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血压病.ppt(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血压病一、概述一、概述l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全称为“原发性高血压病”,以安静状态下持续性动脉血压增高(Bp:14090mmHg或18.612kPa以上)为主要表现。l中医:属于头痛、眩晕、惊悸、肝风等范畴。血压是什么?l血管内的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就是血压。l心脏收缩时,动脉内的压力最高值,称为收缩压。(高压)l心脏舒张时,动脉弹性回缩时的压力,称为舒张压。(低压)血压是一定的么? 通常情况下 血压是波动的情绪激动时比平和时血压高剧烈运动后血压比休息时血压高冬天的血压比夏天的高l1999年2月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高血压联盟(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将高血压定义为:l未服抗高
2、血压药物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 和/或舒张90mmHg。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WHO/ISH) 类别类别收缩压收缩压(mmHg)舒张压舒张压(mmHg)理想血压理想血压1201208080正常血压正常血压1301308585正常高值正常高值130130139139858589891级级高血高血压压(轻轻度)度)14014015915990909999 亚组:临界高血压亚组:临界高血压140140149149909094942级级高血高血压压(中度)(中度)1601601791791001001091093级级高血高血压压(重度)(重度)180180110110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
3、血压1401409090 亚组:临界收缩期高血压亚组:临界收缩期高血压1401401491499090高血压的诊断 在尽量减轻或排除各种干扰因素,非 同日3次静息血压(静坐5-15min)测量 140/90mmhg(18.7/12 .0kPa)则可诊断为高血压。 患者有高血压史,目前正服抗高血压药,血压虽已低于140/90mmHg,亦应诊断为高血压。发病机制l高血压病因不明,与发病有关的因素有:l1遗传:大约半数高血压患者有家族史。l2精神、神经作用:有噪音的工作环境,过度紧张的脑力劳动均易发生高血压,城市中的高血压病发病率高于农村。 l3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系统平衡失调发病机制
4、l4胰岛素抵抗:约50%高血压病的患者中存在胰岛素抵抗。l5 钠过多:有效限制钠盐的摄入,可降低血压达2.64.0千帕(2030毫米),是高血压病治疗中所必须采用的基础治疗方法。 l6肥胖:肥胖者发病率高。l7其他:吸烟、饮酒过度也易患高血压。高血压症状 早期表现早期表现l早期表现:早期表现:早期多无症状l偶尔体检时发现血压增高。l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或劳累后感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失眠、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早期血压仅暂时升高。l随病程进展血压持续升高,脏器受累。高血压症状 脏器受累脏器受累l脑部表现:脑部表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视力障碍,重者中风。l心脏表现:心脏表现:早期,心功
5、能代偿,症状不明显;后期,心功能失代偿,发生心力衰竭。l肾脏表现:肾脏表现:夜尿、多尿、蛋白尿、血尿,甚至尿毒症。二、病因病机(中医)二、病因病机(中医)l“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肾虚则头重高摇,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l本病与肾阴不足,肝阳偏亢有关,多因精神因素,饮食失节等诱发。三、辨证分型三、辨证分型l1、肝火亢盛:眩晕头痛,惊悸,烦躁不安,面红目赤,口苦,尿赤便秘,舌红、苔干黄,脉弦。l2、阴虚阳亢:眩晕头痛,头重脚轻,耳鸣,五心烦热,心悸失眠,健忘,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细而数。l3、痰湿壅盛:眩晕头痛,头重,胸闷,心悸,食少,呕恶痰涎,苔白腻,脉滑。l 4、气虚血瘀:眩晕头痛,面色萎黄
6、,心悸怔忡,气短乏力,纳差,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细涩。l5、阴阳两虚:眩晕头痛,面色萎暗,耳鸣,心悸,动则气急,甚则咳喘,腰腿酸软,失眠或多梦,夜间多尿,时有浮肿,舌淡或红苔白,脉细。四、常规治疗四、常规治疗l目标:l1)使血压降至正常范围;l2)防止或减少心、脑、肾和周围血管等靶器官损害;l3)降低病死和病残率(心脑血管病)l方法:非药物疗法与药物疗法(一)非药物治疗(一)非药物治疗l1、减轻体重;l2、限制饮酒量;l3、限制钠盐摄入;l4、增加体育活动;l5、戒烟;l6、健康的饮食习惯;l7、正确处理生活中的应激事件。五、针灸治疗五、针灸治疗1、基本治疗l治则:肝火亢盛、阴虚阳亢者,滋阴降火,平肝潜阳,只针不灸,泻法;l痰湿壅盛者健脾化痰,清利头目,针灸并用,平补平泻;l气虚血瘀者益气养血,化瘀通络,针灸并用,补泻兼施;l阴阳两虚者,滋阴补阳、调和脏腑,针灸并用,补法。l调和阴阳、扶正祛邪。l据虚实而行补泻,酌情用灸。主穴:百会、曲池、合谷、太冲、三阴交主穴:百会、曲池、合谷、太冲、三阴交配穴 肝火亢盛:风池、行间配穴 阴虚阳亢:太溪、肝俞配穴 痰湿壅盛:丰隆、足三里配穴 气虚血瘀:血海 、隔俞配穴 阴阳两虚:关元 、肾俞配穴 头晕头重加百会、太阳配穴 心悸加内关、神门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