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教育学》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与教育学》PPT课件(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教育与教育学本章知识结构: 第一节 教育学概述 第二节 教育概述 第一节 教育学概述本章知识结构: 一、教育学的含义和研究对象 二、教育学的任务 三、教育学的学科体系 四、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教育学的含义和研究对象教育学的含义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现象 教育问题 教育规律普通教育学 是教育的一般原理和中小学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二、教育学的任务 揭示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宏观层次: 教育受政治、经济、文化制约的规律; 教育受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制约的规律;微观层次: 教学过程规律; 德育过程规律;三、教育学的学科体系教育学概论:基
2、础教育学、普通教育学教育学的各分论: 教育原理、教学论、德育、班主任、教育研究、分类教育学:中学、小学、高等教育学;成人教育学、职业教育学;特殊教育学、家庭教育学;学科教育学(如数学教育学)教育学交叉学科: 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学 教育统计学、教育测量学 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 教育卫生学、教育人口学 中外教育史、比较教育 教育学分支学科 学科教育学 当代教育名人教育原理:袁振国、叶澜教学论:王策三、李秉德教育史:滕大春、王天一、毛礼锐职业教育学:刘春生、黄克孝高等教育学:潘懋元教育心理学:皮连生、邵瑞珍教育技术学:何克抗、李克东教育管理学:陈孝彬、萧宗六、张济正教育经济学:厉以宁、王善迈现代教
3、育家:陶行知 陶行知,中国人民教育家,民主革命家。原名文濬,后受王守仁“知行合一”思想的影响,改名为知行,又改名行知。191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1917年回国,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教务主任等,反对“沿袭陈法,异型他国”。推行平民教育。 “五四”运动后,从事平民教育运动,创办晓庄师范。 1932年起,先后创办了“山海工学团”, “劳工幼儿团”,开展“即知即传”的普及教育运动。 1939年7月,在四川重庆创办育才学校,培养有特殊才能的儿童。1945年,陶行知当选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1946年1月,陶行知在重庆创办社会大学,推行民主教育。主要观
4、点:教学做合一。名言:“人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郭沫若评价:“两千年前的孔仲尼,两千年后的陶行知。” 当代教育家:魏书生 魏书生,男,1950年5月4日,出生于河北省交河县。1968年参加工作,197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 全国中青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等殊荣。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大代表。 现任盘锦市教育局长、党委书记。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 中国中学学习科学研究会理事长 全国中语会副理事长等38项社会兼职 2002年04月,被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聘为研究生导师 2002年05月,被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聘为
5、兼职教授 2004年04月,被辽宁省招考委聘为高考命题专家组成员 魏书生讲学的足迹遍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台、港、澳地区;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 出版著作19部,他人研究魏书生著作18部。四、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一)萌芽阶段 (公元前5世纪到16世纪)(二)独立形态阶段(17世纪到19世纪40年代)(三)发展多样化阶段(19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40年代)(四)理论深化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初)(一)萌芽阶段1 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代表人物代表人物 :孔子、韩愈、朱熹、颜元:孔子、韩愈、朱熹、颜元代表作代表作 :论语论语学记学记师说师说2
6、2、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古希腊、古罗马)(古希腊、古罗马)代表人物代表人物 :苏格拉底、柏拉图、昆体良:苏格拉底、柏拉图、昆体良代表著代表著 :理想国理想国、论演说家的培养 学记的教育思想 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仅1229个汉字。主要观点:教育的作用: “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启发式教学: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教学相长:“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教然后知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 尊师重道:“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长善救失: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孔子
7、:论语 n“性相近也,习相远也”n“学而时习之” n“温故而知新”n“有教无类” n“因材施教”孔子孔子 昆体良的教育思想 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论演说家的培养比学记晚300年。观点:1、教师要善于发现儿童的个性,积极发展其能力和特长 。 2、学校教育可以促进儿童间的友谊联系和交往。 3、反对体罚学生。(二)独立形态阶段1632年,夸美纽斯出版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的建立。1806年,赫尔巴特出版普通教育学,是第一本自成体系的教育学。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观点:1、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2、建立适应学生年龄特征的学校教育制度。3、论证了班级授课制。夸美纽斯 与大教学论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观点:1、教育
8、的任务是以自由、完美、善意、法律、正义作为主要内容。 2、把教育过程分为管理、教学、道德教育三个阶段。 3、教学程序分为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四个阶段。(三)发展多样化阶段 1、实科教育 2、实验教育学 3、实用教育学 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1、实科教育代表人物:斯宾塞著作: 1861年出版教育论观点: 重视实用知识,反对思辨。2、实验教育学代表人物:拉伊著作:1903年出版实验教育学观点: 运用实验的方法研究教育,以生物学为基础,把生物的活动过程移植到教育中来。3、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杜威著作: 1916年出版 民主主义与教育学观点: 教育即生活; 教育即生长; 学校即社会; 从做中学。4
9、、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代表作:1930年,杨贤江化名李浩吾出版了新教育大纲。1939年,前苏联凯洛夫的教育学出版。观点: 重视系统知识的教育;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凯洛夫(四)理论深化阶段(一)学生智能开发理论的研究:皮亚杰关于儿童智力结构的研究。(二)课程理论研究的三大典型学派:布鲁纳的课程结构理论:强调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根舍因的范例教学论:强调教学内容的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赞科夫的新教学体系:探讨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第二节 教育概述本章知识结构: 一、教育的概念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 三、教育的形态古代教育家关于“教育”的观点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孟子修道之谓教。 中庸以善先
10、人者谓之教。 荀子教也者,长其善救其失者也。 学记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育,养子使作善也。 许慎说文解字教育的概念词源词词 源源西方:西方:英语及法语和德语的“教育”都起源于拉丁文“educare”。就是“引出”,就是采用一定手段,把某种本来就潜藏于人身上的东西引导出来,从一种潜质转变为现实。中国: 汉语的“教”的甲骨文的写法是 ,表示成人手拿器械督促孩子的学习行为。一、教育的概念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叫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狭义: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二、
11、教育的基本要素(一)教育者(二)受教育者(三)教育影响(一)教育者1、含义: 是指能够对他人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身体素质、审美素质等方面起到良好影响作用的人。2、外延: 家庭中的父母; 社会上一切对他人起到良好影响作用的人; 与学校教育有关的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二)受教育者1、含义: 是指能够接受他人的影响者。2、外延: 主要是指年轻一代, 也包括在各种教育形式中学习的成年人。(三)教育影响含义: 凡促成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联系的所有精神的和物质的信息因素。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两个方面。 教育内容教育内容各种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和其他形式的信息;教育者自身所拥有的知识经验、言谈举止、思想品
12、质和工作作风;经过选择和布置的环境。 教育手段 教育者教的方法和受教育者学的方法;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所运用的工具(教具、实验器材和电化教育器材)三、教育的形态 划分标准 教 育 形 态场所或空间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时间(时期)原始社会的教育(农业社会)古代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现代社会的教育(信息社会正规与非正规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一)原始教育阶段 特点: 1、教育同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没有分化成专门的社会活动。 2、受教育的机会均等,所有的儿童和青年享受同样的受教育的权利。 3、由于没有文字和书籍,教育手段和内容是极为简单的。(二)古代学校教育阶段特点: 1、产生了学校,学校教育逐步成为教育的主要形式,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2、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3、教育基本上脱离了生产劳动。(三)现代学校教育阶段特点: 1、教育的普及性 2、教育同生产劳动日益结合 3、学制的多样化 4、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科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