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冲压模具设计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79262844 上传时间:2024-08-26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8.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冷冲压模具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冷冲压模具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冷冲压模具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冷冲压模具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冷冲压模具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冷冲压模具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冷冲压模具设计(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冷冲压模具设计冷冲压模具设计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包头职业技术学院模具教研室模具教研室冷冲压模具设计冷冲压模具设计冷冲压模具设计冷冲压模具设计课程情况总体简介课程情况总体简介v总学时:总学时:96v课程性质:冷冲压模具设计课程是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性质:冷冲压模具设计课程是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课程。专业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课程。v课程任务:通过学习,能够准确完成模具结构的识课程任务:通过学习,能够准确完成模具结构的识图与分析工作;能够独立完成典型冲件(包括冲裁图与分析工作;能够独立完成典型冲件(包括冲裁件、弯曲件、拉深件)的工艺分析与方案制定工作;件、弯曲

2、件、拉深件)的工艺分析与方案制定工作;能够独立完成简单冲件的模具设计工作并绘制相关能够独立完成简单冲件的模具设计工作并绘制相关图纸。图纸。冷冲压模具设计冷冲压模具设计冷冲压模具设计冷冲压模具设计总目录总目录v第一章第一章 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v第二章第二章 冲裁模设计与实例分析冲裁模设计与实例分析v第三章第三章 弯曲模设计与实例分析弯曲模设计与实例分析v第四章第四章 拉深模设计与实例分析拉深模设计与实例分析v第五章第五章 成形工艺与成形模设计成形工艺与成形模设计冷冲压模具设计冷冲压模具设计冷冲压模具设计冷冲压模具设计模块一模块一 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包职院模具教研室包职院模具教研室冷冲压概述冷

3、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学习项目一学习项目一 冷冲压基本概念冷冲压基本概念 一、冲压加工概况一、冲压加工概况 1. 冷冲压概念冷冲压概念 冷冲压:室温下冷冲压:室温下 压力机压力机 模具模具 材料材料 分离或塑性变形。分离或塑性变形。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 1.冷冲压概念(续)冷冲压概念(续) 加工对象:加工对象:主要金属板材主要金属板材 加工依据:加工依据:板材冲压成形性能(主要是塑性)板材冲压成形性能(主要是塑性) 加工设备:加工设备:主要是压力机主要是压力机 加工工艺装备:加工工艺装备:冲压模具冲压模具 冲压模具:冲压模具:在冲压加工中,将材料加工成零件(或在冲压加

4、工中,将材料加工成零件(或半成品)的一种特殊工艺装备,称为冲压模具(俗称半成品)的一种特殊工艺装备,称为冲压模具(俗称冲模)。冲模)。 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1.冷冲压概念(续)冷冲压概念(续)冲压生产三要素冲压生产三要素合合理理的的冲冲压压工工艺艺先先进进的的模模具具高高效效的的冲冲压压设设备备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 2.冷冲压加工的特点冷冲压加工的特点v优点:优点: 低耗、高效、低成本低耗、高效、低成本 “一模一样一模一样”、质量稳定、互换性好、质量稳定、互换性好 可加工薄壁、复杂零件可加工薄壁、复杂零件 对工人的技术要求较低对工人的技术要求较低v缺点:

5、缺点: 噪音大噪音大 安全性较差安全性较差v应用:应用: 冲压适于批量生产冲压适于批量生产 日常冲压产品日常冲压产品、高科技冲压产品高科技冲压产品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 二、冲压工序的分类二、冲压工序的分类 根据材料的变形特点:分离工序、成形工序根据材料的变形特点:分离工序、成形工序 分离工序:是指坯料在模具刃口作用下,沿一定的轮廓线分分离工序:是指坯料在模具刃口作用下,沿一定的轮廓线分离而获得冲件的加工方法。主要包括落料、冲孔、分离等。离而获得冲件的加工方法。主要包括落料、冲孔、分离等。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 成形工序:是指坯料在模具压力作用下,使坯料产成

6、形工序:是指坯料在模具压力作用下,使坯料产生塑性变形,但不产生分离而获得的具有一定形状和生塑性变形,但不产生分离而获得的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冲件的加工方法。尺寸的冲件的加工方法。 主要有弯曲、拉深、翻边等。主要有弯曲、拉深、翻边等。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 三、冲模三、冲模 1.冲模的分类冲模的分类 (1)根据工艺性质分)根据工艺性质分 冲裁模、冲裁模、弯曲模、弯曲模、拉深模拉深模 (2)根据工序的组合程度分)根据工序的组合程度分 简单模:简单模: 单工序、单工位单工序、单工位 级进模:级进模: 多工序、多工位多工序、多工位 复合模:复合模: 多工序、单工位多工序、单工位冷冲压

7、概述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编辑本段生产过程和工艺过程生产过程是指从原材料(或半成品)制成产品的全部过程。对机器生产而言包括原材料的运输和保存,生产的准备,毛坯的制造,零件的加工和热处理,产品的装配、及调试,油漆和包装等内容。生产过程的内容十分广泛,现代企业用系统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组织生产和指导生产,将生产过程看成是一个具有输入和输出的生产系统。能使企业的管理科学化,使企业更具应变力和竞争力。 在生产过程中,直接改变原材料(或毛坯)形状、尺寸和性能,使之变为成品的过程,称为工艺过程。它是生产过程的主要部分。例如毛坯的铸造、锻造和焊接;改变材料性能的热处理1;零件的机械加工等,都属于工艺过

8、程。工艺过程又是由一个或若干个顺序排列的工序组成的。 工序是工艺过程的基本组成单位。所谓工序是指在一个工作地点,对一个或一组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构成一个工序的主要特点是不改变加工对象、设备和操作者,而且工序的内容是连续完成的。例如图32-1中cc1的零件,其工艺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两个工序: 工序1:在车床上车外圆、车端面、镗孔和内孔倒角; 工序2:在钻床上钻6个小孔。 在同一道工序中,工件可能要经过几次安装。工件在一次装夹中所完成的那部分工序,称为安装。在工序1中,有两次安装。第一次安装:用三爪卡盘夹住 外圆,车端面C,镗内孔,内孔倒角,车外圆。第二次安装:调头用三爪盘夹住外圆,车端

9、面A和B,内孔倒角。编辑本段生产类型生产类型通常分为三类。 1单件生产 单个地生产某个零件,很少重复地生产。 2成批生产 成批地制造相同的零件的生产。 3大量生产 当产品的制造数量很大,大多数工作地点经常是重复进行一种零件的某一工序的生产。 拟定零件的工艺过程时,由于零件的生产类型不同,所采用的加方法、机床设备、工夹量具、毛坯及对工人的技术要求等,都有很大的不同。编辑本段加工余量加工余量概述为了加工出合格的零件,必须从毛坯上切去的那层金属的厚度,称为加工余量。加工余量又可分为工序余量和总余量。某工序中需要切除的那层金属厚度,称为该工序的加工余量。从毛坯到成品总共需要切除的余量,称为总余量,等于

10、相应表面各工序余量之和。 机床在工件上留加工余量的目的是为了切除上一道工序所留下来的加工误差和表面缺陷,如铸件表面冷硬层、气孔、夹砂层,锻件表面的氧化皮、脱碳层、表面裂纹,切削加工后的内应力层和表面粗糙度等。从而提高工件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加工余量的大小对加工质量和生产效率均有较大影响。加工余量过大,不仅增加了机械加工的劳动量,降低了生产率,而且增加了材料、工具和电力消耗,提高了加工成本。若加工余量过小,则既不能消除上道工序的各种缺陷和误差,又不能补偿本工序加工时的装夹误差,造成废品。其选取原则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使余量尽可能小。一般说来,越是精加工,工序余量越小。机械加工余量标准1主题内

11、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磨削加工的加工余量。 本标准适用于磨削各类材料时的加工余量。 机械零件是由若干个表面组成的,研究零件表面的相对关系,必须确定一个基准,基准是零件上用来确定其它点、线、面的位置所依据的点、线、面。根据基准的不同功能,基准可分为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两类。1设计基准在零件图上用以确定其它点、线、面位置的基准,称为设计基准。如图32-2所cc2示的轴套零件,各外圆和内孔的设计基准是零件的轴心线,端面A是端面B、C的设计基准,内孔的轴线是外圆径向跳动的基准。2工艺基准零件在加工和装配过程中所使用的基准,称为工艺基准。工艺基准按用途不同又分为装配基准、测量基准及定位基准。 (1)装

12、配基准 装配时用以确定零件在部件或产品中的位置的基准,称为装配基准。 (2)测量基准 用以检验已加工表面的尺寸及位置的基准,称为测量基准。如图32-2中的零件,内孔轴线是检验外圆径向跳动的测量基准;表面A是检验长度L尺寸l和的测量基准。 (3)定位基准 加工时工件定位所用的基准,称为定位基准。作为定位基准的表面(或线、点),在第一道工序中只能选择未加工的毛坯表面,这种定位表面称粗基准.在以后的各个工序中就可采用已加工表面作为定位基准,这种定位表面称精基准。编辑本段拟定工艺路线的一般原则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大体可分为两个步骤。首先是拟定零件加工的工艺路线,然后再确定每一道工序的工序尺寸、所用

13、设备和工艺装备以及切削规范、工时定额等。这两个步骤是互相联系的,应进行综合分析。 工艺路线的拟定是制定工艺过程的总体布局,主要任务是选择各个表面的加工方法,确定各个表面的加工顺序,以及整个工艺过程中工序数目的多少等。 拟定工艺路线的一般原则1、先加工基准面零件在加工过程中,作为定位基准的表面应首先加工出来,以便尽快为后续工序的加工提供精基准。称为“基准先行”。2、划分加工阶段加工质量要求高的表面,都划分加工阶段,一般可分为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三个阶段。主要是为了保证加工质量;有利于合理使用设备;便于安排热处理工序;以及便于时发现毛坯缺陷等。3、先面后孔1对于箱体、支架和连杆等零件应先加工平

14、面后加工孔。这样就可以以平面定位加工孔,保证平面和孔的位置精度,而且对平面上的孔的加工带来方便。4、光整加工 光整加工后的工件独特作用也证实了二者的有机结合,具有肯定的临床疗效。编辑本段东西方医学交融(df高血压958心脏病983u6 糖尿病87fr)不管是中医学还是西医学,从二者现有的思维方式的发展趋势来看,均是走向现代系统论思维,中医药学理论与现代科学体系(45传染病q566 丙肝964jo乙肝28jgsx甲肝gh)之间具有系统同型性,属于本质相同而描述表达方式不同的两种科学形式。可望在现代系统论思维上实现交融或统一,成为中西医在新的发展水平上实现交融或统一的支撑点,希冀籍此能给(df高血

15、压958心脏病983u6 糖尿病87fr)中医学以至生命科学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进而对医学理论带来新的革命。编辑本段现代中医史(df4肺炎88gdg 青霉素d25f肝炎df6)轴心时代中、西医学的峰巅之作。雅斯贝而斯曾说:“如果历史有一个轴心,那么我们就必须将这轴心作为一系列对全部人类都有意义的事件,发生于公元前800至200年间的这种精神历程似乎构成了这样一个轴心。 本文档下载后可以修改编辑,欢迎下载收藏。以垫圈的生产为例以垫圈的生产为例v用单工序模生产:用单工序模生产:v用级进模生产:用级进模生产:v用复合模生产:用复合模生产: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2.模具组成零件1-下

16、模座 2-螺钉3-凹模 4-导料销5-橡胶 6-导套 7-凸模固定板 8-上模座 9-卸料螺钉10-模柄 11-横销 12-防转销 13-螺钉 14-垫板 15-凸模 16-导柱 17-卸料版 18-螺钉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 2.模具组成零件(续) 冲模一般由上模和下模两部分组成。主要包括以下冲模一般由上模和下模两部分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类零件:几类零件:v工作零件:对材料直接施加压力,完成冲压工作的工作零件:对材料直接施加压力,完成冲压工作的零件。主要包括凸模、凹模和凸凹模。零件。主要包括凸模、凹模和凸凹模。v定位零件:用以确定坯料在模具中的正确位置。定位零件:用以确定坯

17、料在模具中的正确位置。v卸料与出件零件:用于保障模具的连续动作所需的卸料与出件零件:用于保障模具的连续动作所需的辅助装置。辅助装置。v导向零件:保证上模与下模之间的相对位置。导向零件:保证上模与下模之间的相对位置。v支撑、紧固与连接零件:完成模具个零件的相互连支撑、紧固与连接零件:完成模具个零件的相互连接与稳固定位作用接与稳固定位作用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 四、模具设计与制造的相互关系模具设计与制造的相互关系冲压产品生产流程:冲压产品生产流程:(冲压)产品设计冲压成形工艺设计冲压模具设计冲模制造冲压产品生产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五、冲压技术的

18、现状及发展方向五、冲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1.我国冲压技术现状我国冲压技术现状 技术落后、经济效益低。技术落后、经济效益低。 主要原因:主要原因:冲压基础理论与成形工艺落后;冲压基础理论与成形工艺落后; 模具标准化程度低;模具标准化程度低; 模具设计方法和手段、模具制造工艺模具设计方法和手段、模具制造工艺及设备落后;及设备落后; 模具专业化水平低。模具专业化水平低。 所以,结果导致我国模具在所以,结果导致我国模具在寿命、效率、加工精寿命、效率、加工精度、生产周期度、生产周期等方面与先进工业发达国家的模具相比等方面与先进工业发达国家的模具相比差距相当大。差距相当大。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

19、述冷冲压概述 2.冲压技术发展方向冲压技术发展方向 (1)冲压成形理论及冲压工艺冲压成形理论及冲压工艺 加强理论研究,开展加强理论研究,开展CAE技术应用技术应用 开发和应用冲压新工艺。开发和应用冲压新工艺。 (2)模具先进制造工艺及设备模具先进制造工艺及设备 数控化数控化、高速化、复合化加工技术高速化、复合化加工技术 先进特种加工技术先进特种加工技术 精密磨削、微细加工技术精密磨削、微细加工技术 先进工艺装备技术先进工艺装备技术 先进测量技术先进测量技术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 (3)模具新材料及热处理、表面技术模具新材料及热处理、表面技术 提高使用性能提高使用性能,改善加工

20、性能改善加工性能 ,提高寿命。,提高寿命。 (4)模具模具CAD/CAM技术技术 二、三维相结合的数字化设计技术与数字化制造二、三维相结合的数字化设计技术与数字化制造技术。技术。 模具行业是最早应用模具行业是最早应用CAD/CAM技术的行业之一。技术的行业之一。 (5)快速经济制模技术快速经济制模技术 加快模具的制造速度,降低模具生产成本。适应小加快模具的制造速度,降低模具生产成本。适应小批批 量试制。量试制。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汽车覆盖件飞机蒙皮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冲冲裁裁模模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冷冲压

21、概述弯弯曲曲模模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拉拉深深模模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单单工工序序模模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级级进进模模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复复合合模模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数控高速铣削加工高效 、高精度 、高的表面质量 、可加工高硬材料 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多轴联动、复合加工多轴联动、复合加工五轴加工中心五轴车铣中心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 慢走丝线切割技术慢走丝线切割技术加工精度可达到加工精度可达到1.5m, 加加工表面粗糙度工表面粗糙度Ra0.10.2m。冷冲

22、压概述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精密坐标磨床精密坐标磨床 成型磨床成型磨床数控光学曲线磨床数控光学曲线磨床 精密磨削、微细加工技术精密磨削、微细加工技术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3R装夹系统(统一工艺基准定位系统统一工艺基准定位系统)应用先进工艺装备技术先进工艺装备技术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三坐标数控测量三坐标数控测量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学习项目二学习项目二 冲压设备及选用冲压设备及选用本次课可按以下提纲采用现场教学。本次课可按以下提纲采用现场教学。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一、常见冲压设备一、常见冲压设备机械压力机(以机械

23、压力机(以Jxx表示其型号)表示其型号)摩擦压力机曲柄压力机液压机(以液压机(以Yxx表示其型号)表示其型号)油压机水压机 数控冲床专用设备专用设备剪板机剪板机折弯机折弯机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二、常见设备的工作原理与特点二、常见设备的工作原理与特点1. 1. 曲柄压力机结构简图曲柄压力机结构简图2. 2. 曲轴压力机传动系统图曲轴压力机传动系统图4. 4. 摩擦压力机传动系统图摩擦压力机传动系统图3. 3. 偏心压力机传动系统图偏心压力机传动系统图5. 5. 各类设备特点比较各类设备特点比较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 三、冲压设备的选用三、冲压设备的选用 1.

24、压力机类型的选择压力机类型的选择 根据工序性质、生产批量、冲件质量等要求进行选择。根据工序性质、生产批量、冲件质量等要求进行选择。 2.压力机规格的选择压力机规格的选择 (1)公称压力)公称压力 (2)滑块行程长度)滑块行程长度 (3)行程次数)行程次数 (4)工作台面尺寸)工作台面尺寸 (5)滑块模柄孔尺寸)滑块模柄孔尺寸 (6)闭合高度)闭合高度 (7)电机功率的选择)电机功率的选择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 四、模具的安装四、模具的安装 一般次序:一般次序: 1.检查台面、闭合高度、打料装置等。检查台面、闭合高度、打料装置等。 2.根据冲模的闭合高度调整压力机滑块的高度,根

25、据冲模的闭合高度调整压力机滑块的高度, 并并分别固定上、下模部分。分别固定上、下模部分。 3. 试冲。试冲。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 公称压力公称压力:滑块下滑到距下极点某一特定的距离:滑块下滑到距下极点某一特定的距离Sp或曲柄或曲柄旋转到距下极点某一特定角度旋转到距下极点某一特定角度时,所产生的冲击力称为压力时,所产生的冲击力称为压力机的公称压力。机的公称压力。 冲裁、弯曲时压力机冲裁、弯曲时压力机的吨位应比计算的冲压力的吨位应比计算的冲压力大大30%左右。左右。 拉深时压力机吨位应拉深时压力机吨位应比计算出的拉深力大比计算出的拉深力大60%100%。压力机的许用压力曲线压力

26、机的许用压力曲线1压力机许用压力曲线压力机许用压力曲线 2冲裁工艺冲裁力实际冲裁工艺冲裁力实际变化曲线变化曲线 3拉深工艺拉深力实际变化曲线拉深工艺拉深力实际变化曲线 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 压力机的闭合高度:压力机的闭合高度:指滑块在下止点时,滑块底面到工作指滑块在下止点时,滑块底面到工作台上平面(即垫板下平面)之间的距离。台上平面(即垫板下平面)之间的距离。 压力机的装模高度:压力机的装模高度:指压力机的闭合高度减去垫板厚度的指压力机的闭合高度减去垫板厚度的差值。差值。 模具的闭合高度:模具的闭合高度:指冲模在最低工作位置时,上模座上平指冲模在最低工作位置时,上模座上平面

27、至下模座下平面之间的距离。面至下模座下平面之间的距离。 模具闭合高度与装模高度的关系模具闭合高度与装模高度的关系 理论上理论上 Hmin-H1HHmaxH1理论上理论上 Hmin-H1HHmaxH1实际上实际上 Hmin-H10HHmax-H5 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类型设备名称工作原理特点机械压力机摩擦压力机 利用摩擦盘与飞轮之间相互接触并传递动力,借助螺杆与螺母相对运动原理而工作。其传动系统如图1.2.1 所示。结构简单,当超负荷时,只会引起飞轮与摩擦盘

28、之间的滑动,而不致损坏机件。但飞轮轮缘磨损大,生产率低。适用于中小型件的冲压加工,对于校正、压印和成形等冲压工序尤为适宜。曲柄压力机利用曲柄连杆机构进行工作,电机通过皮带轮及齿轮带动曲轴传动,经连杆使滑块作直线往复运动。曲柄压力机分为偏心压力机和曲轴压力机,二者区别主要在主轴,前者主轴是偏心轴,后者主轴是曲轴。偏心压力机一般是开式压力机,而曲轴压力机有开式和闭式之分。偏心压力机和曲轴压力机的传动系统如图1.2.2 和图1.2.3所示。生产率高,适用于各类冲压加工高速冲床工作原理与曲柄压力机相同,但其刚度、精度、行程次数都比较高,一般带有自动送料装置、安全检测装置等辅助装置。生产率很高,适用于大

29、批量生产,模具一般采用多工位级进模。液压机油压机水压机利用帕斯卡原理,以水或油为工作介质,采用静压力传递进行工作,使滑块上、下往复运动。压力大,而且是静压力,但生产率低。适用于拉深、挤压等成形工序。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冷冲压概述不管是中医学还是西医学,从二者现有的思维方式的发展趋势来看,均是走向现代系统论思维,中医药学理论与现代科学体系之间具有系统同型性,属于本质相同而描述表达方式不同的两种科学形式。可望在现代系统论思维上实现交融或统一,(df高血压958心脏病983u6 糖尿病87fr)成为中西医在新的发展水平上实现交融或统一的支撑点,希冀籍此能给中医学以至生命科学带来良好的发展机

30、遇,进而对医学理论带来新的革命。编辑本段现代中医史(4f肿瘤fbb癌症yuw3胃癌d65io肠癌.f2tr肺癌65ff)替了事实认识,决定最终结果劳而无功”,因此,中、西医学应并存共荣而不必强求统一。 (df4肺炎88gdg 青霉素d25f肝炎df6)尽管目前中、西医学还不可能融合成为一种统一的医学模式,但可以独立发展,并存共荣,整合互补。(45传染病q566 丙肝964jo乙肝28jgsx甲肝gh)缘于现代信息论、(df肺25s血液f369血小板t5172 红血球gdf55m 白血球fd2)系统论和控制论的影响,西医学的发展趋势若仅仅是单纯地重视分析而忽略了整体结构和整体功能,无疑将渐行渐窄

31、。而中医讲究“感悟”,(4f肿瘤fbb癌症yuw3胃癌d65io肠癌.f2tr肺癌65ff)未免夹带有很多主观因素,难以客观地定量,定性。若中医的诊察疾病能参考现代医学的微观分析,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实现宏观与微观的统一,使中医诊断客观化,即把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引入中医理、法、方、药的研究,使二者有机结合,互相借鉴、补充,避免各自的片面性、局限性,这将有利于中西医学的优势互补,(df高血压958心脏病983u6 糖尿病87fr) “和而不同”,多元发展。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非典、禽流感和艾滋病方面发挥的独特作用也证实了二者的有机结合,具有肯定的临床疗效。编辑本段东西方医学交融(df高血压9

32、58心脏病983u6 糖尿病87fr)不管是中医学还是西医学,从二者现有的思维方式的发展趋势来看,均是走向现代系统论思维,中医药学理论与现代科学体系(45传染病q566 丙肝964jo乙肝28jgsx甲肝gh)之间具有系统同型性,属于本质相同而描述表达方式不同的两种科学形式。可望在现代系统论思维上实现交融或统一,成为中西医在新的发展水平上实现交融或统一的支撑点,希冀籍此能给(df高血压958心脏病983u6 糖尿病87fr)中医学以至生命科学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进而对医学理论带来新的革命。编辑本段现代中医史(df4肺炎88gdg 青霉素d25f肝炎df6)轴心时代中、西医学的峰巅之作机械加工是

33、一种用加工机械对工件的外形尺寸或性能进行改变的过程。按被加工的工件处于的温度状态分为冷加工和热加工。一般在常温下加工,并且不引起工件的化学或物相变化称冷加工。一般在高于或低于常温状态的加工会引起工件的化学或物相变化称热加工。冷加工按加工方式的差别可分为切削加工和压力加工。热加工常见有热处理煅造铸造和焊接。另外装配时常常要用到冷热处理。例如:轴承在装配时往往将内圈放入液氮里冷却使其尺寸收缩,将外圈适当加热使其尺寸放大,然后再将其装配在一起。火车的车轮外圈也是用加热的方法将其套在基体上,冷却时即可保证其结合的牢固性(此种方法现在依旧应用于某些零部件的转配过程中)。 机械加工包括:灯丝电源绕组、激光

34、切割、重型加工、金属粘结、金属拉拔、等离子切割、精密焊接、辊轧成型、金属板材弯曲成型、模锻、水喷射切割、精密焊接等。 机械加工:广意的机械加工就是指能用机械手段制造产品的过程;狭意的是用车床(Lathe Machine)、铣床(Milling Machine)、钻床(Driling Machine)、磨床(Grinding Machine)、冲压机、压铸机机等专用机械设备制作零件的过程。1959 年,Richard P Feynman(1965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就提出了微型机械的设想。1962 年第一个硅微型压力传感器问世,其后开发出尺寸为50500m的齿轮、齿轮泵、气动涡轮及联接件等微机

35、械。1965 年,斯坦福大学研制出硅脑电极探针,后来又在扫描隧道显微镜、微型传感器方面取得成功。1987 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制出转子直径为6012m的利用硅微型静电机,显示出利用硅微加工工艺制造小可动结构并与集成电路兼容以制造微小系统的潜力。 微型机械在国外已受到政府部门、企业界、高等学校与研究机构的高度重视。美国MIT、Berkeley、StanfordAT&T 的15名科学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提出小机器、大机遇:关于新兴领域-微动力学的报告的国家建议书,声称由于微动力学(微系统)在美国的紧迫性,应在这样一个新的重要技术领域与其他国家的竞争中走在前面,建议中央财政预支费用为五年500

36、0 万美元,得到美国领导机构重视,连续大力投资,并把航空航天、信息和MEMS作为科技发展的三大重点。美国宇航局投资1亿美元着手研制发现号微型卫星,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把MEMS作为一个新崛起的研究领域制定了资助微型电子机械系统的研究的计划,从1998 年开始,资助MIT,加州大学等8所大学和贝尔实验室从事这一领域的研究与开发,年资助额从100万、200万加到1993 年的500万美元。1994 年发布的美国国防部技术计划报告,把MEMS列为关键技术项目。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积极领导和支持MEMS的研究和军事应用,现已建成一条MEMS标准工艺线以促进新型元件/装置的研究与开发。美国工业主要致力

37、于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应变仪和加速度表等传感器有关领域的研究。很多机构参加了微型机械系统的研究,如康奈尔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密执安大学、威斯康星大学、老伦兹得莫尔国家研究等。加州大学伯克利传感器和执行器中心(BSAC)得到国防部和十几家公司资助1500 万元后,建立了1115m2研究开发MEMS的超净实验室。 日本通产省1991 年开始启动一项为期10年、耗资250亿日元的微型大型研究计划,研制两台样机,一台用于医疗、进入人体进行诊断和微型手术,另一台用于工业,对飞机发动机和原子能设备的微小裂纹实施维修。该计划有筑波大学、东京工业大学、东北大学、早稻田大学和富士通研究所等几十

38、家单位参加。 欧洲工业发达国家也相继对微型系统的研究开发进行了重点投资,德国自1988 年开始微加工十年计划项目,其科技部于1990 1993 年拨款4万马克支持微系统计划研究,并把微系统列为本世纪初科技发展的重点,德国首创的LIGA工艺,为MEMS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并已成为三维结构制作的优选工艺。法国1993 年启动的7000 万法郎的微系统与技术项目。欧共体组成多功能微系统研究网络NEXUS,联合协调46个研究所的研究。瑞士在其传统的钟表制造行业和小型精密机械工业的基础上也投入了MEMS的开发工作,1992 年投资为1000 万美元。英国政府也制订了纳米科学计划。在机械、光学、电子

39、学等领域列出8个项目进行研究与开发。为了加强欧洲开发MEMS的力量,一些欧洲公司已组成MEMS开发集团。 目前已有大量的微型机械或微型系统被研究出来,例如:尖端直径为5m的微型镊子可以夹起一个红血球,尺寸为7mm7mm2mm的微型泵流量可达250l/min能开动汽车,在磁场中飞行的机器蝴蝶,以及集微型速度计、微型陀螺和信号处理系统为一体的微型惯性组合(MIMU)。德国创造了LIGA工艺,制成了悬臂梁、执行机构以及微型泵、微型喷嘴、湿度、流量传感器以及多种光学器件。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在飞机翼面粘上相当数量的1mm的微梁,控制其弯曲角度以影响飞机的空气动力学特性。美国大批量生产的硅加速度计把微型传感器(机械部分)和集成电路(电信号源、放大器、信号处理和正检正电路等)一起集成在硅片上3mm3mm的范围内。日本研制的数厘米见方的微型车床可加工精度达1.5m的微细轴。 工艺基础的基本概念。雅斯贝而斯曾说:“如果历史有一个轴心,那么我们就必须将这轴心作为一系列对全部人类都有意义的事件,发生于公元前800至200年间的这种精神历程似乎构成了这样一个轴心。 本文档下载后可以修改编辑,欢迎下载收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