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剪纸的历史渊源(下)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79256010 上传时间:2024-08-26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2.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民间剪纸的历史渊源(下)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国民间剪纸的历史渊源(下)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国民间剪纸的历史渊源(下)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国民间剪纸的历史渊源(下)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国民间剪纸的历史渊源(下)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民间剪纸的历史渊源(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民间剪纸的历史渊源(下)(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民间剪纸历史渊源(下)唐宋时期,流行“镂金作胜”的风俗。“胜”,就是用纸或金银箔、丝帛剪刻而成的花样,剪成套方几何形者,称为“方胜”;剪成花草形者,称为“华胜”,剪成人形者,就称之为“人胜”。唐代 金银平脱花鸟镜唐代皮革冠饰唐代大诗人杜甫以人日为题作诗:“此日此时人共得,一谈一笑俗相看。尊前柏叶休随酒,胜里金花巧耐寒。”另一位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也作有人日诗,诗中说:“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六十年代在新疆出土的文物中,还有一件唐代的人胜剪纸,七个女子人形排列成行,此胜用于围饰发髻。在日本的正仓院,保藏有两枚唐代华胜,据日本齐衡三年(公元856年)杂财物实录载:“人胜二枚天平宝字元

2、年闰八月二十四日献物”,日本天平宝字元年即为唐代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其中一枚为罗地金箔字,上面剪祝颂吉语:“令节佳辰,福庆惟新,曼和万载,寿保千春。”另一枚则用金箔刻了复杂的边饰,并饰以红绿罗的花叶,中心是一儿童在竹林下戏犬。在南宋时期,已出现了以剪纸为职业的艺人,有的善剪“诸家书字”,有的专剪“诸色花样”。有的将剪纸作为礼品的点缀,有的贴在窗上,有的装饰灯彩,还有的剪成所谓“龙虎”之类。宋代皮影这时,皮影盛行,雕镂皮影的材料,除了动物的皮外,也有用厚纸制作的。宋代剪纸用于工艺装饰的一个重要创造,是吉州窑的瓷器,产品有茶盏和花瓶等,图案题材很多,有凤凰、梅花、枇杷和吉祥文字等,造型生动、

3、活泼,它是作者在施釉过程中,贴上剪纸,入窑烧制而成的。宋代 吉州窑的瓷器剪纸贴花三风碗盘现代民间蓝印花布,是用镂花纸板刮浆后仿染而呈现花纹的,这种印染工艺宋代已很普遍。明清人的笔记和地方志中也有记载剪纸名家的。如苏州府志载:“赵萼,嘉靖中制夹纱灯,以料纸刻成花竹禽鸟之状,随轻浓晕色。溶蜡涂染,用轻绡夹之。映日则光明莹彻,芬菲翔舞,恍在轻烟之中,与真者莫辨。”明代的夹纱灯是很有名的。它是将剪纸夹在纱中。用烛光映出花纹,这是剪纸在日常生活中的又一应用,现在人们叫它“走马灯”。明代 夹纱灯在清代,因满族人有剪纸的习俗,致使剪纸进入宫廷。在故宫,历代皇帝举行婚礼作洞房的神宁宫,墙壁按满族习俗裱纸,四角贴着黑色的双喜字剪纸角花,顶棚中心贴着龙凤团花的黑色剪纸;在宫殿两旁的过道壁上也贴有角花。据说有人用纸剪成有鹿、鹤、松的“六合春”图案,加以彩绘,贴于朝服上,连西太后都以为是绣出来的。清代十二生肖清代富贵临门清代 哈尔滨“金猴报喜”剪纸灯箱中国人寿保险中国人寿保险中国移动通信中国移动通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