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的好氧生物处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污水的好氧生物处理(2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15.1废水好氧生物处理的基本理论废水好氧生物处理的基本理论5.1.1 5.1.1 污水中的微生物污水中的微生物(1 1)以以好好氧氧细细菌菌为为主主,也也存存在在真真菌菌、原原生生动动物和后生动物等组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物和后生动物等组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2 2)污水中有机物的成分决定优势菌属。)污水中有机物的成分决定优势菌属。主主要要有有动动胶胶杆杆菌菌属属、假假单单胞胞菌菌属属、产产碱碱杆杆菌菌属、黄杆菌属及大肠杆菌等。属、黄杆菌属及大肠杆菌等。 5.1.1 5.1.1 污水中的微生物污水中的微生物(3 3)真菌主要是霉菌,一种丝状真菌,但大量)真菌主要是霉菌,一种丝状真菌,但大量
2、繁殖可能导致污泥膨胀。繁殖可能导致污泥膨胀。(4 4)原生动物有肉足虫、鞭毛虫和纤毛虫,)原生动物有肉足虫、鞭毛虫和纤毛虫,主要捕食对象是细菌。主要捕食对象是细菌。(5 5)后生动物)后生动物 一一般般不不出出现现,仅仅在在水水质质优优异异的的完完全全氧氧化化型型活活性性污泥系统中出现,是水质非常稳定的标志。污泥系统中出现,是水质非常稳定的标志。丝状菌丝状菌发硫细菌轮虫电镜5.1.2 5.1.2 微生物的代谢与污水的生物处理微生物的代谢与污水的生物处理(一)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一)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新陈代谢:微生物不断从外界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通过生物酶催化的复杂生化反应,在体内不断进行物质转化
3、和交换的过程。5.1.2 5.1.2 微生物的代谢与污水的生物处理微生物的代谢与污水的生物处理5.1.2 5.1.2 微生物的代谢与污水的生物处理微生物的代谢与污水的生物处理根据受氢体和电子受体的不同分为:好氧分解代谢v好氧呼吸是营养物质进入好氧微生物细胞后,通过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获得能量的过程。v好氧呼吸过程实质上是脱氢和氧活化相结合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同时放出能量。5.1.2 5.1.2 微生物的代谢与污水的生物处理微生物的代谢与污水的生物处理好氧分解代谢例如:化能自养微生物大型污水沟道存在该式所示的生化反应:生物脱氮工艺中的生物硝化过程:5.1.2 5.1.2 微生物的代谢与污水的生物处理
4、微生物的代谢与污水的生物处理 好氧分解代谢 例如:异养型微生物 以有机物为底物,其终点产物为二氧化碳、氨和水等无机物,同时放出能量。如下式所示:5.1.2 5.1.2 微生物的代谢与污水的生物处理微生物的代谢与污水的生物处理厌氧分解代谢v 在无分子氧的情况下进行的生物氧化。v 只有脱氢酶系统,没有氧化酶系统。v 受氢体不是分子氧。底物氧化不彻底,最终产物不是二氧化碳和水,而是一些较原来底物简单化合物含有相当的能量,故释放能量较少。5.1.2 5.1.2 微生物的代谢与污水的生物处理微生物的代谢与污水的生物处理厌氧分解代谢 例如:葡萄糖发酵的过程: 生物氧化作用不彻底,最终形成还原性产物,是比原
5、来底物简单的有机物,在反应过程中,释放的自由能较少。 例如:在反硝化作用中,5.1.2.2 5.1.2.2 污水的生物处理v 好氧生物处理好氧生物处理是在有游离氧存在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降解有机物,使其稳定、无害化的方法。v最终过程:有机物被微生物摄取后,通过代谢活动,约有三分之一被分解、稳定,并提供其生理活动所需的能量;约有三分之二被转化,合成为新的原生质,进行微生物自身生长繁殖。5.1.2.2 5.1.2.2 污水的生物处理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是在没有游离氧存在的条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是在没有游离氧存在的条件下,兼性细菌与厌氧细菌降解和稳定有机物件下,兼性细菌与厌氧细菌降解和稳定有机物的生物处
6、理方法。的生物处理方法。在这个过程中,部分有机物转化为在这个过程中,部分有机物转化为CHCH4 4,部分被部分被分解为分解为COCO2 2、H H2 2O O、NHNH3 3、H H2 2S S等无机物,并为细胞等无机物,并为细胞合成提供能量;少量有机物被转化、合成为新合成提供能量;少量有机物被转化、合成为新的原生质的组成部分的原生质的组成部分。5.1.3 5.1.3 微生物生长条件和生长规律微生物生长条件和生长规律5.1.3.15.1.3.1微生物的生长条件5.1.3.2 5.1.3.2 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微生物的生长规律按微生物生长速率,其生长可分为四个生长期按微生物生长速率,其生长可分为四
7、个生长期停滞期(调整期);对数期(生长旺盛期)停滞期(调整期);对数期(生长旺盛期)静止期(平衡期);衰老期(衰亡期)静止期(平衡期);衰老期(衰亡期) 对数期对数期减速增长期减速增长期内源呼吸期内源呼吸期污泥浓度氧利用率BOD浓度时间量5.1.4 5.1.4 生化反应动力学5.1.4.15.1.4.1微生物增长速度微生物增长速度莫诺特(Monod)方程式 反映微生物比增殖速率与有机底物浓度关系(单一底物,纯种微生物)5.1.4.15.1.4.1微生物增长速度微生物增长速度5.1.4.2 5.1.4.2 基质降解速度基质降解速度以微反应时段dt内的底物消耗量和dt内的微生物增长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8、值,表示:Y = / qY = / q式中: Y 产率系数;微生物比增殖速率;q为底物的比降解速度。5.1.4.25.1.4.2基质降解速度基质降解速度由Y=/q得 =Y q 和 max = Ymax q 代入式得:废水生物处理工程中常用基本反应动力学方程式:5.1.4.3 5.1.4.3 微生物增长速度微生物增长速度1951年由霍克来金等人通过废水生物处理的实验研究工作,发现在废水生物处理中,微生物增长和底物降解之间存在着一定量的关系, 提出如下方程式:(1)5.1.4.2 5.1.4.2 基质降解速度基质降解速度在(1)式两边同除以cx ,得= Yq - Kd产率系数Y以实际测得的观测产率
9、系数Yobs代替。为此,(1)式改为: 和 =Y obs q上列诸式,表达了生物反应处理器内微生物的净增长和底物降解之间的基本关系。5.1.5 5.1.5 污水的生化性污水的生化性5.1.5.1 5.1.5.1 可生化性的评价可生化性的评价(1 1)评价方法评价方法BODBOD5 5/COD/COD0.45可生化性可生化性难生化可生化可生化易生化易生化5.1.5.1 5.1.5.1 可生化性的评价可生化性的评价(2 2)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固体有机物固体有机物 无机还原性物质无机还原性物质 特殊有机物特殊有机物 BODBOD5 5/TOD/TOD 接种微生物的驯化接种微生物的驯化 水样稀释水样稀
10、释5.1.5.2 5.1.5.2 改善可生化性的途径改善可生化性的途径(1 1)调节营养比)调节营养比(2 2)调节)调节pHpH值值调节池调节进水调节池调节进水pHpH值值酸碱中和调节进水酸碱中和调节进水pHpH值值用碱性物质控制反应混合物的用碱性物质控制反应混合物的pHpH值值改进有机负荷控制反应混合液的改进有机负荷控制反应混合液的pHpH值值(3 3)预处理)预处理5.1.6 5.1.6 生物处理方法的分类生物处理方法的分类分类:分类:v好氧生物处理好氧生物处理活性污泥法和生物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膜法v厌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厌氧活性污泥法和厌氧活性污泥法和厌氧生物膜法厌氧生物膜法v自然
11、生物处理自然生物处理稳定塘法和土地处稳定塘法和土地处理法理法 5.2 5.2 污水的好氧处理污水的好氧处理5.2.15.2.1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 (1 1)活性污泥)活性污泥v 生活污水曝气一段时间后,污水中即形成一种絮凝体,主要由大量微生物群体所构成,它易于沉淀分离,并使污水得到澄清,称之为活性污泥。v 含有大量微生物,外观黄褐色絮绒颗粒状,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含水率99。 5.2.15.2.1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细菌:主要组成部分,1ml正常污泥中含细菌107108个,是有机污染物的分解者。真菌:丝状菌出现异常增殖会污泥膨胀。 原生动物:指示性生物,
12、是首次捕食者。 后生动物:仅在完全氧化型污泥系统出现。菌胶团:细菌及荚膜组成的絮凝体状团粒。固着型纤毛虫变形虫原生动物太阳虫丝状细菌l丝状细菌膨胀丝状细菌膨胀5.2.15.2.1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 (2 2)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流程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流程 由曝气池、沉淀池,污泥回流,剩余污泥排除系统组成。剩余污泥增殖的量,保持稳定运行需排除。二沉池完成泥水分离。曝气系统供氧,搅拌。曝气池完成生物处理。 5.2.15.2.1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 (3 3)活性污泥法的净化过程活性污泥法的净化过程 吸附阶段吸附阶段污污水水和和污污泥泥开开始始接接触触的的5 51
13、010minmin内内,BODBOD去除率很高,有机物被吸附到活性污泥上。去除率很高,有机物被吸附到活性污泥上。与与吸吸附附量量成成正正比比的的因因素素:污污染染物物的的状状态态(包括污泥比表面积,表面有多糖类粘性物质,有机物处于悬浮和胶体状态相对量。)5.2.15.2.1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稳定阶段稳定阶段微生物以污水中的有机物作为营养,合成新微生物以污水中的有机物作为营养,合成新的细胞物质,并进行分解代谢获得合成新细的细胞物质,并进行分解代谢获得合成新细胞所需能量,最终形成胞所需能量,最终形成COCO2 2和和H H2 2O O等物质。等物质。混凝阶段混凝阶段为为了了菌
14、菌体体和和水水分分离离,现现多多采采用用重重力力沉沉降降法法。絮凝体的形成是通过丝状细菌来实现的。絮凝体的形成是通过丝状细菌来实现的。5.2.15.2.1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3 3)活性污泥法的性能指标及设计运行参数活性污泥法的性能指标及设计运行参数污泥浓度v混合液悬浮固体混合液悬浮固体( MLSS) 指单位体积混合液中干固体的含量,它是计量曝气池中活性污泥数量多少的指标。单位为mg/L,g/和kg/m3,也称混合液污泥浓度(用X表示)。v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 ( MLVSS) 指混合液内有机物含量,更精确代表活性污泥中 微生物的数量mg/L ,g/L
15、或kg/m3(3 3)活性污泥法的性能指标及设活性污泥法的性能指标及设计运行参数计运行参数 污泥沉降比污泥沉降比( (SV)SV) 指曝气池混合液在指曝气池混合液在l00mLl00mL量筒中,静置量筒中,静置沉降沉降3030minmin后,沉降污泥所占的体积与混合后,沉降污泥所占的体积与混合液总体积之比的百分数。液总体积之比的百分数。正常的活性污泥在沉降30min后,接近它的最大密度,用于控制剩余污泥的排放。v 它还能及时反映出污泥膨胀等异常情况。v 测定比较简单,是评定污泥的重要指标之一。(3 3)活性污泥法的性能指标及设活性污泥法的性能指标及设计运行参数计运行参数污泥体积指数污泥体积指数(
16、SVI) 指曝气池出口处混合液,经30min静置沉降后,沉降污泥体积中1g干污泥所占的容积的毫升数,单位为mL/g,一般不标出。它与污泥沉降比有如下关系:SVI=SV/ MLSS一般控制SVI为50150之间较好。(3 3)活性污泥法的性能指标及设活性污泥法的性能指标及设计运行参数计运行参数泥龄(泥龄(sludge age)sludge age)池中工作着的活性污泥总量与每日排放的污泥量之比,单位是d。 污泥龄也就是新增长的污泥在曝气池中平均停留时间,或污泥增长一倍平均所需要的时间。 也称固体平均停留时间或细胞平均停留时间 。 污泥龄是影响活性污泥处理效果的重要参数。 活性污泥法各符号的意义Q
17、, S0, X0进水进水曝气池曝气池V,Se,X二次沉二次沉淀池淀池回流污泥回流污泥RQ, S Se e, XrQ+RQS Se e, XQ-QwSe, Xe排放污泥排放污泥I IQ Qw w,X,S,X,Se e排放污泥排放污泥IIQw, Xr, Se出出水水39曝气池污泥浓度曝气池污泥浓度X与与q qc和和q q的关系:的关系:从c的定义可得:示意正常情况下Xe很小,可忽略,所以:系统中微生物量的平衡式: 示意 微生物流出量 = 流入量新生成的量 进水中无微生物进水中无微生物所以所以X0可以忽略可以忽略dS/dt=(S0Se)/ 40结结 论论对于同一废水及特定的处理环境,出水对于同一废水
18、及特定的处理环境,出水中中BODBOD的浓度的浓度S Se e仅仅是污泥龄仅仅是污泥龄q qc c 的函数,的函数,而与其它因素无关。而与其它因素无关。实际水处理中一般就是通过控制实际水处理中一般就是通过控制q qc c 来取来取得不同的处理效率的。得不同的处理效率的。污污 泥泥 回回 流流 污泥回流的目的就是在不增加曝气池体积污泥回流的目的就是在不增加曝气池体积的条件下增加的条件下增加q qc c 来增加去除率的来增加去除率的。 如如果果没没有有污污泥泥回回流流,则则有有q qc cq q V/QV/Q,要要想想提提高高去去除除率率,就就要要增增加加q qc c,此此时时要要么么增增加曝气池
19、的体积,要么减少处理量。加曝气池的体积,要么减少处理量。 有有回回流流时时q qV/QV/Q,q qc cV/V/Q Qw w,要要想想增增加加q qc c 只要改变只要改变Q QW W即可,即调整即可,即调整Q QW W来改变去除率。来改变去除率。5.2.25.2.2活性污泥法的运行方式活性污泥法的运行方式 5.2.2.1 5.2.2.1 推流式活性污泥法推流式活性污泥法 推流式活性污泥曝气池有若干个狭推流式活性污泥曝气池有若干个狭长的流槽,废水从一端进入,在曝气的长的流槽,废水从一端进入,在曝气的作用下,以螺旋方式推进,流经整个曝作用下,以螺旋方式推进,流经整个曝气池,至池的另一端流出,随
20、着水流的气池,至池的另一端流出,随着水流的过程,污染物被降解。过程,污染物被降解。 曝气池曝气池空气 二沉池二沉池 进水 剩余污泥 污泥回流 5.2.2.15.2.2.1推流式活性污泥法推流式活性污泥法 出水推流式活性污泥法的特点:(a)污染物浓度自池首至池尾是逐渐下降, 存在浓度梯度,废水降解反应推动力较大,效率较高;(b)推流式曝气池可采用多种运行方式; (c)不易产生短路,适合较大的流量;(d)氧的利用率不均匀。5.2.2.15.2.2.1推流式活性污泥法推流式活性污泥法 推流式活性污泥法推流式活性污泥法5.2.2.25.2.2.2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完全混合式曝气池
21、是废水进入曝气池后在搅拌的作用下迅速与池中原有的混合液充分混合,因此混合液的组成、微生物群的量和质是完全均匀一致的。 5.2.2.25.2.2.2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 二沉池二沉池 曝气池曝气池 进水 回流污泥 剩余污泥 出水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的特点: (a)抗冲击负荷能力强。(b)全池需氧要求相同,能节省动力; (c)不需单独设置污泥回流系统,便于运行管理;(d)连续进水出水可能造成短路,引起污泥膨胀;(e)池子体积不能太大,因此一般用于处理量比较小的情况,处理高浓度的有机废水。5.2.2.25.2.2.2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5.2.25.2.2活性
22、污泥法的运行方式活性污泥法的运行方式 5.2.2.3接触稳定(吸附再生)法接触稳定(吸附再生)法可提高池容积负荷,适应冲击负荷的能力强,最可提高池容积负荷,适应冲击负荷的能力强,最适于处理含悬浮和胶体物质较多的废水。适于处理含悬浮和胶体物质较多的废水。5.2.2.3 接触稳定(吸附再生)法吸附再生法的特点:(1)适于处理固体和胶体物质;(2)池容小;(3)能耗低;(4)耐冲击负荷;(5)不易发生污泥膨胀;(6)出水水质较差。5.2.2.4延时曝气法(完全氧化活性污泥法) 优点:优点:曝气时间长,污泥负荷低,污泥浓度高。剩余污泥少而稳定,无需消化可直接排放。BOD去除率7595%。对氮、磷的要求
23、低,适应冲击的能力强。 缺点:缺点:容积大,停留时间长,投资和运行费高; 适适用用:对处理水质要求高,又不宜采用污泥处理的小城镇污水和工业废水。5.2.2.5 氧化沟法 循环混合式曝气池多采用转刷供氧,其平面形状如环形跑道;又称氧化渠或氧化沟,是一种简易的活性污泥系统,属于延时曝气法。 5.2.2.5 氧化沟法5.2.2.5 氧化沟法氧化沟的特点:氧化沟的特点:v 水力停留时间和污泥龄比一般生物处理法长,去除率高,排出的剩余污泥稳定;v 占地面积少,省略了初沉池、污泥消化池等;v 从溶解氧的分布看,溶解氧浓度在沿池长方向形成浓度梯度,形成好氧、缺氧和厌氧条件。 氧化沟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生物
24、处理技术之氧化沟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生物处理技术之一。一。5.2.2.6 吸附吸附-生物降解活性污泥法生物降解活性污泥法(AB法) A级以高负荷或超高负荷运行(2.0kgBOD5/kgMLSSd),B级以低负荷运行(为0.10.3kgBOD5/kgMLSSd ),A级曝气池停留时间短,3060min, B级停留24h。5.2.2.7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法)5.2.2.7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法)v入流反应沉淀排放待机(周期)v优点:无二沉池、无污泥回流、占地少、无调节池、耐冲击、灵活性强、沉淀性能好、计算机辅助设计易于实现。5.2.2.8 ICEAS法5.2.2.9 生物脱氮除磷工
25、艺5.2.3 曝气与曝气池曝气的作用:曝气的作用:v供氧;供氧;v搅拌混合作用,使活性污泥在混合液中保持悬搅拌混合作用,使活性污泥在混合液中保持悬浮状态,与废水充分接触混合。浮状态,与废水充分接触混合。曝气的方法:曝气的方法:鼓风曝气鼓风曝气机械爆气机械爆气鼓风机械曝气联合鼓风机械曝气联合5.2.3.1 曝气原理l气液传质过程通常遵循一定的传质气液传质过程通常遵循一定的传质扩散理论,气液传质理论目前有:扩散理论,气液传质理论目前有:双膜理论双膜理论浅层理论浅层理论表面更新理论表面更新理论l目前工程和理论上应用较多的为双目前工程和理论上应用较多的为双膜理论膜理论。62双膜理论示意图双膜理论示意图
26、 气相主体界面气膜液膜Cs层流液相主体CpgpiPg表示气相表示气相中氧的分压中氧的分压Pi表示界面表示界面处氧的分压处氧的分压Cs表示界面处水表示界面处水中氧的浓度中氧的浓度C表示水中氧表示水中氧的浓度的浓度635.2.3.1 曝气原理 在一定条件下会出现气压梯度和浓度梯在一定条件下会出现气压梯度和浓度梯度。如果液膜中氧的浓度低于水中氧的度。如果液膜中氧的浓度低于水中氧的饱和浓度,在其界面存在的浓度梯度将饱和浓度,在其界面存在的浓度梯度将促使氧向液膜传递,空气中的氧继续向促使氧向液膜传递,空气中的氧继续向内扩散透过液膜进入水体,因而液膜和内扩散透过液膜进入水体,因而液膜和气膜将成为氧传递的障
27、碍气膜将成为氧传递的障碍双膜理论。双膜理论。式式中中:dC/dt氧氧的的传传递递速速率率(氧氧进进入入水水的速率的速率),mg/(Lh);C液相氧的实际浓度,液相氧的实际浓度,mg/L;Cs氧的饱和浓度,氧的饱和浓度,mg/L;KLa液相总传质系数,液相总传质系数,1/h。氧传递过程的基本方程氧传递过程的基本方程:5.2.3.1 曝气原理l克克服服液液膜膜障障碍碍的的最最有有效效的的方方法法是是快快速速变变换换气气- -水水界面,即曝气搅拌。界面,即曝气搅拌。l推推动动O O2 2通通过过液液膜膜的的动动力力是是水水中中氧氧的的饱饱和和浓浓度度C Cs s和和实实际际浓浓度度C C的的差差。C
28、 Cs s决决定定于于空空气气中中氧氧的的分分压压,而而C C值由微生物的耗氧速率确定。值由微生物的耗氧速率确定。l氧的传递速率同气、液两相的界面面积成正比,氧的传递速率同气、液两相的界面面积成正比,由于其面积难于估算,所以把它的影响包括在传由于其面积难于估算,所以把它的影响包括在传质系数内,故质系数内,故K KLaLa叫总传质系数。叫总传质系数。5.2.3.2 5.2.3.2 曝气方法和设备曝气方法和设备l衡量曝气设备效能的指标有衡量曝气设备效能的指标有动力效率动力效率E EP P、氧转移效率氧转移效率E EA A和和充氧能力充氧能力。l对于鼓风曝气,各种扩散装置在标准状态下的EA值是先通过
29、脱氧清水的曝气试验测定得出的,一般为515左右。5.2.3.2 5.2.3.2 曝气方法和设备曝气方法和设备l动力效率动力效率E EA A是指消耗是指消耗1 1kWhkWh电能所转移到液电能所转移到液体中去的氧量,单位为体中去的氧量,单位为kg/kWhkg/kWh。l氧转移效率氧转移效率也称氧利用率,指鼓风曝气也称氧利用率,指鼓风曝气转移到液体中的氧占供给氧的百分数:转移到液体中的氧占供给氧的百分数:EA=(Ro/W)100l充氧能力充氧能力是指叶轮或转刷在单位时间内是指叶轮或转刷在单位时间内转移到液体中的氧量转移到液体中的氧量kg/hkg/h。曝气设备的要求曝气设备的要求l良好的曝气设备除上
30、述条件外,还应尽良好的曝气设备除上述条件外,还应尽可能满足下列要求:可能满足下列要求:l(a a)搅拌均匀;()搅拌均匀;(b b)构造简单;)构造简单;l(c c)能耗少;()能耗少;(d d)价格低;)价格低;l(e e)性能稳定,故障少;)性能稳定,故障少;l(f f)不产生噪音及其它公害;)不产生噪音及其它公害;l(g g)对某些工业废水耐腐蚀性强。)对某些工业废水耐腐蚀性强。69(1)鼓风曝气)鼓风曝气l鼓风曝气是传统的曝气方法,它由鼓风曝气是传统的曝气方法,它由加压加压设备、扩散装置和管道系统设备、扩散装置和管道系统三部分组成。三部分组成。l加压设备一般采用回转式鼓风机,也有加压设
31、备一般采用回转式鼓风机,也有采用离心式鼓风机的。为了净化空气,采用离心式鼓风机的。为了净化空气,其进气管上常装设空气过滤器,在寒冷其进气管上常装设空气过滤器,在寒冷地区,还常在进气管前设空气预热器地区,还常在进气管前设空气预热器。70扩散装置的分类:扩散装置的分类:l小气泡扩散装置:小气泡扩散装置:扩散板、扩散管或扩散盘属小扩散板、扩散管或扩散盘属小气泡扩散装置;气泡扩散装置;l中气泡扩散装置:中气泡扩散装置:穿孔管属中气泡扩散装置;穿孔管属中气泡扩散装置; l大气泡扩散装置:大气泡扩散装置:竖管曝气属大气泡扩散装置;竖管曝气属大气泡扩散装置; l水力剪切扩散装置:水力剪切扩散装置:倒盆式、撞
32、击式和射流式属倒盆式、撞击式和射流式属水力剪切扩散装置;水力剪切扩散装置;l机械剪切扩散装置:机械剪切扩散装置:涡轮式属机械剪切扩散装置。涡轮式属机械剪切扩散装置。71扩散板及其安装方式72扩散管l扩扩散散管管是是由由陶陶质质多多孔孔管管组组成成,其其内内径径44447575mmmm,壁壁厚厚6 61414mmmm,长长6060OmmOmm,每每l0l0根为一组,通气率为根为一组,通气率为12121515m m3 3/ /根根h h。l目前用软管代替陶质多孔管目前用软管代替陶质多孔管73l该曝气器采用网状膜代替曝气盘用的各该曝气器采用网状膜代替曝气盘用的各种曝气板材,其网很薄,网上的孔径笔种曝
33、气板材,其网很薄,网上的孔径笔直,滤水透气效果均优于微孔板材,不直,滤水透气效果均优于微孔板材,不易发生堵塞。易发生堵塞。l网膜采用聚醋酸纤维制成的。网状膜曝网膜采用聚醋酸纤维制成的。网状膜曝气器采用底部供气。气器采用底部供气。网状膜扩散器网状膜扩散器74膜片微孔曝气器膜片微孔曝气器u曝气器的气体扩散装置采用微孔合成橡胶膜曝气器的气体扩散装置采用微孔合成橡胶膜片,膜片上开有片,膜片上开有150150200200m mm m的同心圆布置的的同心圆布置的50005000个自闭式孔眼。个自闭式孔眼。u当充气时空气通过布气管道,并通过底座上的孔眼进入膜片和底座之间,在空气的压力作用下,使膜片微微鼓起,
34、孔眼张开,达到布气扩散的目的。优点:优点:不不堵塞,可堵塞,可以省去空以省去空气滤清装气滤清装置。置。75穿孔管曝气器及布置方式76浅层曝气池77竖管竖管l竖管曝气是在曝气池的一侧布置以横管竖管曝气是在曝气池的一侧布置以横管分支成梳形的竖管,竖管直径在分支成梳形的竖管,竖管直径在l5mml5mm以以上,离池底上,离池底150150mmmm左右。左右。l下图所示为一种竖管扩散器及其布置的下图所示为一种竖管扩散器及其布置的示意图。竖管属于大气泡扩散器,加强示意图。竖管属于大气泡扩散器,加强气泡液膜层的更新和从大气中吸氧的过气泡液膜层的更新和从大气中吸氧的过程。程。78竖管扩散器及其布置形式79水力
35、剪切扩散装置水力剪切扩散装置l属于水力剪切扩散属于水力剪切扩散装置的有装置的有倒盆式倒盆式、射流式射流式、固定螺旋固定螺旋式式和和撞击式撞击式等等l右图是倒盆式扩散右图是倒盆式扩散器器倒盆式扩散器80射流式曝气器81金山l型曝气喷头和SX-l型曝气喷头82散流式曝气器83(2)机械曝气)机械曝气l机械曝气设备的式样较多,大致可归纳机械曝气设备的式样较多,大致可归纳为为叶轮叶轮和和转刷转刷两大类。两大类。l曝气叶轮有安装在池中与鼓风曝气联合曝气叶轮有安装在池中与鼓风曝气联合使用的,也有安装在池面的,后者称使用的,也有安装在池面的,后者称“表面曝气表面曝气”。它具有构造简单,动力消。它具有构造简单
36、,动力消耗小等优点,故应用较多。常用的表面耗小等优点,故应用较多。常用的表面曝气叶轮有曝气叶轮有泵型泵型,倒伞型倒伞型和和平板型平板型。84几种叶轮曝气器85不同形式的转刷曝气器86不同的转刷曝气器不同的转刷曝气器87动力效率动力效率/kg O2/kWh 氧利用率氧利用率/ 设备类型设备类型 1.2 2.4转刷式曝气器转刷式曝气器 0.7 1.31.2 2.4高速表面曝气器高速表面曝气器 0.7 1.31.2 2.7低速表面曝气器低速表面曝气器 0.7 1.41.5 2.41025 射流曝气器射流曝气器 0.3 0.90.6 1.248大气泡扩散器大气泡扩散器 0.6 1.01.0 1.66
37、15中气泡扩散器中气泡扩散器 0.7 1.41.2 2.01030 小气泡扩散器小气泡扩散器 实际实际标准标准各类曝气设备的性能各类曝气设备的性能标准状态是指用清水作曝气标准状态是指用清水作曝气实验,水温实验,水温2020,标准大气,标准大气压,初始水中溶解氧为压,初始水中溶解氧为0 0实际数据是指用废水作实实际数据是指用废水作实验,水温验,水温1515,海拔,海拔150150m m,水中溶解氧保持,水中溶解氧保持2 2mg/Lmg/L(3)曝气设备比较)曝气设备比较885.2.3.3曝气池的类型与构造l从从混混合合液液流流型型可可分分为为推推流流式式、完完全全混混合合式和循环混合式三种;式和
38、循环混合式三种;l从从平平面面形形状状可可分分为为长长方方廊廊道道形形、圆圆形形或或方形、环形跑道形三种;方形、环形跑道形三种;l从从曝曝气气池池与与二二次次沉沉淀淀池池的的关关系系可可分分为为分分建式和合建式两种。建式和合建式两种。89(1)推流式曝气池)推流式曝气池l为长方廊道形池子,采用鼓风曝气,扩散为长方廊道形池子,采用鼓风曝气,扩散装置排放在池子的一侧,可使水流在池中装置排放在池子的一侧,可使水流在池中呈螺旋状前进,增加气泡和水的接触时间呈螺旋状前进,增加气泡和水的接触时间l曝曝气气池池的的数数目目随随污污水水厂厂大大小小和和流流量量而而定定,在在结结构构上上可可以以分分成成若若干干
39、单单元元,每每个个单单元元包包括括几几个个池池子子,每每个个池池子子常常由由一一至至四四个个折折流流的廊道组成。的廊道组成。90推流式曝气池结构示意图曝气装置曝气总管曝气池壁曝气池壁91l曝曝气气池池的的池池长长可可达达100m。为为了了防防止止短短流流,廊道长度和宽度之比应大于廊道长度和宽度之比应大于5,甚至大于,甚至大于10。l为为了了使使水水流流更更好好的的旋旋转转前前进进,宽宽深深比比不不大大于于2,常在,常在1.52之间。池深常在之间。池深常在35m。l曝气池进水口一般淹没在水面以下,以免曝气池进水口一般淹没在水面以下,以免污水进入曝气池后沿水面扩散,造成短流,污水进入曝气池后沿水面
40、扩散,造成短流,影响处理效果。影响处理效果。(1)推流式曝气池)推流式曝气池92(1)推流式曝气池)推流式曝气池93(2)完全混合式曝气池)完全混合式曝气池l完全混合式曝气池常采用叶轮供氧,多以完全混合式曝气池常采用叶轮供氧,多以圆形、方形或多边形池子作单元,主要是圆形、方形或多边形池子作单元,主要是因为需要和叶轮所能作用的范围相适应。因为需要和叶轮所能作用的范围相适应。l改变叶轮的直径可以适应不同直径改变叶轮的直径可以适应不同直径( (边长边长) )、不同深度的池子需要。不同深度的池子需要。l使用完全混合式曝气池时,为了节约占地使用完全混合式曝气池时,为了节约占地面积,常常是把曝气池和沉淀池
41、合建面积,常常是把曝气池和沉淀池合建。94圆形曝气沉淀池95方形曝气沉淀池96长方形曝气沉淀池97分建式完全混合系统98(3)循环混合式曝气池)循环混合式曝气池l循环混合式曝气池多采用转刷供氧,其平循环混合式曝气池多采用转刷供氧,其平面形状如环形跑道。循环混合式曝气池也面形状如环形跑道。循环混合式曝气池也称氧化渠或氧化沟,是一种简易的活性污称氧化渠或氧化沟,是一种简易的活性污泥系统,属于延时曝气法。泥系统,属于延时曝气法。995.2.4 活性污泥系统的工艺设计活性污泥系统的工艺设计 5.2.4.1曝气池的设计计算曝气池的设计计算主要是根据进水情况和出水的要求,选择曝气池的主要是根据进水情况和出
42、水的要求,选择曝气池的类型,所需的供氧量和排除的剩余活性污泥量等。类型,所需的供氧量和排除的剩余活性污泥量等。(1)污泥负荷和容积负荷)污泥负荷和容积负荷污泥负荷污泥负荷Ns指指单位重量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内所能单位重量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内所能承受的承受的BOD5量。量。Ns=QcS0/Vcx=cS0/tcx5.2.4.1 曝气池曝气池设计设计容积负荷容积负荷NV指单位容积曝气区在单位时间内所指单位容积曝气区在单位时间内所能承受的能承受的BOD5量。量。Nv=Qcso /V=Nscx=cso/t(2)曝气池体积的计算)曝气池体积的计算V=Qcso /Nscx=Qcso /NV5.2.4.1 曝气
43、池曝气池设计设计(3)剩余污泥排放量P=aVcxNsbVcxP=aQcso bVcx(4)需氧量QO2=aVcxNs+bVcxQO2=a Qcsos+bVcx5.2.4.1 曝气池曝气池设计设计(5)有机负荷的选取去除率的影响去除率的影响5.2.4.1 曝气池曝气池设计设计活性污泥特性的影响活性污泥特性的影响高负荷高负荷:1.52.0kgBOD/kgMLSSd中负荷中负荷:0.20.4kgBOD/kgMLSSd低负荷低负荷:0.030.05kgBOD/kgMLSSd5.2.4.1 曝气池曝气池设计设计水温的影响水温的影响v在一定的水温范围内,提高水温,可提高BOD的去除速度和能力,有利于活性污
44、泥絮体的形成和沉淀。v水温较高时,可降低回流比,减小污泥浓度,从而相对提高了污泥负荷。5.2.4.1 曝气池曝气池设计设计营养比的影响营养比的影响一般负荷:BOD:N:P=100:5:1延时曝气法:BOD:N:P=100:1:0.55.2.4.2 曝气系统的曝气系统的设计设计(1)曝气器 n=A/A0(2)管网设计 池外选用无缝钢管,池内用镀锌钢管或ABS管连成回环式管网。(3)风机的选择 小型污水处理厂选用罗茨风机; 大型污水处理厂选用离心风机。5.2.4.3 污泥回流设备的污泥回流设备的设计设计空气提升器:h1=h2/(n1)提升1m3污泥所需空气量:W=W=k h223elg( h1 +
45、10)/105.2.4.4 二次沉淀池的二次沉淀池的设计设计q沉淀池的面积A=Q/uq泥斗的容积V=rQtq沉降时间 一般为1.52.5h5.2.5 活性污泥系统的运行管理v活性污泥系统三要素:泥、水、气活性污泥系统三要素:泥、水、气v通过排泥和回流维持系统中合适的微生物量;通过排泥和回流维持系统中合适的微生物量;改善污泥的沉降性能;通过控制曝气来控制曝改善污泥的沉降性能;通过控制曝气来控制曝气池内的溶解氧。气池内的溶解氧。v气维持曝气池内合适的溶解氧气维持曝气池内合适的溶解氧v水保持均质匀量地进水及合适的营养水保持均质匀量地进水及合适的营养v泥改善污泥的质量泥改善污泥的质量5.2.5.1活性
46、污泥的培养与驯化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一一)活性污泥的培养活性污泥的培养间歇培养法:间歇培养法:投加高浓度物质投加高浓度物质BOD300400mg/L只曝气只曝气不进水(闷曝不进水(闷曝2-3天)天)停止曝气沉淀换水(静沉停止曝气沉淀换水(静沉1h、留下微生物)留下微生物)进水五分之一进水五分之一反复(改反复(改变接近设计值、变接近设计值、15d)连续进水开启曝气与沉淀、连续进水开启曝气与沉淀、回流系统(进水)回流系统(进水)710天天提高负荷至运行提高负荷至运行值。值。5.2.5.1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二二)活性污泥的驯化活性污泥的驯化 主要针对工业废主要针对工业废水水
47、q与培养可同时进行,也可分开进行。与培养可同时进行,也可分开进行。q工工业业废废水水逐逐渐渐增增加加,生生活活污污水水逐逐渐渐减减少少,营营养养比比例例(N、P,不不同同处处理理系系统统、不不同同污污水要求不同)水要求不同)5.2.5.2 5.2.5.2 活性污泥系统运行活性污泥系统运行状况检测状况检测v 污泥污泥性状性状 颜色气味;生物相观察;生物相观察;指标测试与分析:MLSS、SV、SVI v 处理效果去除率、处理流量、设备运行状况、水质、v 营养状况和环境条件5.2.5.3活性污泥运行中常见的问题活性污泥运行中常见的问题(一一)污泥膨胀污泥膨胀v广义地把活性污泥的凝聚性和沉广义地把活性
48、污泥的凝聚性和沉降性恶化,以及处理水混浊的现象降性恶化,以及处理水混浊的现象总称为总称为活性污泥的膨胀活性污泥的膨胀。v污泥膨胀可大致区分为污泥膨胀可大致区分为丝状体膨丝状体膨胀胀和和非丝状体膨胀非丝状体膨胀两种。两种。丝状体膨胀丝状体膨胀和和非丝状体膨胀非丝状体膨胀丝状体膨胀丝状体膨胀:当丝状体过多,长出一般絮体的当丝状体过多,长出一般絮体的边界而伸入混合液时,其架桥作用妨碍了絮体边界而伸入混合液时,其架桥作用妨碍了絮体间的密切接触,致使沉降较馒,密实性差和间的密切接触,致使沉降较馒,密实性差和SVI高。高。非丝状体膨胀非丝状体膨胀:当发生非丝状菌性污泥膨胀时,当发生非丝状菌性污泥膨胀时,同
49、样同样SVI高,污泥在沉淀池内难以沉淀、压缩。高,污泥在沉淀池内难以沉淀、压缩。此时的处理效率仍很高,上清液也清澈。此时的处理效率仍很高,上清液也清澈。(1)溶解氧浓度溶解氧浓度丝状菌能在低溶解氧条件下生长良好,甚至能在丝状菌能在低溶解氧条件下生长良好,甚至能在厌氧条件下残存而不受影响。城市污水厂的曝气厌氧条件下残存而不受影响。城市污水厂的曝气池溶解氧最低应保持在池溶解氧最低应保持在2mg/L左右。左右。(2)冲击负荷冲击负荷如果曝气池内有机物超过正常负荷,污泥膨胀程如果曝气池内有机物超过正常负荷,污泥膨胀程度提高,使絮体内部溶解氧消耗提高,导致了内度提高,使絮体内部溶解氧消耗提高,导致了内部
50、丝状体的发展。部丝状体的发展。造成丝状菌性污泥膨胀的原因造成丝状菌性污泥膨胀的原因造成丝状菌性污泥膨胀的原因造成丝状菌性污泥膨胀的原因(3)进水营养条件的变化进水营养条件的变化u一般细菌在一般细菌在营养营养为为BOD5:N:P100:5:1的条件下生长,但若磷的条件下生长,但若磷含量不足,含量不足,CN升高,这种营养升高,这种营养情况适宜丝状菌生活。情况适宜丝状菌生活。u其二是碳水化合物过多会造成膨胀。其二是碳水化合物过多会造成膨胀。造成丝状菌性污泥膨胀的原因造成丝状菌性污泥膨胀的原因u其三是其三是硫化物硫化物的影响,过多的化粪池的腐化水的影响,过多的化粪池的腐化水及粪便废水进入活性污泥设备,
51、会造成污泥膨及粪便废水进入活性污泥设备,会造成污泥膨胀。含硫化物的造纸废水,也会产生同样的问胀。含硫化物的造纸废水,也会产生同样的问题。一般是加题。一般是加510mL/L氯加以控制或者用氯加以控制或者用预曝气的方法将硫化物氧化成硫酸盐。预曝气的方法将硫化物氧化成硫酸盐。造成丝状菌性污泥膨胀的原因造成丝状菌性污泥膨胀的原因l还有还有pH值和水温的影响,丝状菌易在高温下生值和水温的影响,丝状菌易在高温下生长繁殖,而菌胶团则要求温度适中;丝状菌宜长繁殖,而菌胶团则要求温度适中;丝状菌宜在酸性环境在酸性环境(pH值值=4.56.5)中生长,菌胶团宜中生长,菌胶团宜在在pH值值68的环境中生长。的环境中
52、生长。造成非丝状菌性污泥膨胀的原因造成非丝状菌性污泥膨胀的原因非丝状菌性膨胀污泥含有大量的表面附着水,非丝状菌性膨胀污泥含有大量的表面附着水,细菌外面包有黏度极高的粘性物质,它是葡萄细菌外面包有黏度极高的粘性物质,它是葡萄糖、甘露糖、脱氧核糖等形成的多糖类。糖、甘露糖、脱氧核糖等形成的多糖类。非丝状菌性污泥膨胀主要发生在污水水温较低非丝状菌性污泥膨胀主要发生在污水水温较低而污泥负荷太高时。此时,细菌吸取了大量营而污泥负荷太高时。此时,细菌吸取了大量营养物,但代谢速度慢,就积贮起大量高粘性的养物,但代谢速度慢,就积贮起大量高粘性的多糖类物质,使活性污泥的表面附着水大大增多糖类物质,使活性污泥的表
53、面附着水大大增加,致使加,致使SVI升高,形成污泥膨胀。升高,形成污泥膨胀。解决污泥膨胀的办法解决污泥膨胀的办法v概括起来就是预防和抑制。预防就要加强管理,概括起来就是预防和抑制。预防就要加强管理,及时监测水质、曝气池污泥沉降比、污泥指数、及时监测水质、曝气池污泥沉降比、污泥指数、溶解氧等,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溶解氧等,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v污泥发生膨胀后,要针对发生膨胀的原因,采污泥发生膨胀后,要针对发生膨胀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取相应的制止措施制止措施。u当进水浓度大和出水水质差时,应加强曝气,当进水浓度大和出水水质差时,应加强曝气,保持曝气池溶解氧在保持曝气池溶解氧在2mgL
54、以上;以上;u 加大排泥量,提高进水浓度,促进微生物新陈加大排泥量,提高进水浓度,促进微生物新陈代谢过程,以新污泥置换老污泥;代谢过程,以新污泥置换老污泥;u 曝气池中碳氮比失调时,投加含氮化合物;曝气池中碳氮比失调时,投加含氮化合物;u 加氯加氯起凝聚和杀菌双重作用,在回流污泥中投起凝聚和杀菌双重作用,在回流污泥中投加漂白粉或液氯可抑制丝状菌生长加漂白粉或液氯可抑制丝状菌生长(加氯量按加氯量按干污泥的干污泥的0.30.4%估计估计),调整,调整pH值值。5.2.5.3活性污泥运行中常见的问题活性污泥运行中常见的问题(二二)污泥上浮污泥上浮1、污泥脱氮上浮、污泥脱氮上浮硝化(曝气池负荷小而供氧
55、量过大时)硝化(曝气池负荷小而供氧量过大时)硝硝化(二沉池中长时间处于缺氧状态)化(二沉池中长时间处于缺氧状态)N2使使污泥上浮污泥上浮方法:方法:减少曝气,防止硝化出现;及时排泥,增减少曝气,防止硝化出现;及时排泥,增加回流量,减少污泥停留时间;减少曝气池进加回流量,减少污泥停留时间;减少曝气池进水量,以减少二沉池中的污泥量水量,以减少二沉池中的污泥量。5.2.5.3活性污泥运行中常见的问题活性污泥运行中常见的问题2、污泥腐化上浮、污泥腐化上浮v沉淀池内污泥由于缺氧而产生厌氧分解沉淀池内污泥由于缺氧而产生厌氧分解产产生大量生大量CH4及及CO2附着在污泥体上附着在污泥体上污泥比污泥比重变小而
56、上浮重变小而上浮v原因:原因:二沉池内污泥停留时间过长;局部区域二沉池内污泥停留时间过长;局部区域污泥堵塞。污泥堵塞。v解决措施:解决措施:加大曝气量,以提高出水溶解氧含加大曝气量,以提高出水溶解氧含量;疏通堵塞,及时排泥量;疏通堵塞,及时排泥。5.2.5.3活性污泥运行中常见的问题活性污泥运行中常见的问题(三)污泥的致密与减少(三)污泥的致密与减少v引起污泥致密的原因有引起污泥致密的原因有:进水中无机悬浮物突:进水中无机悬浮物突然增多;环境条件恶化,有机物转化率降低;然增多;环境条件恶化,有机物转化率降低;有机物浓度减少。有机物浓度减少。v造成污泥减少的原因有造成污泥减少的原因有:有机物营养
57、减少;曝:有机物营养减少;曝气时间过长;回流比小而剩余污泥排放量大;气时间过长;回流比小而剩余污泥排放量大;污泥上浮而造成污泥流失等。污泥上浮而造成污泥流失等。5.2.5.3活性污泥运行中常见的问题活性污泥运行中常见的问题解决方法解决方法:投加营养料;缩短曝气时间或:投加营养料;缩短曝气时间或减少曝气量;调整回流比和污泥排量;减少曝气量;调整回流比和污泥排量;防止污泥上浮,提高沉淀效果。防止污泥上浮,提高沉淀效果。(四四)泡沫问题泡沫问题当废水中含有合成洗涤剂及其它起泡当废水中含有合成洗涤剂及其它起泡物质时,就会在曝气池表面形成大量泡物质时,就会在曝气池表面形成大量泡沫,严重时泡沫层可高达沫,
58、严重时泡沫层可高达1m多。多。5.2.5.3活性污泥运行中常见的问题活性污泥运行中常见的问题v泡沫的危害表现为泡沫的危害表现为:减小以至破坏叶轮的充:减小以至破坏叶轮的充氧能力;氧能力;在影响二沉池沉淀效率,恶化出水水在影响二沉池沉淀效率,恶化出水水质;质;影响环境卫生。影响环境卫生。v抑制泡沫的抑制泡沫的措施有措施有:安装喷洒管网,用压力:安装喷洒管网,用压力水喷洒,打破泡沫;水喷洒,打破泡沫;定时投加除沫剂以破除泡定时投加除沫剂以破除泡沫。油类物质投加量控制在沫。油类物质投加量控制在0.51.5mgL范范围内;围内;提高曝气池中活性污泥的浓度。提高曝气池中活性污泥的浓度。5.2.5.4 活
59、性污泥法的发展(1)渐减曝气)渐减曝气(2)阶段曝气法阶段曝气法(3)完全混合法完全混合法(4)延时曝气法)延时曝气法曝气时间长,约曝气时间长,约2448h,污泥负荷低,约污泥负荷低,约0.050.2kgBOD5/kgVSSd,曝气池中污泥浓度曝气池中污泥浓度高,约高,约36g/L。微生物处于内源呼吸阶段,剩微生物处于内源呼吸阶段,剩余污泥少而稳定,无需消化,可直接排放。余污泥少而稳定,无需消化,可直接排放。BOD去除率去除率7595%。运行是对氮、磷的要求。运行是对氮、磷的要求低,适应冲击的能力强。低,适应冲击的能力强。(5)氧化沟)氧化沟(6)接触稳定(吸附再生)法)接触稳定(吸附再生)法
60、(7)吸附吸附-生物降解工艺(生物降解工艺(AB)(8)SBR(8)纯氧曝气纯氧曝气在密闭的容器中,溶解氧饱和浓度可提高,氧在密闭的容器中,溶解氧饱和浓度可提高,氧溶解的推动力提高,氧传递速率增加,污泥的溶解的推动力提高,氧传递速率增加,污泥的沉淀性能好。曝气时间短。沉淀性能好。曝气时间短。(9)活性生物滤池()活性生物滤池(ABF)工艺工艺5.3 5.3 生物膜法生物膜法5.3.15.3.1基本原理基本原理 生物膜法的基本原理是微生物附着在介质“滤料”表面上,形成生物膜,污水同生物膜接触后,溶解的有机污染物被微生物吸附转化为H2O、CO2、NH3和微生物细胞物质,污水得到净化,所需氧气一般来
61、自大气。5.3.1.15.3.1.1生物膜的形成和结构生物膜的形成和结构生物膜的形成挂膜 污水通过布水设备流到滤床表面上,在重力作用下,污水以水滴的形式向下渗沥,或以波状薄膜的形式向下渗流。 污水流过滤床时,有一部分污水、污染物和细菌附着在滤料表面上,微生物便在滤料表面大量繁殖,形成一层充满微生物的粘膜,称为生物膜。5.3.1.15.3.1.1生物膜的形成和结构生物膜的形成和结构生物膜结构: 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原生动物、后生动物、肉眼可见的蠕虫、昆虫幼虫等。表层2mm左右为好氧和兼性微生物生存;以下为厌氧微生物。5.3.1.2生物膜的基本流程5.3.1.3生物膜的净化过程图:生物膜的净
62、化过程5.3.1.4生物膜法的分类和特点(1)分类1)润壁型生物膜法 2)浸没型生物膜法 3)流动床型生物膜法5.3.1.4生物膜法的分类和特点(2)特点微生物相复杂,能去除难降解的有机物;净化效果好,剩余污泥少;污泥性能好,不易发生污泥膨胀;耐负荷冲击,能处理低浓度废水;操作简便,运行费用低; 投资费用较大。5.3.25.3.2生物滤池生物滤池5.3.2.1生物滤池分类和运行方式(1)分类低负荷生物滤池高负荷生物滤池(回流式生物滤池)超负荷生物滤池(塔式生物滤池)5.3.2.1生物滤池分类和运行方式(2)运行方式交替式二级生物滤池法5.3.2.1生物滤池分类和运行方式回流式生物滤池法qv污水
63、流量;r 回流比5.3.2.1生物滤池分类和运行方式回流式生物滤池法qv污水流量;r 回流比5.3.2.1生物滤池分类和运行方式 塔式生物滤池法5.3.2.1生物滤池分类和运行方式5.3.2.25.3.2.2生物滤池构造生物滤池构造 普通生物滤池示意5.3.2.25.3.2.2生物滤池构造生物滤池构造5.3.2.25.3.2.2生物滤池构造生物滤池构造(1)滤床典型的生物滤池的构造滤床 布水设备 排水通风系统 池壁5.3.2.25.3.2.2生物滤池构造生物滤池构造(1)滤床滤床由滤料组成。理想的滤料应具备:能为微生物附着提供大量的面积;使污水以液膜状态流过生物膜;有足够的空隙率;有较好的化学
64、性能;有一定的机械强度;价格低廉。5.3.2.25.3.2.2生物滤池构造生物滤池构造(1)滤床v常用滤料:拳状碎石、碎钢渣、焦炭、塑料、玻璃钢蜂窝状滤料。v国内目前采用的玻璃钢蜂窝状块状滤料,孔心间距在20mm左右,空隙率95左右,比表面积在200m2/m3 左右。滤料滤料5.3.2.25.3.2.2生物滤池构造生物滤池构造(2)布水设备q设置目的使污水均匀地分布在滤床表面q生物滤池的布水设备分为两类: 旋转式布水器和固定式布水系统 旋转式布水器的中央是一根空心立柱,底端与设在池底下面的进水管衔接。其所需水头在0.61.5m左右。5.3.2.25.3.2.2生物滤池构造生物滤池构造(2) 池
65、壁:围护滤料,减少污水飞溅(3)布水设备固定式布水系统是由虹吸装置、馈水池、布虹吸装置、馈水池、布水管道和喷嘴水管道和喷嘴组成。旋转式布水器实物图旋转式布水器固定式布水系统固定式布水系统(4)排水通风系统作用收集滤床流出的污水与生物膜保证通风支撑滤料5.3.2.25.3.2.2生物滤池构造生物滤池构造5.3.2.25.3.2.2生物滤池构造生物滤池构造(4)池底排水系统的组成排排水水假假底底用特制砌块或栅板铺成;假底空隙率不小于滤池面积58。池底除支撑滤料外,还要排泄滤床上的来水,池底中心轴线上有集水沟,坡度约12。集水沟要确保空气在水面上畅通,使滤池中空隙充满空气。池底池底集水沟集水沟5.3
66、.2.35.3.2.3生物滤池性能的影响因素生物滤池性能的影响因素(1)滤池高度滤池高度不同滤床高度的传质过程和能量交换不同: 生物膜量 微生物种类 去除有机物速率上层 多 以细菌为主(低级) 高下层 少 增加,高级 指数下降进水水质生物膜微生物不同挂膜过程。5.3.2.35.3.2.3生物滤池性能的影响因素生物滤池性能的影响因素(2)负荷率表达形式:表达形式:1.水力负荷率:m3/m3d2.平均滤率:表面水力负荷率,m3/m2d3.有机负荷率:kg(BOD5)/m3d城市废水由于生物滤池的作用是去除污水中有机物或特定污染物,因此,它的负荷率通常以有机物或特定污染物质为准较合理。5.3.2.3
67、5.3.2.3生物滤池性能的影响因素生物滤池性能的影响因素(2)负荷率v在低负荷条件下,随着滤率的提高,污水中有机物的传质速率加快,生物膜量增多,滤床特别是它的表面很容易堵塞;v在高负荷条件下,随着滤率的提高,污水在生物滤床中停留的时间缩短,出水水质将相应下降。5.3.2.35.3.2.3生物滤池性能的影响因素生物滤池性能的影响因素(3)回流回流-回流水量与进水量之比叫回流比回流水量与进水量之比叫回流比。影响:回流可提高生物滤池的滤率;提高滤率有利于防止产生灰蝇和减少恶臭;回流改善进水质、提供营养和降低有毒物质浓度;回流有调节和稳定进水的作用。5.3.2.35.3.2.3生物滤池性能的影响因素
68、生物滤池性能的影响因素(4)供氧生物滤池中,氧一般直接来自大气,靠自然通风供给。 主要影响因素是滤床自然拨风和风速自然拨风推动力是池内温度与气温的差,以及滤池的高度5.3.2.45.3.2.4生物滤池的设计生物滤池的设计(1)滤床设计容积有机负荷率法a.滤床体积(V) =cs0 QVN v5.3.2.45.3.2.4生物滤池的设计生物滤池的设计b滤床高度据计算结合经验确定。确定滤床的总体积和高度,滤床的总面积可以算出。c滤床面积 A=V/h目前生物滤池最大直径为60m,通常是35m以下当总面积不大时,可采用2个滤池。5.3.2.45.3.2.4生物滤池的设计生物滤池的设计d校核滤速滤速一般不超
69、过30m/d,滤率的确定与进水BOD5有关。面积有机负荷率法a滤床面积 =cs0 QAN A5.3.2.45.3.2.4生物滤池的设计生物滤池的设计面积有机负荷率法b滤床高度c滤床面积d校核面积水力负荷率法a滤床面积 =b滤床高度和体积c校核QAN q5.3.2.45.3.2.4生物滤池的设计生物滤池的设计(2)布水装置设计布水横管根数与直径布水横管根数布水横管的根数决定于池子和滤速,n取偶数,水量大时用4根,一般用2根。设布水横管进口端的流速为u,u一般取1m/s,则: uu(DD2 2/4/4)=Q=Q5.3.2.45.3.2.4生物滤池的设计生物滤池的设计(2)布水装置设计出水孔数及在布
70、水横管上的位置假定每个出水口喷洒的面积基本相同,孔口数(n)的计算公式为:5.3.2.45.3.2.4生物滤池的设计生物滤池的设计出水孔数及在布水横管上的位置 池中心算起第i个孔中心离滤池的距离,一般取l i 为: l i5.3.2.45.3.2.4生物滤池的设计生物滤池的设计(2)布水装置设计布水器的转速布水横管的回转速度与滤速、横管根数有关。 滤率/md-1 转速/rmin-1(4根横管) 转速/rmin-1(2根横管) 15 1 2 20 2 3 25 2 4也可以近似地用下式计算:5.3.3 5.3.3 生生 物物 转转 盘盘5.3.35.3.3生物转盘生物转盘5.3.1.1生物转盘的
71、构造与工作原理生物转盘的工艺流程5.3.35.3.3生物转盘生物转盘5.3.1.1生物转盘的构造与工作原理生物转盘的主要组成部分:转动轴、转盘、废水处理槽、驱动装置5.3.1.1生物转盘的构造与工作原理盘片:盘片:直径:23m,转速23转/分,间距2030mm转动轴转动轴:直径:50mm以上,长度0.5-7m.处理槽:处理槽:半圆形或多边形,净空相距2050mm。驱动装置驱动装置:机械驱动装置;空气驱动装置;水轮驱动装置。5.3.35.3.3生物转盘生物转盘工作原理:v生物转盘的主体是垂直固定再水平轴上的一组圆形盘片和一个同它配合的半圆形水槽。v工作时,废水流过水槽,生物膜和大气与废水轮替接触
72、,浸没时吸附废水中的有机物,敞露时吸收大气中的氧气。转盘的转动,带进空气,使溶解氧均匀分布。5.3.35.3.3生物转盘生物转盘生物转盘运行示意图生物转盘运行示意图5.3.1.2生物转盘的运行特点 1954年在西德的Heilbronn建成世界上第一座生物转盘污水处理厂。1.不需曝气和回流,运行动力消耗和费用低;2.运行稳定,适应不同废水,技术要求不高;3.剩余污泥量少,易于沉淀脱水;4.没有恶臭、堵塞、泡沫、噪音等问题;5.3.1.3生物转盘的工艺设计v生物转盘的设计和计算包括:所需转盘总面积;接触氧化槽总体积、转轴长度以及污水在接触反应槽内的停留时间。v水力负荷和有机负荷:水力负荷:m3污水
73、/m3槽.天; m3污水/m2盘片.天有机负荷:kgBOD5/m3槽.天; kgBOD5/m2盘片.天5.3.1.3生物转盘的工艺设计(1)生物转盘的总面积 按负荷率计算的生物转盘各尺寸(2)转盘总片数 (3)转盘长度(4)氧化槽有效长度5.3.1.3生物转盘的工艺设计(5)氧化槽有效容积(6)氧化槽盛水量(7)校核停留时间(8)转盘转速(9)转盘轴功率5.3.3.45.3.3.4生物转盘生物转盘的发展的发展(1)空气驱动式生物转盘 5.3.3.45.3.3.4生物转盘生物转盘的发展的发展(2)与平流式沉淀池合建的生物转盘 5.3.3.45.3.3.4生物转盘生物转盘的发展的发展(3)活性污泥
74、-生物转盘复合工艺5.3.45.3.4生物接触氧化法生物接触氧化法定义: 在反应器内设置填料,经过充氧的废水与长满生物膜的填料接触,在生物膜的作用下,废水的到净化。构造: 主要组成: 池体 填料床 曝气装置 进出水装置5.3.45.3.4生物接触氧化法生物接触氧化法(1)填料v填料要求:比表面积大,空隙率大,水力阻力小,强度大,化学和生物稳定性好;v 国内常见的填料:蜂窝填料、立体波纹填料、软性纤维状填料、半软性填料、不规则粒状v填料安装:格栅支架、悬挂支架、框式支架5.3.45.3.4生物接触氧化法生物接触氧化法 组合填料 软性填料5.3.45.3.4生物接触氧化法生物接触氧化法蜂窝填料 弹
75、性填料5.3.45.3.4生物接触氧化法生物接触氧化法填料的安装5.3.45.3.4生物接触氧化法生物接触氧化法(2)填料支架串状填料支架蜂窝填料支架5.3.45.3.4生物接触氧化法生物接触氧化法(3)曝气装置5.3.45.3.4生物接触氧化法生物接触氧化法5.3.45.3.4生物接触氧化法生物接触氧化法5.3.45.3.4生物接触氧化法生物接触氧化法曝气装置安装5.3.45.3.4生物接触氧化法生物接触氧化法微孔曝气设备安装5.3.45.3.4生物接触氧化法生物接触氧化法5.3.45.3.4生物接触氧化法生物接触氧化法5.3.4.25.3.4.2生物接触氧化法的特点生物接触氧化法的特点(1
76、)容积负荷高,耐冲击负荷能力强(2)具有膜法的优点,剩余污泥量少;(3)具有活性污泥法的优点,辅以机械设备供氧,生物活性高,泥龄短;(4)能分解其它生物处理难分解的物(5)容易管理,消除污泥上浮膨胀等弊端。5.3.4.35.3.4.3生物接触氧化法的工艺设计生物接触氧化法的工艺设计cs0 QNvV=计算同活性污泥法5.3.5生物流化床5.3.5.1生物流化床的构造生物流化床的构造以沙、活性炭、焦炭等颗粒微载体充填于以沙、活性炭、焦炭等颗粒微载体充填于生物反应器内,由于载体表面附着生长着生物反应器内,由于载体表面附着生长着生物膜而使质量变轻;当污水以一定流速生物膜而使质量变轻;当污水以一定流速从
77、下向上流动时,载体便从下向上流动时,载体便 处于流动状态。处于流动状态。载体颗粒小、表面积大,为微生物生长提载体颗粒小、表面积大,为微生物生长提供了充足的场所,极大的提高了反应器内供了充足的场所,极大的提高了反应器内的微生物量:的微生物量:10-14g/L流态化原理示意图美国Ecolotrol公司19731975年研制成功HyFlo生物流化床液体 分布板进水管出水管 压差计流态化原理床层的三种状态:固定床阶段流化床阶段移动床阶段5.3.55.3.5.2生物流化床类型两相生物流化床 :5.3.5.2生物流化床类型三相生物流化床 :叶轮脱膜装置流化床布水装置机械搅动流化床5.3.6生物膜法的运行管
78、理5.3.6.1挂膜挂膜 培养出适合待处理废水的活性污泥;将活性污泥置于滤床中,将池底部的活性污泥抽入上方的布水器淋下,使污泥在滤池内反复循环,当已有少量微生物黏附在填料上时开始进水,水量由小到大(设计水量20-80),当已达到运行所需的生物量时,系统可以进入正常运行。5.3.6.2生物膜法运行状态检测(1)生物膜性状观察)生物膜性状观察高负荷生物膜高负荷生物膜生物膜呈黑色到灰色,溶解氧多在生物膜呈黑色到灰色,溶解氧多在1mg/L以下。以下。负荷适当生物膜负荷适当生物膜线虫和寡毛虫类较多,也有丝状菌和真菌类,灰褐线虫和寡毛虫类较多,也有丝状菌和真菌类,灰褐色。色。低负荷生物膜低负荷生物膜 生物
79、膜为褐色生物膜为褐色(2)处理效果、营养状况和运行条件检测)处理效果、营养状况和运行条件检测5.3.6.3生物膜法运行异常及控制(1)滤料堵塞)滤料堵塞(2)处理效果下降)处理效果下降(3)泡沫)泡沫5.4 污水的自然生物处理5.4 污水的自然生物处理5.4.1 稳定塘稳定塘5.4.1.1稳定塘的类型和原理稳定塘的类型和原理5.4.1.2稳定塘的设计稳定塘的设计5.4.1.3稳定塘的特点稳定塘的特点5.4.2 污水土地处理污水土地处理5.4.1.1稳定稳定塘的类型和原理塘的类型和原理稳定塘又称氧化塘氧化塘,是一种天然的或经过一定人工修整的有机废水处理池塘。按塘内的微生物类型、供氧方式和功能等划
80、分好氧塘兼性塘厌氧塘曝气塘水生植物塘生态塘完全储存塘常见新型l好氧塘的深度较浅,阳光能透至塘底,全部塘水内都含有溶解氧,塘内菌藻共生,溶解氧主要是由藻类供给,好氧微生物起净化污水作用。好氧塘好氧塘l塘内菌藻生化反应可用下式(A)和(B)表示:好氧塘工作原理l菌类主要是生存在水深0.5m的上层,浓度为11085109个/mL,主要种属与活性污泥和生物膜相同。l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的种属数与个体数,均比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少。l藻类的种类和数量与塘的负荷有关,它可以反应塘的运行状况和处理效果。l兼性塘的深度较大,上层是好氧区,藻类的光合作用和大气复氧作用使其有较高的溶解氧,由好氧微生物起净化污水作用
81、;中层的溶解氧逐渐减少,称兼性区(过渡区),由兼性微生物起净化作用;下层塘水无溶解氧,称厌氧区,沉淀污泥在塘底进行厌氧分解。厌氧塘的塘深在2m以上,有机负荷高,全部塘水均无溶解氧,呈厌氧状态,由厌氧微生物起净化作用,净化速度慢,污水在塘内停留时间长。曝气塘采用人工曝气供氧,塘深在2m以上,全部塘水有溶解氧,由好氧微生物起净化作用污水停留时间较短。厌氧塘和曝气塘曝气塘5.4.1.2 5.4.1.2 稳定塘的设计稳定塘的设计-好氧塘好氧塘 好氧塘多采用矩形,表面的长宽比为3:14:1,一般以塘深的1/2处的面积计算塘面。塘堤的超高为0.61.0m。单塘面积不宜大于4ha;塘堤的内坡坡度为1:21:
82、3(垂直:水平)外坡坡度为1:21:5(垂直:水平);5.4.1.2 5.4.1.2 稳定塘的设计稳定塘的设计-兼性塘兼性塘兼性塘的主要尺寸的经验值如下: 兼性塘一般采用矩形,长宽比3:14:1。塘的有效水深为1.22.5m,超高为0.61.0m,储泥区高度应大于0.3m。 兼性塘的堤坝的内坡坡度为1:21:3(垂直:水平),外坡坡度为1:21:5。5.4.1.2 5.4.1.2 稳定塘的设计稳定塘的设计-厌氧塘处理城市污水的建议负荷值为200600kg/had。厌氧塘一般为矩形,长宽比为2:12.5:1。单塘面积不大于4ha。塘水有效深度一般为2.04.5m,储泥深度大于0.5m,超高为0.
83、61.0m。5.4.1.3 5.4.1.3 稳定塘的特点稳定塘的特点投资运行费用低;功能全;实现废水资源化;占地面积大,卫生条件差;污染地下水;受环境影响大。稳定塘稳定塘稳定塘稳定塘稳定塘稳定塘5.4.1.4 5.4.1.4 稳定塘的运行方式稳定塘的运行方式5.4.2 土地处理系统 5.4.2.1土地处理系统的工作原理 污水土地处理系统的净化机理十分复杂,它包含了物理过滤、物理吸附、物理沉积、物理化学吸附、化学反应和化学沉淀、微生物对有机物的降解等过程。污水在土地处理系统中的净化是一个综合净化过程。5.4.2.1土地处理系统的工作原理土地处理系统的工作原理悬浮物质的去除悬浮物质的去除病原体的去
84、除病原体的去除病原体有机物重金属 5.4.2.2 土地处理系统的基本工艺土地处理系统的基本工艺慢速渗滤系统地表漫流系统地下渗滤快速渗滤系统慢速渗滤系统慢速渗滤系统v慢速渗滤系统适用于渗水性能良好的土壤、砂质土壤及蒸发量小的地区。v慢速渗滤系统的污水投配负荷一般较低,渗流速度慢,故污水净化效率高.v慢速渗滤系统有农业型和森林型两种。快速渗滤系统快速渗滤系统l一种高效、低耗、经济的污水处理与再生方法。适用于渗透性能良好的土壤。l污水灌至快速滤渗田表面后很快下渗进入地下,并最终进入地下水层。灌水与休灌反复循环进行,使滤田表面土壤处于厌氧好氧交替运行状态,依靠土壤微生物分解,使污水得以净化。l主要目的
85、是补给地下水和废水再生回用。地表漫流系统地表漫流系统 用于渗透性的黏土或亚黏土,地面最佳坡度为28。废水以喷灌法或漫灌法有控制的在地面上均匀的漫流,流向设在坡脚的集水渠,在流行过程中少量废水被植物摄取、蒸发和渗入地下。地面上种牧草等供微生物栖息并防止土壤流失,尾水收集后可回用或排放水体。地下渗滤处理系统l将污水投配到距地面约0.5m深,有良好渗透性的底层中,藉毛管浸润和土壤渗透作用,使污水向四周扩散,通过过滤、沉淀、吸附和生物降解作用等过程使污水得到净化。(见图5-27)l地下渗滤系统适用于无法接入城市排水管网的小水量污水处理。5.4.2.3土地处理系统的工艺设计p选择依据:根据土壤性质、透水性、地形、作物种类、气候条件和废水处理程度的要求来选择。p主要工艺参数:负荷率。常用的负荷率有水量负荷和有机负荷,有时还辅以氮负荷和磷负荷。p典型设计参数和性能如表5-18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