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期土地资源护与开发利用思路汇报土地学会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79217448 上传时间:2024-08-26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6.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二五时期土地资源护与开发利用思路汇报土地学会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十二五时期土地资源护与开发利用思路汇报土地学会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十二五时期土地资源护与开发利用思路汇报土地学会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十二五时期土地资源护与开发利用思路汇报土地学会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十二五时期土地资源护与开发利用思路汇报土地学会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二五时期土地资源护与开发利用思路汇报土地学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二五时期土地资源护与开发利用思路汇报土地学会(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十二五十二五”时期土地资源保护时期土地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与开发利用规划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北京市国土资源局二一年十二月二一年十二月主要内容主要内容一、规划背景及形势分析一、规划背景及形势分析二、指导思想和规划目标二、指导思想和规划目标三、规划要点三、规划要点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规划背景及形势分析规划背景及形势分析一、基本情况一、基本情况 2009年,北京市土地总面积16411平方公里。 农用地10920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66.5%;其中,耕地2271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13.8%。 建设用地3370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20.5%;其中,城乡建设用地2512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

2、15.3%。 未利用地2120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12.9%。二、二、“十一五十一五”期间土地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成效期间土地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成效( (一一) )“十一五十一五”规划背景规划背景v 落实“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保障奥运会胜利召开v 全面实施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v 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区县功能定位的指导意见,促进四类功能区差异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2005年,市委市政府发布关于区县功能定位及评价指标的指导意见,将首都划分为四类功能区: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生态涵养发展区v积极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切实发挥土地资源参与

3、宏观调控的基础性作用。2004年,国务院提出土地参与宏观调控的新理念,以切实加强和改善政府宏观调控的能力和水平 ( (二二) )“十一五十一五”规划主要内容规划主要内容 主要目标:主要目标:1、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2010年建设用地总规模为3500平方里。2、切实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2010年耕地保有量330万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280万亩。3、促进城市及区域生态环境向绿化、净化、美化发展。2010年,全市林木绿化率53,森林覆盖率3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5平米。主要任务:主要任务:(一)确保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成功举办 优先保障奥运场馆、基础设施和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用地。(二)优化调整中心

4、城用地结构,保障新城的启动建设 进一步优化调整中心城用地结构,重点保障通州、顺义、亦庄三个重点新城的建设用地供应,增加新城土地供应(三)推动土地资源的空间整合、整治和集约利用 加强城乡结合部整理、废弃矿山修复、生态搬迁,积极挖掘存量建设用地资源。(四)加强土地资源保护,改善首都生态环境 保护密云水库、自然保护区等重要生态功能区,加快以太行山和燕山山系为重点的山区绿化工程建设 ,努力构建土地生态安全格局 ( (三三) )实施情况实施情况评价指标规划目标(2010年)2009年耕地保有量(万亩)330340.7市域建设用地(平方公里) 35003344林木绿化率(%) 53%52.6%森林覆盖率(

5、%)37%44.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1514.51、主要指标实成良好2、有力支撑首都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1)保障了奥运工程、轨道交通等重大项目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需求,2005-2009年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供应17520公顷,占土地供应总量的59; (2)优化了住宅用地结构,突出了保民生和稳市场的调控导向。2005-2009年北京市累计供应各类政策性住房用地2500多公顷,占住宅用地供应的比例由2005年的34提高到2009年的43。(3)确保了中央单位、军队用地需求,落实了“四个服务”要求4、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指标2009年2005年地均生产总值363.4万元/公顷

6、213.18万元/公顷地均二三产业增加值361.25万元/公顷283.25万元/公顷指标2005年-2009年“十五”期间单位GDP耗建设用地量2.2公顷/亿元10.44公顷/亿元单位固定资产投资耗建设用地量5.62公顷/亿元25.59公顷/亿元3、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得到切实加强,耕地快速减少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切实控制耕地减少量。2001年到2005年,全市耕地净减少了约87万亩,年均17.4万亩;2006到2009年,全市耕地净减少了9.4万亩,年均2.4万亩 加强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补充耕地。2005至2009年, 我市财政共投入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资金17亿元,项目总规模3.93万公顷(58.9

7、万亩),新增耕地0.58万公顷(8.7万亩),全面落实了补充耕地任务.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类型从传统的农用地开发整理拓展到小流域综合治理、固体矿山关闭后环境治理、废弃砂石坑及砖瓦窑整理等领域 5、土地供应布局得到优化,有效落实城市规划和区县功能定位建设用地供应中新增面积在城市发展新区比例为最大,达70.1%,其中通州、大兴(亦庄)、顺义三个重点新城新增建设用地面积占全市新增建设面积比例的47%以上。6、土地基础工作更加完善,土地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 基本完成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 基本完成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 开展了城镇国有土地总登记发证工作农和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稳妥推进农村集体建设

8、用地流转试点工作;不断完善征地制度,保障被征地农民权益 土地市场建设得到加强,招拍挂成为出让的主要方式,2006年至2010年6月,全市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公开交易土地6174公顷; 政府储备收购力度加大,参与宏观调控能力得到大大加强。2009年一年,完成土地储备开发投资1165亿元,实际新增土地储备开发9700公顷,完成一级开发4300公顷 努力构建土地管理共同责任机制,加大土地执法力度。2006-2009年,共查处土地违法案件2443件,涉及土地面积4211公顷,其中结案2154件,涉及土地面积4164公顷,结案率88.2%。三、十二五三、十二五”期间土地资源管理面临的形势和挑战期间土地

9、资源管理面临的形势和挑战(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国土资源管理总体形势(二)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三)北京市国土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一)耕地总量持续减少,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形势(一)耕地总量持续减少,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形势 依然严峻依然严峻 十一五时期,耕地从2005年末的350万亩减少到2009年末的340万亩,实际新增建设占用耕地约15.2万亩,其中合法审批项目占用耕地13.8万亩,占建设占用耕地的91%。因农业结构调整减少3.3万亩,同期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8.7万亩。 预计十二五期间每年建设占用耕地仍保持在3-4万亩,共需补充耕地15-20万亩。截至2009年底,全市有储备耕地10万亩

10、左右,还需要补充耕地5-10万亩左右。12(二二)农农村村建建设设用用地地利利用用较较为为粗粗放放,城城乡乡建建设设 用地拓展空间主要依靠存量挖潜用地拓展空间主要依靠存量挖潜p 农村地区人均用地远远高于城镇地区 p 村镇级产业用地的投入产出明显低于国家级、市级开发区p 现有城乡建设用地约2512平方公里,已接近2020年规划控制 指标(2700平方公里) 人均城乡用地人均产业用地城镇地区农村地区(三)生态涵养地区建设用地有增加趋势,(三)生态涵养地区建设用地有增加趋势, 土地生态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土地生态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p 生态环境破碎化,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受到威胁p典型性乡土景观逐步

11、消逝p良好景观视觉资源区域面临开发压力,公众利益受到威胁渠化设施、渠化河道渠化设施、渠化河道水体污染水体污染山体破坏山体破坏(四)农村居民点整治需要完善和系统的政策支持(四)农村居民点整治需要完善和系统的政策支持当前农村土地整治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统筹解决:p整治模式比较单一,主要是依靠土地储备和一级开发,在偏远农村地区土地整治缺乏动力和资金投入;p成本相对较高,在全市推广难度较大;p城乡结合部不断外延,导致“整治开发扩散 再整治再开发再扩散”的恶性循环。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指导思想和规划目标指导思想和规划目标一、一、指导思想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12、,继续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首都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巩固和发展首都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形势,努力将北京建设成为充分体现人文、科技、绿色特征的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目标,依法规范各类土地利用和建设行为,切实转变土地利用方式,积极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不断提升首都土地的功能和价值,有力保障首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规划目标二、规划目标(一)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 n规划到2015年北京市耕地保有量330万亩;n基本农田280万亩;n确保实现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占补平衡。二、规划目标二、规划

13、目标(二)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目标n规划到2015年,土地供应总量约为300-320平方公里,其中存量建设用地供应比例不低于50%,市域建设用地总规模3530平方公里。n严格控制城乡建设用地增长,城乡建设用地供应150-200平方公里,其中通过利用存量建设用地挖潜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解决不少于80-100平方公里;n交通、水利、能源、风景旅游及特殊用地供应120-150平方公里,鼓励尽量通过存量挖潜来解决。二、规划目标二、规划目标(三)土地生态保护目标 n着力建设首都绿色空间体系,构建土地生态安全格局,完善首都三个绿色圈层;n推进浅山区生态建设和土地整治的实施;n加强城市地质和地质灾害防治;

14、n积极支持绿化造林、水土流失防治工程、沟域经济、矿山生态修复、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建设等重大生态建设工程;n促进城市及区域生态环境向绿化、净化、美化发展;n规划到2015年,非建设用地比例占全市土地面积的比例力争保持在78%以上。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规划要点规划要点一、加强耕地保护,高水平开展一、加强耕地保护,高水平开展基本农田集中分布区建设基本农田集中分布区建设(一)落实耕地保护目标和责任,确保完成耕地占(一)落实耕地保护目标和责任,确保完成耕地占补平衡任务补平衡任务n全面加强我市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制度建设,签订耕地保护责任状。n严格执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控制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数量。n进一步加

15、大补充耕地工作力度,全面落实耕地占补平衡任务。编制土地整治规划,合理安排土地开发整理年度计划,进一步完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制度,严把补充耕地质量关,充实补充耕地指标储备库,规范指标使用,严格执行建设占用耕地项目与补充耕地项目挂钩制度。n积极运用补贴等经济手段,引导和鼓励农业结构调整向有利于增加耕地的方向进行,各类防护林、绿化带等应尽量避免占用耕地。规范农业结构调整用地管理规范农业结构调整用地管理n按照“依法依规、确保数量、集中连片、落地到村”的要求,根据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区和基本农田布局,明确保护责任。n积极推进基本农田集中分布区建设,促进耕地和基本农田从数量型保护向数

16、量、质量、生态并重型保护转变,全面提升基本农田保护工作水平。(二)集中连片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全面提升基(二)集中连片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全面提升基本农田保护工作水平本农田保护工作水平二、强化节约集约用地,优化多中心格局二、强化节约集约用地,优化多中心格局28(一)协调中心城和重点新城发展(一)协调中心城和重点新城发展n按照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协调中心城和新城的建设用地需求。n以中心城区行政区划调整为契机,引导中心城的开发建设从外延扩展转向内部结构优化调整,有机疏散中心城部分功能和人口,进一步完善各项配套设施。n积极支持重点新城、城南发展、六大功能区、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城乡结合部等地区的建

17、设和改造。n优先保障中央党政军和在京企事业单位、市政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用地需求,统筹城乡发展,构筑首都多中心、网络化的城镇空间结构。2930(二)统筹和优化城乡建设用地(二)统筹和优化城乡建设用地n“十二五”期间,统筹管控城乡建设用地,实行建设用地总量控制。n结合土地储备和一级开发,逐步腾退或改造城乡结合部集体建设用地,优化用地结构和布局。n本着节约集约用地、确保生态、生产、生活安全、注重历史文化保护的原则,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权益的前提下,分区划类、因地制宜地,通过多种方式推进平原、山区的农村土地整治工作,促进集体建设用地资源整合。n力争规划期内腾退和缩减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约80-100平方公

18、里。31(三三)促促进进产产业业用用地地资资源源整整合合,重重点点保保障障中中关关村村国国家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n配合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加强对现状产业用地特别是集体工矿用地的空间整合力度。n促进各类产业向园区集中,引导产业集约发展。重点保障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n制定产业用地的地均就业、产出等准入标准,提高产业用地集约利用水平。32(四)保障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四)保障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n围绕世界城市建设目标,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重点保障北京新机场、京津冀城际快速轨道、城市轨道交通、京台高速等基础设施建设。n积极引导基础设施、公共

19、服务设施高效用地,妥善处理其与周边土地利用关系,尽量避让基本农田和优质农用地。同时,依法扩大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使用范围,提高土地利用效率。3334(五)完善土地储备工作,科学调控土地供应(五)完善土地储备工作,科学调控土地供应n土地储备重点保障政策性住房等民生工程、重点功能区、重大项目建设等用地需求。n进一步完善土地储备模式,研究将必要的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建设等纳入土地储备范围;加大轨道交通沿线及站点周边土地储备力度。n“十二五”期间,全市经营性用地为主新增土地储备开发规模力争年均控制在5000公顷以内,完成一级开发的土地规模力争年均不低于4000公顷,土地储备开发投资维持在年均100

20、0亿元左右。35(五)完善土地储备工作,科学调控土地供应(五)完善土地储备工作,科学调控土地供应n编制实施土地供应中期计划,力争年均建设用地供应规模控制在6500公顷以内,其中存量建设用地供应比例不低于50%。n优化住宅用地供应结构,促进建立“低端需求有保障,中端需求有支持,高端需求有市场”的住宅供应模式。n加大项目批后监管和闲置土地查处力度,促进已供应土地尽快开发建设。三、积极建设生态基础设施,构筑环中心城、三、积极建设生态基础设施,构筑环中心城、平原、平原、 山区的绿色生态空间山区的绿色生态空间水安全格局水安全格局地质灾害安全格地质灾害安全格局局生物保护安全格生物保护安全格局局乡土文化安全

21、格局乡土文化安全格局游憩安全廊道游憩安全廊道(一)优先建设生态基础设施(一)优先建设生态基础设施38(二)实施重大生态环境建设工程(二)实施重大生态环境建设工程n加大城乡结合部综合整治力度,支持环城绿化隔离带、郊野公园及滨河公园的建设;n支持永定河沿岸环境整治,着力推进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建设;n加快编制浅山区土地利用规划,明确功能定位和开发模式和开发强度, 实现浅山区土地可持续利用。n规范引导沟域经济的发展,把山区建设成为生态优美的新山区。 四、加强国土资源基础建设,四、加强国土资源基础建设,推进土地管理制度创新推进土地管理制度创新40(一)完善法规政策体系,夯实依法行政基础(一)完善法规政

22、策体系,夯实依法行政基础 立足我市实际,完善土地管理的法律保障体系,制定北京市实施办法、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办法、北京市土地登记条例、北京市土地储备办法等地方性法规和规章。41(二)强化基础性工作,全面提高行政服务水平(二)强化基础性工作,全面提高行政服务水平n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推进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工作;编制土地整治规划,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整治、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试点和征地多元化补偿安置工作。n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实施北京市国土资源局信息化行动纲要(2009-2012年),深入推进全市空间数据共享与协调审批系统建设(一期)和“以图

23、管地”,完善“带图作业”,加快“一张图”工程建设,全力打造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n加强国土资源管理重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的研究,编制“十二五”国土资源科技发展规划,不断提高国土资源管理的科技创新能力。n加强城市基准地价监控工作,完善基准地价更新和评估机制。42(三)加强土地行政管理,促进依法依规用地(三)加强土地行政管理,促进依法依规用地n强化计计划划调控,科学编制和严格实施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土地供应计划和土地储备开发计划。n加强建设项目预预审审管理,严格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用途和管制规则,以及节约集约用地标准审核项目用地。n加强农农用用地地转转用用和和土土地地征征收收管理。各项建设

24、活动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用途,涉及农用地转用的,必须办理农用地转用或土地征收手续。n加大对土地储备项目的区区域域统统筹筹力度,以区县或乡镇为单位,统筹各个项目的成本和收益,推进整个区域的一体化开发进程,实现利益共享和成本共担。n加强批批后后监监管管工作。综合运用遥感影像、地籍数据库等信息技术手段,对项目后期建设开发情况进行跟踪管理。n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动态维护,建立规规划划实实施施动动态态评评估估和监督机制,督促和引导各级政府严格实施规划。43(三)加强土地行政管理,促进依法依规用地(三)加强土地行政管理,促进依法依规用地n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土地动态巡查网络,推进动态巡查责任制

25、落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制止、早解决;加大违违法法查查处处和惩治力度,严防违法违规用地现象反弹。n进一步健全各区县、各部门之间的共共同同责责任任机机制制,形成以区县党委、政府主导,以国土、监察、发改、规划、建设、交通、农业、市政等相关政府职能部门为主体的“部门联动、全社会参与”的管理体系。n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管理政策法规宣宣传传,提高全社会依法依规、节约集约用地意识。n建立地方行政领领导导责责任任制制,各级人民政府负责人对本行政辖区内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节约集约用地状况和年度计划执行情况负总责。 44(四四)完完善善土土地地管管理理的的政政策策机机制制,引引导导社社会会

26、自自觉觉保保护护和合理利用土地和合理利用土地、建立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激励机制,引导社会更加自觉地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n整合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用于农业开发的土地出让金以及其他政府土地收益,建立市区两级公共财政对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补偿的长效机制。n加大土地整治投入,允许土地开发整理等各项资金用于包括集体建设用地整理在内的土地整治。n创新占补平衡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区县政府间补充耕地指标有偿转让机制。、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存量挖潜、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存量挖潜n探索建立农村宅基地自愿有偿腾退机制,引导农民向城镇集中。n探索建立统筹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的政策机制,鼓励通过开展土

27、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将腾退出来的农村建设用地置换到城镇使用。n探索建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政策机制。在符合土地利用规划和计划的前提下,对依法取得且权属清楚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参照国有土地出让、转让、租赁、作价出资入股等方式,积极推进和规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n鼓励开发城市地下空间;加大各类闲置地、废弃地、低效地的再利用,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进一步完善征地补偿机制。完善征地补偿区片指导价,推进征地多元化补偿安置办法。 4、完善土地市场体系建设。完善经营性土地和工业用地等国有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制度,依法扩大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使用范围;扩大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试点范围,积极探索运用市场机

28、制盘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 汇报完毕汇报完毕 谢谢 谢!谢! 不同方案建设用地情况不同方案建设用地情况 单位:平方公里单位:平方公里方案城乡特交水总量方案一08变更+09征地25418943435方案二05变更+06-09征地25128583370方案三二调封口27286173344资料来源: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地籍处、征地处数据我们对现有的几版数据进行了对照分析,虽说二调数据减少了100平方公里的水库水面,但是其中94平方公里的公园、绿地和空闲地应由建设用地转为非建设用地,也即建设用地总量在三版数据中是一致的。同时因为二调数据尚未经国务院正式批准使用,故我们拟采用已经国务院

29、批准的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数,即2005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加上2006年-2009年的合法审批数据,作为2009年的建设用地利用现状。返回返回2005年2006年征地2007年征地2008年征地2009年征地2006-2009年征地总量2009年土地利用现状农用地1105495.3 建设占用农用地3117.8 3064.8 1748.8 5543.8 13475.3 农用地1092020.0 其中耕地233400.9 建设占用耕地2292.4 2171.4 1167.6 3545.9 9177.3 其中耕地224223.6 建设用地323022.9 新增建设用地3192.6 31

30、95.2 1846.1 5742.5 13976.4 建设用地336999.3 其中城乡建设用地239654.4 其中城乡建设用地2874.7 2613.4 1685.1 4352.1 11525.3 其中城乡建设用地251179.7 未利用地212535.5 建设占用未利用地74.7 130.5 97.3 198.6 501.1 未利用地212034.3 总量1641053.7 总量1641053.7 2009年土地利用现状年土地利用现状单位:公顷分区县城乡建设用地情况分区县城乡建设用地情况单位:平方公里2009年二调数据05年+06-09征地新增建设用地 (方案二)08年+09年征地新增建

31、设用地 (方案一)二调-方案二二调-方案一朝阳区324 251 256 73 69 丰台区183 142 143 41 40 石景山区52 38 38 14 15 海淀区223 168 169 55 54 门头沟区69 74 74 -4 -4 房山区287 300 305 -12 -17 通州区269 251 256 17 12 顺义区260 267 269 -7 -8 昌平区247 254 259 -7 -12 大兴区315 258 260 57 55 怀柔区90 89 94 2 -4 平谷区94 103 102 -9 -8 密云县136 140 138 -5 -2 延庆县85 84 85

32、1 0 全市全市2728 2728 2512 2512 2541 2541 216 216 187 187 分区县建设用地总量情况分区县建设用地总量情况单位:平方公里2009年二调数据05年+06-09征地新增建设用地 (方案二)08年+09年征地新增建设用地 (方案一)二调-方案二二调-方案一朝阳区347 306 312 41 35 丰台区210 198 205 12 6 石景山区55 51 51 4 4 海淀区242 226 231 16 11 门头沟区92 94 96 -2 -3 房山区330 356 363 -25 -32 通州区310 308 317 2 -7 顺义区324 333

33、337 -9 -13 昌平区356 360 368 -4 -12 大兴区346 319 321 28 25 怀柔区126 128 135 -2 -8 平谷区115 130 132 -14 -16 密云县241 328 330 -87 -89 延庆县158 142 146 16 12 全市全市3344 3344 3370 3370 3435 3435 -26 -26 -90 -90 分区县特交水建设用地情况分区县特交水建设用地情况单位:平方公里2009年二调数据05年+06-09征地新增建设用地 (方案二)08年+09年征地新增建设用地 (方案一)二调-方案二二调-方案一朝阳区22 55 56

34、-32 -34 丰台区27 56 61 -28 -34 石景山区3 13 13 -10 -10 海淀区19 58 62 -39 -43 门头沟区23 20 22 2 1 房山区43 56 58 -13 -15 通州区41 57 61 -16 -20 顺义区63 66 68 -2 -5 昌平区109 106 109 3 -1 大兴区32 61 61 -29 -30 怀柔区36 39 40 -3 -5 平谷区21 27 29 -5 -8 密云县105 188 192 -82 -86 延庆县73 58 60 15 12 全市全市617 617 858 858 894 894 -242 -242 -2

35、77 -277 返回返回2005-2009年,我市供应国有建设用地约30000公顷(300平方公里),年均6000公顷左右(2008年最低为4634公顷,其他年份在61006500公顷左右)。土地供应突出重点保障:(1)保障了奥运工程、轨道交通等重大项目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需求。2005-2009年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供应17520公顷,占土地供应总量的59。 (2)优化了住宅用地结构,突出了保民生和稳市场的调控导向。2005-2009年北京市累计供应各类政策性住房用地2500多公顷,占住宅用地供应的比例由2005年的34提高到2009年的43。(3)确保了中央单位、驻京部队用地需求,落实

36、了“四个服务”要求。(4)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落实了城市功能区定位,推进了城市总体规划实施。重点产业功能区和重点发展区域土地供应得到优先支持,高端产业用地所占比重进一步上升,“两高一资、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项目用地得到严格控制,城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土地供应量占全市土地供应总量3/4以上。返回返回按照“先补后占”的原则,2005至2009年, 我市财政共投入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资金17亿元,项目总规模3.93万公顷(58.9万亩),新增耕地0.58万公顷(8.7万亩),全面落实了补充耕地任务;建立了储备耕地数据库,科学、规范管理全市耕地储备指标;积极推进基本农田示范区建设,完

37、善了新增建设占用基本农田调整补划机制,确保全市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返回返回2006年至2010年6月,全市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公开交易土地699宗,土地总面积6174公顷,其中建设用地4311公顷,规划建筑面积7243万平米,成交价款2654亿元,实现土地增值收益1377亿元。2006年至2009年,全市新增储备开发土地16382公顷,完成一级开发土地6779公顷,形成了充足的土地储备。特别是2009年完成土地储备开发投资1165亿元,实际新增土地储备开发9700公顷,完成一级开发4300公顷,土地储备已成为运用土地“闸门”参与宏观调控、实现城市规划、促进重大产业项目落地、统筹城

38、乡发展的重要手段。加强土地供应的批后监管,对48宗违约闲置土地(规划用地面积67.8公顷、规划建筑面积307.1万平方米)使用权予以公告收回。不断完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基础性工作。下发了关于加强北京市城市建设节约用地标准管理若干规定(京政办发200819号),开展了3个国家级开发区和16个市级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完成了基准地价的更新修订,为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返回返回“十一五”期间,我市组织编制了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并于2009年9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实施。基本完成了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建立了地籍信息系统和地籍调查数据库。在此基础上,顺利开展

39、了城镇国有土地总登记发证工作,启动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进行宅基地确权登记政策研究,稳妥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试点工作。不断完善征地制度,保障被征地农民利益。“十一五”期间,我市积极完善征地补偿安置办法,加大征地补偿费监管力度,先后出台了北京市征地多元化补偿安置指导性意见、北京市征地补偿费征缴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等文件,统一了征地补偿协议内容。在市属基础设施工程、经济适用房项目中采取了留地安置方式,在大望京城乡一体化试点以及一些储备项目中采取了实物补偿方式。全力解决我市农村地区征地拆迁难度大、成本高、进度迟缓等问题,出台了农民安置房“三定三限三结合”的政策 。返回返回“十一五”期间,我市

40、努力构建土地管理共同责任机制,加大土地执法力度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初步遏制了违法违规用地的高发势头。2006-2009年,开展了“土地执法百日行动” 、第6次至第10次土地卫片执法检查、拆除违法“大棚房”等专项整治工作,共查处土地违法案件2443件,涉及土地面积4211公顷,其中结案2154件,涉及土地面积4164公顷,结案率88.2%。与此同时,按照“预防为主、事前防范、事中监督、事后查处”相结合的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思路,探索建立执法“关口”前移的土地动态巡查工作机制,全市通过土地动态巡查发现并制止违法行为2437件,涉及土地面积2403公顷,挽回经济损失约3.16亿元。返回返回 据二调数据

41、,我市现有耕地340万亩,其中:储备库中5.5万亩(耕地2.1万亩),6.5万亩已立项未验收;后备耕地26万亩(其中16万亩耕地),小计24.6万亩耕地将用于未来占补平衡直接核减。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2010年耕地保有量目标为339万亩,2020年耕地保有量为322万亩。十一五时期,耕地从2005年末的350万亩减少到2009年末的340万亩,建议2015年耕地保有量目标确定为330万亩。返回返回年度供应合计基础设施用地产业发展用地科教文卫体和行政办公用地商服用地住宅用地2005计划指标6500215012506005501950实际供应量638435901004523387880结构比例

42、100%56%16%8%6%14%2006计划指标6500240011008003001900实际供应量6509325113113382911318结构比例100%50%20%5%4%20%2007计划指标6300290012003003001600实际供地量6331 2916 1026 479 226 1684 结构比例100%46%16%8%4%27%2008计划指标6100250012004402601700实际供地量4634 2780 677 192 122 863 结构比例100%60%15%4%3%19%2009计划指标5700 280010004002001300实际供地量608

43、2 3244 842 207 257 1532 结构比例100%53%14%3%4%25%2005-20072009实际供地量25306 13001 4183 1547 1161 5414 年均6327 3250 1046 387 290 1354 结构比例100%51%17%6%5%21%2005-2010年年6月土地供应计划及执行情况月土地供应计划及执行情况 单位单位:公顷公顷 从总量上看,2005-2009年北京基本按照用地计划进行供地,平均每年供地6000-6500公顷左右,08年受奥运会影响,限制各类工程的开工和建设,土地供应量低于计划数。我们采用常规年份2005-2007和2009

44、年4年的数据进行分析,从供地结构看,基础设施用地年均为3250公顷,占51%。从土地来源结构看,新增建设用地每年约为3500公顷,利用存量建设用地约为2500-3000公顷左右。综上,十一五期间平均每年供地6000-6500公顷,基础设施用地约占,存量建设用地供应比例在45%左右。规划到2015年,力争年均建设用地供应规模控制在6500公顷以内,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约占50,同时应加大存量挖潜力度,存量建设用地比例不低于60%。 “十二五”期间建设用地供应总量300-320平方公里,其中城乡150-200平方公里,特交水120-150平方公里;新增40%,120-130平方公里(年均25平方

45、公里),存量180-平方公里(年均36-40平方公里);城乡存量100150,特交水存量5080平方公里。市域建设用地总规模3370平方公里(2005年变更调查数据+2006到2009年合法审批数据)新增建设用地(120-130平方公里)3490-3500平方公里,即市域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3500平方公里左右。返回返回圈:指“规划城镇建设用地范围”边界,包括中心城1-18片区、新城集中建设区、重点镇规划用地范围、市级以上开发区;环:“规划城镇建设用地范围”边界和“规划控制范围”边界之间。规划控制范围是指规划城镇建设用地可拓展的区域。个数2,742面积环外环内圈内农村居民点分布情况:农村居民点

46、分布情况: “十二五”期间全市城乡建设用地供应约需150-200平方公里,其中新增建设用地约50平方公里,通过利用存量建设用地挖潜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达到100-150平方公里,假设按照三个三分之一的政策(三分之一自用居住和发展产业,三分之一平衡资金,三分之一复耕),需要整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约300-450平方公里。促进产业用地资源整合,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促进产业用地资源整合,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 配合我市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加强对现状产业用地特别是集体工矿用地的空间整合力度,引导各类产业向园区集中、集约发展。 假设按照目前农村人口人均产业用地120m2,通过产业升级、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规划期末减少到人均60 m2,则可节约出150平方公里产业用地,置换到城镇产业园区建设使用。返回返回 非建设用地比例占全市国土面积的比例=1-2015年规划建设用地面积/全市土地面积=1-3500/16411,即规划到2015年,非建设用地比例占全市国土面积的比例力争保持在78%以上。返回返回生态目标:生态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