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经络学时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78876461 上传时间:2024-08-25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1.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经络学时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第四章经络学时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第四章经络学时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第四章经络学时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第四章经络学时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章经络学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经络学时(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1.经络经络: :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 、沟通上、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息的通路。下内外,感应传导信息的通路。2.2.经与络的含义经与络的含义: : 经,有路径的意思;经,有路径的意思; 络,有网络的意思。络,有网络的意思。 返回迎香穴迎香穴隐隐白白穴穴隐隐白白穴穴心系3. 3. 经与络的区别经与络的区别经脉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要部分,多循是经络系统的主要部分,多循行于人体深部,并为纵行干线,有一定行于人体深部,并为纵行干线,有一定的循行径路。的循行径路。络脉络脉是

2、经脉小的分支,多循行于人是经脉小的分支,多循行于人体较浅的部位,并纵横交错,网络全身。体较浅的部位,并纵横交错,网络全身。经脉和络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经脉和络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1 1、概念:、概念: 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内容、循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内容、循行分布规律、生理功能及其在临床行分布规律、生理功能及其在临床应用的一种基础理论。应用的一种基础理论。2 2、经络系统的组成、经络系统的组成 1 1正经正经: : 即即手手三三阴阴经经、手手三三阳阳经经、足足三三阴阴经经、足足三三阳经,合称十二经脉。阳经,合称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的附属部分:十二经脉的附属部分: 十二经别:十二经别:从从十

3、十二二经经脉脉分分出出的的经经脉脉,具具有有一一定定的的循循行特点。行特点。它它区区别别于于十十二二经经脉脉,但但仍仍属属于于正正经经的的范范围围。其其名名称称与与十十二二经经脉脉基基本本相相同同,分分手手足足三三阴阴、三阳。三阳。 如如: : 手太阴之正手太阴之正手太阴肺经的经别名称;手太阴肺经的经别名称; 足阳明之正足阳明之正足阳明胃经的经别名称。足阳明胃经的经别名称。 十二经筋:十二经筋:指十二经脉连属于筋肉系统的部分。指十二经脉连属于筋肉系统的部分。名称与十二经脉基本相同,分手足三名称与十二经脉基本相同,分手足三阴三阳。如手太阴之筋、足阳明之筋阴三阳。如手太阴之筋、足阳明之筋十二皮部十

4、二皮部: 全身皮肤按十二全身皮肤按十二经脉经脉在体表的循行在体表的循行分布来划分的部位。与十二经脉在体分布来划分的部位。与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循行部位是一致的。表的循行部位是一致的。2奇经奇经奇经有八,即督、任、冲、带、阴跷、奇经有八,即督、任、冲、带、阴跷、阳跷、阴维、阳维,合称奇经八脉。阳跷、阴维、阳维,合称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不同于十二经脉,人的气血常奇经八脉不同于十二经脉,人的气血常行于十二经脉,当十二经脉气血有余时,行于十二经脉,当十二经脉气血有余时,则流注于奇经八脉,蓄以备用。则流注于奇经八脉,蓄以备用。 (二)络脉(二)络脉 1 1别络:别络:是是十十四四经经脉脉小小的的分分支支,但

5、但它它是是络络脉脉中中较较大的部分,共有十五。大的部分,共有十五。其其中中十十二二经经脉脉和和督督、任任二二脉脉各各有有一一别别络,再加上脾之大络,合为十五别络。络,再加上脾之大络,合为十五别络。别别: : 有本经别走邻经之意。有本经别走邻经之意。其名称是以分支处的穴位定名。其名称是以分支处的穴位定名。 如如: :肺经别络肺经别络列缺。列缺。2 2浮络:浮络: 是是循循行行于于人人体体浅浅表表部部位位的的络络脉脉。因因其其浮浮而常见,故称为而常见,故称为“浮络浮络”。 3 3孙络:孙络:又叫孙脉,是络脉中最细小的部分。又叫孙脉,是络脉中最细小的部分。 概述概述:一、名称一、名称命名的原则如下命

6、名的原则如下: : 1 1上为手、下为足上为手、下为足: :手经循行于上肢,足经循于下肢,并表示起止点手经循行于上肢,足经循于下肢,并表示起止点: : 手三阴经手三阴经止于手止于手手经循行于上肢手经循行于上肢 手三阳经手三阳经起于手起于手 足三阳经足三阳经止于足止于足足经循行于下肢足经循行于下肢 足三阴经足三阴经起于足起于足2 2内为阴、外为阳内为阴、外为阳 阴阳表示经脉循行于四肢的内侧或外侧,阴阳表示经脉循行于四肢的内侧或外侧,行于内侧的为阴经,行于外侧的为阳经。行于内侧的为阴经,行于外侧的为阳经。其规律是其规律是: : 手三阴经行于上肢内侧;手三阴经行于上肢内侧;手三阳经行于上肢外侧;手三

7、阳经行于上肢外侧;足三阳经行于下肢外侧;足三阳经行于下肢外侧;足三阴经行于下肢内侧。足三阴经行于下肢内侧。3 3阴经属脏、阳经属腑阴经属脏、阳经属腑脏腑表示经脉所隶属的脏或腑。脏腑表示经脉所隶属的脏或腑。每一阴经分别隶属于一脏,每一阴经分别隶属于一脏,每一阳经分别隶属于一腑。每一阳经分别隶属于一腑。十二经脉中每一经脉的名称都由这三个部分十二经脉中每一经脉的名称都由这三个部分组成。组成。 概括为概括为: : 阴经属脏,行于四肢的内侧;阴经属脏,行于四肢的内侧; 阳经属腑,行于四肢的外侧;阳经属腑,行于四肢的外侧; 手经行于上肢,起于或止于手;手经行于上肢,起于或止于手; 足经行于下肢,起于或止于

8、足。足经行于下肢,起于或止于足。 二、走向和交接规律二、走向和交接规律(一)十二经脉的走向(一)十二经脉的走向十二经脉分为四组:十二经脉分为四组:手三阴、手三阳、足三阴、足三阳。手三阴、手三阳、足三阴、足三阳。走向规律走向规律经脉循行方向的规律。经脉循行方向的规律。 主要是指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循行方向,主要是指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循行方向,每一组的走向是一致的。每一组的走向是一致的。具体规律具体规律: : 手三阴经起于胸部,沿着上肢内侧面手三阴经起于胸部,沿着上肢内侧面循行到手指末端;循行到手指末端;手三阳经起于手指末端,沿着上肢外手三阳经起于手指末端,沿着上肢外侧面,上行至头面部;侧面,上行至头面

9、部;足三阳经起于头部,沿着下肢外侧面足三阳经起于头部,沿着下肢外侧面循行至足趾末端;循行至足趾末端;足三阴经起于足趾末端,沿下肢内侧足三阴经起于足趾末端,沿下肢内侧面上行至腹部,再至胸部。面上行至腹部,再至胸部。歌决:歌决: 手之三阴胸内手,手之三阳手外头,手之三阴胸内手,手之三阳手外头,足足之之三三阳阳头头外外足足,足足之之三三阴阴足足内内腹腹(胸)。(胸)。( (二二) )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经脉与经经脉与经 脉之间的连接规律。脉之间的连接规律。 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也是将其分为四组,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也是将其分为四组,按上述次序,一组接一组,其规律是按上述次序,一组接一

10、组,其规律是: : 交 交 交 交手三阴 手三阳 足三阳 足三阴 手三阴 手指端 头面部 足趾端 胸中 三、分布规律三、分布规律1四肢部四肢部手太阴肺经前缘内侧手三阴经手厥阴心包经中线手少阴心经后缘上肢手阳明大肠经前缘外侧手三阳经手少阳三焦经中线手太阳小肠经后缘足太阴脾经前缘*内侧足三阴经足厥阴肝经中线*足少阴肾经后缘下肢足阳明胃经前缘外侧足三阳经足少阳胆经中线足太阳膀胱经后缘 2 2头面部头面部手足阳明经手足阳明经面额部面额部手太阳经手太阳经面颊部面颊部足太阳经足太阳经头顶、枕项部头顶、枕项部 手足少阳经手足少阳经耳颞部耳颞部足厥阴经足厥阴经头顶部头顶部 简要讲:简要讲: 阳明在前,少阳在侧

11、,太阳在后阳明在前,少阳在侧,太阳在后 。 3 3躯干部躯干部手三阴经手三阴经从腋下走出;从腋下走出;手三阳经手三阳经行于肩胛部;行于肩胛部;足三阴经足三阴经行于胸腹部;行于胸腹部;足阳明经足阳明经行于胸腹部(前);行于胸腹部(前);足少阳经足少阳经行于胁部及行于胁部及侧腹部(侧);侧腹部(侧);足太阳经足太阳经行于背、腰部(后)。行于背、腰部(后)。四、四、表里关系表里关系1 1表里关系的内容表里关系的内容 十十二二经经脉脉分分别别隶隶属属于于六六脏脏六六腑腑,并并通通过过经经别别和和别别络络互互相相沟沟通通,组组成成六六对对表表里里相相合合关关系。系。 2 2表里两经的特点表里两经的特点

12、在四肢末端交接。在四肢末端交接。手三阴经与手三阳经是三组表里两经,手三阴经与手三阳经是三组表里两经,其交接部位在手指端;其交接部位在手指端;足三阴经与足三阳经也是三组表里两经,足三阴经与足三阳经也是三组表里两经,其交接部位在足趾端。其交接部位在足趾端。 分别循行于四肢内外两个侧面的相对分别循行于四肢内外两个侧面的相对位置。位置。 四肢内侧四肢内侧 部位部位 四肢外侧四肢外侧 太阴经太阴经 前缘前缘 阳明经阳明经 厥阴经厥阴经 中线中线 少阳经少阳经 少阴经少阴经 后缘后缘 太阳经太阳经 分别属络于相为表里的脏腑。分别属络于相为表里的脏腑。 手太阳经属小肠络心,手太阳经属小肠络心, 手少阴经属心

13、络小肠。手少阴经属心络小肠。归纳起来,就是归纳起来,就是“阴经属脏络腑,阳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经属腑络脏”。 3表里关系的作用表里关系的作用 加强了表里两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表里两经之间的联系。通过表里两经在四肢末端的交接,以通过表里两经在四肢末端的交接,以及经别和别络的相互沟通而实现的。及经别和别络的相互沟通而实现的。 加强了表里脏腑之间的联系。加强了表里脏腑之间的联系。结构上的相互属络,结构上的相互属络,生理上的互相配合,生理上的互相配合,病理上的互相影响。病理上的互相影响。 在治疗上表里两经的腧穴可互相选取。在治疗上表里两经的腧穴可互相选取。取肺经的穴位,可治疗大肠或大肠经的疾取肺

14、经的穴位,可治疗大肠或大肠经的疾病;病;取大肠经的穴位,可治疗肺脏或肺经的疾取大肠经的穴位,可治疗肺脏或肺经的疾病。病。 五、流注次序五、流注次序定定义义:经经脉脉之之间间气气血血阴阴阳阳的的流流动动和和输输注注次次序。序。规规律律:十十二二经经脉脉的的流流注注,即即十十二二经经的的整整体体循循行行。其其流流注注次次序序是是从从手手太太阴阴肺肺经经开开始始,依依次次流流至至足足厥厥阴阴肝肝经经,再再流流至至手手太太阴阴肺肺经,如此首尾相贯,如环无端。经,如此首尾相贯,如环无端。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 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 手少阴心经手少阴心经 手太阳

15、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膀胱经足太阴膀胱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 足厥阴肝经足厥阴肝经 任任脉脉督督脉脉 歌诀:歌诀: 肺经大肠胃,脾心小肠合. 膀胱肾心包,三焦胆肝回 六、循行部位 1手太阴肺经十二经脉都有其各自循行的径路,但必须分清每一经脉的体内循行与体表循行;分清主干与分支。下面以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为例进行分析。1、图例:、图例: 表示穴位;表示穴位;X 表示隶属;表示隶属; 表示络;表示络; - 表示体内循行、分支;表示体内循行、分支; 表示体表循行表示体表循行循行部位共分两段,第一段为主干,第循行部位共分两段,第

16、一段为主干,第二段为分支二段为分支 主干主干: “起于中焦,起于中焦,直出拇指之端。直出拇指之端。” 分支分支: “从手腕的后方从手腕的后方交于手阳明交于手阳明大肠经大肠经” 体内循行体内循行: “起于中焦起于中焦至胸部外上至胸部外上方方”。 体表循行体表循行: “出腋下出腋下直出拇指之端直出拇指之端”。 注释注释: 起起: 经脉循行的起点。经脉循行的起点。 中焦中焦: 这里指胃的中脘部。这里指胃的中脘部。 络络: 联络。一般指联络与本经相表里的联络。一般指联络与本经相表里的脏腑。脏腑。 还还: 指经脉去而复回;即回绕。指经脉去而复回;即回绕。 循循: 循行,由此处到彼处。循行,由此处到彼处。

17、 属属: 隶属,也含联络之意,凡经脉与其隶属,也含联络之意,凡经脉与其直接相关的本脏叫属。直接相关的本脏叫属。 横横: 平行。平行。 出出: 由内而外,或由深而浅。由内而外,或由深而浅。前缘前缘: 前边。前边。 入入: 与出相对,由外而内,或由浅而深。与出相对,由外而内,或由浅而深。寸口寸口: 桡动脉搏动处,即诊脉的寸、关、尺部位。桡动脉搏动处,即诊脉的寸、关、尺部位。鱼际鱼际: 鱼(大拇指后掌侧隆起的肉)的边缘赤白鱼(大拇指后掌侧隆起的肉)的边缘赤白肉分界处。肉分界处。桡侧桡侧: 桡骨一侧,靠近大拇指。桡骨一侧,靠近大拇指。 端端: 头。头。 交交: 相互交接。相互交接。2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

18、大肠经同手太阴肺经一样分为两段,第一段为同手太阴肺经一样分为两段,第一段为主干,第二段为分支。主干,第二段为分支。 主干主干: “起于食指桡侧端起于食指桡侧端属大肠属大肠”。 分支分支: “从锁骨上窝上行从锁骨上窝上行交足阳明交足阳明胃经。胃经。” 体表循行体表循行: “起于食指起于食指下行入锁骨下行入锁骨上窝。上窝。” 体内循行体内循行: “下行入锁骨上窝下行入锁骨上窝属大属大肠肠”。返回商阳穴商阳穴商商阳阳穴穴迎香穴迎香穴中焦中焦 概述概述 1 1、定定义义:奇奇者者,异异也也。奇奇经经,是是不不同同于于十十二二经经脉脉(正正经经)的的另另一一类类经经脉脉。经经络络系系统统中中以以十十二二

19、经经脉脉为为主主,称称为为“正正经经”,正正经以外的经脉,为奇经八脉。经以外的经脉,为奇经八脉。 包包括括:督督脉脉、任任脉脉、冲冲脉脉、带带脉脉、阴阴跷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的总称。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的总称。2 2、生理特点(三个方面)、生理特点(三个方面)(1) (1) 分布不象十二经脉那样规则;分布不象十二经脉那样规则;(2) (2) 同脏腑没有直接的络属关系,彼同脏腑没有直接的络属关系,彼此之间无表里关系。此之间无表里关系。(3)(3)除了督脉、任脉外,均不参与十四除了督脉、任脉外,均不参与十四经气血的大循环。另外也无必然的经气血的大循环。另外也无必然的左右关系。故亦可叫

20、作奇左右关系。故亦可叫作奇(JI)(JI)经。经。 一奇经八脉的主要功能特点一奇经八脉的主要功能特点(一)密切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一)密切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二)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二)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三)与某些脏腑关系密切(三)与某些脏腑关系密切二二. .奇经八脉的循行奇经八脉的循行一、督脉一、督脉1 1循行部位循行部位主主干干: :“起起于于胞胞中中,下下出出会会阴阴,沿沿脊脊柱柱里里面面上上行行,至至项项后后风风府府穴穴处处进进入入颅颅内内,络络脑脑,并并由由项项沿沿头头正正中中线线,经经头头顶顶、额额部部、鼻鼻部、上唇,到上唇系带处部、上唇,到上唇系带处”。 分支分支: :“从脊柱

21、里面分出,属肾从脊柱里面分出,属肾”。 分支分支: :“从小腹内分出从小腹内分出中央中央”。2 2基本功能基本功能 阳脉之海阳脉之海二、任脉二、任脉1 1循行部位循行部位2 2基本功能基本功能 阴脉之海阴脉之海 任主胞胎任主胞胎三、冲脉三、冲脉1循行部位循行部位2基本功能基本功能十二脉之海血海督、任、冲三脉的分布督、任、冲三脉的分布“一源而三歧一源而三歧”督、任、冲三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督、任、冲三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阴, 然后别道而行。其中督脉在后,任然后别道而行。其中督脉在后,任脉在前,冲脉主要分布在胸腹部。故谓脉在前,冲脉主要分布在胸腹部。故谓“一源而三歧一源而三歧”。 督、任二

22、脉同起于胞中,又在口唇部位督、任二脉同起于胞中,又在口唇部位相连接相连接形成督任小循环形成督任小循环“小周天小周天”。(十四经的整体循行)(十四经的整体循行) 会阴会阴: : 前阴后阴之间的部位,其正中点前阴后阴之间的部位,其正中点有会阴穴,属任脉经。有会阴穴,属任脉经。 四、带脉四、带脉1循行部位循行部位 横围于腰腹,绕身一周。横围于腰腹,绕身一周。2基本功能:基本功能:约束纵行诸脉约束纵行诸脉五、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五、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与阴维脉、阳维脉均分阴跷脉、阳跷脉与阴维脉、阳维脉均分阴阳,都起于下肢,并左右对称,主要阴阳,都起于下肢,并左右对称,

23、主要分布在下肢和躯干部。分布在下肢和躯干部。阴跷脉、阴维脉阴跷脉、阴维脉起于下肢内侧起于下肢内侧主要分布于下肢内主要分布于下肢内 侧与腹侧与腹 、胸部;、胸部;阳跷脉、阳维脉阳跷脉、阳维脉起于下肢外侧起于下肢外侧主要分布于下肢外侧、躯干侧面及腰背主要分布于下肢外侧、躯干侧面及腰背部。部。一、经别一、经别1. 1.概念概念: :经别,是十二经脉别道而行的正经;共经别,是十二经脉别道而行的正经;共有十二,合称为十二经别。有十二,合称为十二经别。2.2.名称:与十二经脉基本相同,分手足三名称:与十二经脉基本相同,分手足三阴三阳。阴三阳。如足太阴之正,足少阴之正等。如足太阴之正,足少阴之正等。3.3.

24、循行特点循行特点: : 离离:从从十十二二经经脉脉在在四四肢肢部部位位( (多多为为肘、膝以上肘、膝以上) )别出;别出; 入:走入体腔深部以及脏腑;入:走入体腔深部以及脏腑; 出:浅出体表而上头面;出:浅出体表而上头面; 合合:阴阴经经的的经经别别合合入入阳阳经经的的经经别别,再再分分别别并并入入六六阳阳经经脉脉。每每一一对对相相为为表表里里的的经经别别组组成成“一一合合”,十十二二经经别别共共组组成成“六合六合”。4.4.生理功能生理功能(1 1)加强了十二经脉表里两经的联系)加强了十二经脉表里两经的联系(2 2)扩充了十二经脉的分布范围)扩充了十二经脉的分布范围二二. .别络别络1. 1

25、.概概念念:从从经经脉脉中中分分出出的的支支脉脉,大大多多分分布于体表。布于体表。2.2.生理功能:生理功能:(1 1)加强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加强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 阴阴经经别别络络走走向向阳阳经经、阳阳经经的的别别络络走走向阴经。向阴经。(2 2)别络对其它络脉有统率作用,)别络对其它络脉有统率作用,加强了人体前、后、侧面的统一联系。加强了人体前、后、侧面的统一联系。(3 3)灌渗气血以濡养全身。)灌渗气血以濡养全身。三三. . 十二经筋十二经筋1. 1. 概念概念: : 经筋,是十二经脉连属于经筋,是十二经脉连属于筋肉系统的部分,共有十二,合称筋肉系统的部分,共有十二,合称为十二

26、经筋。为十二经筋。2. 2. 名称:与十二经脉基本相同,分名称:与十二经脉基本相同,分手足三阴三阳。如足太阳之筋,足手足三阴三阳。如足太阳之筋,足少阳之筋等等。少阳之筋等等。3. 3. 循行特点循行特点: : 由于经筋是十二经脉循行部位上由于经筋是十二经脉循行部位上的筋肉系统,所以经筋的分布,同的筋肉系统,所以经筋的分布,同十二经脉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循行部位基本上是一在体表的循行部位基本上是一致的。致的。在肢体内外侧的分布与十二经脉也是相在肢体内外侧的分布与十二经脉也是相同的。同的。手足三阳的经筋分布于肢体的外侧;手足三阳的经筋分布于肢体的外侧;手足三阴的经筋分布于肢体的内侧。手足三阴的经筋分布

27、于肢体的内侧。 四四. .十二皮部十二皮部1. 1. 概念概念: : 皮部,即皮肤划分的部位;皮部,即皮肤划分的部位;皮肤按十二经脉及其络脉的分布来划分皮肤按十二经脉及其络脉的分布来划分的部位,称为十二皮部。的部位,称为十二皮部。2. 2. 循行部位循行部位: : 十二皮部与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循行分布十二皮部与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循行分布部位是一致的,即十二皮部就是十二经脉部位是一致的,即十二皮部就是十二经脉在体表一定部位上的反应区。在体表一定部位上的反应区。 一、经络的生理功能一、经络的生理功能(一)沟通表里上下,联系脏腑器官(一)沟通表里上下,联系脏腑器官 1脏腑同外周肢节之间的联系脏腑同外周肢

28、节之间的联系2脏腑同五官九窍之间的联系脏腑同五官九窍之间的联系3脏腑之间的联系脏腑之间的联系4经脉之间的联系经脉之间的联系 (二)通行气血(二)通行气血 濡养脏腑组织濡养脏腑组织(三)感应传导作用(三)感应传导作用经络某刺激体表有关脏腑(外内)经络某刺激内脏体表(内外) (四)调节机能平衡(四)调节机能平衡二、经络学说的应用二、经络学说的应用(一)阐释病理变化(一)阐释病理变化1经络是外邪内传脏腑的途径经络是外邪内传脏腑的途径2经络是内脏疾病相互传变的途径经络是内脏疾病相互传变的途径3经络是内脏病变反映到躯体的途径经络是内脏病变反映到躯体的途径(二)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二)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

29、疗1指导疾病的诊断指导疾病的诊断痛在前额阳明经;痛在两侧少阳经;头痛痛在头后部及项部太阳经;痛在巅顶厥阴肝经与督脉经。 两胁疼痛,多为肝胆疾病两胁疼痛,多为肝胆疾病伤寒论的六经分证伤寒论的六经分证2指导临床治疗指导临床治疗(1)循经取穴:)循经取穴:针针灸灸疗疗法法与与按按摩摩,调调整整经经络络气气血血的的功功能能活动,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活动,从而达到治疗目的。(2)药物归经:如同是治头痛药)药物归经:如同是治头痛药太阳经羌活太阳经羌活阳明经白芷阳明经白芷 少阳经少阳经 柴胡柴胡 同是泻火药:同是泻火药: 黄连黄连 泻心火泻心火 黄芩黄芩 泻肺火、大肠火泻肺火、大肠火 柴胡柴胡 泻肝胆、三焦火

30、泻肝胆、三焦火 白芍白芍 泻脾火泻脾火 知母知母 泻肾火泻肾火 木通木通 泻小肠火泻小肠火 石膏石膏 泻胃火泻胃火引经报使:引经报使:引经:即某些药物能引导其它药物引经:即某些药物能引导其它药物选择性地治疗某经、某脏的病。选择性地治疗某经、某脏的病。 汤汤液液本本草草细细辛辛:“太太阳阳经经则则羌羌活活,少少阴阴则则细细辛辛,阳阳明明则则白白芷芷,厥厥阴则川芎、吴萸,阴则川芎、吴萸, 少阳则少阳则 柴胡柴胡”报使:略同药引。因方剂不同而分报使:略同药引。因方剂不同而分别选用。别选用。如以酒为引:取其活血引经;如以酒为引:取其活血引经;以姜为引,取其走表散寒以姜为引,取其走表散寒以大枣为引,取其补血健脾以大枣为引,取其补血健脾以莲子为引,取其清心养胃和脾。以莲子为引,取其清心养胃和脾。一一. .名词解释名词解释经络经络十二经别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十二皮部别络别络孙络孙络浮络浮络十二经脉之海十二经脉之海任主胞胎任主胞胎一源而三岐一源而三岐循经取穴循经取穴头为诸阳之会头为诸阳之会奇经八脉奇经八脉阳脉之海阳脉之海阴脉之海阴脉之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