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周易_六十四卦图_解_上_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79009799 上传时间:2024-08-25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501.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_周易_六十四卦图_解_上_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_周易_六十四卦图_解_上_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_周易_六十四卦图_解_上_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_周易_六十四卦图_解_上_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_周易_六十四卦图_解_上_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_周易_六十四卦图_解_上_》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_周易_六十四卦图_解_上_(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英才高职论坛 2 0 0 6 年第4 期 (总第5 期)T h e F o r u m o f Y i n g c a i H i g h e r V o c a t i o n a l E d u c a t i o n 2 0 0 6 N o . 4 ( S e r i a l N o . 5 )3 6周易 “六十四卦图” 解( 上)*常光明(山东英才职业技术学院 学报编辑部, 山东 济南 2 5 0 1 0 4 )摘要:本文通过论证“龟甲九宫”与“八卦图”组成“九宫八卦图” ,进而揭示出“八卦相重(八乘八)成六十四卦”的生成原理,纠正了易学界流传至今的宋代邵雍、朱熹所谓“八卦变十六卦变三

2、十二卦变六十四卦”错误理论。关键词:龟甲;洛书;八卦图;九宫图;九宫八卦图;六十四卦图一、宋儒成卦论质疑关于周易中“六十四卦”的形成,宋代大儒朱熹在周易本义 卷首按语中说: “邵子曰:一分为二, 二分为四,四分为八也。 若逐爻渐生, 则邵子所谓八分为十六, 十六分为三十二,三十二分为六十四者,尤见法象自然之妙也。 ”1 为形象说明,朱熹在周易本义的扉页,用黑白色块画出了“六十四卦生成图” (见图 1 ) 。此“六十四卦生成论”及“六十四卦生成图” ,自宋至今被易学家们奉为真理, 似乎已成定论。 但笔者却不以为然。 2 0 年前, 笔者写作论著周易图解时,已破解“六十四卦”的生成,并扬弃了邵雍、

3、朱熹“六十四卦生成论” 。因种种原因周易图解未得出版, 只有其中两章在学术刊物上单独发表:一为 河图洛书解2 ,二为太极图、八卦图解3 。而其中的另一章六十四卦图解 ,至今未能发表。没想到2 0 多年后的今天, 易学界依然信奉邵、 朱的 “六十四卦生成论” 之教条,其错误观点仍无人纠正。%邵雍、朱熹所说的“六十四卦”形成次序,实际是根据系辞所言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4 P 6 2 的规律,延伸推演出来的。由“太极”到 “八卦” , 似乎均属二倍关系:太极1 2 2 仪, 2 仪2 4 象,4 象2 8 卦。于是,邵雍与朱熹便想当然地依此类推:8卦 2 1 6 卦,1

4、6 卦 2 3 2 卦,3 2 卦 2 6 4 卦;而“六十四卦生成图”的画法,也是“一分为二”法,按两倍数率渐多生成。表面看上去,此“六十四卦生成图” 颇有规律, 似近完美。 所以, 自古以来无人对大儒邵、 朱敢生怀疑。% 笔者以为,由“太极”到“八卦” ,固然有二倍关系,但由 “八卦” 到 “六十四卦” 却未必然。 由 “八卦” 变为 “十六卦” 、 “三十二卦” 、 “六十四卦”的“二倍变法” ,纯属邵、朱二人主观臆造的错误说法。 因为自古至宋, 就只有 “八卦”和“六十四卦”两种说法,而从未听说过“十六卦”和“三十二卦” ;而且,自古以来,不管是连山易 、 归藏易 ,还是周易 , “八

5、卦”和“六十四卦”均有卦象与卦名,也从未见过“十六卦”和“三十二卦”的卦象与卦名。%系辞所言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的规律, 并非只是数学关系, 其中蕴涵着远古先民对宇宙自然运行规律的观测总结,体现出天文、地理、气象、 物候、 时节等等, 而且是随着认识的由浅入深, 逐渐细化而来的,绝非像宋儒眼中的数字游戏。%史记太史公自序说: “夫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各有教令,顺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则亡。 ”5 P 9 8 9 周易乾凿度 : “孔子曰: 易 始于太极, 太极分而为二,故生天地;天地有春夏秋冬之节,故生四时;四时各有阴阳刚柔之分, 故生八卦。 八卦成列, 天地之

6、道立,雷风水火山泽之象定矣。 ”6 P 1 6 8 *%初民根据天地、日月、昼夜、寒热、上下、左右、大小等时空的简单两极,先有了“阴阳”两分法;到商周时已有了 “四时” (春夏秋冬) 和 “四方” (东南西北) 的 “四分法” ;春秋之前也有了“八节” (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和“八方” (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 东北) 的 “八分法” ;此后, 春秋 中有一年 “十二月”的划分,即“十二分法” ; 管子幼官图和淮南子天文训中又有了“二十四节气”的划分与名称,可谓“二十四分法” 。汉前的周髀算经也说: “凡八节二十四气” 。赵爽注: “二至者,寒暑之极;二

7、分者,阴阳之和;四立者,生长收藏之始,是为八节。节三气,三而八之,故为二十四。 ”7 P 1 5 7 可见 史记 之言, 是有古史根据的。 同时,我们可知,自古有“二分法” 、 “四分法” 、 “八分法” ,乃至“十二分法”和“二十四分法” ,而独独没有“十六分法”和“三十二分法” 。孔颖达周易正义引东汉马融说: “易有太极,谓北辰也。 太极生两仪, 两仪生日月, 日月生四时, 四时生五行,五行生十二月,十二月生二十四气。 ”8 P 1 6 8 汉易中,有用“十天干”配“八卦” ,而称“纳甲”的;有用“十二地支”配“六十四卦” ,称“十二消息卦” ,代表十二月或十二时辰;还有将 “八节” 三分

8、, “三而八之, 为二十四” , 称 “二* 收稿日期:2 0 0 6 - 0 8 - 1 0 作者简介:常光明 (1 9 5 4 ) , 男, 山东英才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 讲师。3 7十四卦气” 。但不管是“十二辟卦” 、 “十二消息卦”或“二十四节气卦” ,都是在“六十四卦”基础上的划分,其卦名也是称呼相应的 “六十四卦” 卦名。 所以, 不管是早期的 连山易 、 归藏易 , 还是后期的 周易 , 从未见过 “十六卦”和“三十二卦”的卦象与卦名,所以说,所谓的“十六卦”和“三十二卦” ,历史上从未有过。只是到了宋代,邵雍和朱熹为解释“六十四卦”的来历,牵强附会出了“十六卦”和“三

9、十二卦” 。%那么,“六十四卦” 到底是如何演变出来的呢? 周礼 大卜 : “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 ,二曰归藏 ,三曰周易 , 其经卦皆八, 其别皆六十有四。 ”9 P 6 6 由此话可知,“六十四卦”为“别卦” ,是由“八经卦”演变而来的,即“六十四别卦” 是直接由 “八经卦” 变化而来, 其间并未经过 “十六卦”和“三十二卦”两个阶段。 汉书律历志 : “人者,继天顺地,序气成物,统八卦,调八风,理八政,正八节,谐八音,舞八佾,监八方,被八荒,以终天地之功,故八八六十四。其义极天地之变,以天地五位之合终于十者乘之,为六百四十分, 以应六十四卦。 ”1 0 P 3 8 5 可见汉代易学专家也

10、是认为“六十四卦”直接由“八卦”变来。%那么, 这 “六十四别卦” 是如何由 “八经卦” 变来的呢?这得从“九宫八卦图” 谈起, 因为“六十四卦” , 就是由 “九宫八卦”变化而来。而“九宫八卦图”又源于“神龟洛书” ,所以,还得先说说“神龟” 。%二、 “神龟”与“洛书”%周易系辞 :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1 1 P 6 3 周易集解 : “郑玄曰:春秋纬云,河以通乾,出天苞,洛以流坤,吐地符。河龙图发,洛龟书成。河图有九篇,洛书有六篇也。 ”1 2 P 8 古史传说, “洛书” 是由“神龟” 自洛水中背负而出的。何以非由“神龟”来“背负洛书”呢?这实际与“洛龟”的“神体”有关。

11、%拾遗记云: “昆仑山有昆陵之地,其高出日月之上。山有九层, 每层相去万里。 第五层有神龟, 长一尺九寸,有四翼,万岁则生木而居,亦能言。 ”又云: “员峤山西有星池千里, 池中有神龟, 八足六眼, 背负七星日月八方之图, 腹有五岳四渎之象, 时出石上, 望之煌煌如列星矣。 ”1 3 P 3 0 0 刘向说苑辨物 : “灵龟文五色,似玉似金,背阴向阳。上隆象天,下平法地,磐衍象山,四趾转运应四时, 文著象二十八宿。虵头龙脰,左精(睛)象日,右精(睛)象月,千岁之化,下气上通。能知吉凶存亡之变。 ”1 4 “神龟”的背甲呈圆形,而腹甲呈方形,上圆下方,正合古天文学说“天圆地方” 。 “龟背甲”象

12、“天” , “龟腹甲”象“地” ,两眼如日月,四肢应四时,有翼能飞,长命万岁,并“能知吉凶存亡之变” ,如此神灵,所以古人常用龟甲占卜,名曰“龟卜” 。 尚书金縢 : “乃卜三龟。 ”1 5 P 1 7 8 周礼宗伯 : “凡国大贞,卜立君,卜大封,则视作龟。大祭祀,则视高命龟。凡小事,涖卜。国大迁,大师,则贞龟。凡旅, 陈龟。 凡丧事, 命龟。 卜师, 掌开龟之四兆, 凡卜, 辨龟之上下、 左右、 阴阳, 以授命龟者而诏相之。 龟人,掌六龟之属,各有名物,若有祭事,则奉龟以往。占人掌占龟,以八筮占八颂,以八卦占筮之八故,以视吉凶。 ”1 6 P 6 6 大龟又叫“鳌” , 淮南子览冥训 :

13、“断鳌足以立四极。 ”1 7 P 1 2 6 列子汤问 : “龙伯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 一钓而连六鳌, 合负而趣, 归其国, 灼其骨而数焉。 ” 张湛注: “以高下周围三万里山而一鳌头之所戴, 而此六鳌为一钓之所引, 龙伯之人能并而负之, 又钻其骨以卜计。 ”1 8 P 1 5 4 “神龟”不仅 “能知吉凶存亡之变” , 传说还曾帮助大禹治水。 拾遗记卷二: “禹尽力沟洫,导川夷岳。黄龙曳尾于前, 玄龟负青泥于后。 玄龟, 河精之使者也。 龟颔下有印,文皆古篆字, 作九州山川之字。 禹所穿凿之处, 皆以青泥封记其所, 使玄龟印其上。 今人聚土为界, 此之遗象也。 ”1 9 P

14、1 3 7 “玄龟”又称“玄鱼” , 据说为大禹的父亲“鲧” (又作 “鮌” ,即“玄鱼”合字)所变, “尧命夏鲧治水,九载无绩。鲧自沉于羽渊,化为玄鱼,时扬须振鳞,横修波上, 见者谓为河精。 羽渊与河海通源也。 海民于羽山中修立鲧庙, 四时以致祭祠。 ” ( 拾遗记卷二)2 0 P 1 3 8 尸子卷下: “禹理洪水,观于河,见白面长人,鱼身,出曰吾河精也 。授禹河图,还于渊中。 ”2 1 P 1 6 7 大禹就是根据 “玄鱼” 授予的 “河图” 或“玄龟”背负的“洛书” ,治理水土,以定“九州”的,看来这“河洛图书” 与 “神龟”确有渊源, 很可能就是取 “图象”于龟。%左传僖公十五年 载

15、韩简对晋侯说: “龟, 象也;筮,数也。 物生而有象, 象而后有滋, 滋而后有数。 ”2 2 P 1 2 8 所谓“龟象” ,便是“龟背甲”圆形以“象天” , “龟腹甲”方形以“象地” ,龟眼“象日月” ,龟足“象四时” 。再具体说,龟甲“纹著象二十八宿” , “背负七星日月八方之图,腹有五岳四渎之象” 。 因 “龟象” 体现天地自然之象, 所以大禹根据 “龟象”治水土,而传说伏羲也是根据“龟象”画“八卦”的。伏羲、 神农均曾建都于宛丘县,太平寰宇记 卷十 : “宛丘县八卦坛在县西北一里, 即伏羲于蔡水得龟, 因画八卦之坛。 ” 太平御览卷九引王子年拾遗记 : “伏羲坐于方坛之上, 听八方之气

16、, 乃画八卦。 ”2 3 P 9 太平广记 卷二二六“水饰图经”条引大业拾遗记云: “有神龟负八卦出河,进于伏牺、禹治水。 ”2 4 P 1 0 3 笔者曾于八卦图解 述及,所谓 “八卦” ,即指时、 空上的“八节”与“八方” 。也就是围绕“中央” ,环配“八方(面) ” ,画成平面图,则酷似一副“龟甲” ,加上头、尾、四足, 便活脱脱一只 “乌龟” , ( “乌” 为玄黑色, “乌龟” 即 “玄龟” ) 。 龟背上的花纹, 呈环形的九部分, 天然一幅 “九宫图”(见图 2 ) 。伏羲老祖大概就是见到如此“龟甲” ,受到启发,顺便将代表天、地、水、 火、山、 泽、雷、 风的“八卦” :乾、坤、

17、坎、离、艮、兑、震、巽的卦爻,分别画入“龟背图”外圈“八方” ,作成八卦图 (见图 3 ) 。周围“八方” ,加上“中央” ,即为“九方” ,大禹便据此“龟背九方” ,治理“九水” 、 “九土” ,而定“九州” 。既是地面“九方” ,所以也可画成方形的九方图 (见图 4 ) 。其实,这种“九分图” ,画法可圆可方,画成圆图,代表“天圆” ,画成方图,则代表“地方” 。正如 河洛精蕴所言: “汉孔安国云: 河图者,伏羲氏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文以画八卦。 洛书者,禹治水时,神龟负文而列于背,有数至九, 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类 。 ”2 5 P 5 淮南子天文训 : “天道曰圆,地道曰方,方者主幽

18、,圆者主明。 ”2 6 P 2 河洛精蕴引邵子云: “盖圆者, 河图之数。方者, 洛书之文。 ”2 7 P 7 根据“天圆地方” ,似乎“河图”为“天圆图” , “洛书”为“地方图” 。于是,有人便理解“河图”与“洛书”为两个不同的图,如朱熹在周易英才高职论坛 2 0 0 6 年第4 期 (总第5 期)T h e F o r u m o f Y i n g c a i H i g h e r V o c a t i o n a l E d u c a t i o n 2 0 0 6 N o . 4 ( S e r i a l N o . 5 )3 8本义中,便将两图分别画成形状不同、数目不同的

19、 “五十五数河图”和“四十五数洛书” 。 (见图 5 )其实,所谓“五十五数” 的 “河图” , 宋代以前并不见经传, 所见者惟有 “四十五数”的“洛书” ,只是称呼不同而已。有称洛书 ,有称九畴 、 九章 ,还有称明堂 、 九宫的。如江慎修所言: “然法洛书陈九畴 ,刘歆已言之,而大戴礼明堂篇 有二九四, 七五三, 六一八之文, 郑康成注云:法龟文也 ,则亦以洛书为龟文也。 ”2 8 P 5 笔者于河图洛书解中已论述, “洛书”实为“河图” ,即“四十五数图” 。其画法可圆可方,画成圆形,可称“天圆图” ;画成方形,可称“地方图” 。古籍中常见的是所谓“井田制”的“九分方图” ,其名常曰九宫

20、图 。若将“八卦”纳入周围“八宫” ,加上“中宫” ,可谓九宫纳八卦图 (见图3 ) 。若按洛书图的数列形式,套入九宫图 ,便成洛书九宫图 (见图6 ) 。这洛书九宫图 ,就是“神龟”出洛水, “龟甲背负”献给大禹治理洪水的“洪范九畴图” 。所以, “龟甲九宫”与“洛书九畴” ,实为一图也,其区别仅在于一圆一方而已。怪不得古人描述“洛书”图式,为“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中央” ,完全一副“龟形”模样,此乃取“龟”之“象”也(见图7 ) 。如朱熹就说: “ 洛书盖取龟象,故其数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 ”2 9 P 6 由此也可理解 “有神龟负八卦出河, 进

21、于伏牺、 禹治水。 ” 汉书五行志 : “刘歆以为庖牺氏继天而王,受河图,则天画之,八卦是也。禹治洪水,赐洛书,法而陈之,洪范是也。以为河图 、 洛书相为经纬,八卦、九章相为表里。 ”3 0 P 5 9 1 伏羲取 “龟甲象天” 画成 九宫纳八卦图 ;大禹取“龟甲象地” ,画成“洪范九畴图” ,即洛书九宫图 ,正如孔安国注系辞所言: “河图,则八卦也;洛书, 则九畴也。 ”3 1 P 3 4 4 所以,“龟背洛书” 实际为 “洪范九畴” 。%三、 “洛书”与“九宫”%上文所说的九宫纳八卦图和洛书九宫图 ,均为笔者推理画成。两图画得对否?还需做一番考证。%据说,汉代魏伯阳周易参同契中曾画过“九宫

22、八卦图” ,可惜失传不见。但我想大概与阜阳双古堆出土的西汉太乙九宫占盘 相类 (见图8 ) 。 此盘形制由 发掘简报 的描述可以见出: “太乙九宫占盘的正面,是按八卦和五行属性(水、火、木、金、土)排列的。九宫的名称和各宫节气的日数与灵枢经九宫八风篇篇首图完全一致。 小圆盘的刻划则与河图洛书完全符合。 ”文中还介绍说: “小圆盘过盘心划四条等分线,四条等分线分别由一君对 九百姓 , 二对八 , 三相对七将 , 四对六 ,绕圆心刻吏 、 招 、 摇 、 也四个字,与圆心相加,正好为五,与洛书中间五个白圆圈得分布式样正同。 ”3 2 文中所说的 “小圆盘” 即 太乙九宫占盘 中的 天盘 ,我们将此

23、 天盘 与 洛书九宫图 两相对比, 不难看出 九宫天盘即是洛书圆图 ,两者的数列阵式完全一致。略有不同之处仅在于 洛书圆图 中用 “黑白圆点” 表示数目,而九宫占盘则用“数字加文字”来表示数目。不知占盘与洛书谁早于谁?但两者如此相似, 可见都是有根有源的。 太乙九宫占盘为西汉之物,估计洛书也不会晚于汉代。%楚辞天问问及禹治洪水: “洪泉极深,何以填之?地方九则, 何以坟之?”3 3 P 5 0 汉书五行志 : “禹治洪水,赐洛书, 法而陈之, 洪范是也。 ”史记夏本纪 : “禹乃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 ”3 4 P 6 所以,史传大禹根据“洛书” ,治洪水,定“九土” 。 “九土”

24、又称“九畴” ,尚书洪范 : “天乃赐禹洪范九畴” 。3 5 P 1 6 1 因此,孔安国注系辞曰: “洛书,则九畴也。 ”于是,后世径称“洪范九畴”为“洛书九畴” 。由此可知, “洛书九畴”早至大禹时代便已产生了。同时也可知, “洛书”与“九土” 、 “九则” 、“九畴”相仿佛,按“地方九则”说法, 洛书也可画成方图: 洛书方图 ,此图亦可称之九畴图 (见图 9 ) 。%太乙九宫占盘又称 太一九宫式盘 , 是古时占星术士用于观天象定吉凶的, “太乙”即“太一” ,是古天文星图“天垣”中的“北极星” 。 史记天官书 : “中空天极星, 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 ”3 6 P 4 0 0 易纬乾凿

25、度 郑玄注: “北辰之神名也,居其所曰太乙,常行于八卦日辰间,曰天一,或曰太一。 ”3 7 P 1 6 4 “太一” 常居于 “太空天极” , 用易学家言,故又可称 “太极” 。 汉易家虞翻说: “太极, 太一;分为天地,故生两仪也。 ”3 8 P 7 而易传系辞则说: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 ” “天地变化, 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 圣人象之。 ”3 9 P 6 3 礼记礼运 : “夫礼必本于太一, 分而为天地, 转而为阴阳, 变而为四时。 ”4 0 P 3 7 2 “四时”即春、夏、秋、冬四季气象,亦即“四象” 。 “四象”标志为“二分” (春分、秋分) 、

26、“二至” (夏至、冬至) ,再加上后来细分的“四立”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就是一年的八个节气,也就是所谓“八节” 。正如周髀算经赵爽注: “二至者, 寒暑之极;二分者,阴阳之和;四立者, 生长收藏之始,是为八节。 ”天地气象“八节” ,用易学家言,就是“八卦” 。%易之“八卦” ,为抽象概念,不仅表示时间“八节” ,而且还可表示空间“八方” ,即所谓“四正四维” :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 “八方”是相对“中央”而言,若加上“中央” ,则为“九方” 。 “九方”于古籍中,又称“九野” 、 “九天” 。 山海经海外西经 : “有神圣乘此以行九野。 ”郭璞注: “九域之野

27、”4 1 P 2 2 4 吕氏春秋有始 :“天有九野, 地有九州, 土有九山, 山有九塞, 泽有九薮, 风有八等,水有六川。何谓九野?中央曰钧天东方曰苍天东北曰变天北方曰玄天西北曰幽天西方曰颢天西南曰朱天南方曰炎天东南曰阳天。 ”4 2 P 8 3 楚辞天问 : “九天之际,安放安属?”王逸注: “九天,东方曰皞天,东南方曰阳天,南方赤天,西南方朱天,西方成天,西北方幽天,北方玄天,东北方变天,中央钧天。 ”4 3 P 4 7 有上文可知,所谓“九野” 、 “九天” 、 “九域” ,均指天上“九方区域” 。%古人观念中,天与地相互对应, “圣人仰观俯察” , “仰则观象于天, 俯则观法于地。

28、”4 4 P 6 4 天上既然有 “九天” , 地下必然有“分野” , 淮南子原道训 : “上通九天,下贯九野。 ”4 5 P 2 1 于是,地下则有“九野” 、 “九土” 、 “九州” 、 “九丘” 、 “九山”等等。 山海经大荒北经 : “共工之臣名相繇,九首蛇身,自环,食于九土。 ” “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于九山。 ”4 6 P 1 9 0 山海经海内经 : “有九丘,以水络之。 ”4 7 P 1 9 8 淮南子览冥训 : “往古之时, 四极废, 九州裂。 ”4 8 P 1 2 6 这 “九野” 、“九土” 、“九丘” 、“九山” 、“九州” ,3 9均在地面,均可称“九畴” 。

29、根据“天圆地方”学说,地面“九畴”可画为方图,而天上“九天”可画为圆图。 淮南子天文训 : “天有九重” 。 楚辞天问 “圜则九重。 ”王逸注: “言天圜而九重。 ”4 9 P 1 0 “圜” , “圆圜”也。表示天上“九圜” ,可画出 “九圜图” 。我们可将 “洛书九数”填入 “九圜图” ,可称九天图 (见图1 0 ) 。 九天圆图与九畴方图 ,均为“九则”区域不同画法,即围绕“中央”环配 “八方” (八个空间) ,再加上“洛书九数” ,明明就是洛书图的方、圆变形图。%“洛书”原义,很可能就来自山海经载传的“水络九丘” 、 “地方九则” 。此类“洛书九则”画法,其实正是所谓的“九宫图” 。

30、“九宫”古籍又称“九室” ,围绕“中宫”环配“八宫室” ,合称“九宫” 。 “九宫”在管子幼官图 、礼记月令 、 吕氏春秋十二纪中,又被称为 “玄宫” 、“明堂” 。古代天文学说,天神“日、月”为“明” , “日月”在“天堂” (明堂)每年周行“九宫” ,因此,古籍中说“天子” (天之子)宫殿也称“明堂” 。 史记封禅书 : “初,天子封泰山, 泰山东北址古时有明堂处, 处险不敞。 上欲治明堂奉高旁, 未晓其制度。 济南人公玉带上黄帝时明堂图。 ” 据说,黄帝及历代天子均居“明堂” ,仿照天神一年在“天堂”周行 “九宫” , 天子也一年四季轮流居于 “明堂九室”5 0 P 4 2 5 。礼记月

31、令曰: “孟春,天子居青阳左个。仲春,居青阳太庙。季春,居青阳右个。孟夏,居明堂左个。仲夏,居明堂太室。季夏,居明堂右个。中央土,居太庙太室。孟秋,居总章左个。 仲秋, 居总章太庙。 季秋, 居总章右个。 孟冬,居玄堂左个。 仲冬, 居玄堂太庙。 季冬, 居玄堂右个。 ”5 1 P 1 1 7 易图明辨中,附有明堂九室图 (见图 1 1 ) 。与此图相近的图,汉前的灵枢经九宫八风篇中也有一个,称之为 八卦九宫八风图(见图1 2 ) 。 这两个图, 实际上均为 大戴礼中所说的“明堂九室” 。大戴礼明堂 : “明堂者古已有之也,凡九室,二九四, 七五三, 六一八。 ”5 2 P 1 6 5 我们看

32、 洛书方图 中的数字排列,按从右至左、从上至下的次序,正好是“二九四,七五三,六一八。 ” “中宫”为“五” ,周围“八宫”分别排成“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 ,组成“洛书九宫”数列。可见“明堂九室”就是“洛书九宫” ,画成数字填空图, 便是 九宫数图 (见图9 ) 。 据说 “明堂九室” 同于汉初的 九章算术 的纵横图, 均源于战国时代的阴阳五行家邹衍。5 3 P 1 6 5 - 1 6 6 还有传说 九章算经 为伏羲、 黄帝所作,如三国刘徽九章算经序曰: “包羲氏始画八卦,作九九之数, 以合六八之变, 黄帝引而伸之。 ”5 4 P 1 2 1 可见 “九宫图”古已有之, 源

33、远流长。 此“九宫数图” 颇为奇妙, “九宫”内的数字,纵、横、斜各宫数字相加之和,均为十五。因此,此“九宫数”又称“纵横数” ,是历史上最早的数阵及矩阵。因其数列演变奇妙, 九宫数图又被后世称之为“三阶幻方” 或 “魔方” 。 ( 待续)参考文献:1 转引自肖汉明. 周易本义导读 M . 济南: 齐鲁书社, 2 0 0 3 .2 常光明. 河图洛书解 J . 周易研究, 1 9 8 9 , ( 2 ) .3 常光明. 太极图、 八卦图解 J . 青岛大学学报, 1 9 9 2 ,(1 ) .4 1 1 2 9 3 9 4 4 周易本义 M .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 9 8 7 .5 3

34、 4 3 6 5 0 司马迁. 史记 M .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1 9 9 4 .6 8 3 7 5 2 5 3 朱伯崐. 易学哲学史:上册M . 北京:北 京大学出版社, 1 9 8 8 .7 转引自江国樑. 周易原理与古代科技M . 厦门:鹭江出版社, 1 9 9 0 .9 1 6 4 0 周礼、仪礼、礼记M . 长沙:岳麓书社,1 9 8 9 .1 0 3 0 班固. 汉书M . 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 0 0 0 .1 2 3 1 3 8 李鼎祚. 周易集解:卷十三M . 北京:中国书店, 1 9 8 4 .1 3 1 7 1 9 2 0 2 3 2 4 4 8 4 9 转引自

35、袁珂. 中国神话 传说词典 Z .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 9 8 5 .1 4 刘向. 说苑辨物篇:卷十八 M .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 9 8 7 . 文渊阁本 四库全书 .1 5 3 5 张馨( 编) . 尚书 M .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2 0 0 3 .1 8 杨伯峻. 列子集释 M . 北京: 中华书局, 1 9 7 9 .2 1 转引自李守奎, 李轶. 尸子译注 M . 哈尔滨 : 黑龙江人民出版 社, 2 0 0 3 .2 2 左丘明. 左氏春秋 M . 北京: 中国文史出版社, 2 0 0 3 .2 5 2 7 2 8 清 江慎修. 河洛精蕴 M . 北京 :

36、学苑出版社, 1 9 8 9 .2 6 转引自韩永贤. 周易探源 M .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公司, 1 9 9 0 .3 0 许嘉璐( 主编) . 二十四史全译:汉书 (第一册)M . 北京: 汉语 大词典出版社, 2 0 0 4 .3 2 安徽省文物工作队. 阜阳双古堆西汉汝阴侯墓发掘简报 J . 文物, 1 9 7 8 , ( 8 ) . $ 3 3 4 3 屈原. 楚辞M . 长春:吉林摄影出版社, 2 0 0 3 .4 1 转引自袁珂. 山海经校注 M .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 9 8 0 .4 2 吕不韦. 吕氏春秋M .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 0 0 3 .4 5 刘安

37、. 淮南子M . 广州:广州出版社,2 0 0 4 .4 6 4 7 韩格平, 董莲池( 主编) . 山海经译注 M . 沈薇薇译注. 哈尔 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 0 0 3 .5 1 5 4 转引自刘保贞. 易图明辨导读 M . 济南 : 齐鲁书社, 2 0 0 4 .T h e E x p l a n a t i o n o f t h e 6 4 H e x a g r a m s i n I C h i n gCHANG Guangming(Editorial Board of the Journal of Shandong Yingcai Vocational Technolo

38、gy College, Jinan, Shandong 250104)Abstract: The paper demonstrates that the 8 tri- grams and 9 halls diagram is made up of turtle shell 9 halls and 8 tri- grams, andthen reveals the principle of the 8 x 8 square of 64 hexagrams. This corrects Shao Yong and Zhu Xi s wrong theory in Song Dynasty, the

39、so- called 8 tri- grams to 16 hexagrams to 32 hexagrams to 64 hexagrams, which has survived till now in the I Ching field.Key Words: turtle shell; Luo Shu; the 8 tri- grams; 9 halls diagram; 8 tri- grams and 9 halls diagram; 64 hexagrams英才高职论坛 2 0 0 6 年第4 期 (总第5 期)T h e F o r u m o f Y i n g c a i H i g h e r V o c a t i o n a l E d u c a t i o n 2 0 0 6 N o . 4 ( S e r i a l N o . 5 )4 04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