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学二年级语文《登鹳雀楼》优秀教学案例反思剖析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78971121 上传时间:2024-08-25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731.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小学二年级语文《登鹳雀楼》优秀教学案例反思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3年小学二年级语文《登鹳雀楼》优秀教学案例反思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3年小学二年级语文《登鹳雀楼》优秀教学案例反思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3年小学二年级语文《登鹳雀楼》优秀教学案例反思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3年小学二年级语文《登鹳雀楼》优秀教学案例反思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小学二年级语文《登鹳雀楼》优秀教学案例反思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小学二年级语文《登鹳雀楼》优秀教学案例反思剖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 7 小学二年级语文登鹳雀楼优秀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 冀教版中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 21 课古诗 登鹳雀楼 。 教材分析: 冀教版教材在编写上,是以不同的文化主题来划分各个单元,旨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浅入深的引导他们走进自然、感悟生活、品位真情。本册第五单元的文化主题是生活哲理。里面的五篇课文 ,从简单的生活现象入手,写出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对生活的不同感悟。而这种感悟本身又是极朴素的。因其朴素,才得以永存。登鹳雀楼是唐朝诗人王之涣 的名篇。 这是一首登高望远诗。 寥寥数语, 把景色写得浩瀚壮阔, 气魄雄伟。放眼宇宙之无限,寄哲理之深沉。后两句语出自然,千古传颂,被人们看作是

2、追求理想和崇高境界的象征。追求更高目标、争取更好成绩的激励语。也成为许多有志之士追求理想境界的座右铭。全诗气势奔放、意境开阔,语言通俗易懂而且富有哲理意味。 学生情况分析: 中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了长期合作学习的训练以后, 已经具有了一些自学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对于学习古诗的方法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这个基础上,放手让他们自由交流可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也达到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学习的目的。 设计理念: 中年级的古诗教学目标,要在读、背、识字的基础上,加入整体感知诗意、体会古诗描绘的意境的要求。 因此在本学段的古诗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意境,体会感情,领悟内涵。在丰富语言积累的

3、同时,培养良好的语感,提高审美修养。所以在本节课上我力求体现以下两点理念: 2 / 7 1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力求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 1 具体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古诗,能背诵并默写诗文。 过程与方法:初步了解古诗的一般特点,简单概括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在合作中初步理解古诗的意思。 情感与态度: 初步理解古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 能联系生活去感受和领悟。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2 教学重点: 创设情境,利用画面和音乐等帮助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从而达到有感情的诵读。 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采用合

4、作式学习方式进行教学,向学生渗透合作交流,体验感悟的学习方法。 课前准备: 为了使学生们在课上更好的理解诗的意境, 我提前布置了以下两点预习任务:1 积累描写祖国壮丽景色的故事 。2 预习登鹳雀楼,试着理解诗意,查阅相关资料。另外,为了帮助学生很好的体会诵读古诗的韵味,我还制作了一个简单的课件,给学生提供了有形的画面和意境深远的音乐。 环节设计: 一导入: 1 在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教我们背过好多古诗,上学以后我们也学了很多古诗, 古诗已经是我们的好朋友了。 那你们能说说这位好朋友有什么特点吗? (学生回答,师板书:每首四句或八句,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字数相同。) 2 师:现在我出几个题目

5、考考你们,看谁能背出这些古诗? 鹿柴空旷的山林,斑驳的光影,偶尔传来的说话声,让我们体会到静中有动的山林景色。 早发白帝城高入彩云的白帝城,猿声不断的两岸青山,滔滔不绝的长江水,让我们领略了祖国山河的壮美。 3 / 7 望庐山瀑布 一道白练飞流直下,让我们怀疑是九天银河从天而降,这是何等壮观的景象啊! 这一首首流传千古的诗文,让我们再次得到了美的享受。一首好诗不但能带给人美的享受,还能引起人们的思考。本课里面的两首古诗,就既给我们描绘了景色的壮美,又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在下面的学习中我们一起体会,看谁能发现并理解它们。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地一首古诗登鹳雀楼。 二检查预习,呈现目标。 1 出示整首

6、诗文。 师: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相信每个人都能把这首诗读的正确、流利,现在就给你们一个展示的机会,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古诗? (这里读的时候要注意提示本诗题目的读法:登/ 鹳雀楼) 2 师:请大家想一想,学习一首古诗,我们要学习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整理并板书在旁边:了解作者、诵读、理解诗意、背诵、默写。 3 提出合作时的要求: 今天我们就围绕着几个方面,通过小组合作来学习登鹳雀楼这首诗。在学习中,大家要积极发言,把自己的想法拿出来和大家交流。同时将重点内容记录下来,并选出一名中心发言人。最后咱们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最有收获。 三自主合作,探索新知。 学生合作交流前面总结的

7、五个方面的内容, 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并适时指导。 四全班交流,展示成果。 1 请一组派代表介绍作者情况。大致了解一下内容即可:王之涣字季凌,绛州人。唐朝著名诗人。但作品在全唐诗 中只流传六首。擅长描写边塞风光。如凉州词。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常有鹳雀栖息,因此得名。 2 请一组派代表谈谈对诗意的理解。只要求整体感知诗意即可,不要逐字逐句的解释。重点指导学生体会诗的深刻内涵及意境。 3 指导诵读。 (1)师:我们已经大体了解了诗的意思,下面就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古诗,请大家边读边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指名学生朗读, 其他人边听边想象画面。 读完后请学生自由谈想象的

8、画面及感受。 (2)师:谁能带着这种感受给大家读一下前两句古诗? 4 / 7 再指名读前两句, 指导学生读出黄河的宏大气势。 借助课件里的画面和音乐,让学生体会前两句所描绘的画面的雄伟和壮丽。再请学生配乐朗诵。 师:诗人站在鹳雀楼上,极目远望,见到远处雄伟的高山,辉煌的落日,听着耳边传来的黄河的怒吼, 望着脚下波涛汹涌的河水, 不觉吟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播放这个画面的同时,我逐一示意了四名学生朗诵这两句诗文) 诗人看着眼前这波澜壮阔雄伟壮丽的景色,突然感悟到了一个深刻的哲理,又缓缓吟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又示意了三名学生朗诵后两句。 (3)师:现在就让我们跟随诗人一起,站在鹳雀楼上,感受一下当时的情景,完整的朗诵一遍这首古诗。 这里我请几名学生展示配乐朗诵, 根据每人朗读时的不同特点进行评价。 最后齐读一遍全诗。 4 指导背诵。 请两名学生试着背诵这首古诗。 说一说怎样可以很快的背下来?向学生渗透: 理解记忆的方法和“熟读成诵”的道理。 学生自由背诵。 在班内展示背诵。 五课外拓展练习。 1 默写登鹳雀楼。 2 搜集王之涣的凉州词,试着背下来。 5 / 7 6 / 7 7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