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课件(小学)ppt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78912309 上传时间:2024-08-25 格式:PPT 页数:275 大小:4.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课件(小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5页
教育学课件(小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5页
教育学课件(小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75页
教育学课件(小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75页
教育学课件(小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学课件(小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课件(小学)ppt(2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教育学教育是一项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一项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一门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教育是一门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育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冯恩洪冯恩洪教育学内容分析n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n第二章 小学教育n第三章 教育与个人的发展n第四章 学生与教师n第五章 课程n第六章 教学(上)n第七章 教学(下)n第八章 德育n第九章 班主任工作n第十章 课外活动教育基本原理教育基本原理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与教学论德育与班主任德育与班主任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n第一节 教育的发展n第二节 教育学的发展“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感

2、受过人性光辉的沐浴,从来没有走进过一个丰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如果从来没有读过令他(她)激动不已、百读不厌的读物,从来没有苦苦地思索过一个问题;如果从来没有一个令他(她)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活动领域,从来没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和体验;如果从来没有对自然界的多样与和谐产生过深深的敬畏,从来没有对人类创造的灿烂文化发出过由衷的赞叹那么,他(她)就没有受到过真正的、良好的教育。” 肖川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教育的概念 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

3、,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1 1、概、概 念念2、教育的本质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3、教育的基本规律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有着本质的联系教育与人的发展有着本质的联系 教育为社会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提供了保证,社会和人的发展又不断向教育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从而促进教育的不断发展。 二、二、学校教育制度 (一)(一)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正规教育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教育制度的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前制

4、度化教育到到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再到再到非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的过程。前制度化教育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与社会同一的人类早始于与社会同一的人类早期教育,终于定型的形式化教育,即实体化期教育,终于定型的形式化教育,即实体化教育。教育。 中国近代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兴起的兴起的标志标志是清朝末是清朝末年的年的“废科举,兴学校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 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产生于于19021902年的年的钦定学堂章程钦定学堂章程( (又称壬寅学制又称壬寅学制) )以及以及1904

5、1904年的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奏定学堂章程( (又称又称“癸卯学制癸卯学制”) )。非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所推崇的理想是:言,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于学校的围墙之内。”(二)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 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中国早在中国早在40004000多年前的多年前的夏代夏代,就有了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学校教育的形态形态。 西周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制度已经比较

6、完备,建立以后,学校教育制度已经比较完备,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并有了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并有了“国学国学”与与“乡乡学学”之分,形成了之分,形成了六艺教育六艺教育,即六门课程:礼、乐、,即六门课程:礼、乐、射、御、书、数。射、御、书、数。 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微,私学大兴,时期,官学衰微,私学大兴,儒、墨儒、墨两两家的私学成为当时的家的私学成为当时的显学显学。(一一)古代中国教育古代中国教育 隋唐隋唐以后盛行以后盛行科举制度科举制度。宋代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四书、五经五经,特别,特别是是大学大学、中

7、庸中庸、论语论语、孟子孟子四书被四书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 明代明代以后,以后,八股文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定格式,一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定格式,一直到光绪三十一年直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1905),清政府才下令废科举开学,清政府才下令废科举开学堂。堂。(二)近代教育(二)近代教育 1616世纪以后,世界进入近、现代社会。教育发生了巨大变化。世纪以后,世界进入近、现代社会。教育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这种变化表现在:1.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2.初等义务教

8、育的普遍实施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3.教育的世俗化教育的世俗化 4.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三)(三)2020世纪以后的世界教育的特征世纪以后的世界教育的特征 进入进入2020世纪以后,教育在数量上获得更大世纪以后,教育在数量上获得更大的发展,的发展,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普遍向普遍向中等教育延伸中等教育延伸,职职业教育业教育发展受到普遍发展受到普遍重视重视,政治道德教育政治道德教育普普遍呈现出遍呈现出国家主义特征国家主义特征。 二次大战以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二次大战以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1. 1.教育的教育的终身化终身化 2.

9、2.教育的教育的全民化全民化 3.3.教育的教育的民主化民主化 4.4.教育的教育的多元化多元化5.5.教育技术的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现代化第二节 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探是一门以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索教育规律的科学。一、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一)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儒家代表 孔子 论语 教育作用“性相近,习相远”,注重后天的教育工作 教育目的“有教无类”,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 教育内容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六艺六经之教 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结合,学以致用墨家代表 墨翟 并称“显学”以“兼爱”和“非功”为教注重文史知识的

10、掌握和逻辑思惟能力的培养注重使用技术的传习获得知识的途径:亲知、闻知、说知道家“道法自然”: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一切任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战国后期 学记 礼记中的一篇,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 教育的重要性、教育与政治的关系“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从基层到中央的完整的教育体制,严密的视导和考试制度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臧息相辅“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教师观教学相长“师严然后道尊” 启发式教学“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循序渐进 “学不躐等” 其他董仲舒、朱熹、王阳明、王夫之( 二)西方古代教育学思想在西方,教育学的

11、思想来源,以古在西方,教育学的思想来源,以古希腊的哲学家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苏格拉底、柏拉图和和亚亚里士多德里士多德为代表。为代表。苏格拉底苏格拉底以以问答法问答法著名。这种问答著名。这种问答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第二步叫定义定义,第三步叫,第三步叫助产术助产术。柏拉图柏拉图认为,人的肉体是灵魂的影子,灵魂才是认为,人的肉体是灵魂的影子,灵魂才是人的本质。人的本质。灵魂灵魂是由是由理性、意志、情感理性、意志、情感三部分构成三部分构成的,理性是灵魂的基础。的,理性是灵魂的基础。他把人分成三种集团或等级:他把人分成三种集团或等级:哲学家、

12、军人、劳哲学家、军人、劳动者。动者。教育与政治有着密切的联系,以培养未来的统治教育与政治有着密切的联系,以培养未来的统治者为宗旨的教育乃是在现实世界中实现这种理想的者为宗旨的教育乃是在现实世界中实现这种理想的正义国家的工具。其正义国家的工具。其代表作代表作理想国理想国。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禀承了柏拉图的理性说,认为追求禀承了柏拉图的理性说,认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理性就是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他认为,教育应该是国家的,主张按照儿童心他认为,教育应该是国家的,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提倡对学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提倡对学生进行生进

13、行和谐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和谐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他的教育思想代表作他的教育思想代表作政治学政治学。(一)教育学学科的建立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始于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始于夸美纽斯夸美纽斯。夸美。夸美纽斯强调教育的自然性。提出纽斯强调教育的自然性。提出“泛智教育泛智教育”,他的,他的教教育思想反映在育思想反映在大教学论大教学论中。中。进入近代,国家教育与民主的教育思想都在发进入近代,国家教育与民主的教育思想都在发展。英国哲学家展。英国哲学家洛克洛克提出了提出了“白板说白板说”,主张人,主张人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都可以接受教育。二、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 (二二) )规范教育学的建立规范教育学的建

14、立 从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角度说,通常以德国从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角度说,通常以德国赫尔巴特的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普通教育学为标志。为标志。 美国美国杜威杜威和他的和他的民本主义与教育民本主义与教育是是2020世纪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1. 1.赫尔巴特与赫尔巴特与普通教育学普通教育学 赫尔巴特的赫尔巴特的贡献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奠定了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在教学上,他强调在教学上,他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系

15、统知识的传授,强调,强调课堂教课堂教学的作用学的作用,强调,强调教材的重要性教材的重要性,强调,强调教师的中心地教师的中心地位位,形成了传统教育,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教师中心、中心、教材教材中心、中心、课堂课堂中心中心的特点。的特点。 2.杜威与他的杜威与他的民本主义与教育民本主义与教育作为作为现代教育现代教育的代言人,杜威主张的代言人,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教育即生活活。主张。主张“在做中学在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在问题中学习。杜威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张教杜威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他的代表作

16、称。他的代表作民本主义与教育民本主义与教育。三、当代教育学的发展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在全世界的传播,是近世纪人类思想史上最重要的事件揭示了教育与社会关系的本质联系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将社会劳动与教育相结合教劳结合2、1939年,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明确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的目标 结构:总论+教学论+德育论+学校管理论特点:重视智育,肯定课堂教学不足:忽视自主性灵活性;过于强调统一性严肃性杨贤江(李浩吾)新教育大纲3、社会的发展,文化的交流,使得教育学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我国教育学发展状况第二章 小学教育n第一节 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n第

17、二节 小学教育目的一、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发展小学教育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学制中第一个阶小学教育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学制中第一个阶段的教育,也称初等教育,教育对象一般为段的教育,也称初等教育,教育对象一般为612岁的儿童。岁的儿童。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对全体公民实施的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对全体公民实施的基本的普通文化知识的教育,是培养公民基本素基本的普通文化知识的教育,是培养公民基本素质的教育。质的教育。(一)我国古代的小学教育(一)我国古代的小学教育我国的小学产生于我国的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殷周时代。1878年,年,张焕纶张焕纶所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所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是班,是

18、近代小学的开端近代小学的开端。(二)我国近现代的小学教育(二)我国近现代的小学教育 19041904年,年,清政府清政府颁布了颁布了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规定设初等小学堂,并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规定设初等小学堂,并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4.从小学堂到小学校都有了从小学堂到小学校都有了公立和私立公立和私立两类。两类。1840年以后,我国的小学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年以后,我国的小学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发展变化的发展变化的基本特征基本特征是:是:1.逐步明确了小学教育为普通教育、义务教育的逐步明确了小学教育为普通教育、义务教育的性质性质。2.学制学制改革逐渐向世界其他国

19、家靠近,采用修业年限为改革逐渐向世界其他国家靠近,采用修业年限为6年的年的“42”学制。学制。3.逐步明确小学教育是为逐步明确小学教育是为培养培养合格公民打基础的教育。合格公民打基础的教育。(三)建国以后的小学教育(三)建国以后的小学教育建国之后,从建国之后,从1986年开始推行年开始推行九年义务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建国以来,小学语文、算术等学科都进行了教学建国以来,小学语文、算术等学科都进行了教学改革的试验。教学改革所要解决的改革的试验。教学改革所要解决的核心核心问题是问题是改革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二、 义务教育(

20、一)义务教育的意义(一)义务教育的意义1.义务教育的概念义务教育的概念义务教育是指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义务教育是指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强制性的的国民教育国民教育。世。世界上有的国家或地区又称强迫教育界上有的国家或地区又称强迫教育,公民教育公民教育。2.2.义务教育的意义义务教育的意义(1)标志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又会不断促进国家经济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又会不断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的发展。(2)体现体现着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的水平,又会

21、促进现代文明的提着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的水平,又会促进现代文明的提高。高。(3)可以)可以保障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又可以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公民基本权利,又可以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二二)义务教育的法律保证义务教育的法律保证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简称简称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是实施义务是实施义务教育的法律保证。教育的法律保证。1985、5,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制定义务教育法、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任务。明确提出了制定义务教育法、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任务。1986年年4月,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

22、大会审议通过的月,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法,义,义务教育的主体、入学、教育教学、实施、物质保障等方面从法律上作出了务教育的主体、入学、教育教学、实施、物质保障等方面从法律上作出了比较全面的保证。比较全面的保证。1992年年4月,国务院又批准颁布了月,国务院又批准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则,我国的义务教育制度更加具体,更加规范,也更趋于完善与成熟。,我国的义务教育制度更加具体,更加规范,也更趋于完善与成熟。2.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的立法宗旨第一,发展基础教育。第一,发展基础教育。第二,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第二

23、,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第三,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第三,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三)(三)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的基本内容与实施的基本内容与实施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共十八条,对义务教育的指导共十八条,对义务教育的指导思想、实施对象及年限、学制、管理体制、办学思想、实施对象及年限、学制、管理体制、办学条件、各方应履行的责任与义务等方面作了具体条件、各方应履行的责任与义务等方面作了具体的规定。的规定。1.义务教育的指导思想义务教育的指导思想“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

24、、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2.义务教育的实施对象及年限义务教育的实施对象及年限凡年满凡年满6周岁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周岁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均为适龄义务教育学生;条件不具备的地族,均为适龄义务教育学生;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儿童的入学年龄可推迟到区,儿童的入学年龄可推迟到7周岁;我国义务周岁;我国义务教育的年限为教育的年限为9年。年。3 3义务教育的学制义务教育的学制 “ “义务教育可以分为初等教育和初

25、级义务教育可以分为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两个阶段。中等教育两个阶段。”我国义务教育的学我国义务教育的学制年限通常有制年限通常有“六三学制六三学制”、“五四学制五四学制”、“九年一贯制九年一贯制”。4.义务教育的管理体制义务教育的管理体制我国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下,地方负我国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下,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责、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三、 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普及性基础性强制性第二节 小学教育目的一、小学教育目的的意义与依据1、概念 广义 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 狭义 国家对在小学中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2 2、意义小学教育的出发点小学教育的归宿贯穿于小学教育活动的全过

26、程3 3、作用导向、激励、评价作用(一)(一)教育目的的意义(二)制定小学教育目的的依据(二)制定小学教育目的的依据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教育目的 不同的社会制度有不同的教育目的 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也使教育培养的人各具特色2、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年龄特征,个别差异3、人们的教育理想 教育目的是一种理想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二、我国小学教育目的的表述(一)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目的1、建国以来我国教育目的在表述上的变化1957年 教育方针 德育、智

27、育、体育,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1982年 宪法 青年、少年、儿童 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1985年 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四有理想、道德、文化、纪律两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社会主义事业 两精神奉献精神、科学精神1995年 教育法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999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四有、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社会价值 建设者接班人,政治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知识身心素质 德智体全面发展,脑力体力和谐发展时代要求 个性发展,创造精神+实践能力二、小学全面发展教育

28、的组成德育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智育 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体育 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 美育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劳动技术教育 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民主理念,基本权利,区别于应试教育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等方

29、面全面发展3、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所在 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三、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第三章 教育与个人的发展n第一节 儿童身心发展概述n第二节 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及作用n第三节 小学教育促进儿童发展的特殊任务一、身心发展的概念涵义 人的发展,是指个体从生到死的变化过程。 一、身心发展的概念 内容 生理的发展: 身高体重+骨骼构造+神经组织 心理的发展:认知+意向1.内发论 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

30、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中孟子、奥弗洛伊德、美威尔逊、美格塞尔二、身心发展的动因2.外铄论 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中荀子、英洛克、美华生二、身心发展的动因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辩证唯物主义: 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等)与外部环境(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在个体活动中产生作用的结果。 内因、外因、实践、活动二、身心发展的动因三、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顺序性 阶段性 不平衡性互补性 个别差异性第二节 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及作用一、遗传及其作用一、遗传及其作用1、概念 从

31、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2、作用 1) 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2) 遗传素质的差异是造成个体间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3) 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 4) 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二、环境及作用 决定1、构成 物质环境(生产方式)、精神环境 2、作用 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 环境决定人的发展方向、水平、速度和个别差异三、学校教育及作用三、学校教育及作用(一)学校教育为什么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一)学校教育为什么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2. 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

32、而言效果较好3. 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三、学校教育及作用三、学校教育及作用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二)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的主导作用二)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的主导作用四、个体在社会实践中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四、个体在社会实践中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 1、作用 是个体发展得以实现,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四、个体在社会实践中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四、个体在社会实践中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 2、构成过程结构角度:需

33、要与动机、指向的客体对象,活动目的、内容、手段与工具,行为程序、结果及调控机制等 活动水平角度: 生理活动、心理活动、社会实践活动 第三节 小学教育促进儿童发展的特殊任务小学生大约处在六七岁到十一二岁这个年龄阶小学生大约处在六七岁到十一二岁这个年龄阶段。儿童进入小学后,必须以学习为主导,身段。儿童进入小学后,必须以学习为主导,身心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心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一一)童年期儿童生理发展的主要特征童年期儿童生理发展的主要特征童年期是生理发展相对稳定与平衡的时期,身高、童年期是生理发展相对稳定与平衡的时期,身高、体重、肌肉的强度和耐力、肺活量的增长都相当均匀。体重、肌肉的强度和耐力

34、、肺活量的增长都相当均匀。一、童年期儿童发展的主要特征一、童年期儿童发展的主要特征( (二二) )童年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童年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1.观察观察教师应引导儿童从知觉事物表面特征发展到教师应引导儿童从知觉事物表面特征发展到知觉事物的本质特征。知觉事物的本质特征。( (二二) )童年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童年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2.注意注意小学生的有意注意不断发展,需要教师及小学生的有意注意不断发展,需要教师及时提示和提出要求。时提示和提出要求。( (二二) )童年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童年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3.记忆记忆小学生记忆的主要方式是形象记忆。要注意小学

35、生记忆的主要方式是形象记忆。要注意运用直观教学,使记忆系统化。运用直观教学,使记忆系统化。( (二二) )童年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童年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4.思维思维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抽象思维能力相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差。对较差。( (二二) )童年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童年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5.情感情感小学生的道德感是比较模糊的,理智感大多小学生的道德感是比较模糊的,理智感大多是和具体事物相联系的。是和具体事物相联系的。( (二二) )童年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童年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

36、征6.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对自己的感知、对自己情绪、意志的自我意对自己的感知、对自己情绪、意志的自我意识。识。(二二)小学教育的具体任务小学教育的具体任务培养小学生初步的分辨是非的能力,逐步发展儿童对道德培养小学生初步的分辨是非的能力,逐步发展儿童对道德的理解能力,培养儿童初步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能力的理解能力,培养儿童初步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能力,培养培养儿童初步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能力。儿童初步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能力。使小学生了解学习在人一生中的重大价值,培养学习兴使小学生了解学习在人一生中的重大价值,培养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小学生有目的有顺序地进行观察

37、,引导儿童从知觉培养小学生有目的有顺序地进行观察,引导儿童从知觉事物表面特征发展到知觉事物的本质特征。事物表面特征发展到知觉事物的本质特征。根据童年期儿童的生理发展水平,允许他们进行系统的学根据童年期儿童的生理发展水平,允许他们进行系统的学习,但不应过度疲劳和过度紧张。习,但不应过度疲劳和过度紧张。(三三)童年期儿童的学习特征童年期儿童的学习特征1.低年级儿童难以深刻理解学习的意义低年级儿童难以深刻理解学习的意义2.学习动机是希望得到老师的称赞、父母的夸奖学习动机是希望得到老师的称赞、父母的夸奖3.学习兴趣与习惯学习兴趣与习惯低年级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形式感兴趣,而对学习内容和低年级学生对学习过程

38、的形式感兴趣,而对学习内容和结果的兴趣相对教弱。结果的兴趣相对教弱。4.对学习结果的重视随年龄而增对学习结果的重视随年龄而增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根本任务就是打好基础,即要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根本任务就是打好基础,即要求学好语文、数学,打好读、写、算的基础;全面推进求学好语文、数学,打好读、写、算的基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使小学生初步学会运素质教育,为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使小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自己的手和脑,运用自己的智慧与体力,为培养具有用自己的手和脑,运用自己的智慧与体力,为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公民打下基础,为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打下高素质的公民打下基础,为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打下

39、基础。基础。二、小学教育的特殊任务二、小学教育的特殊任务(一一)小学教育的总任务小学教育的总任务第四章 学生与教师n第一节 学生n第二节 教师n第三节 学生和教师的关系一、 学生的本质属性(一)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和发展需要的人1、 学生是人 学生是能动的主体学生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学生具有独特的创造价值2、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发展的需要学生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特点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学生是具有发展需要的人(二)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主导作用学生学习的特殊性: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 学生所参加的是一种规范化的学习二、 学生的社会地位(一

40、)学生社会地位的保障1、少年儿童是权利的主体 1989儿童权利公约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 2、学生的身份和法律地位 学生的身份 国家公民 国家和社会未成年公民 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学生的法律地位未成年公民的一切权利享受教育的平等权、公正评价权、物质帮助权(二)少年儿童的合法权利1、学生的受教育权受完法定教育年限权、学习权、公正评价权2、学生的人身权身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名誉权和荣誉权学校和教师的职责: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校舍维护和防护;对侵害学生各项人身权的行为予以劝阻制止或报告 3、学生的义务 教育法遵守法律、法规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

41、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第二节第二节教师教师一、教师职业的性质与特点一、教师职业的性质与特点 1、性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993 )(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1966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1986国家标准职业分类与代码(2)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教书育人;培养建设者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2、特点、特点职业角色多样化传道者、授业解惑者、示范者、 管理者、父母朋友、研究者 重要意义重大责任 高素质要求二、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 教师法第10条:学历要求、资格证书要求 1、学科知识素养 2、广

42、泛的文化素养 3、教育专业素养 敬业 热爱教育事业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教育观、学生观、教育质量观 掌握教育理论和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 加工处理能力、传授影响能力 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行动研究三、教师的人格特征情绪稳定,性格开朗,兴趣广泛 坚定的意志和积极的进取精神 心胸开阔,兼容并包第三节 学生和教师的关系师生关系 指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 1、教学上的授受关系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2、人格上的平等关系学生作为一个独

43、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严格要求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的关系3、社会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师生关系从本质上是一种人人关系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智力上的影响,更是思想上的、人格上的影响第五章第五章课程课程 第一节第一节 课程概述课程概述 第二节第二节 课程设计课程设计 第第三三节节 我国小学课程我国小学课程 第五章第五章课程课程第一节第一节课程概述课程概述一、课程的一般概念一、课程的一般概念 课程,简单说是指课业及其进程。 在教育上,指学校的课程,即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和安排。课程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指为了实现学校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所有学科(

44、即教学科目)的总和,狭义上指某一门学科。 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业术语,始于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作为教育科学的重要倡导者,他把课程解释为教学内容的系统组成。 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学科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课程,作为构成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同时体现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教育与个体发展相适应的基本原理,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蓝图,对保证学校教育功能的实现有其特殊的价值和意义。二、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二、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及提供的可能 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能接受性 4.课程理论社会、知识和儿童

45、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三、课程类型三、课程类型课程类型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1、根据任务,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2、根据课程的制定者,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3、根据课程的组织方式,课程可分为:科目本位课程、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经验本位课程。第二节第二节 课程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的概念 课程设计是指课程结构的编制,既包括课程体系结构整体的编制,也包括具体课程的编制。前者主要解决依据培养目标设置哪些课程和如何设置这些课程的问题,涉及到基本的理论要求和不同形式的优化组合;后者主要解决课程标准问题,这实际上即指课程计划(

46、或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了学校应设置的学科、学科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二、课程计划(一) 概念 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 的培养目标制定的。(二) 内容1.教学科目的设置2.学科顺序3.课时分配4.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 三是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精简课程,加强基础和有利于发展学生特长;知识体系相对完整,保证学科间的合理关系;统一性与灵活性、稳定与变革相结合。(三) 课程计划 编制的原则 一是保证实现教育目的与任务,体现课程结构的完整性。 二是依据科学的课程理论,处理

47、好课程系统内部范畴的几个基本关系,体现基础性和多样性。 课程计划体现了国家对学校教育的统一要求,是学校组织教学工作、确定工作步调的依据,是指导教师进行教学和其他活动的依据。(四) 对学校和教师的指导意义 教学大纲即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教学大纲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三、教学大纲三、教学大纲(一)教学大纲的概念(二)教学大纲对学校和教师的指导意义国家对各门学科的教学提出的统一要求和具体规格 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

48、要标准四、教科书四、教科书 1.教科书 又称课本,它是根据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 它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6、教科书的编排要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教科书编写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在内容上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2、强调内容的基础性。3、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必须注意到基本教材对大多数学生和大多数学校的适用性。4、在教材的编排上,要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5、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2.教科书在教学中的应用教科书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师正确使用教科书应该做到:教师正确使用教科书应该做到

49、:第一认真钻研和深刻理解教科书中各章节目之间的联系第二透彻理解教科书中每个章节的内容,把重点和难点化为学生可以接受的信息第三教学中充分利用教科书,帮助学生理解领会第四由于最新的科学成果尚未在教科书中及时得到反映,教师在授课时灵活引进适合学生年龄特点,为学生能理解的有关学科的新知识第五能结合本地区的需要,适当补充本名族,本地区乡土教材第六在教学中教师还应当指导学生充分运用好教科书第第三三节节我国小学课程我国小学课程一、小学阶段课程的性质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二、我国小学课程设计的原则 1.高度的科学性和高度的思想性的统一2.要以实现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的为最终目的3.要适合小学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4.

50、贯彻幼儿、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衔接的原则5.贯彻因地制宜的原则等等。三、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三、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一一) )加强加强综合性综合性,突出课程的整体教育功能,突出课程的整体教育功能 ( (二二) )加强加强实践性实践性,突出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学习,突出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学习 ( (三三) )加强加强弹性弹性,体现课程的适应性,体现课程的适应性第六章 教学(上)n第一节 教学的意义与任务n第二节 教学过程一、教学的概念一、教学的概念 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教学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是

51、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 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二、教学的意义二、教学的意义1、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2、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3、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三、小学教学的任务三、小学教学的任务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 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3. 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4. 培养小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基础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第二节第二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教学过程的概念一、教学过程的概念 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学生身心

52、发展的特点,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孔子 学思行思孟学派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夸美纽斯 “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赫尔巴特 “统觉理论”:新旧观念的联系和系统化杜威 “从做中学”:学生直接经验的不断改造和增大凯洛夫 认识过程不同见解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学过程主要是一种认识过程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有领导的认识二、教学过程的特点二、教学过程的特点 (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1. 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 2. 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二)掌握知

53、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3.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能力发展的片面性(三)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结 1.学生思想的提高以知识为基础2. 学生思想的提高又推动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3. 在教学中要防止两种偏向 1、承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 承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 3. 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四)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三、教学过程的结构三、教学过程的结构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中心环节)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技能认识能力)第七章 教学(

54、下)n第一节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n第二节 教学组织形式n第三节 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1. 1.教学原则的概念教学原则的概念 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过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过程规律而制定的对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和要求。程规律而制定的对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和要求。2 2教学原则是对教学规律的反映教学原则是对教学规律的反映3 3教学原则是人们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教学原则是人们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 (一一) )教学原则概述教学原则概述一、教学原则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学事物,或教师语

55、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发展认识能力。(二)我国目前小学教学原则(二)我国目前小学教学原则1. 1.直观性原则直观性原则(1)(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2)(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3)(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重视运用语言直观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

56、意调动他们的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启发性原则启发性原则(1)(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启发学生独立思考(3)(3)启发学生将知识创造性地用于实际启发学生将知识创造性地用于实际贯彻启发性原则的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基本要求 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解的

57、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3.3.巩固性原则巩固性原则(1)(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2)(2)重视组织各种复习重视组织各种复习(3)(3)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贯彻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贯彻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统地掌握基础知识、

58、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4.4.循序渐进原则循序渐进原则(1)(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2)(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3)(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5.5.因材施

59、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1)(1)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2)(2)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分的发展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6.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1)(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书本知识

60、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2)(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3)(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4)(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二、教学方法二、教学方法( (一一) )教学方法概述教学方法概述1.

61、1.教学方法的概念教学方法的概念一是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一是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二是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二是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 三是学生特点。三是学生特点。四是教学时间、设备、条件。四是教学时间、设备、条件。五是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五是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2.2.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我国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我国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讲授法谈话法谈话法讨论法讨论法演示法演示法练习法练习法( (二二) )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

62、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动的结构。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制、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制、分组教学制、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第二节第二节 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组织形式一、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一、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 (一一) )班级授课的优点班级授课的优点1 1、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和达到一定质量。、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和达到一定质量。2 2、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3 3、有利于系统知识的传授。、有利

63、于系统知识的传授。4 4、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二、班级授课制是我国现行的教学组织形式二、班级授课制是我国现行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班级授课是我国学校教学的是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基本组织形式课的类型即课的分类。课的类型即课的分类。根据根据教学任务教学任务分:分:新授课新授课巩固课巩固课技能课技能课检查课检查课根据一节课所根据一节课所完成任务的数量完成任务的数量分:分:单一课单一课综合课综合课根据使用的根据使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分:分:讲授课讲授课演示课演示课练习课练习课复习课复习课(二)班级授课的类型和结构(二)班级授课的类型和结构课的结构课的结构是指

64、课的组成部分顺序和时间分配。是指课的组成部分顺序和时间分配。综合课的结构一般包括:综合课的结构一般包括:组织教学组织教学复习过渡复习过渡讲授新教材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布置课外作业 备课的要求:备课的要求: (1) (1)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钻研教材。钻研教材。 了解学生。了解学生。 设计教法。设计教法。三、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三、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一一) )备课备课学年教学进度计划学年教学进度计划单元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即教案课时计划,即教案(2 2)写好三种计划)写好三种计划1 1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2 2一堂好课的标准一

65、堂好课的标准(二)上(二)上 课课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正确的教学内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正确的教学内容,恰当的教学方法,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容,恰当的教学方法,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和整洁的板书,有严密组织的教学过程。和整洁的板书,有严密组织的教学过程。 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所谓学业评价,是指以国家的教育教学要环节。所谓学业评价,是指以国家的教育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恰当的、有效的目标为依据,运用恰当的、有效的. .工具和途径,工具和途径,系统地收集学生在各门学科教学和自学的影响下系统地收集学生在各门学科教学和自学的影响下认知行为上的变化信息和证据

66、,并对学生的知识认知行为上的变化信息和证据,并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和能力水平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第三节第三节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一、学生学业评价的概念一、学生学业评价的概念学校通过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可以检查学校通过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可以检查教学的完成情况,从检查中获得反馈信息,可以教学的完成情况,从检查中获得反馈信息,可以用来指导和调节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从而改善用来指导和调节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从而改善教学,提高质量。教学,提高质量。二、学生学业评价的方法二、学生学业评价的方法( (一一) )观察法观察法( (二二) )测验法测验法1. 1.测验

67、的质量指标测验的质量指标信度信度 效度效度 难度难度 区分度区分度2 2、常用的测验、常用的测验论文式测验论文式测验 客观性测验客观性测验 问题情境测验问题情境测验 标准化测验标准化测验(三三)调查法调查法(四四)自我评价法自我评价法三、学生学业评价的方式三、学生学业评价的方式 ( (一一) )考查考查 ( (二二) )考试考试 ( (三三) )考查与考试的结果考查与考试的结果 一般都量化为分数显示出来,常用的记一般都量化为分数显示出来,常用的记分法有百分制和等级制两种。分法有百分制和等级制两种。 第八章 德育n第一节 小学德育概述n第二节 小学德育的目标与内容n第三节 小学德育过程n第四节

68、德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一、什么是德育一、什么是德育( (一一) )德育的概念德育的概念广义:泛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狭义:专指学校德育,即教育者在特定的时、空内对青少年学生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所施加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影响。 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 (二二) )学校德育学校德育 学校德育是各个社会共有的教育活动,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具有历史性,阶级性。 学校德育同时还具有承接历史的继承性与超越地域的全球性特征。 (三)小学德育小学德育是针对儿童的思想品德所进行的教育

69、活动。鲜明的特点: 小学德育的基础性; 小学德育的奠基性。(四)小学德育的构成我国小学德育构成 道德教育 政治教育 思想教育三者的关系:相互联系 相互促进 相互区别政治、思想教育是目标,是方向完成的是儿童发展的定向性任务道德教育是基础,是关键完成的是教人做人的思想与行为上的准备。二、小学德育的意义1、小学德育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础和保障2、小学德育是儿童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3、小学德育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基工程和未来保证第二节第二节小学德育的目标与内容小学德育的目标与内容一、我国小学德育目标 小学德育目标是教育者依据教育目的,通过德育在儿童品德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亦即小学德育所

70、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我国小学德育目标具体包括:1、培养儿童正确的政治方向,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意识。2、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和道德评价能力。3、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的能力。二、小学德育的内容二、小学德育的内容小学德育内容是教育者依据小学德育目标所选择的、用以形成儿童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原理和道德规范的总和。 小学德育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一)爱国主义教育n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n第一、爱“祖国”与爱“国家”n第二、“爱国”与“爱人类”n第三、爱国与改革开放n第四、爱国情感与爱国行动n

71、三字经自南宋南宋以来,已有700多年历史,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的儿童启蒙读物,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教育、历史历史、天文天文、地理地理、伦理伦理和道德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言简意赅。现被联合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道德教育丛书。 此残民之国家,爱之何居?我们爱的是人民拿出爱国心抵抗被人压迫的国家,不是政府利用人民爱国心压迫别人的国家。我们爱的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国家,不是人民为国家做牺牲的国家。 陈独秀陈独秀n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

72、。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光”的巍巍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尤其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这种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显。 n屈原生前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屈原的名言n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n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n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73、(屈原离骚)n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屈原渔父)n 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 (屈原涉江) n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屈原涉江)n 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 (屈原涉江) n百金买骏马,千金买美人,万金买高爵,何处买青春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衣 ,沧狼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 n朱自清晚年身患严重的胃病,他每月的薪水仅够买3袋面粉,全家12口人吃都不够,更无钱治病。当时,国民党勾结美国,发动内战,美国又执行扶助日本的政策。国民党政府耍了一个手法,发了一种配购证,可以用较低的价格买到“美援的面粉”。一天,吴晗请朱自清

74、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美援面粉的宣言书上签字,他毅然签了名并说:“宁可贫病而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这年(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贫困交加,在北京逝世。临终前,他嘱咐夫人:“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n毛泽东曾赞扬过朱自清的骨气,说他“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n 声明是这样的: 为反对美国政府的扶日政策,为抗议上海美国总领事卡宝德和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对中国人民的诬蔑和侮辱,为表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我们断然拒绝美国具有收买灵魂性质的一切施舍物资,无论是购买的或给与的。下列同人同意拒绝购买美援平价面粉,一致退还购

75、物证,特此声明。 n 三十七年六月十七日 (二)理想教育n 以终极价值体系建立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第一,进行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 第二,进行理想教育(生活理想 职业理想 社会理想)(三)集体主义教育n 用集体主义观点、对青少年进行关心集体、助人为乐的感情和善于在集体中生活,在集体中努力实现个人价值的教育。 第一、划清个人利益与个人主义的界限 第二、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采取集体至上的原则(四四)劳动教育劳动教育小学劳动教育的内容:1、培养儿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2、帮助儿童逐步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3、注意培养儿童爱护公共财物和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意识4、安排劳动时,要充分考虑儿童的身体与心理

76、特点和规律(五)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五)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 对青少年进行对人热情有礼貌,会用礼貌用语,懂得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的礼节,尊重他人的民族习惯的教育。 重在行为方式的指导和在一定认识基础上的训练。n现时期应确立的德目:n爱n诚信n忠诚n勇气n正义n感激礼貌n礼貌是首要的美德,或许也是一切美德之源。n礼貌不可能代替美德。n礼貌先于道德,或者说道德最初只是礼貌。n道德犹如一种心灵的礼貌,一种自我约束的礼仪,一种内心生活的礼节。n礼貌是为大事作准备的小事。忠诚n深情的忠诚,有道德的忠诚,意志坚强的忠诚。n忠诚不是对上帝,而是对人,以及对人的精神。勇气n勇气是英雄的美德。n伏尔泰说:勇

77、气不是一种美德,而是歹徒和伟人共有的一种品质。n作为美德,勇气始终要以一种无私的、利他主义的或激昂慷慨的形式为前提。n勇气是有限度的,这正是勇敢者的冒失鬼的区别。n一切美德都相互依赖,而且全都需要勇气。正义n无论考察哪一种美德,都不能避开正义。n正义不是一种普通的美德。它是一切美德的远景,是它们共处的法则。n正义有两种含义:符合权利和作为平等或相称。n温和与怜悯不能代替正义。n一个正义者是用他的力量为法律和权利服务的人。慷慨n慷慨与利己主义相反。n成为慷慨的人,就要摆脱自我,摆脱他狭隘的怯懦、狭隘的占有、狭隘的愤怒、狭隘的嫉妒n爱是目的,慷慨是通向目的之路。n慷慨教育教育我们接近他人,也作为摆

78、脱了小我的人接近我们自己。怜悯n怜悯说是和别人一起痛苦。n怜悯是民情的形式之一。怜悯是在痛苦或悲伤中的同情。n怜悯在佛教的东方是最大的美德。仁慈n仁慈是宽恕的美德。n仁慈战胜仇恨。感激n感激是讨人喜欢的,但不是最容易做到的美德。n感激排斥讨好和行贿。n感激是爱的幸福。谦虚n谦虚不是卑劣。n谦虚是卑微的美德。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爱国守法文明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第三节第三节 小学德育过程小学德育过程一、德育过程的概念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于德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是促进使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与社

79、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二、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 相互联系 相互区别 德育过程是教育过程 品德形成过程是发展过程三、德育过程的结构和矛盾三、德育过程的结构和矛盾 1.德育过程的结构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四个要素组成的。 德育过程的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2.德育过程的矛盾 四、小学德育过程的特点四、小学德育过程的特点1.是一个促使儿童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 A、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 B、知、情、意、行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 知、情、意、行四个要素相互作用 “知”是基础 “行”是关键2.是一个

80、促使儿童品德结构不断建构完善的过程 教育者应把组织活动和交往看做德育过程的基础。 A、德育过程中的活动和交往的主要特点B、具有引导性、目的性和组织性 C、不脱离学生学习这一主导活动和主要交往对象的教师和同学。 D、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是按照学生品德发展规律和教育学、心理学原理组织的,因而能更加有效地影响学生品德的形成。 3. 是一个多种因素互动,反复且长期的逐步提 高的过程4. 是一个儿童自我教育能力逐步提高的过程第四节第四节 德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德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一、德育原则 概念: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2.我国小学德育的主要原则 导向性

81、原则 疏导原则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 二、德育的途径二、德育的途径 我国德育的途径主要有: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劳动、少先队活动、班主任工作等。 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 三、德育的方法三、德育的方法 概念: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总和。 2.我国小学德育的基本方法 说服法 陶冶法 榜样法 锻炼法 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一)说服法(一)说服法1、内涵 是借助语言和事实,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提高受教育者的品德认识的方

82、法。 2、功能 有利于提高受教育者思想、政治、道德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观点、方法、通过讨论、辩论可以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辨析能力、道德评价能力。也能影响受教育者的情感意志。3、具体方式n讲解和报告 n谈话 n讨论和辩论 n参观、访问和调查4 4、要求、要求n有针对性,避免放空炮,唱高调;n要生动有趣,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n要符合实际,不任意裁减、封锁德育信息;n要选择时机,富有耐心和教育的诚意;n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个性差异,因 材施教。(二)陶冶法 1、内涵 通过创设有教育意义的教育情境和组织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使受教育者受到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方法。 2、特点 非强

83、制性非强制性愉悦性愉悦性隐蔽性隐蔽性无意识性无意识性3、功能 能丰富学生的情感,对学生行为能丰富学生的情感,对学生行为起导向、制约作用。起导向、制约作用。4、具体方式n人格感化 教育者以自己的高尚品德、人格和对学生真挚的爱和殷切的期望去触动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积极进取,转变思想,反省自己的方法。环境陶冶 通过学校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环境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包括:客观事物构成的环境 ;语言环境 ;良好的人际关系。n艺术熏陶 通过音乐、美术、舞蹈、雕塑、诗歌、文学、影视等艺术活动,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影响。 共青团员之歌听吧!战斗的号角发出警报穿好军装拿起武器共青团员们集合起来踏上征途万众一心

84、保卫国家我们再见了亲爱的妈妈请你吻别你的儿子吧!再见吧,妈妈!别难过,莫悲伤,祝福我们一路平安吧!再见了亲爱的故乡胜利的星会照耀我们再见吧,妈妈!别难过,莫悲伤,祝福我们一路平安吧!n拾穗者是最能够代表米勒风格的一件作品,n它没有表现任何戏剧性的场面,只是秋季收获n后,人们从地里拣拾剩余麦穗的情景。画面的主n体不过是三个弯腰拾麦穗的农妇而已,背景中是n忙碌的人群和高高堆起的麦垛。这三人与远处的n人群形成对比,她们穿着粗布衣衫和笨重的木n鞋,体态健硕,谈不上美丽,更不好说优雅,只n是谦卑地躬下身子,在大地里寻找零散、剩余的n粮食。然而,这幅内容朴实的画作却给观众带来n一种不同寻常的庄严感。他表现

85、的是人和大地的n亲密关系,成为一幅人与土地、与生存息息相关n的真正伟大的作品。 三十多年前一幅名为父亲的油画感动了整个中国,今天,当我们再次面对曾经打动过无数人的父亲时,仍能领略一种逼人的烧灼感。 含辛茹苦的父亲一路走来,他那张布满皱纹的脸见证了中华民族沧桑的历史,他养育了罗中立,养育了那个时代的每一个人。 “农民是这个国家最大的主体,他们的命运实际上是这个民族和这个国家的命运。” (三)榜样法 1、内涵: 以他人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卓越成就以他人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卓越成就教育影响受教育者的一种方法。教育影响受教育者的一种方法。 2、特点 通过榜样人物的言行,把深刻的政治思通过榜样人物的言行

86、,把深刻的政治思想原理、抽象的道德规范具体化、人格化,想原理、抽象的道德规范具体化、人格化,其教育富有形象性、感染性、可行性。其教育富有形象性、感染性、可行性。3、功能 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认识,陶冶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认识,陶冶思想情操,磨练品德意志,训练品德思想情操,磨练品德意志,训练品德行为。行为。n卢安克,一个在中国广西山区义务支教10年的德国志愿者。(四)锻炼法 1、内涵: 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训练和培养受教育者优良思想品德的方法,包括日常实践和专门组织的行为训练。2、特点 实践实践 实行实行 行动行动 做做3、功能 培养学生的优良行为,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增强判断践行能力,同时通过实际锻炼

87、加深对思想道德准则的理解,丰富道德情感。4、具体方式n教育教学过程的参与教育教学过程的参与 这是一种正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参与这是一种正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的实际锻炼方法。又包括:学各种实践活动的实际锻炼方法。又包括:学习活动;委托任务;执行制度。习活动;委托任务;执行制度。 社会实践的参与社会实践的参与这是一种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参与社会实践这是一种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参与社会实践的实际锻炼法。有助于学生全面接触和了解社的实际锻炼法。有助于学生全面接触和了解社会。通过社会调查、社会服务,有助于提高认会。通过社会调查、社会服务,有助于提高认识、理解政策,形成劳动观点、养成劳

88、动习惯和识、理解政策,形成劳动观点、养成劳动习惯和勤劳俭朴,坚韧顽强的品质。勤劳俭朴,坚韧顽强的品质。第九章 班主任工作n第一节 班主任工作概述n第二节 小学班主任的主要工作我们的教育信念应当是:培养真我们的教育信念应当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班主任管理的最大效率是一个个班主任管理的最大效率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性展开,是丰富多样的活生生的人性展开,是丰富多样的生命展开,是个性创造力展开。在生命展开,是个性创造力展开。在促进学生发展意义上,班主任是班促进学生发展意义

89、上,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管理者,是级的组织者、教育者、管理者,是精神关怀者精神关怀者、重要他人重要他人。班华等发展性班级教育系统班华等发展性班级教育系统一、班主任工作概述一、班主任的历史与作用一、班主任的历史与作用( (一一) )班主任的历史班主任的历史 班主任是指全面负责一个教学班学生的思想、学班主任是指全面负责一个教学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与生活等工作的教师。习、健康与生活等工作的教师。 班主任产生于班级授课制。我国班主任产生于班级授课制。我国18621862年在北京年在北京的京师同文馆首先采用这一形式。的京师同文馆首先采用这一形式。2020世纪初,全国普世纪初,全国普遍采用班

90、级授课制。遍采用班级授课制。( (二二) )班主任的作用班主任的作用1. 1.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2.2.班主任是校长、教导主任的有力助手班主任是校长、教导主任的有力助手3.3.班主任是各任课老师的协调者班主任是各任课老师的协调者4.4.班主任是学校、家庭、社会的沟通者班主任是学校、家庭、社会的沟通者二、班主任的职责与任务二、班主任的职责与任务职责职责 对全班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的发展全面责。对全班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的发展全面责。 任务任务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教育学生努力学习教育学生努力学习 指导学生课外、校外

91、生活和活动指导学生课外、校外生活和活动 管理班集体,指导少先队工作管理班集体,指导少先队工作 协调各任课教师的工作协调各任课教师的工作二 小学班主任的常规工作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内容非常多,主要有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内容非常多,主要有八方面的工作:了解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八方面的工作:了解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建立学生档案、个别教育、班会活动、体、建立学生档案、个别教育、班会活动、协调各种教育影响、操行评定、写好工作计协调各种教育影响、操行评定、写好工作计划与总结。划与总结。二、个别教育工作二、个别教育工作( (一一) )先进生工作先进生工作 在一个班中那些思想好、学习好、纪律在一个班中那些思想好、

92、学习好、纪律好、劳动好、身体好的学生一般被称作先进好、劳动好、身体好的学生一般被称作先进生。生。 他们一般有如下心理特点:自尊好强,他们一般有如下心理特点:自尊好强,充满自信;强烈的荣誉感;较强的超群愿望充满自信;强烈的荣誉感;较强的超群愿望与竞争意识。与竞争意识。先进生的教育,应做到先进生的教育,应做到(1)(1)严格要求,防止自满严格要求,防止自满 (2)(2)不断激励,弥补挫折不断激励,弥补挫折 (3)(3)消除嫉妒,公平竞争消除嫉妒,公平竞争(4)(4)发挥优势,全班进步发挥优势,全班进步( (二二) )后进生工作后进生工作1 1后进生的概念和特征后进生的概念和特征 后进生通常指那些学

93、习积极性不高、学后进生通常指那些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成绩暂时落后、不太守纪律的学生。后习成绩暂时落后、不太守纪律的学生。后进生是一个相对概念。进生是一个相对概念。后进生具有的心理特征后进生具有的心理特征(1)(1)不适度的自尊心不适度的自尊心 (2)(2)学习动机不强学习动机不强 (3) (3)意志力薄弱意志力薄弱2.2.后进生的教育后进生的教育 做好后进生工作,在班主任的个别教育做好后进生工作,在班主任的个别教育工作中处于首要地位。工作中处于首要地位。班主任应注意如下几点:班主任应注意如下几点:(1)(1)关心爱护后进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关心爱护后进生,尊重他们的人格(2)(2)培养和激发学习

94、动机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班主任的班主任的26个字母个字母A awake A awake (唤醒)(唤醒) 教育者的使命在于唤醒教育者的使命在于唤醒 B believe B believe (信任)(信任) 充分信任所有的孩子充分信任所有的孩子C care C care (关心)(关心) 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 create create (创造)(创造) 创造是教育事业的不竭动力创造是教育事业的不竭动力D democracy D democracy (民主)(民主) 民主的氛围是培养自强精神的温床民主的氛围是培养自强精神的温床 digest digest (理解)(理解) 理解是开

95、启儿童心灵之门的钥匙理解是开启儿童心灵之门的钥匙 duty duty (责任)(责任) 责任感是教育者的良知责任感是教育者的良知E enjoy E enjoy (欣赏)(欣赏) 赏识是孩子的心灵鸡汤赏识是孩子的心灵鸡汤 equality equality (平等)(平等) 人格平等是儿童世界的通行证人格平等是儿童世界的通行证F feeling F feeling (感情)(感情) 以情育情,以情动心以情育情,以情动心G give G give (付出)(付出) 只知付出,不求回报只知付出,不求回报H help H help (帮助)(帮助) 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及时给予帮助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及时

96、给予帮助 humour humour (幽默)(幽默) 幽默是调节心理的灵丹幽默是调节心理的灵丹I ignite I ignite (点燃)(点燃) 点燃儿童心中的明灯点燃儿童心中的明灯J justice J justice (公正)(公正) 只有公正无偏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只有公正无偏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K kind K kind (亲切)(亲切) 亲切的态度可以拉近和学生的距离亲切的态度可以拉近和学生的距离 knowledge knowledge (知识)(知识) 知识渊博,魅力无限知识渊博,魅力无限L love L love (热爱)(热爱) 热爱是最好的导师热爱是最好的导师M mischi

97、ef M mischief (伤害)(伤害) 切勿伤害儿童的自尊心切勿伤害儿童的自尊心N nature N nature (自然)(自然) 顺应自然,因势利导顺应自然,因势利导O observe O observe (观察)(观察) 观察是了解学生的重要手段观察是了解学生的重要手段P patience P patience (耐心)(耐心) 耐心是获得成功的基础耐心是获得成功的基础Q quest Q quest (探索)(探索) 探索是教育者的优秀品质探索是教育者的优秀品质R resource R resource (机智)(机智) 教育机智叩开成功的大门教育机智叩开成功的大门 respect

98、 respect (尊重)(尊重) “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S smile S smile (微笑)(微笑) 微笑是照亮学生心灵的阳光微笑是照亮学生心灵的阳光 study study (学习)(学习) 学习是教育者的加油站学习是教育者的加油站T think T think (思考)(思考) 善于思考是教育创新的前提善于思考是教育创新的前提 tolerance tolerance (宽容)(宽容) 宽容是感化学生的良药宽容是感化学生的良药U understandU understand(了解)(了解) 了解是教育的起点了解是教育的起点V victory V vic

99、tory (成功)(成功) 让所有孩子都体验成功的喜悦让所有孩子都体验成功的喜悦W wrath W wrath (愤怒)(愤怒) 切记切记“制怒制怒”X x factor X x factor (未知数)(未知数) 开发儿童的未知潜能是教育者的天职开发儿童的未知潜能是教育者的天职Y young Y young (朝气蓬勃)(朝气蓬勃) 像青少年那样朝气蓬勃像青少年那样朝气蓬勃Z zest Z zest (乐趣)(乐趣) 教育劳动具有无限的乐趣教育劳动具有无限的乐趣三、班会活动的组织(一)班会及其特征和种类(一)班会及其特征和种类 概念概念: 班会,是以班级为单位,在班主任指班会,是以班级为单位

100、,在班主任指导之下,一般由学生干部主持进行的全班性会导之下,一般由学生干部主持进行的全班性会务活动。务活动。 特点特点:集体性:集体性 自主性自主性 针对性针对性 分类分类:常规班会:常规班会 生活会生活会 主题班会主题班会(二)主题班会及其组织形式(二)主题班会及其组织形式 1 1主题班会的概念与形式主题班会的概念与形式 概念概念:主题班会是班主任依据教育目标,指:主题班会是班主任依据教育目标,指导学生围绕一定主题,由学生自己主持、组织导学生围绕一定主题,由学生自己主持、组织进行的班会活动。主题班会是班级活动的主要进行的班会活动。主题班会是班级活动的主要形式。形式。形式形式:主题报告会主题报

101、告会 主题汇报会主题汇报会 主题讨论会主题讨论会 科技小制作成果展评会科技小制作成果展评会主题竞赛主题竞赛 主题晚会主题晚会2 2主题班会的组织主题班会的组织确定主题确定主题精心准备精心准备具体实施具体实施效果深化效果深化3 3组织班会应注意的问题组织班会应注意的问题(1)(1)主题不能过杂主题不能过杂(2)(2)要有的放矢要有的放矢(3)(3)班主任要做好班主任要做好“导演导演”而不是而不是“演员演员”主题队会:雏鹰争章,伴我成长主题队会:雏鹰争章,伴我成长活动背景活动背景20082008年寒假在即,身为中队辅导员为继续深化雏鹰争章,年寒假在即,身为中队辅导员为继续深化雏鹰争章,发挥发挥“假

102、日小队假日小队”作用,确定必修章为孝敬章,环保章为选修作用,确定必修章为孝敬章,环保章为选修章,细化争章要求,分发争章表给学生,社区、家长和同学监章,细化争章要求,分发争章表给学生,社区、家长和同学监督下共同完成。新学期,队员提议考章,检验争章。中队长主督下共同完成。新学期,队员提议考章,检验争章。中队长主持,长炼小学三(持,长炼小学三(4 4)中队率先全省开展雏鹰争章)中队率先全省开展雏鹰争章 伴我成伴我成长活动,拍成长活动,拍成VCDVCD在当年省少工委组织年会上放映交流。在当年省少工委组织年会上放映交流。活动设计理念活动设计理念 江泽民同志为雏鹰行动题词江泽民同志为雏鹰行动题词“自学、自

103、自学、自理、自强、自律,做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理、自强、自律,做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设者和接班人”的精神,从儿童年龄特征的精神,从儿童年龄特征出发,面向全体少先队员,鼓励他们从日出发,面向全体少先队员,鼓励他们从日常生活及学习的具体环节入手,定章、争常生活及学习的具体环节入手,定章、争章、考章、颁章、护章,学会孝敬长辈,章、考章、颁章、护章,学会孝敬长辈,争做绿色环保小卫士等,确立新目标,发争做绿色环保小卫士等,确立新目标,发现潜能,看到进步,证明自己成功。现潜能,看到进步,证明自己成功。活动准备活动准备 选拔主持人、主副考官;收集相关资料;制作考选拔主持人、主副考官;收集相关资料;制

104、作考官帽、答题签;征集考章题;准备官帽、答题签;征集考章题;准备“大头贴大头贴”照片;照片;邀家长、大队辅导员参加活动。邀家长、大队辅导员参加活动。 活动实施活动实施 第一阶段:定章。确定争章口号,填写争章个人第一阶段:定章。确定争章口号,填写争章个人档案,制定计划。档案,制定计划。 第二阶段:争章。辅导员依队员的争章章目,制第二阶段:争章。辅导员依队员的争章章目,制订获章标准。订获章标准。活动设计活动设计 一、一、 仪式仪式 整队;出队旗,唱队歌;活动开始。整队;出队旗,唱队歌;活动开始。 二、二、 活动过程:活动过程: 1 1、主持人上场,互动引入;、主持人上场,互动引入; 2 2、考官自

105、我介绍;、考官自我介绍; 3 3、考官宣读争章目标和达标要求;、考官宣读争章目标和达标要求; 4 4、现场答题,采访队员和家长;、现场答题,采访队员和家长; 5 5、颁章;、颁章; 6 6、诵名言、小诗。、诵名言、小诗。 三、中队辅导员讲话:祝贺获章队员,提希望。三、中队辅导员讲话:祝贺获章队员,提希望。 四、呼号四、呼号 五、退旗,活动结束。五、退旗,活动结束。四、 班集体的培养( (一一) )班集体的教育价值班集体的教育价值1 1班集体必须具备基本特征班集体必须具备基本特征(1)(1)明确的共同目标明确的共同目标(2)(2)一定的组织结构一定的组织结构(3)(3)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一定的

106、共同生活的准则(4)(4)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2 2班集体的教育作用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在学校教育中,良好的班集体对学生健康成在学校教育中,良好的班集体对学生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具体表现在:长是非常重要的。具体表现在: 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 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二二) )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组建组建形成形成发展发展教育培养与类化的过程教育培养与类化的过程1.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确定班集体的发

107、展目标2.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三(三(4 4)班干部职责明细表)班干部职责明细表岗位名称岗位名称岗位职责范围岗位职责范围中队长中队长 每天一日常规总结;班级活动设计和组织;检查督促学习委员和每天一日常规总结;班级活动设计和组织;检查督促学习委员和 值日生工作;参与班级评比栏的评比。值日生工作;参与班级评比栏的评比。班长班长 协助完成每天常规总结;安全工作(关灯、关门、关窗、离开前协助完成每天常规总结;安全工作(关

108、灯、关门、关窗、离开前 的桌椅摆放、不许任何人逗留在空教室、课间安全);班级活动的桌椅摆放、不许任何人逗留在空教室、课间安全);班级活动 设计和组织,参与班级评比栏的评比;检查督促课代表和信息员设计和组织,参与班级评比栏的评比;检查督促课代表和信息员 工作。工作。副中队长副中队长 维持路队纪律(去实验楼上课、放学路队、参加活动路队);检维持路队纪律(去实验楼上课、放学路队、参加活动路队);检 查督促宣传委员和体育委员工作;联系任课老师,随时了解班级查督促宣传委员和体育委员工作;联系任课老师,随时了解班级 动态。动态。副班长副班长 路队压队,防止掉队及维持队伍纪律;检查督促卫生和生活委员路队压队

109、,防止掉队及维持队伍纪律;检查督促卫生和生活委员 工作。工作。学习委员学习委员1 1 早自习带读;收发作业;汇报每天交作业情况。早自习带读;收发作业;汇报每天交作业情况。学习委员学习委员2 2 收作业;提醒同学每天必带的学习用品,提早写在黑板的左上收作业;提醒同学每天必带的学习用品,提早写在黑板的左上 角提示大家角提示大家做好每堂课的课前准备。做好每堂课的课前准备。信息员信息员 每天清早在黑板右上角写今日课程,公布每堂课纪律;每天清早在黑板每天清早在黑板右上角写今日课程,公布每堂课纪律;每天清早在黑板 右下角写今日卫生值日名单;每周一日常规评比后宣读小喜报。右下角写今日卫生值日名单;每周一日常

110、规评比后宣读小喜报。体育委员体育委员1 1 体育课整队并反馈体育课堂情况;早操、周会整队并登记情况;领做眼体操体育课整队并反馈体育课堂情况;早操、周会整队并登记情况;领做眼体操体育委员体育委员2 2 路队整队以及情况登记;协助做好眼操并反馈眼操情况。路队整队以及情况登记;协助做好眼操并反馈眼操情况。岗位名称岗位名称岗位职责范围岗位职责范围路队长路队长 拿取保管路队旗;清点路队人数并领队。拿取保管路队旗;清点路队人数并领队。生活委员生活委员 清点收集牛奶瓶和课间餐包装,检查餐后抽屉卫生并登记。清点收集牛奶瓶和课间餐包装,检查餐后抽屉卫生并登记。劳动委员劳动委员1 1 清早检查教室卫生并给登记;负

111、责清早检查教室卫生并给登记;负责1 1、2 2大组、教室前和对大组、教室前和对 面走廊的日常卫生保洁;每天分别安排两名学生用抹布擦桌面走廊的日常卫生保洁;每天分别安排两名学生用抹布擦桌 子和二楼的安全护栏。子和二楼的安全护栏。劳动委员劳动委员2 2 清早检查教室卫生并给登记;负责清早检查教室卫生并给登记;负责3 3、4 4大组、讲台和一楼卫大组、讲台和一楼卫 生区的日常卫生保洁;劳动工具的摆放和保管。生区的日常卫生保洁;劳动工具的摆放和保管。值日生值日生 如实登记每天一日常规情况并做总结。如实登记每天一日常规情况并做总结。课代表课代表 登记相关课程的课堂情况并反馈。登记相关课程的课堂情况并反馈

112、。宣传委员宣传委员 负责每期黑板报;负责展示栏。负责每期黑板报;负责展示栏。卫生小组长卫生小组长 完成自己的劳动任务;检查卫生,给予本组成员卫生值日完成自己的劳动任务;检查卫生,给予本组成员卫生值日 10 10人人情况情况登记;关门关窗关灯,最后安全离开。登记;关门关窗关灯,最后安全离开。外交观察员外交观察员 随时关注班级一日常规评比情况;关注校外环境对同学的随时关注班级一日常规评比情况;关注校外环境对同学的 影响并随时反馈(游戏、玩具、买零食、进电游室和网影响并随时反馈(游戏、玩具、买零食、进电游室和网 吧、流行口头禅等)。吧、流行口头禅等)。监督岗监督岗 按时到岗,负责公共区的卫生保持,制

113、止不文明的行为,按时到岗,负责公共区的卫生保持,制止不文明的行为, 见人主动问好;每天向中队长汇报上岗情况。见人主动问好;每天向中队长汇报上岗情况。四(四(1)中队)中队必修章:阅读章必修章:阅读章 自主章自主章选修章:主持章选修章:主持章 模型章模型章班训班训 友爱惜时友爱惜时 勤奋争先勤奋争先 我行我棒我行我棒 我愿用我无私的爱去我愿用我无私的爱去关怀、爱护着我的每一关怀、爱护着我的每一个孩子,用我最真挚的个孩子,用我最真挚的情,去滋润每一个孩子情,去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田,我愿阳光洒满的心田,我愿阳光洒满教室的每一个角落,让教室的每一个角落,让我的每一个孩子感到温我的每一个孩子感到温暖而幸

114、福!暖而幸福!班训:班训: 胸怀宽广胸怀宽广 心境宁静心境宁静 志向高远志向高远蓝蓝天天中中队队 四四 ()()四(四(4) 愿五十九名队员,能在这愿五十九名队员,能在这温馨、和谐的集体之中,能温馨、和谐的集体之中,能尽情徜徉在书的海洋之中,尽情徜徉在书的海洋之中,共同沐浴书香,快乐分享,共同沐浴书香,快乐分享,幸福成长!愿我的每一个队幸福成长!愿我的每一个队员在书香的浸润中,飞得更员在书香的浸润中,飞得更高,飞得更远高,飞得更远第十章 课外活动n第一节 课外活动概述n第二节 课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n第三节 课外活动的指导一、课外活动的含义与特点一、课外活动的含义与特点在现代学校教育工作中,课外

115、活动是课程体在现代学校教育工作中,课外活动是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全面发展和发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全面发展和发展个性特长教育的一条十分重要的途径。展个性特长教育的一条十分重要的途径。一、 课外活动概述( (一一) )课外活动的含义与特点课外活动的含义与特点1. 1. 含义含义 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多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是学生课余生活的良好种多样的教育活动。是学生课余生活的良好形式。形式。2.2.课外活动的特点课外活动的特点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学生参加课外

116、活动的自愿选择性自愿选择性课外活动内容和形式的课外活动内容和形式的灵活多样性灵活多样性学生在课外活动组织上的学生在课外活动组织上的自主性自主性二、课外活动的任务与作用二、课外活动的任务与作用 课外活动是课外活动是实现教育目的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课外活动有的重要途径。课外活动有其自身特点,有独特的教育作用。其自身特点,有独特的教育作用。1 1、充实学生的生活,扩大学生活动领域,密切学生与、充实学生的生活,扩大学生活动领域,密切学生与社会的联系社会的联系2 2、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特长、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特长3 3、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探索意识和创造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能

117、力、探索意识和创造才能第二节第二节 课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课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确定小学课外活动内容和形式的确定小学课外活动内容和形式的主要依据主要依据是是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的兴趣、爱好,因此小学课外活动的,因此小学课外活动的内容和内容和形式形式是是多样多样的。的。一、课外活动的内容一、课外活动的内容科技活动科技活动 学科活动学科活动 文学艺术活动文学艺术活动 体育活动体育活动 社会活动社会活动传统的节假日活动传统的节假日活动二、课外活动的形式二、课外活动的形式学校的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方法是多种多学校的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按活动的人数和规模可分为样的,按活动的人数和规模可分

118、为群众性活动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小组活动和和个人活动个人活动三类。三类。(一)群众性活动(一)群众性活动 群众性课外活动是组织多数或全体学生群众性课外活动是组织多数或全体学生参加的一种带有普及性质的活动。参加的一种带有普及性质的活动。它包括:它包括:报告和讲座报告和讲座 各种集会各种集会 各种比赛各种比赛 参观、访问、调查、旅行参观、访问、调查、旅行 社会公益活动社会公益活动( (二二) )小组活动小组活动小组活动是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小组活动是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学科学科小组小组 技术技术小组小组 艺术艺术小组小组 体育体育小组小组(三)个人活动(三)个人活动个人活动是学生在

119、课外进行单独活动的形式。它个人活动是学生在课外进行单独活动的形式。它往往与小组或群众性活动相结合,由小组或班级分配往往与小组或群众性活动相结合,由小组或班级分配任务,根据个人的兴趣、才能,个别单独地进行。任务,根据个人的兴趣、才能,个别单独地进行。个人活动是课外活动的基础,充分体现了因材施个人活动是课外活动的基础,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特点,课外活动不可忽视的重要形式和方法。教的特点,课外活动不可忽视的重要形式和方法。课外活动的形式和方法课外活动的形式和方法根据根据时间长短时间长短,可分为:,可分为:长期性活动长期性活动,短期性活动短期性活动,临时性活动;临时性活动;根据根据活动场地活动场地,可

120、分为,可分为室内活动室内活动, ,室外活动室外活动, ,校外活动校外活动;根据根据活动机能活动机能,可分为,可分为接受性活动接受性活动, ,创造性活动创造性活动, ,训练性训练性活动。活动。第三节第三节 课外活动的指导课外活动的指导一、开展好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一、开展好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 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活动要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活动要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二、课外活动的组织对教师的要求二、课外活动的组织对教师的要求第一,教师至少要在某一方面具有特长和兴趣爱好第一,教师至少要在某一方面具有特长和兴趣爱好第二,教师要对自己指导的活动领域有足够的、超出于学第二,教师要对自己指导的活动领域有足够的、超出于学生的了解生的了解第三,教师要调整与学生的关系。第三,教师要调整与学生的关系。第四,课外活动要求教师有比课堂教学更强的组织能力。第四,课外活动要求教师有比课堂教学更强的组织能力。第五,教师还需注意收集有关资料和认真记录、总结自己第五,教师还需注意收集有关资料和认真记录、总结自己所指导的课外活动,不断提高活动质量。所指导的课外活动,不断提高活动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