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心理学基础教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79055383 上传时间:2024-08-25 格式:PPT 页数:185 大小:3.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心理学基础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5页
现代心理学基础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5页
现代心理学基础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5页
现代心理学基础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85页
现代心理学基础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心理学基础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心理学基础教案(18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第一节 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的界说一心理学的界说心理学是阐述心灵的学问。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的科学。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心理学是对行为和心理历程的科学研究。二什么是心理学二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揭示心理规律的一门学科。简言之,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揭示心理规律的科学。年,德国哲学家、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把实验的研究方法引入到心理学的研究,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一)心理现象、根据心理现象的动态静态维度来划分()心理过程动态泛指心理操作的加工程序,包括心理事件的相

2、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加工过程。认知过程又称认识过程,是个体对客观刺激(信息)接受、编码,存储、提取的心理过程。 情绪过程是个体对客观事物产生的态度体验。意志过程是个体自觉地确定目标,并根据目标调节自身行动,克服困难,实现既定目标的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三者的关系认识、情感与意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认识是基础、情感是动力,意志起调节作用 ()心理状态过渡态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内出现的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人格心理静态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主要包括心理倾向性和心理特征两个方面。心理倾向性是指个体所具有的意识倾向和对客观事物的稳定的态度,是推动人进

3、行活动的动力系统,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它决定着人对周围世界认识和态度的选择和趋向,决定着他追求什么,什么对他来说是最有价值的。心理特征是一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状态,这种稳定的心理状态是心理倾向概括化和定型化的结果。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与人格心理三者的关系心理状态和人格心理是在心理过程进行中形成和表现的。心理过程的进行受心理状态和人格心理的影响和制约。心理状态是一种介于心理过程和人格心理之间的相对稳定状态。心理状态经常出现就会形成人格心理。人格心理会影响心理状态的性质。人格心理也会随时间和其他因素的变化而发生一定的变化。、根据心理现象能否被觉知到的维度来划分()意识就是正在

4、被人觉察到的心理现象。()无意识就是潜伏在意识之下难以被觉知的心理现象。(二)心理和行为心理和行为不是一一对应的。第二节心理的实质唯心主义的观点:认为人的心理是不依赖于物质而存在的永恒不变的灵魂。心理是脑之外的独立存在,客观事物是由人的感觉、意识、精神等决定的。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作为心理的哲学基础。辨证唯物主义关于心理的实质的看法: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主观的能动的反映。一、脑是心理的器官一、脑是心理的器官二、心理是脑的机能二、心理是脑的机能反射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基本方式。反射是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一)无条件反射和条

5、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在种族发展过程中形成而遗传下来的,其神经联系是规定的,是与生俱来的、不学而会的反射。如:食物反射、性反射、防御性反射、探求反射。 条件反射是有机体通过后天的经验,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另一种性质的反射。它形成是在大脑皮层上建立暂时神经联系的过程。(二)两种著名的反射理论、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三)两种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指以可以直接感知到的具体刺激物为信号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第二信号系统指以语言为信号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各种稳定的条件反射系统是动力定型,是人们形成习惯、动作技巧乃至性格的生理基础。(四)高级神经活动过程、兴奋过程由刺

6、激引起的大脑皮层的活跃状态,其作用在于引起和加强低级中枢及其所支配的各种器官的活动。、抑制过程表现为大脑皮层兴奋性和传导性的阻抑和降低,其作用在于制止和减弱低级中枢及其所支配的各种器官的活动。(1)兴奋与抑制的集中与扩散(2)兴奋与抑制的相互诱导正诱导:抑制过程兴奋过程负诱导:兴奋过程抑制过程 三心理是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三心理是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一)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源泉(二)社会实践制约着人的心理的发展(三)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观念反映(四)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五)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第三节学习心理学的意义有助于教学改革和教育研究有助于教师对学生的管理

7、,提高师生的交流质量有助于保证教师教育、教学方式的科学性有助于师范生的自我了解、自我教育 有助于掌握学习规律和方法,增强学习心理调适和辅导的技巧第二章心理过程分析第二章心理过程分析第一节注意第一节注意一概述一概述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注意的外部表现明显的感官趋向活动无关动作的抑制血液循环和呼吸都会发生变化二注意的特点(一)指向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有选择地反映一定的对象,而离开其他对象,表现出心理活动的选择性。(二)集中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停留在一定的对象上,并保持一定的强度和紧张度。注意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是伴随心理过程而产生的。如果离开了心理过程,注意就失去了内容依托,是各种

8、心理过程的共同属性。三注意的功能(一)选择功能使人们在某一时刻选择有意义的、符合当前活动需要和任务的刺激信息,同时避开或抑制无关刺激的作用 。(二)维持功能可以将选取的刺激信息在意识中加以保持,以便心理活动对其进行加工,完成相应的任务。(三)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功能使心理活动根据当前需要做出适当分配和转移 。四注意的种类(一)根据注意的目的性和努力程度,可以将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又称不随意注意。、有意注意是事先有预定的目的,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又称随意注意。、有意后注意是事先有预定的目的,但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二)根据注意指向对象的不同

9、,可以将注意分为、环境注意对外部世界的对象和现象的注意。、自我注意对自己的身体、行为和观念的注意。五影响注意的因素(一)无意注意、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的对比关系刺激物的动感刺激物的新异性、人本身的状态需要和兴趣情绪情感和态度过去的知识经验精神状态和身体状况(二)有意注意对活动目的和任务的认识程度间接兴趣合理地组织活动外界干扰意志六注意的品质(一)注意的稳定性是指个体在较长时间内将注意集中在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的特性。注意的分散(分心)是指在主客观诱因的干扰下,人的注意离开应该完成的任务而指向无关的活动和客体,即是注意不自觉地离开当前应该完成的活动而被无关刺激所吸引。是注意不稳定的

10、表现。注意的起伏现象是指人在感知同一对象时很难长时间地保持注意,而表现为周期性的加强或减弱的现象。图中有多少个小圆点?图中有多少个小圆点?(二)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里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注意的范围受下列因素影响:(1)客体复杂程度和客体间的关系。(2)照明程度和有无其它干扰等也影响注意的广度。(3)活动任务简单与复杂对注意广度有影响。(4)个人的知识经验也影响注意广度。(三)注意的转移是个体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个活动上。是注意灵活性的表现。影响因素:原有事物引起的注意强度新注意对象的特点个体神经过程的特点

11、注意转移与注意分散的区别:注意的转移是根据任务的需要,主动合理地将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这里注意灵活性的表现。 注意的分散则是因无关刺激的干扰,使人们注意被动地、不自觉地离开了注意对象,是注意不稳定性的表现。 (四)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别指向两种以上不同的对象和活动上。注意分配的条件在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中,必须每一种活动是相当熟悉的,其中一种是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建立起联系,形成某种反应系统。活动的复杂程度会影响注意的分配。七、学生注意力的培养(一)要培养广泛而稳定的兴趣(二)要加强意志力的锻炼,培养“闹中求静”的本领(三)要养成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

12、培养良好的注意习惯(四)培养良好的增绪,控制调节激情,有利于增强注意力(五)要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对培养注意力和注意品质的意义 第二节感知觉一感觉(一)定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是一种简单的认识活动,是人认识的起点。纯粹的感觉是不存在的。(二)感觉的种类外部感觉内部感觉本体感觉(三)感觉的心理现象、感觉阈限与感受性感受性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衡量的。()绝对感受性与绝对阈限()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感觉适应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感觉对比当同一感官受到不同刺激的作用时,其感觉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

13、叫感觉对比。 同时对比:两种刺激物同时作用于一种感受器而发生的对比现象。继时对比:两种刺激物相继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而发生的对比现象。 、感觉相关对一个感受器的微弱刺激能提高其他感受器的感受性,对一个感受器的强烈刺激会降低其他感受器的感受性 、感觉补偿某一感觉系统的技能丧失后由其他感觉系统的技能来弥补的现象 。、联觉(四)感受性提高、职业要求、经常练习、感觉补偿二知觉(一)定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对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二)分类、空间知觉是反映物体的形状、大小、方位和距离远近等空间特性的知觉.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和深度知觉等。

14、、时间知觉是反映客观事物运动和变化的延续性与顺序性的知觉.人们通过时间知觉来感知时间的长短、快慢、节奏与先后等。 、运动知觉()真动知觉()似动知觉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计时工具人为活动自然规律心理状态活动对象知觉经验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刻板效应投射效应主观情绪情感(三)知觉的心理特性、知觉的相对性也叫知觉的选择性 ,人在知觉客观事物时总是把某些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其他事物作为知觉的背景。 、知觉的整体性(组织性)客观事物是由不同部分、不同属性组成的,但我们总是把客观事物作为整体来感知,即把客观事物的个别特性综合为整体来反映 。 知觉的相似原则知觉的相似原则 知知 觉觉 的的

15、 接接 近近 原原 则则 知知 觉觉 闭闭 合合 原原 则则 知 觉 的 连 续 原 则、知觉的理解性人在知觉过程中总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当前知觉的对象,并用语言来描述它,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 。、知觉的恒常性知觉条件发生改变,知觉映象保持不变的心理现象。 形形 状状 恒恒 常常 性性大大小小恒恒常常性性颜颜 色色 恒恒 常常 性性(四)错觉指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必然会产生的某种固有倾向的歪曲知觉。1、不可能图形2、错觉缪勒- -莱尔错觉 三、遵循感知规律,运用直观原则遵循感知规律,运用直观原则(一)基本的直观形式及其特点(一)基本的直观形式及其特点实物直观就是通过观察实物与标本、演示性实验

16、、教学性参观等方式,为知识的领会理解提供感性材料。教具直观也叫模象直观,指通过图片、图表、模型、幻灯和教学电影等模拟实物的形象而提供感性的材料。言语直观是通过语言(书面和口头)的生动具体描述、形象鲜明的比喻、合乎情理的夸张等形式,提供感性认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二)形象与言语的正确结合(二)形象与言语的正确结合三种方式:(1)言语在前,形象在后,主要起动员与提示的作用;(2)言语与形象交叉或同时进行,言语主要起引导观察、补充说明重点与难点的作用;(3)言语在形象的后面,主要起总结概括或强化的作用。(三)遵循感知规律提高直观效果(三)遵循感知规律提高直观效果1、运用被感知事物的强度律。2、运用

17、对象与背景差别的知觉规律。3、运用静止背景上的对象活动性易被知觉的规律。4、运用知觉的组合规律,教师在绘图与制作直观教具时,对象的背景上不应附加类似的颜色、线条或图格,以免破坏原对象的整体性。5、让学生交替使用多种感官感知对象。四、观察及观察力的培养观察及观察力的培养1、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这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2、要有充分的观察准备,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制定观察的计划。3、在实际观察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良好观察品质。4、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记录并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日记或作文。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成果,不断提

18、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第三节表象与记忆一表象(一)定义客观事物不在主体面前呈现时,在观念中所保持的客观对象的形象和客体形象在观念中复现的过程。也就是在人脑中重现的过去感知过的客观事物的具体形象。(二)表象的特征、直观形象性、概括性(三)分类、依据表象的概括性水平来分()个别表象()一般表象、依据表象产生的主要感觉通道来分()视觉表象()听觉表象()运动表象二记忆(一)定义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二)三个记忆系统、感觉记忆(瞬时记忆、感觉登记)、短时记忆(工作记忆)、长时记忆(三)分类、根据记忆的内容来分()形象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

19、、依据记忆有无目的性来分()无意记忆(不随意记忆)主体事先没有明确的记忆意图和目的,无需付出特别的意志努力,也不需采用任何的记忆策略和手段,信息完全是自然而然地被纳入长时记忆中。()有意记忆(随意记忆)是指事先有明确的记忆意图和目的,运用一定的策略和方法,需经过意志努力的记忆。、依据所要学习的材料本身有无意义或学习者是否理解其意义(有无理解的参与)可分为()机械记忆是指对没有意义的材料或对事物还没有理解的情况下,仅仅依据事物的外部联系,采用机械重复的方式进行的记忆。()意义记忆在对记忆对象理解的基础上,依据事物的内在联系,并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智力加工所进行的记忆。(四)保持与遗忘、含义保持

20、就是记忆过的事物作为经验在头脑中得到巩固的过程,就是信息的储存过程。遗忘是记忆过的内容不能再认或回忆或表现为错误的回忆和再认的现象,是保持的对立面。、遗忘学说()记忆痕迹消退说主要强调生理活动过程对记忆痕迹的影响,认为遗忘是由于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致最后消退的结果。 ()干扰说干扰抑制说认为遗忘,是由于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一旦排除了这些干扰,记忆就能够恢复。 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与记忆的材料对后继学习与记忆材料的干扰。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与记忆的材料对先前学习与记忆材料的保持与回忆的干扰。()提取失败理论遗忘不是由于痕迹的消退,而是因为检索线遗忘不是由于痕迹的消退,而

21、是因为检索线索困难所致。索困难所致。()情绪动机影响说动机性遗忘说又称为压抑说,认为遗忘是由于某种动机性遗忘说又称为压抑说,认为遗忘是由于某种动机的压抑所致。动机的压抑所致。、遗忘规律()“先快后慢”的遗忘进程。()记忆材料性质的不同对保持有很大的影响。()材料的意义()学习程度的不同()记忆材料的数量()材料的位置(五)记忆的品质、记忆的敏捷性、记忆的准确性、记忆的持久性、记忆的准备性(六)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品质(六)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品质1、应教育学生明确识记目的和任务,不断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2、应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识记方法第一,少用机械重复的方法,多发展意义识记和理解记忆

22、的能力。第二,避免单纯死记硬背,引导学生多思考充分调动智力活动的积极性。第三,避免学生用单一分析器识记,注意采用“多通道协同记忆法”,把看、听、念(说或读)、写都利用起来。使用大脑。第四,对特别抽象难记的材料,还可用“形象记忆法,以增强识记的效果。第五,对于机械的无内在联系的史地及其它材料,还可引导学生用“记忆术”强记。3、应正确组织学生的复习和练习,以便及时强化,加深理解,纳入经验系统,巩固所记内容。4、应培养学生自我检查的能力和习惯,注意正确地再认与回忆。5、还应注意学生的心理卫生和身心健康,合理使用大脑。第四节思维与想象一思维(一)定义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23、(二)思维的特征、概括性所谓概括反映是指反映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反映事物运动的内在规律。、间接性是人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当前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并以此为媒介,从而推导出前因后果或内部规律特征的反映形式。 思维的间接和概括反映是借助言语实现的。 (三)分类、依据思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同,可分为()常规思维对已有知识经验没有进行明显的改组,也没有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创造性思维对已有知识经验进行明显的改组,同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依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不同,可分为()聚合式思维辐合思维是人们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向一个方向思考,得出唯一结论的思维。 ()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指人们沿着

24、不同方向思考,得出大量不同的结论的思维。 、依据思维活动所要解决的问题的性质不同,可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实践思维)动作思维是以具体动作为工具解决直观而具体问题的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以头脑中的具体形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 ()抽象思维抽象思维是以语言为工具来进行的思维。 (四)思维的一般过程1、分析2、综合3、分类:4、比较5、抽象6、概括7、具体化:8、系统化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解决问题思维过程一般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四个阶段组成。(五)影响解决问题的心理因素、定势作用(心向作用)、功能固着、认知结构、情绪情感和动机状态、原型启发、知觉情境、个性因素(六)思

25、维的品质、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广阔性、思维的独立性、思维的批判性、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逻辑性8、思维的创造性 (七)怎样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1.应强调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的指导思想是: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其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知识,发展能力。(1)要激发学生发生疑问,提出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引起其浓厚的学习兴趣。(2)教学计划安排与单元活动设计要有充分的弹性。要考虑学生有接受消化的可能,又必须有一定的难度。还要让学生有时间去解决作业、实验和实际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启发式教学法的实施应采取多种形式,允许学

26、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既可通过教师讲授学习,也要通过“发现学习法”让学生主动地掌握知识。教师 不要干涉太多,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与习惯。(4)教学活动不必拘泥于公式化,应灵活掌握。既要防止学生死啃书本,注意知识灵活运用,触类旁通,又要防止学生轻视书本知识,不根据理论盲目猜测。要培养学生推理的严密性和论证的逻辑性。2、应加强对学生进行言语训练。3、注意运用心理定势的积极作用,发展“求同思维”,限制心理定势的消极作用,多发展求异思维,有利于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4、应加强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培养创造性品质应做到:(1)保持学生的自尊心、好奇心;(2)解除学生对错误的恐惧心理,面对

27、现实,敢于幻想,敢于实践;(3)鼓励学生和有创造性特征的人接触;(4)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5)鼓励学生的首创与独创精神;(6)避免用固定不变眼光看待有创造潜能的学生。 二想象(一)定义想象是人脑在思维的参与下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中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表象的基础上进行的。想象带有生动形象和间接概括认识事物的特点。想象既具有形象性,又具有新颖性。 感性材料是想象的基础。 实践活动是推动想象的原因和动力。 想象的作用:(1)想象对认识具有补充作用。(2)想象具有超前认识的作用。(3)想象具有满足需要的作用。(二)分类、依据产生想象有无目的意图来分()无意想象(不随意想象)

28、是没有特定目的、不自觉的想象。梦是不随意想象的极端情况。 ()有意想象(随意想象)是有一定的目的、自觉的想象。、依据想象内容的新颖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同,可分为()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样、模型、符号等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的相应事物形象的过程。影响因素刺激物本身是否鲜明、生动、形象主体本身旧表象的丰富程度主体是否正确理解词语和图表等实物标志的意义依赖于主体掌握与理解知识经验的深度和广度()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的言语、文字的描述而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影响因素创造动机原型启发积极的思维活动扩大知识范围,增加表象储备灵感灵感是一种最富创造性的高度紧张的精神力量和心理状态。3 、幻

29、想、理想与空想幻想是创造想象一样的准备阶段和特殊形式。它是一种同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如果某种幻想是以现实为依据,并指向行动,经过努力最终可以实现,那么它就变成理想。如果某种幻想完全脱离现实,毫无实现的可能,就成为空想。 (三)想象的形成方式:1、粘合方式粘合是把客观事物中不相关联的属性、元素与特征,部分结合在一起而形成新的形象过程。2、夸张方式夸张是改变客观事物的正常特征,突出某些特点而略去另一些特征,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过程。3、拟人化方式拟人化是把人类的形象和特征加在外界客观对象上,使之人格化的过程。4、典型化方式这是根据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四)怎样丰富学生的

30、想象力(四)怎样丰富学生的想象力1、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获得感性经验,不断丰富学生的表象。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打开想象力的大门。3、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4、引导学生积极地参加科技、文艺、体育等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5、培养学生大胆幻想和善于幻想的能力。三创造性思维(一)定义是有创见的思维,是思维的高级形式,是思维和创造想象高度结合的结果。(二)特征、具有新颖性和创见性、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有机结合、创造想象的有机参与、迷恋的目的指向性(三)创造力的培养创造力是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其核心成分是创造性思维能力。1、教育学生做好必要的知

31、识准备。必要的知识积累是创造的前提条件。2、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设置问题情境3、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4、知道学生掌握科学的创造方法。头脑风暴法5、通过教学启发创造性思维。第三章 智力(能力)第一节 能力概说一、能力的含义能力能力凡是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促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叫做能力,它是人胜利完成某种活动的必要的心理条件。 一般能力一般能力指在很多种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基本能力,通常所说的智力主要是指一般能力而言。特殊能力特殊能力指在某些专业和特殊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般能力的某些特殊方面的独特发展。创造能力创造能力指具有流畅性、独特性、变通性、创新性特点及超越平常的思考与活动能力。智商

32、智商智商是衡量智力水平高低的一个指标,简称“IQ”,是实际年龄(CA)和智力年龄(MA)的一个比例。 二、能力发展的制约因素*遗传*环境和教育*实践活动*主观努力遗传素质是前提,环境起决定作用,教育起主导作用,实践活动起中介作用,二个体的主观努力则决定了环境和教育影响力的大小。三、能力的发展趋势四、能力的个体差异1、能力类型结构差异2、能力发展水平差异3、能力表现早晚差异韦克斯勒的分类韦克斯勒的分类IQIQ类别类别百分比百分比理理论论分布分布实际样组实际样组130130以上以上极极优优秀秀2.22.22.32.3120-129120-129优优秀秀6.76.77.47.4110-119110-

33、119中上中上16.116.116.516.590-10990-109中等中等505049.449.480-8980-89中下中下16.116.116.216.270-7970-79边缘边缘6.76.76.06.07070以下以下智力缺陷智力缺陷2.22.22.22.2五、智力发展的关键期婴儿个月时,是学习咀嚼的最佳时期。岁是学习口头语言的最佳时期。岁半岁半是教育孩子怎样做到有规矩的敏感期。岁是学习书法的最佳时期。岁是学习外语的最佳时期。岁是掌握数概念的敏感期。岁是书面语言发展的敏感期。早期教育六、智商和情商智商(IQ)被用来反映传统意义上的智力,情商(EQ)被用来衡量一个人情感智商的高低。如

34、果说智商分数更多的用来预测一个人的学业成就,那么情商分数则用于预测应该人能否取得职业成功甚至于生活成功的更有效的指标,它反映出个体的社会适应性。 七、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以洛克为代表的形式教育说 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实质教育说 人的智力是在一定的遗传素质基础上,通过生活实践和教育,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没有掌握知识的活动,智力就无从表现,无从发展。而掌握知识的难易和速度,又依赖于智力的发展水平。智力为知识的获得提供了可能,而知识的获得又进一步促进了智力的发展。 八、能力差异的因材施教班级内能力分组第二节 智力理论1、二因素论:斯皮尔曼2.多因素论:桑代克,凯利3. 群因素论:瑟

35、斯顿4.智力的层次结构论:维尔隆5.智力的三维结构论 吉尔福特6.流体和晶体智力理论:卡特尔7.多元智能理论 加德纳8. 三重结构理论:斯腾伯格9. PASS模型 戴斯 第四章 非智力因素正确处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关系正确处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智力因素是认识活动的操作系统,而非智力因素是认识活动的动力系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互相制约中得到形成和发展。非智力因素可以对智力因素起着两种不同的作用。第一节 需要和动机一、需要(一)定义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环境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游街活动的源泉。(二)需要的种类(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马

36、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图 马斯洛所描绘的五种主要需要渐进变化图二、动机(一)动机的基本内容 动机是由人的生理和社会需要所引起的一种心理状态,是激励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原因。 (二)动机的种类1、主导动机与非主导动机根据动机对行为作用的大小和地位来分主导动机是个体最重要、最强烈的、对行为影响最大的动机。非主导动机是强度相对较弱、处于相对次要地位的动机。2、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根据引起动机的原因来分内部动机是由内部因素引起的动机。外部动机则是由外界的刺激的作用而引起的。在一定条件下,外部动机可以转化为内部动机。个体的许多社会性动机就是通过外部动机转化而来的。3、近景性动机与远景性动机根据动机引起

37、的行为与目标之间的远近关系来分近景性动机是指与近期目标相联系的动机。远景性动机则是与较长远的目标相联系的动机。4、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根据动机的起源来分生理性动机是以个体生理需要为基础的动机。社会性需要是以人的社会性需要为基础的动机。(三)需要和动机的关系需要是动机形成的基础人的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形成的。只有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后,才会转化为相应的动机。(四)动机和工作效率的关系叶克斯多德森定律(五)动机的冲突1、双趋冲突2、双避冲突3、趋避冲突4、多重趋避冲突三、学习动机 (一)学习动机的含义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它是一种对学习的需要,这种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

38、求在学生头脑里的反映。(二)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是影响学习动机的决定因素 学习动机随着年龄和知识经验的增长而发展 个性特点对学习动机的形成也有一定影响 (三)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1、明确学习目的,变外在的教育要求威学生内部的学习需要。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3、以新颖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4、给学生提供反馈。5、适当地开展竞赛 。6、相应的思想教育,防止消极因素的出现。7、以表扬鼓励为主五、成就动机理论五、成就动机理论(1)麦克莱伦的情绪激发理论:)麦克莱伦的情绪激发理论:成就动机是决定个体行为的根本原因,一个民族的成就动机是社会经济的决定力量

39、 (2)阿特金森的期望价值理论:)阿特金森的期望价值理论: TsMsPsIsTs是个人追求成就的倾向,公式中的Ms代表追求成功的动机,Ps代表对成功可能性的估计, Is代表成功的激励值。(3)韦纳的归因理论:成败原因的)韦纳的归因理论:成败原因的3维度维度内外因维度:内外因维度:内因(努力、能力、个性);外因(任务的难度、运气、家庭条件)。稳定维度:稳定维度:稳定(任务难度、能力、家庭条件);非稳定因素(努力、运气、心境)。控制维度:控制维度:可控(努力等);不可控(运气等)。 成就动机的影响因素成就动机的影响因素个人的认知:个人的认知:目标价值;成绩标准的理解;期望和信念;自我效能感;归因教

40、育因素:教育因素:教师;童年所接受的家庭教育;个体学习成绩竞争和竞赛活动竞争和竞赛活动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条件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条件(影响群体的成就动机)个性:个性:第二节 气质和性格一、气质(一)什么是气质气质是不以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气质具有以下几个特征: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灵活性方面的特征。气质的天赋性气质的稳定性和可塑性(二)气质类型依据气质在人身上的表现所划分的类型叫气质类型。它是在某一类人身上共有的或相似的特征的有规律的结合。气质学说:1、阴阳五行说内经太阴、少阴、太阳、少阳、阴阳和平五类。2、体液说粘液生于脑,黄胆汁生于肝,黑胆汁生

41、于胃,血液生于心脏。3、体型说4、激素说甲状腺型、脑下垂体型、肾上腺分泌活动型、副甲状腺型和性腺过分活动型等。5、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6、艾克森的类型理论体型和气质以及行动倾向的关系(克瑞奇米尔) 体型气质行动倾向细长型分裂气质不善交际、孤僻、神经质、多思虑肥胖型躁狂气质善交际、表情活泼、热情筋骨型粘着气质迷恋、一丝不苟、理解缓慢、情绪爆发性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神经过程的强度神经过程的平衡性神经过程的灵活性强而不平衡的类型。这种类型的特点是:兴奋过程强于抑制过程,阳性条件反射比阴性条件反射易于形成。这是一种易兴奋、奔放不羁的类型,所以,也称之为“不可遏制型”。 胆汁质的人具有精力旺盛、坦率、刚

42、直、情绪易于冲动的特征。他们的心理过程和活动都笼罩着迅速而突发的色彩。强、平衡、灵活的类型。这种类型的特点表现反应灵敏,外表活泼,能很快适应迅速变化的外界环境。也称之为“活泼型”。 多血质的人具有反应迅速、情绪发生快而多变,动作敏捷,有朝气,活泼好动,喜欢与人交往,注意容易转移,兴趣易变化等特征。强、平衡、不灵活的类型。它的特点是:较易形成条件反射,但不容易改造,是一种坚毅而行动迟缓的类型:也称之为“安静型”。 粘液质的人具有稳重,安静、踏实、反应迟缓、情绪不易外露、注意稳定但不易转移、忍耐力强等特征。弱型。兴奋和抑制都很弱,阳性条件反射和阴性条件反射的形成都很慢,表现得胆小,在艰难工作任务面

43、前,正常的高级神经活动易受破坏而产生神经症。抑郁质的人具有情感体验深刻、善于察觉细节、外表温柔、怯懦、孤独、行动缓慢,但对事物的反应有较高的敏感性等特征。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与气质类型对应关系表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气质类型 强 型不平衡型(不可遏制型)胆汁质平衡灵活性高(活泼型)多血质灵活性低(安静型)粘液质 弱型抑制型抑郁质艾克森的类型理论(三)气质对生活、教育的意义(三)气质对生活、教育的意义气质本身不能决定一个人活动的社会价值和成就的高低气质对人的身心健康的影响气质特征是职业选择的依据之一气质在教育工作中的意义(1)善于区分和正确对待学生气质类型的特点(2)针对学生气质类型特点,进行个别施教

44、(3)教育学生善于认识并能控制自己的气质特点(四)气质的因材施教1、必须正确认识学生的气质差异,有针对性、预见性地培养不同气质类型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2、任何一种气质类型都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都有可能形成某种优良的品质或不良的品质。3、每种气质类型都存在着有利于形成某种积极的或消极的个性品质的可能性。4、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气质类型的差异,针对学生不同的气质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5、根据学生的气质特点,进行职业指导。6、教师应正确认识自己气质优缺点,加强自身修养,对搞好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气质自测量表气质自测量表在回答的时候在回答的时候,若与自己的情况:若与自己的情况:“

45、很符合很符合”记记2分,分,“较符合较符合”记记1分,分,“一一般般” 记记0分,分,“较不符合较不符合”记记1分,分,“很很不符合不符合”记记2分。分。1、做事力求稳妥,一般不做无把握的事。2、遇到可气的事就怒不可遏,把心里的话全都说出来才痛快。3、宁可一个人干事,不愿很多人在一起。4、到一个新的环境很快就适应。5、厌恶那些强烈的刺激,如尖叫、噪音、危险镜头等。6、和人争吵时,总是先发制人,喜欢挑衅别人。7、喜欢安静的环境。8、善于与人交往。9、羡慕那种喜欢克制自己感情的人。10、生活有规律,很少违反作息制度。11、在多数情况下情绪是乐观的。12、碰到陌生人觉得很拘束。13、遇到令人气愤的事

46、,能很好地自我克制。14、做事总是有旺盛的精力。15、遇到问题总是举棋不定、优柔寡断。16、在人群中从不觉得过分拘束。17、情绪高昂事,觉得干什么都有趣;情绪低落时,又觉得什么都没有意思。18、当注意力集中于一事物时,别的事很难使我分心。19、理解问题总比别人快。20、碰到危险情境,常有一种极度恐惧感。21、对学习、工作怀有很高的热情。22、能够长时间做枯燥、单调的工作。23、感兴趣的事情,干起来劲头十足,否则就不想干。24、一点小事就能引起情绪波动。25、讨厌做那些需要耐心、细致的工作。26、与人交往不卑不亢。27、喜欢参加热闹的活动。28、爱看感情细腻、描写人物内心活动的文艺作品。29、工

47、作学习时间长了,常感到厌倦。30、不喜欢长时间讨论一个问题,愿意实际动手干。31、宁愿侃侃而谈,不愿窃窃私语。32、别人总是说我闷闷不乐。33、理解问题常比别人慢。34、厌倦时只要短暂休息就能精神抖擞,重新投入工作。35、心里有话不愿说出来。36、认准一个目标就希望尽快实现,不达目的誓不罢休。37、学习、工作同样一段时间后,常比别人更疲倦。38、做事有些莽撞,常常不考虑后果。39、老师或他人讲授新知识、技术时,总希望讲得慢一些,多重复几遍。40、能够很快地忘记那些不愉快的事情。41、做作业或完成一件工作总比别人花的时间多。42、喜欢运动量大的体育活动,或者参加各种文艺活动。43、不能很快地把注

48、意力从一件事转移到另一件事上。44、接受一个任务后,就希望把它迅速解决。45、认为墨守成规比冒风险强些。46、能够同时注意几件事物。47、当我烦闷的时候,别人很难使我高兴起来。48、爱看跌宕起伏、激动人心的小说。49、对工作抱认真严谨、始终一贯的态度。50、和周围人的关系总是相处不好。51、喜欢复习学过的知识,重复做熟练的工作。52、希望做变化大、花样多的工作。53、小时候会背的诗歌,我似乎比别人记得清楚。54、别人说我“出语伤人”,可我并不觉得这样。55、在体育活动中,常因反应慢而落后。56、反应敏捷,头脑机智。57、喜欢有条理而不甚麻烦的工作。58、兴奋的事常使我失眠。59、老师讲新概念,

49、常常听不懂,但是弄懂了以后很难忘记。60、假如工作枯燥无味,马上就会情绪低落。答案:答案:胆汁质,包括2,6,9,14,17,21,27,31,36,38,42,48,50,54,58各题;多血质,包括4,8,11,16,19,23,25,29,34,40,44,46,52,56,60各题;粘液质,包括1,7,10,13,18,22,26,30,33,39,43,45,49,55,57各题;抑郁质,包括3,5,12,15,20,24,28,32,35,37,41,47,51,53,59各题。最后的评分标准是:最后的评分标准是:如果某种气质得分明显高出其他三种(均高出4分以上),则可定为该种气质

50、;如两种气质得分接近(差异低于3分)而又明显高于其他两种(高出4分以上),则可定为二种气质的混合型;如果三种气质均高于第四种的得分且相接近,则为三种气质的混合型。二、性格(一)性格的含义 性格是个人在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解释:第一,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意识到社会现实给予他的影响,并对这种影响有其特定的反应。第二,因为性格是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的一种稳固倾向的心理特征,所以它是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部分。第三,人的性格是后天获得的,是现实社会关系在人脑中的反映。第四,人的性格是在长期生活环境和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二)性格的特征性格的意志特

51、征人自觉地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一定的困难以达到某种目的的心理活动中所表现的心理活动特征属性格的意志特征。 性格的情绪特征情绪状态经常影响人的活动,当人对情绪的控制具有经常的、比较稳定的表现时,这些特点就构成一个人的性格情绪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表现在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认知方面的性格特点,称为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态度特征1对别人、集体和社会的态度的性格特征2对劳动和工作态度的特征3对自己态度的特征(三)性格类型 在一类人身上所共有的某些性格特征的独特结合称之为性格类型。1、按知、情、意在性格中的表现程度分类情绪型性格的人情绪占优势,行为举止易受情绪左右;意志型性格的人意志占优势,其行

52、动目标明确,行为主动;理智型性格的人理智占优势,易用理智来衡量并支配自己的行动。2、从心理倾向划分性格类型内倾和外倾3、文化社会学的类型论斯卜兰格分为理论型、经济型、审美型、政治型、社会型和宗教型等六种。底尔太则分成官能型、英雄型和瞑想型等三种类型。4、按个体独立性程度划分性格类型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5、按人格特征与职业选择的关系划分性格类型美国心理学家TL霍兰德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 社会型: 企业型: 常规型: 6、根据社会目的方向性和意志特征划分性格类型原苏联心理学家列维托夫第一,目的方向明确和意志坚强的类型。第二,目的方向明确,但在坚定性、自制力方面有某些缺陷的类型。第三,缺乏目的方向

53、性,但能克服困难的意志坚强的类型。第四,缺乏目的方向性和意志薄弱的类型。三、气质和性格的关系区别:1、气质是先天的,性格是后天的2、气质的变化缓慢,可塑性小;性格的可塑性大,环境对性格的塑造作用明显。3、气质无好坏之分;性格有好坏之分。4、气质和性格并非一一对应。5、气质具有调节作用;性格具有整合作用。联系:1、气质影响性格的形成。2、气质可以按照自己的活动方式渲染性格特征,从而使性格特征具有独特的色彩。3、气质影响性格的形成和改造的速度。4、性格也可以在一定程度声掩盖或改变气质。第三节 情绪情感和意志一、情绪情感(一)情绪和情感的概念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的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反

54、映。(二)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区别:区别:情绪出现较早,多与生理性需要相联系;情感出现较晚,多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暂时性,情感具有深刻性和稳定性。情绪具有冲动性和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比较内隐。情绪和情感的区别情绪情感自然需要社会性需要人和动物共有人类特有低级而简单的体验高级而复杂的体验外露内心体验情景性持久性不稳定性稳定性短暂性深刻性情绪和情感的联系() 情绪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都是种族进化和社会发展的产物,常交织在一起(三)情绪和情感的分类1、情绪状态 指在某种事件或情景影响下,人在一定时间里的一定的情绪。心境是一种深入的、比较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激情一种强烈的、短暂的、爆发性的情绪状态。应激在出乎意料的紧张与危机情况下出现的情况状态,是人对意外的环境刺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2、情感 道德感 人们根据一定的社会道德标准评价自己或别人的言论、举止、思想、意图而产生的情感。理智感 是在智力活动中,人们认识和追求正理的需要是否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美感 是人类审美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及在艺术上表现的美与丑的评价。 二、意志人们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自己的行为,并通过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