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T47013承压设备无损检测PPT精选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NBT47013承压设备无损检测PPT精选文档(1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NB/T 47013.1-201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通用部分通用部分1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1 1部分:通用要求部分:通用要求1 1 范围范围 NB/T 47013 NB/T 47013的本部分规定了射线检测、超声检测、磁粉检测、渗透的本部分规定了射线检测、超声检测、磁粉检测、渗透检测检测、涡流检测涡流检测、泄漏检测泄漏检测、目视检测目视检测、声发射检测声发射检测、衍射时差法超声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检测、X 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射线数字成像检测、漏磁检测漏磁检测和和脉冲涡流检测脉冲涡流检测等等无损检测方法无损检测方法的一般要求和使用原则。的一般要求和使用原则。 本
2、部分适用于本部分适用于在制在制和和在用在用金属材料制承压设备的无损检测。金属材料制承压设备的无损检测。 无损检测方法:无损检测方法: 截止目前,截止目前, NB/T 47013 NB/T 47013 系列无损检测标准系列无损检测标准除除五大常规检测方法五大常规检测方法外外, ,还包括泄漏检测、还包括泄漏检测、目视检测目视检测、声发射检测(声发射检测(AEAE)、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TOFDTOFD)、)、 X 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射线数字成像检测(DRDR)、漏磁检测()、漏磁检测(MLFMLF)、脉)、脉冲涡流检测等,共冲涡流检测等,共1212种种方法方法。适用范围包
3、括承压设备的适用范围包括承压设备的在制在制(制制造造、安装安装)和)和在用在用。2 X 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射线数字成像检测 DR- DR-直接数字成像(直接数字成像(CR-CR-间接数字成像)间接数字成像) X X射线数字成像系统组成框图射线数字成像系统组成框图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1 1部分:通用要求部分:通用要求3脉冲涡流检测脉冲涡流检测 基本原理:一个外加的电磁基本原理:一个外加的电磁脉冲信号脉冲信号在金属内部产生一个涡流信号,在金属内部产生一个涡流信号,该涡流随时间延长而逐渐消失,对于不同厚度的金属材料,其持续时间该涡流随时间延长而逐渐消失,对于不同厚度的金属材料,其持
4、续时间不同,通过测量不同,通过测量持续时间持续时间可以计算出金属材料的厚度。主要应用:带保可以计算出金属材料的厚度。主要应用:带保温层测厚。温层测厚。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1 1部分:通用要求部分:通用要求42 2规范性引用文件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2604 GB/1
5、2604(所有部分)(所有部分) 无损检测无损检测 术语术语 GB/T 20737 GB/T 20737 无损检测无损检测 通用术语和定义通用术语和定义 NB/T 47013NB/T 47013.2.213 13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1 1部分:通用要求部分:通用要求53 3 术语和定义术语和定义3.1 3.1 无损检测无损检测 NDTNDT(nondestructive testingnondestructive testing)在不损坏检测对象的前提下,以在不损坏检测对象的前提下,以物理物理或或化学化学方法为手段,借助相应方法为手段,借助相
6、应的设备和器材,按照规定的技术要求,对检测对象的内部及表面的的设备和器材,按照规定的技术要求,对检测对象的内部及表面的结构结构、性质性质或或状态状态进行检查和测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进行检查和测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1 1部分:通用要求部分:通用要求63.2 3.2 未焊透(未焊透(incomplete penetrationincomplete penetration)焊接时接头根部未完全熔透的现象,对于对接焊缝,也指熔敷深度焊接时接头根部未完全熔透的现象,对于对接焊缝,也指熔敷深度未达设计要求的现象。未达设计要求的现象。3.3 3.3 未熔
7、合(未熔合(lack of fusionlack of fusion) 焊缝金属和母材或焊缝金属各焊层之间未结合的部分,可能是如下焊缝金属和母材或焊缝金属各焊层之间未结合的部分,可能是如下某种形式:某种形式:a a)侧壁未熔合;)侧壁未熔合;b b)层间未熔合;)层间未熔合;c c)根部未熔合。)根部未熔合。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1 1部分:通用要求部分:通用要求73.4 3.4 夹渣夹渣 (slagslag) 残留在焊缝金属中的熔渣。根据其形成的情况,这些夹渣可能是:残留在焊缝金属中的熔渣。根据其形成的情况,这些夹渣可能是:a a)线状的;)线状的;b b)孤立的;)孤立的
8、;c c)成簇的。)成簇的。3.5 3.5 烧穿烧穿 ( burn-through burn-through) 焊接过程中,熔化金属自坡口背面流出形成的穿孔。焊接过程中,熔化金属自坡口背面流出形成的穿孔。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1 1部分:通用要求部分:通用要求83.6 3.6 焊瘤(焊瘤(overlap overlap ) 焊接过程中,熔化金属流淌到未熔化的母材或焊缝上所形成的金属焊接过程中,熔化金属流淌到未熔化的母材或焊缝上所形成的金属瘤。瘤。3.7 3.7 咬边咬边 ( undercutundercut) 母材(或前一道熔敷金属)在焊趾处因焊接而产生的不规则缺口。母材(或前
9、一道熔敷金属)在焊趾处因焊接而产生的不规则缺口。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1 1部分:通用要求部分:通用要求93.8 3.8 气孔气孔 ( porosity porosity) 熔化的金属在凝固时,其中的气体未能逸出而残留下了所形成的空熔化的金属在凝固时,其中的气体未能逸出而残留下了所形成的空穴。穴。3.9 3.9 裂纹(裂纹(crack crack ) 金属原子的结合遭到破坏而形成的新界面所产生的缝隙。金属原子的结合遭到破坏而形成的新界面所产生的缝隙。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1 1部分:通用要求部分:通用要求103.10 3.10 腐蚀腐蚀 (corrsioncor
10、rsion ) 金属与环境间的物理金属与环境间的物理- -化学相互作用(通常为电化学性质),其结化学相互作用(通常为电化学性质),其结果使金属的性能发生变化、并常可导致金属、环境或由它们作为组成部果使金属的性能发生变化、并常可导致金属、环境或由它们作为组成部分的技术体系的功能受到损伤。分的技术体系的功能受到损伤。3.11 3.11 缩孔(缩孔( shrankage shrankage) 铸件铸件在凝固过程中,由于补缩不良而产生的孔洞。形成极不规则、在凝固过程中,由于补缩不良而产生的孔洞。形成极不规则、孔壁粗糙并带有枝状晶,常出现在铸件最后凝固的部位。孔壁粗糙并带有枝状晶,常出现在铸件最后凝固的
11、部位。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1 1部分:通用要求部分:通用要求113.12 3.12 疏松(疏松( loosen loosen) 铸件或锻件铸件或锻件内部呈细密微孔分布的缺陷。内部呈细密微孔分布的缺陷。3.13 3.13 夹杂(夹杂( inclusioninclusion) 铸件或锻件铸件或锻件中混进非金属夹渣或耐火材料所形成的缺陷。中混进非金属夹渣或耐火材料所形成的缺陷。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1 1部分:通用要求部分:通用要求123.14 3.14 公称厚度公称厚度 T T(nominal thickness nominal thickness )受检工件受检
12、工件名义厚度名义厚度,不考虑材料制造偏差和加工减薄。,不考虑材料制造偏差和加工减薄。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1 1部分:通用要求部分:通用要求一般由设计图纸提供的厚度,不考虑焊缝余高和垫板厚度。一般由设计图纸提供的厚度,不考虑焊缝余高和垫板厚度。 在在单壁透照单壁透照时为透照厚度,在透照厚度范围选择像质计灵时为透照厚度,在透照厚度范围选择像质计灵敏度值(单壁透照)以及评级时均采用公称厚度。敏度值(单壁透照)以及评级时均采用公称厚度。133.15 3.15 检测灵敏度(检测灵敏度(detection sensitivitydetection sensitivity)检测最小缺陷的
13、检测最小缺陷的能力能力,一般以有效检出工件中某一规定尺寸大小的,一般以有效检出工件中某一规定尺寸大小的缺陷作为度量。缺陷作为度量。3.16 3.16 缺陷检出率(缺陷检出率(probability of detectionprobability of detection) 在在给定给定环境条件环境条件下,由熟练的无损检测人员按下,由熟练的无损检测人员按给定给定的的设备器材设备器材和和工工艺文件艺文件对工件进行检测,所能检测出的缺陷占缺陷总数的比例。对工件进行检测,所能检测出的缺陷占缺陷总数的比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1 1部分:通用要求部分:通用要求射线射线检测(照相)检测(
14、照相)灵敏度,从定量方面来说,是指在射线底片上可灵敏度,从定量方面来说,是指在射线底片上可以观察到的最小缺陷尺寸或最小细节尺寸,从定性方面来说,是指发以观察到的最小缺陷尺寸或最小细节尺寸,从定性方面来说,是指发现和识别细小影像的难易程度。现和识别细小影像的难易程度。灵敏度有灵敏度有绝对绝对与与相对相对之分,在射线照相底片上所能发现的沿射线穿之分,在射线照相底片上所能发现的沿射线穿透方向的最小缺陷尺寸称为绝对灵敏度透方向的最小缺陷尺寸称为绝对灵敏度;此最小缺陷尺寸与射线透照此最小缺陷尺寸与射线透照厚度的百分比称为相对灵敏度厚度的百分比称为相对灵敏度。像质计灵敏度像质计灵敏度:采:采用与被检用与被
15、检工件工件或焊缝的厚度有一定或焊缝的厚度有一定百百分比关系的分比关系的人工结构人工结构(像质计)得到的灵敏度。(像质计)得到的灵敏度。144 4、总体要求、总体要求4.1 4.1 无损检测人员无损检测人员 4.1.1 4.1.1 从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的人员,应按照国家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从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的人员,应按照国家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的相关规定取得相应无损检测人员资格。人员考核的相关规定取得相应无损检测人员资格。4.1.2 4.1.2 无损检测人员资格级别分为无损检测人员资格级别分为I I级级(初级)、(初级)、IIII级级(中级)和(中级)和IIIIII级级(高级)。(高级)。4.
16、1.3 4.1.3 取得不同无损检测方法不同资格级别的人员,只能从事与该方取得不同无损检测方法不同资格级别的人员,只能从事与该方法和该资格级别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法和该资格级别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1 1部分:通用要求部分:通用要求154.2 4.2 无损检测设备和器材无损检测设备和器材 4.2.1 4.2.1 无损检测无损检测设备和主要器材设备和主要器材应附有产品质量合格证明文件。应附有产品质量合格证明文件。4.2.2 4.2.2 无损检测设备和器材应符合其相应的无损检测设备和器材应符合其相应的产品标准产品标准规定,且其性能规定,且其性能应满足本标准应满足
17、本标准NB/T 47013.2NB/T 47013.2NB/T 47013.13NB/T 47013.13中规定的有关要求并提供中规定的有关要求并提供证明文件。证明文件。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1 1部分:通用要求部分:通用要求射线射线: GB/T 19348.1 GB/T 19348.1 无损检测无损检测 工业射线照相胶片工业射线照相胶片GB/T 19802 GB/T 19802 无损检测无损检测 工业射线照相观片灯工业射线照相观片灯 最低要求最低要求JB/T 5075 JB/T 5075 无损检测无损检测 射线照相检测用金属增感屏射线照相检测用金属增感屏JB/T 7902 J
18、B/T 7902 射线照相用线型像质计射线照相用线型像质计 射线射线:射线装置(:射线装置(X X射线机、源)、观片灯、黑度计、射线机、源)、观片灯、黑度计、胶片胶片 超声超声:超声波探伤仪器、探头、试块、:超声波探伤仪器、探头、试块、 164.2.3 4.2.3 对于对于可反复使用可反复使用的无损检测的无损检测设备和灵敏度相关器材设备和灵敏度相关器材,为确保其,为确保其工作性能持续符合本标准各部分的有关要求,承担无损检测的单位(即工作性能持续符合本标准各部分的有关要求,承担无损检测的单位(即检验检测机构或企业的检测部门,以下简称检测单位)应检验检测机构或企业的检测部门,以下简称检测单位)应定
19、期定期(每年或每年或更长周期更长周期,按本标准各部分的有关要求)进行,按本标准各部分的有关要求)进行检定检定、校准校准或或核查核查,并在,并在检测单位的工艺规程中予以规定。检测单位的工艺规程中予以规定。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1 1部分:通用要求部分:通用要求射线检测射线检测可反复使用:如可反复使用:如X X射线机、观片灯、射线机、观片灯、黑度计、像质计、增感屏、黑度计、像质计、增感屏、IPIP板、板、铅字等;铅字等;不可反复使用:如胶片等;不可反复使用:如胶片等; 17 a a)检定检定:凡列入国家:凡列入国家强制检定强制检定目录目录的无损检测的无损检测设备和灵敏度设备和灵敏度
20、相关相关器材器材应定期送有资格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和授权计量检定机构进行检定。应定期送有资格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和授权计量检定机构进行检定。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1 1部分:通用要求部分:通用要求检定属于检定属于1985198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计量管理范畴的执法行为,具有法法中计量管理范畴的执法行为,具有法定性,检定的目的是对测量器具的计量特定性,检定的目的是对测量器具的计量特征及技术要求的全面评价,这种全面评定征及技术要求的全面评价,这种全面评定属于量值统一的范畴,是属于量值统一的范畴,是自上而下自上而下的量值的量值传递过程。传递过程。凡列入中华人民共
21、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明细凡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明细目录(原国家计量局目录(原国家计量局19871987量局法字第量局法字第188188号,后国家质号,后国家质检总局先后三次颁布国家强制检定目录检总局先后三次颁布国家强制检定目录19913741991374号、号、199915199915号、号、20011622001162号,共计号,共计6161项、项、118118种)的,并直种)的,并直接用于接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的的检测检测仪器设备仪器设备必须严格依法定点、定期送有资格的法定计量检必须严格依法定点、定期送有
22、资格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和授权计量检定机构进行强制检定,检定合格的发定机构和授权计量检定机构进行强制检定,检定合格的发“检定合格证书检定合格证书”。射线检测:射线检测:射线监测仪、照射量率射线监测仪、照射量率仪、放射性表面污染仪、仪、放射性表面污染仪、个人剂量计。个人剂量计。18 b b)校准校准:对于:对于未列入未列入国家强制检定目录、国家强制检定目录、可进行量值溯源可进行量值溯源的无损的无损检测检测设备和灵敏度相关器材设备和灵敏度相关器材应定期进行校准,校准可选择中国合格评定应定期进行校准,校准可选择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的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的校准机构校准机构进行,也可由进行,也可由
23、检测单位检测单位自行开展,检测自行开展,检测单位自行开展的应具备按本标准各部分规定的校准要求开展的能力。单位自行开展的应具备按本标准各部分规定的校准要求开展的能力。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1 1部分:通用要求部分:通用要求不具有法定性,是检验机构自愿溯源行为,校准的目的是对照计量标准,评定测不具有法定性,是检验机构自愿溯源行为,校准的目的是对照计量标准,评定测量装置的示值误差,确保量值准确,属于自下而上量值溯源的一组操作,校准的结量装置的示值误差,确保量值准确,属于自下而上量值溯源的一组操作,校准的结论不具备法律效力,给出的论不具备法律效力,给出的“校准证书校准证书”只是标明量值
24、误差。只是标明量值误差。无损检测设备和器材中需要校准(或内部校准)的有:标准密度片、无损检测设备和器材中需要校准(或内部校准)的有:标准密度片、观片灯的亮度和均匀度、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超声标准试块与对观片灯的亮度和均匀度、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超声标准试块与对比试块半径及其他尺寸;磁粉检测设备的电流表;黑光辐照计;白光照比试块半径及其他尺寸;磁粉检测设备的电流表;黑光辐照计;白光照度计;超声波测厚仪等。度计;超声波测厚仪等。 可进行量值溯源:有明确的测量值,标准中有明确的要求;可进行量值溯源:有明确的测量值,标准中有明确的要求;两种方式:外部校准、内部校准;两种方式:外部校准、内部校准
25、;内部校准能力:仪器器材、工艺文件、人员;或内部校准能力:仪器器材、工艺文件、人员;或 实验认可实验认可19 c c)核查核查:对于:对于未列入未列入国家强制检定目录且国家强制检定目录且无法进行量值溯源无法进行量值溯源的无的无损检测损检测设备和灵敏度设备和灵敏度相关器材相关器材应定期进行核查,以验证设备和器材性能应定期进行核查,以验证设备和器材性能是否满足本标准各部分的相关要求,核查一般由是否满足本标准各部分的相关要求,核查一般由检测单位检测单位自行开展。自行开展。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1 1部分:通用要求部分:通用要求对一些非强制检定的、无法进行量值溯源的无损检测设备和器材,
26、为了证明设备对一些非强制检定的、无法进行量值溯源的无损检测设备和器材,为了证明设备和器材的状态是良好的、验证设备和器材是满足检测标准要求的,需要定期对无损和器材的状态是良好的、验证设备和器材是满足检测标准要求的,需要定期对无损检测设备和器材进行核查,以证实无损检测设备和器材能够满足检测标准的要求。检测设备和器材进行核查,以证实无损检测设备和器材能够满足检测标准的要求。核查方式:自行开展。核查方式:自行开展。 功能性或范围性的检查,标准中无明确具体要求值。功能性或范围性的检查,标准中无明确具体要求值。无损检测设备和器材中应该核查的有:无损检测设备和器材中应该核查的有:X X射线设备的实际焦点尺射
27、线设备的实际焦点尺寸;寸;X X射线设备的曝光曲线;超声标准试块与对比试块的表面腐蚀射线设备的曝光曲线;超声标准试块与对比试块的表面腐蚀与机械损伤;磁悬液中固体物含量浓度等。与机械损伤;磁悬液中固体物含量浓度等。204.2.4 4.2.4 对于对于可反复使用可反复使用的无损检测的无损检测设备和灵敏度设备和灵敏度相关器材相关器材,在检定、,在检定、校准或核查周期内,应按本标准各部分中的有关要求进行校准或核查周期内,应按本标准各部分中的有关要求进行运行核查运行核查,运,运行核查的项目、周期和性能指标应在检测单位的行核查的项目、周期和性能指标应在检测单位的工艺规程工艺规程中予以规定。中予以规定。承压
28、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1 1部分:通用要求部分:通用要求运行核查(运行核查(in-service checksin-service checks),系指在定期的检定),系指在定期的检定/ /校准周期内所进行的核查,校准周期内所进行的核查,用以确保设备和器材的检定用以确保设备和器材的检定/ /校准状态的可信度的。运行核查不是再校准,校准解决校准状态的可信度的。运行核查不是再校准,校准解决仪器设备仪器设备“准不准准不准”,而运行核查解决仪器设备,而运行核查解决仪器设备“稳(定)不稳(定)稳(定)不稳(定)”。运行核查方式:自行开展运行核查方式:自行开展运行核查周期:一般为运行核查周期:
29、一般为1 1个月、个月、3 3个月或半年个月或半年无损检测设备和器材管理中,需要考虑运行核查的有:无损检测设备和器材管理中,需要考虑运行核查的有:黑度计每黑度计每6 6个月应采用标准密度片进行核查;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个月应采用标准密度片进行核查;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每隔每隔3 3个月或个月或6 6个月应采用标准试块进行水平线性、垂直线性核查;电磁个月应采用标准试块进行水平线性、垂直线性核查;电磁轭的提升力每轭的提升力每6 6个月应采用经校准的提升力重力试块进行核查;提升力个月应采用经校准的提升力重力试块进行核查;提升力重力试块每重力试块每2 2年应采用经校准的秤重器具进行核查;磁粉检测设
30、备的电年应采用经校准的秤重器具进行核查;磁粉检测设备的电流表每流表每6 6个月进行核查;黑光辐照计、白光照度计每个月进行核查;黑光辐照计、白光照度计每3 3个月进行核查等。个月进行核查等。214.2.5 4.2.5 对于对于可反复使用可反复使用的无损检测的无损检测设备和灵敏度相关器材设备和灵敏度相关器材,每次无损,每次无损检测前,应按本标准各部分中的有关要求进行检测前,应按本标准各部分中的有关要求进行检查检查,检查的项目应在检,检查的项目应在检测单位的测单位的操作指导书操作指导书中予以规定。中予以规定。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1 1部分:通用要求部分:通用要求无损检测设备和器材无
31、损检测设备和器材每次使用前每次使用前,应该检查的有:,应该检查的有:超声检测斜探头的参数(前沿距离(入射点);超声检测斜探头的参数(前沿距离(入射点);K K值(折射角值(折射角 )与主声束)与主声束偏离);超声检测直探头的参数(始脉冲宽度、灵敏度余量和分辨力);偏离);超声检测直探头的参数(始脉冲宽度、灵敏度余量和分辨力);磁粉检测设备及磁粉和磁悬液的综合性能(系统灵敏度);荧光磁粉或渗透磁粉检测设备及磁粉和磁悬液的综合性能(系统灵敏度);荧光磁粉或渗透检测前,应采用黑光幅照计对被检测表面的黑光幅照度进行检查,使用白光检测前,应采用黑光幅照计对被检测表面的黑光幅照度进行检查,使用白光照度计对
32、周围环境白光亮度进行检查;对于非荧光磁粉或渗透检测前,应采照度计对周围环境白光亮度进行检查;对于非荧光磁粉或渗透检测前,应采用白光照度计对周围环境白光亮度进行检查;用白光照度计对周围环境白光亮度进行检查;224.3 4.3 无损检测方法和工艺无损检测方法和工艺 4.3.1 4.3.1 无损检测方法的选用无损检测方法的选用4.3.1.1 4.3.1.1 本标准涉及的无损检测方法包括射线检测、超声检测、磁粉检本标准涉及的无损检测方法包括射线检测、超声检测、磁粉检测、渗透检测、涡流检测、泄漏检测、目视检测、声发射检测、衍射时测、渗透检测、涡流检测、泄漏检测、目视检测、声发射检测、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
33、差法超声检测、X 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射线数字成像检测、漏磁检测和脉冲涡流检测等。、漏磁检测和脉冲涡流检测等。4.3.1.2 4.3.1.2 采用射线检测、超声检测、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和采用射线检测、超声检测、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和X X射线数字射线数字成像检测等无损检测方法检测对接焊接接头时,根据成像检测等无损检测方法检测对接焊接接头时,根据设备器材条件设备器材条件和和技技术工艺术工艺要求的不同以及要求的不同以及检测灵敏度检测灵敏度、缺陷检出率缺陷检出率和和测量准确度测量准确度的区别,的区别,将其检测技术等级分为将其检测技术等级分为若干若干级别级别。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1 1部
34、分:通用要求部分:通用要求 X 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射线数字成像检测: :指指DRDR RT:RT:分为分为A A、ABAB、B B三个检测技术等级;三个检测技术等级; DR:DR:分为分为ABAB、B B两个检测技术等级两个检测技术等级 UTUT:承压设备:承压设备型焊接接头型焊接接头检测分为检测分为A A、B B、C C三个检测技术等级三个检测技术等级 TOFD TOFD:分为:分为A A、B B、C C三个检测技术等级三个检测技术等级234.3.1.3 4.3.1.3 应在遵循承压设备安全技术规范和相关产品标准及有关技术应在遵循承压设备安全技术规范和相关产品标准及有关技术文件规定的基础上,
35、根据承压设备的材质、结构、制造方法、工作介质、文件规定的基础上,根据承压设备的材质、结构、制造方法、工作介质、使用条件和失效模式,预计可能产生的缺陷种类、形状、部位和方向,使用条件和失效模式,预计可能产生的缺陷种类、形状、部位和方向,按照本部分和按照本部分和NB/T 47013.2NB/T 47013.2NB/T 47013.13NB/T 47013.13的规定,的规定,选择选择一种或一种或多种多种适宜适宜的无损检测方法,确定其检测技术等级、检测比例、质量要求和合的无损检测方法,确定其检测技术等级、检测比例、质量要求和合格级别等,以形成明确的检测要求。格级别等,以形成明确的检测要求。4.3.1
36、.4 4.3.1.4 当采用当采用未列入未列入本标准规定或超出本标准适用范围的无损检测本标准规定或超出本标准适用范围的无损检测方法时,需具备相应的无损检测人员、设备器材和检测工艺文件,经方法时,需具备相应的无损检测人员、设备器材和检测工艺文件,经现现场试验场试验和和技术验证技术验证,并形成,并形成企业标准企业标准,实际应用时还应符合相关法规和实际应用时还应符合相关法规和规程的规定。规程的规定。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1 1部分:通用要求部分:通用要求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方法的选择原则: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方法的选择原则:1 1)规范、标准(产品标准)规范、标准(产品标准/ /检测标准)和
37、技术文件检测标准)和技术文件2 2)设备特点(包括材质、结构、制造方法等)设备特点(包括材质、结构、制造方法等)3 3)缺陷特点(包括缺陷种类、形状、部位和方向)缺陷特点(包括缺陷种类、形状、部位和方向)企业标准现状:标准制订企业标准现状:标准制订- -技术评审技术评审- -批复(备案)批复(备案)- -使用使用 发展方向:标准制订发展方向:标准制订- -企业自我声明企业自我声明- -使用并接受监督使用并接受监督244.3.2 4.3.2 无损检测工艺文件无损检测工艺文件4.3.2.1 4.3.2.1 检测单位应制定无损检测检测单位应制定无损检测工艺文件工艺文件,无损检测工艺文件包括,无损检测
38、工艺文件包括工艺规程工艺规程和和操作指导书操作指导书。4.3.2.2 4.3.2.2 应根据相关法规、产品标准、有关的技术文件和本标准的要应根据相关法规、产品标准、有关的技术文件和本标准的要求,并针对本检测单位的特点和技术条件求,并针对本检测单位的特点和技术条件编制编制工艺规程工艺规程;工艺规程应按;工艺规程应按本部分和本部分和NB/T 47013.2NB/T 47013.247013.1347013.13的规定明确其相关因素的具体范围或的规定明确其相关因素的具体范围或要求,如要求,如相关因素相关因素的变化超出规定时,应重新编制或修订。的变化超出规定时,应重新编制或修订。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
39、备无损检测 第第1 1部分:通用要求部分:通用要求 相关因素:类似焊接工艺评定中的重要变量。相关因素:类似焊接工艺评定中的重要变量。具体到无损检测方面,如射线检测中的射线源种具体到无损检测方面,如射线检测中的射线源种类、检测技术等级、透照技术等(类、检测技术等级、透照技术等( NB/T 47013.2 NB/T 47013.2的的4.4.24.4.2) 质量体系文件包括:质量体系文件包括:1 1)质量手册)质量手册 2 2)程序文件)程序文件/ /管理制度管理制度3 3)作业)作业/ /工艺文件(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工艺文件(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 /工艺卡、操作规程)工艺卡、操作规程)等等
40、工艺规程编制依据:工艺规程编制依据:1 1)相关法规)相关法规 ;2 2)标准(产品标准、检测标准)标准(产品标准、检测标准)3 3)技术文件(设计图纸、说明等)技术文件(设计图纸、说明等)4 4)检测单位的特点和技术条件)检测单位的特点和技术条件254.3.2.3 4.3.2.3 应根据工艺规程并结合检测对象的具体检测要求应根据工艺规程并结合检测对象的具体检测要求编制编制操作指操作指导书导书;操作指导书中的内容应完整、明确和具体;操作指导书在;操作指导书中的内容应完整、明确和具体;操作指导书在首次首次应应用时应进行用时应进行工艺验证工艺验证,验证可采用对比试块、模拟试块,验证可采用对比试块、
41、模拟试块或或直接在检测对直接在检测对象上进行。象上进行。4.3.2.4 4.3.2.4 无损检测工艺文件的内容应满足本部分和无损检测工艺文件的内容应满足本部分和NB/T 47013.2NB/T 47013.247013.1347013.13的相关要求的相关要求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1 1部分:通用要求部分:通用要求 操作指导书编制依据:操作指导书编制依据:1 1)工艺规程)工艺规程2 2)检测对象)检测对象 工艺验证方法:工艺验证方法:1 1)专门试验(采用对比试块、模拟试块)专门试验(采用对比试块、模拟试块)2 2)实际检测(产品)实际检测(产品/ /工件)工件)264.4
42、4.4 检测场所和环境检测场所和环境4.4.1 4.4.1 检测检测场所和环境场所和环境包括但不限于包括但不限于能源能源、照明照明和和环境条件环境条件(包括(包括风风速、温度、湿度速、温度、湿度等因素),应有助于无损检测的有效实施。等因素),应有助于无损检测的有效实施。4.4.2 4.4.2 检测场所和环境除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检测场所和环境除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卫生环境卫生和和劳动保护劳动保护的法规外,还应尽量避免在对人体有较大影响可能干扰正常操作、观察的法规外,还应尽量避免在对人体有较大影响可能干扰正常操作、观察和判断的场所和环境中进行无损检测。和判断的场所和环境中进行无损检测。承压设
43、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1 1部分:通用要求部分:通用要求场所和环境的内涵:应有助于场所和环境的内涵:应有助于NDTNDT实施;如荧光实施;如荧光MTMT时可见光照度不大于时可见光照度不大于20lX20lX安全:高空、可燃气含量、有毒气体等;安全:高空、可燃气含量、有毒气体等;环境:避免高低温、强磁场等;环境:避免高低温、强磁场等;274.4.3 4.4.3 若检测场所和环境对检测结果的质量有影响时,应采取有效的若检测场所和环境对检测结果的质量有影响时,应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同时控制措施,同时监测和记录监测和记录环境条件。当环境条件危及到检测结果时,环境条件。当环境条件危及到检测结果时
44、,应应停止停止检测。检测。4.4.4 4.4.4 应将应将不相容不相容活动的相邻区域进行有效隔离,采取措施防止交叉活动的相邻区域进行有效隔离,采取措施防止交叉污染。污染。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1 1部分:通用要求部分:通用要求RTRT:大型球罐安装,高温天气;:大型球罐安装,高温天气;PTPT:露天作业时,大风天气、高温天气等;:露天作业时,大风天气、高温天气等;284.5 4.5 无损检测的一般程序无损检测的一般程序 a a)编制工艺文件;)编制工艺文件; b b)确定检测人员;)确定检测人员; c c)检测设备和器材的准备;)检测设备和器材的准备; d d)检测场所和环境条
45、件的检查;)检测场所和环境条件的检查; e e)安全防护的准备;)安全防护的准备; f f)检测对象的准备;)检测对象的准备; g g)检测操作;)检测操作; h h)检测设备复核(有要求时);)检测设备复核(有要求时); i i)检测结果的评定;)检测结果的评定; j j)填写检测记录;)填写检测记录; k k)出具检测报告。)出具检测报告。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1 1部分:通用要求部分:通用要求295 5 、各无损检测方法的使用原则、各无损检测方法的使用原则5.1 5.1 通用原则通用原则5.1.1 5.1.1 每一种无损检测方法均有其能力范围和局限性,且应保证足够每一种无
46、损检测方法均有其能力范围和局限性,且应保证足够的实施操作空间。本部分所涉及到的各无损检测方法的能力范围和局限的实施操作空间。本部分所涉及到的各无损检测方法的能力范围和局限性见性见5.25.2,通常能检测的一般缺陷见,通常能检测的一般缺陷见附录附录A A(资料性附录)。(资料性附录)。5.1.2 5.1.2 仅能检测仅能检测表面开口缺陷表面开口缺陷的无损检测方法包括渗透检测和目视检的无损检测方法包括渗透检测和目视检测。渗透检测主要用于非多孔性材料;目视检测主要用于宏观可见缺陷测。渗透检测主要用于非多孔性材料;目视检测主要用于宏观可见缺陷的检测。的检测。5.1.3 5.1.3 能检测能检测表面开口
47、缺陷表面开口缺陷和和近表面缺陷近表面缺陷的无损检测方法包括磁粉检的无损检测方法包括磁粉检测和涡流检测。磁粉检测主要用于铁磁性材料;涡流检测主要用于导电测和涡流检测。磁粉检测主要用于铁磁性材料;涡流检测主要用于导电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1 1部分:通用要求部分:通用要求305.1.4 5.1.4 可检测材料中可检测材料中任何位置任何位置缺陷的无损检测方法包括射线检测、超缺陷的无损检测方法包括射线检测、超声检测、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和声检测、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和X 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一般而言,超声射线数字成像检测。一般而言,超声检测、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对于表面开
48、口缺陷或近表面缺陷的检测能力检测、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对于表面开口缺陷或近表面缺陷的检测能力低于磁粉检测、渗透检测或涡流检测。低于磁粉检测、渗透检测或涡流检测。5.1.5 5.1.5 为确定承压设备内部或表面存在的为确定承压设备内部或表面存在的活性缺陷活性缺陷的强度和大致位置,的强度和大致位置,可采用声发射检测。声发射检测需要对承压设备进行加压试验,发现活可采用声发射检测。声发射检测需要对承压设备进行加压试验,发现活性缺陷时应采用其他无损检测方法进行复验性缺陷时应采用其他无损检测方法进行复验5.1.6 5.1.6 仅能检测承压设备仅能检测承压设备贯穿性缺陷贯穿性缺陷或或整体致密性整体致密性的无损
49、检测方法为的无损检测方法为泄漏检测。泄漏检测。5.1.7 5.1.7 对于对于铁磁性材料铁磁性材料,为检测表面或近表面缺陷,应,为检测表面或近表面缺陷,应优先优先采用磁粉采用磁粉检测方法,确因结构形状等原因不能采用磁粉检测时方可采用其他无损检测方法,确因结构形状等原因不能采用磁粉检测时方可采用其他无损检测方法。检测方法。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1 1部分:通用要求部分:通用要求315.1.8 5.1.8 当采用当采用一种一种无损检测方法按无损检测方法按不同检测工艺不同检测工艺进行检测时,如果检进行检测时,如果检测结果不一致,应以测结果不一致,应以危险度大危险度大的评定级别为准。的
50、评定级别为准。5.1.9 5.1.9 当采用当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检测方法对承压设备的同一部位进行的检测方法对承压设备的同一部位进行检测时,应按各自的方法评定级别。检测时,应按各自的方法评定级别。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1 1部分:通用要求部分:通用要求325 5.2.2 各无损检测方法的能力范围和局限性各无损检测方法的能力范围和局限性5.2.1 5.2.1 射线检测射线检测5.2.1.1 5.2.1.1 能力范围能力范围 a a)能检测出焊接接头中存在的未焊透、气孔、夹渣、裂纹和坡口)能检测出焊接接头中存在的未焊透、气孔、夹渣、裂纹和坡口未熔合等缺陷;未熔合等缺陷
51、; b b)能检测出铸件中存在的缩孔、夹杂、气孔和疏松等缺陷)能检测出铸件中存在的缩孔、夹杂、气孔和疏松等缺陷 c c)能确定缺陷)能确定缺陷平面投影平面投影的位置、大小以及缺陷的性质;的位置、大小以及缺陷的性质; d d)射线检测的穿透厚度,主要由射线能量确定。)射线检测的穿透厚度,主要由射线能量确定。5.2.1.2 5.2.1.2 局限性局限性 a a)较难检测出厚锻件、管材和棒材中存在的缺陷;)较难检测出厚锻件、管材和棒材中存在的缺陷; b b)较难检测出)较难检测出T T型焊接接头和堆焊层中存在的缺陷;型焊接接头和堆焊层中存在的缺陷;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1 1部分:通
52、用要求部分:通用要求33 c c)较难检测出焊缝中存在的细小裂纹和层间未熔合;)较难检测出焊缝中存在的细小裂纹和层间未熔合; d d)当被检设备)当被检设备直径较大直径较大采用采用r r射线射线源进行中心曝光法时较难检测出源进行中心曝光法时较难检测出焊缝中存在的焊缝中存在的面状缺陷面状缺陷; e e)较难检测出缺陷的)较难检测出缺陷的自身高度自身高度和确定其和确定其深度位置深度位置。5.2.1.3 5.2.1.3 射线检测的具体要求应按照射线检测的具体要求应按照NB/T 47013.2NB/T 47013.2的规定执行的规定执行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1 1部分:通用要求部分:通
53、用要求345.2.2 5.2.2 超声检测超声检测5.2.2.1 5.2.2.1 能力范围能力范围 a a)能检测出原材料(板材、复合板材、管材、锻件等)和零部件)能检测出原材料(板材、复合板材、管材、锻件等)和零部件中存在的缺陷;中存在的缺陷; b b)能检测出焊接接头内存在的缺陷,)能检测出焊接接头内存在的缺陷,面状缺陷面状缺陷检出率较高检出率较高 c c)超声波穿透能力强,可用于大厚度()超声波穿透能力强,可用于大厚度(100mm100mm以上)原材料和焊接以上)原材料和焊接接头的检测;接头的检测; d d)能确定缺陷的位置和相对尺寸;)能确定缺陷的位置和相对尺寸;5.2.2.2 5.2
54、.2.2 局限性局限性 a a)较难检测粗晶材料和焊接接头中存在的缺陷;)较难检测粗晶材料和焊接接头中存在的缺陷; b b)缺陷位置、取向和形状对检测结果有一定的影响;)缺陷位置、取向和形状对检测结果有一定的影响;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1 1部分:通用要求部分:通用要求35 c c)A A型型显示检测不直观,检测记录信息少;显示检测不直观,检测记录信息少; d d)较难确定体积状缺陷或面状缺陷的)较难确定体积状缺陷或面状缺陷的具体性质具体性质。5.2.2.3 5.2.2.3 超声检测的具体要求应按照超声检测的具体要求应按照NB/T 47013.3NB/T 47013.3的规定执
55、行。的规定执行。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1 1部分:通用要求部分:通用要求365.2.3 5.2.3 磁粉检测磁粉检测5.2.3.1 5.2.3.1 能力范围能力范围 能检测出能检测出铁磁性材料铁磁性材料中的表面开口缺陷和中的表面开口缺陷和近表面缺陷近表面缺陷。5.2.3.2 5.2.3.2 局限性局限性 a a)难以检测几何结构复杂的工件;)难以检测几何结构复杂的工件; b b)不能检测非铁磁性材料工件。)不能检测非铁磁性材料工件。5.2.3.3 5.2.3.3 磁粉检测的具体要求应按照磁粉检测的具体要求应按照NB/T 47013.4NB/T 47013.4的规定执行的规定执行
56、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1 1部分:通用要求部分:通用要求375.2.4 5.2.4 渗透检测渗透检测5.2.4.1 5.2.4.1 能力范围能力范围 能检测出金属材料和能检测出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中的中的表面开口缺陷表面开口缺陷,如气孔、夹渣、,如气孔、夹渣、裂纹、疏松等缺陷。裂纹、疏松等缺陷。5.2.4.2 5.2.4.2 局限性局限性 较难检测较难检测多孔材料多孔材料。5.2.4.3 5.2.4.3 渗透检测的具体要求应按照渗透检测的具体要求应按照NB/T 47013.5NB/T 47013.5的规定执行的规定执行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1 1部分:
57、通用要求部分:通用要求385.2.5 5.2.5 涡流检测涡流检测5.2.5.1 5.2.5.1 能力范围能力范围 a a)能检测出)能检测出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对接接头和母材表面、对接接头和母材表面、近表面近表面存在的缺陷;存在的缺陷; b b)能检测出)能检测出带非金属涂层带非金属涂层的金属材料表面、近表面存在的缺陷;的金属材料表面、近表面存在的缺陷; c c)能确定缺陷的位置,并给出表面开口缺陷或近表面缺陷埋深的)能确定缺陷的位置,并给出表面开口缺陷或近表面缺陷埋深的参考值;参考值; d d)涡流检测的灵敏度和检测深度,主要由涡流激发能量和频率确)涡流检测的灵敏度和检测深度,主要由涡流激发能
58、量和频率确定。定。5.2.5.2 5.2.5.2 局限性局限性 a a)较难检测出金属材料的埋藏缺陷;)较难检测出金属材料的埋藏缺陷;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1 1部分:通用要求部分:通用要求39 b b)较难检测出涂层厚度超过)较难检测出涂层厚度超过3mm3mm的金属材料表面、近表面的缺陷;的金属材料表面、近表面的缺陷; c c)较难检测出焊缝表面存在的细微裂纹;)较难检测出焊缝表面存在的细微裂纹; d d)较难检测出缺陷的)较难检测出缺陷的自身宽度自身宽度和和准确深度准确深度。5.2.5.3 5.2.5.3 涡流检测的具体要求应按照涡流检测的具体要求应按照NB/T 47013
59、.6NB/T 47013.6的规定执行的规定执行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1 1部分:通用要求部分:通用要求405.2.6 5.2.6 目视检测目视检测5.2.6.1 5.2.6.1 能力范围能力范围 a a)能观察出零件、部件、设备和焊接接头等的表面状态、配合面)能观察出零件、部件、设备和焊接接头等的表面状态、配合面的对准、焊缝连接的几何准确度、变形或泄漏的迹象等;的对准、焊缝连接的几何准确度、变形或泄漏的迹象等; b b)能确定缺陷的位置、大小以及缺陷的性质;)能确定缺陷的位置、大小以及缺陷的性质; c c)目视检测的效果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目视检测的效果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
60、5.2.6.2 5.2.6.2 局限性局限性 a a)不能观测出有遮挡的工件表面状态;)不能观测出有遮挡的工件表面状态; b b)较难观测出有油污等的工件表面状态。)较难观测出有油污等的工件表面状态。5.2.6.3 5.2.6.3 目视检测的具体要求应按照目视检测的具体要求应按照NB/T 47013.7NB/T 47013.7的规定执行的规定执行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1 1部分:通用要求部分:通用要求415.2.7 5.2.7 泄漏检测泄漏检测5.2.7.1 5.2.7.1 能力范围能力范围 a a)能检测出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密闭性设备的)能检测出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密闭性设
61、备的泄漏部位泄漏部位 b b)能检测出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密闭性设备的)能检测出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密闭性设备的泄漏率泄漏率; c c)泄漏检测的准确度,主要由所采用的泄漏检测技术和检测人员)泄漏检测的准确度,主要由所采用的泄漏检测技术和检测人员视力确定。视力确定。5.2.7.2 5.2.7.2 局限性局限性 a a)较难检测埋地管道的泄漏率;)较难检测埋地管道的泄漏率; b b)埋地管道的内外压差对泄漏检测部位和泄漏率的确定影响较大。)埋地管道的内外压差对泄漏检测部位和泄漏率的确定影响较大。5.2.7.3 5.2.7.3 泄漏检测的具体要求应按照泄漏检测的具体要求应按照NB/T 47013.
62、8NB/T 47013.8的规定执行的规定执行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1 1部分:通用要求部分:通用要求泄漏检测技术:泄漏检测技术:包括气泡泄漏检测、卤素泄漏检测、氨泄漏检测、氦质谱仪泄漏检测、管包括气泡泄漏检测、卤素泄漏检测、氨泄漏检测、氦质谱仪泄漏检测、管道声波泄漏检测、压力变化泄漏检测、热导泄漏检测、超声泄漏检测。道声波泄漏检测、压力变化泄漏检测、热导泄漏检测、超声泄漏检测。425.2.8 5.2.8 声发射检测声发射检测5.2.8.1 5.2.8.1 能力范围能力范围 a a)能检测出金属材料制承压设备加压试验过程的裂纹等)能检测出金属材料制承压设备加压试验过程的裂纹等活
63、性缺陷活性缺陷的部位、活性和强度;的部位、活性和强度; b b)能够在一次加压试验过程中,整体检测和评价整个结构中缺陷)能够在一次加压试验过程中,整体检测和评价整个结构中缺陷的分布和状态;的分布和状态; c c)能够检测出活性缺陷碎载荷等外变量而变化的实时和连续信息。)能够检测出活性缺陷碎载荷等外变量而变化的实时和连续信息。5.2.8.2 5.2.8.2 局限性局限性 a a)难以检测出非活性缺陷;)难以检测出非活性缺陷; b b)难以对检测到的活性缺陷进行定性和定量,仍需要其他无损检)难以对检测到的活性缺陷进行定性和定量,仍需要其他无损检测方法复验;测方法复验;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
64、测 第第1 1部分:通用要求部分:通用要求活性缺陷:因载荷作用而产生瞬态弹性波活性缺陷:因载荷作用而产生瞬态弹性波释放的缺陷。释放的缺陷。43 c c)对材料敏感,易受到)对材料敏感,易受到机电噪声干扰机电噪声干扰,对数据的正确解释需有丰,对数据的正确解释需有丰富的数据库和现场检测经验。富的数据库和现场检测经验。5.2.8.3 5.2.8.3 声发射检测的具体要求应按照声发射检测的具体要求应按照NB/T 47013.9NB/T 47013.9的规定执行。的规定执行。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1 1部分:通用要求部分:通用要求445.2.9 5.2.9 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衍射时差法超
65、声检测5.2.9.1 5.2.9.1 能力范围能力范围 a a)能检测出对接接头中存在的未焊透、气孔、夹渣、裂纹和未熔)能检测出对接接头中存在的未焊透、气孔、夹渣、裂纹和未熔合等缺陷且检出率较高;合等缺陷且检出率较高; b b)能确定缺陷的深度、长度和)能确定缺陷的深度、长度和自身高度自身高度; c c)厚壁工件缺陷检测灵敏度较高;)厚壁工件缺陷检测灵敏度较高; d d)检测结果较直观,检测数据可记录和存储。)检测结果较直观,检测数据可记录和存储。5.2.9.2 5.2.9.2 局限性局限性 a a)较难检测出扫查面表面和近表面存在的缺陷;)较难检测出扫查面表面和近表面存在的缺陷; b b)较
66、难检测粗晶粒焊接接头中存在的缺陷;)较难检测粗晶粒焊接接头中存在的缺陷; c c)较难检测复杂结构工件的焊缝;)较难检测复杂结构工件的焊缝;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1 1部分:通用要求部分:通用要求45 d d)较难确定缺陷的性质。)较难确定缺陷的性质。5.2.9.3 5.2.9.3 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的具体要求应按照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的具体要求应按照NB/T 47013.10NB/T 47013.10的规定的规定执行。执行。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1 1部分:通用要求部分:通用要求465.2.10 5.2.10 X X 射线数字成像检测射线数字成像检测5.2.10
67、.15.2.10.1能力范围能力范围 a a)能检测出对接接头中存在的未焊透、气孔、夹渣、裂纹和坡口)能检测出对接接头中存在的未焊透、气孔、夹渣、裂纹和坡口未熔合等缺陷;未熔合等缺陷; b b)能检测出铸件中存在的缩孔)能检测出铸件中存在的缩孔. .夹杂夹杂. .气孔和疏松等缺陷;气孔和疏松等缺陷; c c)能确定缺陷平面投影的位置、大小以及缺陷的性质;)能确定缺陷平面投影的位置、大小以及缺陷的性质; d d)射线检测的穿透厚度,主要由射线能量确定;)射线检测的穿透厚度,主要由射线能量确定; e e)图像分辨率主要由数字探测器的像素大小和射线机焦点尺寸决)图像分辨率主要由数字探测器的像素大小和
68、射线机焦点尺寸决定;定; f f)可实现静止成像和连续成像;)可实现静止成像和连续成像; g g)一次)一次透照厚度宽容度透照厚度宽容度大于常规射线检测;大于常规射线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1 1部分:通用要求部分:通用要求47 h h)尤其适用于)尤其适用于大批量同规格大批量同规格对象的检测。对象的检测。5.2.10.2 5.2.10.2 局限性局限性 a a)较难检测出锻件)较难检测出锻件. .管材和棒材中存在的缺陷;管材和棒材中存在的缺陷; b b)较难检测出)较难检测出T T型焊接接头型焊接接头. .角焊缝存在的缺陷;角焊缝存在的缺陷; c c)较难检测出焊缝中存在
69、的细小裂纹和未熔合;)较难检测出焊缝中存在的细小裂纹和未熔合; d d)较难检测出缺陷的自身高度;)较难检测出缺陷的自身高度; e e)数字探测器性能受检测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影响。)数字探测器性能受检测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影响。5.2.10.3 X5.2.10.3 X 射线数字成像检测射线数字成像检测的具体要求应按照的具体要求应按照NB/T47013.11NB/T47013.11的规定的规定执行。执行。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1 1部分:通用要求部分:通用要求485.2.11 5.2.11 漏磁漏磁检测检测5.2.11.15.2.11.1能力范围能力范围 a a)能检测出)能检测出带涂
70、层铁磁性材料带涂层铁磁性材料母材表面的腐蚀、机械损伤等厚度母材表面的腐蚀、机械损伤等厚度减薄类体积性缺陷;减薄类体积性缺陷; b b)能检测出)能检测出带涂层铁磁性材料带涂层铁磁性材料母材表面的裂纹等面状缺陷母材表面的裂纹等面状缺陷 c c)能确定缺陷的位置、并给出表面开口缺陷的长度或体积型缺陷)能确定缺陷的位置、并给出表面开口缺陷的长度或体积型缺陷的深度当量;的深度当量; d d)漏磁检测的灵敏度和检测深度,主要由励磁深度和传感器的分)漏磁检测的灵敏度和检测深度,主要由励磁深度和传感器的分辨率决定。辨率决定。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1 1部分:通用要求部分:通用要求495.2.
71、11.2 5.2.11.2 局限性局限性 a a)较难检测出铁磁性材料内部的埋藏缺陷;)较难检测出铁磁性材料内部的埋藏缺陷; b b)较难检测出厚度超过)较难检测出厚度超过30mm30mm工件的缺陷;工件的缺陷; c c)较难检测出与励磁方向平行的缺陷;)较难检测出与励磁方向平行的缺陷; d d)较难检测出焊接缺陷。)较难检测出焊接缺陷。5.2.11.3 5.2.11.3 漏磁漏磁检测检测的具体要求应按照的具体要求应按照NB/T 47013.12NB/T 47013.12的规定执行。的规定执行。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1 1部分:通用要求部分:通用要求505.2.12 5.2.1
72、2 脉冲涡流脉冲涡流检测检测5.2.12.15.2.12.1能力范围能力范围 a a)能检测出)能检测出非铁磁性覆盖层非铁磁性覆盖层(保温层、保冷层壁厚减薄、保护层(保温层、保冷层壁厚减薄、保护层等)等)金属壁厚金属壁厚的腐蚀或其他厚度减薄缺陷;的腐蚀或其他厚度减薄缺陷; b b)能在设备处于)能在设备处于运行状态运行状态(高温、低温、内有物料等)时进行检(高温、低温、内有物料等)时进行检测;测; c c)检测结果是传感器投影面积下的平均剩余壁厚值。)检测结果是传感器投影面积下的平均剩余壁厚值。5.2.12.2 5.2.12.2 局限性局限性 a a)较难检出铁磁性材料内部的埋藏小体积缺陷;)
73、较难检出铁磁性材料内部的埋藏小体积缺陷; b b)检测精度受提离高度、电磁特性的影响;)检测精度受提离高度、电磁特性的影响; c c)难以对结构复杂、曲率较大或壁厚较大的设备进行检测)难以对结构复杂、曲率较大或壁厚较大的设备进行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1 1部分:通用要求部分:通用要求51 d d)难以对检出的缺陷进行)难以对检出的缺陷进行定量定量,必要时仍需其他无损检测方法复,必要时仍需其他无损检测方法复验。验。5.2.12.3 5.2.12.3 脉冲涡流脉冲涡流检测检测的具体要求应按照的具体要求应按照NB/T 47013.13NB/T 47013.13的规定执行。的规定执
74、行。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1 1部分:通用要求部分:通用要求526 6、无损检测质量管理和安全防护无损检测质量管理和安全防护6.1 6.1 无损检测机构和承压设备产品生产单位应建立无损检测质量管理无损检测机构和承压设备产品生产单位应建立无损检测质量管理制度,加强无损检测质量控制。制度,加强无损检测质量控制。6.2 6.2 无损检测质量管理应包括如下内容:无损检测质量管理应包括如下内容: a a)无损检测人员无损检测人员; b b)无损检测设备器材无损检测设备器材; c c)无损检测工艺文件无损检测工艺文件; d d)无损检测场所和环境无损检测场所和环境; e e)无损检测实施;
75、)无损检测实施; f f)无损检测资料和档案。)无损检测资料和档案。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1 1部分:通用要求部分:通用要求检测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对超声检测工作的质量影检测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对超声检测工作的质量影响极大,人员管理包括资格级别管理、培训教育管理、响极大,人员管理包括资格级别管理、培训教育管理、人员技术档案建立与管理、工资薪酬管理。人员技术档案建立与管理、工资薪酬管理。采购控制(质量证明书、标准符合性证明、验收);采购控制(质量证明书、标准符合性证明、验收);特殊要求的提出与性能检查;操作文件:定期检定、校特殊要求的提出与性能检查;操作文件:定期检定、校准和核
76、查;运行核查和检查:修理更换后的验证。准和核查;运行核查和检查:修理更换后的验证。本标准所涉及到方法的工艺规程:按相应内容,本标准所涉及到方法的工艺规程:按相应内容,级级编制和审核;新方法新技术:用户同意;操作指导书:编制和审核;新方法新技术:用户同意;操作指导书:首次应用需工艺验证。首次应用需工艺验证。检测设施和环境条件的管理规定和设施条件要求;检检测设施和环境条件的管理规定和设施条件要求;检测设施与环境条件的检查记录;测设施与环境条件的检查记录; 特殊检测设备(如射特殊检测设备(如射线源)、特定检测场所(如射线曝光室)的资质证明线源)、特定检测场所(如射线曝光室)的资质证明536.3 6.
77、3 安全防护措施至少应考虑如下因素安全防护措施至少应考虑如下因素6.3.1 6.3.1 部分无损检测方法会产生或附带产生部分无损检测方法会产生或附带产生放射性辐射放射性辐射、电磁辐射电磁辐射、紫外辐射紫外辐射、有毒材料有毒材料、易燃或易挥发材料易燃或易挥发材料、粉尘粉尘等物质,这些物质对人等物质,这些物质对人体会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在实施无损检测时,应根据可能产生的有害物体会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在实施无损检测时,应根据可能产生的有害物质的种类,按有关法规或标准的要求进行必要的质的种类,按有关法规或标准的要求进行必要的防护和监测防护和监测,对相关的,对相关的无损检测人员应采取必要的劳动保护措施。无损
78、检测人员应采取必要的劳动保护措施。6.3.2 6.3.2 在封闭空间内进行操作时,应考虑在封闭空间内进行操作时,应考虑氧气含量氧气含量等相应因素,并采等相应因素,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取必要的保护措施。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1 1部分:通用要求部分:通用要求RTRT:曝光室通风要求;:曝光室通风要求;PTPT:密闭空间内通风换气;:密闭空间内通风换气;各种检测过程各种检测过程“三废三废”排放规定排放规定 。氧气含量的定期测定,过高、过低均不得进入。氧气含量的定期测定,过高、过低均不得进入。546.3.3 6.3.3 在高空进行操作时,应考虑人员、检测设备器材坠落等因素,在高空进
79、行操作时,应考虑人员、检测设备器材坠落等因素,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6.3.4 6.3.4 在极端环境下进行操作时,如在极端环境下进行操作时,如深冷、高温深冷、高温等条件下,应等条件下,应考虑冻伤、中暑等因素,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考虑冻伤、中暑等因素,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6.3.5 6.3.5 如存在有毒有害气体等其他可能损害人体的各种环境因素,在如存在有毒有害气体等其他可能损害人体的各种环境因素,在实施无损检测时,应仔细加以实施无损检测时,应仔细加以辨识辨识,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1 1部分:通用要求部分
80、:通用要求在用氧氮氩等低温液体存储设备的检测;在用锅炉的在用氧氮氩等低温液体存储设备的检测;在用锅炉的检测;冷库制冷设备的在线检测检测;冷库制冷设备的在线检测。557 7、无损检测资料和档案无损检测资料和档案7.1 7.1 无损检测档案无损检测档案 检测单位应建立完整的无损检测档案,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检测单位应建立完整的无损检测档案,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a a)无损检测委托单或检验检测合同;)无损检测委托单或检验检测合同; b b)无损检测工艺文件;)无损检测工艺文件; c c)无损检测记录;)无损检测记录; d d)无损检测报告。)无损检测报告。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1
81、1部分:通用要求部分:通用要求567.2 7.2 无损检测工艺文件无损检测工艺文件7.2.1 7.2.1 无损检测工艺文件包括无损检测工艺文件包括工艺规程工艺规程和和操作操作指导书指导书。7.2.2 7.2.2 工艺规程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工艺规程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a a)工艺规程版本号;)工艺规程版本号; b b)适用范围;)适用范围; c c)依据的标准、法规或其他技术文件;)依据的标准、法规或其他技术文件; d d)检测人员资格要求;)检测人员资格要求; e e)检测设备和器材,以及检定、校准或核查的要求及运行核查的)检测设备和器材,以及检定、校准或核查的要求及运行核查的项目、周期和
82、性能指标项目、周期和性能指标; f f)工艺规程涉及的相关因素项目及其范围;)工艺规程涉及的相关因素项目及其范围; g g)不同检测对象的检测技术和检测工艺选择,以及对作业)不同检测对象的检测技术和检测工艺选择,以及对作业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1 1部分:通用要求部分:通用要求57指导书的要求;指导书的要求; h h)检测实施要求:检测时机、检测前的表面准备要求、检测标记、)检测实施要求:检测时机、检测前的表面准备要求、检测标记、检测后处理要求等;检测后处理要求等; i i)检测结果的评定和质量分级;)检测结果的评定和质量分级; j j)检测记录的要求;)检测记录的要求; k
83、k)检测报告的要求;)检测报告的要求; l l)编制(级别)编制(级别)、审核(级别)审核(级别)和和批准人批准人 ; m m)编制日期。)编制日期。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1 1部分:通用要求部分:通用要求587.2.3 7.2.3 操作操作指导书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指导书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a a)操作操作指导书编号;指导书编号; b b)依据的工艺规程及其版本号;)依据的工艺规程及其版本号; c c)检测技术要求:执行标准、检测时机、检测比例(包括局部检)检测技术要求:执行标准、检测时机、检测比例(包括局部检测时的检测部位要求)、合格级别和检测前的表面准备;测时的检测部位
84、要求)、合格级别和检测前的表面准备; d d)检测对象:承压设备类别,检测对象的名称、编号、规格尺寸、)检测对象:承压设备类别,检测对象的名称、编号、规格尺寸、材质和热处理状态、检测部位(包括检测范围);材质和热处理状态、检测部位(包括检测范围); e e)检测设备和器材:名称和规格型号,工作性能检查的项目、时)检测设备和器材:名称和规格型号,工作性能检查的项目、时机和性能指标;机和性能指标; f f)检测工艺参数;)检测工艺参数; g g)检测程序;)检测程序;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1 1部分:通用要求部分:通用要求59 h h)检测示意图;)检测示意图; i i)数据记录的
85、规定;)数据记录的规定; j j)编制(级别)编制(级别)和和审核(级别)审核(级别); k k)编制日期。)编制日期。7.2.4 7.2.4 无损检测工艺文件的编制、审核及批准应符合相关法规或标准无损检测工艺文件的编制、审核及批准应符合相关法规或标准的规定。的规定。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1 1部分:通用要求部分:通用要求607.3 7.3 无损检测记录无损检测记录7.3.1 7.3.1 无损检测记录的内容至少应包含以下内容:无损检测记录的内容至少应包含以下内容: a a)记录编号;)记录编号; b b)检测技术要求:执行标准和合格级别;)检测技术要求:执行标准和合格级别; c
86、 c)检测对象:承压设备类别,检测对象的名称、编号、规格尺寸、)检测对象:承压设备类别,检测对象的名称、编号、规格尺寸、材质和热处理状态、检测部位和检测比例、检测时的表面状态、检测时材质和热处理状态、检测部位和检测比例、检测时的表面状态、检测时机;机; d d)检测设备和器材:名称、规格型号和编号;)检测设备和器材:名称、规格型号和编号; e e)检测工艺参数;)检测工艺参数; f f)检测示意图;)检测示意图; g g)原始检测数据;)原始检测数据;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1 1部分:通用要求部分:通用要求61 h h)检测数据的评定结果;)检测数据的评定结果; i i)检测人
87、员;)检测人员; j j)检测日期和地点。)检测日期和地点。7.3.2 7.3.2 无损检测记录应真实、准确、完整、有效,并经无损检测记录应真实、准确、完整、有效,并经相应责任人员相应责任人员签字认可。签字认可。7.3.3 7.3.3 无损检测记录的保存期应符合无损检测记录的保存期应符合相关法规标准相关法规标准的要求的要求且且不得少于不得少于7 7年年。7 7年后,若用户需要可将原始检测数据转交用户保管。年后,若用户需要可将原始检测数据转交用户保管。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1 1部分:通用要求部分:通用要求627.4 7.4 无损检测报告无损检测报告7.4.1 7.4.1 无损检
88、测报告的内容至少应包含以下内容:无损检测报告的内容至少应包含以下内容: a a)报告编号;)报告编号; b b)检测技术要求:执行标准和合格级别;)检测技术要求:执行标准和合格级别; c c)检测对象:承压设备类别,检测对象的名称、编号、规格尺寸、)检测对象:承压设备类别,检测对象的名称、编号、规格尺寸、材质和热处理状态、检测部位和检测比例、检测时的表面状态、检测时材质和热处理状态、检测部位和检测比例、检测时的表面状态、检测时机等;机等; d d)检测设备和器材:名称和规格型号;)检测设备和器材:名称和规格型号; e e)检测工艺参数;)检测工艺参数; f f)检测部位示意图;)检测部位示意图
89、; g g)检测结果和检测结论;)检测结果和检测结论;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1 1部分:通用要求部分:通用要求63 h h)编制(人员级别)和审核(人员级别);)编制(人员级别)和审核(人员级别); i i)编制日期。)编制日期。7.4.2 7.4.2 无损检测报告还应符合无损检测报告还应符合NB/T 47130.2NB/T 47130.2NB/T 47130.13NB/T 47130.13的有关要的有关要求求7.4.3 7.4.3 无损检测报告的编制、审核应符合相关法规或标准的规定。无损检测报告的编制、审核应符合相关法规或标准的规定。7.4.4 7.4.4 无损检测报告的保存
90、期应符合无损检测报告的保存期应符合相关法规标准相关法规标准的要求的要求且且不得少于不得少于7 7年年。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1 1部分:通用要求部分:通用要求64NB/T 47013.2-201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射线检测射线检测河南省锅检院河南省锅检院 李玉军李玉军6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2 2部分:射线检测部分:射线检测1 1范围范围1.1 NB/T 470131.1 NB/T 47013的本部分规定了承压设备的本部分规定了承压设备金属金属熔化焊熔化焊焊接接头焊接接头X X射线和射线和射线射线检测技术和质量分级要求。检测技术和质量分级要
91、求。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包括包括钢(钢(碳素钢碳素钢、低合金钢、不、低合金钢、不锈钢锈钢)、有色金属(钛及钛合金、铜及铜合金、)、有色金属(钛及钛合金、铜及铜合金、铝及铝合金、铝及铝合金、镍及镍合金镍及镍合金)66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2 2部分:射线检测部分:射线检测1.2 1.2 本部分适用的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的金属包括钢、铜及铜合金、本部分适用的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的金属包括钢、铜及铜合金、铝及铝合金、钛及钛合金、镍及镍合金。焊接接头的型式包括铝及铝合金、钛及钛合金、镍及镍合金。焊接接头的型式包括板及管的板及管的对接接头对接接头对接焊缝(以下简称对接焊缝(以下简称“对接焊缝对
92、接焊缝”)、)、插入式插入式和和安放式安放式接管角接管角接接头接接头对接焊缝(以下简称对接焊缝(以下简称“管座角焊缝管座角焊缝”)和管子)和管子- -管板角焊缝(参管板角焊缝(参考附录考附录A A)。)。 1.3 1.3 承压设备其他支承件和结构件的焊接接头的射线检测,也可承压设备其他支承件和结构件的焊接接头的射线检测,也可参照参照使用。使用。672 2规范性引用文件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
93、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1533 GB 11533 标准对数视力表标准对数视力表 GB/T 12604.2 GB/T 12604.2 无损检测无损检测 术语术语 射线照相检测射线照相检测 GB 18871 GB 18871 电离辐射防护及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电离辐射防护及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T 19348.1 GB/T 19348.1 无损检测无损检测 工业射线照相胶片工业射线照相胶片 第第1 1部分:工业部分:工业射线照相胶片系统的分类射线照相胶片系统的分类 GB/T 19348.2GB/T 19348.
94、2无损检测无损检测 工业射线照相胶片工业射线照相胶片 第第2 2部分:用参部分:用参考值方法控制胶片处理考值方法控制胶片处理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2 2部分:射线检测部分:射线检测68 GB/T 19802 GB/T 19802 无损检测无损检测 工业射线照相观片灯工业射线照相观片灯 最低要求最低要求 GB/T 23901.2 GB/T 23901.2 无损检测无损检测 射线照相底片像质射线照相底片像质 第第2 2部分:阶梯部分:阶梯孔型像质计孔型像质计 像质指数的测定像质指数的测定 NB/T 47013.1 NB/T 47013.1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1
95、1部分:通用要求部分:通用要求 GBZ 117 GBZ 117 工业工业X 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GBZ 132GBZ 132 工业工业射线探伤放射防护标准射线探伤放射防护标准 JB/T 5075 JB/T 5075 无损检测无损检测 射线照相检测用金属增感屏射线照相检测用金属增感屏 JB/T 7902 JB/T 7902 射线照相用线型像质计射线照相用线型像质计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2 2部分:射线检测部分:射线检测JB/T 7902-1999 JB/T 7902-1999 线型象质计线型象质计JB/T 7902-2006 JB/T 7902-
96、2006 无损检测无损检测 射线照相检测用线型像质计射线照相检测用线型像质计JB/T 7902-2015 JB/T 7902-2015 无损检测无损检测 线型像质计通用规范线型像质计通用规范( 2015-10-10 2016-03-01 2015-10-10 2016-03-01 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废止标准废止标准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20112011年第年第2525号)号)GBZ 117-2015GBZ 117-2015工业工业X X射线探伤放射防护要求射线探伤放射防护要求 GBZ 132-2008GBZ 132-2008693 3术语和定义术语和定义 GB/T 12
97、604.2 GB/T 12604.2 和和NB/T 47013.1NB/T 47013.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用于本文件。3.1 3.1 透照厚度透照厚度 W W ( penetrated penetrated thickness thickness ) 射线照射方向射线照射方向上材料的公称厚度。多层透照时,透照厚度为通上材料的公称厚度。多层透照时,透照厚度为通过的各层材料公称厚度之和。过的各层材料公称厚度之和。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2 2部分:射线检测部分:射线检测射线照射方向射线照射方向: :即与主射线垂直即与主射线垂直一般在双
98、壁双影或双壁单影以及带夹套工件透照时采用透照厚一般在双壁双影或双壁单影以及带夹套工件透照时采用透照厚度。如度。如 2197mm2197mm,则,则W=14mmW=14mm;夹套厚度;夹套厚度10mm,10mm,本体厚度是本体厚度是12mm, 12mm, 则则W=22mmW=22mm(以透照厚度确定灵敏度,评级仍采用单壁公称厚度)(以透照厚度确定灵敏度,评级仍采用单壁公称厚度) 当壁厚不等时以薄工件为准,但选择射线能量时要考虑厚的当壁厚不等时以薄工件为准,但选择射线能量时要考虑厚的一面以及焊缝的余高和垫板的厚度。一面以及焊缝的余高和垫板的厚度。 703.2 3.2 工件至胶片距离工件至胶片距离
99、b b ( object-to-film distance object-to-film distance )沿沿射线束中心射线束中心测定的工件受检部位射线源侧表面与胶片之间的距离。测定的工件受检部位射线源侧表面与胶片之间的距离。 3.3 3.3 射线源至工件距离射线源至工件距离 f f( source-to-object distance source-to-object distance )沿沿射线束中心射线束中心测定的工件受检部位射线源与受检工件近源侧表面之测定的工件受检部位射线源与受检工件近源侧表面之间的距离。间的距离。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2 2部分:射线检测部分:
100、射线检测 b=L2 b=L2 ,用于,用于计算几何不清晰度计算几何不清晰度,计算,计算b b厚度时要考厚度时要考虑焊缝余高,双壁双影时:外径虑焊缝余高,双壁双影时:外径+2+2余高,余高,双壁单影双壁单影时:时:管子公称厚度管子公称厚度+ +余高。余高。 f =L1f =L1,主要用于计算几何不清晰度,环焊缝透照次,主要用于计算几何不清晰度,环焊缝透照次数(单壁外透),只有采当用内透法时数(单壁外透),只有采当用内透法时f f值可以减小。值可以减小。中心中心5050,偏心,偏心2020而且与技术级别无关。而且与技术级别无关。713.4 3.4 焦距焦距F F (focus focus dist
101、ancedistance ) 沿射线束中心测定的射线源与沿射线束中心测定的射线源与胶片胶片之间的距离。之间的距离。 3.3.5 5 射线源尺寸射线源尺寸d d (external diameter of the pipeexternal diameter of the pipe) 射线源的射线源的有效焦点有效焦点尺寸。尺寸。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2 2部分:射线检测部分:射线检测 X X射线机所提供的焦点尺寸是射线机所提供的焦点尺寸是有效焦点尺寸有效焦点尺寸;用于计;用于计算几何不清晰度;采用算几何不清晰度;采用射射线两个以上源叠加时以长轴线两个以上源叠加时以长轴计算。计算。
102、 F=fF=fb b;用于计算曝光量,采用其它方式透照环向;用于计算曝光量,采用其它方式透照环向对接接头;当用对接接头;当用X X射线机时要考虑窗口到焦点的距离。射线机时要考虑窗口到焦点的距离。723.3.6 6 圆形缺陷圆形缺陷 (round flaw round flaw )长宽比长宽比不大于不大于3 3的气孔、夹渣和夹钨等缺陷。的气孔、夹渣和夹钨等缺陷。 3.3.7 7 条形缺陷条形缺陷 (stripy flaw stripy flaw )长宽比长宽比大于大于3 3的气孔、夹渣和夹钨等缺陷。的气孔、夹渣和夹钨等缺陷。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2 2部分:射线检测部分:射线检
103、测 在检测记录在检测记录/ /报告缺陷性质一栏中,凡长宽比小于和报告缺陷性质一栏中,凡长宽比小于和等于等于3 3的气孔、夹渣和夹钨等缺陷均应称作圆形缺陷;当的气孔、夹渣和夹钨等缺陷均应称作圆形缺陷;当圆形缺陷的长径大于圆形缺陷的长径大于1/21/2板厚时应注明其尺寸。板厚时应注明其尺寸。在检测记录在检测记录/ /报告缺陷性质一栏中,凡长宽比大于报告缺陷性质一栏中,凡长宽比大于3 3的气孔、的气孔、夹渣和夹钨等缺陷均应称作条形缺陷;在管对接接头评级中,夹渣和夹钨等缺陷均应称作条形缺陷;在管对接接头评级中,内凹、咬边内凹、咬边不属于条形缺陷。不属于条形缺陷。733.3.8 8 透照厚度比透照厚度比
104、 K K (ratio of max. and min.penetrated thicknessratio of max. and min.penetrated thickness)一次透照长度范围内一次透照长度范围内射线束穿过射线束穿过母材母材的最大厚度与最小厚度之比。的最大厚度与最小厚度之比。3.93.9一次透照长度一次透照长度 effective area of a single exposureeffective area of a single exposure 符合符合标准标准规定的规定的单次曝光单次曝光有效检测长度。有效检测长度。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2 2部分
105、:射线检测部分:射线检测由由K K值确定的单次有效透照区间长度值确定的单次有效透照区间长度工艺初次编制时:小径管或该曲率半径以下的环形接头,一次透照长度未知;工艺初次编制时:小径管或该曲率半径以下的环形接头,一次透照长度未知;工艺验证后:以底片厚度界定工艺验证后:以底片厚度界定透照厚度比透照厚度比K K值(横向裂纹检出角):用于计算纵向焊接接值(横向裂纹检出角):用于计算纵向焊接接头一次透照长度和环向焊接接头的透照次数;对头一次透照长度和环向焊接接头的透照次数;对100mm100mm D0400mmD0400mm的环向焊接接头可放宽至的环向焊接接头可放宽至K K 1.21.2,与技术级别有,与
106、技术级别有关(仅限关(仅限A A级和级和ABAB级)级)743.13.10 0 底片评定范围底片评定范围 (film evaluation scopefilm evaluation scope)本部分规定底片上本部分规定底片上必须必须观测和评定的范围。观测和评定的范围。3.13.11 1 缺陷评定区缺陷评定区 (defect evaluation zonedefect evaluation zone)在质量分级评定时,为评价在质量分级评定时,为评价缺陷数量缺陷数量和和密集程度密集程度而设置的一定尺寸而设置的一定尺寸区域。可以是区域。可以是正方形或长方形正方形或长方形。缺陷评定区应选在。缺陷评定
107、区应选在缺陷最严重缺陷最严重的部位。的部位。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2 2部分:射线检测部分:射线检测以两搭接标记之间的距离为长,焊缝加焊缝两侧热影响区为宽的范围,对小径管而以两搭接标记之间的距离为长,焊缝加焊缝两侧热影响区为宽的范围,对小径管而言应是黑度大于言应是黑度大于1.5(AB1.5(AB级)或黑度大于大于级)或黑度大于大于2.02.0(B B级)部分;级)部分;评片时评定范围以外的缺陷不作为该片的评定依据,但要在备注栏中注明;当缺陷评片时评定范围以外的缺陷不作为该片的评定依据,但要在备注栏中注明;当缺陷延伸到评定范围以外时也应计算其尺寸和数量;含丁字焊口的纵、环焊缝。
108、延伸到评定范围以外时也应计算其尺寸和数量;含丁字焊口的纵、环焊缝。缺陷系指条形缺陷和圆形缺陷;评定区尺寸选取只与母材的缺陷系指条形缺陷和圆形缺陷;评定区尺寸选取只与母材的公称厚度公称厚度有关,有关,与与技术级别技术级别无关;无关; 按不同性质的缺陷和母材的公称厚度择评定区,测量时评定按不同性质的缺陷和母材的公称厚度择评定区,测量时评定区应与焊缝平行,在圆形缺陷评定区内存在条形缺陷时要综合评级;对区应与焊缝平行,在圆形缺陷评定区内存在条形缺陷时要综合评级;对小径管小径管圆形缺陷评定区按圆形缺陷评定区按10mm10mm10mm10mm。753.123.12双胶片透照技术双胶片透照技术double
109、film techniquedouble film technique 暗盒内装暗盒内装两张两张胶片和胶片和三片三片增感屏(前、中、后屏)进行曝光,在观增感屏(前、中、后屏)进行曝光,在观片灯上采用片灯上采用双片叠加双片叠加方式进行底片观察的透照技术。方式进行底片观察的透照技术。 3.13.13 3 小径管小径管 (small diameter tubesmall diameter tube)外直径外直径DoDo小于或等于小于或等于100mm100mm的管子。的管子。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2 2部分:射线检测部分:射线检测两张胶片应是分类等级两张胶片应是分类等级相同或相近相同
110、或相近的胶片。的胶片。小径管外直径的上限为小径管外直径的上限为100mm,100mm,下限无规定但壁厚下限无规定但壁厚2mm2mm;用;用于计算小径管的透照次数;由于结构原因不能进行多次透照于计算小径管的透照次数;由于结构原因不能进行多次透照时,应采取有效措施扩大缺陷的检出范围。时,应采取有效措施扩大缺陷的检出范围。764 4 一般要求一般要求4.14.1检测人员检测人员4.1.1 4.1.1 从事射线检测的人员应满足从事射线检测的人员应满足NB/T 47013.1NB/T 47013.1的有关规定。的有关规定。4.1.2 4.1.2 从事射线检测的人员在上岗前应进行辐射安全知识的培训,并从事
111、射线检测的人员在上岗前应进行辐射安全知识的培训,并按照有关法规的要求取得按照有关法规的要求取得相应证书相应证书。4.1.3 4.1.3 射线检测人员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射线检测人员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力应不低于5.05.0(小数记录值为(小数记录值为1.01.0),测试方法应符合),测试方法应符合GB 11533GB 11533的的规定。从事评片的人员应规定。从事评片的人员应每年每年检查检查一次视力。一次视力。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2 2部分:射线检测部分:射线检测相应证书:相应证书:放射工作人员证放射工作人员证从事评片人
112、员每年的视力检查情况应存档从事评片人员每年的视力检查情况应存档774.2 4.2 检测设备和器材检测设备和器材4.2.14.2.1射线装置射线装置4.2.1.1 4.2.1.1 可以使用可以使用两种两种射线源射线源: a a)由)由X X射线机和加速器产生的射线机和加速器产生的X X射线射线; b b)由)由Co60Co60、Ir192Ir192、Se75Se75、Yb169 Yb169 和和Tm170Tm170射线源产生的射线源产生的射线射线。4.2.1.2 4.2.1.2 经合同双方商定,允许采用其他新型射线源。采用其他射线经合同双方商定,允许采用其他新型射线源。采用其他射线源时,有关检测
113、技术要求仍应源时,有关检测技术要求仍应参照参照本部分的规定执行。本部分的规定执行。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2 2部分:射线检测部分:射线检测 Yb169Yb169(镱)(镱)平均能量平均能量0.156 MeV 0.156 MeV (0.0630.063、0.120.12、0.1930.193、0.3090.309)半衰期半衰期3232天天产生机理:产生机理: 轫致辐射轫致辐射- - X X射线射线- -能量连续可调能量连续可调放射性同位素衰变放射性同位素衰变- - 射线射线- -能量不可调能量不可调由于产生机理不同,两种射线源的特点不同,检测由于产生机理不同,两种射线源的特点不同
114、,检测中应根据工件特点、缺陷种类、现场条件等因素选择中应根据工件特点、缺陷种类、现场条件等因素选择适合的射线源;适合的射线源; Tm170Tm170(铥)(铥)平均能量平均能量0.072 MeV 0.072 MeV (0.0520.052、0.0840.084) 半衰期半衰期128128天天 784.2.24.2.2射线胶片射线胶片4.2.2.1 4.2.2.1 胶片系统胶片系统按照按照GB/T 19348.1GB/T 19348.1分为分为六类六类,即,即C1C1、C2C2、C3C3、C4C4、C5C5和和C6C6类。类。C1C1为最高类别,为最高类别,C6C6为最低类别,胶片系统的特性指标
115、见为最低类别,胶片系统的特性指标见附录附录B B。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2 2部分:射线检测部分:射线检测按胶片系统进行分类,不是按胶片的感光速度分类。按胶片系统进行分类,不是按胶片的感光速度分类。胶片系统包括了胶片系统包括了胶片胶片、增感屏增感屏和和冲洗条件冲洗条件。胶片(新旧标准)型号的对照:胶片(新旧标准)型号的对照:C4-T2 C5-T3 C6-T4 C4-T2 C5-T3 C6-T4 常用胶片类型常用胶片类型C4C4类类: :天天,kodakMkodakM、T T,agfa D4agfa D4、D5D5、fuji50fuji50、8080、上海、上海GX-A5GX-A
116、5C5C5类类: :天天、kodakAAkodakAA、B B,Agfa D7Agfa D7、D8D8,fuji100fuji100,上海,上海GX-A7GX-A7794.2.34.2.3观片灯观片灯 观片灯的观片灯的主要性能主要性能应符合应符合GB/T 19802GB/T 19802的有关规定,的有关规定,最大亮度最大亮度应能应能满足满足评片的要求评片的要求。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2 2部分:射线检测部分:射线检测 D4.5D4.5时,观片灯的亮度时,观片灯的亮度 316221 cd/m2316221 cd/m2 观片灯亮度和照度的关系,即观片灯亮度和照度的关系,即14000
117、0lx140000lx45000cd/m245000cd/m2观片灯的主要性能指标除了亮度以外还包括观片灯的主要性能指标除了亮度以外还包括: :亮度的均匀性、外亮度的均匀性、外壳温度、噪声、绝缘程度等。壳温度、噪声、绝缘程度等。804.2.44.2.4黑度计(光学密度计)黑度计(光学密度计)4.2.4.1 4.2.4.1 黑度计可测的黑度计可测的最大黑度最大黑度应不小于应不小于4.54.5,测量值的误差应不超过,测量值的误差应不超过0.050.05。4.2.4.2 4.2.4.2 黑度计黑度计首次首次使用前应进行使用前应进行核查核查,以后至少每,以后至少每六个月六个月应进行一应进行一次核查,形
118、成核查报告。核查方法可参照附录次核查,形成核查报告。核查方法可参照附录C C的规定进行,每次核的规定进行,每次核查后应填写核查记录。在工作开始时或连续工作超过查后应填写核查记录。在工作开始时或连续工作超过8h8h后应在拟测后应在拟测量黑度范围内选择至少两点进行检查。量黑度范围内选择至少两点进行检查。4.2.54.2.5标准密度片标准密度片 标准密度片应至少有标准密度片应至少有8 8个一定间隔的黑度基准,且能覆盖个一定间隔的黑度基准,且能覆盖0.30.34.54.5黑度范围,应至少每黑度范围,应至少每2 2年年校准校准一次。必须特别注意标准密度片的一次。必须特别注意标准密度片的保存和使用条件。保
119、存和使用条件。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2 2部分:射线检测部分:射线检测黑度计及标准密度片量程范围需满足射线底片的评定要求(黑度计及标准密度片量程范围需满足射线底片的评定要求( D D 4.5 4.5 )黑度计、标准黑度片黑度计、标准黑度片不是强制检定器材,属于校准器材,其校准证书(记录)需保不是强制检定器材,属于校准器材,其校准证书(记录)需保存到下一校准周期。存到下一校准周期。标准黑度片必须在校准有效期内,新购置的标准黑度片只要在有效期内也允许。标准黑度片必须在校准有效期内,新购置的标准黑度片只要在有效期内也允许。814.2.64.2.6增感屏增感屏4.2.6.1 4.2.6
120、.1 射线检测一般应射线检测一般应使用使用金属增感屏金属增感屏或或不用不用增感屏,金属增感屏增感屏,金属增感屏应满足应满足JB/T 5075JB/T 5075的要求,增感屏应完全干净、抛光和无纹道。的要求,增感屏应完全干净、抛光和无纹道。4.2.6.2 4.2.6.2 使用增感屏时,胶片和增感屏之间应接触良好。增感屏的选使用增感屏时,胶片和增感屏之间应接触良好。增感屏的选用应符合用应符合表表1 1的规定。的规定。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2 2部分:射线检测部分:射线检测X X射线照相射线照相,能量在,能量在500KV500KV以下以下增感屏的材料应是铅,铅增感屏的材料应是铅,铅
121、屏的厚度屏的厚度不涉及技术级别只与射线能量有关不涉及技术级别只与射线能量有关。如采用如采用Se-75Se-75或或Ir-192Ir-192,增感屏的厚度,增感屏的厚度与技术级别有关与技术级别有关。如采用如采用Co60Co60或或高能高能X X射线射线(4MeV4MeV以下)选择增感屏所用以下)选择增感屏所用的材料和厚度均的材料和厚度均与技术级别有关与技术级别有关。前屏和后屏的厚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前屏和后屏的厚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824.2.74.2.7像质计像质计4.2.7.1 4.2.7.1 底片影像质量采用底片影像质量采用线型线型像质计或像质计或孔型孔型像质计测定。通用线像质计测定。通用
122、线型像质计和等径线型像质计的型号和规格应符合型像质计和等径线型像质计的型号和规格应符合JB/T 7902JB/T 7902的规定,的规定,孔型像质计型号和规格应满足孔型像质计型号和规格应满足GB/T 23901.2GB/T 23901.2的规定。的规定。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2 2部分:射线检测部分:射线检测 JB/T 7902JB/T 7902 线型线型像质计由像质计由1919根不同线径的金属丝构根不同线径的金属丝构成(线号成(线号/ /线径从线径从1/3.20-19/0.0501/3.20-19/0.050),组成),组成了了4 4组组(有重叠),像质计:(有重叠),像质计
123、:1-71-7、6-126-12、10-1610-16、13-1913-19。 (1(1号、号、6 6号、号、1010号、号、1313号号) ) GB/T 23901.2GB/T 23901.2 孔型孔型像质计由像质计由1818块不同厚度和直径的阶梯块不同厚度和直径的阶梯/ /孔径(孔编号孔径(孔编号/ /孔径:孔径:H1/0.125-H18/6.300H1/0.125-H18/6.300)构)构成,划分为成,划分为4 4组组(有重叠),每组(有重叠),每组6 6个连续的孔个连续的孔编号:编号:H1-H6H1-H6,H5-H10H5-H10,H9-H14H9-H14和和H13-H18H13-H
124、18。(。(1 1号、号、5 5号、号、9 9号、号、1313号)号)834.2.7.2 4.2.7.2 像质计的材料、材料代号和不同材料的像质计适用的工件像质计的材料、材料代号和不同材料的像质计适用的工件材料范围可按材料范围可按表表2 2的规定执行,像质计材料的吸收系数应尽可能的的规定执行,像质计材料的吸收系数应尽可能的接近或等同于接近或等同于被检材料的吸收系数,任何情况下被检材料的吸收系数,任何情况下不能高于不能高于被检材料被检材料的吸收系数。的吸收系数。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2 2部分:射线检测部分:射线检测以以低原子序数材料低原子序数材料制作的像质计可以用于高原子序数材
125、料制制作的像质计可以用于高原子序数材料制成的工件照相。即铁(成的工件照相。即铁(FeFe)像质计可以用于镍()像质计可以用于镍(NiNi)、铜)、铜(CuCu)材料的照相,但不能用于钛()材料的照相,但不能用于钛(TiTi)、铝()、铝(AIAI)材。)材。844.2.84.2.8暗室安全照明时间确定暗室安全照明时间确定 胶片应在胶片制造商所推荐的安全灯光条件下进行暗室处理,胶片应在胶片制造商所推荐的安全灯光条件下进行暗室处理,暗室安全照明时间的确定方法可参考暗室安全照明时间的确定方法可参考附录附录D D进行。进行。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2 2部分:射线检测部分:射线检测854
126、.34.3检测技术等级检测技术等级4.3.1 4.3.1 射线检测技术分为三级:射线检测技术分为三级:A A级级- -低灵敏度技术;低灵敏度技术;ABAB级级- -中灵敏度技中灵敏度技术;术;B B级级- -高灵敏度技术。高灵敏度技术。4.3.24.3.2射线检测技术等级选择应符合相关法规、规范、标准和设计技射线检测技术等级选择应符合相关法规、规范、标准和设计技术文件的要求,同时还应满足合同双方商定的其他技术要求。承压术文件的要求,同时还应满足合同双方商定的其他技术要求。承压设备对接焊接接头的射线检测,设备对接焊接接头的射线检测,一般一般应采用应采用ABAB级级射线检测技术进行射线检测技术进行
127、检测。对检测。对重要重要设备、结构、特殊材料和设备、结构、特殊材料和特殊特殊焊接工艺制作的对接焊焊接工艺制作的对接焊接接头,可采用接接头,可采用B B级级技术进行检测。技术进行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2 2部分:射线检测部分:射线检测承压类设备的承压类设备的在制在制、在用在用的检测技术级别一般不应低于的检测技术级别一般不应低于ABAB级级。在用检测在用检测特殊情况下可以采用特殊情况下可以采用A A级级检测技术。检测技术。864.3.34.3.3检测的检测的某些条件某些条件不能满足不能满足ABAB级(或级(或B B级)射线检测技术的要求时,级)射线检测技术的要求时,经经合同双
128、方合同双方商定,在采取商定,在采取有效补偿措施有效补偿措施(例如选用更高类别的胶片)(例如选用更高类别的胶片)的前提下,若底片的像质计灵敏度达到了的前提下,若底片的像质计灵敏度达到了ABAB级(或级(或B B级)射线检测技级)射线检测技术的规定,则可认为按术的规定,则可认为按ABAB级(或级(或B B级)级)射线检测技术进行了检测。射线检测技术进行了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2 2部分:射线检测部分:射线检测有效措施一般包括:有效措施一般包括:高类别胶片、提高底片高类别胶片、提高底片黑度、采用最佳透照方式、最大限度的控制散黑度、采用最佳透照方式、最大限度的控制散乱射线乱射线等
129、措施。等措施。检测的某些条件是指结构、环境、射线设备等方面。检测的某些条件是指结构、环境、射线设备等方面。874.3.4 4.3.4 承压设备承压设备在用检测在用检测中,检测的某些条件不能满足中,检测的某些条件不能满足ABAB级射线检测级射线检测技术的要求时,经合同双方商定,在采取技术的要求时,经合同双方商定,在采取有效补偿措施有效补偿措施(例如选用(例如选用更高类别的胶片)后可采用更高类别的胶片)后可采用A A级级技术进行射线检测,但应同时采用其技术进行射线检测,但应同时采用其他无损检测方法进行补充检测。他无损检测方法进行补充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2 2部分:射线检测部
130、分:射线检测承压类设备的承压类设备的在制在制、在用在用的检测技术级别一的检测技术级别一般不应低于般不应低于ABAB级级。在用检测在用检测特殊情况下可以采用特殊情况下可以采用A A级级检测技术。检测技术。注意与在制、在用的区别:注意与在制、在用的区别:某些条件不能满足某些条件不能满足ABAB级射线检测技术的要求时,级射线检测技术的要求时,在制在制检测报告填写为检测报告填写为“ABAB级级”, ,在用在用检测报告填检测报告填写为写为“A A级级”。884.44.4检测工艺文件检测工艺文件4.4.1 4.4.1 检测工艺文件包括检测工艺文件包括工艺规程工艺规程和和操作指导书操作指导书。4.4.2 4
131、.4.2 工艺规程除了满足工艺规程除了满足NB/T 47013.1NB/T 47013.1的要求外,还应规定下列相关因的要求外,还应规定下列相关因素的具体范围或要求;如素的具体范围或要求;如相关因素相关因素的变化超出规定时,的变化超出规定时,应重新编制应重新编制或或修订修订工艺规程:工艺规程: a a)适用范围中的结构、材料类别及厚度;)适用范围中的结构、材料类别及厚度; b b)射线源种类、能量及焦点尺寸;)射线源种类、能量及焦点尺寸; c c)检测技术等级;)检测技术等级; d d)透照技术;)透照技术; e e)透照方式;)透照方式; f f)胶片型号及等级;)胶片型号及等级; g g)
132、像质计种类;)像质计种类;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2 2部分:射线检测部分:射线检测89 h h)增感屏和滤光板型号(如使用);)增感屏和滤光板型号(如使用); i i)暗室处理方法或条件;)暗室处理方法或条件; j j)底片观察技术。)底片观察技术。4.4.3 4.4.3 应针对具体检测对象根据应针对具体检测对象根据标准标准和和工艺规程工艺规程编写编写操作指导书操作指导书,其内,其内容除满足的要求外,至少还应包括:容除满足的要求外,至少还应包括: a a)编制依据;)编制依据; b b)适用范围:被检工件的类型(形状、结构等)、尺寸范围)适用范围:被检工件的类型(形状、结构等)
133、、尺寸范围(厚度及其它几何尺寸)、所用材料种类;(厚度及其它几何尺寸)、所用材料种类; c c)检测设备器材:射线源(种类、型号、焦点尺寸)、胶片)检测设备器材:射线源(种类、型号、焦点尺寸)、胶片(牌号及其分类等级)、增感屏(类型、数量和厚度)、像质计(牌号及其分类等级)、增感屏(类型、数量和厚度)、像质计(种类和型号)、滤光板、背散射屏蔽铅版、标记、胶片暗室处理(种类和型号)、滤光板、背散射屏蔽铅版、标记、胶片暗室处理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2 2部分:射线检测部分:射线检测90和观察设备等;和观察设备等; d d)检测技术与工艺:采用的检测技术等级、透照技术(单或双)检测技
134、术与工艺:采用的检测技术等级、透照技术(单或双胶片),透照方式(源胶片),透照方式(源- -工件工件- -胶片相对位置),射线源、胶片、曝胶片相对位置),射线源、胶片、曝光参数、像质计的类型、摆放位置和数量,标记符号类型和放置、光参数、像质计的类型、摆放位置和数量,标记符号类型和放置、布片原则等;布片原则等; e e)胶片暗室处理方法和条件要求;)胶片暗室处理方法和条件要求; f f)底片观察技术(双片叠加或单片观察评定);)底片观察技术(双片叠加或单片观察评定); g g)底片质量要求:几何不清晰度、黑度、像质计灵敏度、标记)底片质量要求:几何不清晰度、黑度、像质计灵敏度、标记等;等; h
135、h)验收标准;)验收标准; i i)操作指导书的)操作指导书的验证要求验证要求。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2 2部分:射线检测部分:射线检测914.4.4 4.4.4 首次首次使用的操作指导书应进行使用的操作指导书应进行工艺验证工艺验证,以验证底片质量是否能,以验证底片质量是否能达到标准规定的要求。验证可通过达到标准规定的要求。验证可通过专门的透照试验专门的透照试验进行,或以进行,或以产品的第产品的第一批底片一批底片作为验证依据。在这两种情况下,作为依据的验证底片应做出作为验证依据。在这两种情况下,作为依据的验证底片应做出标识标识。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2 2部分:
136、射线检测部分:射线检测采用模拟试件或对比试件采用模拟试件或对比试件需要进行工艺验证的情况:需要进行工艺验证的情况:1 1)首次使用操作指导书)首次使用操作指导书2 2)对操作指导书进行修订或重新编制)对操作指导书进行修订或重新编制标识方法标识方法底片适当位置的对应标识(铅字等)底片适当位置的对应标识(铅字等)924.54.5辐射安全防护辐射安全防护4.5.14.5.1放射卫生防护应符合放射卫生防护应符合GB 18871GB 18871、GBZ 117GBZ 117和和GBZ 132GBZ 132的有关规定。的有关规定。4.5.24.5.2现场进行现场进行射线射线检测时,应按检测时,应按GBZ
137、117GBZ 117的规定划定控制区和的规定划定控制区和管理管理区区、设置警告标志。检测工作人员应佩带个人剂量计,并携带剂量报警、设置警告标志。检测工作人员应佩带个人剂量计,并携带剂量报警仪。仪。4.5.34.5.3现场进行现场进行射线射线检测时,应按检测时,应按GBZ 132GBZ 132的规定划定控制区和的规定划定控制区和监督监督区区、设置警告标志,检测作业时,应围绕控制区边界测定辐射水平。检、设置警告标志,检测作业时,应围绕控制区边界测定辐射水平。检测工作人员应佩带个人剂量计,并携带剂量报警仪。测工作人员应佩带个人剂量计,并携带剂量报警仪。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2 2部分
138、:射线检测部分:射线检测935 5检测工艺及其选择检测工艺及其选择5.15.1检测时机检测时机5.1.1 5.1.1 检测时机应满足相关法规、规范、标准和设计技术文件的要求,检测时机应满足相关法规、规范、标准和设计技术文件的要求,同时还应满足合同双方商定的其他技术要求。同时还应满足合同双方商定的其他技术要求。5.1.2 5.1.2 除非另有规定,射线检测应在焊接接头制造完工后进行。对有除非另有规定,射线检测应在焊接接头制造完工后进行。对有延迟裂纹倾向的材料,至少应在焊接完成延迟裂纹倾向的材料,至少应在焊接完成24h24h后进行射线检测。后进行射线检测。5.25.2检测区检测区5.2.1 5.2
139、.1 检测区宽度应满足相关法规、规范、标准和设计技术文件的要求,检测区宽度应满足相关法规、规范、标准和设计技术文件的要求,同时还应满足合同双方商定的其他技术要求,对于同时还应满足合同双方商定的其他技术要求,对于非电渣焊非电渣焊焊接接头,焊接接头,一般应满足以下规定:一般应满足以下规定: a a)对于对接焊缝,检测区包括焊缝金属及相对于焊缝边缘至少为对于对接焊缝,检测区包括焊缝金属及相对于焊缝边缘至少为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2 2部分:射线检测部分:射线检测94 5mm 5mm的相邻母材区域;的相邻母材区域; b b)对于管座角焊缝,检测区包括焊缝金属及相对于焊缝边缘至少对于管座
140、角焊缝,检测区包括焊缝金属及相对于焊缝边缘至少为为5mm5mm的安放式接管相邻母材区域或插入式主管(或筒体、封头、平板的安放式接管相邻母材区域或插入式主管(或筒体、封头、平板等)相邻母材区域。等)相邻母材区域。5.2.2 5.2.2 对于对于电渣焊电渣焊焊接接头,其检测区宽度可通过实际测量热影响区焊接接头,其检测区宽度可通过实际测量热影响区确定,或由合同双方商定。确定,或由合同双方商定。5.35.3表面要求表面要求 在射线检测之前,对接焊接接头的表面应经目视检测并合格。表面在射线检测之前,对接焊接接头的表面应经目视检测并合格。表面的不规则状态在底片上的影像不得掩盖或干扰缺陷影像,否则应对表面的
141、不规则状态在底片上的影像不得掩盖或干扰缺陷影像,否则应对表面作适当修整。作适当修整。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2 2部分:射线检测部分:射线检测955.45.4胶片选择胶片选择5.4.1 5.4.1 A A级和级和ABAB级级射线检测技术应采用射线检测技术应采用C5C5类类或更高类别的胶片,或更高类别的胶片,B B级级射射线检测技术应采用线检测技术应采用C4C4类类或更高类别的胶片。或更高类别的胶片。5.4.2 5.4.2 采用采用射线射线和和高能高能X X射线射线进行射线检测时,以及对标准抗拉强度进行射线检测时,以及对标准抗拉强度下限值下限值R R540MPa540MPa高强度材
142、料高强度材料射线检测时,应采用射线检测时,应采用C4C4类类或更高类别的或更高类别的胶片。胶片。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2 2部分:射线检测部分:射线检测检测的检测的技术级别技术级别与胶片的类别有关。与胶片的类别有关。胶片选择需要考虑的其它因素:射线源的种类、检测胶片选择需要考虑的其它因素:射线源的种类、检测对象的材质对象的材质Rm540MPaRm540MPa高强钢材料:高强钢材料:低合金高强钢类如低合金高强钢类如18MnMoNbR18MnMoNbR、07MnCrMoR07MnCrMoR;低合金耐热钢类如低合金耐热钢类如1.OCr0.5Mo(15CrMo)1.OCr0.5Mo(1
143、5CrMo)、1.25Cr0.5Mo(14Cr1Mo)1.25Cr0.5Mo(14Cr1Mo)965.55.5透照布置透照布置5.5.15.5.1胶片透照技术胶片透照技术 本部分允许以下两种胶片透照技术:本部分允许以下两种胶片透照技术: a a)单胶片单胶片透照技术透照技术 使用单张胶片。使用单张胶片。X X射线(射线(100kV100kV)和)和Tm170Tm170射线源只允许采用单胶射线源只允许采用单胶片透照技术。片透照技术。 b b)双胶片双胶片透照技术透照技术 使用两张分类等级使用两张分类等级相同或相近相同或相近的胶片。的胶片。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2 2部分:射线检测
144、部分:射线检测975.5.25.5.2透照方式透照方式5.5.2.1 5.5.2.1 应根据工件特点和技术条件的要求选择适宜的透照方式。在应根据工件特点和技术条件的要求选择适宜的透照方式。在可以实施的情况下应可以实施的情况下应优先优先选用选用单壁透照方式单壁透照方式,在单壁透照,在单壁透照不能实施不能实施时时才允许采用双壁透照方式。才允许采用双壁透照方式。典型的透照方式典型的透照方式参见附录参见附录E E。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2 2部分:射线检测部分:射线检测对接接头对接接头8 8种种单壁外照法单壁外照法单壁内照法单壁内照法环缝中心法环缝中心法环缝双壁单影(环缝双壁单影(2
145、2)纵缝双壁单影纵缝双壁单影双壁双影(双壁双影(2 2)角接接头角接接头6 6种种插入式接管(插入式接管(3 3)安放式接管(安放式接管(3 3)单壁透照最有利于发现缺陷,但并不是单壁透照最有利于发现缺陷,但并不是最便捷最便捷的透照方法。的透照方法。不能实施时主要针对不能实施时主要针对工况条件工况条件和和检验检测单位的资源条件检验检测单位的资源条件而言,不是指而言,不是指最佳的透照方式。最佳的透照方式。985.5.2.2 5.5.2.2 安放式和插入式管座角焊缝安放式和插入式管座角焊缝应应优先优先选择选择源在外源在外透照方式。插透照方式。插入式管座角焊缝源在内透照方式时,应优先选择射线源放置在
146、入式管座角焊缝源在内透照方式时,应优先选择射线源放置在支管轴线支管轴线上的透照布置。上的透照布置。5.5.35.5.3透照方向透照方向 透照时射线束中心一般应透照时射线束中心一般应垂直垂直指向透照区中心,并应与工件表面法指向透照区中心,并应与工件表面法线重合,需要时也可选用有利于发现缺陷的方向透照。线重合,需要时也可选用有利于发现缺陷的方向透照。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2 2部分:射线检测部分:射线检测99 5.5.4 5.5.4一次透照长度一次透照长度: a a)一次透照长度一次透照长度应应以以透照厚度比透照厚度比K K进行控制。不同级别射线检测技进行控制。不同级别射线检测技术
147、和不同类型对接焊接接头的透照厚度比应符合术和不同类型对接焊接接头的透照厚度比应符合表表3 3的规定。的规定。通过通过K K值确值确定的定的整条环向对接焊接接头所需的透照次数可参照整条环向对接焊接接头所需的透照次数可参照附录附录F F的曲线图确定;的曲线图确定; b b)采用射线源在内偏心透照(采用射线源在内偏心透照(F FDD0 0/2/2)时,透照次数参照)时,透照次数参照附录附录F F的的公式进行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c c)管座角焊缝、椭圆形封头、碟形封头小管座角焊缝、椭圆形封头、碟形封头小r r区的焊缝,以及其他区的焊缝,以及其他曲曲率连续变化率连续变化的焊缝的焊缝可不采用可不采用以以
148、K K值确定一次透照长度的方法,允许用值确定一次透照长度的方法,允许用黑黑度范围度范围来确定一次透照长度,底片黑度满足来确定一次透照长度,底片黑度满足5.16.15.16.1的长度范围即为允许的长度范围即为允许采用的一次透照长度。采用的一次透照长度。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2 2部分:射线检测部分:射线检测符合符合标准标准规定的规定的单次曝光单次曝光有效检测长度。有效检测长度。一次透照长度一次透照长度与检测技术级别有关。与检测技术级别有关。100表表3 3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2 2部分:射线检测部分:射线检测1015.5.55.5.5有效评定区搭接有效评定区搭
149、接5.5.5.1 5.5.5.1 焊缝进行全部射线检测时,采取的曝光次数和有效评定区的焊缝进行全部射线检测时,采取的曝光次数和有效评定区的重叠应能保证检测到被检测区的整个体积范围。重叠应能保证检测到被检测区的整个体积范围。5.5.5.2 5.5.5.2 如果采用如果采用暗盒直接搭接暗盒直接搭接透照的方式,也应保证整个有效评定透照的方式,也应保证整个有效评定区的底片黑度满足区的底片黑度满足5.16.15.16.1的要求。的要求。5.5.65.5.6小径管透照小径管透照5.5.6.15.5.6.1小径管环向焊接接头的透照布置小径管环向焊接接头的透照布置 小径管环向焊接接头采用双壁双影透照布置,当小
150、径管环向焊接接头采用双壁双影透照布置,当同时满足同时满足下列两条下列两条件时件时应应采用采用倾斜透照方式椭圆成像倾斜透照方式椭圆成像:T T(壁厚)(壁厚)8mm8mm;g g(焊缝宽度)(焊缝宽度)D Do o /4 /4 椭圆成像时,应控制影像的椭圆成像时,应控制影像的开口宽度开口宽度(上下焊缝投影最大间距)(上下焊缝投影最大间距)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2 2部分:射线检测部分:射线检测为控制影像的开口宽度应采用为控制影像的开口宽度应采用偏心距法偏心距法102在在1 1倍焊缝宽度倍焊缝宽度左右。左右。 不满足上述条件或椭圆成像有困难时可采用不满足上述条件或椭圆成像有困难时可
151、采用垂直透照方式重叠成像垂直透照方式重叠成像。5.5.6.25.5.6.2小径管环向对接接头的小径管环向对接接头的透照次数透照次数 小径管环向对接焊接接头小径管环向对接焊接接头100%100%检测的透照次数:采用倾斜透照椭圆检测的透照次数:采用倾斜透照椭圆成像时,当成像时,当T T/ / D Do o0.120.12时,相隔时,相隔9090透照透照2 2次。当次。当T T/ / D Do o0.120.12时,相时,相隔隔120120或或6060透照透照3 3次。垂直透照重叠成像时,一般应相隔次。垂直透照重叠成像时,一般应相隔120120或或6060透照透照3 3次。次。 按照上述规定进行多次
152、透照时,底片上被检测区黑度满足按照上述规定进行多次透照时,底片上被检测区黑度满足5.16.15.16.1的的区域为有效评定区,相邻底片的有效评定区的重叠应保证覆盖被检测区区域为有效评定区,相邻底片的有效评定区的重叠应保证覆盖被检测区的整个体积范围,如最少曝光次数的整个体积范围,如最少曝光次数不能满足不能满足100%100%覆盖要求,则应增加曝覆盖要求,则应增加曝光次数。光次数。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2 2部分:射线检测部分:射线检测通过操作指导书首次应用时的通过操作指导书首次应用时的工艺验证工艺验证进进行确认。行确认。规定小径管透照次数的主要目的是控制规定小径管透照次数的主要目
153、的是控制透照厚度比透照厚度比小径管的透照次数与小径管的透照次数与管外径和壁厚管外径和壁厚有关,与检测技术级别无关有关,与检测技术级别无关1035.5.6.35.5.6.3特殊情况特殊情况 由于结构原因不能按由于结构原因不能按5.5.6.25.5.6.2的规定的间隔角度多次透照时,经合的规定的间隔角度多次透照时,经合同双方商定,可不再强制限制同双方商定,可不再强制限制5.5.6.25.5.6.2规定的间隔角度,但应采取规定的间隔角度,但应采取有效有效措施措施尽量扩大缺陷可检出范围,同时应保证底片评定范围内黑度和灵敏尽量扩大缺陷可检出范围,同时应保证底片评定范围内黑度和灵敏度满足要求,并在检测报告
154、中对有关情况进行说明。度满足要求,并在检测报告中对有关情况进行说明。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2 2部分:射线检测部分:射线检测扩大缺陷可检出范围的扩大缺陷可检出范围的有效措施有效措施一般包括:双胶片技术、适当一般包括:双胶片技术、适当提高管电压、窗口加滤波板。提高管电压、窗口加滤波板。小径厚壁管重点检查小径厚壁管重点检查根部裂纹或未焊透根部裂纹或未焊透时应采用垂直透照。时应采用垂直透照。1045.65.6射线能量射线能量5.6.1 5.6.1 在保证穿透力的前提下,在保证穿透力的前提下,X X射线照相应选用射线照相应选用较低较低的管电压。在采的管电压。在采用较高管电压时,应保证适
155、当的曝光量。图用较高管电压时,应保证适当的曝光量。图1 1规定了不同材料、不同透规定了不同材料、不同透照厚度允许采用的最高射线管电压。照厚度允许采用的最高射线管电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2 2部分:射线检测部分:射线检测控制目的:控制目的:控制射线管电压的目的是保证底片的控制射线管电压的目的是保证底片的对比度对比度,避,避免影响小缺陷的检出率。免影响小缺陷的检出率。 选用原则:选用原则:在能穿透工件的前提下,应尽量选择较低的在能穿透工件的前提下,应尽量选择较低的KVKV值。值。不同材料、不同透照厚度允许采用的最高射线管电压与不同材料、不同透照厚度允许采用的最高射线管电压与检测
156、检测技术级别技术级别无关。无关。选择能量时必须考虑选择能量时必须考虑穿透厚度穿透厚度。1055.6.2 5.6.2 对对截面厚度变化大截面厚度变化大的承压设备,在保证灵敏度要求的前提下,允的承压设备,在保证灵敏度要求的前提下,允许采用超过图许采用超过图1 1规定的射线管电压。但对钢、铜及铜合金材料,管电规定的射线管电压。但对钢、铜及铜合金材料,管电压增量不应超过压增量不应超过50kV50kV;对钛及钛合金材料,管电压增量不应超过;对钛及钛合金材料,管电压增量不应超过40kV40kV;对铝及铝合金材料,管电压增量不应超过对铝及铝合金材料,管电压增量不应超过30kV30kV。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
157、备无损检测 第第2 2部分:射线检测部分:射线检测对截面厚度变化大的承压设备:如筒体与封头不等厚且差别较对截面厚度变化大的承压设备:如筒体与封头不等厚且差别较大时大时对截面厚度变化大的承压设备,适当提高管电压、利用中心指对截面厚度变化大的承压设备,适当提高管电压、利用中心指示器使射线束中心对准较厚部位、采用双胶片技术、补偿技术。示器使射线束中心对准较厚部位、采用双胶片技术、补偿技术。1065.6.3 5.6.3 射线源射线源和和高能射线高能射线适用的透照厚度范围应符合适用的透照厚度范围应符合表表4 4的规定。的规定。5.6.4 5.6.4 采用源在内采用源在内中心透照中心透照方式,在保证像质计
158、灵敏度达到方式,在保证像质计灵敏度达到5.16.25.16.2要求要求的前提下,允许的前提下,允许射线最小透照厚度取表射线最小透照厚度取表4 4下限值的下限值的1/21/2。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2 2部分:射线检测部分:射线检测放宽目的:放宽目的:鼓励和提倡采用源在内鼓励和提倡采用源在内中心透照方式尽可能实现单壁透照,中心透照方式尽可能实现单壁透照,同时也有利于横向裂纹的检出。同时也有利于横向裂纹的检出。应用:应用:采用采用Ir-192Ir-192源源中心透照中心透照时最时最小透照厚度可为小透照厚度可为10mm10mm,且,且不用合同各不用合同各方同意方同意。1075.6.5
159、 5.6.5 采用采用其他透照方式其他透照方式,在采取,在采取有效补偿措施有效补偿措施并保证像质计灵敏度达并保证像质计灵敏度达到到5.16.25.16.2要求的前提下,经合同双方商定,要求的前提下,经合同双方商定,A A级,级,ABAB级技术的级技术的Ir192Ir192源的最小透照厚度可降至源的最小透照厚度可降至10mm10mm,Se75Se75源的最小透照厚度可降至源的最小透照厚度可降至5mm5mm。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2 2部分:射线检测部分:射线检测其他透照方式包括:双壁双影、双壁单影、内透法其他透照方式包括:双壁双影、双壁单影、内透法F FR R、F FR R。经合
160、同各方同意的主要目的是对经合同各方同意的主要目的是对“放宽最小透照厚度放宽最小透照厚度”要慎重。要慎重。应用:如应用:如Ir-192Ir-192源,源, A A级级(ABAB级级)检测)检测技术技术,采用采用其他透照方式其他透照方式时时,当透照厚度小当透照厚度小20mm20mm时,时,应经合同各方同意。应经合同各方同意。 最小透照厚度可降至最小透照厚度可降至10mm 10mm 。1085.75.7射线源至工件表面的最小距离射线源至工件表面的最小距离5.7.15.7.1所选用的射线源至工件表面的距离所选用的射线源至工件表面的距离f f应满足下式的要求:应满足下式的要求: A A 级射线检测技术:
161、级射线检测技术: f f 7.5 7.5dbdb 2/32/3 AB AB级射线检测技术:级射线检测技术: f f 1010dbdb 2/3 2/3 B B 级射线检测技术:级射线检测技术: f f 15 15db db 2/32/3 图图2 2是是A A级和级和B B级射线检测技术确定级射线检测技术确定f f的诺的诺模图,模图,图图3 3是是ABAB级射线检测技术确定级射线检测技术确定f f的诺模的诺模图。有效焦点尺寸图。有效焦点尺寸d d 按按附录附录G G的规定计算。的规定计算。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2 2部分:射线检测部分:射线检测确定源至工件表面的最小距离与检测技术级
162、别有关。确定源至工件表面的最小距离与检测技术级别有关。由诺模图中可直接得出射线源至工件表面由诺模图中可直接得出射线源至工件表面最小距离最小距离。工件表面至胶片的距离应根据透照方式确定,同时应考虑焊缝余高工件表面至胶片的距离应根据透照方式确定,同时应考虑焊缝余高和垫板(双壁单影、单壁单影)的厚度。和垫板(双壁单影、单壁单影)的厚度。1095.7.25.7.2采用源在内采用源在内中心透照中心透照方式周向曝光时,只要得到的底片质量符方式周向曝光时,只要得到的底片质量符合合5.16.15.16.1和和5.16.25.16.2的要求,的要求,f f值可以减小,但减小值不应超过规定值的值可以减小,但减小值
163、不应超过规定值的50%50%。5.7.35.7.3采用采用源在内单壁透照源在内单壁透照方式时,只要得到的底片质量符合方式时,只要得到的底片质量符合5.16.15.16.1和和5.16.25.16.2的要求,的要求,f f值可以减小,但减小值不应超过规定值的值可以减小,但减小值不应超过规定值的20%20%。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2 2部分:射线检测部分:射线检测鼓励和提倡采用内透法特别是中心内透法。体现了采用单壁透照的原则。减小透照鼓励和提倡采用内透法特别是中心内透法。体现了采用单壁透照的原则。减小透照厚度,有利于缺陷检出;减小横裂检出角,有利于裂纹检出。厚度,有利于缺陷检出;减
164、小横裂检出角,有利于裂纹检出。1105.7.45.7.4安放式和插入式管座角焊缝安放式和插入式管座角焊缝采用源在内单壁采用源在内单壁中心透照中心透照方式(附方式(附录录E E中图中图E.9E.9和图和图E.13E.13)时,只要得到的底片质量符合)时,只要得到的底片质量符合5.16.15.16.1和和5.16.25.16.2的的要求要求f f值可以减小,但减小值不应超过规定值的值可以减小,但减小值不应超过规定值的50%50%。 图图E9 E9 图图E13 E13 图图E10 E10 图图E14E145.7.55.7.5安放式和插入式管座角焊缝安放式和插入式管座角焊缝采用采用源在内单壁偏心透照源
165、在内单壁偏心透照方式(附方式(附录录E E中图中图E.10E.10和图和图E.14E.14)时,只要得到的底片质量符合)时,只要得到的底片质量符合5.16.15.16.1和和5.16.25.16.2的要求的要求f f值可以减小,但减小值不应超过规定值的值可以减小,但减小值不应超过规定值的20%20%。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2 2部分:射线检测部分:射线检测1115.85.8胶片与被检工件之间的距离胶片与被检工件之间的距离 曝光期间,胶片应紧贴于工件,除非有特殊规定或透照布置能使被曝光期间,胶片应紧贴于工件,除非有特殊规定或透照布置能使被检区域得到更好的透照影像。管座角焊缝检区域
166、得到更好的透照影像。管座角焊缝源在内透照源在内透照时,胶片应尽可能时,胶片应尽可能的靠近被检工件焊缝。的靠近被检工件焊缝。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2 2部分:射线检测部分:射线检测1125.95.9曝光量曝光量5.9.15.9.1射线射线照相,当焦距为照相,当焦距为700mm700mm时,时,曝光量曝光量的推荐值为:的推荐值为:A A级和级和ABAB级级射线检测技术不小于射线检测技术不小于15mA15mAminmin;B B级级射线检测技术不小于射线检测技术不小于20mA20mAminmin。当焦距改变时可按当焦距改变时可按平方反比定律平方反比定律对曝光量的推荐值进行换算。对曝光
167、量的推荐值进行换算。5.9.25.9.2采用采用射线射线源透照时,源透照时,总的曝光时间总的曝光时间应不少于输送源往返所需应不少于输送源往返所需时间的时间的1010倍。倍。5.9.35.9.3采用采用Co60Co60射线源射线源透照时,曝光时间不应超过透照时,曝光时间不应超过12h12h;采用采用Ir192Ir192射线源射线源透照时,曝光时间不应超过透照时,曝光时间不应超过8h8h, ,且且不得采用多个射线源捆不得采用多个射线源捆绑方式进行透照。绑方式进行透照。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2 2部分:射线检测部分:射线检测曝光量的大小与焦距有关。曝光量的大小与焦距有关。曝光量的选择
168、曝光量的选择与检测技术级别有关(与检测技术级别有关(射线射线)应用:应用:以以ABAB级为例,当焦距级为例,当焦距700mm700mm时,曝光量应大于或等于时,曝光量应大于或等于15mA15mAminmin、当焦距大于、当焦距大于700mm700mm时,曝光量应大于时,曝光量应大于15mA15mAminmin、当焦距小于、当焦距小于700mm700mm时,曝光量可小于或等于时,曝光量可小于或等于15mA15mAminmin、焦距改变时按平方反比定律对曝光量的推荐值进行换算。、焦距改变时按平方反比定律对曝光量的推荐值进行换算。采用采用射线源透照时,在某一时段焦距是在不断变化,为保证底片射线源透照
169、时,在某一时段焦距是在不断变化,为保证底片质量,从而确定了总的曝光时间。质量,从而确定了总的曝光时间。对小口径薄壁管采用对小口径薄壁管采用射线源透照时,能量不宜太高。射线源透照时,能量不宜太高。1135.105.10曝光曲线曝光曲线5.10.15.10.1对对每台每台在用射线设备均应做出经常检测材料的在用射线设备均应做出经常检测材料的曝光曲线曝光曲线,依据,依据曝光曲线确定曝光参数。曝光曲线确定曝光参数。5.10.25.10.2制作曝光曲线所采用的胶片、增感屏、焦距、射线能量等条件制作曝光曲线所采用的胶片、增感屏、焦距、射线能量等条件以及底片应达到的灵敏度、黑度等参数均应符合本部分的规定。以及
170、底片应达到的灵敏度、黑度等参数均应符合本部分的规定。5.10.35.10.3对使用中的曝光曲线,对使用中的曝光曲线,每年每年至少应至少应核查核查一次。射线设备一次。射线设备更换更换重重要部件要部件或经较大修理或经较大修理后应及时对曝光曲线进行后应及时对曝光曲线进行核查或重新制作核查或重新制作。5.10.4 5.10.4 采用采用射线源时,可采用曝光尺等方式计算曝光时间。射线源时,可采用曝光尺等方式计算曝光时间。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2 2部分:射线检测部分:射线检测曝光曲线主要是针对曝光曲线主要是针对X X射线机。射线机。每台每台X X射线机必须有曝光曲线且不能混用。射线机必须
171、有曝光曲线且不能混用。曝光曲线横坐标上的厚度应是曝光曲线横坐标上的厚度应是穿透厚度穿透厚度。当实际拍片的条件与制作曝光曲线的条件不一致时,当实际拍片的条件与制作曝光曲线的条件不一致时,必须对曝光曲线作相应的修正。必须对曝光曲线作相应的修正。射线设备重要部件是指射线设备重要部件是指X X射线管和射线管和高压包高压包1145.115.11无用射线和散射线屏蔽无用射线和散射线屏蔽5.11.15.11.1应采用应采用金属增感屏金属增感屏、铅板铅板、滤光板滤光板、准直器准直器等适当措施,屏蔽等适当措施,屏蔽散射线和无用射线,限制照射场范围。钢制承压设备散射线和无用射线,限制照射场范围。钢制承压设备滤光板
172、推荐的滤光板推荐的技术技术要求见要求见附录附录I I5.11.25.11.2对对初次初次制定的检测工艺,以及在使用中检测条件、环境发生制定的检测工艺,以及在使用中检测条件、环境发生改改变变时,应进行背散射防护检查。时,应进行背散射防护检查。 检查背散射防护的方法是:在暗盒背面贴附检查背散射防护的方法是:在暗盒背面贴附“B B”铅字标记,一般铅字标记,一般B B铅字的高度为铅字的高度为13mm13mm、厚度为、厚度为1.6mm1.6mm,按检测工艺的规定进行透照和暗室,按检测工艺的规定进行透照和暗室处理。若在底片上出现黑度低于周围背景黑度的处理。若在底片上出现黑度低于周围背景黑度的“B B”字影
173、像,则说明字影像,则说明背散射防护不够,应增大背散射防护铅板的厚度。若底片上不出现背散射防护不够,应增大背散射防护铅板的厚度。若底片上不出现“B B”字影像或出现黑度高于周围背景黑度的字影像或出现黑度高于周围背景黑度的“B B”字影像,则说明背散字影像,则说明背散射防护符合要求。射防护符合要求。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2 2部分:射线检测部分:射线检测推荐推荐射线检测使用滤光板射线检测使用滤光板 达到工艺验证的目的达到工艺验证的目的115在背散射轻微或后增感屏足以屏蔽背散射线的情况下,可不使用背散射在背散射轻微或后增感屏足以屏蔽背散射线的情况下,可不使用背散射防护铅板。防护铅板。
174、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2 2部分:射线检测部分:射线检测1165.125.12像质计的使用像质计的使用5.12.15.12.1像质计放置原则像质计放置原则 丝型像质计丝型像质计一般应放置在焊接接头的一端(在被检区长度的一般应放置在焊接接头的一端(在被检区长度的1/41/4左右左右位置),金属丝应横跨焊缝,细丝置于外侧;位置),金属丝应横跨焊缝,细丝置于外侧;阶梯孔型像质计阶梯孔型像质计一般应放一般应放置于置于被检区中心部位被检区中心部位的焊接接头的焊接接头热影响区以外热影响区以外,在不可能实现的情况下,在不可能实现的情况下,至少应放置于熔敷金属区域以外。当一张胶片上同时透照多条
175、焊接接头至少应放置于熔敷金属区域以外。当一张胶片上同时透照多条焊接接头时,像质计应放置在透照区最边缘的焊缝处,还应满足以下规定:时,像质计应放置在透照区最边缘的焊缝处,还应满足以下规定: a a)单壁透照单壁透照规定规定像质计放置在源侧。像质计放置在源侧。双壁单影双壁单影透照透照规定规定像质计放置像质计放置在胶片侧。在胶片侧。双壁双影双壁双影透照像质计可放置在源侧,也可放置在胶片侧;透照像质计可放置在源侧,也可放置在胶片侧; b b)单壁透照中,如果像质计无法放置在源侧,允许放置在胶片侧单壁透照中,如果像质计无法放置在源侧,允许放置在胶片侧(球罐全景曝光除外球罐全景曝光除外););承压设备无损
176、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2 2部分:射线检测部分:射线检测基于像质计结构原因,放置位置要求不同。基于像质计结构原因,放置位置要求不同。丝型:一定长度(垂直射线照射方向)的金属丝;丝型:一定长度(垂直射线照射方向)的金属丝;孔型:一定深度(沿射线照射方向)的柱形孔孔型:一定深度(沿射线照射方向)的柱形孔 。 应用:应用: 应根据应根据检测技术级别检测技术级别、透照方式透照方式和和像质计摆放的位置像质计摆放的位置及及公称厚度(公称厚度(T T)/ / 透透照厚度(照厚度(W W)确定像质计灵敏度。确定像质计灵敏度。117 c c)单壁透照中像质计放置在胶片侧时,应进行单壁透照中像质计放置在胶片侧
177、时,应进行对比试验对比试验。对比试。对比试验方法是在射源侧和胶片侧各放一个像质计,用与工件相同的条件透照,验方法是在射源侧和胶片侧各放一个像质计,用与工件相同的条件透照,测定出像质计放置在源侧和胶片侧的灵敏度差异,以此测定出像质计放置在源侧和胶片侧的灵敏度差异,以此修正修正像质计灵敏像质计灵敏度的规定,以保证实际透照的底片灵敏度符合要求;度的规定,以保证实际透照的底片灵敏度符合要求; d d)当像质计放置在胶片侧时,应在像质计上适当位置放置当像质计放置在胶片侧时,应在像质计上适当位置放置铅字铅字“F F”作为标记,作为标记,F F标记的影像应与像质计的标记同时出现在底片上,且标记的影像应与像质
178、计的标记同时出现在底片上,且应在检测报告中应在检测报告中注明注明。5.12.25.12.2像质计数量像质计数量 原则上原则上每张底片上都应有像质计的影像。当一次曝光完成多张胶片每张底片上都应有像质计的影像。当一次曝光完成多张胶片照相时,使用的像质计数量允许减少但应符合以下要求:照相时,使用的像质计数量允许减少但应符合以下要求: a a)环形对接焊接接头采用源置于中心周向曝光时,至少在圆周上环形对接焊接接头采用源置于中心周向曝光时,至少在圆周上等间隔地放置等间隔地放置3 3个像质计;个像质计;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2 2部分:射线检测部分:射线检测“ F F”标记的影像应与像质
179、计的标记同时出现在底标记的影像应与像质计的标记同时出现在底片上(像质计的标记是指像质计上的标准号)片上(像质计的标记是指像质计上的标准号)只有在只有在单壁透照单壁透照,象质计放在胶片侧时才进行,象质计放在胶片侧时才进行对比试验对比试验,其他方式均不用做对比试验。其他方式均不用做对比试验。118 b b)球罐对接焊接接头采用源置于球心的全景曝光时,在上极和下球罐对接焊接接头采用源置于球心的全景曝光时,在上极和下极焊缝的每张底片上都应放置像质计,且在每带的纵缝和环缝上沿经度极焊缝的每张底片上都应放置像质计,且在每带的纵缝和环缝上沿经度方向等间隔至少放置方向等间隔至少放置3 3个像质计;个像质计;
180、c c)一次曝光连续排列的多张胶片时,至少在第一张、中间一张和一次曝光连续排列的多张胶片时,至少在第一张、中间一张和最后一张胶片处各放置一个像质计。最后一张胶片处各放置一个像质计。5.12.35.12.3小径管对接焊缝小径管对接焊缝 小径管使用小径管使用通用丝型通用丝型和和专用等径丝型专用等径丝型像质计时,金属丝应横跨垂直像质计时,金属丝应横跨垂直焊缝放置。像质计应放置于源侧,当无法放置在源侧时,可将像质计置焊缝放置。像质计应放置于源侧,当无法放置在源侧时,可将像质计置于胶片侧,但应在检测于胶片侧,但应在检测记录和报告记录和报告中中说明说明。5.12.45.12.4不等厚不等厚或或不同种类材料
181、不同种类材料之间对接焊缝之间对接焊缝 如果焊接接头的几何形状允许,不同厚度或材料类型不同的部位应如果焊接接头的几何形状允许,不同厚度或材料类型不同的部位应分别采用分别采用与被检材料厚度或类型相匹配的像质计,并分别放置在焊与被检材料厚度或类型相匹配的像质计,并分别放置在焊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2 2部分:射线检测部分:射线检测尽可能真实反映不同厚度区域尽可能真实反映不同厚度区域照相质量。照相质量。119接接头相对应部位。接接头相对应部位。5.12.55.12.5管座角焊缝管座角焊缝 推荐推荐采用丝型像质计,根据像质计能够投影到被检测区的位置而放采用丝型像质计,根据像质计能够投影到
182、被检测区的位置而放置。如果允许,像质计尽可能置于置。如果允许,像质计尽可能置于黑度最小的区域黑度最小的区域。5.12.65.12.6像质计影像识别像质计影像识别 使用使用丝型像质计丝型像质计时,底片上能够识别的最细线的编号即为像质计灵时,底片上能够识别的最细线的编号即为像质计灵敏度值。如底片黑度均匀部位(一般是敏度值。如底片黑度均匀部位(一般是邻近焊缝的母材金属区邻近焊缝的母材金属区)能够清)能够清晰地看到长度不小于晰地看到长度不小于10mm10mm的连续金属丝影像时,则认为该丝是可识别的。的连续金属丝影像时,则认为该丝是可识别的。专用等径丝型像质计至少应能识别专用等径丝型像质计至少应能识别两
183、根两根金属丝。金属丝。 使用使用阶梯孔型像质计阶梯孔型像质计时,底片上能够识别的最小孔的编号即为像质时,底片上能够识别的最小孔的编号即为像质计灵敏度值,当同一阶梯上含有两个孔时,则计灵敏度值,当同一阶梯上含有两个孔时,则两个孔两个孔都应在底片上可识都应在底片上可识别。别。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2 2部分:射线检测部分:射线检测基于最不利条件的原则考虑。基于最不利条件的原则考虑。黑度均匀、避免焊缝外观成型影响观察黑度均匀、避免焊缝外观成型影响观察1205.135.13标记标记5.13.15.13.1透照部位的标记由透照部位的标记由识别标记识别标记和和定位标记定位标记组成。标记一般
184、由适当组成。标记一般由适当尺寸的铅(或尺寸的铅(或其他适宜的重金属其他适宜的重金属)制数字、拼音字母和符号等构成。底)制数字、拼音字母和符号等构成。底片标识能清晰的阅读且不至于对底片的评定带来影响,标记的材料和厚片标识能清晰的阅读且不至于对底片的评定带来影响,标记的材料和厚度应根据被检工件的厚度来选择,保证标记影像不模糊,也不至于产生度应根据被检工件的厚度来选择,保证标记影像不模糊,也不至于产生眩光。眩光。5.13.25.13.2识别标记识别标记一般包括:产品编号、对接焊接接头编号、部位编号一般包括:产品编号、对接焊接接头编号、部位编号和透照日期。返修后的透照还应有和透照日期。返修后的透照还应
185、有返修标记返修标记,扩大检测比例的透照应有,扩大检测比例的透照应有扩大检测标记扩大检测标记。5.13.35.13.3定位标记定位标记一般包括中心标记、搭接标记、检测区标记等。中心一般包括中心标记、搭接标记、检测区标记等。中心标记指示透照部位区段的中心位置和分段编号的方向,一般用十字箭头标记指示透照部位区段的中心位置和分段编号的方向,一般用十字箭头“+ +”表示。搭接标记是连续检测时的透照分段标记,可用符号表示。搭接标记是连续检测时的透照分段标记,可用符号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2 2部分:射线检测部分:射线检测应在工艺文件中对返修标记、扩大检测标记以及搭接标记的符号作出明确规定应
186、在工艺文件中对返修标记、扩大检测标记以及搭接标记的符号作出明确规定小径管小径管双壁双影或垂直透照双壁双影或垂直透照不用不用搭接标记,搭接标记, 20mm20mm以下小径管可不用中心标记。以下小径管可不用中心标记。不是不是100100透照的焊接接头也要放置搭接标记。(有效区段标记)透照的焊接接头也要放置搭接标记。(有效区段标记)121“”“”或其他能显示搭接情况的方法(如数字等)表示。检测区标记采或其他能显示搭接情况的方法(如数字等)表示。检测区标记采取的方式能够清晰标识检测区范围即可。取的方式能够清晰标识检测区范围即可。5.13.45.13.4内外焊缝内外焊缝余高均磨平余高均磨平的情况,底片上
187、不能直接正确测定和区别的情况,底片上不能直接正确测定和区别检测区位置和宽度时,应采用检测区位置和宽度时,应采用适当的定位标记适当的定位标记(如采用铅质窄条)进行(如采用铅质窄条)进行标识。标识。5.13.55.13.5允许采用允许采用预曝光预曝光方式获得相关识别标记,但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方式获得相关识别标记,但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根据射线底片上的预曝光识别标记能追踪到工件的相应被检区域,保证根据射线底片上的预曝光识别标记能追踪到工件的相应被检区域,并应采取有效屏蔽措施保证放置识别标记以外的区域不被曝光。并应采取有效屏蔽措施保证放置识别标记以外的区域不被曝光。5.13.65.13.6定位标记应放在
188、工件上,其摆放应符合定位标记应放在工件上,其摆放应符合附录附录J J的规定。所有标的规定。所有标记的影像不应重叠,且不应干扰有效评定范围内的影像。当由于结构原记的影像不应重叠,且不应干扰有效评定范围内的影像。当由于结构原因,定位标记需要放置于胶片侧时,因,定位标记需要放置于胶片侧时,检测记录和报告检测记录和报告应标注应标注实际的评定实际的评定范围,标记影像不得进入范围,标记影像不得进入检测区源侧表面检测区源侧表面在底片上的投影区内。在底片上的投影区内。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2 2部分:射线检测部分:射线检测1225.13.75.13.7识别标记允许放置于识别标记允许放置于源侧源
189、侧或或胶片侧胶片侧,所有标记的影像不应重叠,所有标记的影像不应重叠,且不应干扰有效评定范围内的影像。且不应干扰有效评定范围内的影像。5.13.85.13.8为了能精确的辨别底片位置,以被检工件上为了能精确的辨别底片位置,以被检工件上永久标识永久标识或或部位部位特特征征作为参考点;如果因作为参考点;如果因材料性质材料性质和和使用条件使用条件而不能进行永久标识时,应而不能进行永久标识时,应采用其他方法(如采用其他方法(如布片图布片图)确定底片位置确定底片位置。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2 2部分:射线检测部分:射线检测永久标识:永久标识:常用的如钢印标识。常用的如钢印标识。材料性质方面
190、:如奥氏体不锈钢、缺口敏感材料性质方面:如奥氏体不锈钢、缺口敏感性材料等性材料等使用条件方面:如强腐蚀性介质、表面易附使用条件方面:如强腐蚀性介质、表面易附着介质而又难于清理的情况等着介质而又难于清理的情况等主要目的:检测对象发生质量纠纷主要目的:检测对象发生质量纠纷或安全事故时,便于追溯。或安全事故时,便于追溯。1235.145.14胶片处理和底片质量检测胶片处理和底片质量检测5.14.15.14.1胶片处理胶片处理 胶片处理一般应按胶片使用说明书的规定进行。可采用自动冲洗或胶片处理一般应按胶片使用说明书的规定进行。可采用自动冲洗或手工冲洗方式处理,手工冲洗方式处理,推荐推荐采用自动冲洗方式
191、处理。采用自动冲洗方式处理。 原则上应采用胶片原则上应采用胶片厂家生产或推荐的冲洗配方或药剂,在按厂家生产或推荐的冲洗配方或药剂,在按GB/T 19384.2GB/T 19384.2附录附录A A经比较试经比较试验证明的条件下,也可以使用其他厂家的配方或药剂。验证明的条件下,也可以使用其他厂家的配方或药剂。 手工冲洗和自动冲洗胶片宜在曝光后手工冲洗和自动冲洗胶片宜在曝光后8h8h之内完成,最长不得超过之内完成,最长不得超过24h24h。5.14.25.14.2底片质量检验底片质量检验 暗室处理后的暗室处理后的底片底片硫代硫酸盐离子的浓度硫代硫酸盐离子的浓度一般应低于一般应低于0.050g/m0
192、.050g/m2 2。底片上硫代硫酸盐离子的浓度测量可参考底片上硫代硫酸盐离子的浓度测量可参考附录附录K K的要求执行,测量结果的要求执行,测量结果应记录。应记录。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2 2部分:射线检测部分:射线检测在工艺文件中要明确胶片处理的方式和处理在工艺文件中要明确胶片处理的方式和处理的条件。的条件。推荐采用自动冲洗方式处理的目的是尽量防推荐采用自动冲洗方式处理的目的是尽量防止采用增加或减少显影时间来控制底片的黑度止采用增加或减少显影时间来控制底片的黑度124检验的频率由检测方确定,但在此期间暗室处置条件应保持不变。检验的频率由检测方确定,但在此期间暗室处置条件应保持
193、不变。 如果检验发现,如果检验发现,硫代硫酸盐离子浓度硫代硫酸盐离子浓度大于大于0.050g/m0.050g/m2 2,应采取以,应采取以下行动:下行动: a a)停止暗室处理,并采取纠正措施;停止暗室处理,并采取纠正措施; b b)重新核查定影和冲洗工序验证的符合性;重新核查定影和冲洗工序验证的符合性; c c)重新处置所有含有缺陷的底片。重新处置所有含有缺陷的底片。5.14.35.14.3灰雾度测量灰雾度测量 胶片灰雾度应不超过胶片灰雾度应不超过0.30.3。应从购进胶片中按批抽样,采用与实际应从购进胶片中按批抽样,采用与实际检测相同的检测相同的暗室处理条件暗室处理条件处理,然后处理,然后
194、进行灰雾度测量进行灰雾度测量。经过测量的胶片。经过测量的胶片如果如果6 6个月个月还没有使用完还没有使用完,应,应再次再次测量,以核查胶片是否符合测量,以核查胶片是否符合4.2.24.2.2规定规定的的储存要求。储存要求。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2 2部分:射线检测部分:射线检测1255.155.15评片要求评片要求5.15.15.15.1评片一般应在专用的评片室内进行。评片室应整洁、安静,温评片一般应在专用的评片室内进行。评片室应整洁、安静,温度适宜度适宜, ,光线应暗且柔和。光线应暗且柔和。5.15.25.15.2评片人员在评片人员在评片前评片前应经历一定的暗适应时间。从阳光
195、下进入评应经历一定的暗适应时间。从阳光下进入评片的暗适应时间一般为片的暗适应时间一般为5 min5 min10min10min;从一般的室内进入评片的暗适应;从一般的室内进入评片的暗适应时间应不少于时间应不少于30s30s。5.15.35.15.3评片时,底片评定范围内的亮度应符合下列规定:评片时,底片评定范围内的亮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a a)当底片评定范围内的黑度当底片评定范围内的黑度 D D2.52.5时,透过底片评定范围内的时,透过底片评定范围内的亮亮度度应不低于应不低于30cd/m30cd/m2 2; b b)当底片评定范围内的黑度当底片评定范围内的黑度 D D2.52.5时时, ,透
196、过底片评定范围内的亮透过底片评定范围内的亮度应不低于度应不低于10cd/m10cd/m2 2;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2 2部分:射线检测部分:射线检测评片暗适应过程规定的目的是光强的突然变化会使人的视觉灵敏评片暗适应过程规定的目的是光强的突然变化会使人的视觉灵敏度下降从而造成评片时的漏检。度下降从而造成评片时的漏检。评片室不能全黑,一般要等于或略低于透过底片光的亮度。评片室不能全黑,一般要等于或略低于透过底片光的亮度。观片灯的亮度必须可以调节。观片灯的亮度必须可以调节。要用亮度计测定透过底片后,光的强度是否达到标准的要求要用亮度计测定透过底片后,光的强度是否达到标准的要求1
197、265.165.16底片质量底片质量5.16.15.16.1黑度黑度 底片黑度应采用黑度计(光学密度计)进行底片黑度应采用黑度计(光学密度计)进行测量测量,不同胶片透照技,不同胶片透照技术和底片观察技术对应的黑度范围如下。术和底片观察技术对应的黑度范围如下。5.16.1.15.16.1.1单胶片单胶片透照技术,单底片观察评定,底片评定范围内的透照技术,单底片观察评定,底片评定范围内的黑度黑度D D应符合下列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A A级:级:1.51.5D D4.54.5; AB AB级:级:2.02.0D D4.54.5; B B级:级:2.32.3D D4.54.5。5.16.1.25.
198、16.1.2双胶片双胶片透照技术,双底片透照技术,双底片叠加观察叠加观察评定,评定范围内的黑度评定,评定范围内的黑度D D应符合应符合2.72.7D D4.54.5的规定。的规定。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2 2部分:射线检测部分:射线检测评片时每张底片均应测定其黑度值。评片时每张底片均应测定其黑度值。黑度一般测三点即两搭接标记的焊缝上各测一点,焊黑度一般测三点即两搭接标记的焊缝上各测一点,焊缝中心靠近焊缝母材部位测一点。缝中心靠近焊缝母材部位测一点。单胶片单胶片透照技术透照技术,底片评定范围内的黑度与技术级别底片评定范围内的黑度与技术级别有关。有关。127 注注1 1:双底片叠加
199、评定时,黑度范围超过:双底片叠加评定时,黑度范围超过4.54.5的局部区域,如果单底的局部区域,如果单底片黑度范围符合片黑度范围符合5.16.1.15.16.1.1的规定时,可以对该区域进行的规定时,可以对该区域进行单底片评定单底片评定。 注注2 2:采用分类相同的胶片时,在有效评定区内每张底片上相同点:采用分类相同的胶片时,在有效评定区内每张底片上相同点测量的黑度的差应不超过测量的黑度的差应不超过0.50.5。 注注3 3:用于双底片叠加评定的任何单底片的黑度应不低于:用于双底片叠加评定的任何单底片的黑度应不低于1.31.3。 注注4 4:应同时观察、分析和保存每张底片。:应同时观察、分析和
200、保存每张底片。5.16.1.35.16.1.3用用X X射线射线透照透照小径管小径管或或其他截面厚度变化大其他截面厚度变化大的的工件工件,单底片单底片观察评定时,观察评定时,ABAB级最低黑度允许降至级最低黑度允许降至1.51.5;B B级最低黑度可降至级最低黑度可降至2.02.0。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2 2部分:射线检测部分:射线检测允许黑度降低的前提条件:允许黑度降低的前提条件:a.a.只能是工件不能是设备的焊接接头。只能是工件不能是设备的焊接接头。b.b.当较薄部位的黑度为当较薄部位的黑度为4.54.5时,较厚部位的黑度尚未达到时,较厚部位的黑度尚未达到2.02.0时。
201、(时。(ABAB级级C5C5类胶片为基准)。类胶片为基准)。1285.16.1.45.16.1.4对检测区进行评定时,对应着不同的对检测区进行评定时,对应着不同的胶片透照技术胶片透照技术或不同的或不同的底片观察技术底片观察技术的区域的黑度范围应分别在检测报告中进行的区域的黑度范围应分别在检测报告中进行标识标识。5.16.1.55.16.1.5评定区的评定区的最大黑度限值最大黑度限值允许提高允许提高,但观片灯应经过校验,但观片灯应经过校验,观片灯亮度应保证在底片最高黑度评定范围内的观片灯亮度应保证在底片最高黑度评定范围内的亮度亮度能够满足能够满足5.15.35.15.3的的要求。要求。承压设备无
202、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2 2部分:射线检测部分:射线检测1295.16.25.16.2底片的底片的像质计灵敏度像质计灵敏度 单壁单壁透照、像质计置于透照、像质计置于源侧源侧时应符合表时应符合表5 5和表和表6 6的规定;的规定;双壁双影双壁双影透透照、像质计置于照、像质计置于源侧源侧时应符合表时应符合表7 7和表和表8 8的规定的规定;的规定的规定;双壁单影双壁单影或双壁或双壁双影透照、像质计置于双影透照、像质计置于胶片侧胶片侧时应符合表时应符合表9 9和表和表1010的规定。的规定。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2 2部分:射线检测部分:射线检测底片的像质计灵敏度不仅与底片的像
203、质计灵敏度不仅与检测技术级别检测技术级别有关,有关,而且还与而且还与透照方式透照方式、公称厚度公称厚度/ /透照厚度透照厚度有关。有关。除单壁透照像质计放在胶片侧外(通过对比试验除单壁透照像质计放在胶片侧外(通过对比试验确定),其他形式的底片像质计灵敏度均可从表中确定),其他形式的底片像质计灵敏度均可从表中查出。查出。当对接接头两边的当对接接头两边的公称厚度公称厚度不等时以较薄为准。不等时以较薄为准。1305.16.35.16.3其他要求其他要求 底片上,定位和识别标记影像应显示完整、位置正确。底片上,定位和识别标记影像应显示完整、位置正确。 底片评定范围内底片评定范围内不应存在影响影像观察的
204、灰雾,干扰缺陷影像识别不应存在影响影像观察的灰雾,干扰缺陷影像识别的水迹、划痕、显影条纹、静电斑纹、压痕等伪缺陷影像,以及增感屏的水迹、划痕、显影条纹、静电斑纹、压痕等伪缺陷影像,以及增感屏缺陷带来的各种伪影像。缺陷带来的各种伪影像。在采用双胶片叠加观察评定时,如果其中一张底片存在轻微伪缺陷或划在采用双胶片叠加观察评定时,如果其中一张底片存在轻微伪缺陷或划伤,在能够识别和不妨碍底片评定的情况下,可以接受该底片。伤,在能够识别和不妨碍底片评定的情况下,可以接受该底片。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2 2部分:射线检测部分:射线检测底片评定范围以外的伪缺陷不属于底片质量不合格的依据。底片评
205、定范围以外的伪缺陷不属于底片质量不合格的依据。1315.175.17底片保存底片保存 底片保存条件至少应符合按档案文件管理的有关规定,并应满足底片保存条件至少应符合按档案文件管理的有关规定,并应满足胶胶片制造商片制造商的建议和要求。的建议和要求。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2 2部分:射线检测部分:射线检测1326.16.1钢、镍、铜制钢、镍、铜制承压设备承压设备熔化焊熔化焊焊接接头焊接接头射线检测结果评定和质量射线检测结果评定和质量分级分级6.1.16.1.1范围范围 本条规定适用于本条规定适用于厚度厚度400mm400mm,材质为钢、镍及镍基合金制,以及,材质为钢、镍及镍基合金制
206、,以及厚度为厚度为80mm80mm,铜及铜合金制承压设备焊接接头的射线检测结果评定和,铜及铜合金制承压设备焊接接头的射线检测结果评定和质量分级。适用的焊接接头的型式包括质量分级。适用的焊接接头的型式包括双面熔化焊对接焊缝双面熔化焊对接焊缝、相当于双、相当于双面焊的面焊的全焊透对接焊缝全焊透对接焊缝,以及沿焊缝根部全长有紧贴基本金属的,以及沿焊缝根部全长有紧贴基本金属的垫板的垫板的单面焊对接焊缝单面焊对接焊缝。6.1.26.1.2缺陷类型缺陷类型 焊接接头中的缺陷按性质和形状可分为焊接接头中的缺陷按性质和形状可分为裂纹裂纹、未熔合未熔合、未焊透未焊透、条条形缺陷形缺陷和和圆形缺陷圆形缺陷五类五类
207、。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2 2部分:射线检测部分:射线检测适用厚度范围,此适用厚度范围,此厚度是指母材的厚度是指母材的公称厚度;公称厚度;焊接接头的焊缝类型焊接接头的焊缝类型必须是对接焊缝。必须是对接焊缝。包括对接接头和管座角接接头包括对接接头和管座角接接头1336.1.36.1.3质量等级的划分质量等级的划分 根据焊接接头中存在的根据焊接接头中存在的缺陷性质缺陷性质、尺寸尺寸、数量数量和和密集程度密集程度,其质量,其质量等级可划分为等级可划分为、IIIIII、级。级。6.1.46.1.4质量分级一般规定质量分级一般规定6.1.4.16.1.4.1级焊接接头内不允许存在裂纹、未
208、熔合、未焊透和条形缺级焊接接头内不允许存在裂纹、未熔合、未焊透和条形缺陷。陷。6.1.4.26.1.4.2级和级和级焊接接头内不允许存在裂纹、未熔合和未焊透。级焊接接头内不允许存在裂纹、未熔合和未焊透。6.1.4.36.1.4.3圆形缺陷评定区内同时存在圆形缺陷和条形缺陷时,应进行圆形缺陷评定区内同时存在圆形缺陷和条形缺陷时,应进行综合评级综合评级,即分别评定圆形缺陷评定区内圆形缺陷和条形缺陷的质量级,即分别评定圆形缺陷评定区内圆形缺陷和条形缺陷的质量级别,将两者别,将两者级别之和减一级别之和减一作为综合评级的质量级别。作为综合评级的质量级别。6.1.4.4 6.1.4.4 除综合评级外,当各
209、类缺陷评定的质量级别不同时,应以除综合评级外,当各类缺陷评定的质量级别不同时,应以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2 2部分:射线检测部分:射线检测与与技术级别技术级别无关无关只有在圆形缺陷评定区内存在条状缺陷时才进行综合评级。只有在圆形缺陷评定区内存在条状缺陷时才进行综合评级。134最低的质量级别作为焊接接头的质量级别。最低的质量级别作为焊接接头的质量级别。6.1.4.56.1.4.5焊接接头中缺陷评定的质量级别超过焊接接头中缺陷评定的质量级别超过级时一律定为级时一律定为级。级。6.1.56.1.5圆形缺陷的质量分级圆形缺陷的质量分级6.1.5.16.1.5.1圆形缺陷用圆形缺陷评定区
210、进行质量分级评定,圆形缺陷评圆形缺陷用圆形缺陷评定区进行质量分级评定,圆形缺陷评定区为一个定区为一个与焊缝平行的矩形与焊缝平行的矩形,其尺寸见,其尺寸见表表1111。圆形缺陷评定区应选在。圆形缺陷评定区应选在缺陷最严重的区域。缺陷最严重的区域。6.1.5.26.1.5.2在圆形缺陷评定区内或与圆形缺陷评定区边界线相割的缺陷在圆形缺陷评定区内或与圆形缺陷评定区边界线相割的缺陷均应划入评定区内。将评定区内的缺陷按均应划入评定区内。将评定区内的缺陷按表表1212的规定换算为点数,按表的规定换算为点数,按表1313的规定评定焊接接头的质量级别。的规定评定焊接接头的质量级别。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
211、损检测 第第2 2部分:射线检测部分:射线检测135表表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2 2部分:射线检测部分:射线检测圆形缺陷评定区的尺寸要根据圆形缺陷评定区的尺寸要根据公称厚度公称厚度确定。确定。在确定圆形缺陷严重部位的数在确定圆形缺陷严重部位的数量时,评定区应与焊缝平行。量时,评定区应与焊缝平行。圆形缺陷的长径圆形缺陷的长径大于大于T/2T/2时应注时应注明其尺寸明其尺寸对缺陷进行综合评级,应在检对缺陷进行综合评级,应在检测测报告备注栏中注明报告备注栏中注明。1366.1.5.36.1.5.3由于材质或结构等原因,进行返修可能会产生不利后果的焊由于材质或结构等原因,进行返修可能会
212、产生不利后果的焊接接头,各级别的接接头,各级别的圆形缺陷圆形缺陷点数可点数可放宽放宽1 12 2点。点。6.1.5.46.1.5.4对致密性要求高对致密性要求高的焊接接头,的焊接接头,制造方制造方底片评定人员应考虑将底片评定人员应考虑将圆形缺陷的黑度圆形缺陷的黑度作为评级的依据。通常将影像黑度大,可能影响焊缝致作为评级的依据。通常将影像黑度大,可能影响焊缝致密性的圆形缺陷定义为密性的圆形缺陷定义为深孔缺陷深孔缺陷,当焊接接头存在深孔缺陷时,其质量,当焊接接头存在深孔缺陷时,其质量级别应评为级别应评为级。级。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2 2部分:射线检测部分:射线检测圆形缺陷的放宽不
213、能是普遍现象只能是个别现象,圆形缺陷的放宽不能是普遍现象只能是个别现象,如果对圆形缺陷放宽应在检测报告的附件中说明圆形如果对圆形缺陷放宽应在检测报告的附件中说明圆形缺陷的实际点数,以及放宽的理由和依据。缺陷的实际点数,以及放宽的理由和依据。致密性要求高致密性要求高的焊接接头是指一旦泄漏将会发生起火、的焊接接头是指一旦泄漏将会发生起火、爆炸或严重污染环境的焊接接头爆炸或严重污染环境的焊接接头制造方制造方底片评定人员包括检验检测、设底片评定人员包括检验检测、设备制造或安装单位的评片人员备制造或安装单位的评片人员监检监检人员以及人员以及第三方抽检第三方抽检一般不考虑将一般不考虑将圆形缺陷的黑度作为评
214、级的依据。圆形缺陷的黑度作为评级的依据。只有对只有对薄板薄板焊接接头评定时当圆形缺陷焊接接头评定时当圆形缺陷的黑度明显大于母材的黑度时才能定义为的黑度明显大于母材的黑度时才能定义为深孔。(并在报告中注明)深孔。(并在报告中注明)1376.1.5.56.1.5.5当缺陷的尺寸小于表当缺陷的尺寸小于表1414的规定时,分级评定时不计该缺陷的的规定时,分级评定时不计该缺陷的点数。质量等级为点数。质量等级为级的焊接接头和母材公称厚度级的焊接接头和母材公称厚度T T 5mm5mm的的级焊接级焊接接头,不计点数的缺陷在接头,不计点数的缺陷在圆形缺陷评定区内圆形缺陷评定区内不得多于不得多于1010个个,超过
215、时对接,超过时对接焊接接头质量等级应焊接接头质量等级应降低一级降低一级。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2 2部分:射线检测部分:射线检测1386.1.66.1.6条形缺陷的条形缺陷的质量分级质量分级 条形缺陷按表条形缺陷按表1515的规定进行分级评定。的规定进行分级评定。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2 2部分:射线检测部分:射线检测当测定条形缺陷的累计长度时,条形评定区应与焊缝平行。当测定条形缺陷的累计长度时,条形评定区应与焊缝平行。条形评定区的条形评定区的宽度宽度与母材的公称厚度与母材的公称厚度应用条形评定区的目的是确定当底片上有多处条形缺陷时,根据间应用条形评定区的目的是
216、确定当底片上有多处条形缺陷时,根据间距大小确定是否为一组或两组。距大小确定是否为一组或两组。凡在同一直线的条状缺陷应根据间距的情况是否按单个条状缺陷处凡在同一直线的条状缺陷应根据间距的情况是否按单个条状缺陷处理理. .(相邻缺陷的间距大于较短缺陷时除外)(相邻缺陷的间距大于较短缺陷时除外)1396.26.2铝制铝制承压设备熔化焊焊接接头射线检测结果评定和质量分级承压设备熔化焊焊接接头射线检测结果评定和质量分级6.2.16.2.1范围范围 本条规定适用于厚度为本条规定适用于厚度为2mm2mm80mm80mm铝及铝合金制承压设备的焊接接铝及铝合金制承压设备的焊接接头的射线检测的射线检测结果评定和质
217、量分级,适用的焊接接头的型式头的射线检测的射线检测结果评定和质量分级,适用的焊接接头的型式包括双面熔化焊对接焊缝、相当于双面焊的全焊透对接焊缝,以及沿焊包括双面熔化焊对接焊缝、相当于双面焊的全焊透对接焊缝,以及沿焊缝根部全长有紧贴基本金属的垫板的单面焊对接焊缝。缝根部全长有紧贴基本金属的垫板的单面焊对接焊缝。6.2.26.2.2缺陷类型缺陷类型 焊接接头中的缺陷按性质和形状可分为焊接接头中的缺陷按性质和形状可分为裂纹裂纹、未熔合未熔合、未焊透未焊透、夹夹铜铜、条形缺陷条形缺陷和和圆形缺陷圆形缺陷六类六类。6.2.36.2.3质量等级的划分质量等级的划分 根据焊接接头中存在的缺陷性质、数量和密集
218、程度,其质量等级根据焊接接头中存在的缺陷性质、数量和密集程度,其质量等级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2 2部分:射线检测部分:射线检测140可划分为可划分为、级。级。6.2.46.2.4质量分级一般规定质量分级一般规定6.2.4.16.2.4.1级焊接接头内不允许存在裂纹、未熔合、未焊透、级焊接接头内不允许存在裂纹、未熔合、未焊透、夹铜夹铜缺缺陷和条形缺陷。陷和条形缺陷。6.2.4.26.2.4.2级和级和级焊接接头内不允许存在裂纹、未熔合、未焊透和级焊接接头内不允许存在裂纹、未熔合、未焊透和夹铜夹铜缺陷。缺陷。6.2.4.36.2.4.3圆形缺陷评定区内同时存在圆形缺陷和条形缺陷时
219、,应进行圆形缺陷评定区内同时存在圆形缺陷和条形缺陷时,应进行综合评级,即分别评定圆形缺陷评定区内圆形缺陷和条形缺陷的质量级综合评级,即分别评定圆形缺陷评定区内圆形缺陷和条形缺陷的质量级别,将两者级别之和减一作为综合评级的质量级别。别,将两者级别之和减一作为综合评级的质量级别。6.2.4.4 6.2.4.4 除综合评级外,当各类缺陷评定的质量级别不同时,应以最除综合评级外,当各类缺陷评定的质量级别不同时,应以最低的质量级别作为焊接接头的质量级别。低的质量级别作为焊接接头的质量级别。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2 2部分:射线检测部分:射线检测1416.2.4.56.2.4.5焊接接头中
220、缺陷评定的质量级别超过焊接接头中缺陷评定的质量级别超过级时一律定为级时一律定为级。级。6.2.56.2.5圆形缺陷的分级评定圆形缺陷的分级评定6.2.5.16.2.5.1圆形缺陷用圆形缺陷评定区进行质量分级评定,圆形缺陷评圆形缺陷用圆形缺陷评定区进行质量分级评定,圆形缺陷评定区为一个与焊缝平行的矩形,其尺寸见表定区为一个与焊缝平行的矩形,其尺寸见表1616。圆形缺陷评定区应选在。圆形缺陷评定区应选在缺陷最严重的区域。缺陷最严重的区域。6.2.5.26.2.5.2在圆形缺陷评定区内或与圆形缺陷评定区边界线相割的缺陷在圆形缺陷评定区内或与圆形缺陷评定区边界线相割的缺陷均应划入评定区内。将评定区内的
221、缺陷按表均应划入评定区内。将评定区内的缺陷按表1717的规定换算为点数,按表的规定换算为点数,按表1818的规定评定焊接接头的质量级别。的规定评定焊接接头的质量级别。 6.2.5.36.2.5.3对由于材质或结构等原因对由于材质或结构等原因, ,进行返修可能会产生不利后果的焊进行返修可能会产生不利后果的焊接接头,各级别的接接头,各级别的圆形缺陷圆形缺陷点数可点数可放宽放宽1 12 2点。点。6.2.5.46.2.5.4当当级焊接接头允许的缺陷点数连续存在、并超过评定区级焊接接头允许的缺陷点数连续存在、并超过评定区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2 2部分:射线检测部分:射线检测142尺寸
222、的尺寸的3 3倍时,对接接头质量应评定为倍时,对接接头质量应评定为级。级。6.2.5.56.2.5.5对对致密性要求高致密性要求高的焊接接头,制造方底片评定人员应考虑将的焊接接头,制造方底片评定人员应考虑将圆形缺陷的黑度作为评级的依据,通常将影像黑度大,可能影响焊缝致圆形缺陷的黑度作为评级的依据,通常将影像黑度大,可能影响焊缝致密性的圆形缺陷定义为密性的圆形缺陷定义为深孔缺陷深孔缺陷,当焊接接头存在深孔缺陷时,其质量,当焊接接头存在深孔缺陷时,其质量等级应评为等级应评为级。级。6.2.5.66.2.5.6当缺陷的尺寸小于表当缺陷的尺寸小于表1919的规定时,分级评定时不计该缺陷的的规定时,分级
223、评定时不计该缺陷的点数。但对于点数。但对于级焊接接头和母材公称厚度级焊接接头和母材公称厚度T T5mm5mm的的级焊接接头,不级焊接接头,不计点数的缺陷在圆形缺陷评定区内不得多于计点数的缺陷在圆形缺陷评定区内不得多于1010个,超过时焊接接头质量个,超过时焊接接头质量应降低一级。应降低一级。6.2.66.2.6条形缺陷的分级评定条形缺陷的分级评定 条形缺陷按条形缺陷按6.1.66.1.6的规定进行质量分级评定。的规定进行质量分级评定。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2 2部分:射线检测部分:射线检测143表表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2 2部分:射线检测部分:射线检测1446
224、.36.3钛及钛合金钛及钛合金制承压设备熔化焊焊接接头射线检测结果评定和质量制承压设备熔化焊焊接接头射线检测结果评定和质量分级分级6.3.16.3.1范围范围 本条规定适用于厚度为本条规定适用于厚度为2mm2mm50mm50mm钛及钛合金制承压设备的焊接接钛及钛合金制承压设备的焊接接头射线检测的射线检测结果评定和质量分级,适用的焊接接头的型式包头射线检测的射线检测结果评定和质量分级,适用的焊接接头的型式包括双面熔化焊对接焊缝、相当于双面焊的全焊透对接焊缝,以及沿焊缝括双面熔化焊对接焊缝、相当于双面焊的全焊透对接焊缝,以及沿焊缝根部全长有紧贴基本金属的垫板的单面焊对接焊缝。根部全长有紧贴基本金属
225、的垫板的单面焊对接焊缝。6.3.26.3.2缺陷类型缺陷类型 焊接接头中的缺陷按性质和形状可分为焊接接头中的缺陷按性质和形状可分为裂纹裂纹、未熔合未熔合、未焊透未焊透、条条形缺陷形缺陷和和圆形缺陷圆形缺陷等等五类五类。6.3.36.3.3质量分级依据质量分级依据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2 2部分:射线检测部分:射线检测145 根据焊接接头中存在的缺陷性质、数量和密集程度,其质量等级可根据焊接接头中存在的缺陷性质、数量和密集程度,其质量等级可划分为划分为、级。级。6.3.46.3.4质量分级一般规定质量分级一般规定6.3.4.16.3.4.1级焊接接头内不允许存在裂纹、未熔合、未焊
226、透和条形缺级焊接接头内不允许存在裂纹、未熔合、未焊透和条形缺陷。陷。6.3.4.26.3.4.2级和级和级焊接接头内不允许存在裂纹、未熔合、未焊透。级焊接接头内不允许存在裂纹、未熔合、未焊透。6.3.4.36.3.4.3圆形缺陷评定区内同时存在圆形缺陷和条形缺陷时,应进行圆形缺陷评定区内同时存在圆形缺陷和条形缺陷时,应进行综合评级,即分别评定圆形缺陷评定区内圆形缺陷和条形缺陷的质量级综合评级,即分别评定圆形缺陷评定区内圆形缺陷和条形缺陷的质量级别,将两者级别之和减一作为综合评级的质量级别。别,将两者级别之和减一作为综合评级的质量级别。6.3.4.4 6.3.4.4 除综合评级外,当各类缺陷评定
227、的质量级别不同时,应以最除综合评级外,当各类缺陷评定的质量级别不同时,应以最低的质量级别作为焊接接头的质量级别。低的质量级别作为焊接接头的质量级别。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2 2部分:射线检测部分:射线检测1466.3.4.56.3.4.5焊接接头中缺陷评定的质量级别超过焊接接头中缺陷评定的质量级别超过级时一律定为级时一律定为级。级。6.3.56.3.5圆形缺陷的分级评定圆形缺陷的分级评定6.3.5.16.3.5.1圆形缺陷用圆形缺陷评定区进行质量分级评定,圆形缺陷评圆形缺陷用圆形缺陷评定区进行质量分级评定,圆形缺陷评定区为一个与焊缝平行的矩形,其尺寸见表定区为一个与焊缝平行的矩
228、形,其尺寸见表2020。圆形缺陷评定区应选在。圆形缺陷评定区应选在缺陷最严重的区域。缺陷最严重的区域。6.3.66.3.6条形缺陷的分级评定条形缺陷的分级评定 条形缺陷按条形缺陷按6.1.66.1.6的规定进行质量分级评定。的规定进行质量分级评定。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2 2部分:射线检测部分:射线检测1477 7承压设备承压设备管子及压力管道管子及压力管道熔化焊熔化焊环向焊接接头环向焊接接头射线检测结果评定和射线检测结果评定和质量分级质量分级7.17.1钢、镍、铜制钢、镍、铜制承压设备管子及压力管道熔化焊环向焊接接头射线承压设备管子及压力管道熔化焊环向焊接接头射线检测结果评定
229、和质量分级检测结果评定和质量分级7.1.17.1.1范围范围 本条适用于壁厚本条适用于壁厚T T 2mm2mm的钢、镍及镍基合金、铜及铜合金制承压的钢、镍及镍基合金、铜及铜合金制承压设备管子及压力管道熔化焊设备管子及压力管道熔化焊对接环向焊接接头对接环向焊接接头射线检测结果评定和质量射线检测结果评定和质量分级,适用的焊接接头的型式包括沿焊缝根部全长有紧贴基本金属的分级,适用的焊接接头的型式包括沿焊缝根部全长有紧贴基本金属的垫垫板的单面焊板的单面焊对接焊缝和对接焊缝和不加垫板不加垫板的单面焊对接焊缝。的单面焊对接焊缝。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2 2部分:射线检测部分:射线检测承压设
230、备管子及压力管道系指承压设备管子及压力管道系指无纵向焊缝无纵向焊缝的管道。对于采用钢板卷管制作压力管道纵向的管道。对于采用钢板卷管制作压力管道纵向焊缝的评定应按焊缝的评定应按6.16.1条的规定进行。条的规定进行。 螺旋管焊缝的质量评级应由合同各方商定。螺旋管焊缝的质量评级应由合同各方商定。对管子及压力管道的外径没设上限。对管子及压力管道的外径没设上限。1487.1.27.1.2缺陷类型缺陷类型 焊接接头中的缺陷按性质和形状分为焊接接头中的缺陷按性质和形状分为裂纹裂纹、未熔合未熔合、未焊透未焊透、条形条形缺陷缺陷、圆形缺陷圆形缺陷、根部内凹根部内凹、根部咬边根部咬边等等七类七类。7.1.37.
231、1.3质量等级的划分质量等级的划分 根据焊接接头中存在的缺陷性质、数量和密集程度,其质量等级可根据焊接接头中存在的缺陷性质、数量和密集程度,其质量等级可划分为划分为、级。级。7.1.47.1.4质量分级的一般规定质量分级的一般规定7.1.4.17.1.4.1级焊接接头内不允许存在裂纹、未熔合、未焊透、条形缺级焊接接头内不允许存在裂纹、未熔合、未焊透、条形缺陷、根部内凹、根部咬边。陷、根部内凹、根部咬边。7.1.4.27.1.4.2级和级和级焊接接头内不允许存在裂纹、未熔合,双面焊以级焊接接头内不允许存在裂纹、未熔合,双面焊以及加垫板单面焊中的及加垫板单面焊中的未焊透未焊透。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
232、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2 2部分:射线检测部分:射线检测不加垫板的单面焊允许未焊透。不加垫板的单面焊允许未焊透。把根部内凹、根部咬边类外观缺陷也纳入评级范围之列。把根部内凹、根部咬边类外观缺陷也纳入评级范围之列。要正确判断根部咬边和外咬边,要正确判断根部咬边和外咬边,外咬边外咬边缺陷不能作为评级缺陷不能作为评级的依据。的依据。1497.1.4.37.1.4.3条形缺陷评定区条形缺陷评定区内同时存在内同时存在多种缺陷多种缺陷时,应进行时,应进行综合评级综合评级,即分别评定条形评定区内各类缺陷的质量级别,取质量级别最低的即分别评定条形评定区内各类缺陷的质量级别,取质量级别最低的级别作为综合评级的级别;
233、当各类缺陷的级别相同时,则降低一级作为级别作为综合评级的级别;当各类缺陷的级别相同时,则降低一级作为综合评级的级别。综合评级的级别。7.1.4.4 7.1.4.4 除综合评级外,当各类缺陷评定的质量级别不同时,应以最除综合评级外,当各类缺陷评定的质量级别不同时,应以最低的质量级别作为焊接接头的质量级别。低的质量级别作为焊接接头的质量级别。7.1.4.5 7.1.4.5 焊接接头中缺陷评定的质量级别超过焊接接头中缺陷评定的质量级别超过级时一律定为级时一律定为级。级。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2 2部分:射线检测部分:射线检测在条形缺陷评定区内同时存在多种缺陷时,(在条形缺陷评定区内同
234、时存在多种缺陷时,(裂纹、未熔合、圆形缺陷除外裂纹、未熔合、圆形缺陷除外)应进行综合评级。(不是圆形)应进行综合评级。(不是圆形缺陷评定区)缺陷评定区)应用:应用:例例 1 1:在条形缺陷评定区内:在条形缺陷评定区内未焊透未焊透评评级、级、内凹内凹评评级、条形缺陷级、条形缺陷级,综合评级后该底片的最终级别为级,综合评级后该底片的最终级别为级级例例 2 2:在条形缺陷评定区内未焊透:在条形缺陷评定区内未焊透评级、内凹评评级、内凹评级、条形缺陷级、条形缺陷级综合评级后该底片的最终级别为级综合评级后该底片的最终级别为级级综合评级也应在综合评级也应在报告中注明报告中注明。1507.1.57.1.5圆形
235、缺陷的分级评定圆形缺陷的分级评定 按按6.1.56.1.5的规定进行质量分级评定。的规定进行质量分级评定。 但对小径管缺陷评定区取但对小径管缺陷评定区取10mm10mm10mm10mm。7.1.67.1.6条形缺陷的分级评定条形缺陷的分级评定 按按6.1.66.1.6的规定进行质量分级评定。的规定进行质量分级评定。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2 2部分:射线检测部分:射线检测1517.1.77.1.7不加垫板单面焊的未焊透缺陷的分级评定不加垫板单面焊的未焊透缺陷的分级评定 管外径管外径DoDo100mm100mm时,不加垫板单面焊的未焊透缺陷按时,不加垫板单面焊的未焊透缺陷按表表24
236、24的规定的规定进行质量分级评定。管外径进行质量分级评定。管外径DoDo100mm100mm的小径管不加垫板单面焊的未焊的小径管不加垫板单面焊的未焊透缺陷按透缺陷按表表2525的规定进行质量分级评定。管外径的规定进行质量分级评定。管外径DoDo100mm100mm的管子未焊的管子未焊透深度可采用透深度可采用附录附录L L规定的规定的通用槽型通用槽型对比试块(对比试块(型)进行测定。管外型)进行测定。管外径径DoDo100mm100mm的小径管的未焊透深度可采用的小径管的未焊透深度可采用附录附录L L规定的规定的小径管环焊缝专小径管环焊缝专用对比试块用对比试块(型)进行测定,测定时,对比试块置于
237、型)进行测定,测定时,对比试块置于靠近靠近被测未焊透被测未焊透缺陷附近部位。缺陷附近部位。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2 2部分:射线检测部分:射线检测152表表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2 2部分:射线检测部分:射线检测1537.1.87.1.8根部内凹和根部咬边的分级评定根部内凹和根部咬边的分级评定 管外径管外径DoDo100mm100mm时,不加垫板单面焊的时,不加垫板单面焊的根部内凹和根部咬边根部内凹和根部咬边缺陷缺陷按按表表2626的规定进行质量分级评定。管外径的规定进行质量分级评定。管外径DoDo100mm100mm的小径管不加垫板的小径管不加垫板单面焊的根部
238、内凹和根部咬边缺陷按单面焊的根部内凹和根部咬边缺陷按表表2727的规定进行质量分级评定。管的规定进行质量分级评定。管外径外径DoDo100mm100mm的管子和容器根部内凹和根部咬边深度可采用的管子和容器根部内凹和根部咬边深度可采用附录附录L L规定规定的通用槽型对比试块(的通用槽型对比试块(型)进行测定。管外径型)进行测定。管外径DoDo100mm100mm的小径管的的小径管的根部内凹和根部咬边深度可采用根部内凹和根部咬边深度可采用附录附录L L规定的小径管环焊缝专用对比试规定的小径管环焊缝专用对比试块(块(型)进行测定型)进行测定, ,测定时,对比试块置于测定时,对比试块置于靠近靠近被测被
239、测根部内凹和根部根部内凹和根部咬边咬边缺陷附近部位。缺陷附近部位。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2 2部分:射线检测部分:射线检测把根部内凹和根部咬边把根部内凹和根部咬边视为同一类型缺陷视为同一类型缺陷进行分级评定。进行分级评定。根部内凹和根部咬边均按根部内凹和根部咬边均按累计长度累计长度计算,对断续根部内凹和根部咬边,以根部内凹和根部咬边计算,对断续根部内凹和根部咬边,以根部内凹和根部咬边本身的长度本身的长度累累计计算。(计计算。(不包括间距长度,也没有间距的概念不包括间距长度,也没有间距的概念)根部内凹和根部咬边深度的测定与未焊透测定的方法相同,对小径管测定时,对比试块应置于管的根
240、部内凹和根部咬边深度的测定与未焊透测定的方法相同,对小径管测定时,对比试块应置于管的源侧表面源侧表面1547.27.2铝及铝合金制承压设备管子及压力管道熔化焊环向焊接接头射线铝及铝合金制承压设备管子及压力管道熔化焊环向焊接接头射线检测结果评定和质量分级检测结果评定和质量分级(略)(略)7.37.3钛及钛钛及钛合金制承压设备管子及压力管道熔化焊环向焊接接头射线合金制承压设备管子及压力管道熔化焊环向焊接接头射线检测结果评定和质量分级检测结果评定和质量分级(略)(略)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2 2部分:射线检测部分:射线检测1558 8检测记录和报告检测记录和报告8.18.1应按照现场
241、操作的实际情况详细记录检测过程的有关信息和数据。应按照现场操作的实际情况详细记录检测过程的有关信息和数据。射线检测记录除符合射线检测记录除符合NB/T 47013.1NB/T 47013.1的规定外,还至少应包括下列内容:的规定外,还至少应包括下列内容: a a)委托单位委托单位或或制造单位;制造单位; b b)被检工件:被检工件:名称、检测部位、焊缝坡口型式、焊接方法名称、检测部位、焊缝坡口型式、焊接方法; c c)检测设备检测设备器材器材:射线源(:射线源(种类、型号、种类、型号、焦点尺寸)焦点尺寸)、胶片(牌胶片(牌号及其分类等级)、增感屏(类型、数量和厚度)、像质计号及其分类等级)、增
242、感屏(类型、数量和厚度)、像质计(种类、型(种类、型号)号)、滤光板、背散射屏蔽铅板;、滤光板、背散射屏蔽铅板; d d)检测工艺参数:检测技术等级、检测工艺参数:检测技术等级、透照技术(单或双胶片)、透照技术(单或双胶片)、透透照照方式、透照参数方式、透照参数F F、f f、b b,管电压、管电流、,管电压、管电流、曝光时间曝光时间(或源强度、(或源强度、曝光时间)曝光时间)、暗室处理方式和条件;暗室处理方式和条件;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2 2部分:射线检测部分:射线检测156 e e)底片评定:底片黑度、底片像质计灵敏度、缺陷位置和性质;底片评定:底片黑度、底片像质计灵敏度
243、、缺陷位置和性质; f f)布片图布片图; g g)操作指导书工艺验证情况(必要时);)操作指导书工艺验证情况(必要时); h h)检测结果及质量分级;检测结果及质量分级; i i)编制、审核人员及其技术资格;编制、审核人员及其技术资格; j j)其他需要说明或记录的事项。其他需要说明或记录的事项。8.28.2应依据检测记录出具检测报告。射线检测报告除符合应依据检测记录出具检测报告。射线检测报告除符合NB/T NB/T 47013.147013.1的规定外,还至少应包括下列内容:的规定外,还至少应包括下列内容: a a)委托单位委托单位或或制造单位;制造单位; b b)被检工件:被检工件:名称
244、、检测部位、焊缝坡口型式、焊接方法名称、检测部位、焊缝坡口型式、焊接方法;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2 2部分:射线检测部分:射线检测157 c c)检测设备检测设备器材器材:射线源(:射线源(种类、型号、种类、型号、焦点尺寸)焦点尺寸)、胶片(牌胶片(牌号及其分类等级)、增感屏(类型、数量和厚度)、像质计号及其分类等级)、增感屏(类型、数量和厚度)、像质计(种类、型(种类、型号)号); d d)检测工艺参数:检测技术等级、检测工艺参数:检测技术等级、透照技术(单或双胶片)、透照技术(单或双胶片)、透透照照方式、透照参数方式、透照参数F F、f f、b b,管电压、管电流、,管电压、管电流、曝光时间曝光时间(或源强度、(或源强度、曝光时间)曝光时间)、暗室处理方式和条件;暗室处理方式和条件; e e)底片评定:底片黑度、底片像质计灵敏度、缺陷位置和性质;底片评定:底片黑度、底片像质计灵敏度、缺陷位置和性质; f f)检测结果及质量分级;检测结果及质量分级; g g)布片图布片图; h h)编制、审核人员及其技术资格;)编制、审核人员及其技术资格; i i)检测单位检测单位。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第2 2部分:射线检测部分:射线检测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