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15 国共的十年对峙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79145038 上传时间:2024-08-26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2.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15 国共的十年对峙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15 国共的十年对峙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15 国共的十年对峙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15 国共的十年对峙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15 国共的十年对峙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15 国共的十年对峙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15 国共的十年对峙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第1515课课国共的十年对峙国共的十年对峙一二三一、南昌起义(根据教材内容,自主完成本部分内容的梳理) 一二三二、土地革命1.召开八七会议一二三2.“工农武装割据” 一二三材料解读在反“围剿”斗争中,毛泽东总结了十六字诀,即“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上述作战方针反映了当时怎样的军事形势?该字诀的提出有何重大意义?提示:形势:敌强我弱。意义:使红军在反“围剿”斗争中灵活机动,敢于直面强敌,以弱胜强,以少胜多,初步形成了符合红军特点的游击战术。一二三三、红军长征1.原因由于博古、李德的错误指挥,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实行战略转移。2.经过(1)开始:1934年10月,长

2、征开始。(2)遵义会议:一二三自主思考为什么说遵义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提示:在这次会议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在没有共产国际指导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了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史料导入名师精讲典例剖析探究点正确认识正确认识“工农武装割据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理论从革命斗争的这种失误教训中,毛泽东同志深刻认识到,面对中国的特殊国情,面对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中国革命将是一个长期过程,不能以教条主义的观点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史料导入名师精讲典例剖析探究点互动探究(1)史料

3、中“革命斗争的这种失误教训”指什么?(2)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的特殊国情”。在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是怎样“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示:(1)国民革命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的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城市起义的挫败,说明俄国式的革命道路走不通。(2)国情: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实现:在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把革命的力量转向农村,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这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史料导入名师精讲典例剖析探究点(1)“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创立:秋收起义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革命的力量由城市转

4、移到乡村,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实践上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毛泽东及时总结井冈山斗争的经验,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2)中国走“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必要性:近代中国,内无民主制度,外无民族独立,缺乏进行和平的合法的革命斗争条件,只能用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近代中国,一方面,革命的敌人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无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革命的主力军主要在农村。史料导入名师精讲典例剖析探究点(3)“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基本内容: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是“武装割据”的基本内容。土地革命是“工农武装割据”的主要内容,武装斗争是主要形式,根据地建设

5、是中国民主革命赖以发展的依托。(4)“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重要意义: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从理论上为中国革命的发展找到了一条新的道路。史料导入名师精讲典例剖析探究点史料导入名师精讲典例剖析探究点【例题】1929年9月,毛泽东指出:“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这是中国革命的特征,这是中国经济基础的产物。”在这里,毛泽东强调的本质问题是()A.开展武装斗争的重要性B.城市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意义C.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D.农村斗争和城市斗争相结合的必要性题目立意:准确解读历史材料是历史学科的基本能力,本题就旨在考查这种能力。解题指导

6、:“先有农村红军”,即先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后有城市政权”,即最后夺取中心城市,建立革命政权。因此,C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答案:C1 2 3 4 5 6 7 8 9 101.某展览馆对一幅图片(右图)作出了以下介绍:“以周恩来为首的前敌委员会在这里成立,不久,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图片中的建筑物位于今天的()A.南昌B.广州 C.长沙 D.井冈山解析:题干材料描述的是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答案:A1 2 3 4 5 6 7 8 9 102.导学号68970079“夺回了土地夺回了田,夺回了房产夺回了权,穷人从此

7、伸腰杆,有吃有穿比蜜甜”这首20世纪20年代的歌谣主要反映了()A.土地革命给农村带来的新变化B.中国社会经济获得长足发展C.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与壮大D.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解析:“夺回了土地”“夺回了权”等都是土地革命的重要内容,“伸腰杆”“有吃有穿”是土地革命为农民带来的重大变化。因此,A项正确。答案:A1 2 3 4 5 6 7 8 9 103.观察油画井冈山上(右图),该画描绘了毛泽东率军队到达井冈山的场景。当时毛泽东在井冈山重点思索的是()A.如何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B.如何把苏联的指导落到实处C.如何尽快建立新统一战线D.如何尽快同党中央取得联系解析:毛泽东率军队到达井冈山,

8、揭开了中国革命由城市转向乡村的序幕,A项符合题意。答案:A1 2 3 4 5 6 7 8 9 104.在20世纪上半叶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道路。这条道路是()A.采取暴力革命B.领导工人运动C.“工农武装割据”D.国共两党合作解析:国民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国情相结合,创造性地找到了一条“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答案:C1 2 3 4 5 6 7 8 9 105.“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当年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A.把革命的火种播散到西部,扩大革命根据地B.东北沦陷,华北

9、告急!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C.“避敌主力,打其虚弱”,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实行战略转移答案:D1 2 3 4 5 6 7 8 9 106.“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朱德这首诗缅怀的是()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八七会议D.遵义会议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在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上,中共中央既纠正了王明的“左”倾错误,也进一步肃清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做到了“左右偏差能纠正”。因此,D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答案:D1 2 3 4 5 6 7 8 9 107.“陕北出了个刘志丹,红旗一

10、举半边天”,红军长征期间,最早与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会师的是()A.红一方面军B.红二方面军C.红四方面军D.甘肃红军解析:1935年10月,毛泽东等率领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答案:A1 2 3 4 5 6 7 8 9 108.导学号68970080“此次反围剿持续一年之久,中央苏区军民全力以赴但由于中共中央实行错误的军事战略和作战原则,给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中国革命几乎造成灭顶之灾。”上述评论针对的是()A.第一次反“围剿”B.第三次反“围剿”C.第四次反“围剿”D.第五次反“围剿”解析: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给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带来了巨大的危害,红军被迫长征。答案

11、:D1 2 3 4 5 6 7 8 9 109.剪纸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艺术,观察下图中的剪纸画。探究:(1)上图中的剪纸画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它在中国民主革命史上占有怎样的重要地位?(2)重温历史,我们要学习革命前辈怎样的精神?参考答案:(1)长征。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2)不畏艰险、吃苦耐劳、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言之有理即可)1 2 3 4 5 6 7 8 9 10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巍峨的遵义城,屹立在乌江边。云消雾散霞光闪,捧出红日照山川。毛泽东,伟大的领袖,英明的舵手,拨正船头,升起风帆,引导我们胜利向前,向前。拨正船头,升起风帆,引导我们胜利向前,向前。遵义城头霞光闪(1)当年红军在占领遵义城时,面临着怎样的严峻形势?(2)结合史实,说明遵义会议是怎样“拨正船头”,又是怎样“引导我们胜利向前”的。参考答案:(1)敌人围追堵截;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占据统治地位;红军伤亡惨重。(2)取消博古、李德等人的军事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红军跳出敌人围追堵截的圈子,胜利完成长征,实现了战略大转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