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人际交往32我的人际关系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79010595 上传时间:2024-08-25 格式:PPT 页数:10 大小:1.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篇人际交往32我的人际关系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三篇人际交往32我的人际关系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三篇人际交往32我的人际关系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三篇人际交往32我的人际关系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三篇人际交往32我的人际关系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篇人际交往32我的人际关系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篇人际交往32我的人际关系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课】我的人际关系圈高一高一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人生缺的不是美丽的梦想,缺的只是圆梦的方法。在你的生命中,有哪些人在不断地离开或靠近?你与谁逐渐变得亲密,而又与谁逐渐远离?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交往剥夺”实验:他以每小时15美元的高薪招募应试者到他创设的一个小房间里去居住,居住的时间越长,得到的报酬越多。这个小房间完全与外界隔绝,没有报纸,没有电话,听不到外界的声音,当然更找不到人聊天。每天只供应饮食等必需的用品。先后有4 人应聘参加了这个实验。实验的结果是:1个人在小房间里待了2个小时,2个人待了2天,只有1个人待了8天。这个待了8天的人出来以后说:“如果再让我在里面待1分钟,我就要疯了。”

2、“交往剥夺”实验“交往剥夺”实验充分地验证了作为社会性的人,离不开与别人的交往。就像吃饭、睡觉一样,人际交往也是人的一种需要。如果双方在相互交往中都获得了各自的社会需要的满足,相互之间才能发生并保持接近的心理关系,反之则发生疏远或敌对的关系。人际关系的状态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活动过程中直接的、心理上的关系,或心理上的距离。人际关系状态:零接触、单向注意、双向注意、表面接触、轻度卷入、中度卷入和高度卷入(见右表)。其中,轻度卷入、中度卷入和高度卷入是依据情感融合程度而确定,双方情感融合程度越高,卷入程度就越深。我的人际关系圈1.在一张A4的白纸正中央处画一个小的实心圆点来代表自己。对任何一个人

3、而言,人际空间都是以自己作为一切的中心和起点的,请把它画得很清晰。2.以这个实心圆点为中心,由内向外依次画3个同心圆。同心圆离中心的距离不等,这代表你身边的亲朋好友与你的心理距离是不一样的。3.在所有的圆环外,留着或多或少的空白地带,你需要把它们尽量填满。尽力搜索你的记忆系统,把那些虽然比较疏远却也属于你的人际圈的人的名字写下来,他们是你潜在的人际财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条件。那么,同学们,你们的人际关系圈是怎样的呢?人际关系圈分级我的人际关系圈增进人际吸引的因素1.接近性。空间上距离越小,双方越接近,易为知己,尤其在交往的早期阶段更是如此。2.相似性。在年龄与性别、个人社会背景、态度等方面,人际交往的双方若能意识到彼此的相似性,则容易相互吸引,两者越相似则越能相互吸引,产生亲密感。3.互补性。个性的互补、能力的互补等。4.仪表。个人的长相、穿着、仪态、风度等仪表,都会影响人们彼此间的吸引,尤其是在第一次见面时,由于第一印象的作用,仪表因素占有重要地位。5.人格特征。个人的内在属性如幽默、涵养、礼貌等因素是主要的吸引力因素。 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