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检验技术培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检验技术培训(1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ISO9001:20082008年版本年版本宁波永灵航空配件厂宁波永灵航空配件厂质量检验技术培训质量检验技术培训卓博(宁波)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卓博(宁波)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北京华夏环科培训中心北京华夏环科培训中心1【讲师介绍:马永明讲师介绍:马永明】 六西格玛黑带,质量工程师、审核员、时代光华签约六西格玛黑带,质量工程师、审核员、时代光华签约讲师、讲师、CCAA注册咨询师;注册咨询师; 曾担任大中型企业的副总、经理;长期从事高层生产、曾担任大中型企业的副总、经理;长期从事高层生产、质量管理技术及供应链管理及企业质量管理及体系推广,质量管理技术及供应链管理及企业质量管理及体系推广,积累了丰富
2、的理论与实践经验,致力于实现生产、质量管积累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致力于实现生产、质量管理成本管理、技术工程改善和现场改善等管理咨询工作,理成本管理、技术工程改善和现场改善等管理咨询工作,咨询涉及的标准包括咨询涉及的标准包括TS16949、ISO14000、TS16949、QC08000、SA8000等;等; 参加服务的客户参加服务的客户:惠州德赛集团、中铭电子、中兴电子、惠州德赛集团、中铭电子、中兴电子、富士康、美的电器、方太厨具、瑞成印务、精诚高新、神富士康、美的电器、方太厨具、瑞成印务、精诚高新、神丰汽车、亚华机电机、通发机械、富生电讯、舜宇集团等丰汽车、亚华机电机、通发机械、富生电讯
3、、舜宇集团等公司。公司。2课程介绍课程介绍课程介绍课程介绍 第二天第二天第六章:第六章:检验数据处理第七章第七章: 测量和监视设备的管理第八章:第八章:检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利用 第一天第一天第一章:第一章:检验与质量第二章:第二章:检验机构与组织管理 第三章:第三章:质量检验及其实施;第四章:第四章:抽样检验技术及其应用第五章第五章: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GBT2828.1的应用3第第一一章章 质量和检验质量和检验质量培训质量培训第一节质量检验与质量管理发展概况第一节质量检验与质量管理发展概况第一节质量检验与质量管理发展概况第一节质量检验与质量管理发展概况第二节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意义第二节提高产品
4、质量的重要意义第二节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意义第二节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意义第三节质量检验的概念及分类第三节质量检验的概念及分类第三节质量检验的概念及分类第三节质量检验的概念及分类第四节质量检验的职能和依据第四节质量检验的职能和依据第四节质量检验的职能和依据第四节质量检验的职能和依据第五节如何实施检验和试验第五节如何实施检验和试验第五节如何实施检验和试验第五节如何实施检验和试验4第一节质量检验与质量管理发展概况第一节质量检验与质量管理发展概况1.1.1 质量管理发展史 质量管理是在质量检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而质量检验自始至终贯穿在质量管理的各个阶段之中。51.1.1 1.1.1
5、质量管理发展史质量管理发展史A)质量检验阶段B B)统计质量控制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C C)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全面质量管理阶段61.1.1 1.1.1 质量管理发展史质量管理发展史 A)质量检验阶段质量检验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这一阶段是一种事后的、把关型的管理,主要是对产品划等级,挑出不合格品,并不能减少或避免不合格品的产生。7B B)统计质量控制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利用数理统计原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利用数理统计原理在生产工序间进行质量控制,从理在生产工序间进行质量控制,从而可以而可以预防不合格品的大量产生预防不合格品的大量产生。但管理者不参与质量管理。但管
6、理者不参与质量管理。1.1.1 1.1.1 质量管理发展史质量管理发展史8C C)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这一阶段把生产、技术、经营管理和统计方法等有机结合起来,建成一整套完善的质量管理工作体系,提倡全员参与1.1.1 质量管理发展史质量管理发展史9A)ISO9000标准的产生和发展(1) ISO9000族标准的产生 aISO9000族标准是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 bISO9000族标准是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 c质量管理发展的必然产物。(2)ISO9000标准的发展B)贯彻ISO9000标准应与全面质量管理相结合1.1.2 全面质量管理与全面质量管理与ISO9000标准标准
7、10产品质量的好坏关系到一个企业、一个地产品质量的好坏关系到一个企业、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素质问题。提高产品质量区、一个民族的素质问题。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意义的重要意义:a) 振兴民族经济的需要;b) 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c) 进入市场的通行证;;d)产品质量是企业科学技术水平和文化素质的综合反映;e)产品质量是人民生活的重要保障。第二节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意义第二节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意义11第三节质量检验的概念及分类第三节质量检验的概念及分类1.3.1质量检验的概念质量检验的概念 根据产品图样或检验操作规程根据产品图样或检验操作规程测量测量原材料、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并把所测量的特性值
8、和半成品、成品,并把所测量的特性值和规定的值作规定的值作比较比较,判定判定出各个物品的好出各个物品的好与坏或成批产品合格与不合格。与坏或成批产品合格与不合格。ISO9000ISO9000:20002000定义:定义: 检验检验 通过通过观察和判断观察和判断,适当时结合,适当时结合测量、试测量、试验验所进行的符合性所进行的符合性评价评价。 121.3.2质量检验的分类质量检验的分类A)按生产过程分:)按生产过程分: 进货检验进货检验 、 最终检验(成品检验 )、过程检验 B)按检验者分:自检 、互检 、专检 C)按检验的目的分: 验收性质的检验、监控性质的检验 131.3.2质量检验的分类质量检
9、验的分类E)按检验场所分: 固定检验 、巡回检验、现场检验 F)按检验后被检验产品能否使用分: 破坏性检验 、非破坏性检验G)按检验对象的数量分: 全数检验 、抽样检验H) 按检验方法分类 理化检验、感官检验理化检验、感官检验生物检验生物检验 14第四节质量检验的职能和依据第四节质量检验的职能和依据1.4.1 质量检验的目的质量检验的目的A)判定产品或零部件的质量合格与否)判定产品或零部件的质量合格与否B)产品质量评定)产品质量评定C)考核过程质量)考核过程质量D)获取质量信息)获取质量信息E)仲裁质量纠纷)仲裁质量纠纷15 A)预防职能)预防职能通过对质量检验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影响产品
10、质量的异常因素,并通过加强过程控制与管理,实现“预防”职能。B)把关职能)把关职能检验出不合格品或不合格批,做到不合格的物资不投入使用,不合格的工序产品不流入下道工序,不合格的成品不出厂。 C)评价职能)评价职能在新品质量鉴定或仲裁质量纠纷时评价产品是否符合规定要求,是否合格在新品质量鉴定或仲裁质量纠纷时评价产品是否符合规定要求,是否合格 D)报告职能)报告职能做好记录,及时进行整理,分析和评价,并向有关部门和领导报告做好记录,及时进行整理,分析和评价,并向有关部门和领导报告 1.4.2 质量检验的职能质量检验的职能161.4.3质量检验的基本方法质量检验的基本方法A)感观检验B)器具检验17
11、1.4.3质量检验的基本方法质量检验的基本方法质量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质量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 1、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进货验收的质量情况和合格率; 2、过程检验、成品检验的合格率、返修率、报废率和等级率,以及相应的废品损失金额; 3、按产品组成部分(如零、部件)或作业单位划分统计的合格率、返修率、报废率以及相应废品损失金额; 4、产品报告原因的分析; 5、重大质量问题的调查、分析和处理意见; 6、提高产品质量的建议。18质量检验的步骤质量检验的步骤1.1.检验的准备检验的准备2.2.测量或试验测量或试验3.3.记录记录4.4.比较和判断比较和判断5.5.确认和处置确认和处置 1.4.3质量检
12、验的基本方法质量检验的基本方法191.4.3质量检验的基本方法质量检验的基本方法1.检验的准备检验的准备 熟悉规定要求,选择检验方法,制定检验规范。2.测量或试验测量或试验3. 按已确定的检验方法和方案,对产品质量特性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观察、测量、试验,得到需要的量值和结果。4.记录记录 对测量的条件、测量得到的量值和观察得到的技术状态用规范化的格式和要求予以记载或描述,作为客观证据保存下来。201.4.3质量检验的基本方法质量检验的基本方法4、比较和判定、比较和判定 由专职人员将检验的结果与规定的要求进行对照比较,确定每一项质量特性是否符合要求,从而判定被检验的产品是否合格。5、确认和处置、确
13、认和处置 检验有关人员对检验的记录和判定的结果进行签字确认。 对合格品准予放行,并及时转入下一作业过程(工序)或准予入库、 交付(消售、使用)。对不合格品,按其程度分别情况做出返工、返修、让步接收或报废处置。 对批量产品,根据产品批质量情况和检验判定结果分别做出接收、拒收、复检处理。21质量检验的几种形式质量检验的几种形式 1.1.查验原始质量凭证查验原始质量凭证 2.2.实物检验实物检验 3.3.派员进厂派员进厂( (驻厂驻厂) )验收验收 1.4.3质量检验的基本方法质量检验的基本方法221.4.3质量检验的基本方法质量检验的基本方法不同类别的产品质量检验不同类别的产品质量检验(一)机械产
14、品的质量检验(一)机械产品的质量检验机械产品是机械产品是工业产品的基础工业产品的基础。机械产品的特点:机械产品的特点:机械产品的主要机械产品的主要技术性能要求技术性能要求;机械产品的检验、试验方法:机械产品的检验、试验方法:机械零件检验:机械零件检验: 化学分析、物理性能、几何尺寸。化学分析、物理性能、几何尺寸。产品性能试验:产品性能试验: 功能试验、结构力学试验、空转试验、功能试验、结构力学试验、空转试验、负载试验、人体适应性试验、安全性、负载试验、人体适应性试验、安全性、环境条件试验。环境条件试验。231.4.3质量检验的基本方法质量检验的基本方法(二)电工电子产品质量检验电工电子产品的主
15、要技术要求:电气绝缘强度、电压、电流、功率、频率、温升、工作性能、电气绝缘强度、电压、电流、功率、频率、温升、工作性能、电磁兼容性、工作环境条件。电磁兼容性、工作环境条件。电工电子产品检验的主要内容和检验方法:型式试验:用于考核指定产品的设计是否符合有关产品标准和用于考核指定产品的设计是否符合有关产品标准和验证产品是否满足设计要求。验证产品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试验可包括:试验可包括:结构要求;性能要求:工作极限值、温升、绝缘性能、工作性能、振动与冲击、电磁兼容性、噪声、气候性能。例行试验:指对批量制作完成的每件产品进行的交付试验,以指对批量制作完成的每件产品进行的交付试验,以确定其是否符合有关标
16、准中产品交付的要求。试验可包确定其是否符合有关标准中产品交付的要求。试验可包括以下考核内容:外观、运行情况、介电性能、调整、括以下考核内容:外观、运行情况、介电性能、调整、整定及校正、气动设备的气密性、液压设备的密封性、整定及校正、气动设备的气密性、液压设备的密封性、电阻或阻抗测量。电阻或阻抗测量。241.4.3质量检验的基本方法质量检验的基本方法抽样试验及研究性试验电工电子产品的检验内容包括结构要求和性能要求两个方面:结构要求:可以从外观检查、绝缘电阻和耐压试验三个方面来可以从外观检查、绝缘电阻和耐压试验三个方面来考核。考核。性能要求:工作限值;温升试验;绝缘性试验;工作性能试验;工作限值;
17、温升试验;绝缘性试验;工作性能试验;振动和冲击试验;电磁兼容性试验;噪声试验、气候性振动和冲击试验;电磁兼容性试验;噪声试验、气候性试验。试验。国家标准GB/T 2421、GB/T 2422、GB/T 2423.1-51全面,系统规定了电工电子产品的环境条件的试验方法。251.4.4质量检验的依据质量检验的依据质量检验依据有关质量法律法规技术标准技术文件采购标准管理标准产品标准其他相关标准基础标准设计文件工艺文件合同技术协议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支持性文件规章制度26第五节如何实施检验和试验第五节如何实施检验和试验1.5.1 检验的实施A) 进货检验与试验B) 过程检验与试验C) 最终检验与试验27
18、1.5.2检验和试验记录检验和试验记录 每一种检验都应有记录每一种检验都应有记录 检验记录要规范化检验记录要规范化 检验记录要准确、清楚、客观,不能检验记录要准确、清楚、客观,不能随意涂改随意涂改 检验记录应标明负责产品放行的授权检验记录应标明负责产品放行的授权检验者检验者 检验记录的保存检验记录的保存 检验记录可使用任何媒体形式检验记录可使用任何媒体形式 A)检验和试验记录的作用 B) 记录的规范化、管理和建档281.5.3 检验印章的控制检验印章的控制制定检验印章使用、管理的规定。检验印章应专人专用,职责落实,编号注册。检验人员免职或调离,应将印章交回。29思考练习题思考练习题1质量检验与
19、管理的发展经过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2试述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意义?3简述有关检验的概念,检验的基本方法?4什么是进货检验、过程检验和最终检验?5检验的目的、职能是什么?6质量检验的依据有哪些?7如何实施进货检验、过程检验及最终检验?8检验和试验记录要求有哪些? 30典型题例典型题例(判断、选择判断、选择)1 、质量检验的主要职能是预防、把关、监督、报告。 2、质量检验的依据包括有关质量的法律法规。 3、全面质量管理与ISO9000标准管理是质量管理发展的完全不同的两个阶段。4、统计质量管理是利用数理统计原理对已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实质量控制,所以是一种事后管理5、产品质量
20、是检验出来的。31质量培训质量培训第二章第二章质量检验机构及检验员质量检验机构及检验员 32第一节检验机构的主要任务、职责和权限第一节检验机构的主要任务、职责和权限2.1.1 质量检验机构的主要工作任务1质量检验是产品质量产生和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质量检验机构既代表企业,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又代表用户,对产品质量实行检验监督。2独立行使检验和把关职能,领导和组织企业全体检验人员,开展检验和试验工作。3负责编写质量检验程序文件。4质量检验用文件是进行质量检验工作不可缺少的依据,开展质量检验工作,质量检验部门必须备齐现行、有效的质量检验文件,包括设计部门、工艺部门、销售部门、标准化部门提供的文件。5
21、检测设备的配备和管理。6检验印章的管理。7为保证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性,根据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认真做好质量记录及质量记录的收集、整理、编目和保存。8对不合格品进行隔离、统计、管理。 332 2.1.2.1.2质量检验机构的职责质量检验机构的职责1对在检验工作中,未按产品质量方面的方针政策要求认真执行有关标准、规定,致使产品质量低劣和出现产品事故负责。2对在生产中由于错、漏、误检造成的损失、影响负责。3对由于组织、管理不善,造成压检而影响生产进度负责4对由于未执行首件必检和及时进行流动检验,造成批质量事故负责。342 2.1.2.1.2质量检验机构的职责质量检验机构的职责5对不合格品管理不善,对废品
22、未按要求及时隔离存放,给生产造成混乱或影响产品质量负责。6对编报的质量报表、质量信息的正确性、及时性负责。7对在生产中发现的忽视产品质量的行为或明知是以次充好、假冒伪劣产品不反映、不上报,甚至参与弄虚作假而造成的影响和损失负责。 352.1.32.1.3质量检验机构的权限质量检验机构的权限1有权对企业内部违反国家有关质量法律、法规的行为,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2有权对外购件、外协件、半成品及成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检验,根据检验结果确定合格与否。3在检测、判断、评价、处理质量问题中,不因研制、生产进度和质量成本等因素的限制,以及人为的干扰而被迫降低工作要求。4对在生产中出现或将出现大批量的不合格品而
23、又无有效的改进措施时,有权停止检验。5检验人员对技术、设备工装、生产环境、操作人员等生产条件和外购器材的发放有权进行监督。对不执行工艺规程,违反工艺纪律加工的产品拒绝检验362.1.3质量检验机构的权限质量检验机构的权限6.对最高管理者否决(书面)本部门所做出的有关产品质量的决定有不同意见时,有权保留意见。7.协助领导,并和有关部门配合,实施质量否决权8.对无标准生产或不符合现行标准(包括文件、图样)生产的产品,有权判定其为不合格。9.对生产部门提交的不成套产品,或一次交验不合格又未经整改、处理而再次提交的产品,有权拒验10.对忽视产品质量,以次充好,弄虚作假等行为,有权制止,限期改正。11.
24、检验人员的工资、奖金、职称等待遇应不低于同等技术、生产人员。 37第二节质量检验机构与有关方面的关系第二节质量检验机构与有关方面的关系382.2.1标准、计量和质量的相互关系标准、计量和质量的相互关系产品质量质量工作标准工作计量工作指导和提供技术依据检验与补充实验经验确保精度创建新的方法提出要求验证与补充内容技术支持标准和计量是技术基础管理工作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对质量工作的开展起着技术支撑与导向作用。质量检验工作的依据是标准。确保产品质量指标符合规定的精确度的手段是计量。质量、标准、计量三者互为依托,各自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形成强有力的技术管理工作群体。 392.2.2质量检验与企业内部有关
25、方面的关系质量检验与企业内部有关方面的关系一)与企业领导的关系 的关系企业最高管理者对最终产品质量负责。质量检验部门宜在企业最高管理者直接领导下行使职权。检验部门作出的产品质量检验结论对最高管理者负责。最高管理者对质量检验部门作出的以事实为基础的结论应予以支持。如果否决,应以书面形式作出。 402.2.2质量检验与企业内部有关方面的关系质量检验与企业内部有关方面的关系二)与设计部门的关系1设计部门向质量检验部门提供产品图样、有关产品标准、验收技术条件以及产品内控标准等资料作为检验的依据。2质量检验部门就发现产品图样与产品标准中不合理之处及时向设计部门反馈。3质量检验部门将产品零件加工质量达不到
26、设计要求的质量分析报告及时提供给设计部门4.设计部门指派设计人员对检验人员进行新品结构和性能指标要求的技术培训。 412.2.2质量检验与企业内部有关方面的关系质量检验与企业内部有关方面的关系三)与工艺部门的关系 1工艺部门及时向质量检验部门提供工艺装配图样、工艺规程、产品零件加工定额,以便检验部门进行工艺装配检验,加工过程检验,以及计算废品损失。2工艺部门及时向质量检验部门提供有关工序控制建立、分布情况及资料。3质量检验部门派员参加新设计的工艺装备的生产验收工作,对加工完的零件进行认真检查,得出合格与否的结论。4.质量检验部门发现在加工中属于工艺编制或工装设计不良的问题,及时转达给工艺部门。
27、5.质量检验部门及时转给工艺部门质量分析报告及有关质量统计资料。 422.2.2质量检验与企业内部有关方面的关系质量检验与企业内部有关方面的关系四)与质量管理部门的关系1共同肩负企业的质量控制、质量管理与质量检验任务。2质量检验部门协助质量管理部门做好ISO9000族标准的宣传、贯彻工作。3质量检验部门送交质量管理部门下列材料,为保证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正常运转提供有关依据。4质量检验部门派员参加质量管理部门组织的各项质量审核工作5.质量管理部门对与检验工作有关的质量要素执行的有效性,负有指导与检查的责任,并支持质量检验部门独立行使职权,把好产品质量关。 432.2.2质量检验与企业内部有关方面的
28、关系质量检验与企业内部有关方面的关系五)与销售部门的关系1销售部门将用户对产品质量的意见反馈给质量检验部门,质量检验部门根据反馈意见修订完善检验标准。2质量检验部门对用户退回的产品进行检验、鉴别。 442.2.2质量检验与企业内部有关方面的关系质量检验与企业内部有关方面的关系六)与经营计划部门的关系1经营计划部门负责将企业及各生产车间年、季、月生产计划及对外加工任务计划发给质量检验部门,以便质量检验部门配合生产进度安排检验;2质量检验部门向经营计划部门提供企业及各生产车间质量指标完成情况和产品质量事故分析报告;3质量检验部门参加经营计划部门召开的生产调度会,在检查总结生产任务完成情况的同时,检
29、查总结产品质量指标完成情况。 452.2.2质量检验与企业内部有关方面的关系质量检验与企业内部有关方面的关系七)与供应部门的关系1.供应部门负责向质量检验部门提供外购元器件、原材料及配套件的供方的合格证明(包括产品标准) 2质量检验部门依据产品标准对进厂元器件、原材料及配套件进行检验,检验合格方可办理入库手续;经检验不合格的产品,检验部门填写“不合格品报告单”,交供应部门,由供应部门与供方办理退货、更换、索赔手续。3.质量检验部门在生产中发现因外购件、外协件不合格而导致的产品质量问题要及时通知供应部门。 462.2.2质量检验与企业内部有关方面的关系质量检验与企业内部有关方面的关系八)与计量检
30、定、设备管理部门的关系计量是质量检验的技术基础。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由计量检定和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计量、检定、维修、保养。质量检验机构应按检定计划积极配合,作好送检、维护工作,以保证仪器、设备处于正常状态。472.2.2质量检验与企业内部有关方面的关系质量检验与企业内部有关方面的关系九)与生产制造部门的关系1生产制造部门要支持质量检验机构的工作。(1)生产制造部门要以保证产品质量为前提,努力完成生产任务。 (2) 生产制造部门应按规定主动、及时交验产品,未经检验或不合格的零、部件不得转入下道工序,更不能擅自放行。未经检验合格的产品不得入库和计算产值、产量;未完成质量指标,应与末完成生产计划指标一
31、样进行严格考核和处罚。 (3)生产制造部门要主动配合专职检验人员的工作,并组织生产工人广泛开展自检、互检活动,及时隔离废、次品,确保产品质量;(4)生产制造部门不得干涉质量检验机构的正常检验活动和对检验结果的判定。 482.2.2质量检验与企业内部有关方面的关系质量检验与企业内部有关方面的关系九)与生产制造部门的关系2质量检验机构应做好以下几点:(1)严格按产品标推、产品图样、工艺文件、订货合同等质量检验依据进行检验;(2)按生产计划进度要求,按期完成检验任务;(3)充分发挥专职检验员的作用,做到既是质量检验员又是质量宣传员、技术辅导员。配合和指导生产车间搞好自检和互检,做到专(职)兼(职)结
32、合共同把好产品质量关;(4)协助车间和工艺部门检查工艺纪律,有权督促生产工人按标准、按图样、按工艺生产,发现违反工艺纪律时应及时提出制止意见,并报告有关领导采取纠正措施;(5)及时、主动向车间反馈各种质量信息,参加车间质量分析会,帮助车间发现与解决产品质量存在的问题,做到把关与预防相结合。492.2.3与企业外部有关方面的关系与企业外部有关方面的关系一) 与用户的关系1当合同规定用户对企业的生产过程以及产品进行检查验收时,由质量检验部门负责和用户代表进行接洽,提供有关证据、交验产品,接收用户有关质量方面的评价意见,并及时通知生产车间采取措施改进。2当合同规定用户对采购物资进行验证时,质量检验部
33、门派员陪同用户代表到供方处进行验证。3在合同有要求的情况下,若使用或返修不合格品,一般由质量检验部门向用户提出让步申请。502.2.3与企业外部有关方面的关系与企业外部有关方面的关系二) 与供方的关系1在合同有规定时,质量检验部门代表企业赴供方处,对原材料或产品进行监制和验收;供方作为受检方,应按规定项目进行交验,并负责处理在交验中发现的质量问题。2当供方生产的产品质量低劣,难以达到合同中规定的有关质量要求时,由质量检验部门提出质量检验报告,提交“合格供方评审”组,建议终止合同关系。512.2.3与企业外部有关方面的关系与企业外部有关方面的关系三) 与法定或公正检验机构的关系1行政法规或合同规
34、定,须经公正检验机构检验的产品,由质量检验部门代表企业,按规定检验项目向这些机构的代表提交产品及有关质量证据,接受其检查。若发现质量问题,通知生产车间及时纠正。2对于出口产品,若合同中规定需经国外的一些检验机构检验或验收时,质量检验部门将代表企业履行上述职责,与国外的这些机构建立工作联系。522.2.3与企业外部有关方面的关系与企业外部有关方面的关系四)与质量监督部门的关系 当国家、省、市等质量监督管理部门或其委托的质量检验机构赴企业进行质量监督检查时,质量检验部门代表企业接受检查,提供方便,并负责与他们进行工作联系。53第三节质量检验人员的类别和职责第三节质量检验人员的类别和职责2.3.1质
35、量检验人员的类别和职责1质量检验管理人员:包括质量检验部门负责人以及从事组织调度、检验技术、检验统计等工作的技术、管理人员。2试验室检验人员:包括例行试验、理化检验人员。3直接从事一线检验的工作人员:包括外购件(进货)检验、过程(工序)检验和成品(出厂)检验人员。542.3.2质量检验人员的配备原则1质量检验人员类型配备原则配备哪些类型的检验员,取决于产品的性质以及质量检验和试验计划。检验和试验计划是对检验和试验活动的统筹安排,其内容规定了本企业从原材料、外购件、半成品到成品的检验流程、检验控制点和控制项目。2质量检验人员数量配备原则根据经验,电子行业质量检验人员一般以占企业职工比例的5%为宜
36、,同时还应配备一定数量的检验技术人员和检验管理人员。3质量检验人员的技术等级配备原则一般应高于同工种人员的平均技术等级。因为质量检验人员既要检验产品质量,还要帮助工人分析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指导和帮助工人解决碰到的实际质量问题。 55第四节质量检验人员的要求和考核第四节质量检验人员的要求和考核2.4.1 质量检验员的基本要求1.具有良好的素质(身体、意识、责任感、原则性)。2.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具有完成有关测量的能力,记录和分析数据的基本数学技巧。3.掌握质量管理的基础知识,深刻认识质量检验工作的重要性。4.了解国家的法律、法规、规范和方针政策。5.了解本企业产品的生产过程及工艺流程等基
37、本生产技术知识。6.经过培训取得上岗资格。562.4.2 质量检验人员的培训质量检验人员的培训一)培训内容一)培训内容 检验员培训应包括态度、知识和检验员培训应包括态度、知识和技能三个主要方面的内容技能三个主要方面的内容 二)培训方式二)培训方式应事先拟定培训计划,采取多种应事先拟定培训计划,采取多种形式,有系统地组织检验人员进形式,有系统地组织检验人员进行有关业务、技术知识的学习行有关业务、技术知识的学习 572.4.3质量检验人员工作考核质量检验人员工作考核检验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培训、考核依据检验工作量、检验准确性和数据记录正确性、及时性对检验员进行业绩考核 58思考练习题1质量检验机构
38、的主要工作任务是什么质量检验机构的主要工作任务是什么?2质量检验机构有那些职责和权限质量检验机构有那些职责和权限?3企业质量检验机构与企业内部有关职能企业质量检验机构与企业内部有关职能单位之间的关系?单位之间的关系?4企业质量检验机构与企业外部有关单位企业质量检验机构与企业外部有关单位的关系?的关系?5你属于哪类检验人员?职责是什么?你属于哪类检验人员?职责是什么?6电子行业质量检验人员的上岗条件是什电子行业质量检验人员的上岗条件是什么?么? 59第三章第三章质量检验与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检验与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培训质量培训60第一节质量检验在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第一节质量检验在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3
39、.1.1质量检验是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建立完善、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就必须把质量检验作为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要十分重视质量检验体系的建设。1首先要建立质量检验的组织机构,并明确职责和权限。2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体系文件及工作程序,保证质量检验的权威性。3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质量检验队伍。4要为质量检验配备必要的检验手段,仪器设备和必要的资源。5要充分调动质量检验人员的积极性。613.1.2检验在质量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检验在质量体系中的重要作用A)评价产品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B)对产品起把关作用。C)质量检验还能起到预防作用D)能起到质量信息反馈的作用。 62第二节第二节2000版版ISO90
40、00族标准构成族标准构成2000年12月15日,ISO/TC176正式发布了2000版ISO9000族标准,我国随即将其等同转化为国家标准。 2000版 ISO9000族标准包括四个核心标准:1. ISO9000:2000 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 2. ISO9001:2000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3. ISO9004:2000 质量管理体系 业绩改进指南4. ISO19011:2002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此外,2000版ISO9000族标准还包括ISO10012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要求等其他标准、技术规范、技术报告等文件。 63第二节第二节2000版版ISO9000
41、族标准构成族标准构成八项质量管理原则: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2、领导作用3、全员参与4、过程方法5、管理的系统方法6、持续改进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64第三节第三节ISO9001标准中与质量检验相关的要素标准中与质量检验相关的要素3.3.1文件控制(4.2.3)对检验员的要求:1使用文件的有效版本(包括外来文件),即经审批,有受控标识,分发受控。不能使用非受控的复制文件。2及时撤出失效和作废文件,交文件管理部门统一处理,作废留用的文件应有作废留用标识。3保持文件清晰,不被损坏。3.3.2 记录控制(记录控制(4.2.4) 对检验员的要求:1检验记录应使用规范的表格,能体现检验
42、文件的要求。2检验记录填写应准确、清晰、易于识别,不能随意更改,当发生更改时,应按记录更改要求执行。3检验记录按规定的要求进行保管(包括标识、保护、贮存等)。 3.3.3职责和权限(职责和权限(5.5.1 )对检验员的要求:明确所在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3.3.5 内部沟通(内部沟通(5.5.3)对检验员的要求:应认真做好检验记录,汇总检验信息,并传递到相关部门。如检验报告、检验报表、不合格反馈单等。 3.3.6 人力资源(人力资源(6.2.1、6.2.2) 对检验员的要求:检验员应具备检验岗位必须的意识、知识和技能,按规定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并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 693.3.7 采购产品
43、的验证(采购产品的验证(7.4.3)对检验员的要求:1按检验卡片、检验文件、合同和技术协议的要求实施进货检验。2根据检验要求对检验结果作出判断,保证不合格的产品不入厂。3当顾客要求对供方提供产品进行验证时,配合顾客对进货产品的验证。 703.3.8 标识和可追溯性(标识和可追溯性(7.5.3) 对检验员的要求:1明确所在岗位的职责和权限。2监督产品标识及用于追溯性的标识的使用和记录的填写。3作好检验状态的标识。 713.3.9 顾客财产(顾客财产(7.5.4) 对检验员的要求:1对其按要求进行入厂验收。2在检验中作好标识,明确其为顾客提供的产品。3检验记录,当发现不合格或短少、丢失等现象时,及
44、时通知顾客。 723.3.10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7.6) 对检验员的要求:1检验时需使用在检定有效期内的计量仪器。按规定对计量仪器进行校准。2在使用、搬运、贮存中防止其损坏。3当发现仪器偏离校准状态或损坏时,应及时送修或送检。4参与以前使用偏离校准状态的仪器进行检测的测量结果的有效性评价,必要时对产品复测。 733.3.11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产品的监视和测量(8.2.4) 对检验员的要求:l为了验证组织提供的产品满足要求,应对产品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2监视和测量的对象包括采购产品、过程产品和最终产品。3组织应对监视和测量进行策划,规定监视和测量点、监视和测量的特性
45、、所用的文件、所要求的设备和工具、人员资格、验收准则等。743.3.11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产品的监视和测量(8.2.4)4符合验收准则的测量结果要形成文件(质量记录),如检验和试验报告、材料放行通知、合格证等。5质量记录应有授权者的签名。6当测量和监控结果表明产品满足了实现阶段的各项要求时,方可放行或交付顾客。在策划的安排已圆满完成之前,不能放行产品和交付,除非得到有关授权人员的批准,适用时得到顾客的批准。如果交付时发生不满足要求,需要让步接收,必须由顾客批准。753.3.12 3.3.12 不合格品控制(不合格品控制(8.38.3) 对检验员的要求:1熟悉不合格品的处理程序。2发现不合格品
46、应做好标识、记录,并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可参与不合格的评审。3对不合格品的让步放行,应获得并保存授权人批准的书面记录。4对纠正后的产品重新检验,做好检验记录。 763.3.13数据分析(8.4) 对检验员的要求:收集并采用适当的方法分析检验数据,将分析结果传递到相关部门。收集数据的范围一般包括:(1)与产品质量符合性有关的数据,如产品的检验记录,不合格信息等;(2)来自顾客的数据,包括顾客满意度调查、顾客抱怨的处理;(3)过程和产品特性及趋势,;(4)与运行能力有关的数据,。(5)来自供方的数据。77思考练习题1质量检验在质量管理中的地位及作用。2 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标准
47、中与质量检验相关的要求。 78典型题例典型题例 1、完善的质量体系是在考虑风险、成本和利益基础上使质量最佳化 2、采取预防措施的目的就是要防止不合格品的再次出现 3、不合格品控制应包括标识不合格品、对不合格品进行记录、评价、隔离、处理、通报与不合格品有关的职能部门,必要时通知顾客。 4、不合格品控制,质量检验部门应做的工作有: A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隔离和控制;B通知有关部门;C对纠正后的产品重新检验;D做好记录和出具相应报告;EA+B+D;FA+B+C+D 5、待验品是指经检验后还未判定的产品。 6、质量检验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主要有 。 A产品符合性评定;B对产品质量起把关(保证)作
48、用;C预防不合格品的产生;D质量信息反馈;EA+B+C+D。 7 、产品质量状态的标识通常有 。 A、待验品;B合格品;C不合格品;D待处理品;EA+B+C+D。 79第四章抽样检验第四章抽样检验技术技术及其应用及其应用 质量培训质量培训80第一节抽样检验的基本概念 4.1.1全数检验与抽样检验A)全数检验又叫百分之百检验,也就是对交验批的每一件产品进行检验,根据检验的结果对每件产品作出合格与否的判定。814.1.1全数检验与抽样检验下列情况不适合进行全数检验,或不可能进行全数检验:(1)当检验具有破坏性时,如微动开关寿命。(2)交验批量很大时,就不宜实施全数检验(3)被检产品是大批量连续体或
49、是流程性材料时,无法全数检验,如电线、钢材等。(4)交验产品结构复杂,检验项目多,而又希望检验费用少时,一般不采用全数检验 82B)抽样检验抽样检验就是根据选定的抽样方案,从批中抽取一小部分产品作为样本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同批的判定基准相比较,从而判定批接收与否的检验。 4.1.1全数检验与抽样检验Nnd比较整批接收整批不接收随机抽样全检样本中不合格品数或不合格数dAcdRe交验总量样本量834.1.2 4.1.2 抽样检验的优越性抽样检验的优越性 1节省人力、物力,节约检验费用,特别是对破坏性或检验费用很高的。2对于散装的产品(如塑料、油漆等)或连续体(如钢材、电线等),只能抽样检验3加强
50、质量管理保证产品质量。4在进货检验时,可促使供货方提供高质量的产品。5抽样检验所用时间少,得出结论快。6采用抽样检验,可以集中力量检验主要质量特性进行。 844.1.3 4.1.3 抽样检验的两种错误判断抽样检验的两种错误判断 将合格批判为不合格批的错误,是以好当坏,称为第一种错误,对生产方不利,又叫做生产方风险,产生这种错误的概率为,故也称错误。将不合格批判为合格批的错误,是以坏当好,称为第二种错误,对使用方不利,又叫做使用方风险,产生这种错误的概率为,故也称错误。 85第二节抽样检验方法第二节抽样检验方法 4.2.1选择检验方法的原则1对于无法采用全数检验的场合,如检验是破坏性的,或被检验
51、产品是大批量连续体时,应采用抽样检验。2对于产品的主要质量特性,如已实现自动化检验(非破坏性)时,应采用全数检验3产品批量小且为非破坏性检验时,可全数检验;产品批量大时,可抽样检验。864.2.1选择检验方法的原则4生产过程失控,产品质量低或波动大时,可全数检验(非破坏性);生产过程受控,产品质量高且稳定时,可抽样检验。5产品的关键、重要特性若不合格,则产品转入下道工序或在使用中将导致致命后果或会造成重大损失,此类特性应全数检验;一般件、一般特性,可抽样检验。6检验项目少、检验费用低的检验,可用全数检验;检验项目多、检验费用高的检验,可抽样检验。874.2.24.2.2检验方法按按抽样方案分类
52、抽样方案分类一按判定基准分 1)计数抽样方案 利用计数检验结果,以不合格的个数为基准来判定产品批合格与否。2)计量抽样方案 利用计量检验结果来判定产品批合格与否88二、按检验的实施方式分类(1)标准型抽样方案 标准型抽样方案适用于孤立批的检验。(2)挑选型抽样方案 挑选型抽样方案适用于不能选择供货方的进货检验、过程检验和最终检验。 (3)调整型抽样方案: 调整型抽样方案适用于连续批的检验, (4)连续生产型抽样方案 适用于连续生产的生产线 4.2.24.2.2检验方法按按抽样方案分类抽样方案分类89三、按抽样的次数分三、按抽样的次数分1)一次抽样方案)一次抽样方案 2)二次抽样方案)二次抽样方
53、案 3)多次抽样方案)多次抽样方案 4)序贯抽样方案)序贯抽样方案 每次仅随机抽取一个样本进行检验,抽验次数不预先规每次仅随机抽取一个样本进行检验,抽验次数不预先规定,每抽检一个样本后都应作出三种可能的判决,即接定,每抽检一个样本后都应作出三种可能的判决,即接收该批、拒收该批、继续抽检一个样本,直至作出批接收该批、拒收该批、继续抽检一个样本,直至作出批接收与否的结论。收与否的结论。 4.2.2检验方法按抽样方案分类按抽样方案分类90四、按检验的目的分类(1)逐批抽样检验对每一检验批逐批抽取样本,进行检验,判定批产品是否接收,主要用于产品的交收检验。(2)周期抽样检验对一个周期内的产品进行例行试
54、验或型式试验。周期检验与逐批检验结合起来,对产品进行生产定型或维持生产定型,以判定生产过程的稳定性。(3)控制性抽样检验在连续生产过程中定期对在制品抽取样本进行检验,作出质量状况判断,以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4)监督性抽样检验对企业在一个周期内的产品质量进行监督检验,由质量监督部门实施 4.2.24.2.2检验方法按抽样方案分类914.2.3 常用的抽样检验标准常用的抽样检验标准类类型型标标准代号准代号或名称或名称批批质质量指量指标标检验检验指指标标抽抽样样次数次数必必须须的的历历史史资资料料主要适用范主要适用范围围计数标准型GBT13262不合格品率P0,P1,次适用于孤立批的购入,工序和出
55、厂检验PHILIPS,SSS不合格品率P0.50一次二次适用于孤立批的购入,工序和出厂检验,N1000时用二次抽样方案挑选型DodgeRoming抽样检查表不合格品率LTPD一次P适用于工序间连续检查或成品交验,不适用于破坏性检查二次AOQL一次二次GBT13546不合格品率LQAOQL次P调整型GB/T2828.1每百单位产品不合格品数或每百单位产品不合格数AQL次过去的检验历史适用于连续批的有数个厂商可供选择的购入检查和有确定用户的出厂检验二次五次GBT13264不合格品率P0,P1一次适用于检验费用很高和带有破坏性的检查,适用于孤立批或连续批检查二次周期检验GB2829每百单位产品不合格
56、品数或每百单位产品不合格数RQL一次过去的检验历史适用于生产过程稳定性检查包括:生产定型和周期性生产系统稳定性检查二次五次连续GB8052不合格品率AQL适用于连续不断的生产检查跳检GB/T13263不合格或不合格品数AQL适用于连续批检查,但不适用于涉及人身安全产品的检查计量标准型GB8053GB8054不合格品率平均值P0,P10,1一次标准偏差适用于孤立批的购入、工序和出厂检验调整型GB6378不合格品率AQL一次过去的检验历史适用于连续批的有数个厂商可供选择的购入检查和有确定用户的出厂检验924.2.4 样本的抽取方法 为使样本中的每一个样本单位都具有代表性,为使样本中的每一个样本单位
57、都具有代表性,正确的抽样方法应该是随机抽样。正确的抽样方法应该是随机抽样。 随机抽样随机抽样: 就是每次抽取样本时,批中所有单位产品被就是每次抽取样本时,批中所有单位产品被抽到的可能性都是相等的。抽到的可能性都是相等的。 93计数抽样检验常用的的抽样方法如下:计数抽样检验常用的的抽样方法如下:一)简单随机抽样一)简单随机抽样1投骰子法:参见国家标准投骰子法:参见国家标准GB10111。2随机数表法随机数表法3抽签法抽签法二)分层随机抽样二)分层随机抽样 将检验批总体(将检验批总体(N)划分为若干层,再从各层中分别抽取样本单位的方法。将整)划分为若干层,再从各层中分别抽取样本单位的方法。将整批产
58、品划分成若干层时,应尽量使同一层内的产品质量均匀整齐,以提高抽样批产品划分成若干层时,应尽量使同一层内的产品质量均匀整齐,以提高抽样的准确度。分层的方法可按产品堆放的上、下或前后位置分层,也可按生产时的准确度。分层的方法可按产品堆放的上、下或前后位置分层,也可按生产时间的前后顺序分层等。间的前后顺序分层等。三)分段随机抽样三)分段随机抽样 当产品批可以分成一些小部分(副批)时,如果各部分已严密包装,则进行分当产品批可以分成一些小部分(副批)时,如果各部分已严密包装,则进行分层抽样非常麻烦。这时可考虑采取分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即先随机抽取几个小层抽样非常麻烦。这时可考虑采取分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即先
59、随机抽取几个小部分,再从所抽取的每个小部分中进一步随机抽取若干件单件产品。也有三段部分,再从所抽取的每个小部分中进一步随机抽取若干件单件产品。也有三段随机抽样和多段随机抽样。随机抽样和多段随机抽样。四)系统随机抽样四)系统随机抽样 当产品按顺序排列时,可考虑行随机抽出第一件产品(称为随机起点),然后接当产品按顺序排列时,可考虑行随机抽出第一件产品(称为随机起点),然后接下去每隔数件抽取一件,这种抽样方法称为系统随机抽样下去每隔数件抽取一件,这种抽样方法称为系统随机抽样 4.2.4 样本的抽取方法94思考练习题1、何谓全数检验与抽样检验?抽样检验有什么优点?、何谓全数检验与抽样检验?抽样检验有什
60、么优点?2、抽样检验的两种错误和风险是什么?、抽样检验的两种错误和风险是什么?3、按检验的实施方式,抽样方案有哪几种类型?、按检验的实施方式,抽样方案有哪几种类型?4、何谓标准型抽样方案?、何谓标准型抽样方案?5、何谓调整型抽样方案?、何谓调整型抽样方案?6样本的抽取方法有哪几种?样本的抽取方法有哪几种? 95质量培训质量培训第五章GB/T2828.1-2003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一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96第一节基本概念和术语第一节基本概念和术语5.1.1GB/T2828.1GB/T2828.1的特点和范围的特点和范围 1、GB/T2828.1-2003是调整型抽样
61、检验标准, 是用于计数检验的, 它包括以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一次、二次和多次抽样检验方案。2、该标准的最大特点是抽样方案的宽严度可以随交验批产品质量不同而进行调整。 971)GB/T2828.1-2003规规定定了了一一个个计计数数抽抽样样检检验验系系统统。 抽样计划可用于下述检验(但不限于) :a最终产品; b零部件和原材料;c操作; d在制品;e库存品; f维修操作;g数据或记录; h管理程序。5.1.1 GB/T2828.1GB/T2828.1的特点和范围的特点和范围982) 该抽样计划主要用于连续系列批该抽样计划主要用于连续系列批。连续系列批的系列长度足以允许使用转移规则。这些规
62、则为:a一旦发现质量变劣,通过转移到加严检验或暂停抽样检验给使用方提供一种保护;b一旦达到一致好的质量,经负责部门决定,通过转移到放宽检验提供一种鼓励,以减少检验费用。对孤立批的检验也可以使用GB2828.1-2003的抽样方案。5.1.1 GB/T2828.1GB/T2828.1的特点和范围的特点和范围991、【连续批】指批与批之间关系密切(待检批可利用最近已检批提供的质量情报)的连续提交检验批。2、【批lot】汇集在一起的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材料或服务。注:检验批可由几个投产批或投产批的一部分组成。3、【批量lotsize】批中产品的数量。5.1.2 基本术语和符号1004、【样本samp
63、le】取自一个批并且提供有关该批的信息的一个或一组产品。5、【样本量samplesize】样本中产品的数量。6、【单位产品item】可单独描述和考察的事物。如如:一一个个有有形形的的实实体体,一一定定量量的的材材料料、一一项项服服务务、一一次次活活动动或或一一个个过过程程、一一个个组组织织或或个个人人、或前述项目的任何组合。或前述项目的任何组合。5.1.2 基本术语和符号1017、【不合格品】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不合格的产品。注:不合格品通常按不合格的严重程度分类,例如:A类包含一个或一个以上A类不合格,同时还可能包含B类和(或)C类不合格的产品;B类包含一个或一个以上B类不合格,同时还可能包含
64、C类等不合格,但不包含A类不合格的产品。8、【过程平均】在规定的时段或生产量内平均的过程水平。注:在GB/T2828.1-2003标准中,过程平均是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期间的质量水平(不合格品百分数或每百单位产品不合格数)。5.1.2 基本术语和符号1029、【接收质量限(AQL)】当一个连续系列批被提交验收抽样时,可允许的最差过程平均质量水平。10、【检验水平(IL)】提交检验批的批量与样本大小之间的等级对应关系。11、【抽样方案】所使用的样本量和有关批接收准则的组合。5.1.2 基本术语和符号10312、【正常检验】当过程平均优于接收质量限时抽样方案的一种使用方法。此时抽样方案具有为保证生
65、产方以高概率接收而设计的接收准则。注:当没有理由怀疑过程平均不同于某一可接收水平时,进行正常检验。13、【加严检验】正常检验抽样方案接收准则更严厉的接收准则的抽样方案的一种使用法。注:当预先规定的连续批数的检验结果表明过程平均可能比接收质量限低劣时,进行加严检验。14、【放宽检验】具有样本量比相应正常检验抽样方案小,接收准则和正常检验抽样方案的接收准则相差不大的抽样方案的一种使用法。注1:放宽检验的鉴别能力小于正常检验;注2:当预先规定连续批数的检验结构表明过程平均优于接收质量限时,可进行放宽检验。5.1.2 基本术语和符号1041515、符号和缩略语、符号和缩略语GB/T2828.1-200
66、3使用的符号和缩略语:Ac:接收数;Re:拒收数;AQL:接收质量限(以不合格品百分数或每百单位产品不合格数表示);d:从批中抽取的样本中发现的不合格品数或不合格数D:批中的不合格品数或不合格数;N:批量;n:样本量;IL:检验水平。CL:样本量字码5.1.2 基本术语和符号105第二节GB/T2828.1的应用 计数调整型抽样标准GBT2828.1由三部分组成:正文、主表和辅助图表。正文中主要给出了本标准所用到的一些名词术语和实施检验的规则;主表部分包括样本量字码表和正常、加严和放宽的一次、二次和五次抽样表。辅助图表部分主要给出了方案的OC曲线、平均样本量ASN曲线和数值。 1065.2.1
67、5.2.1不合格的表示和分类不合格的表示和分类 不合格的程度以不合格品百分数或每百单位产品不合格数表示。 一般按照实际需要可将不合格分为A类、B类、C类等类别。必要时可区分多于三种,也可分为两类,也可以不分类。其中:A类:认为最被关注的一种类型的不合格。在验收抽样中,将给这种类型的不合格指定一个很小的AQL值。B类:认为关注程比A类稍低的一种类型的不合格。如果存在C类不合格,可以给B类不合格指定比A类不合格大但比C类不合格小的AQL值。其余不合格依此类推。107GB/T2828.1使用AQL和样本量字码(CL)检索所需要的抽样方案和抽样计划。指定AQL并不意味着供方有权故意供应不合格品。 所使
68、用的AQL应在合同中(或由负责部门按规定的惯例)指定。 当以不合格品百分数表示接收质量限时,AQL值应不超过10%不合格品。当以每百单位产品不合格数表示接收质量限时,可使用的AQL值最高可达每百单位产品中有1000个不合格。5.2.2接收质量限(AQL) 1085.2.3抽样产品的提交产品应汇集成可识别的批、子批或可交付的其他形式。就实用而言,每个批应由同型号、同等级、同类、同尺寸和同成分,在基本相同的时段和一致的条件下制造的产品组成。批的组成、批量及由供方提出和识别的每个批的方式,应经负责部门指定或批准。 1095.2.4接收与不接收当通过使用一个或多个抽样方案来确定批接收时,该批称为接收批
69、,当确定不接收时,该批称为不接收批。如果批次已被接收,有权不接收在检验中发现的任何不合格品,而不管该产品是否构成样本的一部分。所发现的不合格品可以返工或以合格品代替。经负责部门批准,可按规定的方式再次提交检验。110如果发现一个批是不可接收的,应立即通知所有各方。在所有产品被重新检测或重新试验,而且确信供方已剔除所有不合格品或以合格品代替,或者已校正所有的不合格之前,这样的批不应再提交。负责部门应确定再检验应使用正常检验还是加严检验,再检验是包含所有类型的不合格还是只包含最初造成不合格的个别类型。5.2.4接收与不接收1115.2.5样本的抽取应按简单随机抽样从批中抽取作为样本的产品。但是,当
70、批由子批或层组成时,应使用分层抽样,按此方式,各子批或各层的样本量与子批或层的大小是成比例的。样本的抽取时间,可在批生产出来以后,或在批生产期间抽取。使用二次或多次抽样时,每个后继的样本应从同一批的剩余部分中抽选。 1125.2.6 正常、加严和放宽检验 1. 检验开始检验开始除非负责部门另有指示,开始检验时应采用正常检验。2. 检验的继续检验的继续除非转移程序要求改变检验的严格度,对接连的批,正常、加严或者放宽检验应继续不变,转移程序应分别地用于各类不合格或不合格品。a)检验的严格度,是指提交批所接受检验的严格程度。调整型抽样方案的特点就在于“调整”。b)检验严格度的改变,原则上按各种不同类
71、型的不合格分别进行,也可统一规定。进行检验严格度的调整,不包括再次提交检验批。3. 转移规则和程序转移规则和程序正常检验和加严检验是带有强制性的、必须执行的相互转移的两种不同的检验严格度,而放宽检验属于可执行可不执行,由负责部门决定。 113正常检验放宽检验加严检验暂停检验l当前的转移得分至少是30分l且生产稳定l且负责部门认为放宽检验可取连续5批或少于5批中有2批是不接收的加严控制时,累计5批不被接收l批不被接收l生产不稳定或延迟l认为恢复正常检验正当的其他情况连续5批被接收供应方改进了质量开始累五规累五规则则五二规则连五规则5.2.6 正常、加严和放宽检验 114(一)检验水平 检验水平标
72、志着检验量。对于一般的使用,在GB2828.1-2003的表1中给出了、和共3个检验水平(判断能力:)。除非有规定,应使用。 当要求鉴别力较低时使用I水平,当要求鉴别力较高时使用水平。GBT 2828.1中,检验水平、和的样本量比例为0.4:1.0:1.6。5.2.6抽样方案1155.2.6抽样方案(一)检验水平特殊检验(又称小样本检验水平)规定了S-1、S-2、S-3和S-4四个检验水平(其鉴别力:S-4S-3S-2S-l),般用于检验费用较高并允许有较高风险的场合。4个特殊检验水平,可用于样本量必须相对地小而且能容许较大抽样风险的情形。抽样风险:抽样风险:一般一般检验水平检验水平 ; 特殊
73、检验水平特殊检验水平 S-4S-3S-2S-1。批量相同时批量相同时,样本从大到小:样本从大到小:一般一般检验水平为检验水平为、,特殊检验水平为,特殊检验水平为S-4、S-3、S-2、S-1。1165.2.6抽样方案选择检验水平应考虑以下几点:选择检验水平应考虑以下几点:产品的复杂程度与价格;破坏性检验选低检验水平或特殊检验水平;生产的稳定性差或新产品应选高检验水平,批与批之间的质量差异性大必须选高检验水平,批内质量波动幅度小,可采用低检验水平。117(二)样本量字码 样本量由样本量字码确定。对特定的批量和规定的检验水平使用表l查找适用的字码。 批量特殊检验水平般检验水平S-1S2S3S-4
74、289151625265051909l150l5l280281500501120012013200320110000100013500035001150000150001500000500001及其以上AAAABBBBCCCCDDDAAABBBCCCDDDEEEAABBCCDDEEFFGGHAABCCDEEFGGHJJKAABCCDEFGHjKLMNABCDEFGHJKLMNPQBCDEFGHJKLMNPQR5.2.6抽样方案样本量随着批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尽管样本量绝对大小增加了,其相对大小却是随批量增加而减小。 1183. 抽样方案的查取抽样方案的查取一般在产品技术标准或订货合同中已确定了交
75、验产品的合格质量水平(AQL)、检验水平、抽样方案类型以及抽样检验的严格度。根据样本大小字码和合格质量水平,在抽样方案表中检索抽样方案。举例:一次抽样方案的检索检索正常检验一次抽样方案使用表。检索方法:由第(1)步得到的样本量字码水平向右,在样本量栏内读出样本量n,再以样本量字码所在行和规定的接受质量限所在列相交处,读出接收数Ac和拒收数Re。若在相交若在相交处是箭头处是箭头,则沿着箭头方向读出箭头所指的第一个接收数Ac和拒收数Re,然后由此接收数Ac和拒收数Re所在行向左,在样本量栏内读出相应的样本量n。此时的此时的n,Ac,Re即即为所求的抽样方案。为所求的抽样方案。5.2.6抽样方案11
76、9如果样本量等于或超过了批量,则应以整批作为样本,即应对整批进行全数检验。经过全数检验的产品,在剔除不合格品以后可以接收。 5.2.6抽样方案120(四四) 抽样方案类型抽样方案类型GB2828.1-2003给给出出一一次次、二二次次和和多多次次共共3种种类类型型的的抽抽样方案样方案。多次抽样方案的平均样本量小于二次抽样方案,而二次和多次抽样方案的平均样本量均小于一次抽样方案的样本量。通常,一次抽样的管理难度和每个产品的抽样费用均低于二次和多次抽样方案。只要规定的接收质量限和检验水平相同,不论使用哪种类型的抽样方案进行检验,其对批质量的判断能力基本相同。在进行抽样检验前,必须明确规定采用哪种类
77、型的抽样方案,检验过程中不能随意更换抽样方案的类型。5.2.6抽样方案121(五)可接收性的确定1)一次抽样检验批质量的判断: 一次抽样方案对样本检验的结果,有d个不合格(品)。判断:若dAc,判定检验批接收;若dRe,判定检验批不接收。5.2.6抽样方案批接收批不接收一次抽样检验方案判断程序图1225.2.6抽样方案(五)可接收性的确定2)二次抽样检验批质量判断二次抽样方案判定数组为: 判断:检验第一样本,若d1A1,判检验批接收;若d1Rl,则判检验批不接收。若AldlR1,则抽第二样本进行检验,若(d1十d2)A2,判断批是接收批;若(dl十d2)R2则判该批不接收。 123二次抽样检验
78、方案判断程序二次抽样检验方案判断程序5.2.6抽样方案124(3)多次抽样方案多次抽样方案批接收与否的判定方法与二次抽样方案批接收与否的判定方法相似。GB/T2828.1-2003的多次抽样方案给出的是五次抽样方案,最迟在检验第五个样本后作出批接收与否的判定。5.2.6抽样方案1255.2.6抽样方案批接收批不接收多次抽样检验方案的判断程序图 126(4)判断批质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A在用每百单位产品不合格数判定接收与否时,除以“不合格”代替“不合格品”一词外,其余与每百单位产品不合格品数判定方法完全相同。B当对不合格分组分别规定AQL值时,必须是每组都判为接收时,才能判该批产品接收,否则判该
79、批产品不接收5.2.6抽样方案127思考练习题1GB/T2828.1-2003标准适用范围有哪些?2在某电视机厂的出厂检验采用GB/T2828.1-2003。规定AQL=1.5,IL=,求N=2000时正常检验一次抽样方案。3在某电子元件的交收检验采用GB/T2828.1-2003。规定AQL=0.25,IL=,求N=1000时加严检验一次抽样方案。 128典型题例典型题例1.按GB2828标准进行抽样检验时,如根据生产进度每隔一段时间抽一台样品构成样本,那么如果抽到第5个样品时检验发现不合格,则只需返工抽查第4个样品以后到采取相应措施以前的生产的产品。2.以产品的不合格品率为基准来判定产品批
80、合格与否的抽样方案属于计数抽样方案。3.按照GB2828标准的要求,在调整抽样检查的方案时,负责该产品的检验员根据该产品的以前检验情况就可以进行从正常检查到放宽检查的调整。4.GB2828标准中规定,当AQL10时,AQL值仅仅用于计件法的检验。 5.GB2828规定的一般检验水平有三级:、,其判断能力大小关系为:。129第六章检验数据处理第六章检验数据处理质量培训质量培训130数据处理就是运用数学方法,对测量、检查、试验、度量所取得的数据进行归纳、分析、计算等处理,以找出被测量(被检查量、被试验量或被度量量)、影响量和干扰量的相互关系,从而给出正确的被测量(检查、试验或度量)结果及其评价。
81、第六章检验数据处理第六章检验数据处理131一、误差的有关术语 1被测量:受测量的被测量。 2测量结果 定义:由测量所得的赋予被测量的值。它包括示值;未修正测量结果;已修正的测量结果。在给出测量结果时应明确指出属于上述三种中的哪一种。完整的测量结果果的表述应包括测量不确定度和关于影响量的值。 3测量误差 定义:测量结果减去被测量的真值。或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的真值之差。 测量误差可以用绝对误差表示,即: 绝对误差给出值-真值;也可以用相对误差表示,即:相对误差绝对误差真值。 第一节误差的基本概念 132 4量的真值某些量能被完善地确定并能排除所有测量上的缺陷时,通过测量所得到的量值。 5修正值 定义
82、:以代数法相加于未修正测量结果,用于补偿系统误差的值。 6(测量设备的)最大允许误差 定义:技术规范,规程等文件对测量设备、仪器所规定的允许误差的极限值。 第一节误差的基本概念 133 二、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二、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 测量误差按其性质可分为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 1随机误差 定义:在相同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值时,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的变化,时大时小,时正时负,以不可预定的方式变化的误差,或测量结果减去重复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无限多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 2系统误差 定义:在同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时,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保持恒定;或在条件改变时,按某一确定的规律变化的误差。或在重复条
83、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无限多次测员的结果的平均值减去被测量的真值。 第一节误差的基本概念 134第二节检验测量误差 6.2.1 测量误差A)测量结果减去被测量的真值所得的差,即为测量误差,简称误差。测量结果是人们认识的结果,不仅与量的本身有关,而且与测量程序、测量仪器、测量环境以及测量人员等有关。 B)测量误差与被测量真值之比称为相对误差。当有必要与相对误差相区别时,测量误差有时又称为测量的绝对误差。所以,相对误差表示绝对误差所占约定真值的百分比。 135 检验误差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 1计量设备、仪器、器具和试剂的误差 2外境条件误差 3方法误差 4检验人员误差 5. 受检产品
84、误差 6.2.26.2.2检验误差产生的原因检验误差产生的原因136第三节 如何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度6.3.1系统误差的消除 a)对照检验:用已知结果的试样(应用标准样品或标准器件)与被检样品对照检验,或用不同方法,或由不同人员,不同实验室对照检验。 b)校准仪器 c)检验结果的校正:某些检验方法的系统误差可用其他方法进行校正。 d)选择适当的测量方法,消除可变系统误差 137第三节 如何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度 6.3.2 检验环境与检验过程测量条件的控制合适的空间,保证电、水、照明、通风,有的还要恒温、恒湿、防振、防噪声、防静电、防电磁辐射和净化空气等。 6.3.3 设备和计量器具的选择控制
85、6.3.4 检验方法的选择 6.3.5 对检验员的要求减少测量误差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度,关键在于检验人员素质,只有严格要求,训练有素的人员,才能高质量地完成检验任务。138(一)检验人员检验误差的分类及发现的方法A)质量检验人员的检验误差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a)技术性误差:指检验员缺乏检验技能造成的误差。 b)粗心大意误差:检验人员马虎大意造成的误差 c)程序性误差:指生产不均衡、管理混乱造成的检验误差6.3.5 对检验员的要求139 B B)发现检验人员误差的方法发现检验人员误差的方法 1重复检验。检验人员对自己检验过的产品重复检验一至二次。 2循环检验。由几名检验人员对同一批产品进行检验
86、。 3复核检验。由技术较高的检验员或技术人员,复核检验员已经检验过产品。 4改变检验条件。检验员再采用精度较高或可靠性更好的检测手段,重新检测。 5建立标准品(标准样品或标准器、件)。经常用标准品作比较,以便发现有缺陷的产品。 6.3.5 对检验员的要求140(二)技术性误差的防止措施技术性误差产生的原因:1缺乏必要的技术知识,生产和加工工艺知识,对生产中易出现的质量问题不够了解2检验技术不熟练。不能熟练掌握检测设备,测试工具,检验方法等。3缺乏检验经验。如操作工人把一种高精度零件外圆磨小了,经加温表面又经冷却处理后交检验员检验,有经验的检验员则不立即检验,而是放置一定时间后检验。6.3.5
87、对检验员的要求141防止技术性误差的措施有:1依据检验员应知应会标准,选择适合做检验工作的人员担任检验员;2组织检验员岗位技术业务培训和练兵,使其胜任检验工作;3对检验员进行应知应会和工作质量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岗;4对有生理缺陷或经培训仍技术业务低,不宜作检验员的,可调任其他工作;5经常总结与推广检验工作经验,提高检验人员工作能力和水平。如对典型错检、漏检,组织检验人员讨论分析,找出原因,提出防止再发生的措施等。 6.3.5 对检验员的要求142(三)粗心大意性误差的防止措施粗心大意性误差产生原因是:1检验项目精度要求高,精神过于紧张;2生产任务重、时间紧、车间急催检验,责任心不强或经验不足;
88、3在检验工作中,情绪不好或抱着满不在乎的态度。6.3.5 对检验员的要求143防止粗心大意性误差的措施有:1. 把复杂的检验项目内容,分解成若干个简单的检验内容;2采用不易出错的检验方法;3采用自动化检验装置;4采用感官放大器。如放大镜、扩音器或其他检测放大器或装置;5建立标准样品或标准件;6采用通用或专用量、器具;7合理安排检验员的工作时间;8保持检验工作场所的良好工作秩序。6.3.5 对检验员的要求1446.3.5 对检验员的要求(四)程序性误差的防止措施程序性误差是指生产不均衡、管理混乱造成的检验误差,如生产安排在月初松,月末突击、被检产品过于集中,待检产品和已检产品放置混乱,标志不清,
89、造成混淆。145防止程序性误差的措施有:1加强企业管理,实现均衡生产;2分区堆放,将已检、待检产品按指定区域堆放,有明显界限、标志,防止误用;3将不合格品、返修品等分别明显标识,以示区别,防止调度错误;4按照产品质量水平,实行发放合格证优质品证的办法;5建立调度人员责任制,严格执行调运手续6.3.5 对检验员的要求146第四节如何处理检验数据 6.4.16.4.1异常值的剔除异常值的剔除在对产品某些特性进行了多次测量的一批数据中,有时个别明显地超出规定条件下预期值的范围,即异常值.判别异常值的方法一般有以下两种:1物理判别法在测量过程中出现异常现象或发现因疏忽失误造成的可疑数据,应当时就剔除。
90、但要在原始数据上注明剔除的原因。2统计判别法统计判别法有多种,基本方法是给定一个置信水平,找出相应的区间,凡在这个区间外的数据,就判定为异常值,予以剔除。统计判别法有拉依达准则,尚维纳准则,格拉布斯准则,狄可逊准则等。147 1.测量结果的有效位数的意义 2.测量结果的有效位数的选取 有效位数应由该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来确定。 3.算术平均值的有效位数 在计算算术平均值时,若四个以上数相平均,则平均值的有效位数可增加一位。 4.评定测量结果精确度的不确定度值的有效位数 对于测量结果和评定测量结果精确度的不确定度值的两个数的末位应取得一致。 如:3.76土0.124,应写成3.760.12 5.常
91、数的有效位救 在所有的运算中,对常数PI,e等的有效位数,均根据需要选取,没有任何限制。 6.4.2有效位数的选择148 1按修约间隔进行修约。 2按有效位数进行修约 3有0.5单位修约与0.2单位修约。 4标准规定的进舍规则。 (1)拟舍弃数字的最后一位数字小于5时,则舍去,即保留的各位数字不变。例:修约成3位有效数: l5.246815.2。 (2)拟舍弃数字的最后一位数字大于5,或者是5,而其后能有并非全部为零的数字时,则进一,即保留的末位数字加l。例:修约成2位有效数: 11.502 l2;11681.2l03; 0.023261 2.310-26.4.3数据修约规则(近似数的截取方法
92、)149 (3)拟舍弃数字的最后一位数字为5而右面无数字或皆为0时若保留的末位数字为奇数则进l,为偶数则舍弃。 如,1.050 1.0 ,0.350 0.4(按修约间隔为0.1) (4)负数修约。先将它的绝对值按上述规定进行修约,然后在修约值前面加上负号。例:将 不允许连续修约。例:修约间隔为l时:正确l5.4548l5; 错误:15.454815.45515.4615.516 6.4.3数据修约规则(近似数的截取方法)150 6.5.1检验记录的基本内容 (一)检验记录的基本内容 1检验产品的名称,制造单位,型号,规格,编号,数量。 2检验环境条件,包括检验场所的温度、湿度、空气压力以及其他
93、影响检验精度的特定条件。 3检验依据,包括技术规范或检验规范,检验项目等。 4检验用设备、仪器、标准计量器具的名称、型号及编号;必要时还须记下主要辅助设备名称。 5检验的年、月、日。 第五节检验记录和检验报告 151 6检验过程中的每一次独立检验的额定特性和参数,列出标准值、实测值以及计算公式和计算结果的数值。 7对检验结果的数据进行处理,算出平均值,求出被检产品的测量误差,必要时可给出修正值进行分析并作出受检产品是否合格的结论。用合格或不合格表示。 8检验过程中发生的异常情况和处理情况记录。 9检验员和校核人员签名。 l0检验记录发生记错数字时,应及时更正。应在错误的数字上划水平线,将正确的
94、数字填写在其上方或下方,并加盖更改人印章。 6.5.1检验记录的基本内容152应做到:完整、准确、清晰、结论正确,易于理解。 1检验报告的封面格式应统一。其内容一般包括:检验报告的标识、编号、样品状况、检验依据、检验日期和场所、各项检验项目和检验数据、检验环境条件、检验结果的判定,报告的编制、审核、批准人等。 2检验报告出检验人员编制,经审核人员审核后,由主管检验技术负责人批准。 (1)编制人员根据检验记录和编制报告的有关规定编制报告。应做到填写的项日齐全、准确,判断结论正确。 (2)审核人员检查填写的内容是否与检测记录相符,数据运算是否正确,检验依据是否适用,环境条件是否满足,判定结论是否正
95、确。6.5.1检验报告的基本要求153 (3)批准人对检验报告的依据、判定结论的正确性核定后,予以批准。 (4)审核人、批准人发现报告有错误时,应通知编制人员复查更改,更改后要重新履行审批手续。 3检验报告中,如有分包给外部单位检验的项目,其检验结果应注明分包单位的名称或加以说明 4对已发出的检验报告需要修改更正时,应由原报告编制人员提出更改报告,按规定履行审批手续,经批准将更改后的报告发给原报告的发放范围、同时收回原报告,作废处理。 5检验记录和检验报告应编目归档,妥善保管6.5.1检验报告的基本要求1541什么叫测量误差?试述相对误差定义及其表示形式。2测量误差有哪几种?3测量精密度、正确
96、度、准确度和测量不确定度的定义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4阐述产生测量误差的各种因素。5控制测量误差可以从哪些方面采取措施?6简述数值修约的规则。将下列数修约到小数点后三位: 3.14159 3.71339 5.51050l 5.51500 4.00047检验记录和报告有哪些基本要求? 思考练习题1551.校准仪器是消除系统误差的一种方法。2.检验误差产生的原因有计量设备、仪器、器具和试剂的误差、环境条件误差、方法误差、检验人员误差、受检产品误差。 3.检验记录中,记录90.00与90具有同等效果,所以当误差为-0.05+0.05时读数90.00可记为90。4.对质量记录的要求是准确、清晰、及时、不能随意涂改,根据公司程序文件规定需要保留的质量记录应相应集中统一编号、建立台帐、妥善保存。5.对检验人员进行应知、应会培训和工作质量考核是技术性误差的防止措施。 典型题例典型题例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