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诸生讲求西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盖诸生讲求西学(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考生答题的典型失误与教学对策考生答题的典型失误与教学对策主要内容一、考查内容与要求分析一、考查内容与要求分析 考点、主题、价值取向;知识呈现方式和组织方式考点、主题、价值取向;知识呈现方式和组织方式 设问方式与角度,知识考查的能力要素和程度设问方式与角度,知识考查的能力要素和程度二、答题失误分析二、答题失误分析 选择题错选的表现、概率及其原因分析选择题错选的表现、概率及其原因分析 非选择题失误的表现及其原因分析非选择题失误的表现及其原因分析三、教学与复习启示三、教学与复习启示 教学结构与复习模式教学结构与复习模式 教学重点与复习方法教学重点与复习方法5右侧是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
2、部分内容,右侧是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该谕旨(该谕旨(2014年江苏卷)年江苏卷) A颁发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颁发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0.22 B隐含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隐含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0.39 C导致了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导致了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0.21 D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0.186右侧漫画右侧漫画发辫之将来发辫之将来从本质上表明,从本质上表明,当时社会上一部分人当时社会上一部分人 (2014年江苏卷)年江苏卷) A盲目崇尚西洋风尚盲目崇尚西洋风尚 B刻意保存传统精华刻意保存传统精华 C旧有观念根深蒂固旧有观念根深蒂固0.73 D主
3、动破除国人陋俗主动破除国人陋俗0.2415“科学革命引发了观念形态的革命:宗教神秘主义的面纱和覆盖真科学革命引发了观念形态的革命:宗教神秘主义的面纱和覆盖真相的无知之幕被理性之手撩开一角,传统的权威受到撼动,人类第一次相的无知之幕被理性之手撩开一角,传统的权威受到撼动,人类第一次从对自然恐惧的阴影下走出来,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从对自然恐惧的阴影下走出来,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此处此处“科学革命科学革命”的代表人物是的代表人物是 (2015年江苏卷)年江苏卷) A牛顿牛顿0.24B达尔文达尔文 0.66 C爱因斯坦爱因斯坦D普朗克普朗克答题的典型失误答题的典型失误答题的典型失误 1.
4、知识面偏窄,拘泥于教材的表述; 2.同一类型史实概念的模糊; 3.推断方法和能力的欠缺教学要求:教学要求: 1.同一类型历史现象的联系与比较; 2.从新的角度组织熟悉化的教学内容; 3.关注历史思维方法与能力的训练 考试说明第考试说明第21题(江苏卷题(江苏卷2012年第年第21题,题,13分)分)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阅读下列材料: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一 科
5、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吕思勉中国制度史中国制度史请回答:请回答:(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通过与上述)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
6、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7分)分)0.49科举制代科举制代替其他选替其他选官制度事官制度事件的议论件的议论历史事实的识记历史事实的识记历史现象阶段特征的比较历史现象阶段特征的比较以科举制以科举制为主题,为主题,关注其积关注其积极作用极作用这两这两份答份答案有案有何不何不同?同?选官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选官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2分)分)进步性: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之弊;限制了进步性: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之弊;限制了徇私舞弊的发生;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徇私舞弊的发生;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特权;扩大了官员的来源;提高了从政人的特权;扩大了
7、官员的来源;提高了从政人员的文化素质。(员的文化素质。(5分)分)材料二材料二 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全球通史(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所具有的政治、
8、思想以)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所具有的政治、思想以及整体的统合功能。(及整体的统合功能。(3分)分)0.41 有关科举有关科举制社会影制社会影响的议论响的议论系统的建构系统的建构历史的解释与推断历史的解释与推断目的目的与选官制度有关(中央集权制度与选官制度有关(中央集权制度的组成部的组成部 分:分: 中央与地方行政制度、中央与地方行政制度、 选官制选官制度、监察制度)度、监察制度)内容内容与维护其统治的思想和文化教与维护其统治的思想和文化教育有关(儒家经典,育有关(儒家经典, 政策、法规)政策、法规)影响影响与文明传统有关(社会的稳定、与文明传统有关(社会的稳定、文明的传承)文明的
9、传承)加强中央集权;保证儒家思想成加强中央集权;保证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正统);维护文明的稳为主流(正统);维护文明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定性和连续性。这两份答案有何不同?这两份答案有何不同?科科举举考考试试材料三材料三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 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科举制度的最大
10、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式的的“机会均等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请回答:请回答:(3)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3分)分)0.35有关科举有关科举制文化作制文化作用的议论用的议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信息的概括与推断信息的概括与推断你对这两份你对这两份答案怎么看答案怎么看?人才流动机制;客观公平理念
11、;人才激励机制 借鉴价值:借鉴价值:人才选拔标准人才选拔标准对社会的作用对社会的作用对个人的作用对个人的作用21.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阅读下列材料:能。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请回答:(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的选官制度,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
12、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所)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所具有的政治、思想以及整体的统合功能。具有的政治、思想以及整体的统合功能。(3)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的历史借鉴价值。对科举制度历史作用多时段的评价对科举制度历史作用多时段的评价短时段:与历史事件相联系,科举制代替九品中正制这一事件的短时段:与历史事件相联系,科举制代替九品中正制这一事件的历史作用历史作用中时段:与社会制度和思想相联系中时段:与社会制度和思想相联系科举制这一现象隋唐以来中国古代史上的历史作用的评价科举制这一现象隋
13、唐以来中国古代史上的历史作用的评价长时段:与文化相联系长时段:与文化相联系科举制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的深远影响科举制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的深远影响考点:选官制度;考点:选官制度;主题:科举考试的作用主题:科举考试的作用立意:科举考试对中华文明的传立意:科举考试对中华文明的传承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借鉴价值。承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借鉴价值。设计思路:设计思路:选点:科举制的产生选点:科举制的产生 (具体史实要素的回忆、整理)(具体史实要素的回忆、整理)深入:科举文化深入:科举文化 (历史概念的抽象和概括)(历史概念的抽象和概括)总结:与现实的联系总结:与现实的联系 (历史问题的运用)(历史问题的运用)组织方式的特
14、点:组织方式的特点:从点到面,从具体到抽象,从历史到现实从点到面,从具体到抽象,从历史到现实考试说明第考试说明第24题,(江苏卷题,(江苏卷2011年第年第23题)西方国家的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经题)西方国家的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经历了发展、困境和改革的变化过程。历了发展、困境和改革的变化过程。阅读下列材料: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一 男人的刮胡子刀片磨了再用;男人的刮胡子刀片磨了再用;孩子们捡汽水瓶到铺子里退钱,孩子们捡汽水瓶到铺子里退钱,一个两分;上面包店排队买隔宿的面一个两分;上面包店排队买隔宿的面包。包。(妇女们)把自己的衣服改(妇女们)把自己的衣服改一改给女儿穿。一改给女儿穿。虽然纽约本市已
15、虽然纽约本市已经有经有100100万人失业了,仍有无数人从万人失业了,仍有无数人从邻近各州到纽约来找工作。邻近各州到纽约来找工作。 (美)威廉(美)威廉曼彻斯特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光荣与梦想(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福利措施括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福利措施及其主要背景。(及其主要背景。(5分)分)0.37这两份答案有什么不同?这两份答案有什么不同?措施: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保障措施: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保障措施);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措施);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背景:经济危机;贫困(
16、失业)。背景:经济危机;贫困(失业)。材料二材料二 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19831984年度)(单位:英镑)年度)(单位:英镑)。月收入月收入5080200儿童津儿童津贴贴13.013.013.0其他津其他津贴贴50.130.10纳纳税税0- -7.9- -43.8国民保国民保险险- -4.5- -7.2- -18.0实际实际收入收入108.6108.0151.2材料选择有怎样的意图?材料选择有怎样的意图?怎样看问题设计与得分率?怎样看问题设计与得分率?这两份答案有什么不同?对教学有何启示?这两份答案有什么不同?对教学有何启示?(2)据材料二,分析英国
17、福利政策的积)据材料二,分析英国福利政策的积极作用。(极作用。(2分)分)0.37 救济低收入者(缩小贫救济低收入者(缩小贫富差距);富差距);保障儿童利益。保障儿童利益。材料三材料三 (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50%。(瑞典)主要靠借(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联邦德国从联邦德国从19701970年到年到8080年代
18、中期,领取维持日常生活年代中期,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70%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 陈银娥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3)据材料二、三,归纳西方国家调整福利政策的原因。()据材料二、三,归纳西方国家调整福利政策的原因。(5分)分)0.53(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政府在社会福利体系中扮演了哪些角色?()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政府在社会福利体系中扮演了哪些角色?(2分)分)0.33这这两两份份答答案案有有何何不不同同?(3)挫伤工作积极性(惩勤助懒);福利开支大(政府不
19、堪重负);经济增长速度降低;贫困人数增加;社会不满。)挫伤工作积极性(惩勤助懒);福利开支大(政府不堪重负);经济增长速度降低;贫困人数增加;社会不满。(4)福利制度的决策者;福利政策的调整者;福利支出的承担者。)福利制度的决策者;福利政策的调整者;福利支出的承担者。23(14分)西方国家的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经历了分)西方国家的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经历了发展、困境和改革的变化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发展、困境和改革的变化过程。阅读下列材料:(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福利措施及其主要背景。(政中的社会福利措施及其主要背景。(5分)分) (2)
20、据材料二,分析英国福利政策的积极作用。)据材料二,分析英国福利政策的积极作用。(2分)分)(3)据材料二、三,归纳西方国家调整福利政)据材料二、三,归纳西方国家调整福利政策的原因。(策的原因。(5分)分)(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政府在社会福利体)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政府在社会福利体系中扮演了哪些角色?(系中扮演了哪些角色?(2分)分)主题:西方现代社会福主题:西方现代社会福利国家制度的发展历程利国家制度的发展历程美国三四十年代的福利措施美国三四十年代的福利措施西方国家八十年代后福利政策西方国家八十年代后福利政策的调整的调整英国二战以来的福利政策英国二战以来的福利政策归纳发展过程特点:福利体系
21、归纳发展过程特点:福利体系中政府的角色中政府的角色主题确定: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调整专题中的福利政策主题确定: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调整专题中的福利政策内容组织:选择美国、英国以及西欧其他国家的相关内容内容组织:选择美国、英国以及西欧其他国家的相关内容立意:总结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福利政策变革历程的经验与教训立意:总结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福利政策变革历程的经验与教训能力考查:关注数据信息的解读和运用能力考查:关注数据信息的解读和运用类类 别别命题者命题者试试 题题格致(自格致(自然科学)然科学)类类龚照瑗龚照瑗泰泰西西格格致致之之学学与与近近刻刻翻翻译译诸诸书书,详详略略得得失失,何何者者为为最最要论。
22、要论。教育类教育类刘坤一刘坤一中中国国一一乡乡一一邑邑,皆皆有有书书院院,大大率率工工文文章章以以求求科科举举。而而泰泰西西艺艺学学,亦亦各各有有书书院院。中中西西书书院院不不同同,其其为为育育才才一一也也。或或谓谓纲纲常常政政教教,中中国国自自有有常常经经,惟惟兵兵商商二二途途,宜宜集集思思以以广广益益。第第中中西西之之载载籍籍极极繁繁,一一人人之之材材力力有有限限,果何道而使兼综条贯,各尽所长欤?试互证而详论之。果何道而使兼综条贯,各尽所长欤?试互证而详论之。治术类治术类周周 馥馥中国近日讲求富强之术,富以何者为先论中国近日讲求富强之术,富以何者为先论221885年早期维新志士王韬主掌上海
23、格致书院,延请洋务大员,命题考士,士子们应时而对,颇多新见。从主考人员、考核内容和考核结果来看,王韬课士的整个过程体现出新旧杂糅的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上海格致书院课士题表 据王尔敏王韬课士及其新思潮之启发相关表格简编据王尔敏王韬课士及其新思潮之启发相关表格简编请答题:请答题: (1)材料一中哪句表述典型地反映了洋务运动的什么指导思想?该表)材料一中哪句表述典型地反映了洋务运动的什么指导思想?该表述内容的传统性体现在哪里?述内容的传统性体现在哪里?3分分第(1)问的主要问题应得分应得分3分,均分分,均分0.88分,难度为分,难度为0.29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 调动所学知识,所学知
24、识的概括;“自强”;“求富”;“富国强兵”;“师夷长技以自强”“中学西用”“中西合粹”等;“材料一中哪句表述?”材料的理解,材料的摘抄;“该表述内容的传统性体现在哪里?”材料和概念的理解,信息的概括。材料二材料二 此编所命诸题,此编所命诸题,巨细精粗,无乎不贯。诸生所巨细精粗,无乎不贯。诸生所对,皆能荦荦举其大端,集思广益,萃众长而备一得。咸对,皆能荦荦举其大端,集思广益,萃众长而备一得。咸有裨于国家大计。盖诸生讲求西学,揣摩时局,日就月将,有裨于国家大计。盖诸生讲求西学,揣摩时局,日就月将,进而益上。较之前时,已大相径庭矣。进而益上。较之前时,已大相径庭矣。 王韬格致书院课艺王韬格致书院课艺
25、(2)与传统性相对应的是近代性。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与传统性相对应的是近代性。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学知识,以“王韬课士的近代性王韬课士的近代性”为主题进行论证。为主题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字左右)评分评分准则准则论点方面论点方面论据方面论据方面论证方面论证方面910分分明确归纳出中心论点“近代性”论据充分,能从主考人员(洋务派和早期维新派)、考核内容(讲求西学和富国强兵)和考核结果(士子新见和教育的近代转型)等方面论证层次分明;史层次分明;史论结合;表达论结合;表达通畅通畅68分分隐含
26、中心论点“近代性”论据较充分,能从以上三个方面展开,至少涉及其中四个要点层次较分明,层次较分明,但关联性不够;但关联性不够;史论结合。史论结合。35分分中心论点偏颇,如以“新旧杂糅”为中心观点论据不充分,能从以上两个方面展开,至少涉及其中三个要点非要点式列举;非要点式列举;层次缺少关联层次缺少关联性性02分分缺少中心观缺少中心观点点至少涉及一个要点至少涉及一个要点要点式列举要点式列举第第22题题 区分效果分层分析区分效果分层分析得分全体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0 03 343.3113.2437.2878.504 46 647.6964.7457.8821.107 77.07 16.83 4.21
27、0.37 8 814141.935.180.620.03难度难度0.26 0.38 0.30 0.13 区分度区分度0.71 0.35 0.22 0.52 江苏省教育考试院:2014年江苏省高考试题分析第(2)问的主要问题应得分应得分10分,分,平均得分2.4分,难度0.24; 3分的考生比较多,抽样显示最高分为7分,有近五分之一的考生为0分。观点: 王韬课士的局限性、近代性不够彻底、具有新旧杂糅的特点。 论据:偏狭:只有讲求西学和富国强兵等论据;误用:“师夷长技以自强”;京师同文馆;论证:结构混乱;论据与观点的不对称;表述用语。历史小论文类型:论证题立论题要求:观点明确,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8、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逻辑严密;表述清晰;跟踪训练(跟踪训练(20112011上海单科上海单科3838)写历史小论文,列提纲是一项重要的技能。某同学在阅读课文及写历史小论文,列提纲是一项重要的技能。某同学在阅读课文及相关史料后,拟了一份有关辛亥革命的小论文提纲,请你帮他完相关史料后,拟了一份有关辛亥革命的小论文提纲,请你帮他完成空缺的部分。(成空缺的部分。(1111分)分)(标题)辛亥革命:(标题)辛亥革命: (一)(一)1以近代西方的政体模式取代旧王朝以近代西方的政体模式取代旧王朝 1)推翻清朝帝制 2) 2 1)改称谓 2)废跪拜礼仪(二)(二)1新体制由旧政权中的当权人物所掌控新
29、体制由旧政权中的当权人物所掌控 l) 2)地方军队主要控制在晚清新军将领手中2 1)南京临时政府没有废除不平等条约 2)南京临时政府没有解决土地问题一场激进与保守的革命一场激进与保守的革命一场未完成的革命一场未完成的革命(3 分)分)颁布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创立民国(创立民国(2分)分)以西方近代文明礼仪取代传统陋习以西方近代文明礼仪取代传统陋习 提倡人人平等(提倡人人平等(2分)分)袁世凯取代孙中山出任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取代孙中山出任临时大总统 北洋军阀掌控中央政权(北洋军阀掌控中央政权(2分)分)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新政权没有解决
30、原有的社会问题(新政权没有解决原有的社会问题(2分)分) 历史问题的论证与探讨历史问题的论证与探讨 解答试题的过程也就是建构历史问题的过程。这种建构,主要是以所学的解答试题的过程也就是建构历史问题的过程。这种建构,主要是以所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相关方法对问题进行分析、论证和探讨。知识为基础,运用相关方法对问题进行分析、论证和探讨。 对结论性的历史问题,主要采用判断、比较和归纳等知识整理的方法进行对结论性的历史问题,主要采用判断、比较和归纳等知识整理的方法进行论证说明。对观点性的历史问题,主要采用借鉴和引用的方式对其进行批判论证说明。对观点性的历史问题,主要采用借鉴和引用的方式对其进行批判或辩护
31、。或辩护。 也可以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的问题和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的问题和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 “论证论证”问题的问题的过程过程,在考试中主要表现为完成题目要求的任务时的论述在考试中主要表现为完成题目要求的任务时的论述和证明能力和证明能力;探讨问题的过程探讨问题的过程,实际上是立论的过程实际上是立论的过程,即对某问题提出自己即对某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的看法,表表达达自己的自己的观点观点。 由于由于题目设置的情境是课本中未曾出现过的题目设置的情境是课本中未曾出现过的,要求回答的问题要求回答的问题也也是是考生平考生平时时从未遇到过的从未遇到过的,在这种情形下解决问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探讨问题的过程。在这种情形下解决问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探讨问题的过程。主题教学的步骤与方法1.梳理主题现象的发展线索梳理主题现象的发展线索 知识整理(有什么样的历史现象?)知识整理(有什么样的历史现象?)2.分析主题现象的阶段特征分析主题现象的阶段特征 知识理解(为什么是这样的历史现象?)知识理解(为什么是这样的历史现象?)3.评价主题现象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评价主题现象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知识运用(怎样看待这样的历史现象?)知识运用(怎样看待这样的历史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