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筹协调社会利益关系(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统筹协调社会利益关系2021/3/111统筹协调社会利益关系一、社会利益的内涵二、统筹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的必要性四、2012年民生问题三、统筹协调利益关系的实践路径五、现阶段民生问题产生的原因六、如何解决民生问题2021/3/112社会利益是什么?社会利益也称“公众利益”,与“个人利益”相对。社会整体生存和发展的各种需要。如社会进行生产和再生产的条件,人们公共生活的福利事业,发展精神文明的条件等。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利益是人民群众的利益。2021/3/113利益群体是指基于某种共同价值、共同利益、共同态度或者共同职业的利益个体所结合形成的正式或非正式的利益集合体。它既可以是相对稳定的社会组织(如政
2、府机关、事业、企业、社团、协会、地下组织等),也可以是松散、无固定组织、变动性大、流动性强的个体总和。我国目前的利益群体主要有党政干部群体、农业生产者群体、工业生产者群体、商业服务业劳动者群体、新经济群体等。2021/3/114统筹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的必要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要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妥善处理社会矛盾。党的十七大报告又进一步指出落实贯彻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十八大报告也明确提出要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这说明,统筹协调利益关系已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2021/3/115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以及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
3、国的社会利益关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当前利益格局出现了很多新变化新问题,如: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利益差距扩大化利益矛盾群体化利益需求满足有限化利益冲突扩大化在这种情况下,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推动科学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应把统筹兼顾作为重要原则,充分考虑不同群体、不同阶层的实际需求,找准多数群众共同利益和部分群众特殊利益的结合点,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各方面的利益诉求,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2021/3/116统筹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的实践路径第一、畅通利益诉求表达通道。一些利益关系之所以没有得到很好地协调与解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人们的公平意识、民主意识、权利意识不断增强的过程中相应的表达
4、渠道却不够畅通。第二,综合运用多种协调手段。面对复杂的社会利益关系,需要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加以协调。第三,要把治标和治本结合起来。统筹协调社会利益关系,既要着力解决当前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又要注重从源头抓起。及时发现各种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第四,切实保障群众合法权益。统筹协调社会利益关系,必须坚持加快发展、科学发展。把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结合起来。2021/3/117统筹协调社会利益关系,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温家宝指出,要紧紧扭住发展生产力不放松,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极大地增加社会财富,为改善
5、民生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统筹协调社会利益关系,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温家宝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统筹协调社会利益关系,必须进一步转变作风。温家宝指出,要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了解群众心声,倾听群众意见,关心群众疾苦,切实解决好教育、医疗、就业、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温家宝说,“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只要我们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尽最大的努力解决民生问题,就一定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就能越来越充分地调动人民
6、群众的积极性。2021/3/1182012民生问题2012年民生问题一览2021/3/119现阶段民生问题产生的原因一是生产力发展总体水平相对落后,经济和城乡社会结构转型、市场化改革必将伴随利益矛盾的阵痛过程。我国是在生产力比较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的变化,使分配、利益关系越来越多地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的趋势,也必然由此触及人们的既得利益,不断打破旧的平衡,引起利益关系的新变化和利益格局的新调整,使利益矛盾更加普遍和明显。2021/3/1110二是利益观念和价值取向多元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组织形式,就
7、业、收入方式出现多样化,利益主体多元化和社会阶层多样化,不同阶层和不同群体的利益观念、价值取向、政治要求和利益诉求的差异增大。2021/3/1111三是制度建设滞后,政策缺失,统筹兼顾社会各方利益不力1、一些利益关系新变化难以通过制度化手段得到有效调节,社会出现不公平竞争和违法获利现象增多,社会不稳定因素增长。2、社会再分配的力度较弱,社会保障制度、公共政策体系不健全,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事业明显滞后,基本民生方面的公共投入所占比例偏低。3、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对整个社会冲击大,各方面矛盾交织在一块。如农村征地、城市拆迁引发许多事件等,都可以看到制度缺失和监管不力。2021/3/1112四是社会
8、转型期国家利益综合能力弱化。现阶段中国社会的改革与发展已经产生了不同于以往的利益矛盾与冲突,利益主体和形成机制发生了极大的变革,利益表达也多样化。在社会转型期,由于国家利益综合新的机制未完善,而原有的国家利益整合的职能已弱化。这导致利益矛盾的出现未能及时有效的协调和综合,还往往使矛盾和冲突进一步发展和失控。2021/3/1113五是严重的腐败现象使社会成员存在不公平感。在人们不公平感不断加剧的情况下,社会各不同阶层之间、政府与社会大众之间的互动,却缺少组织化的形式和制度化的手段来推进双向沟通与协调。而且自下而上的利益表达的方式的合法性、公开性和透明性也明显不足。由此引发的矛盾和冲突,导致群体性
9、事件多发,数量增加,对社会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2021/3/1114如何解决民生问题?中共十八大报告第七条明确指出,要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一是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2021/3/1115二是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2021/3/1116
10、二是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2021/3/1117三是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2021/3/1118四是要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
11、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2021/3/1119五是要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要求,重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2021/3/1120六是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必须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机制、能力、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2021/3/11212021/3/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