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2利率理论高教课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2利率理论高教课堂(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利率理论利率理论1教育教学第一节 利率及利率体系一. 利息的本质1. 人类对利息的认识利息,投资人让渡资本使用权而索要的补偿。机会成本的补偿风险的补偿2. 收益的资本化2教育教学二. 利率体系1.基准利率带动和影响其他利率的利率,也称为中心利率。美国,联邦基准利率其他国家,央行的再贴现率2.金融市场利率长期资金市场利率(资本市场)短期资金市场利率(货币市场)3教育教学二. 利率体系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名义利率,是央行或其它提供资金借贷的机构所公布的未调整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即利息(报酬)的货币额与本金的货币额的比率。 即指包括补偿通货膨胀(包括通货紧缩)风险的利率。实际利率是指剔除通货膨胀率后储
2、户或投资者得到利息回报的真实利率。4教育教学二. 利率体系利率又称利息率,表示一定时期内利息量与本金的比率,通常用百分比表示,按年计算则称为年利率。其计算公式是:利息率= 利息量 本金时间100%。收益率是指投资的回报率,一般以年度百分比表达,根据当时市场价格、面值、息票利率以及距离到期日时间计算。对公司而言,收益率指净利润占使用的平均资本的百分比。收益率研究的是收益率作为一项个人(以及家庭)和社会(政府公共支出)投资的收益率的大小,可以分为个人收益率与社会收益率,主要关注的是前者。5教育教学利息理论利息报酬理论,配第、洛克认为利息是因暂时放弃货币的使用权(而给贷方带来不方便)而获得的报酬。资
3、本生产力论,萨伊(庸俗经济学家推崇)认为资本具有生产力,利息是资本生产力的产物。风险利息和纯利息,纯利息是:对借用资本所付的代价。6教育教学利息报酬说。威廉.配弟与约翰.洛克先后提出利息报酬说。配弟认为利息是“因暂时放弃货币的使用权而获得的报酬”,洛克认为利息是贷款人因承担了风险而得到的报酬且报酬多少与风险大小相适应。7教育教学资本租金论达德利.诺思提出了“资本租金论”,把发出货币所收取的利息看成是地主所收取的租金。8教育教学利息利润说约瑟夫.马西提出了“利息愿与利润说”,他认为贷款人贷出的是货币或资本的使用价值,即生产利润的能力,贷款人因此得到的利息直接来源于利润。9教育教学利息剩余价值说亚
4、当.斯密提出了利息剩余价值说,他认为利息具有双重来源,其一当借贷的资本用于生产时,利息来源于利润,其二,当借贷的资本用于消费时,利息来源于别的收入,比如地租。10教育教学节欲论西尼尔认为,利息是资本家节欲行为(牺牲眼前的消费欲望)的补偿。11教育教学货币利息理论约翰.克拉克的理论,是一种短期利息理论,认为利息是借钱和出售证券的成本,同时也是贷款和购买证券的收益。货币利息决定于货币的供求。12教育教学时差论庞巴维克认为现在的物品的价值通常高于未来的同一类和同一数量的物品的价值。(满足即期需要,已经控制在手,能投入生产创造利润),其间产生一个差额,利息就是来弥补整个价值差额的。从需求角度讲,“现在
5、物品通常比未来物品更有价值”,此两者的差额就是利息的来源。从供给角度讲, “迂回生产”比直接生产时间长,效率高,两者的差额也是利息的来源。庞巴维克的利率理论没有深入到再生产的循环中去,也没有讨论对货币供求,消费和投资的影响。但是,就1889年以前比较简单的经济运行的机制和方式而言,庞巴维克的研究与当时经济发展的实际还是比较适应的。13教育教学费雪的理论他认为,通过资本借贷市场,由时间偏好率收益超过成本率的均衡点决定利率的水平。费雪的时间偏好与投资机会说:费雪认为,利息产生于现在物品与将来物品交换的贴水,也就是由社会公众对现在物品的时间偏好和投资机会共同决定的。有人偏好现在的物品,也有人也可能偏
6、好未来物品而让渡一部分现在物品,这就需要利息作为补贴或报酬,因为现在物品的未来收入高于将来的物品。同时,也有人愿意支付利息,从而以较多的未来收入换取较少的现在收入。费雪进一步说明,投资者按照不同的投资机会,进行收入流量最大、时间形态最好的投资安排,以使其投资的收益最高。资本的需求和投资的继续将进行到利润率与利率相等为止。资本的供给则为公众的时间偏好决定。资本供给与资本需求的相等,决定社会的利率水平。这就是说,利率决定于社会公众的时间偏好和企业家对投资机会选择的一致。费雪最先开展对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的研究。 14教育教学人性不耐说欧文.费雪从纯粹心理因素来解释利息现象,认为人性具有偏好现在就可以
7、提供收入的资本财富而不耐心等待将来提供收入的资本财富,利息是不耐得指标。费雪认为,利息产生于现在物品与将来物品交换的贴水,也就是由社会公众对现在物品的时间偏好和投资机会共同决定。有人偏好现在的物品,所以要向别人告贷;也有人偏好未来物品,愿意让渡现在物品,这就需要利息的补贴来平衡,因为现在物品的未来收入高于将来的物品。同时,也有人愿意支付利息,以较多的未来收入换取较少的现在收入。15教育教学流动偏好论凯恩斯认为,利息是在特定时期内,人们放弃货币周转灵活性的报酬。货币利率决定于货币的供求,流动性偏好和货币数量是利率决定的两大因素,其中,货币数量是政府可以控制的。因此,利率可以称为政府调控的宏观经济
8、的工具。16教育教学马克思的利息本质马克思指出,利息不是产生于货币的自行增值。而是产生于它作为资本的使用。首先,利息以货币转化为资本为前提;其次,利息和利润一样,都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再次,利息是职能资本家让渡给借贷资本家的那一部分剩余价值,体现着资本家全体共同剥削雇用工人的关系。17教育教学二.西方利率理论一一. .古典利率理论古典利率理论可贷资金来源于储蓄,储蓄则表示储蓄者牺牲当前消费换取可贷资金来源于储蓄,储蓄则表示储蓄者牺牲当前消费换取将来消费。由于人们更加重视当前消费,因此,当前消费和将来消费。由于人们更加重视当前消费,因此,当前消费和将来消费进行交换时,必须获得一定补偿。利息则是
9、这种补将来消费进行交换时,必须获得一定补偿。利息则是这种补偿。利息越多,则补偿越多,人们就越愿意延迟消费,增加偿。利息越多,则补偿越多,人们就越愿意延迟消费,增加储蓄。因此,储蓄是利率的增函数储蓄。因此,储蓄是利率的增函数 S=S(i), ds/di 0S=S(i), ds/di 018教育教学 对贷款的需求主要来源于投资,投资的对贷款的需求主要来源于投资,投资的多寡取决于预期投资收益率和利率的比较,多寡取决于预期投资收益率和利率的比较,只有当预期投资收益率高于利率时,投资才只有当预期投资收益率高于利率时,投资才可能是盈利的,投资才会进行。利率越低,可能是盈利的,投资才会进行。利率越低,预期投
10、资收益率高于利率的可能性才会增大,预期投资收益率高于利率的可能性才会增大,投资需求增加。因此,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投资需求增加。因此,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 I=I(i), dI/di 0I=I(i), dI/di 0034教育教学 货币需求与利率呈反向关系。货币需求与利率呈反向关系。 M Md d=P*L(Y,i), M=P*L(Y,i), Md d/i0/i0 将货币的供给函数和需求函数联立就可以求出将货币的供给函数和需求函数联立就可以求出均衡利率。如图。均衡利率。如图。 当市场利率低于均衡利率时,人们愿意持有的当市场利率低于均衡利率时,人们愿意持有的货币量大于其手中的货币量。为了得到更多的货币
11、,货币量大于其手中的货币量。为了得到更多的货币,人们将在市场出售其持有的债券,引起债券价格的人们将在市场出售其持有的债券,引起债券价格的下降,利率上升,直至市场利率等于均衡利率;反下降,利率上升,直至市场利率等于均衡利率;反之,当市场利率高于均衡利率时,人们将手中多余之,当市场利率高于均衡利率时,人们将手中多余的货币转换成债券,债券价格上升,利率下降,直的货币转换成债券,债券价格上升,利率下降,直至市场利率等于均衡利率。至市场利率等于均衡利率。35教育教学流动性偏好无限增加下的利率水平流动性偏好无限增加下的利率水平Md=L1(y)+L2(i) Ms Ms Ms MsMs Ms Ms Ms i1
12、 i1 i2 i2 i3 i3i iMM36教育教学IS-LM模型中利率的决定IS-LM模型是宏观经济分析的一个重要工具,是描述产品市场和货币之间相互联系的理论结构。 IS-LM模型在产品市场上,国民收入决定于消费C、投资I、政府支出G和净出口X-M加合起来的总支出或者说总需求水平,而总需求尤其是投资需求要受到利率r影响,利率则由货币市场供求情况决定,就是说,货币市场要影响产品市场; 另一方面,产品市场上所决定的国民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从而影响利率,这又是产品市场对货币市场的影响,可见,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是相互联系的,相互作用的,而收入和利率也只有在这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才能决定. 描述和
13、分析这两个市场相互联系的理论结构,就称为ISLM.37教育教学(1)IS曲线反映商品市场均衡 Y3 Y2 Y1 Y3 Y2 Y1 总产出总产出Y Yi3i3i2i2i1i1A AB B 3 32 21 1ISIS曲线曲线利率利率利率利率i i i i38教育教学(2)LM曲线反映货币市场均衡 Y1 Y2 Y3 Y1 Y2 Y3 总产出总产出Y YLMLM曲线曲线利率利率i ii3i3i2i2i1i1A 3A 32 21 1B B39教育教学n把这两个模型结合在一起,两条曲线相交的点表示了在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各自均衡下两个市场总体均衡的利率水平。40教育教学(3)IS-LM曲线模型总产出LMISEY利率利率i iieie041教育教学利率在经济活动中作用n1、利率是衡量成本与收益的经济指标。n2、引导人们作出储蓄与投资的选择;持有货币与资产的选择。n3、利率的结构性变动可调节国内总供求与国际收支顺、逆差。42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