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和速率单元检测题-高二上学期沪科版(2020)化学选择性必修1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78984864 上传时间:2024-08-25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1.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和速率单元检测题-高二上学期沪科版(2020)化学选择性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2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和速率单元检测题-高二上学期沪科版(2020)化学选择性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2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和速率单元检测题-高二上学期沪科版(2020)化学选择性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2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和速率单元检测题-高二上学期沪科版(2020)化学选择性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2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和速率单元检测题-高二上学期沪科版(2020)化学选择性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和速率单元检测题-高二上学期沪科版(2020)化学选择性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和速率单元检测题-高二上学期沪科版(2020)化学选择性必修1(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2 章 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和速率单元检测题一、单 选 题 ( 共 13题)1 . 合成氨反应N2( g) + 3H2( g)U 2N H ; (g) ”( ) 是人工固氮的主要手段,对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都有着重大意义。合成氨反应中正反应速率喋=与2 ) ( *(凡 ) ,逆反应速率也= %C2( N H 3 ) 。七 、V 为速率常数。平衡常数K 与温度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K( 平衡常数)A . 表示正反应的平衡常数K 与温度变化的曲线为LB . 平衡时,合成氨反应的平衡常数K = & 逆/ 七C. L,和L ,的交点代表反应处于平衡状态D . 改变N?和 H?的用量,L 和 J

2、 交点位置将改变2 . 在温度不变的4 L 密闭容器中充入6 mol A 气体和5 mol B 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3A (g)+B (g)U 2c(g)+xD (g),达到平衡时, 生成了 2 moi C , 经测定,D 的浓度为 0.5 rnol-L ,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x=lB . 达到平衡时,气体总的物质的量不变C. B 的转化率为80% D . 平衡时A 的浓度为1.50mol-L3 . 某可逆反应aA+bBicC 在某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K?U),反应热为AH。保持温度不变,将方程式的书写作如下改变,则AH和 K 数值的相应变化为A . 写成2aA+2bB 2 c

3、C , AH值、K 值均扩大了一倍B . 写成2aA+2bB = 2 c C , AH值变为原来的平方,K 值扩大了一倍C . 写成cC = iaA + b B , AH值、K 值变为原来的相反数D . 写成cCU aA +bB, AH值变为原来的相反数,K 值变为原来的倒数4 . 臭氧分解2 0 3 0 2 的反应历程包括以下反应:反应 :。 1。( 快)反应 :。 3+ 0一 2。 2( 慢)大气中的氯氟烧光解产生的氯自由基( C1)能够催化0 、 分解,加速臭氧层的破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活化能:反应口 反应口B. Q 只参与反应口,改变0 、 分解的反应历程C. 0 、 分解为0

4、 ?的速率主要由反应门决定D . 。 参与反应提高了分解为。 2的平衡转化率5 . 在催化剂作用下,HCOOH分解生成C02和 H2可能的反应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 / / / / / / / / / / /HCOOHIHCOO-J,还生成HDB . 第一步转化N 与 H 间形成配位键C . 若用HCOOK溶液代替HCOOH释氢的速率加快D . 若用HCOOK溶液代替HCOOH最终所得气体中H2的纯度会降低6 . 对于不同的化学反应,决定其反应速率的最主要因素是A . 反应体系的温度 B . 反应物的性质 C . 反应体系的压强 D . 反应物的浓度7 . 在下列反应C

5、O+H2OWCO2+H2中,加入C % 后,则 内 0 存在于A . 只存在于CO和 C02中 B . 存在于CO、H2O、CO2中C . 只存在于C O 中 D . 存在于CO、H2O、CO2、H2中8 .已知反应m A ( s) +nB( g) = pC ( g) +qD( g) , 在一定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时, B的体积分数( B%) 与压强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一定正确的是fB%x点表示的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x 点表示的反应速率比y点的大n cC . 图可知M 点该反应处于平衡状态D . 图 曲线S 表示不同压强下达到平衡时A 的百分含量,则 F 点时v( 逆户v( 正)二

6、、非 选 择 题 ( 共 10题)14 . 在一定温度下,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N O 2U 2N O +O 2,经 2 min后,测得混合气中NO2浓度为0.06 mol-L-1,02的浓度为0.12 mol-L , 且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求:(l)NO2的起始浓度 o(2)2 min时 NO2的转化率=(3)2 m in内生成N O 的 化 学 反 应 速 率 。15 . 合成氨反应在工业生产中的大量运用,满足了人口的急剧增长对粮食的需求,也为有机合成提供了足够的原料氨。合成氨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N2(g)+3H2(g )/ 2NH,(g) AH=-92.2kJ-moFo 在 298

7、K 时,该反应的 K = 4 xl()6。(1)从平衡常数来看,反应的限度已经很大,为什么还需要使用惟化剂? O(2)试分析实际工业生产中合成氨选择400 500口的原因:。(3)若工业生产中N?和H?按投料比1:2.8的比例进入合成塔,采用此投料比的原因是(4)合成氨的原料气必须经过净化,目的是.( 5 ) 2 98 K 、1 . 0 1 x 1 0 5 P a 下 , 在 1 0 L密闭容器中充入l O m o l 氮气、3 0 m o i 氢气和2 0 m o i 氨气,开始的瞬间,反应向( 填 正反应 或 逆反应” ) 方向进行,反应进行5 m i n后 体 系 能 量 的 变 化 为

8、 ( 填“ 吸收” 或 放出” ) 1 8 4 . 4 k J , 容器内压强变为原来的倍。1 6 . 、 把6m 0 1 A 气体和5 m o l B 气体混合放入4 L 密闭容器中,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3 A ( g) + B ( g) U2c( g) + x D ( g) ,经5 m i n 达到平衡,此时生成C为 2 m 。 1 , 测定D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 . 1 m o l / ( L. m i n ) ,计算:( 1 ) B的转化率,Q) 恒 温 达 平 衡 时 容 器 内 的 压 强 与 开 始 时 压 强 比 。口 、将等物质的量的A、B混合于2 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

9、下反应:3 A ( g) + B( g) UxC( g) + 2 D ( g) ,经5 m i n 后 , 测 得 D 的浓度为0 . 5 m o l / L, c ( A) : c ( B ) = 3 :5 , C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ht a n o l / ( L ? ) 。求:( 3 ) 此时 A 的浓度c ( A) =mol/ L ,( 4 ) B的平均反应速率:v ( B ) =mbi/( L ? ) ,( 5 ) x的值为 o1 7 .汽车尾气中主要污染物是NO x 和 CO,它们是现代化城市中的重要大气污染物。( 1 ) 汽车发动机工作时会引发N2 和 。 2 反应生成N O,

10、其能量变化如图1 所示,则 图 1 中三种分子最稳定的是,图 1 中 对 应 反 应 的 热 化 学 方 程 式 为。946 k J-mor1 498632 kJ mof1J mor1 OON2ooo2OoNO图20 .0 + 图1( 2 ) N2 。和 CO均是有害气体,可在P t 2 0 + 表面转化为无害气体,其反应原理如下:C O ( g) + N2O ( g) N 2( g) + C O2( g) H .有关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过程如图2所示图2中反应是( 填“ 放热” 或“ 吸热” ) 反 应 ,该 反 应 的 活 化 能 为 ,该反应的口=O加入P t 2 0 + 作为该反应的催化

11、剂, 则Ea( 填“ 增大” “ 减小” 或“ 不变” , 下同) ,H。利用NH 3 还原法可将NO x ,还原为N2 进行脱除。已知:4 NH3( g)+ 6NO ( g)= 5 N2 ( g)+ 6H2O ( g) / / = - 2 0 7 0 k J - m o l -1,若有 0 . 5 m o l NO 被还原,放出的热量为 O1 8 . 将等物质的量的A、 B混合于2 L 的密闭容器中, 发生反应:3 A ( g)+ B ( g) U 3 c ( g)+ 2 D ( g), 经 5 m i n 后,测得 D 的浓度为 0 . 5 m o l L ,n ( A )D n ( B

12、)= 3 D 5 . 求 :( 1 )5 m i n 末 C的 浓 度 是 多 少 ?( 2 )这 5 m i n 内 B的 平 均 反 应 速 率 是 多 少 ?( 3 )反应开始前容器中的A的 物 质 的 量 是 多 少 ?1 9. 某实验小组为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设计了以下实验。回答下列问题:L. 探究影响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速率的因素时,设计如下系列实验:实验序号反应温度/ Na 2 s 2 O 3 溶液稀 H 2 so 4H2O变浑浊所需时间V / m Lc 7 ( m o l L_ ,) V / m Lc / ( m o l L_ 1) V / m Lt

13、/s2 55 . 00 . 1 01 0 . 00 . 5 00tl5 05 . 00 . 1 01 0 . 00 . 5 00t2TV (0 . 1 08 . 00 . 5 0v2t3( 1 ) 写出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 ) 该实验口 、 口 可探究 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预测L t 2 ( 填大于小于 或等于” ) 。( 3 ) 实验口、口可探究硫酸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因此T=, V2=,预测h t 3 ( 填“ 大于” “ 小于” 或“ 等于日为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设计了如下实验, 假设加入物质后溶液体积视为不变:5滴2 m o i( 4 )试管

14、a中 加 入 铁 粉 后 发 生 反 应 的 离 子 方 程 式 为 ,溶 液 颜 色 (填 “ 变浅” “ 变深, 或 , 不变, 试管b中平衡 移动( 填“ 正向” “ 逆向” 或“ 不” 卜 试管c中溶液颜色(填“ 变浅” “ 变深” 或“ 不变” ) ;给试管d加热,溶液颜色变浅,则该反应的正反应是 反应( 填“ 吸热” 或放热” ) 。2 0 .铜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以铜为原料进行如下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制备so2( 1 )利用铜与浓硫酸制备SC ) 2 ,适 宜 的 装 置 是 ( 从A、B、C中选择) ,该装置内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2 )收集干燥的SO ”所需装置的接口连接

15、顺序为:发生装置t( 填小写字母) 。( 3 )反应后,发生装置中未观察到蓝色溶液,原因是。口. 探究温度对铜与过氧化氢反应的影响向1 0 m L 3 0 %的H z。? 溶液中滴加1 m L 3 m o i / L硫酸,将光洁无锈的铜丝置于其中,铜丝表面产生气泡并逐渐变多,剩余溶液呈蓝色。经检验产生的气体为0 ”查阅资料发现是C i ? 催 化 分 解 的 结 果 。( 4 )写出生成C u 的 离 子 方 程 式。( 5 )学习小组提出猜想:升高温度,O ? +催化能力增强,该小组设计如下实验验证猜想。实验序号3 0 % H2O2( m L ) 1 m o l / L C u SO 4 (

16、 m L )水( m L )水浴温度 3 m i n时生成O2的平均速率( m L m i n / )11011202.4210113093101140904100220Ai5A i6100240A3小组同学认为实验1 3 的结果,不能证明猜想成立,理由是。为进一步验证猜想,完善实验4 6 的 方 案 ( 答 案 填 在 答 题 卡 上 ) 。小组同学结合实验1 6 , 判断猜想成立,依据是。2 1 .某物质A 由三种常见的元素组成,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已知:A 的摩尔质量在200 300g/mol之间,焰色为紫色;盐 C 和盐D 的组成元素和A相同,口口口处气体体积均在充分加热挥发后经

17、干燥测定。(1)组成A 的元素有; A 的化学式;(2)无色溶液E 中所有阴离子结合H+的 能 力 由 强 到 弱 的 顺 序 ;(3)一种生产A 的方法: 在 35 45口下气体B 与锌粉一水悬浮液反应生成中间产物; 然后加入相应的碱溶液, 充分反应, 压滤分离得A 溶液。 写 出 该 过 程 的 总 反 应 方 程 式 ;(4)A可除去废水(pH 8)中的C r(V I),且处理后pH 变化不大,则反应口的离子方程式(5)设计实验确定溶液E 中所含溶质的阴离子2 2 .已知X、Y、Z、W是短周期主族元素中的四种非金属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元素的原子形成的离子就是一个质子,Z、W在

18、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相邻的位置,它们的单质在常温下均为无色气体,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1)请写出Z在 元 素 周 期 表 中 的 位 置 。( 2) 一定温度下,在2 L的密闭容器中,X的单质和Z的单质反应生成E。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从反应开始到2min时,用E表示的反应速率为,Z的转化率为( 3 )由X、Z、W三种元素组成的某种盐是一种速效化肥,该盐阳离子电子式为;由X、Y、Z、W四种元素可组成酸式盐,该化合物的水溶液与足量NaOH溶液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o( 4 )工业上用E检验输送氯气的管道是否漏气,可观察到大量白烟,同时有单质Z生成,写出化学

19、方程式 o该反应中被氧化的E与参与反应的E的质量之比。2 3 .短周期元素置X、Y、R、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Q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RQXY(1)含13个中子的X元素的原子,其 核 素 符 号 为 。(2)实验表明:X、Y的单质用导线连接后插入NaOH溶液中可形成原电池。该原电池负极 的 电 极 反 应 式 为 。(3)元素Q与氢元素形成的常见化合物中,既含有极性共价键又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是( 填化学式) 。为验证该化合物的某一性质, 仅使用下列试剂中的一种, 无法达到目 的 的 是 ( 填 字 母 序 号 ) 。A .酸性高镒酸钾溶液B .亚硫酸溶液C .品红溶液D .

20、淀粉碘化钾溶液E.二氧化镐粉末(4)已知:R(s)+2N0(g)N2(g)+RO2(g)o T时。某研究小组向一恒容真空容器中充入NO 和足量的R 单质,恒温条件下测得不同时间各物质的浓度如下表。浓度/m olLl时间/minNON2RO201.0000100.580.210.21200.400.300.30300.400.300.30350.320.340.15010m in以 V(NO)表 示 的 平 均 反 应 速 率 为。根据表中数据,计算T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30 35min改变的实验条件是 。参考答案:1. A2, B 3. D4. A5. D 6. B7. B 8. B9. C

21、 10. B 11. C 12. A 13. A14. (1)0.3 mol-L-1(2)80%(3)0.12 mol L1-min-115. (1)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单位时间内的产量(2)在该温度下,催化剂的活性最高,反应速率较大,反应的限度虽然有所降低,但综合分析,单位时间内的产量还是最理想的(3)提高H?的转化率,降低成本(4)避免因为催化剂中毒失去活性14正 反 应 放 出 -16. (1)20%(2)1: 1(3)0.75(4)0.05(5)217. (1) N2 N2(g)+O2(g)=2NO(g) AH=+180kJ mol1( 2 ) 放热 134kJmoH -226kJmor

22、l 减小 不变(3)172.5kJ18. (1)0.75 mol-L1(2)0.05 mol L min-1(3)3 mol19. (l)S20 f + 2H+= SJ. + SO2T + H2O温 度 大 于(3) 25 2.0 小于(4) Fe + 2Fe3+= 3FM+ 变浅 不 变深 放热20. (1) B Cu+2H2so式浓) = CuSO4+SC2T+Hq(2)ghedij(3)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反应后的硫酸铜以固体形式存在(4) CU+H,O2 +2H+=CU2+ +2H2O(5) 温度升高促进Hz。2的分解 10、0、2、30 实验组13 生成氧气平均速率随温度升高的增加程度

23、比对照组46 大21. (1) K、S、O K2S2O4(2)OH-SO;-HSO-(3) 2SO, +Zn + 2KOH = K2S2O4 + Zn (OH),(4) 2 0 0 : + 3S2O; - + 4H2O = 2Cr(OH)31 44SO: + 2HSO;(5)取一定量E 溶液,加足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分别向沉淀和滤液中加入足量 HC1,沉淀溶解,并都能产生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无色刺激性气体,且加热褪色后的品红溶液恢复红色,则 E 溶液中含有SO:和 HSO,riH津 I22. 第二周期第L3A 族 0.05mol/(L min) 10% L II J NH + HCOr+2OH_N H 3f+C O r+2H2O 8NH3+ 3C12=6NH4C1+N2 1D423. (l)M g(2)Si + 6OH- 4e- = SiO : + 3 H20 H2O2 B(4) 0.042 mol-L -min-1 0.56 减少 RO2 的浓度( 或分离出 RO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