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宏观》PPT课件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78918871 上传时间:2024-08-25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287.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经济学宏观》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国际经济学宏观》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国际经济学宏观》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国际经济学宏观》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国际经济学宏观》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经济学宏观》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经济学宏观》PPT课件(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六章第十六章 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货币体系 本章结构本章结构v第一节 国际货币体系的内涵与类型 v第二节 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与演变v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v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和作用v三、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根本缺陷及崩溃过程v第三节 牙买加体系v第四节 欧洲货币体系v一、欧洲货币体系的发展 v二、欧元启动的经济影响v第五节 发展中国家的金融问题一、国际货币体系的含义 v1.定义:在国际经济交往中,经常会发生千丝万缕的货币关系,即国际货币关系,因此也必然要求在国际上形成为各国所共同遵守的调节国际货币关系的贯例、规定、原则和制度。国际货币体系就是这些贯例、规定、原则和制度的总和。 2

2、. 主要内容v国际本位货币的确定。v各国货币汇率制度的确定:即一国民族货币按照什么比价或汇率兑换成另一国民族货币。v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国际储备资产就是一国中央银行或金融当局持有的可用于国际支付和稳定汇率的流动资产。国际货币体系应确定何种货币可作为国际储备资产以及国际储备资产的最低限度数量。v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即当国际收支发生顺差或逆差时,应采取何种方式进行调节,逆差国和顺差国各承担什么责任。 二、国际货币体系的类型及其演变 v1.国际货币体系按其形成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种类型:v在国际上自发形成的国际货币体系。即调节国际货币关系的规定、原则和制度不是由有关各国通过国际会议和国际协议固定下

3、来,而是在各国自行规定的货币制度的基础上自发形成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国际货币体系就属于这种类型。v在国际上有组织地形成的国际货币体系。即调节国际货币关系的规定、原则和制度是由有关各国通过国际会议和国际协定固定下来,并且有一定的国际组织保证其贯彻实施。二次大战后所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就属于这种类型。 2.战前类型演变:v国际金本位制度是世界上第一次出现的国际货币体系。 v国际金本位制又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v金币本位制(1821年英国19世纪中叶国际一战崩溃仅美国维持到30年代危机)。v 金块本位制(一战后英法等实行30年代危机)。这是一种残缺不全的金本位制。 v金汇兑本位制,即虚金本位制(一

4、战后德、意、奥、丹、挪等30个国家实行30年代危机)。 第二节 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与演变 v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v英美各国鉴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20多年中各国之间政治、经济斗争激烈,货币金融极端混乱,结果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教训,在大战尚未结束之前,就开始酝酿战后的经济合作计划 。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有44国参加的“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签订了 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又称布雷顿森林协定),从而建立起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和作用v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v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就是实行两个挂钩。第一,美元与黄金直

5、接挂钩,确定1盎司黄金等于35美元的黄金官价。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以随时用美元按黄金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第二,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与美元保持固定的比价,即与美元建立固定的汇率关系。 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 v(1)美元作为国际货币 v(2)固定汇率制v(3)对国际收支的有限调节 三、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根本缺陷及崩溃过程v(一)美元供给:短缺与过剩 v(二)美元危机及应对措施v(三)特里芬难题(Triffin Dilemma)v(四)“三元悖论”和“冗余问题” 特里芬难题(Triffin Dilemma) v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认为美元黄金本位货币体系自身存在着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即美

6、元供应与美元信用的矛盾。认为美国为满足国际经济与贸易对国际储备资产的日益增长的需要,必须逐步增加在美国境外的美元数量,以保证国际清偿力的供给,这只有通过维持美国国际收支逆差才能达到;而国际收支逆差的扩大又会影响美元的信誉,导致储备货币危机;反之,美国要维持美元信誉,就必须减少国际收支逆差,而这又会减少美元的供给,导致他国国际储备的短缺,影响国际清偿力;从而使美国作为储备货币发行国而面临的这种进退维谷的境地,这就是“特里芬难题”,并被普遍认同是布雷顿森林体系自身存在的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 “冗余问题”(redundancy problem) v假定世界上共有N个国家,其中由于N1个国家的政策足以

7、决定第N个国家的政策,所以第N个国家只能被动的接受这一政策,而无法主动实施独立的经济政策。比如,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美国和英国,只存在一个汇率,假设英国选择了将英镑固定在1英镑2美元的水平上,这样美国只能接受1美元0.5英镑这一汇率水平并将其作为中心汇率。同样,在只有三个国家的世界里,只存在两个独立决定的汇率;在N个国家存在着N1个独立决定的汇率。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一旦其他(N1)国家选择并确定了以美元表示的本币平价汇率,这时候的美国则别无选择,只能在外汇市场上被动接受市场力量决定的汇率,实施没有国际收支平衡或汇率目标的自由贸易政策。也可以看出,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对美国也形成了强约

8、束,即美国必须保证整个世界的价格稳定,实施的货币政策必须满足其余N1个国家的需要。否则,如果所有N个国家的内部宏观经济目标不能得到满足的话,必将产生冲突。可以说这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无法达成谁制定统一货币政策以及如何制定统一货币政策的情况下,每个国家都实行固定汇率是行不通的。第三节 牙买加货币体系v一、牙买加货币体系的形成v自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国际货币金融局势一直处于动荡之中。 经过反复研讨磋商,1976年1月8日在牙买加召开的会议上,达成了综合性协议,即牙买加协定。牙买加协定的签订是战后国际货币关系中仅次于布雷顿森林协定的一次重大事件,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结束后国际货币制度

9、的继续运转铺平了道路。同年4月底基金组织理事会通过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的第二次修正案后又获得法定的60%以上的会员国和总投票权85%的多数票批准同意,从1978年4月1日起正式生效。v各国达成“牙买加协定”后,国际货币关系出现了一些重大变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有关变化虽然是在牙买加会议前发生的,但一般都在会议上得到认可。由于“牙买加协定”形成了一种新的国际货币关系格局,因而此后的国际货币体系亦被称作牙买加货币体系。 二、牙买加协定(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第二次修正案)的主要内容: v1.扩大基金组织的资金来源,即实行第六次增资,会员国的份额根据各国经济实力的变化而略有改动。 v2.强调汇率体系的灵活性

10、,使浮动汇率合法化,会员国可自行选择汇率制度,但各国的汇率政策应受基金组织的管理和监督,将来世界经济出现稳定局面后,仍实行固定汇率制。v3.实行黄金“非货币化”,取消有关黄金问题的一切条款。v4.规定特别提款权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资产和各国货币定值的标准,以及进行国际借贷之用。v5.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 建立新的贷款形式,资助持续发生巨额国际收支逆差的国家,放松贷款条件,延长偿还期限。 三、牙买加货币体系的特点v1国际储备资产多元化,但美元仍是最主要的国际货币 v2.浮动汇率制v3.区域性货币一体化的发展v4.多种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相互补充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多样化 (四)牙买加货币体系作用的局

11、限性和国际货币制度的改革v1、牙买加货币体系作用的局限性v首先,牙买加体系所呈现的国际货币多元化趋势日益加强,一方面基本解决了“特里芬难题”,但另一方面使国际上缺乏统一的稳定的货币标准 v其次,浮动汇率制虽然能够比较灵敏地反映不断变化的经济情况,从而有利于国际经济的运转和发展,但频繁而剧烈的汇率波动无论对于国际贸易与信用的正常运行,还是对于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都会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 v第三,在牙买加体系下,国际收支的调节比布雷顿体系灵活,但其各种调节机制都有局限性,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能力又有限,同时也无力指导与监督盈余国与赤字国双方对称地调节国际收支。 2、国际货币制度的改革方向、国际

12、货币制度的改革方向v自牙买加体系成立以来,改革现行国际货币制度的呼声就没有停止过。v 改革方案大致可分为三类:v 一是在现行的牙买加体系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和改革;v 二是重新回到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v 三是实行全面的浮动汇率制。v 从目前的总体情况看,国际社会还是更加倾向于第一种方案。 第四节 欧洲货币体系-欧元 v一、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发展v1.欧洲货币体系的产生:欧共体为了防止美元危机的冲击,稳定欧洲货币,密切西欧国家的经济联系,决定进一步加强货币合作,于1978年4月在哥本哈根、7月在不来梅举行的两次共同体国家首脑会议上通过了建立欧洲货币体系的决议,1979年3月12日九国首脑在巴

13、黎举行的欧共体理事会议上正式宣布,欧洲货币体系于次日起生效。(这是20年后“欧元”诞生的胚胎) 2.欧洲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v建立欧洲货币基金。v创设欧洲货币单位。 v实行联合浮动汇率制,减小成员国之间的汇率波动幅度。 二、欧元启动的经济影响v1. 欧元启动对欧元区经济的影响 v(1)有助于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 v(2)有助于促进国际贸易发展。 v(3)有助于吸引外国直接投资。 v(4)有助于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 2. 欧元启动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v(1)欧元对世界债券市场的影响 v(2)欧元对世界股票市场的影响。 v(3)欧元对其它金融市场的影响。 3. 欧元启动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影响v随着欧

14、元的诞生和欧元区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欧元区已经在经济总量上发展成为一个与美国不相上下的经济体。欧元区的人口超过3亿,国内生产总值已经与美国相当;欧元区国际贸易额占整个世界国际贸易额的比例约为20%,而美国大约只有16%;欧元区国家存在大量的贸易顺差,而美国却存在巨额的贸易赤字;虽然欧元区股票市值和债券市值远远低于美国,但银行资产大大超过美国,欧元区的金融总资产已和美国并驾齐驱。因此,随着欧元区经济实力的增强,作为一种由诸多主权国家组成的货币联盟,欧元将依靠欧元区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逐步演变成为一种能与美元相抗衡的国际货币,对在现存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霸主地位的美元形成强有力的挑战和制约,使国际

15、货币体系由战后以美元为主导的单极格局逐步向多极化格局演变,促进整个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 第五节第五节 国际货币制度和发展中国家的金融问题国际货币制度和发展中国家的金融问题一、发展中国家金融体制的特征一、发展中国家金融体制的特征 (一)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一)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v长期资本融资市场尚未成熟; v投机活动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受非经济因素的影响;v银行系统或短期资本融资的市场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v人为地控制贷款的利息率水平,造成存贷款利率倒挂;v黑市猖獗,非法金融机构多;v为了使企业获得足够的资金需要,较大程度上要借助引进外资。(二)发展中国家的汇率制度(二)发展中国家的

16、汇率制度 v采取钉住汇率制度;v实行外汇管制;v本国货币不能自由兑换外国货币。(三)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的局限性(三)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的局限性 v钉住汇率制度的维持是有条件的; v外汇管制将鼓励外汇黑市的出现; v本国货币不能自由兑换也意味着国际贸易和引进外资的便利性较差; v汇率的人为高估或低估可能破坏该国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的正常条件。 (一)债务危机的爆发(一)债务危机的爆发v1982年8月12日,墨西哥通知外国金融官员,该国不能按照原计划偿付外债。不久巴西也出现类似情况。债务危机爆发了。(二)债务危机的原因(二)债务危机的原因 v发展中国家债务负担日益加重,难以用商品的大量出口保证债务的

17、顺利偿还; v拉美国家对国际金融市场过分乐观,大量举债; v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对拉美经济过度乐观,不顾其偿债能力,以各种形式向拉美国家提供贷款。二、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二、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三)债务危机的处理三)债务危机的处理v1989年,美国当时的财政部长尼古拉斯布雷迪提出了解决债务危机的计划; v布雷迪计划的显著特点是减少拉美的债务负担; v拉美国家积极配合国际社会,调整了它们的经济结构和经济政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v1992年,在巴西和阿根廷与它们的债权国签定了减免债务协定时,发展中国家终于渡过这次债务危机。 三、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危机三、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危机(一)东南亚金融

18、危机的爆发(一)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 1997年7月2日泰国政府和金融当局宣布,放弃实行长达13年之久的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随后泰铢贬值了48%左右。随后,泰国的金融危机波及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韩国和日本等。金融市场的动荡波及到该地区的证券市场。东南亚乃至东亚地区的金融危机导致了该地区持续高速经济增长的中断,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韩国的经济从过去每年经济增长7%,降低到零增长,甚至是负增长。日本也出现了罕见的负增长。直到2000年,东亚各国经济才相继从危机中恢复过来。 (二)东亚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二)东亚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 东亚地区的金融危机产生于内外经济的根本性失衡

19、东亚地区的金融危机产生于内外经济的根本性失衡v对外资的过度依赖迫使这些国家采取高利率政策; v该地区出口产品的雷同或相互竞争,导致东亚某些国家处于不利地位 ;v金融投机商们正是看到了这些国家支持钉住汇率基础的薄弱,乘虚而入,大肆进行投机活动,终于导致一些国家放弃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 v这种金融危机在东亚地区的连锁反应来源于该地区相互依赖的分工结构。 (三)东亚金融危机的启示(三)东亚金融危机的启示 东亚的金融危机向我们提出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v首先,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是否应该长期维持钉住的汇率制度,是否应该随着经济开放度的提高,而逐步将自己的汇率制度由主要抵御内部冲击为主的相对固定汇率制度,向以抵御外部冲击为主的相对变动的汇率制度转变;v其次,发展中国家在什么时间段上开放自己的金融市场才能在融入国际社会的同时,不致付出过多的代价;v作为发展中的大国,是否应该不顾及外部市场,只是一味地促进本国的出口;发展中国家是否应该同时采取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发展本国经济。本章小结本章小结 本章首先探讨了国际货币制度的历史演变过程;分析了国际货币制度未来的发展方向;然后阐述了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实践;最后分析发展中国家的汇率制度和债务危机及金融危机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