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原理》PPT课件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79143261 上传时间:2024-08-26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3.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热处理原理》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热处理原理》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热处理原理》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热处理原理》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热处理原理》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热处理原理》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处理原理》PPT课件(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属热处理原理金属热处理原理 主讲:朱正吼主讲:朱正吼金属热处理原理一、热处理的定义与分类 二、钢在加热时的转变 1、以共析碳钢为例说明奥氏体化过程 2、影响奥氏体化的因素 3、奥氏体晶粒大小及其影响因素 三、钢在冷却时的转变 1、过冷奥氏体的等温转变 2、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的产物组织及性能 (1)珠光体 (2)贝氏体 (3)马氏体 4、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 3、影响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的因素 金属热处理原理一、热处理的定义及分类一、热处理的定义及分类 1、什么是热处理?、什么是热处理? 有三个基本参数: 加热、保温、冷却。 热处理质量就是通过控制这三个工艺参数来保证的。 2、分类、分类 普

2、通热处理: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表面热处理: 表面淬火及化学热处理。 3、热处理中用到的几个重要温度、热处理中用到的几个重要温度 A1温度: 共析转变温度(727)。 A3温度: A与F的转变温度。 Acm温度: A与Fe3C的转变温度。 实际加热时的临界点:Ac1、Ac3、Accm 实际冷却时的临界点:Ar1、Ar3、Arcm 金属热处理原理二、钢在加热时的转变二、钢在加热时的转变 1、以共析碳钢为例说明钢的奥氏体化过程、以共析碳钢为例说明钢的奥氏体化过程 共析碳钢的室温组织为: P = F + Fe3C A 0.0218%C 6.69%C 0.77%C b.c.c. 复杂立方 f.c

3、.c. PA 既有碳的扩散,也有晶格的重组。 遵循形核与长大的基本规律。 具体地,P A转变包括4个阶段。 (1)形核。)形核。 形核部位: 相界。 原因是: 这些地方原子排列紊乱,能量高,能提供形核所需的能量; A的含碳量在F与Fe3C之间,便于C的扩散。 (2)长大。)长大。 包括 浓差扩散、 相界推移 Fe3C F , 同时伴随晶格的重组。 (3 3)剩余)剩余FeFe3 3C C的溶解:的溶解: V VFFV VFeFe3 3C C, 转变刚结束时,C平衡CP平衡(4 4)A A 体均匀化:体均匀化: 因为刚形成的A各处C浓度不均匀。 金属热处理原理顺便说明一下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的A化

4、。首先,P A, 然后,先共析相(F、Fe3C)A。2、影响、影响A化的因素化的因素 (1)T加热 ,原子扩散, A化。 (2)V加热 , T转变 , A化。 (3)化学成分: C% , F与Fe3C的相界 , A化。 (4)原始组织: P越细, VA化 , P片P粒。3、A晶粒大小及其影响因素晶粒大小及其影响因素 (1)晶粒度)晶粒度 起始晶粒度: 奥氏体化刚结束,晶粒边界刚刚相互接触时的晶粒大小。 实际晶粒度: 钢在具体加热条件下所获得的奥氏体晶粒大小。 本质晶粒度: 根据标准实验方法,钢在93010,保温8h后的A晶粒度。 金属热处理原理A晶粒度共有12级:(粗)00, 0, 1, 2,

5、 ,10(细) 1-4级:本质粗晶粒钢。 5-8级:本质细晶粒钢。8级:超细晶粒钢。本质粗、细晶粒钢,只是表明钢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的过热敏感性。(2)影响)影响A晶粒长大的因素晶粒长大的因素 T加热、t保温 , 晶粒长大; C% ,有利于长大; 合金元素Me: carbide形成元素, V、Ti、Nb、W、Mo、Zr等; nitride形成元素,Al; 促进石墨化元素,Si、Ni、Co、Cu, 都阻碍长大。 Mn、P促使晶粒长大,使钢容易过热。 金属热处理原理三、钢在冷却时的转变三、钢在冷却时的转变 钢的冷却有等温冷却和连续冷却(炉冷、空冷、液冷) 1、过冷、过冷A的等温转变的等温转变 是指冷却

6、到A1以下的A。 过冷A的等温转变是指将A迅速冷到Ar1以下某一温度等温过程中发生的转变。 C曲线 研究过冷A等温转变的一个重要工具。 C曲线综合反映了过冷A在不同温度下的等温转变过程: 转变开始及终了时间、产物类型、转变温度及转变量的关系等。 C曲线分析:曲线分析: (1)线:开始、终了线; 区:过冷A区、产物区、共存区。金属热处理原理(2)过冷)过冷A在各个等温温度都有一个孕育期在各个等温温度都有一个孕育期 等温温度不同,孕育期长短不同,A的稳定性也就不同。 高温: 稳定, 因为此时,T,N、V; 中温: 不稳定, 因为此时,T,N、V; T为控制因素。 低温: 又稳定, 此时T太大,温度

7、很低,原子扩散成为控制因素。 当TMs时, 原子扩散已经停止, 此时相变为无扩散性相变, M以共格切变的方式完成了晶格改组。 (3)共析)共析C钢的过冷钢的过冷A有三种转变有三种转变 高温(A1-550), AP, 珠光体转变; 中温(550-Ms), AB, 贝氏体转变; 低温(Ms), AM, 马氏体转变。 金属热处理原理2、过冷、过冷A等温转变的产物组织及性能等温转变的产物组织及性能 (1)珠光体)珠光体P 片状P: 粗片P, 片层厚度为1500-4500; 细片状P, 又称索氏体, 片层厚度为800-1500; 极细片状P, 又称屈氏体, 片层厚度为300-800 粒状P, 通过球化退

8、火得到。 转变过程: 一般认为是“交替形核、端向长大”, 片状P也有人发现是由Fe3C片分枝长大的结果。 金属热处理原理(2)贝氏体)贝氏体B含碳过饱和+ Fe3C B上, 550350之间形成, 4045HRC, 呈羽毛状; B下, 350Ms之间形成, 4555HRC, 黑色针片状。 (3)马氏体)马氏体MMs以下,以下, A (含碳过饱和), 即马氏体。 M结构:结构: 体心正方结构, C原子处于面心及铅直棱边的中央位置。 c/a称为马氏体的正方度。 C%, c/a, M的比容。 M形态:形态:片状: 高C马氏体, 其内部亚结构为孪晶, 又称为孪晶M; 板条状: 低C马氏体, 其内部亚结

9、构为位错, 又称为位错M。 金属热处理原理M性能:性能:b、HR高: 、k低: C%, b、HR。 但当C%0.6%后,变化趋缓。 C%, 、k 总之,M板硬、强韧;M片硬、脆。 M转变特点:转变特点:a:无扩散性; b:速度快,瞬间形成(10-7s); c:有一定的转变温度范围(MsMf); d:转变不完全,总存在Ar。 3、影响过冷、影响过冷A等温转变的因素等温转变的因素(1)C%亚共析钢: C%, 先共析F析出变慢, C曲线右移; 过共析钢: C%, 未熔Fe3C, 有利于过冷A分解, C曲线左移。 金属热处理原理(2)合金元素)合金元素Me除Co以外的所有合金元素都使C曲线右移,甚至影响C曲线的形状。(3)A化条件化条件T加热、t保温, 成分越均匀、 晶粒越大, 形核率, A稳定性, C曲线右移。 4、过冷、过冷A的连冷转变的连冷转变 特点: (1)有Ps、Pf线、ab线、Ms点;(2)只有高温的P转变,而无B转变;(3)连冷曲线在C曲线的右下方; (4)当b时,AP;当ba时,AP+M;当a时,AM。 (5)临界冷速c: 获得M组织的最小冷速。 (6)C曲线在连冷中的应用(定性分析)。 ab炉冷空冷T/A1PsPfbaMst/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