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年桃園縣民生活法律講座桃園縣政府入口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8年桃園縣民生活法律講座桃園縣政府入口網(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八課槍 林雙不 著 一、認識林雙不的小說風格。 二、欣賞小說的懸疑效果。三、加強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信任。學習重點課文導讀出處本文選自大學女生莊南安。大意是短篇小說。敘述我在半夜 搭計程車南行,途中誤以為司機心 存不軌、意圖搶劫,因而緊張、防 範。及至到達目的地,司機竟然顧 不得收取車錢,就驚惶地開車迅速 離開,我這才察覺旅行袋右方 開口露出的玩具槍管。課文導讀 特色懸疑的氛圍,意外的結局,令人 莞爾,也發人深省。 作者介紹名籍林雙不,本名黃林雙不,臺灣省 雲林縣人。出生民國三十九年生(西元一九五年) 生。學經歷輔仁大學哲學研究碩士。曾任中學 教師、屏東縣教育局局長,現專事 寫作。 作者介紹文
2、學初中開始發表作品,累積的創作 量甚豐,以小說的成就最受文壇 肯定。初以碧竹為筆名,文字華 麗,三十一歲後改用林雙不,文 字轉為樸實,表現出關懷社會、 擁抱鄉土的熱情。曾獲吳濁流文 學獎、賴和文學獎等多種獎項。 著作著有散文集山中歸路、一盞明 燈,小說集筍農林金樹、大學女 生莊南安、安安靜靜的臺灣人等。 課 文 車子愈往南駛,我愈覺得不對勁。司機始終不懷好意地透過後視鏡瞅1著我,有幾次似乎再也忍不住了,居然微偏著頭,眼睛向後掠2。 恐怕我是上了賊船了。實在不應該冒冒失失3搭乘這輛野雞計程車4。趁著星期假日到臺北處理一些事情,原本計畫搭十一點半的最後一班平快夜車回員林的,誰知 課 文東拉西扯5,
3、趕到火車站時,那班火車已經開走了。怎麼辦呢?星期一一大早就有課,不趕回去怎麼行?真是的,就算一定得搭野雞車,也應該睜大眼睛啊。居然司機一說是回頭車6我就上了,居然司機說載不載客都無所謂我就讓他開了。為什麼我當時沒有考慮到旅課 文 的安全問題呢?報紙上幾乎天天有計程車司機在荒郊野外劫財搶色,甚至還會傷人,為什麼我這麼大意?果然,車子剛過中壢吧,我就感到異樣了。就如同我前面所說的,司機一再從後視鏡瞅我,瞅得我心底發毛7。當然,我身上的錢不多,又是一個大男生,實在不 課 文必害怕。可是,如果他真正心懷惡意,如果他嫌錢太少不滿意,無論如何,還是我吃虧。我悄悄打量8他的體型,沒有我高,但是比我結實多了。
4、單打獨鬥,我未必就會輸他,可是他不可能沒帶東西,而且我根本不想打。 課 文 就在這個時候,我看到他的右手從方向盤挪開,往下伸,不知在摸什麼東西, 大概是扁鑽或刀子吧?車窗外一片漆黑,正是苗栗一帶的山間,歹徒下手最理想的所在。要動手了吧?我下意識9坐直身子,冷汗開始往外冒。課 文 什麼事也不曾發生,他的手又伸了上來,放在方向盤上,沒有拿什麼東西。一定是他看出我有了戒備,不敢輕率下手,在等待更恰當的時機吧?難道我就這樣束手待斃10嗎?也許我可以想想辦法,化解這場危機。我不是一向自詡11最善於動腦筋的嗎?怎麼突然嚇呆了呢?或許我可以試著和他聊聊天,動之以情,讓他不好意思動手。課 文 於是我吞了口口水
5、,和他搭訕12: 生意好嗎?老鄉13。 他似乎嚇了一跳,過了好幾秒鐘才回答我: 不好啊,幾乎連油錢都跑不回來。課 文 不會吧?你不是回頭車?剛剛還有客人包了你的車去臺北,不是嗎?他不再回答。我突然想到他可能不是真的回頭車,一緊張,舌頭打結,也沉默了下來。沉默最適合培養緊張的氣氛。為什麼他不跟我聊天呢?是不是怕暴露他的口音或其他特徵,增加警方緝捕14他的可 課 文能?他當然明白,我被搶之後必定會去報案,好聰明好狡猾的傢伙!我恨恨地咬了咬牙。他又從後視鏡飛快地掠了我一眼。 這一眼非常狠毒,我有生以來不曾看過更狠毒的眼神,使我再度直冒冷汗,課 文再度後悔自己的莽撞。即使趕不回員林上課,請一天假又有什
6、麼大不了,何必一定要搭野雞車冒險?算了,如果他真的要搶,就給他吧!好漢不吃眼前虧。財物嘛,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有人要就給他,犯不著因此打鬥傷身。不行!這麼一來,豈不是助長了惡人課 文的氣焰?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15,無論如何,都應該和他拚鬥一番,給他一點教訓。兩種想法交戰纏鬥,還沒有分出勝負,員林居然到了。可愛的員林!當計程車在公路局車站前一停,我立刻打開車門衝了下去。鬆了一口氣,才想到還沒有付課文錢給司機,便繞過車後,走到司機窗口,伸手到旅行袋裡掏錢。突然,車子往前衝,迅速拐一個彎,消失在不遠的街角上。我最後看到的,是司機無比驚惶的神色。怔怔地16站在凌晨兩點左右冷冷清清的員林街頭,莫名其
7、妙地把車錢再度放入課文旅行袋,才看見旅行袋的右方開口突出一截槍管。那是我在臺北特地為孩子買回來的玩具槍,槍管太長了,無法全部塞進旅行袋。 注釋1.瞅音,看。2.掠輕拂而過。這裡指眼光快速掃過。3.冒冒失失形容行動莽撞。4.野雞計程車指違規載客的計程車。5.東拉西扯形容說話、做事沒有重點。6.回頭車抵達目的地後的回程車。7.發毛疑懼驚慌。8.打量察看。量,音。注釋9.下意識不自覺地。10.束手待斃無計可施,只能等死。11.自詡自誇。詡,音,說大話。12.搭訕藉故與人談話。訕,音。13.老鄉本是對同鄉的稱呼,一般也用 來稱呼不相識的人,藉以拉近 關係。14.緝捕搜捕。緝,音,搜索。注釋15.自反而
8、縮雖千萬人吾往矣自我反 省,如果所作所為是正直的,即 使面對千萬人,我也勇往直前。 語出孟子公孫丑上。縮,正直。16.怔怔地發呆的樣子。怔,音, 通愣。課文賞析 懸疑是這一篇小說的主要效果。所謂懸疑,就是在小說情節中營造疑慮,讓讀者關心故事發展,期盼得知故事結局。本文作者非常刻意地在營造此種氛圍,從一起筆寫我後悔搭上野雞計程車,到疑心司機有意搶劫、思考如何對付,層層加深,從頭到尾,絕無冷場。於是,讀者便隨著我一起緊張、一起擔心。課文賞析 眼看一場拚鬥即將上演,而情節急轉直下,目的地到了,我終於鬆了一口氣。但隨之而來的發展,卻讓我如墜五里霧中:司機為什麼飛車逃逸,連車資也不要了呢?原來是我為孩子
9、買的玩具槍,有一截槍管露出在旅行袋外面,使司機誤以為它是真槍,而沿途有一些讓我疑慮不安的動作。 課文賞析 謎底揭曉,對於我而言,只是一場虛驚。可憐的是司機先生,不但這一趟車做了白工,回家後恐怕還心有餘悸吧! 結局讓讀者感到意外,可是回頭重讀一遍,就會發現:這結局其實還滿合理的。補充說明:課文評析 1.本文作法:本文作法:(1)第一人稱的敘述:第一人稱的敘述:作者使用第一人稱作 為敘事者,以我的觀點進行敘述, 帶給讀者親切的感受,亦使讀者較容易 融入故事情境。 (2)懸疑的經營:懸疑的經營:作者在鋪陳劇情時,不斷 地強調乘客自身的危險處境及司機的凶 惡態度,使文章充滿懸疑的氣氛。補充說明:課文評
10、析 (3)暗示的技巧:暗示的技巧:作者不作直接說明,而是 故意使用間接暗示的敘事方式,隱隱約 約暗示讀者,主角即將遇害,使讀者感 到驚險刺激。 (4)意外的結局:意外的結局:最後的結尾雖然出乎意 料,但卻合乎邏輯,可見作者別具匠心 之處,亦使得故事高潮迭起。補充說明:課文評析2.開頭:開頭:開頭第一段文字,其實是第四段的濃縮、提前。作者一起筆便刻意製造緊張氣氛,以吸引讀者。3.結構:結構:本文共十六段,依照情節發展,可分為六節。(1)第一節(一段):第一節(一段):我覺得司機的眼神不懷好意。補充說明:課文評析(2)第二節(二、三段):第二節(二、三段):我後悔深夜搭乘野雞計程車。這一節並交代了
11、 故事背景。 (3)第三節(四、五段):第三節(四、五段):從懷疑司機心 懷惡意,到猜測司機即將動手搶劫, 衝突一觸即發。補充說明:課文評析(4)第四節(六十三段):第四節(六十三段):司機並無不 軌動作,於是我試圖與司機搭訕,但司機並不熱衷,車內氣氛更形緊張,我的心中更加疑慮、後悔。(5)第五節(十四、十五段):第五節(十四、十五段):我內心交戰地達到目的地,但要付車錢時,司機竟飛車逃逸。我的緊張雖解除,卻又另生疑慮。補充說明:課文評析(6)第六節(十六段):第六節(十六段):謎底揭露,我發現旅行袋口露出玩具槍的一節槍管。這一節以暗示而不明說的手法,交代前述司機的種種可疑行為。4.特色:特色
12、:筆調懸疑緊張,結構完整統一。問題與討論一、行車途中,司機的哪些動作引起 我的疑慮?請摘小說中文句加以 說明。 答答: 1.司機一再從後視鏡瞅著我 (一、四段),好幾次微偏著頭,眼 睛往後掠(一段)我感到不 對勁,感到異樣,懷疑司機心存惡 意,似有劫財的不良意圖。問題與討論 2.司機右手從方向盤挪開,往下伸 (五段)懷疑司機在摸扁鑽或 刀子一類的利器,就要動手搶劫 了。 3.司機的手又伸了上來,放在方向盤 上,沒拿什麼東西(六段)一 定是他看出我有了戒備,不敢 輕率下手,在等待更恰當的時機 吧?問題與討論4.我和司機搭訕,想動之以情,而司 機答話遲疑,且不熱衷,又從後視鏡飛 快地掠了我一眼(七
13、十二段)司機好狡猾,怕聊天會暴露口音 或其他特徵,增加搶劫後破案的線索。 我更加確定司機搶劫的意圖。問題與討論二、當我問司機生意好嗎,司機 為什麼似乎嚇了一跳,過了幾秒 才回答說生意不好,連油錢都跑不回 來?答答: 其實,司機應該是在車子剛過中壢, 發現我的旅行袋露出一截槍管, 為了確認那槍的真假,才有 瞅、掠的眼神、動作,而當問題與討論 他手往下伸時,應該是誤以為那槍是真的,希望能找到足以防身的東西,以備意外狀況。沒想到我一句很平常的問話,突如其來,使司機誤以為我在探底,我想搶他的錢。因為問話太突然,一時不知如何回應,遲疑幾秒才回答:不好啊,幾乎連油錢都跑不回來。這其實是暗示我:問題與討論大
14、哥,我沒有什麼錢,請你高抬貴手,放我一馬吧!沒想到我質問既是回頭車,又剛有人包了一趟北上臺北的車程,這使得司機語塞,更確定這一回程,倒霉地遇到一個帶槍的惡客了,因此,又從後視鏡飛快地掠了我一眼。問題與討論三、讀過這篇小說後,你認為作者要反映 什麼社會現象呢?請說說看。答答: 1.治安敗壞:搶案頻傳、黑槍泛濫。 2.人心疏離:彼此猜疑、互不信任。應用練習一、兩面思考:一、兩面思考:槍一文中,搭計程車的乘 客,在懷疑司機心存不軌、意圖搶劫 時,內心有兩種想法交戰纏鬥: 一是好漢不吃眼前虧。財物嘛,生 不帶來死不帶去,有人要就給他,犯 不著因此打鬥傷身;另一是自 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無論如 何,
15、都應該和他拚鬥一番,給他一點 教訓。作者藉助諺語:好漢不應用練習 吃眼前虧與孟子的話: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生動地呈現兩種不同的思考方向。請判斷下列文句,各適合填入何組不同思考方向的詞語?(填代號即可)應用練習詞語(A)開卷有益盡信書不如無書(B)嘴上無毛,辦事不牢英雄出少年(C)是可忍,孰不可忍小不忍則亂大謀(D)平日不燒香,臨時抱佛腳臨陣磨槍, 不亮也光(E)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秀才遇 到兵,有理說不清 應用練習(E)1.雖然說,但遇到固執己見、 蠻不講理的阿鴻,讓我真正體會到 這句話的意境。(D)2.考試在即,別說我熬夜唸書是 ,一點用也沒有。其實 ,我想好歹會有些幫助吧!應用
16、練習(C)3.在冠軍賽當中,對方球員出言侮辱 我方球員,;但,為 避免丟掉即將到手的金牌獎盃,我 方球員只好暫時忍讓。應用練習(A)4.我們總以這句話,來鼓勵 人要多讀書。不過,在 出版品氾濫的今日,更應持著獨 立思考與判斷的能力,以免被書 本牽著走,反而有害無益。應用練習(B)5.總經理上任後,招募了不少年輕的 新進人員,因為他認為:年輕人雖 人生歷練不夠,行事欠缺沉穩,就 如俗話所說:;可是俗話又 說:,年輕人的創意無窮、 活力無限,也有因此成就大事業 者。應用練習二、主觀判斷:二、主觀判斷:有些文章在描述事件的 人、事、時、地、物時,會加上個人 主觀的意見,例如:槍一文中寫到, 就在這個
17、時候,我看到他的右手從 方向盤挪開,往下伸,不知在摸什麼 東西,大概是扁鑽或刀子吧?已經 含有乘客主觀想法於其中,讓讀 者誤以為:司機在摸扁鑽或刀子一類 的利器,就要動手搶劫了。但事實應用練習 上,卻非如此。下列敘述文字中,何者 帶有主觀判斷的意味,而不是客觀的陳 述事實,請於()中打 。( )例例1.五月天演唱會獲得前所未有的 成功!全場歌迷在他們的帶動 下,跟著音樂搖擺、吶喊,情 緒high到最高點。應用練習( )例例2.根據氣象預報,強烈颱風龍王 將於明天清晨由花蓮登陸。()1. 健康醫院遭回祿之災,火勢不久 即被撲滅,造成三人死亡,十餘 人輕重傷。應用練習()2. 電視辯論會最後變成口
18、水之爭, 此種不智之舉貽笑國際。()3. 中華職棒昨晚在高雄澄清湖球場 舉行開幕戰,不僅吸引了滿場球 迷,也引來許多攤販。應用練習()4. 合歡山積雪溶化,露出滿坑滿谷 的垃圾,顯示人民的道德有待加 強。()5. 教育部宣布各級學校下週起全面 量體溫,師生如果發燒,應儘速 就醫。應用練習()6.陳李兩家為了一堵牆而爭得面紅 耳赤,最後竟大打出手,鬧上法 院,實在令人啼笑皆非。語文櫥窗小說的敘事觀點 小說是一種敘事文體。所謂敘事觀點,簡單地說,就是誰在說故事。基本上,小說是作者的創作,一切小說,甚至一切文學作品,無不由作者觀點出發,反映作者的人生經驗和思考,而所謂敘事觀點,則已捨棄作者(作品)的
19、理路,直接從文本去分析:誰在說故事。準此,小說有兩種可能的敘事觀點: 語文櫥窗1.第三人稱觀點 採用此種敘事觀點,小說中的人物,在敘述部分都使用姓名或人稱代詞他;在對話部分都自稱我,互稱對方的姓名、稱謂或你,旁稱第三者、稱謂或他。這種敘事觀點,敘事者是隱藏著的,並不在故事中出現,可視為是作者,但不一定是。這種觀點,依敘事者對人物、故事的掌握程度,又可分為兩個類型:語文櫥窗 (1)全知觀點:這個觀點的敘事者,宛如神明,又如戲劇導演,他無所不知、無所不在、無所不能,可以隨意出入小說人物的內心,隨時化身為小說人物,透過不同的人物觀照整個故事。(2)客觀觀點:這個觀點的敘事者,從頭到尾只是一個單純的目
20、擊者,只是客觀地敘述他所看到的事件經過,不加評論,不作揣測,所有的感覺,留給讀者。語文櫥窗2.第一人稱觀點 這種觀點的敘事者是我,我是小說中的人物。我可以敘述自己的動作、內心,可以敘述其他人物的動作,對於其他人物的內心,不能敘述,只能揣測。槍就是第一人稱觀點。補充資料小說的懸疑 懸疑在英文裡叫 Suspense,有緊張、未決、待解決等意義。例如有一列火車,從火車站開出,可是剛剛起動開出車站,司機來了個緊急煞車。這個緊急煞車,帶給乘客的是一連串的緊張、焦急、疑慮與待解決等問題。但司機不會有這許多不必要的焦慮與疑問,至少他已知道這個緊急煞車是為了前面有了障礙或其他原因。一篇小說中的懸疑也是如此,讀
21、補充資料 者就如同火車廂裡的乘客,作者就如那個司機,他在創造這個懸疑之前已有了伏筆。換句話說,懸疑對作者本身來說,只是把它懸起來,而並沒有疑的存在,疑只是存在於讀者的心裡。所以懸疑的目的不外乎是給讀者製造期待的緊張情緒,也就是說給讀者產生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讓讀者在未決的問題之前,以一種急欲求取解決的緊張情緒,來期待這個問題的解決。補充資料 造成這種緊張的是什麼?往往是對一個我們所同情的人物處於危險的狀況,我們為他擔憂,而焦急,而不安。小說中的人物,即使對讀者是完全陌生的,後者仍可以通過他們的情緒去認識他們,因為情緒是人人共通的。讀者透過這些情緒的聯繫與人物合為一體。 懸疑是什麼?是我們對無辜
22、人物處境危險的擔憂。補充資料 再談另一懸疑。凡是可恨的或殘暴的人物,我們都希望看他們受到懲罰。當我們所憎恨的對象因為狡猾異常而得能逍遙法外時,我們開始擔憂祇恐他逃避了應受的懲罰。 不管製造哪一種懸疑都是透過情緒作用去造成讀者或觀眾的一種緊張的擔憂心理。第一種擔憂所基的情緒是愛和同情,第二種擔憂則基於憎恨而生。補充資料 當第二種懸疑因結果的顯示而告終時,讀者或觀眾內心因而感到滿足;而第一種懸疑的告終(即無辜人物脫離險境)不但予我們以滿足之域,而且留給我們難以磨滅的記憶。 在現代小說中,對於懸疑也許較為不重視,尤其是自二次世界大戰後,法國曾提出反小說、反故事、反情節的口號,這無疑的是對小說中的懸疑效果一大漠視。然而,儘管現代小說家們漠視懸疑的效果,補充資料 而仍然有其存在的價值,哪怕是那些散文式的現代小說,也偶而會有一二個小的懸疑,以吸引讀者的注意力。因為小說中的懸疑,是能促使讀者由常態的心理變成神經的病態的心理,是由靜態的心理變為動態的心理,由鬆弛變為緊張,然後由緊張而鬆脫,在這鬆脫中獲取快感。(取材自周伯乃著現代小說論、丁樹南譯寫作淺談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