林分在单位面积上具有最大的胸高断面积(或蓄积),标准林分的疏密度定为“1.0”以这样的林分为标准,衡量现实林分,所以现实林分的疏密度一般小于1.0列出标准林分每公顷胸高总断面积和蓄积依林分平均高而变化的数表,简称标准表,标准表的具体使用方法如下: (1)确定调查林分的平均高。
(2)根据林分优势树种选用标准表,并由表上查出对应调查林分平均高的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 (3)用上式计算林分的疏密度(P) 3 3 郁闭度郁闭度 林分中林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称为郁闭度它可以反殃林木利用生长空间的程度根据郁闭度的定义,测定林分郁闭度既费工又困难,在一般情况下常采用一种简单易行的样点测定法,即在林分调查中,机械设置10个样点,在各样点位置上采用抬头垂直仰视的方法,判断该样点是否被树冠覆盖,统计被覆盖的样点数,被覆盖的样点数除以设置的点数即为郁闭度 (九)林分蓄积量(九)林分蓄积量 林分中所有活立木材积的总和称作林分蓄积量,简称蓄积(以M表示)林分蓄积是重要的林分调查因子之一,测定方法很多,将在第三节介绍 ((十)材种出材量十)材种出材量 林分蓄积量是个数量指标,它不能全面地反映林分林木材积的经济利用价值的大小例如,两个蓄积量相等的林分,但各径阶林木株数的多少、木材缺陷及病腐程度不同,则可利用的、符合用材标准的材种出材量不相同,即两个林分的木材经济利用价值不同因此在林分调查中,除了调查林分蓄积量之外,还应调查林分材种出材量,林分材种出材量测定方法将在第三节详细介绍。
二、二、 标准地调查标准地调查 (一)标准地的定义和用途(一)标准地的定义和用途 1 1 标准地的定义标准地的定义在局部调查中,选定实测调查地块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按照随机或等距的原则设置实测调查地块,另一种是以林分平均状态为依据典型选设实测调查地块在林分内,按照随机或等距抽样的原则,所设置的实测调查地块,称作抽样样地,简称样地根据样地实测调查结果,推算林分总体,这种调查方法称作抽样调查法;而在林分内,按照平均状态的要求所确定的能够充分代表林分总体特征平均水平的地块,称作典型样地,简称标准地 2 2 标准地的用途标准地的用途通过标准地调查可以获得林分各调查因子的数量或质量指标,即根据标准地调查结果,按面积比例推算整个林分的调查结果因此,林分调查的准确程度取决于标准地对该林分的代表性及调查工作的质量在设置林分调查标准地时,应对待测林分总体进行全面、深入地踏查,目测林分各主要调查因子,初步掌握林分主要调查因子的平均水平,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当地块作为标准地在选定标准地时,切忌带有挑选好地段的主观意识,应注意标准地的充分代表性 3 3 标标准地的种准地的种类类 按照标准地设置目的和保留时间,标准地又可分为临时标准地和固定标准地。
临时标准地一般用于林分调查或编制营林数表,只进行一次调查,取得调查资料后不需要保留固定标准地适用于较长时间内进行科学研究试验,有系统地长期重复多次观测,获得定期连续性的资料,如研究林分生长过程,经营措施效果且编制收获表等 ((二)标准地的设置与测量二)标准地的设置与测量 1 1 选择标准地的基本要求选择标准地的基本要求 (1)标准地必须对所预定的要求有充分的代表性 (2)标准地必须设置在同一林分内,不能跨越该林分 (3)标准地不能跨越小河、道路或伐开的调查线,且应离开林缘(至少应距林缘为l倍林分平均高的距离) (4)标准地设在混交林中时,其树种、林木密度分布应均匀 2 标准地的形状标准地的形状 • 标准地的形状一般为正方形或矩形,有时因地形变化也可为多边形 3 3 标准地的面积标准地的面积根据我国林业部(1990)《林业专业调查主要技术规定》中规定:“标准地内的主林木株数为:幼龄林250株以上;中龄林200株以上;近,成熟林150株以上除此之外,确定标准地面积时,还应考虑调查目的、林分密度等因素当然,标准地面积大些所得到的调查结果会更准确和可靠。
但是,其相应的工作量和成本也增大;若标准地面积过小,难以保证标准地应具有的充分代表性,依此调查结果推算林分总体时,将会产生很大的偏差 4 4 标准地的境界测量标准地的境界测量通常用罗盘仪测角,皮尺或测绳量水平距(林地坡度大于5°时,可以测量斜距后改算为水平距离),规定测线周界的相对闭合差不得超过1/200根据需要,标准地的四角应埋设临时简易或长期固定的标桩,便于辨认和寻找 5 标准地位置标准地位置 标准地设置好以后,应标记标准地的地点及在林分中的相对位置,并用全球定位仪(GPS)准确标定标准地的具体位置此外,要将标准地设置的大小,形状在标准地调查表上按比例绘制略图,标准地每个边线注明方位角,边线长及坡度第三节第三节 林分蓄积量及材种出材量的测定林分蓄积量及材种出材量的测定一、林分蓄积量的测定一、林分蓄积量的测定 林分中全部林木的材积称作林分蓄积量(Stand Volume),简称蓄积( 记作M )在森林调查和森林经营工作中,林分蓄积量常用单位面积蓄积( )表示 ((一)立木材积表法一)立木材积表法 在森林调查中,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一般常采用预先编制好的立木材积表确定森林蓄积量,这种方法称为材积表法。
材积表是立木材积表的简称,是按树干材积与其三要素之间的函数关系编制根据胸径一个因子与材积的函数关系编的表称为一元材积表根据胸径、树高两个因子与材积的函数关系编制的表称为二元材积表 1 1 一元材积表一元材积表 ((1 1)概念)概念 根据胸径一个因子与材积的函数关系编制的材积数表称为一元材积表其一般形式是分别径阶列出单株树干平均带皮材积,如表3—1表3-1 白桦一元材积表径阶(㎝)681012141618材积(m3)0.0140.0290.0470.0720.1010.1330.171一元材积表只反映出立木树干材积随立木胸径大小的变化关系但是,立木树干材积除受胸径大小的影响外,还受树高、干形(即树干尖削程度)影响在不同条件下,胸径相同的林木,树高差别较大,所以一元材积表适用地域范围不宜过大,故一元材积表又称作地方材积表 ((2 2))利用一元材积表测定林分蓄积量步骤利用一元材积表测定林分蓄积量步骤1.设置标准地每木调查(亦称每木检尺),统计各径阶株数2.分别树种,选用一元材积表,分别径阶(按径阶中值)由材积表上查出各径阶单株平均材积值3.各径阶单株平均材积乘以径阶林木株数即可得到径阶材积。
4.各径阶材积之和就是该树种标准地林分蓄积量,各树种的林分蓄积之和就是标准地林分总蓄积量依据这个蓄积量及标准地面积计算每公顷林分蓄积量,再乘以林分面积即可求出整个林分的蓄积量2 2 二元材积表二元材积表 ((1 1)概念)概念 根据材积与胸径、树高两个因子的函数关系编制的材积数表称为二元材积表由于干形的变动幅度在小区域和大区域基本相同,故又称为一般材积表或标准材枳表在材积表中,它是最基本的立木材积表,其形式如表3-2 H(m)D(cm)34567891040.003 0.004 0.005 0.005 0.006 0.007 0.008 0.00860.006 0.008 0.010 0.012 0.013 0.015 0.016 0.01880.011 0.014 0.017 0.020 0.022 0.025 0.028 0.030100.017 0.021 0.026 0.030 0.034 0.038 0.042 0.046120.030 0.036 0.042 0.048 0.053 0.059 0.064140.040 0.048 0.056 0.063 0.071 0.078 0.085160.051 0.062 0.072 0.081 0.091 0.100 0.110180.077 0.089 0.101 0.113 0.125 0.136200.093 0.109 0.123 0.138 0.132 0.166表3-2 华北地区侧柏二元立木材积表(节录)V=0.000091972184D1.8639778H0.83156779 ((2 2))二元材积表的应用二元材积表的应用1.设置标准地每木调查(亦称每木检尺)统计各径阶株数;2.测定部分树高,画树高曲线;3.分别树种,选用二元材积表,分别径阶(按径阶中值)从树高曲线上查出的该径阶的平均高值,由二元材积表上查出各径阶单株平均材积值;4.各径阶单株平均材积值乘以径阶林木株数即可得到径阶材积;5.各径阶材积之和就是该树种标准地林分蓄积量,各树种的林分蓄积量之和就是标准地林分总蓄积量。
依据这个蓄积量及标准地面积计算每公顷林分蓄积量,再乘以林分面积即可求出整个林分的蓄积量 (二)标准表法和实验形数法(二)标准表法和实验形数法1 标准表法标准表法• 应用标准表确定林分蓄积时,只要测得林分的每公顷胸高总断面积(G)和林分平均高( ),就可从标准表上查出对应于平均高的每公顷标准断面积(G)和标准蓄积( ),先求出林分疏密度(P) : 然后再求算林分每公顷蓄积: 由于 ,因此可以把标准表换算成林分形高表这样,如果只需求出蓄积量,则从表中查出HF值后,可直接用M=GHF 式算出林分蓄积 2 平均实验形数法平均实验形数法 先测出林分平均高与总断面积 ,再从实验形数表中查出相应树种的平均实验形数值 ,代入下式计算林分蓄积: 例如:某实生杉木林分平均高23.0m,每公顷断面积14.5 从主要乔木树种平均实验形数表中查得实生杉木的 =0.43,则: 二、二、 林分材种出材量的测定林分材种出材量的测定 蓄积量相等的两个林分,由于林分结构及木材质量的不同,其中能提供的木材品种(即材种)和各材种的材积(即材种出材量)会有大的差异,而使两个林分的经济利用价值也不相同。
( (一一) )一元材种出材率表法一元材种出材率表法 1 1.一元材种出材率表.一元材种出材率表 一元材种出材率表和一元材积表相类似,它是根据林木胸径一个因子确定材种出材率的数表,其具体形式如表3—3所示 表3-3 广西杉木材种出材率表(节录)径阶(cm)树皮率(%)出 材 率 (%)国 家 规 格 材短小材总计大原木中原木小原木小计681012141618202224262830323422.421.721.220.720.421.119.819.619.319.219.018.818.718.518.411.820.329.94.418.635.444.539.536.130.512.041.560.069.573.876.377.373.760.143.734.828.223.219.312.041.560.069.573.876.377.378.178.779.179.379.579.679.740.837.220.05.71.60.50.50.40.40.30.30.30.30.30.340.849.261.565.771.174.376.877.778.579.079.479.679.879.980.0 表3-4 各级原木划分标准 类别级别规 格适 用 材 料原木小头去皮直径(cm)原木长度(m)国家规格材大原木≥262m以上枕资、胶合板材中原木20~262m以上造船材、车辆材、一般用材、桩木、特殊电杆小原木6~202m以上二等坑木、小径民用材、造纸材、普通电杆、车立柱短小材短材:原木小头去皮直径≥14cm原木长度为0.4~1.8m小材:原木小头去皮直径为4~14cm原木长度为1~4.8m简易建筑、农用、包装、家具用材2..林分材种出材量测定林分材种出材量测定 ((1))通过标准地每木检尺求得各径阶的林木株数,利用一元材积表查得各径阶单株材积,乘以径阶林木株数得到各径阶林木带皮总材积。
2)利用一元材种出材率表,分别径阶查定各名目材种出材率,乘上相应径阶带皮总材积,即为各名目材种材积各径阶同名材种材积之和,为林分该材种材积值,林分各材种材积值之和,即为林分材种出材量 ( (二二) )二元材种出材率表法二元材种出材率表法 1 1、二元材种出材率表、二元材种出材率表 直径相同而树高不同的林木,其材种出材量也不相同为了反映这种差异,根据材种出材量随直径和树高的变化规律,所编制的材种出材率表称作二元材种出材率表二元材种出材率表的使用精度要明显高于一元材种出材率表 表3-5 福建省杉木二元材种出材率表(节录)胸径树高大原木中原木小原木短材小材薪材规格材短小材商品材废材cmm%%%%%%%%%%630000319031406064000041604147536500004650465149660000496049554567000054405458426800005640566040690000584058623861000005930596337840000503050534785002050525057438600160423164261398700260353263563378800300323303265358900340312343167338100036030236306832811003803023830703081200400292402971292 2、、计计算林分材种出材量算林分材种出材量 利用二元材种出材率表计算林分材种出材量的工作程序如下: (1)标准地调查:在标准地每木检尺,测定一部分林木的胸径和树高,绘制树高曲线。
并根据径阶中值查得径阶平均高利用二元材积表计算各径阶带皮材积 (2)根据径阶中值和径阶平均高查定每个径阶各材种出材率乘上相应径阶带皮总材积,即为各名目材种材积各径阶同名材种材积之和,为林分该材种材积值,林分各材种材积值之和,即为林分材种出材量 (三)树高级材种出材率表法•树高级材种出材率表是分别树高级编制的一元材种出材率表,形式如下表所示应用时先确定林分所属的树高级,取用相应的树高级材种出材率表,计算步骤与一元材种出材率表法相同第四节第四节 树木和林分生长量的预测树木和林分生长量的预测树木生长量的大小及生长速率,一方面受树木本身遗传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在这双重因素的影响下,经过树木内部生理生化的复杂过程,表现在树高、直径、材积及形状等因子的生长变化过程树木的生长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其生长特点比较明显而林分生长由于存在林分自然稀疏现象,使得林分生长过程要比树木的生长复杂得多 一、一、树树木年木年龄龄的的测测定定 树木各项调查因子的生长量都是时间的函数,要确定和比较生长量的大小,首先必须确定树木的年龄,在测树学中常用的年龄符号为“a”或“t” 确定树木年龄的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年轮法、年轮法• 在正常情况下,树木每年形成一个年轮,直接查数树木根颈位置的真年轮数就是树木的年龄如果查数年轮的断面高于根颈位置,则必须将数得的年轮数加上树木长到此断面高所需的年数才是树木的总年龄•从根颈长到测定断面所需年数的测定:在附近找一同种小树,在上述两个位置截断,他们到年轮数之差即是2 2、生、生长锥测长锥测定法定法当不能伐倒树木或没有伐桩查数年轮时,可以用生长锥查定树木年龄3 3、、查查数数轮轮生枝法生枝法有些树种,特别是松树,一般每年在树的顶端生长一轮侧枝称为轮生枝,可以直接查数轮生枝的环数及轮生枝脱落(或修枝)后留下的痕迹来确定年龄老龄树干下部枝痕不明显的部分,可用对比小树等方法近似确定 4 4、、查阅查阅造林枝造林枝术术档案或档案或访问访问的方法的方法 这种方法对确定人工林的年龄是最可靠的方法 5 5、目、目测测法法 根据树木大小、树皮颜色和粗糙程度以及树冠形状等特征目估年龄,有经验者可以相当近似地目测出龄级 生长量的间隔期通常以年为单位在科研工作中,生长间隔期也有以月或以天为单位 二、生长预测二、生长预测(一)生长方程(一)生长方程生长方程(growth equation)是指某树种(组)测树因子总生长量随年龄变化的生长规律的数学模型。
二)生长经验方程拟合(二)生长经验方程拟合根据生长方程的性质,为了更严密地表达总生长过程曲线,各国学者曾提出许多生长方程,可供选择的主要方程有: (8)理查德方程 上述各方程中,y是调查因子,A是年龄,a0、a1、a2是待定参数,K是选定的常数,e是自然对数 一个理想的方程应满足通用性强、准确度高等条件,且最好能对方程的参数给出生物学解释至今,除根据生物学特性的某些假定条件推导建立的少数几个理论生长方程外,还只是停留在经验方程阶段 用经验拟合法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反映在回归方程选择有较大的人为性,而且对方程本身很难做出专业上解释实践中常采用一簇回归方程,通过对比分析,用相关紧密度的指标衡量找出较理想的生长方程 (三)生长率(三)生长率 1 1 生长率的定义生长率的定义 生长率是某调查因子的连年生长量与其原有总量的百分比,它是说明树木相对生长速度,即2 生长率的计算公式生长率的计算公式在实际工作中,常用某一段时间的定期平均生长量来代替连年生长量此式是取定期n年间的平均生长量代替连年生长量;取a年和a-n年的材积平均数为分母,即得第五节第五节 角规测树角规测树 角规(angle gauge)是以一定视角构成的林分测定工具。
应用时,按照既定视角在林分中有选择地计测为数不多的林木就可以高效率地测定出有关林分调查因子我国自1957年开始引入这一方法,并逐步得到推广和普遍采用,已设计制造了一些具有良好使用性能的角规测器一、一、 常用角规测器常用角规测器 (一)不带自动改正坡度功能的角规测器(一)不带自动改正坡度功能的角规测器 简易杆式角规(以片形角规为例)简易杆式角规(以片形角规为例) 这是结构最简单的初始角规测器,在长度为L的直杆或细绳的一端安装一个缺口宽度为 的金属片或硬纸(木、塑料)片,即可构成一个简易杆式角规测器, 称作角规比例,根据公式计算角规常数,也称断面积系数 •坡度改正坡度改正• 在坡地上使用不带自动改正坡度功能的角规测器时,如同在平地上一样,先不考虑角规点至每株观测树木之间的坡度,完全按照在平地上的观测方法进行测定根据每株观测树干胸径与角规视角的相割、相切及相余的关系,分别计数:相割计1,相切计0.5,相余计0,绕测一周计数总和为Zθ•根据样点上下坡方向的平均坡度θ按下式求算改正后的计数木的株数Z:将求得的Z乘以角规断面积系数(Fg),即可得出林地上每公顷林分胸高断面积值G G=Fg×Z (二)带有自动改正坡度功能的角规测器(二)带有自动改正坡度功能的角规测器 自平杆式角规自平杆式角规 •缺口形状缺口宽的计算:平地上样圆半径相同投影面积样圆坡地上样圆半径坡地上角规缺口宽二、二、 用角规测定林分单位面积胸高断面积用角规测定林分单位面积胸高断面积和蓄积量和蓄积量 (一)断面积系数的选定(一)断面积系数的选定 断面积系数愈小,角规样圆半径越大,( )计数木株数愈多,精度也相应较高。
但因其观测最大距离较大,疑难的边界树和被遮挡树也会增多,影响工效并容易出错如选用大断面积系数,其优缺点恰好相反因此,要根据林分平均直径大小、疏密度、通视条件及林木分布状况等因素选用适当大小的断面积系数 林分特征Fg平均胸径8-16㎝的中龄林,任意平均直径但疏密度为0.3-0.5的林分0.5平均胸径17-28㎝, 疏密度为0.6-1.0的中、近熟林1.0平均胸径28㎝以上, 疏密度为0.8以上的近、过熟林2或4列波什斯曾建议按下表所示的林分特征选用断面积系数(Fg)表5-1 林分特征与选用断面积系数参照表•(二)角规点数的确定(二)角规点数的确定 • 在林分调查一般采用典型取样,50亩设2个角规观测点,每增加50亩加1个角规点,每个小班至多设置5个角规点即可,成过熟林的角规点数要增加50%每个角规点的位置要选定对林分有代表性的位置,避免在过疏或过密处设置角规点并判断每个角规点所代表的面积权重 ((三)角规绕测技术三)角规绕测技术 采用角规测器在角规点绕测360 °是最常用的方法,该方法最简单,但必须严格要求,认真操作,才能保证精度绕测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测器接触眼睛的一端,必须使之位于角规点的垂直线上。
在人体旋转360°时,要注意不要发生位移 (2)角规点的位置不能随意移动如待测树干胸高部位被树枝或灌木遮挡时,可先观测树干胸高以上未被遮挡的部分,如相切即可计数l株,否则需将树枝或灌木砍除,如被大树遮挡不便砍除而不得不移动位置时,要使移动后的位点到被测树干中心的距离与未移动前相等,测完被遮挡树干后仍返回原点位继续观测其它树木 •(3)要记住第一株绕测树,最好作出标记,以免漏测或重测必要时可采取正反绕测两次,两次结果的差值不得大于1,取两次观测平均数• (4)仔细判断临界树与角规视角明显相割或相余的树是容易确定的,而接近相切的临界树往往难以判断,需要通过实测确定R是角规样圆半径,S是人到树干中心的距离当 S R 不计数 •(四)边界样点的处理(四)边界样点的处理• 在典型取样调查时,角规点不要选在靠近林缘处,如靠近林缘,则绕测一周时,样圆的一部分会落到所调查的林分之外角规点到林缘的最小距离(S)要大于由上式计算得到的R,此时式中的d应是林分中最粗树木的直径,以此距离作为宽度划出林缘带。
当角规点落在此带内时,可只面向林内绕测半圆(180°)(即作半圆观测),把计数株数乘以2作为该角规点的全圆绕测值 ((五)测定林分单位面积断面积和蓄积量五)测定林分单位面积断面积和蓄积量 角规绕测得到林分的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总和值 G=Fg×Z (㎡/hm2) Z为坡度改正后的计数总和 •利用二元材积表计算林分每公顷蓄积量: •根据林分的平均胸径D和平均树高H查“二元材积表”得单株材积V,如 V=0.0000872D1.785388607H0.9313923697(1)求每亩蓄积量单株材积V乘以每亩株数n,即为林分每亩蓄积量•(2)求每公顷蓄积量•单株材积V乘以每公顷株数N,即为林分每公顷蓄积量其中•将各个角规点计算的结果乘以各自的面积权重,累加即为林分每公顷的胸高断面积总和或每公顷的蓄积量•例题:在一片坡度为30o的60亩的林地中,用杆长50㎝,缺口宽 ㎝的角规绕测,在不进行单株坡度改正的情况下,得相割20株,相切4株,在角规点附近测得林分平均胸径16㎝,林分平均高13m求该林分蓄积量已知sec30°=1.1547,二元材积式V=0.0000872D1.785388607H0.9313923697 )•解:•角规常数:•坡度改正后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总和•G=Fg·Z·secθ=2×(20+2)·sec30°•=2×22×1.1547=50.8068 m2/hm2•根据林分的平均胸径D和平均树高H查“二元材积式”得单株材积V: V=0.0000872×161.785388607×130.9313923697 =0.1342 (m3)•林分每公顷株数N:林分每公顷蓄积量M:林分总蓄积量M总:第七节第七节 森林资源调查体系森林资源调查体系•按照《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规范(试行)》的规定,有效的森林资源资产清单要依据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二类调查)、作业设计调查(三类调查)成果,或森林资源档案资料来编制。
为此,有必要对我国现行的森林资源调查和森林资源档案状况作一概略的介绍一、森林资源调查体系一、森林资源调查体系•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森林资源调查分为三大类我国基本上也是这种体系,按照调查目的的差异,把森林资源调查分为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和作业设计调查为了规范森林资源调查,林业部分别制定并颁发了《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主要技术规定》和《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一)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一)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简称“一类调查”,这种森林资源调查一般以省(区、市)为单位进行,每五年复查一次•设置固定样地进行调查(二)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二)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简称“二类调查”,亦称“森林经理调查”•调查方式是小班调查加固定样地调查•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是以国有林场、自然保护区、县(旗)为单位,为满足森林经营、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总体设计和县级林业区划、规划等需要进行的森林资源调查 这种调查的显著特点是,调查数据落实到小班,也就是所谓“落实到山头地块” 一)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内容一)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内容 1、收集、验证或编制(建立)有关森林调查、经营数表(模型); 2、依据有关文件,确定各级境界线,并在经营管理范围内进行经营区划和林地区划; 3、查清各地类面积及其权属关系; 4、查清各类森林蓄积、疏林蓄积和林网、四旁、散生树木蓄积; 5、查清人工林的面积和蓄积; 6、调查林木生长量和枯损量; 7、调查与森林资源有关的地形、地势、土壤、气象、水文等自然环境条件; 8、按小班提出森林经营、利用和保护意见。
二)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技术方法二)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技术方法 1、森林区划 林班——(大班)——小班 小班是森林经营的最小单位2、小班调查• 小班调查的内容很多,一般有小班的空间位置及大小、权属、土地及森林类型、立地条件、测树因子、地利条件等方面的几十个调查项目• 用材林近、成、过熟林小班增加调查小班的可及度、各径级株数和蓄积百分比、各材质等级林木株数和蓄积百分比,确定小班各材种出材量•人工幼林、未成林造林地小班增加造林年度、造林密度、混交比、保存率、整地方法及造林措施的调查•经济林小班要确定其生产阶段和生长状况•竹林小班要调查其龄组百分比、直径和株数•对于不划为小班的林网、四旁树,按树种调查记载林木的平均年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株数•小班蓄积量采用角规测树法相割树计1株,相切树计0.5株,相余树不计数•林分的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总和值G=Fg×Z•根据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总和值和平均胸径计算每公顷株数;根据林分的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查“二元材积表”得单株材积,乘以每公顷株数得每公顷蓄积量几个角规点结果用加权平均法确定小班每公顷蓄积量,乘以小班面积即得小班蓄积量。
(三)作业设计调查三)作业设计调查• 作业设计调查简称三类调查• 作业设计调查的对象是即将进行诸如主伐、抚育、造林、林分改造等作业的小班或作业范围测树因子的调查方法通常分实测和抽样调查其调查目的是为作业设计提供详尽、可靠的依据 二、二、 森林资源调查成果森林资源调查成果 (一)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成果(一)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成果(二)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二)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成果有(21项)1、小班调查簿2、各类土地面积统计表3、各类蓄积统计表4、各林种按龄组面积蓄积统计表 5、人工林面积蓄积统计表6、天然林面积蓄积统计表7、用材林近成过熟林组成树种蓄积统计表8、用材林近成过熟林组成树种径级组株数蓄积统计表9、用材林近成过熟林组成树种材质株数蓄积统计表10、用材林近成过熟林按可及度面积蓄积统计表11、用材林幼中龄林应抚育间伐面积蓄积统计表12、各林种按龄级面积蓄积统计表13、经济林面积统计表14、竹林统计表15、林业基本图,比例尺一般为1∶5000- 1∶25000;工区基本图一般为1∶1000016、林相图,比例尺一般为1∶10000-1∶2500017、森林分布图,比例尺一般为1∶50000—1∶10000018、专题图,专题图的种类各地不完全相同,一般包括立地类型图、防火设施图、各种作业设计安排图等。
19、森林资源调查报告20、专业调查报告21、质量检查报告 在大多数情况下,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采用有总体控制的小班调查法,这种技术设计,确保了总体的蓄积量调查精度,其具体数据可以从调查报告中获得但对每一个小班的数据精度需要有明确的认识 (三)作业设计调查成果(三)作业设计调查成果•作业设计调查是林业基层单位为满足作业设计的需要而进行的调查,作业设计调查一般面积较小,但要求较高,精度也高,其调查成果内容随作业设计调查的调查目的而异•为森林采伐而进行的作业设计调查除调查森林蓄积量、出材和更新等情况外,还要着重采、运作业条件的调查其调查成果主要有:伐区调查设计记录表、全林实测、样地、标准地每木检尺记录计算表、树高实测记录、更新调查记录和立地条件调查记录以及伐区测量记录,伐区作业设计图等第八节第八节 森林资源资产的核查森林资源资产的核查• 森林资源资产的实物量是价值量评估的基础,《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规范(试行)》规定,“评估机构在森林资产价值量评定估算前,必须对委托单位提交的有效森林资源资产清单上所列示资产的数量和质量进行认真的核查要求帐面、图面、实地三者一致”。
一、森林资源资产清单一、森林资源资产清单•森林资源资产清单,是森林资源资产占有单位发生森林资源资产产权变动或其他情形需要进行资产评估时,按规定向受委托的资产评估机构提出的需要评估的全部森林资源资产的数量、质量和分布情况的详细材料除古树名木、珍贵的单株木以外,森林资源资产清单一般以小班为单位编制 1、森林资源资产清单编制依据•森林资源资产清单,是整个森林资源生长发育过程在评估基准日这个时点的状况一份合格的、有效的森林资源资产清单编制依据大体有以下三种:(1)具有相应级别调查设计资格证书的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单位当年调查,并经上级林业主管部门批准使用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二类调查)、作业设计调查(三类调查)成果2)按林业资源管理部门的技术要求建立,并逐年更新至当年,且经补充调查修正的森林资源档案(3)为了编制森林资源资产清单,特地委托有相应调查设计等级证书的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单位调查,并经上级林业主管部门批准的森林资源调查成果• 评估有效期内将被采伐的林木资产清单,必须依据作业设计调查成果编制2、森林资源资产清单的主要内容•包含小班权属、面积、位置、立地条件和作业条件等数据。
如果是有林地,要增加所有的林分因子,如果是即将采伐的成过熟林,再增加材种出材率情况(详见下表) 被评估对象如果是森林旅游对象,则要包含景观方面的指标,评估对象如果是古树名木或珍贵树木,则还要增加人文历史、特殊经济用途和价值方面的内容•森林资源资产明细表林班号小班号小班面积hm2小班有林地面积hm2权属林种立地条件可及度运距km优势树种平均胸径cm平均树m造林年度年公顷株数株公顷蓄积m3小班蓄积m3生长类型材种出材率坡向坡位坡度土壤种类土层厚度立地质量 二、核查步骤二、核查步骤 森林资源资产核查应分步进行 1、组织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对委托方所提供的森林资源资产清单的编制依据、资料的完整性、时效性进行验核 2、阅读、验证由委托方提供的林权证书、有关边界资产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的协议、合同等文件,确认它们的合法性,剔除不符合法律要求的协议和合同 3、对委托方提供的待评估森林资源资产清单上所列小班的权属、林业基本图上的位置以及林权证、山林权图和有关所有权、使用权的协议、合同为准,逐个小班进行核对对于无权属证和权属不清的小班,要求委托单位补充提供有效的权属文件。
对无法提供县以上人民政府颁发的权属证书或证件的,不能作为资产评估对象 4、组织具有森林资源调查工作经验的中、高级技术职称的林业专业人员,对已确认权属的各项森林资源资产,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到现地进行核查,填写核查记录 5、对核查通过的森林资源资产清单,统计、编制各种森林资源资产统计表 6、现地核查结束,按规定计算合格率,确定委托方提供的森林资源资产清单是否合格如不合格,则通知委托方,并商量采取相应的措施 7、编写森林资源资产核查报告 三、核查内容三、核查内容• 森林资源资产核查的项目,一般包括权属、数量、质量和空间位置等内容,在实际工作中,可根据评估目的和评估对象的具体情况确定(一)林地资源资产(一)林地资源资产 林地资源资产核查的项目主要有: 1、地类 不同的地类,其价值差异极大要求按照地类划分的标准,填写土地利用现状 2、位置 指林地的空间位置要求现地的位置与图件(林业基本图、林相图等)所示一致 3、面积 要求资产清单上所载的面积与现地面积、图件上量算的面积、注记的面积一致 4、立地等级林地资源资产的质量,也就是林地的生产潜力。
通常用地位级、地位指数、立地条件类型或数量化立地指数来表示,可在实地调查这些指标的辅助因子后,在相应的调查数表中查得 5、地利等级• 地利等级反映了林地的外部生产条件有时也用“可及度”来表示 •林地所处的空间位置是否交通便利,是否便于经营,直接影响着经营这块林地投入成本的高低因此,地利等级的高低将给林地的价值以极大的影响地利等级通常是以林地与已建成的公路运输线路间的距离来确定的 6、所有权和使用权(经营权) 7、林地改变使用(经营)权后的用途(二)林木资源资产(二)林木资源资产•不同林木资产核查的重点项目是:1、用材林(1)幼龄林:权属、树种组成、林龄、平均树高、单位面积株数2)中龄林:权属、树种组成、林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单位面积活立木蓄积 (3)近、成、过熟林:权属、树种组成、林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立木蓄积、材种出材率 2、经济林:权属、种类及品种、年龄、单位面积产量 3、薪炭林:权属、林龄、树种组成、单位面积立木蓄积量 4、竹林:权属、平均胸径、立竹度、均匀度、整齐度、年龄结构、产笋量• 5、防护林:除核查与用材林相应的项目外,还要增加与评估目的有关的项目。
6、特种用途林:除核查与其它林种相应的项目外,还要增加与评估目的有关的项目 7、未成林造林地上的幼树:权属、树种组成、造林时间、平均高、造林成活率、造林保存率(三)其它森林资源资产(三)其它森林资源资产 (1)森林景观 森林景观是一个以森林为主体的,有多种形态物质组成的综合体因此,在森林景观资产核查时,其重点是这个综合体在旅游、观赏、休息、保健、娱乐等方面的功能和特色此外,它的交通条件和周边环境也是十分重要的内容 (2)野生动植物 野生动植物资产的核查,主要是其种类和数量3)林副产品 主要是核查其品种和数量,此外还要调查了解在当地和周边地区的开发利用程度、规模及市场情况 四、核查方法四、核查方法《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规范(试行)》规定,森林资源资产的核查方法可以有抽样控制法、小班抽查法和全面核查法之区别,评估机构可按照评估目的,评估种类,具体评估对象的特点和委托方的要求选择使用 1、抽样控制法2、小班抽查法 小班抽查法,是在待评估森林资源资产中,抽取一定数量的小班,进行现地核查的方法由于委托方在提供森林资源资产清单,将同时提供林相图或林业基本图,所以专业人员很容易持图在现地找到抽中的小班。
1)核查对象的确定①核查小班数量和核查面积占总量15%-20%②核查小班的抽取:有随机抽取法,机械抽取法,典型选取法•随机抽取法:• 按森林资源资产清单的顺序,将小班面积逐个相加,并逐个小班记下累计面积数,直至最后然后利用随机数表或计算机随机数发生器获得随机数,凡数值小于等于小班总面积数的数便落实到小班中,该小班即认为被抽中,直至预定抽取的小班个数为止 •机械抽取法:• 用机械抽取法抽取小班与上法不同的是,将小班面积总累计值除以预定要抽取的小班个数,得一间隔值,在利用随机数表获得小于此间隔值作为起始点,每增加一个间隔值的数,即为抽中数,将其落实到小班中,从而确定抽中的小班 •典型选取法:• 典型选取法的典型做法是,根据情况先将被评估对象按林种、土地类型、森林类型和龄组等因子分类,然后在各类中选取有代表性的一定数量小班,选取小班时除考虑林分因子外,还要考虑交通条件、居民点、人口分布等社会经济条件选取时可用林相图或林业基本图作辅助(2)现地核查•小班核查一般采用“全林实测”、“仪器辅助目测—如角规测树”和“样地或标准地(带)法”三种方法来进行•幼龄林株数调查采用3.26 米样圆法。
•蓄积误差率10%以下 3、全面核查法:•全面核查法就是对资产清单上的全部小班逐个进行核查对即将采伐的小班还要设置一定数量的样地进行实测,必要时进行全林每木检尺五、森林资源资产核查报告五、森林资源资产核查报告•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人员对委托方提出的森林资源资产清单按规定进行核查之后,需撰写核查报告核查报告一般由报告书、附表、附图及附件四个部分组成,它是资产评估的重要文件之一(一)森林资源资产核查报告书(一)森林资源资产核查报告书• 其主要内容包括: 1、概况• 简述核查对象概况、核查依据、目的、要求、组织、工作起止时间、基准日;委托方提供的资产清单简况;当地自然、经济、经营状况等 2、核查方法• 叙述核查采用的技术方法,使用的技术标准和核查数量、核查对象抽取方法等 3、核查结果• 叙述对委托方提供的森林资源资产清单进行核查的结果、合格率、核查精度4、结论• 叙述通过核查和分析确定委托方提供的森林资源资产清单可信程度,提出该清单要作何修正和该资产清单是否可以接受作为评估的基础资料• (二)附表(二)附表 附表主要包括: 1、核查记录表 2、已进行修正的森林资产实物量一览表 3、各种森林资源资产实物量统计表(三)附图(三)附图• 核查附图是在委托单位提供的林业基本图上进行核查修改形成的。
它标明了被评估对象的空间位置、类型、面积等内容(四)附件(四)附件•主要包括核查中的原始记录、计算过程、所有法律文件复印件、使用的测树数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