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西电第四版-重点总结_通信电子-数据通信与网络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79090766 上传时间:2024-08-25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移动通信-西电第四版-重点总结_通信电子-数据通信与网络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移动通信-西电第四版-重点总结_通信电子-数据通信与网络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移动通信-西电第四版-重点总结_通信电子-数据通信与网络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移动通信-西电第四版-重点总结_通信电子-数据通信与网络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移动通信-西电第四版-重点总结_通信电子-数据通信与网络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移动通信-西电第四版-重点总结_通信电子-数据通信与网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移动通信-西电第四版-重点总结_通信电子-数据通信与网络(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填空题(10*1) 2 、选择题(10*2) 3 、判断题 5 对 5 错(10*1) 4 、综合(画图、证明、简答、计算、设计、问答)七道大题 (其中 3 个 6 简答 问答 8 10 12) 第一章(分值 20 左右) 1、 (简答题)移动通信的特点。 1 、 移动通信必须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 2 、 移动通信是在复杂的干扰环境中运行的 3 、 移动通信可以利用的频谱资源非常有限 4 、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多种多样,网络管理和控制必须有效 5 、移动台必须适合于在移动环境中使用 2、(填空题)移动通信按多址方式分为频分多址(FDMA ), 时分多址(TDMA ), 码分多址(CD

2、MA )。按信号形式分为模拟网和数字网。 3、移动通信的传输方式分:单向传输(广播式) 、双向方式(应答式) 。 双向传输工作方式有单工、双工、半双工。 4、单工通信:通信双方电台交替地进行收信和发信。根据收、发频率的异同,又可分为同频单工和异频单工。例:寻呼系统。 5、(简答题)双工通信:指通信双方可同时进行传输消息的工作方式。双工通信一般使用一对频道,以实施频分双工(FDD )工作方式,接受和发射可同时进行,故耗电量较大。为了缓解这个问题和减少对系统频带的要求,可在通信设备中采用同步的半双工通信方式,即时分双工(TDD ) 。故频分双工(FDD )和时分双工(TDD )相结合。例:手机。

3、(FDD :用不同载频来区分两个通信方向。TDD :收、发采用同一载频,通过时间上的交替使用同一载频来区分两个通信方向。 ) 6、半双工通信,移动台采用类似单工的“按讲”方式,即按下按讲开关,发射机才工作,而接收机总是工作的。基站工作情况与双工方式完全相同。例:对讲机。 7、(简答题)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有哪些优点? 答:数字通信系统的主要优点可归纳如下:(1) 频谱利用率高,有利于提高系统容量。(2) 能提供多种业务服务,提高通信系统的通用性。(3) 抗噪声、抗干扰和抗多径衰落的能力强(4) 能实现更有效、灵活的网络管理和控制。(5) 便于实现通信的安全保密。(6) 可降低设备成本和减小用户手机

4、的体积和重量。 8、若干年来,移动通信基本上围绕着两种主干网络在发展,这就是基于话音业务的通信网络和基于分组数据传输的通信网络。 9、蜂窝式组网的目的是解决常规移动通信系统的频谱匮乏,容量小,服务质量差,频谱利用率低等问题。 10、蜂窝式组网放弃了点对点传输和广播覆盖模式,将一个移动通信服务区划分成许多以正六边形为基本几何图形的覆盖区域,称为蜂窝小区。 11、频率复用:把若干相邻的小区按一定的数目划分成区群 (Cluster), 并把可供使用的无线频道分成若干个( 等于区群中的小区数) 频率组, 区群内各小区均使用不同的频率组,而任一小区所使用的频率组, 在其它区群相应的小区中还可以再用,这就

5、是频率再用。 12、(判断题)频率再用距离是和区群所含小区数有关的,区群所含的小区数越少,频率再用距离越短,相邻区群中使用相同频率的小区之间的同道干扰越强。 13、当移动台从一个小区进入另一相邻的小区时, 其工作频率及基站与移动交换中心所用的接续链路必须从它离开的小区转换到正在进入的小区,这一过程称为越区切换。 14、无绳电话是一种以有线电话网为依托的通信方式,是有线电话网的无线延伸。 15、集群移动通信系统属于调度系统的专用通信网, 对网中的不同用户常常赋予不同的优先等级。 集群通信系统根据调度业务的特征,通常具有一定的限时功能,一次通话的限定时间大约为1560s( 可根据业务情况调整) 。

6、集群通信系统的主要服务业务是无线用户和无线用户之间的通信, 在集群通信系统中也允许有一定的无线用户与有线用户之间的通话业务,但一般只允许这种话务量占总业务量的5% 10% 。 集群通信系统一般采用半双工( 现在已有全双工产品) 工作方式,因而,一对移动用户之间进行通信只需占用一对频道。 在蜂窝通信系统中,可以采用频道再用技术来提高系统的频率利用率;而在集群系统中,主要是以改进频道共用技术来提高系统的频率利用率的。 16、分组无线网(GPRS )是利用无线信道进行分组交换的通信网。分组:是由若干个比特组成的信息段,包括“包头”和“正文”两部分。分组传输方式是存储转发方式的一种,要产生额外的时间延

7、迟,因此,分组无线网特别适用于实时性要求不严和短消息比较多的数据通信。如果要用分组无线网传输分组话音,则必须保证时间延迟不大于规定值。 17、GSM :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全球移动通信系统 18、泛欧 GSM蜂窝网络采用 GMSK 。美国的 IS-95 蜂窝网络采用 QPSK和 OQPSK 。 19、通常认为:TDMA 系统的通信容量大于 FDMA 系统, 而 CDMA 系统的通信容量又大于 FDMA 和 TDMA 系统。 (CDMATDMAFDMA) 20、在 GSM系统中,分组模式成为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 21、蜂窝系统所

8、用的各种接口:Sm 是用户和网络之间的接口, 也称人机接口;Um是移动台与基站收发信台之间的接口, 也称无线接口或空中接口;A是基站和移动交换中心之间的接口. 22、 “无线接口 Um ” ( 也称 MS-BS接口) 是人们最为关注的接口之一, 因为移动通信网是靠此接口来完成移动台和基站之间的无线传输的, 它对移动环境中的通信质量和可靠性具有重要的影响。这种模型分作三层 : 第一层( 最低层)L1 是物理层,它为高层信息传输提供无线信道,能支持在物理媒介上传输信息所需要的全部功能。 第二层 L2 是数据链路层,它向第三层提供服务, 并接受第一层的服务。其主要功能是为网络层提供必需的数据传输结构

9、,并对数据传输进行控制。 第三层 L3 是网络层,它的主要功能是管理链路连接, 控制呼叫过程,支持附加业务和短消息业务,以及进行移动管理和无线资源管理等。 第三章 1、电波传播方式沿路径从发射天线直接到达接收天线的电波称为直射波,它是 VHF和 UHF频段的主要传播方式;沿路径的电波经过地面反射到达接收机,称为地面反射波; 路径的电波沿地球表面传播, 称为地表面波。 2、直射波传播可按自由空间传播来考虑。所谓自由空间传播系指天线周围为无限大真空时的电波传播,它是理想传播条件。 3、自由空间传播损耗 Lfs 可定义为; 或Lfs (dB) = 32.44+20lg d(km)+20lg f(MH

10、z) 式中, d 的单位为 km , 频率单位以 MHz计。 4、( 小计算)5 视线传播极限距离 天线的高度分别为 ht 和 hr, 两个天线顶点的连线 AB与地面相切于 C点。 由于地球等效半径 Re远远大于天线高度, 不难证明,自发射天线顶点 A到切点 C的距离 d1 为 同理, 由切点 C到接收天线顶点 B的距离 d2 为 ,可见, 视线传播的极限距离 d 为 在标准大气折射情况下, Re=8500km, 故 式中, ht 、 hr 的单位是 m, d 的单位是 km 。 5、多径效应使接收信号包络变化接近瑞丽分布。 6、信号电平发生快衰落的同时,其局部中值电平还随地点、时间以及移动台

11、速度作比较平缓的变化,其衰落周期以秒级计,称作慢衰落或长期衰落。 7、为了计算移动信道中信号电场强度中值( 或传播损耗中值) , 可将地形分为两大类, 即中等起伏地形和不规则地形, 并以中等起伏地形作传播基准。 8、 在计算各种地形、 地物上的传播损耗时, 均以中等起伏地上市区的损耗中值或场强中值作为基准, 因而把它称作基准中值或基本中值。 9、随着频率升高和距离增大, 市区传播基本损耗中值都将增加。郊区场强中值大于市区场强中值。 或者说, 郊区的传播损耗中值比市区传播损耗中值要小。 10、当移动台天线高度大于 5 m 以上时, 其高度增益因子 Hm(hm,f) 不仅与天线高度、频率有关,而且

12、还与环境条件有关。 11、中等起伏地市区接收信号的功率中值 PP(不考虑街道走向) 可由下式确定: PP = P0-Am(f,d)+Hb(hb,d)+Hm(hm, f) 式中, P0 为自由空间传播条件下的接收信号的功率,即 式中:PT发射机送至天线的发射功率;工作波长;d收发天线间的距离;Gb基站天线增益;Gm 移动台天线增益。任意地形地区的传播损耗中值 LA = LT-KT 式中, LT 为中等起伏地市区传播损耗中值, 即 LT = Lfs+Am(f, d)-Hb(hb, d)-Hm(hm, f) 12、在标准大气折射下,发射天线高度为 200m,接收天线高度为 2m ,试求视线传播极限距

13、离。 解:视线传播的极限距离 d 为 标准大气折射情况下, Re=8500km, 故 故由题得 ht 200m ,hr2m带入得:d=4.12 (200+2)=64.1km 。 13. 某移动通信系统,基站天线高度为100 m, 天线增益 Gb=6 dB,移动台天线高度 3m, Gm=0dB ,市区为中等起伏地, 通信距离为 10km ,工作频率为 150 MHz, 试求:(1) 传播路径上的损耗中值;(2) 基站发射机送至天线的功率为 10 W, 试计算移动台天线上的信号功率中值。 解 (1) 根据已知条件, KT=0, LA=LT, 由式 LT = Lfs+Am(f, d)-Hb(hb,

14、d)-Hm(hm, f) 可分别计算如下: 由Lfs (dB) = 32.44+20lg d(km)+20lg f(MHz) , 得自由空间传播损耗 Lfs = 32.44+20lgf+20lgd (2)可求得中等起伏地市区中接收信号的功率中值 = 32.44+20lg150+20lg10 = 96dB 查得市区基本损耗中值Am(f,d) = 25dB 得基站天线高度增益因子 Hb(hb, d) = -8dB 移动台天线高度增益因子 Hm(hm, f) = 0dB 把上述各项代入可得传播路径损耗中值为 LA = LT = Lfs+Am(f, d)-Hb(hb, d)-Hm(hm, f) =96

15、+25+8 = 129dB 14 、试比较 10 dBm、 10 W 及 10 dB 之间的差别。 24dPPLRTfstehRd21rehRd 2)(221rtehhRdddrthhd 12. 4mbTGGdPP20)4()(221rtehhRdddrthhd 12. 4 dBmdBWLGGPfhHdhHdfAGGLPfhHdhHdfAGGdPPTmbTmmbbmmbfsTmmbbmmbTP831131290610lg10),(),(),(),(),(),(42分值左右移动通信必须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移动通信是在复杂的干扰环境中运行的移动通信可以利用的频谱资源非常有限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结

16、构多种多样网络管理和控制必须有效移动台必须适合于在移动环境中使用填空题传输广播式双向方式应答式双向传输工作方式有单工双工半双工单工通信通信双方电台交替地进行收信和发信根据收发频的异同又可分为同频单工和异频单工例寻呼系统简答题双工通信指通信双方可同时进行传输消息的工作方式双对系统频带的要求可在通信设备中采用同步的半双工通信方式即时分双工故频分双工和时分双工相结合例手机用不同载频来区分两个通信方向收发采用同一载频通过时间上的交替使用同一载频来区分两个通信方向半双工通信移动台dBm是一个考征功率绝对值的值,计算公式为:10lgP (功率值/1mw) 。0dbm=0.001w 左边加 10=右边乘 1

17、0 10w=10lg10w/1w=10dBw 1w=10lg1w/1w=0dBW 10dBw-0dBw=10dB 1w=0dB 1000mW=30dBm 1mW=0dBm 第四章 1、所谓分集接收,是指接收端对它收到的多个衰落特性互相独立( 携带同一信息) 的信号进行特定的处理,以降低信号电平起伏的办法。 2、分集有两重含义: 一是分散传输, 使接收端能获得多个统计独立的、携带同一信息的衰落信号; 二是集中处理, 即接收机把收到的多个统计独立的衰落信号进行合并( 包括选择与组合) 以降低衰落的影响。 3、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可能用到两类分集方式: 一类称为“宏分集” ; 另一类称为“微分集” 。

18、4、就可构成不同的合并方式。 常用的有以下三种方式:选择式合并、最大比值合并、等增益合并。 合并性能:最大比等增益选择式合并 5、一般的分集技术把多径信号作为干扰来处理,而RAKE 接收机采取变害为利的方法, 即利用多径现象来增强信号。 6、在信息码元序列中加入监督码元就称为差错控制编码,也叫纠错编码。纠错编码是以降低信息传输速率为代价来提高传输可靠性的。 7、 第五章(重点) 1、常规的多址方式有三种: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 、 码分多址(CDMA) 。 2、频分多址是指将给定的频谱资源划分为若干个等间隔的频道( 或称信道) 供不同的用户使用。在单纯的 FDMA 系统中,

19、 通常采用频分双工(FDD)的方式来实现双工通信, 即接收频率 f 和发送频率 F是不同的。移动台到移动台之间不能直接通信, 而必须经过基站中转。 3、在 800 MHz频段, 收发频率间隔通常为 45 MHz。 4、在话音通信中,业务量的大小用话务量来量度。 话务量又分为流入话务量 和完成话务量。流入话务量 A为 A = S 式中: 的单位是( 次/ 小时) ; S 的单位是( 小时/ 次) ; 两者相乘而得到 A应是一个无量纲的量, 专门命名它的单位为“爱尔兰”(Erlang)。Erl 5、1 爱尔兰就表示平均每小时内用户要求通话的时间为 1 小时。 6、一个信道实际所能完成的话务量必定小

20、于 1 爱尔兰。 也就是说, 7、完成话务量的性质与计算 设在观察时间 T 小时内, 全网共完成 C1次通话, 则每小时完成的呼叫次数为 完成话务量即为 式中,C1S即为观察时间 T 小时内的实际通话时间。 8、最忙 1 小时内的话务量与全天话务量之比称为集中系数, 用 k 表示, 一般 k=10%15% 。 设通信网中每一用户每天平均呼叫次数为 C(次/ 天) , 每次呼叫的平均占用信道时间为 T(秒/ 次) , 集中系数为 k, 则每用户的忙时话务量为 在用户的忙时话务量 a 确定之后, 每个信道所能容纳的用户数 m就不难计算: 全网的用户数为 m n。 9、空闲信道的选取方式主要可以分为

21、两类: 一类是专用呼叫信道方式( 或称“共用信令信道”方式) ; 另一类是标明空闲信道方式。 10、什么是专用呼叫信道方式?优缺点及应用。这种方式是指在网中设置专门的呼叫信道, 专用于处理用户的呼叫。优点是处理呼叫的速度快;但是,若用户数和共用信道数不多时,专用呼叫信道呼叫并不繁忙,它又不能用于通话,利用率不高。因此,这种方式适用于大容量的移动通信网,是公用移动电话网络所用的主要方式,我国规定 900MHZ 蜂窝移动电话网就采用这种方式。 11、时分多址是指把时间分割成周期性的帧, 每一帧再分割成若干个时隙( 无论帧或时隙都是互不重叠的) 。 在频分双工(FDD)方式中, 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

22、帧分别在不同的频率上。 在时分双工(TDD)方式中,上下行帧都在相同的频率上。 12、GSM系统的帧长为 4.6 ms( 每帧 8 个时隙) , 每个时隙宽度为 577us。DECT系统的帧长为 10 ms( 每帧 24 个时隙) , PACS 系统的帧长为 2.5 ms( 每帧 8 个时隙) 。TDMA 系统既可以采用频分双工(FDD)方式, 也可以采用时分双工(TDD)方式。 13、码分多址 CDMA 分类:跳频码分多址(FH-CDMA) 、直扩码分多址(DS-CDMA) 。 14、带状网可进行频率再用。 若以采用不同信道的两个小区组成一个区群( 在一个区群内各小区使用不同的频率, 不同的

23、区群可使用相同的频率) , 称为双频制。 若以采用不同信道的三个小区组成一个区群,称为三频制。 从造价和频率资源的利用而言, 当然双频制最好; 但从抗同频道干扰而言, 双频制最差, 还应考虑多频制。 15、频率复用:频率复用也称频率再用,就是重复使用频率,在 GSM网络中频率复用就是,使同一频率覆盖不同的区域(一个基站或该基站的一部分(扇形天线)所覆盖的区域) ,这些使用同一频率的区域彼此需要相隔一定的距离(称为同频复用距离) ,以满足将同频干扰抑制到允许的指标以内。 16、设某基站有 8 个无线信道,移动用户的忙时话务量为 0.0l 爱尔兰,要求呼损率 B0.1 。问若采用专用信道方式能容纳

24、几个用户?信道利用率为多少?若采用单信道共用和多信道共用方式,那么容纳的用户数和信道利用率分别为多少?试将这三种情况的信道利用率加以比较。 TC10SCTSA100136001kTCakTCnAanAm3600/分值左右移动通信必须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移动通信是在复杂的干扰环境中运行的移动通信可以利用的频谱资源非常有限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多种多样网络管理和控制必须有效移动台必须适合于在移动环境中使用填空题传输广播式双向方式应答式双向传输工作方式有单工双工半双工单工通信通信双方电台交替地进行收信和发信根据收发频的异同又可分为同频单工和异频单工例寻呼系统简答题双工通信指通信双方可同时进行传输

25、消息的工作方式双对系统频带的要求可在通信设备中采用同步的半双工通信方式即时分双工故频分双工和时分双工相结合例手机用不同载频来区分两个通信方向收发采用同一载频通过时间上的交替使用同一载频来区分两个通信方向半双工通信移动台解:1)采用专用道共用方式( 即专用呼叫信道方式) :一个信道专门用于呼叫,其余信道采用共用方式 n=8-1=7 查表 5-2 , 得 A=4.666, m A/(na)66 可以容纳用户数 nm 466,查表 5-2 得,信道利用率约为 60 2)采用单信道共用方式:m=11,可以容纳 m 888 个用户查表 5-2, 得 A=0.111,信道利用率是 10 3)采用多信道共用

26、方式:n8,m 70,可以容纳 nm=560个用户。查表得,信道利用率是 63.0 比较:采用多信道共用的方式信道利用率最高,采用单信道共用的方式信道利用率最低。 17、为什么说最佳的小区形状是正六边形?答:全向天线辐射的覆盖区是个圆形。为了不留空隙地覆盖整个平面的服务区,一个个圆形辐射区之间一定含有很多的交叠。在考虑了交叠之后,实际上每个辐射区的有效覆盖区是一个多边形。根据交叠情况不同,覆盖区可以是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在服务区面积一定的情况下,正六边形小区的形状最接近理想的圆形,用它覆盖整个服务区所需的基站数最少,也就最经济。 18、区群的组成应满足两个条件: 一是区群之间可以邻接,

27、 且无空隙无重叠地进行覆盖; 二是邻接之后的区群应保证各个相邻同信道小区之间的距离相等。满足上述条件的区群形状和区群内的小区数不是任意的。 可以证明, 区群内的小区数应满足下式:N = 2i+ij+2j N最小是 3. (会画) 19、自某一小区 A出发, 先沿边的垂线方向跨 j 个小区, 再向左( 或向右) 转 60, 再跨 i 个小区, 这样就到达同信道小区 A。 在正六边形的六个方向上,可以找到六个相邻同信道小区, 所有 A小区之间的距离都相等。 设小区的辐射半径( 即正六边形外接圆的半径) 为 r, 则从图可以算出同信道小区中心之间的距离为: 可以看出群内小区数 N越大,同信道到小区的

28、距离就越远,抗同频干扰的性能也越好。 20、小区的分裂。在整个服务区中, 每个小区的大小可以是相同的, 这只能适应用户密度均匀的情况。 事实上服务区内的用户密度是不均匀的。 21、信道( 频率) 配置的方式有两种:分区分组配置法和等频距配置法。 22、分区分组配置法所遵循的原则是: 尽量减小占用的总频段, 以提高频段的利用率; 同一区群内不能使用相同的信道, 以避免同频干扰; 小区内采用无三阶互调的相容信道组, 以避免互调干扰(重点考虑) 。 23、(计算题)等频距配置法是大容量蜂窝系统广泛使用的频率分配方法。是按等频率间隔来配置信道的,只要频距选得足够大,就可以有效地避免邻道干扰。这样的频率

29、配置可能正好满足产生互调的频率关系,但正因为频距大,干扰易于被接收机输入滤波器滤除而不易作用到非线性器件,所以也就避免了互调的产生。等频距配置时可根据群内的小区数 N 来确定同一信道组内各信道之间的频率间隔, 例如,第一组用(1 , 1+N, 1+2N, 1+3N, ) , 第二组用(2, 2+N, 2+2N, 2+3N, ) 等。 24、(填空题)为了进一步提高频率利用率,是信道配置能随移动通信业务量地理分布的变化而变化,有两种方法:一是“动态配置法”随业务量的变化重新配置全部信道;二是“柔性配置法”准备若干信道,需要时提供给某个小区使用。 25、(记)通常每个基站要同时支持 50 路话音呼

30、叫,每个交换机可以支持近 100 个基站,交换机到固定网络之间需要 5000 个话路的传输容量。 26、(简答题)交换机通常由交换网络( 或称接续网络) 、 接口和控制系统组成。交换网络的作用是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将任一输入线与输出线接通。接口单元把来自用户线或中继线的各种不同的输入信令和消息转成统一的机内信令, 以便控制单元或交换网络进行处理或接续。 控制系统主要负责话路的接续控制, 另外还负责通信网络的运行、 管理和维护功能。 27、移动通信网络中使用的交换机通常称为移动交换中心(MSC)。 它与常规交换机的不同之处是: MSC除了要完成常规交换机的所有功能外,它还负责移动性管理和无线资源

31、管理( 包括越区切换、 漫游、用户位置登记管理等) 。 28、(填空题)在数字移动通信系统中, 将移动性管理、 用户鉴权及认证从 MSC中分离出来, 设置原籍位置寄存器(HLR)和访问位置寄存器(VLR)来进行移动性管理。 rNrjijiiijrD3)( 3) 2/3() 2/(32222分值左右移动通信必须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移动通信是在复杂的干扰环境中运行的移动通信可以利用的频谱资源非常有限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多种多样网络管理和控制必须有效移动台必须适合于在移动环境中使用填空题传输广播式双向方式应答式双向传输工作方式有单工双工半双工单工通信通信双方电台交替地进行收信和发信根据收发频的

32、异同又可分为同频单工和异频单工例寻呼系统简答题双工通信指通信双方可同时进行传输消息的工作方式双对系统频带的要求可在通信设备中采用同步的半双工通信方式即时分双工故频分双工和时分双工相结合例手机用不同载频来区分两个通信方向收发采用同一载频通过时间上的交替使用同一载频来区分两个通信方向半双工通信移动台29、MSC为移动交换中心, 它是无线电系统与公众电话交换网之间的接口设备, 完成全部必须的信令功能以建立与移动台的往来呼叫。其主要责任是: 路由选择管理; 计费和费率管理; 业务量管理; 向归属位置寄存器(HLR)发送有关业务量信息和计费信息。 30、HLR和 VLR的概念及功能。 HLR为归属位置寄

33、存器, 负责移动台数据库管理。 其主要责任是: 对在 HLR中登记的移动台(MS)的所有用户参数的管理、 修改等; 计费管理; VLR的更新。 VLR为访问位置寄存器, 是动态数据库。 其主要责任是: 移动台漫游号管理; 临时移动台标识管理; 访问的移动台用户管理; HLR的更新; 管理 MSC区、位置区及基站区; 管理无线信道( 如信道分配表、 动态信道分配管理、 信道阻塞状态) 。 31、(简答题)人机接口(Sm 接口) 。 Sm 是用户与移动网之间的接口。移动台与基站之间的接口(Um接口) 。 Um是移动台与基站收发信机之间的无线接口, 是移动通信网的主要接口。 基站与移动交换中心之间的

34、接口(A 接口) 。 A 接口是网络中的重要接口, 因为它连接着系统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基站和移动交换中心。 32、与通信有关的一系列控制信号统称为信令。其作用是:保证用户信息有效且可靠的传输。 33、信令分为两种:一是用户到网络节点间的信令(接入信令) ;另一种是网络节点之间的信令(网络信令) 。在通信系统中,接入信令是指移动台至基站之间的信令。网络信令称为 7 号信令系统(SS7) 。 34、按信号形式不同,信令分为数字信令和音频信令。 35、拨号信令是移动台主叫时发往基站的信号。它应考虑与市话机有兼容性且适宜于在无线信道中传输, 常用的方式有单音频脉冲、 双音频脉冲、 10 中取 1、

35、 5 中取 2 以及 43 方式。 36、(简答题)为什么采用 43 方式(优点)就是市话网用户环路中用的双音多频(DTMF)方式?在与地面自动电话网衔接时不需译码转换。每次发送用高音群的一个单音和低音群的一个单音来代表一个十进制数,两者频差较大,易于检出。与市话兼容,不许转换,传送速度快。设备简单,有国际通用的集成电路可用,性能可靠,成本低。尚保留有两个功能键“*” 、 “#” ,可根据需要赋予其他功能。 37、常用的网络信令就是 7 号信令,它主要用于交换机之间、交换机与数据库( 如 HLR 、VLR 、AUC) 之间交换信息。 38、 7 号信令系统的协议,它包括MTP 、SCCP 、T

36、CAP 、MAP 、OMAP 和 ISDN-UP等部分。 39、消息传递部分(MTP)提供一个无连接的消息传输系统。 40、7 号信令网络是与现在 PSTN平行的一个独立网络。 它由三个部分组成: 信令点(SP) 、 信令链路和信令转移点(STP) 。 SSP 是电话交换机, SCP 包括提供增强型业务的数据库, SCP 接收 SSP的查询, 并返回所需的信息给 SSP。STP是在网络交换机和数据库之间中转SS7 消息的交换机。 41、越区( 过区) 切换(Handover 或Handoff) 是指将当前正在进行的移动台与基站之间的通信链路从当前基站转移到另一个基站的过程。 该过程也称为自动链

37、路转移 ALT(Automatic Link Transfer)。 42、越区切换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硬切换, 另一类是软切换。 硬切换是指在新的连接建立以前, 先中断旧的连接。 而软切换是指既维持旧的连接, 又同时建立新的连接, 并利用新旧链路的分集合并来改善通信质量, 当与新基站建立可靠连接之后再中断旧链路。 43、(简答题)移动台辅助的越区切换。 在该方式中, 网络要求移动台测量其周围基站的信号质量并把结果报告给旧基站, 网络根据测试结果决定何时进行越区切换以及切换到哪一个基站。IS-95 和 GSM系统采用了移动台辅助的越区切换。 44、(填空题)位置管理包括两个主要的任务:位置登记(

38、Location Registration)和呼叫传递(Call Delivery)。 第七章 1、GSM :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全球移动通信系统。 2、GSM系统的主要接口是指 A接口、 Abis 接口和 Um接口。 3、什么是 A接口,计算其数字物理链路的传输速率。 (见第七章 P231) 答: A接口定义为网络子系统(NSS) 与基站子系统(BSS) 之间的通信接口。 从系统的功能实体而言就是移动交换中心(MSC)与基站控制器 (BSC ) 之间的互连接口,其物理连接是通过采用标准的 2.048Mb/sPCM数字传输链路来实现的。

39、62*522048 4、(简答题) Um接口( 空中接口) 定义为移动台(MS)与基站收发信机(BTS) 之间的无线通信接口, 它是 GSM系统中最重要、 最复杂的接口。 5、什么叫 IMSI, 说明与 TMSI之间的联系。 (见第七章 P233) 答:在 GSM系统中, 每个用户均分配一个惟一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 。 此码在所有位置( 包括在漫游区) 都是有效的。 通常在呼叫建立和位置更新时, 需要使用 IMSI。考虑到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安全性, GSM系统能提供安全保密措施, 即空中接口无线传输的识别码采用临时移动用户识别码(TMSI) 代替 IMSI。 两者之间可按一定的算法互

40、相转换。 访问位置寄存器(VLR)可给来访的移动用户分配一个TMSI(只限于在该访问服务区使用) 。 6、IMSI 的总长不超过 15 位数字, 每位数字仅使用 0 9 的数字。 MCC: 移动用户所属国家代号, 占 3 位数字, 中国的 MCC 规定为 460 。 MNC: 移动网号码 MSIN: 移动用户识别码 由 MNC 和 MSIN两部分组成国内移动用户识别码(NMSI)。 分值左右移动通信必须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移动通信是在复杂的干扰环境中运行的移动通信可以利用的频谱资源非常有限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多种多样网络管理和控制必须有效移动台必须适合于在移动环境中使用填空题传输广播式双

41、向方式应答式双向传输工作方式有单工双工半双工单工通信通信双方电台交替地进行收信和发信根据收发频的异同又可分为同频单工和异频单工例寻呼系统简答题双工通信指通信双方可同时进行传输消息的工作方式双对系统频带的要求可在通信设备中采用同步的半双工通信方式即时分双工故频分双工和时分双工相结合例手机用不同载频来区分两个通信方向收发采用同一载频通过时间上的交替使用同一载频来区分两个通信方向半双工通信移动台7、移动台的号码类似于 PSTN中的电话号码, 是在呼叫接续时所需拨的号码, 其编号规则应与各国的编号规则相一致。 移动台国际 ISDN号码(MSISDN)。CC: 国家代号, 即移动台注册登记的国家代号,

42、中国为 86 。NDC: 国内地区码。SN: 移动用户号码。由 NDC和 SN两部分组成国内 ISDN号码, 其长度不超过 13 位数。 国际 ISDN号码长度不超过 15 位数字。 移动台漫游号码(MSRN)。 一旦该移动台离开该服务区, 此漫游号码即被收回, 并可分配给其它来访的移动台使用。 8、GSM系统能提供 6 类 10 种电信业务。 9、(判断题)短消息业务包括移动台之间点对点短消息业务以及小区广播短消息业务。点对点短信业务是由短消息业务中心完成存储和前转功能。短消息的业务中心是与 GSM系统相分离的独立实体,它不仅服务于 GSM用户,也可服务于具备接受短消息业务。 10、TDMA

43、/FDMA接入方式,GSM系统中, 由若干个小区(3 个、 4 个或 7 个) 构成一个区群, 区群内不能使用相同的频道, 同频道距离保持相等, 每个小区含有多个载频, 每个载频上含有 8 个时隙, 即每个载频有 8 个物理信道, 因此, GSM系统是时分多址/ 频分多址的接入方式。 11、(计算题)GSM系统的频段分为:上行 890915MHz和下行 935960MHz ,(1) 计算系统的收发频率间隔, 物理信道数目, 画出频谱图,说明其多址方法如何实现;(2) 画出区群构成图,说明同频小区的分布。 (解见第七章 P238) 解:(1) 系统的收发频率间隔为 960-915= 45 MHz

44、 , 每个载频上含有 8 个时隙,即每个载频有 8 个物理信道,由于载频间隔是 0.2 MHz ,因此 GSM系统整个工作频段分为 124 对载频。因此 GSM系统的物理信道有 1248=992 个。 12、GSM的调制方式是高斯型最小移频键控(GMSK)方式, 矩形脉冲在调制器之前先通过一个高斯滤波器。 这一调制方案由于改善了频谱特性。 13、小区覆盖半径最大为 35 km , 最小为 500 m 。 14、每一个 TDMA 帧分 0 7 共 8 个时隙, 帧长度为 120/26 4.615 ms 。 每个时隙含 156.25 个码元, 占 15/26 0.577 ms 。 由若干个 TDM

45、A 帧构成复帧, 其结构有两种: 一种是由 26 帧组成的复帧, 这种复帧长 120 ms , 主要用于业务信息的传输, 也称作业务复帧; 另一种是由 51 帧组成的复帧, 这种复帧长 235.385 ms , 专用于传输控制信息, 也称作控制复帧。 15、由 51 个业务复帧或 26 个控制复帧均可组成一个超帧,超帧的周期为 1326 个 TDMA 帧,超帧长 51 264.615 10-36.12 s 。 16、(记) 载有编码话音的业务信道分为全速率话音业务信道(TCH/FS) 和半速率话音业务信道(TCH/HS), 两者的总速率分别为 22.8 kb/s和 11.4 kb/s。 17、

46、(填空题)在 GSM系统中, 每帧含 8 个时隙, 时隙的宽度为 0.577 ms , 其中包含 156.25 bit。 TDMA信道上一个时隙中的信息格式称为突发脉冲序列。 18、(记 6 )常规突发(NB, Normal Burst)脉冲序列。 常规突发脉冲序列亦称普通突发脉冲序列, 用于业务信道及专用控制信道。 常规突发脉冲序列 19、信道的组合:(1) 业务信道的组合方式,业务信道的复帧含 26 个 TDMA 帧。 上行帧在时间上比下行帧推后 3 个时隙。 (2) 控制信道的组合方式,控制信道的复帧含 51 帧, 其组合方式类型较多, 而且上行传输和下行传输的组合方式也不相同。 BCH

47、和 CCCH 在 TS0 上的复用 20、(简答题)说明一个逻辑信道和一个物理信道的对应关系。 标号相同地表示一个物理信道,标号相同的再重新组合成为一个逻辑信道。 21、GSM系统的话音编码和信道编码的组成框图中,话音编码主要由规则脉冲激励长期预测编码 (RPE-LTP编译码器) 组成。 22、在 GSM系统中,采用自适应均衡抵抗多径效应造成的时散现象,采用卷积编码纠随机干扰,采用交织编码抗突发干扰,此外,还可采分值左右移动通信必须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移动通信是在复杂的干扰环境中运行的移动通信可以利用的频谱资源非常有限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多种多样网络管理和控制必须有效移动台必须适合于在移

48、动环境中使用填空题传输广播式双向方式应答式双向传输工作方式有单工双工半双工单工通信通信双方电台交替地进行收信和发信根据收发频的异同又可分为同频单工和异频单工例寻呼系统简答题双工通信指通信双方可同时进行传输消息的工作方式双对系统频带的要求可在通信设备中采用同步的半双工通信方式即时分双工故频分双工和时分双工相结合例手机用不同载频来区分两个通信方向收发采用同一载频通过时间上的交替使用同一载频来区分两个通信方向半双工通信移动台用跳频技术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抗干扰性能。 23、采用每帧改变频率的方法,即每隔 4.615 ms改变载波频率,亦即跳频速率为 1/4.615 ms=217 跳/ 秒。 24、(判断

49、题)为了提高频谱利用率,GSM系统还采用了话音激活技术。 此技术也被称为间断传输(DTx) 技术,其基本原则是只在有话音时才打开发射机,这样可以减小干扰,提高系统容量。 25、所谓位置登记( 或称注册) , 是通信网为了跟踪移动台的位置变化,而对其位置信息进行登记、删除和更新的过程。位置信息存储在原籍位置寄存器(HLR)和访问位置寄存器(VLR)中。 26、鉴权是为了确认移动台的合法性, 而加密是为了防止第三者窃听。 27、(简答题)TMSI和 IMSI 的区别与联系。 为了防止非法监听进而盗用IMSI,当在无线链路上需要传送 IMSI 时, 均用临时移动用户识别码(TMSI) 代替 IMSI

50、, 仅在位置更新失败或 MS得不到 TMSI时才使用 IMSI。IMSI 是唯一且不变的。但 TMSI是不断更新的。 28、呼叫接续和位置登记任选一个考(图)移动用户主呼:移动台(MS)在随机接入信道(RACH)上, 向基站(BS) 发出“信道请求”信息, 若BS接收成功, 就给这个 MS分配一个专用控制信道, 即在准许接入信道(AGCH)上向 MS发出“立即分配”指令。 MS 在发起呼叫的同时, 设置一定时器, 在规定的时间内可重复呼叫, 如果按预定的次数重复呼叫后, 仍收不到 BS的应答, 则放弃这次呼叫。 29、所谓过区切换,是指在通话期间,当移动台从一个小区进入另一个小区时,网络能进行

51、实时控制,把移动台从原小区所用的信道切换到新小区的某一信道,并保证通话不间断( 用户无感觉) 。 30、GSM系统采用的过区切换办法称之为移动台辅助切换(MAHO) 法。 31、GPRS 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目标是提供高达 115.2kb/s速率的通用分组无线业务。优点:仅在实际传送和接收时才使用无线资源。资费的合理性,用户只需按数据通信量付费即可。 32、GPRS业务的网络需要增加两个主要单元: SGSN(GPRS服务支持节点) 和 GGSN(GPRS 网关支持节点) 。 SGSN 的工作是对移动终端进行定位和跟踪, 并发送和接收移动终端的分组。GGSN 将 SGSN发送和接收的 GS

52、M分组按照其他分组协议( 如 IP) 发送到其他网络。 分值左右移动通信必须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移动通信是在复杂的干扰环境中运行的移动通信可以利用的频谱资源非常有限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多种多样网络管理和控制必须有效移动台必须适合于在移动环境中使用填空题传输广播式双向方式应答式双向传输工作方式有单工双工半双工单工通信通信双方电台交替地进行收信和发信根据收发频的异同又可分为同频单工和异频单工例寻呼系统简答题双工通信指通信双方可同时进行传输消息的工作方式双对系统频带的要求可在通信设备中采用同步的半双工通信方式即时分双工故频分双工和时分双工相结合例手机用不同载频来区分两个通信方向收发采用同一载频通过时间上的交替使用同一载频来区分两个通信方向半双工通信移动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