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习与反思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79246103 上传时间:2024-08-26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习与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教育、学习与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教育、学习与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教育、学习与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教育、学习与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学习与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习与反思(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感感 悟悟 教教 育育 赵克礼赵克礼陕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资源中心陕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资源中心陕西省基础教育资源研发中心陕西省基础教育资源研发中心2010.11.232010.11.23引子:v教育是人类社会一种文化现象。v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建构的过程。一、教育与教育理念w思考:w什么是教育?w教育的根本理念是什么?w理解教育理念在学校发展和教师素养中有什么价值?“理念”溯源w“理念”是一个辞源、现代汉语词典、新华词典都没有收录的概念。w1989年版辞海:“理念见观念(1)”w 观念: “看法、思想。思维的结果” “通常指思想”;“在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中,常译作理念”。教育理念w1986年版中华大辞

2、典:“理念理性概念。”w概而言之: 理念: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与理解。 教育理念:人们对教育活动本质的理性认识。“教”“育”溯源教育的本质w教“仿效”(说文);“人子之达道也”(宋戴侗)。w育生育;“养子使善也”(说文)。w“教育子”(尚书)。w教育所追求的“道”和“善”:寻求物质世界发展的合理性(科学素养)。具有人类社会的规范与属性(人文素养)。养成健全的身体和技能(生存能力). 国家教育改革发展二十字方针: 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提高质量。 摘自: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当代中学“办学理念”评析: “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管理强校、改革活校” (一所省级示范高中的办学理念)当代中学“办

3、学理念”评析: “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科学民主、求实创新、办精品学校” (一所省级示范高中的理念)当代中学“办学理念”评析: “为每个孩子创造成功人生奠定基础 ” (咸阳彩虹中学) “创办适合每位学生终身发展的教育” (咸阳实验中学) “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和长远发展奠基” (三原南郊中学)当代中学“办学理念”评析: “为教师与学生的发展和幸福奠基” (象山中学) “一切为了学生和教师的终身发展与幸福” (瑞泉中学)结语: 教育理念必须是对教育活动本质的认识。 良好的办学理念具有人性化、全面化、可持续发展性等特征。 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有自己坚定的教育理念。二、学习与学习方式思考: 什么是学

4、习 新课程倡导了怎样的学习方式 新学习方式的实质是什么 新课程倡导怎么样的学习方式新课程倡导怎么样的学习方式 在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中,在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中,“自主、探究、合作自主、探究、合作”等学习方式等学习方式被摆在重要位置。被摆在重要位置。 引自张迎春引自张迎春新课程教师读本(通识)新课程教师读本(通识) 教育发展纲要中提倡的学习方式:w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w注重知行合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w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位学生的优势潜能。 学习的本质是什么?w学:觉悟也。w习:数飞也。

5、本质:学习活动是一种自主的活动。认识学习本质的价值w“学习”是一种自主的活动。w历史上进步的教学思想与方法都建立在对学习本质认识的基础之上。 “启发式”(孔子)教学的前提是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考。 “产婆术”(苏格拉底)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学习。 孔子倡导的启发教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篇第七愤:心欲思而未通悱:口欲言而未达 对对“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的思考的思考w以教师讲述为主状态下,依然存在着“自主学习”。w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内涵: 学习者主动的学习欲望和状态。 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自主选择。 学习中学生自主发现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合作学习”的目标与价值1

6、、孔子思想中的“合作学习”: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合作学习的目标: 协作、分享、情商。3、合作学习是探究式学习的一种外在形式。思考:w分成小组就一定是合作学习吗?w教室的桌子究竟该如何摆放?w学生动起来了就一定是在培养“创新能力”吗?探究式学习的类型与目标1 、 学习方法意义上的探究式学习: 和“接受式”学习相对的一种学习方式。2、 合作学习状态下的探究式学习: 围绕一个问题而进行的课堂内外讨论式学习。3 、课程意义上的探究式学习:一种类似于 科学研究的专题探究,或与校本课程结合的探究学习活动。“专题式”探究的一般过程和目标1、 过程

7、与方法: 选题:选题理由、前人的研究状态、研究的预期目标、保证研究正常开展的条件、研究成果的呈现方式2 、 探究过程:资料的收集和分析、结果的形成和表述。3 、 态度与价值观:合作的精神、严谨的态度。三、“课改”实施中几个值得反思的问题1、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的关系 教育理念是对教育活动的哲学思考和本质认识。 教学方法是在教育理念指导下,为达到教育目标而采用的具体措施和途径。 理念永远不等于具体的方法。 同一理念指导下,可以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思考:w“你真棒!”是理念还是方法?w“启发式”是一种理念、还是一种方法?2、形式与实质的关系问题 脱离实质的形式主义,是教育果效低下的主要原因。 形式

8、与实质的统一,是课堂教学改革中应坚持的原则之一。 对教育理念不理解和对他人方法的简单模仿,是教育活动中走形式的根源。3、对三维教学目标的理解不可偏颇 w片面强调“双基”,是教育活动中的弊端之一。w片面强调学生亲自感知,全面否认间接知识的学习,是对课改精神的错误理解。w基础知识的学习,是人类学习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任务。w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是个浸润和养成的过程,急功近利式的量化评价,只能降低或者歪曲教育目标。4、教学改革与最新教学手段的使用问题 以多媒体手段为主的新教学设备是当代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 新的教学手段不等于新的教学理念,更不等于课程改革。5、教学的有序性与生成性的关系问题

9、 有序性是传统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 重视课程的生成性,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 有序性与生成性的结合,是教学艺术性的体现。 案例与思考:教学案例:“小雨点到了我们学校”;“我最崇拜希特勒”;“邱少云是怎样牺牲的”;思考:学生的回答超出你的预料怎么办?6、课堂教学的“活”与“乱” 活活动、活泼、鲜活 乱混乱、杂乱、无秩序 新课程追求学生主动参与和活而不乱的教学气氛与效果。7、课程资源的“缺乏”与开发课程资源的相对贫乏是一个永远存在的客观问题。对课程资源的片面理解和夸大求洋,束缚教师教学中个体创造性的发挥。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合理发掘和利用已有课程资源是一项重要的任务。8、教学改革与教师教学基本功教学基本技能(基本功)是教师开展一切教学改革活动的基础。教师基本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课程改革的质量。基本功的传承与发展w教学语言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形体语言w书面语的发展:板书、作业批改文字、多媒体课件上的文字、QQ或电子信箱里的文字教师是人类社会中最值得骄傲的职业!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赵克礼QQ:344699401(商海书香)克己复礼新浪博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