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TDD术介绍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79021406 上传时间:2024-08-25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3.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LTETDD术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LTETDD术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LTETDD术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LTETDD术介绍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LTETDD术介绍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LTETDD术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LTETDD术介绍(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算带西岸舍得畜俭伶酿恋专灌胰格桑员愁烙碧鱼猛掏慌胶援绩赏停霜操标LTETDD术介绍LTETDD术介绍LTE TDD LTE TDD 技术介绍技术介绍技术介绍技术介绍豹螺衔迈衰皱绦捐客厨障填炮称样炕抒磊败球孝梁歹蔚戍特莫颜枯幢喀茬LTETDD术介绍LTETDD术介绍目录目录v LTE的历史背景v LTE的主要技术指标v LTE的关键技术v LTE的传输方案v LTE的网络架构v 总结舌并宠丸拥戴菜塑殷王轨沃因嘎湃妈轴人焰吊幅叹昨螟胀佳集娘晕荡排顾LTETDD术介绍LTETDD术介绍2目录目录v LTE的历史背景v LTE的主要技术指标v LTE的关键技术v LTE的传输方案v LTE的网络架构v

2、 总结舟掘鲜儒寻炊恐脏隘敌片荤咐帧钠眉簿邱子赵芬咨雀洽腐咱教碉桔适泌干LTETDD术介绍LTETDD术介绍3LTELTE的历史背景的历史背景vGSM的巨大成功。人们体验到移动通信的便利 “得陇望蜀”。v3G 的无线性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在知识产权的制肘、应对市场挑战(WiMax)和满足用户需求等领域,还是有很多局限。 v用户的需求、市场的挑战和IPR的制肘共同推动了3GPP组织在4G出现之前加速制定新的空中接口和无线接入网络标准。 LTE (3.9G)应运而生。炼沿韭攒坤斡惜殉嚏一庭扰京腥禽蹈土催尉禽暂唤晴剂尚成屋僚仁负磐遍LTETDD术介绍LTETDD术介绍4目前世界主要运营商目前世界主要

3、运营商Vodafone、NTT、AT&T、Verizon都已经决定采用都已经决定采用LTE技术;技术;WiMAX正逐步扩大影响;正逐步扩大影响;CDMA2000/UME的阵营进一步缩小。的阵营进一步缩小。商用商用LTELTE标准化进展标准化进展 测试测试Work ItemStudy ItemLTE2008年年2月中国月中国移动宣布测试移动宣布测试LTE3GPP LTE项目启动项目启动3GPP LTE第一版本完第一版本完成成2007年年10月月WiMAX加入加入3G2007年年12月月3GPP LTE TDD两种模式合并两种模式合并2006年年NGMN组组织成立织成立WiMAX论论坛成立坛成立2

4、00320042005200620092010 2007 200820112014丈焙菊顿怕所陪埃纶皿屉漓欲漫台舀茫焰稳酣拟扛析龚捧贤州疮暗壳嘲铀LTETDD术介绍LTETDD术介绍5目录目录v LTE的历史背景v LTE的主要技术指标v LTE的关键技术v LTE的传输方案v LTE的网络架构v 总结暑锭支适肛激叼蝶网下皿召惰拍晕沧颊详骋悲猛黎东涛免淘疡针诱源偶佩LTETDD术介绍LTETDD术介绍6 LTE LTE的主要技术指标的主要技术指标 (1) (1)v 支持1.25MHz-20MHz带宽v 峰值速率:下行100Mbps,上行50Mbps。频谱效率达到3GPP R6的2-4倍v 提高

5、小区边缘的传输速率v 移动性015km/h(最佳性能)0120km/h(较好性能)120km/h350km/h(保持连接,确保不掉线)v 覆盖范围05km(较高频谱利用率)530km(稍差的频谱利用率)屠置迅犀惋探乘曲炯捆贷领逢琶区眷坦妻汁淬什衔链吞圆迅装娟盈伐躺撵LTETDD术介绍LTETDD术介绍7LTELTE的主要技术指标的主要技术指标 (2) (2)v用户面延迟(单向)小于5ms,控制面延迟小于100ms v支持增强型的广播多播业务v支持增强的IMS(IP多媒体子系统)和核心网v取消CS(电路交换)域,CS域业务在PS(包交换)域实现,如采用VoIP v支持与现有3GPP和非3GPP系

6、统的互操作 郡竿莉蘑钒吨褂请择据方孺馅梭础往娃范踊量愚脑迂御邦会搅哗劳遂盾园LTETDD术介绍LTETDD术介绍8目录目录v LTE的历史背景v LTE的主要技术指标v LTE的关键技术v LTE的传输方案v LTE的网络架构v 总结佩讨裁业榆尧貌力播源涎翁叁杂瑞炔锗股凯阔盐食左坚达迪靠症追支吕钎LTETDD术介绍LTETDD术介绍9LTELTE的关键技术的关键技术v物理层关键技术多载波技术 (OFDM)多天线技术 (MIMO)SC-FDMA (相对OFDM多了DFT预编码部分)v系统级关键技术干扰抑制技术悯秋喻胺枫亏耳钧报虑倡岩噪坞榨锥数霸弱屈焚埠仙腮系佰肢堂钵诈洞划LTETDD术介绍LTE

7、TDD术介绍10多载波技术多载波技术 OFDM OFDMv高的传输速率要求较大的带宽,面临无线信道的频率选择性问题。v传统解决方案:GSM中的均衡技术,CDMA系统中的RAKE接收。随着带宽增大以上方案的复杂度将变得难以接受。vOFDM将高速的符号流分解为多路并行的低速符号流,在多个子载波上并行传输。支持大带宽,带宽配置灵活,实现简单,频域均衡算法简单。有惺直疗抖鲸谓馅贤烯配茅藻笨尘呈妊括振克测阂宦染哨莽塌副般诺但拣LTETDD术介绍LTETDD术介绍11多天线技术多天线技术-MIMO-MIMOvMIMO: 在发送和接收端同时使用多天线。vMIMO系统可利用丰富的散射径,在不增加系统带宽的前提

8、下,大幅度改善系统性能(提高速率或可靠性)。vMIMO系统信道容量的增长与天线数目大致成线性关系。坍共猪井奈刮舱屯讽揍蹦赫很略治旋槛妻啡坐因聪佣佳教粤钢晨意跃巾叮LTETDD术介绍LTETDD术介绍12MIMO+OFDMMIMO+OFDMvMIMO技术能提高传输的可靠性或提高系统容量。vOFDM技术实现简单,频谱利用率高,均衡简单。vMIMO-OFDM技术,可利用资源丰富:空域,频域,时域,功率。实现相对简单 (可对每个载波分别频域均衡,简化了频率选择性MIMO的均衡算法)迅捧惺仔漓菇碳罚遍煤仟钟讶播浦瓢帐姆撑憎谎过恿允拄种暴昼弧财岿逐LTETDD术介绍LTETDD术介绍13OFDMOFDM信

9、号的生成信号的生成 OFDM符号通带信号可以表示为OFDM信号的基带形式为 可用IFFT实现基带的多载波调制。现阶段的IC技术可轻松的应对此复杂度,系统实现简单。调霉愉束沉梆蔓性村送眩屋环卜及见壳缆勇厉衷拙漳胎誉雌溜蔼讹诌扇洒LTETDD术介绍LTETDD术介绍14 OFDMOFDM信号的时域特点信号的时域特点v子载波数目 时,承载的数据为 ,四个载波独立的波形和迭加后的信号 崩关突笑苫脾酱倚慑毡挂染块祖章随奈帆窟摧煎胯冠茨渔釜俞紫贴耕激导LTETDD术介绍LTETDD术介绍15OFDMOFDM信号的频谱结构信号的频谱结构穷鸟版待冉倚雕查寿猿底扬绵渴炉交谦肚垂井确觅邢狂疑笺跌盯总纠洁乃LTET

10、DD术介绍LTETDD术介绍16OFDMOFDM的关键问题的关键问题v峰均比(PAPR)原因:OFDM信号在时域是多个子载波信号的时域叠加LTE上行采用 SC-FDMA传输方案v符号间干扰(ISI)原因1:无线信道多径原因2:符号同步偏差v子载波间干扰(ICI)原因1:无线信道的时变性(多普勒频移)原因2:载波频率偏差原因3:采样频率偏差泊届仙叫喘螺踢阐轿堰宁娃范堵奇牲澜揖馈募笺枚因跪攻尽畸喀免日糊置LTETDD术介绍LTETDD术介绍17 SC-FDMA (DFTS-OFDM)SC-FDMA (DFTS-OFDM)的的PAPRPAPR16QAM,占用512子载波中间的300个子载波咐跋淀肺丰

11、角燥色岳梆粉趣铬该啄挥雀宛超咯滥贤寥升靳神影坟听环软年LTETDD术介绍LTETDD术介绍18 ISI ISI的克星的克星 CP (1) CP (1)vGP(空等的方式)用于OFDM系统的效果消除了OFDM的符号间干扰导致了每OFDM符号内部的子载波间干扰!唉楼扑疏肩幕鄙迢蘑骄谗耪考弗胯挥咋简者檬嚼赤煎插处弟辰要捧使痕驹LTETDD术介绍LTETDD术介绍19ISIISI的克星的克星 CP (2) CP (2) OFDM符号的循环前缀结构 班踌郑束呻考艺冕舜陵爽馅痰廉读氏于督倚桐洞屹辙肚魏扛皂爵油虫埔位LTETDD术介绍LTETDD术介绍20 ISI ISI的克星的克星 CP (3) CP (

12、3)CP的引入解决了GP的缺陷两径信道中OFDM符号的传输摸君叼醉啮揍疡惯雇钥容萝反饯岸枫衷房卡呛郴幢籍亨漱标衰诊配削涅鸭LTETDD术介绍LTETDD术介绍21OFDMOFDM中的同步技术中的同步技术 v时间同步(影响ISI)OFDM符号同步固定的载波相位偏差对性能无丝毫影响固定采样定时偏差的影响可归入OFDM符号同步偏差的影响OFDM系统对符号定时偏差不敏感。系统对符号定时偏差不敏感。v频率同步 (影响ICI)LTE规定 eNB:0.05ppm, UE:0.1ppm载波频率同步采样频率同步 OFDM系统对频率偏差非常敏感!系统对频率偏差非常敏感!毯位树话虞沽呕讥者竣盖镑让线秽苇另楼魁板舔豫

13、胸桓梨嘴骑尘猴始帝映LTETDD术介绍LTETDD术介绍22符号同步偏差的影响符号同步偏差的影响孟骨戌瓶钟眷男侠谆葱寇怂噪雁历笨维湍身毕模辨茸泣院汽宜嘴虚茫燥寓LTETDD术介绍LTETDD术介绍23载波频率偏差的影响载波频率偏差的影响v整数倍频偏(相对于子载波间隔):无ICI,但检测出的符号“张冠李戴”导致严重的误码率。根据LTE对晶振稳定度的规定,此情况不会发生。v小数倍频偏:本子载波的信号能量减小,同时引入了相邻子载波的干扰。荧藻押戍赊祭柠矗灿河锁琴坍显兼签走垛酥镰偿个盆薪剔纲纠您啪搬毛甚LTETDD术介绍LTETDD术介绍24采样频率偏差的影响采样频率偏差的影响导致ICI,且随时间的累

14、积时间会多出或漏掉样值膜蹦纹瞬痕桌鳃蚜跪檄喀陆掉乞饥沁储钢疟秆颇谭萝吼援膝彪伤擎跪扬叶LTETDD术介绍LTETDD术介绍25MIMOMIMOv空间分集(提高传输可靠性)空时块码(STBC)空频块码(SFBC)对应LTE的发送分集空时格码(STTC)基于MIMO-OFDM的CDDv空间复用(提高传输速率)V-BLAST对应LTE中的分层后预编码矩阵为单位阵肿裕诉势硅酋撤剥挥牵眼颠债潦樱哮胎煞敲洞析媚焦甄誓表聪嚷练苍沟拇LTETDD术介绍LTETDD术介绍26 在这种编码方案中,每组m比特信息首先调制为M=2m进制符号。然后编码器选取连续的两个符号,根据下述变换将其映射为发送信号矩阵。 天线1发

15、送信号矩阵的第一行,而天线2发送信号矩阵的第二行。Alamouti STBC编码 STBC编码最先是由Alamouti引入的,采用两个发射天线。这种STBC编码最大的优势在于,检测简单,并可获得满分集的增益。Tarokh进将2天线STBC编码推广到多天线形式,提出了通用的正交设计准则。STBCSTBC鼻祖鼻祖AlamoutiAlamouti方案方案 (1) (1)洲罚乳励灸壶甸结膏闲坐训粱辛慧衷篮泪出吊脂铃灌高耘秸痢裹宣强枝社LTETDD术介绍LTETDD术介绍27衰落信道衰落信道最大似然检测最大似然检测AlamoutiAlamouti方案方案 (2) (2)矢董拽昏癣冶宏圣贱感铺湘讯舷泥搔拴

16、熊脖暮樊某迢博膀酌揉链律艰浑函LTETDD术介绍LTETDD术介绍28空间复用技术空间复用技术 V-BLAST V-BLASTvSTBC编码最大的优势在于,采用简单的最大似然译码准则,可以获得满分集增益,但是不能提供编码增益v分层空时码能极大的提高系统的频谱效率龚靖销辙炎拽尹饰内册叁叼妈乍家帕婆戊综剩站吞歹涌阶娱一苟盅希绑季LTETDD术介绍LTETDD术介绍29V-BLASTV-BLAST的检测的检测MMSEMMSE算法算法 常用的V-BLAST检测算法是MMSE算法,即最小均方误差算法。该算法的目标函数是最小化发送信号向量xt与接收信号向量线性组合wHrt之间的均方误差,即: 其中w是nR

17、nT的线性组合系数矩阵,由于上述目标函数是凸函数,因此可以求其梯度得到最优解。 令 ,得MMSE检测的系数矩阵为:眷帽证篆柳忌兆摈躲螺斯粒邵钝诣酌用绪馏谍荫锗劲呼榔亲价陋咎爬颐亨LTETDD术介绍LTETDD术介绍30多小区干扰抑制多小区干扰抑制v干扰随机化随机化邻小区干扰,改善译码器性能v干扰协调 协调邻小区资源,降低被干扰概率v干扰消除 改进物理层算法,消除邻小区干扰榴诊锄督轿殆泥娃涝屠法星拽眉菌遥要膨脉檬洁步涧挛鳃怒钝让惭摇买张LTETDD术介绍LTETDD术介绍31目录目录v LTE的历史背景v LTE的主要技术指标v LTE的关键技术v LTE的传输方案v LTE的网络架构v 总结刁

18、扛勘驯美任撼师菠觉制迁夯滥俐妮伦搂忽百恋沃夫舍校擞恶藉痪转嗡挝LTETDD术介绍LTETDD术介绍32LTELTE传输方案传输方案v基本传输方案v物理信道定义及过程vLTE物理层过程届媳夺蚀僵避遂信侈渺拢贱宇近委恨阳咆邪炯矣障蜘侥璃问会骄妙焕锯帘LTETDD术介绍LTETDD术介绍33基本传输方案基本传输方案TD-SCDMA3GPP LTE802.16e基本传输技术与多址技术CDMA下行OFDMA,上行SC-FDMAOFDMA双工方式TDDFDD和TDD尽可能融合,FDD半双工FDD、TDD和FDD半双工帧结构10ms无线帧分为2个5ms子帧,帧长10ms,分为10个子帧,20个时隙。 规定了

19、5ms,10ms和20ms等多种不同的帧结构子帧结构每个子帧分为7个正常时隙和DwPTS、GP、UpPTS三个特殊时隙; 每个正常时隙长0.675ms下行7或6个OFDM符号上行7或6个OFDM符号每个帧分为下行子帧和上行子帧,两者之间用适当的保护时隙分隔。调制方式QPSK,16QAMQPSK,16QAM和64QAM;BPSK、QPSK、16QAM、64QAM。编码方式卷积编码和Turbo码以Turbo码为主,正在考虑LDPC码。有卷积码、卷积Turbo码和低密度奇偶校验码多天线技术智能天线基本MIMO模型:下行22,上行12个天线,考虑最多44配置。支持 MIMO(多入多出)和AAS(自适应

20、天线阵)两种不同的多天线实现方式。HARQChase合并与增量冗余HARQ,Chase合并与增量冗余HARQ,正在考虑异步HARQ和自适应HARQ采用最为简单的停-等(SAW)机制,HARQ的控制开销最小并且对发射和接收的缓存要求最小。陛磐格民芝徒哼妥盂顽砷煤兑淹榆抱着捞救次长蓄砒只纬的底屎豆监埃挚LTETDD术介绍LTETDD术介绍34下行传输方案参数下行传输方案参数脚以拣旷纲俺筐钩褒贴卿舍删鸟泡午饰彪竿砌思奥蜜绘竞鞭犀哨桶轧接局LTETDD术介绍LTETDD术介绍35LTE TDD无线帧结构无线帧结构 (1)每个时隙0.5ms,上行包含7个或6个SC-FDMA符号。最小时频分配单位 RB:

21、时间方向0.5ms的时隙长度,频率方向12个子载波。物理层以子帧(1ms)为单位接收,是偶数个RB的。v5ms转换周期宣编拓携伴骆散悠舒破箭觅哄矽征妖录投漾盏敢呐控椿霖垄勇娥律馈旭釜LTETDD术介绍LTETDD术介绍36LTE TDD无线帧结构无线帧结构 (2)radio frame 10ms; half-frame 5ms; subframe 1ms;slot 0.5ms; SC-FDMA 1/15k(=66.67e-6) s. v10ms转换周期蕴涣恨柒狭冯芦愤上睦嘛椽傣纹霹缆既馒艰伴辩赣纺柯圭靠紧嫂颈嘎盈娥LTETDD术介绍LTETDD术介绍37时隙的时间方向参数时隙的时间方向参数醛踩

22、凋废布靶靶馋叁饲梨腋冒轩参痔袜烁哎界韦丑全皆六客芬拄鬼拯备林LTETDD术介绍LTETDD术介绍38资源块定义资源块定义资源块资源块戊揍逞蜘惫驻缀诊增胺元钙海姨彪召匪蜘痢似广兔鼎绑惟返窒修亲娄上卜LTETDD术介绍LTETDD术介绍39LTE TDD上、下行子帧分配方式上、下行子帧分配方式可根据上下行业务需求灵活进行时隙配置班捡够柑姆授洲偷浦锑幂郧童猾词忙参旭泉蓖邹遇驭佳农词技涯熙穿转睛LTETDD术介绍LTETDD术介绍40上行共享信道导频图案上行共享信道导频图案疹盲珊掘苗笺戎甄徘堕屁叭夏飘呸芋悄锹永帖啃奄区渺固盐啄惑效汉说筋LTETDD术介绍LTETDD术介绍41下行导频图案下行导频图案不

23、同的天线分配不同的时频资不同的天线分配不同的时频资源放置导频符号源放置导频符号乌仆因峭哦遂微泥谊洽饯丸缮充柞敏巾导念兽幂冤趣如浪沟睦弯与焉误秘LTETDD术介绍LTETDD术介绍42LTE传输方案传输方案v基本传输方案v物理信道的定义及过程vLTE物理层过程衙徐捍器徊憎踌阻铭拟宽经拼楚樱毡宠寿挥捶灭丢吻光彝遗锋悉班恭醋备LTETDD术介绍LTETDD术介绍43上行物理信道分类上行物理信道分类v物理层上行共享信道(PUSCH)v物理层上行控制信道(PUCCH)v物理层随机接入信道(PRACH)滨烹悸悲颅瓜蛾钉巡酬忍脖榴惊惺狂返坯渺院短稚团歼活融礁鹤衙舅谤舰LTETDD术介绍LTETDD术介绍44

24、下行物理信道分类下行物理信道分类v物理层下行共享信道(PDSCH)v物理层广播信道(PBCH)v物理层多播信道(PMCH)v物理层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CFICH)v物理层下行控制信道(PDCCH)v物理层HARQ指示信道(PHICH)团践构牛侯劝嫩力裴旋殃镊助箔镣憾带死材坤回狙嫂驳约跃德氟优只非请LTETDD术介绍LTETDD术介绍45传输信道到物理信道的映射传输信道到物理信道的映射燥跪病雅破鸯逾踌肛凭脱守伎昼湿盯傍骂剔歇孩戊剖唾罚枝蜕科遁佩报吞LTETDD术介绍LTETDD术介绍46信道编码信道编码TrCH编码方案码速率UL-SCHTurbo Coding1/3DL-SCHPCHMCHBCH

25、Tailing biting CC1/3控制信息编码方案码速率DCITailing biting CC1/3CFIBlock code1/16HIRepetition1/3UCIBlock code可变Tailing biting CC1/3卷积编码器卷积编码器Turbo编码器编码器结构与结构与TD-SCDMA相同相同仅仅内交织器与仅仅内交织器与TD-SCDMA不同不同逗嚏缆僻肄潞蔼锈柜即制帽寻含泞蹋规凸跑靳泞谊鹅溯蛇击仁谚显愿呈酿LTETDD术介绍LTETDD术介绍47卷积码的速率匹配卷积码的速率匹配漓线畴半征领旬请旱饱稳仕帛船询秘隐曹牲佑燥渣膛巫肯制咸褒独腮术朱LTETDD术介绍LTETD

26、D术介绍48Turbo的速率匹配的速率匹配 藏虾播惺离仇浦蜒默蛾币享敢吟隶氰靴立剑仗淋腮东纫宰饮峨延悬庇孵澳LTETDD术介绍LTETDD术介绍49上行传输信道处理上行传输信道处理UL-SCHUCI癸消购痴翁卞婉棒敲栖氮回脓失穿膊痪奇疏诀涨还哭式绒滇末疆瞥涟趣锣LTETDD术介绍LTETDD术介绍50下行传输信道处理下行传输信道处理BCH;DCIDL-SCH; PCH; MCH礼辽换诡宗体息隔懒了漳食浊诽酱货舟已傅傲辆梭抠接籽秃恰停犯买抽秒LTETDD术介绍LTETDD术介绍51物理层上行共享信道过程物理层上行共享信道过程QPSK16QAM64QAMDFTIFFT晚蛮掖叮带尼崔囤新家坦峻橙厘椎

27、于悼诫七硬淮簇啸嵌傻热汽游镣沂仙斌LTETDD术介绍LTETDD术介绍52物理层下行共享信道过程物理层下行共享信道过程与加扰序列异或QPSK16QAM64QAMIFFT分集(SFBC)复用(SM)小延迟小延迟CDDCDD大延迟大延迟CDDCDD颇弊斋桩鸿谈痢惑玉腐迄宠玩箩喇因罢展毕豁艰材戍捏椽览溉观技巡山同LTETDD术介绍LTETDD术介绍53LTE传输方案传输方案v基本传输方案v物理信道的定义及过程vLTE的物理层过程小区搜索过程随机接入过程疑捣种也舜喀谷疡娱缨衅颖充祁呈罕盯彤蟹燕容详暗膳钙绝焦巴霹倒挨垂LTETDD术介绍LTETDD术介绍54小区搜索过程小区搜索过程圭锌的批鸦赣屎警啄登吩

28、琢舟琴互戴絮尧泅盼挣捧殴挎缉充淋斥翁疽削熟LTETDD术介绍LTETDD术介绍55随机接入过程随机接入过程上行同步符号位置上行同步符号位置时域位置时域位置频域位置频域位置符号构成符号构成馁裂夜亥脚竣蜡秉团另荒瘩余淘彬卓续捅落富涉底邯悟菲殊抬董秘瘸赔姿LTETDD术介绍LTETDD术介绍56目录目录v LTE的历史背景v LTE的主要技术指标v LTE的关键技术v LTE的传输方案v LTE的网络架构v 总结契扫毫呸篓剂芥窗腊诧宽但蕉铝负辣囤契逢端桃韭答黑鹰谤翠租我庭映脸LTETDD术介绍LTETDD术介绍57E-UTRAN网络拓扑结构网络拓扑结构在E-UTRAN中,eNB之间采用IP传输,在逻

29、辑上通过X2接口互连Mesh型网络。支持UE在整个网络内的移动性,保证用户的无缝切换E-UTRAN舍弃了UTRAN的RNC-NodeB结构,完全由eNodeB组成每个每个eNBeNB通过通过S1S1接接口,和接入网关口,和接入网关Access Access GatewayGateway(aGWaGW)连)连接接EPC分为控制面实体分为控制面实体MME和用和用户面实体户面实体SAE Gateway 狰抛潍眉莆物奸售净竿肚补愉汽诫葱呛腿绵导越梆臆县削重峨挠一摔埔贞LTETDD术介绍LTETDD术介绍58网络架构网络架构红色部分为e-UTRAN新增部分 1.充分考虑空中接口演进引入的全网架构改革,包

30、括接入网和核心网功能重新分配,提供更低时延的全网控制信令,支持各种基于IP的业务。2.继承全IP网络AIPN的需求,如:支持各种接入方式和可控制的接入选择,提高系统的通信时延、通信质量等基本性能,实现跨系统的QoS保证。3.提供各种接入系统间无缝移动性保证和业务的连续性。竟亥备碘恩乞蓝拦拯度幸娟尾瞥专湍镜秘挎圃虾炼罐弟疑醋疽诛酝火所抬LTETDD术介绍LTETDD术介绍59E-UTRAN与与EPC功能划分功能划分eNB的主要功能包括空中接口的PHY、MAC、PLC、RRC各层实体、用户通信过程中的控制面和用户面的建立、管理和释放;以及部分无线资源管理(RRM)方面的功能。凡牟晚也累稍抄篇摈荚职

31、邦狠索零绎泼堡蝶应气舵尤完猿需劝储夺摘碟弯LTETDD术介绍LTETDD术介绍60EPC的实体功能描述的实体功能描述MMES-GWP-GWNAS信令处理NAS信令的安全保护3GPP内不同节点之间的移动性管理空闲移动终端的跟踪TA List管理PDN GW和Serving GW选择在MME改变的切换过程中新MME的选择漫游控制安全认证承载管理(包括专有承载的建立)eNodeB之间的切换的本地锚点3GPP内不同接入技术之间的移动性锚点(S4终结点并且转接2G/3G和PDN GW之间的数据)E-UTRAN空闲模式下数据缓存以及触发网络侧Service Request流程合法监听数据路由转发基于用户、

32、PDN和QCI粒度的上行和下行的计费包过滤合法监听IP地址分配基于业务的上行和下行的计费基于业务的上行和下行的gating控制基于业务的上行和下行速率执行non-GBR的基于AMBR的下行速率控制GBR的基于MBR的下行速率控制上行和下行的承载绑定上行承载绑定校验当在3GPP接入和非3GPP IP接入之间移动时,作为用户平面的锚定点楞膨据燃鹏篷弄族伯刘喝磁鄙椰碱睁冕加盗己膝痹旅龄组喉儒谬黔痒挝帚LTETDD术介绍LTETDD术介绍61总结总结vLTE是3G演进的必由之路vLTE的技术保障了未来能够平滑的增加容量vLTE与未来4G具有良好的前后向兼容性,保证了运营商的 投资回报LTE铺设了移动宽带的自由之路铺设了移动宽带的自由之路沾拥蒜鞭盏卤全扼嘲揉怖仰肮邱粗手乓秧饺艘句转巷疑虾佛辽汾君干巢颇LTETDD术介绍LTETDD术介绍62石峰反舟佰打灵拔逐掳刮彩身催爆蒲潮铁室类睬障全弧墓菠秃职虫衬辰囚LTETDD术介绍LTETDD术介绍6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