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第二章 中国地理 第1讲 中国的主要地区课件 鲁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第二章 中国地理 第1讲 中国的主要地区课件 鲁教版(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区域地理高三总复习第1讲中国的主要地区知识梳理区域地理第二章中国地理(1)位置范围: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秦岭、淮河以北,即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北部地区。(2)地形区: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c黄土高原。图中a三江平原、b松嫩平原。(3)气候:大部分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从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地区,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4)农业:多为旱地,以小麦、大豆为主,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知识梳理微专题一北方地区(5)资源:煤、铁、石油资源丰富。图中d鞍山铁矿,e大同煤矿,f胜利油田,g大庆油田。(6)工业: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重工业基地辽中
2、南工业基地。城市工业g石油工业、h机械制造工业。(7)交通:经过济南的南北铁路干线是京沪线,经过石家庄的南北铁路干线是京广线。(8)城市:图中的h长春,i太原。知识梳理微专题一北方地区知识梳理微专题一北方地区气候地形河流资源跨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平原面积广阔水量小、季节变化大、汛期短、含沙量大,东北地区有春汛和夏汛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林业: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天然林区;水资源不足;煤、石油、天然气常规能源充足,铁矿丰富区域定位知识梳理微专题一北方地区人文地理特征农业旱地农业,东北一年一熟,华北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小麦、玉米、高粱、大豆、甜菜、棉花、花生、谷子及温
3、带水果工业辽中南重工业与京津唐综合性工业基地形成环渤海工业带;山西能源基地居民生活主食为面食,房屋墙厚防寒保暖,交通以铁路、公路为主,冬季溜冰生态问题华北旱涝、盐碱、风沙;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东北平原黑土流失、湿地破坏题组训练(2013北京文综)读图,回答1-3题。考向一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图中()A.甲地是中国日出最早的地方B.夏至日漠河有极昼现象C.大兴安岭为内、外流区分水岭D.松花江干流有凌汛现象2.东北平原()A.地势中间高,南北低B.冬冷夏热,伏旱严重C.农业实行小农场经营,精耕细作D.是中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3.20世纪50-70年代,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的
4、主要原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地处边疆,邻国人口迁入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A.B.C.D.题组训练考向一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013北京文综)读图,回答1-3题。题组训练读“我国某区域10积温分布图”,回答4-5题。考向二华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环境问题4.主要制约图中甲所在地形区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台风旱涝风沙滑坡盐碱A.B.C.D.5.下列关于图中西部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喀斯特发育的高原地区B.位于中温带半湿润地区C.河流水量较小、含沙量大D.位于非季风区题组训练考向二华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环境问题(1)位置范围:东部季风区南部,秦岭淮
5、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2)地形:平原、高原、盆地、丘陵交错分布,图中a南岭(山脉),b武夷山(山脉)。(3)气候:大部分为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4)农业:多水田,以种植水稻、油菜为主,一年两熟至三熟。知识梳理微专题二南方地区(5)资源:有色金属和水能资源丰富。图中e平果铝矿,f铜仁汞矿,g攀枝花铁矿。(6)工业:h沪宁杭为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i珠江三角洲是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7)交通:从上海到昆明的铁路干线是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昆明至南宁的铁路干线为南昆线。(8)城市:图中的c武汉,d成都。知识梳理微专题二南方地区知识梳理微专题二南方地区气
6、候地形河流资源跨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山地、丘陵为主,平原小而分散水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水能丰富、中下游航运价值大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冬季温暖少雨,夏季高温多雨林业:主要分布在西南、东南山区,茶、油桐、毛竹、杉树、樟树繁多;水资源丰富;常规能源缺乏,水能丰富,有色金属矿丰富区域定位人文地理特征农业水田农业,一年两熟到三熟,渔业发达水稻、油茶、甘蔗、茶叶、天然橡胶、亚热带和热带水果的重要产区工业长江中下游工业带;南部沿海外向型工业带;西南地区轻纺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发达;“珠三角”工业基地居民生活主食为大米;房屋屋顶坡度大,利于排水;龙舟竞赛、游泳生态问题洪涝灾害、水体污染、酸雨、“红
7、漠化”“石漠化”知识梳理微专题二南方地区题组训练(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左图中a、b分别示意该地速生桉种植前、后的变化。考向西南地区的环境问题(1)读图a,分析当地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及过程。原因:山坡上的天然次生林和灌丛能涵养水源。过程:截留大气降水,减缓地表径流,增加雨水下渗,(在山地形成水分蓄积地带,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水)为沼泽提供稳定的水源。题组训练考向西南地区的环境问题(2)
8、读图b,分析种植速生桉后当地其他植被的变化及原因。(3)简述我国西南地区引种速生桉发展造纸业的理由。(4)就降水条件简述我国西南地区不适宜大面积种植速生桉的原因。植被变化:天然次生林和灌丛退化;沼泽萎缩。原因:速生桉大量消耗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速生桉适应性强,成材快,是良好的造纸原料。发展造纸业能增加就业,创造产值,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我国西南地区属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低于热带雨林区;(有旱、雨季之分,)旱季时间较长,降水较少。(1)位置范围: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北。(2)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图中的a内蒙古高原,b天山(山脉),c塔里木盆地。(3)气候:
9、属温带大陆性气候,从东向西自然景观依次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知识梳理微专题三西北地区(4)农业:在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和天山山麓发展了灌溉农业;该地区为我国主要牧区,内蒙古主要为温带草原牧场,新疆为山地牧场。(5)资源:本区具有全国意义的资源有煤炭、石油、稀土等。(6)城市:d呼和浩特、e乌鲁木齐。(7)交通:第二亚欧大陆桥的兰新铁路经过本区。知识梳理微专题三西北地区知识梳理微专题三西北地区气候地形工业内蒙古高原、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天山、河西走廊、宁夏平原、河套平原、贺兰山、阴山有利: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不利:降水不足;严重干旱,水源有限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全年
10、降水少陇海兰新工业带西段:钢铁、冶金、纺织、航天等工业部门区域定位农业环境问题荒漠化、沙尘暴知识梳理微专题三西北地区农业灌溉灌溉农业绿洲农业1.西北地区灌溉农业和绿洲农业的异同点半干旱、半湿润地区,降水较少,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发育需求,采用滴灌、喷灌或河湖水灌溉共同点:干旱地区降水少、蒸发量大;干旱地区“有水就有田,无水则无地”干旱、半干旱地区引水灌溉,如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具备完善的灌溉设施专指干旱荒漠中,水源丰富(井、泉、河湖水、高山冰雪融水)可供灌溉的山麓地带,土壤肥沃,田野相连,或称绿洲灌溉农业知识梳理微专题三西北地区2.天山南北的垂直差异及原因南坡自然带分布的海拔高南坡为阳坡,温度高
11、;北坡雪线低,有森林分布北坡为阴坡,气温低,蒸发弱,且为迎风坡,来自大西洋、北冰洋的水汽形成地形雨,降水多,湿度大。1.影响该河干流区日蒸发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土层厚度和植被覆盖率B.太阳辐射和土层厚度C.植被覆盖率和水分条件D.水分条件和太阳辐射2.该河最有可能是()A.塔里木河B.松花江C.淮河D.珠江题组训练考向一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考向一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2012福建文综)下图为中国某河干流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日蒸发量和日蒸发总量(各类用地面积与其日蒸发量的乘积)。读图,回答1-2题。3.最适合形成天然绿洲的地带是()A.B.C.D.4.该区域河流水文特征是()A.夏季流量小B.
12、补给以降水为主C.水量向下游增大D.径流年际变化小题组训练考向一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下图为“我国某盆地的局部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题组训练考向二西北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5.(2010广东文综)E市位于内蒙古西南部,自然资源丰富,以羊(羊毛和羊绒制品)、煤(煤炭)、土(稀土)、气(天然气)著称。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材料二2008年E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构成。材料一1990-2005年E市土地利用类型变化。题组训练考向二西北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2)与1990年相比,2005年该市建设用地面积_。对此变化合理的解释是_。(1)该市2005年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
13、是_,19902005年变化幅度 最 大 的 土 地 利 用 类 型 是 _。 该 市 主 要 的 自 然 带 类 型 是_。(3)影响该市“羊”产业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是_。2008年该市的支柱工业部门是_。草地林地温带草原带增加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原料煤炭开采业题组训练考向二西北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5)据报道,该市在距老城区22km的地方,建成了一个可以容纳100万人的豪华新城区,现入住人口不足3万,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简要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4)该市规划了一个工业园区,拟引进图中的三类工业部门,从产业链构建的角度考虑,你认为应选择哪三类?为什么?三类工业部门:电力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供
14、应业)、炼焦及石油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理由:充分利用当地资源;考虑工业部门之间的前后向联系,增加产品附加值;共享技术及基础设施,降低成本。城市规划超前;配套设施不足;交通不便;居民住房购买力不足。(1)位置范围:横断山脉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南。(2)地形区:图中的a祁连山山脉,b巴颜喀拉山脉,c唐古拉山脉,柴达木盆地。(3)气候:典型特征是气温低(高寒)。(4)河流:图中的d金沙江,e黄河,f澜沧江。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三江”是指长江、黄河、澜沧江。知识梳理微专题四青藏地区(5)城市:g拉萨,h格尔木,i西宁。(6)交通:公路运输是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西宁至拉萨的铁路是青藏
15、铁路。(7)农业高寒牧业: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优良畜种。河谷农业分布: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农作物:青稞、小麦、豌豆知识梳理微专题四青藏地区知识梳理微专题四青藏地区气候地形工业柴达木盆地、青藏高原、昆仑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喜马拉雅山有利:日照时间长不利:热量不足高山气候,气候寒冷,降水稀少西宁(毛织);拉萨(皮革、毛毯);林芝(毛织)区域定位农业环境问题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不合理伐林、放牧、耕作,造成湿地退化题组训练考向一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特征(2010江苏地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甲青藏高原降水量分布图,图乙青藏高原地形剖面示意图。题组训练考向一青藏高原的自然环
16、境特征材料二青藏高原一般海拔在4500米以上,空气稀薄,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一般在-4C以下,高原上多山地冰川,是多条大河的发源地,植被以高寒荒漠为主,局部地区有高寒草原。东南边缘海拔较低的河谷中四季温暖,降水较多。(1)高原东南部适宜发展河谷农业,其有利条件是_。高原北部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是_,若过度发展可能带来的问题是_。热量、水分条件好畜牧业生态破坏题组训练考向一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特征(2)高原北部可开发利用的主要能源是_。东南部水能资源丰富,其原因是_。(3)我国在高原东部建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三江”是指_、_和澜沧江,建立该保护区的目的是_。太阳能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落差大长
17、江黄河保护水源地的生态系统基础落实练下图是“我国某地区气温、降水量和蒸发量年内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练出高分12345678910 11 12 131.该地区位于我国()A.华北地区B.华南地区C.青藏地区D.西南地区解析从气象资料来分析,该地最低气温在0以下,夏季高温,为温带季风气候,选项A项正确。A12345678910 11 12 132.有关该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植被为常绿阔叶林B.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C.农业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D.一年中春季最干旱解析华北地区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河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农业耕作制度是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春季农业生产需水量大,
18、春旱最突出。D12345678910 11 12 13下图为“2010年我国甲、乙、丙、丁四个省级行政区的用水结构图”。读图回答34题。12345678910 11 12 133.甲、乙、丙、丁代表的行政区最可能是()A.北京、上海、广西、新疆B.上海、广西、北京、新疆C.广西、新疆、上海、北京D.新疆、北京、上海、广西解解析析北京生活用水比重最大,上海工业用水比重最大,新疆农业用水比重最大。据此判断甲、乙、丙、丁代表城市。A12345678910 11 12 134.据图,可以判断()A.甲地生活用水比例高与该地喀斯特地貌广布有关B.乙地工业用水比例高是由于该地高科技工业发达C.生态用水比例
19、丙地小于丁地说明丙地生态用水量小于丁地D.丁地农业用水比例高于其他三地与丁地干旱的气候有关解析北京生活用水比重最大,上海工业用水比重最大,新疆农业用水比重最大。据此判断甲、乙、丙、丁代表城市。D12345678910 11 12 13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各具特色,区域间自然特征差异显著,并且影响到人类的生产活动。据此回答56题。5.从东部季风区到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再到青藏高寒区()区域面积依次减少,人口比重依次减小冬季气温逐渐升高,年降水量逐渐减少人类活动逐渐减弱,自然生态变化逐渐减小土壤发育程度降低,生物种类由多到少再到较多A.B.C.D.12345678910 11 12 13解析由东部季风区到
20、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再到青藏高寒区,面积、人口比重都递减;年降水量最少的地区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冬季气温最低的地区位于东部季风区;土壤发育程度降低,生物种类是由多到少;人类活动逐渐减弱,自然生态变化逐渐减小。答案A12345678910 11 12 136.新疆瓜果特别甜,原因是()A.云量多,光照弱,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B.降水少,瓜果水分含量少,糖分高C.昼夜温差大,营养物质消耗少,糖分积累多D.晴天多,云量少,温差不大,有利于作物生长解析新疆地处内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云量少,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利于瓜果中糖分的积累。C12345678910 11 12 13读“2014年我国甲、乙两省区部
21、分农作物的播种面积(千公顷)比较表”,回答78题。能力提升练地区稻谷小麦甘蔗甜菜甲80.9418.736.3乙334.769.912345678910 11 12 137.甲、乙两省区分别是()A.内蒙古、海南B.山东、广东C.安徽、宁夏D.黑龙江、上海解析从甲、乙两省区农业种植结构上看,甲省区以小麦为主,适宜甜菜种植,甜菜喜温凉,判断甲为选项中的内蒙古或黑龙江;乙省区以稻谷为主,种植甘蔗,甘蔗在我国种植的北界是四川盆地,故广东与海南符合题意。综上A选项正确。A12345678910 11 12 138.甲省区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是()A.多沼泽地B.水资源不足C.多泥石流D.多台风解析内蒙古地
22、处我国西北内陆,气候干旱,制约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水资源不足。B12345678910 11 12 13受台风“菲特”影响,2013年10月6日20时7日20时杭州某气象站累积雨量达246.4毫米。阅读材料和图,完成911题。12345678910 11 12 139.下列城市中的年平均降水量,与杭州24小时雨量(246.4毫米)最接近的是()A.太原B.巴黎C.乌鲁木齐D.新奥尔良解析乌鲁木齐地处大陆内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全年降水量少,与杭州24小时雨量最接近。C12345678910 11 12 1310.10月6日16时18时,在浙西北某地形区(如图)沿MN公路驾车行驶的驾驶
23、员发现,途经MP路段时是暴雨,途经NP路段时是小雨;两地降水差异较大的原因,可能是()A.MP路段离台风中心近,雨量大B.MP路段位于迎风坡,以地形雨为主C.NP路段位于锋面的暖空气一侧,雨量小D.NP路段吹来自台风中心的偏南风,雨量小解析在汽车行进时段,该地位于台风的西部,MP路段位于山地,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降水量大,NP路段地势相对平坦,降水量较小。B12345678910 11 12 1311.图中浙西北山区在这次台风过程中,最有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是()A.洪水B.滑坡C.风暴潮D.果园被大风摧毁解析山地地形起伏大,受台风降水影响,可能引发滑坡等地质灾害。B12345678910 11
24、12 13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喀什是我国最西端的一座城市,也是我国第六个经济特区,“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与周边国家经济互补性强,是祖国向西开放的门户。12345678910 11 12 13材料二新疆区域简图和喀什、伊宁气候资料图。12345678910 11 12 13(1)比较伊宁和喀什两地的气候差异。解析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进行比较。答案降水:喀什年降水量较小,伊宁年降水量较大。气温:伊宁冬夏气温均低于喀什。(2)根据图文资料,分析喀什成为经济特区的优势条件。解析从地理位置、交通、资源等方面进行分析。答案地理位置优越,与多国接壤,有利于开展边境贸易;交通便利;邻近塔里木盆
25、地;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12345678910 11 12 13(3)简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城市和交通分布特点及主要原因。解析结合图示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城市和交通分布在盆地周围绿洲地带;从地形、水源、土壤和人口等方面说明原因。答案分布在盆地周围绿洲地带(山前洪积冲积扇地带或山麓地带)。地形平坦;水源较丰富;土地条件好;人口集中。12345678910 11 12 1313.读“我国东北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2345678910 11 12 13(1)请描述图中ABC年降水量的空间变化状况。答案从A到B年降水量逐渐减少;从B到C年降水量先增加后减少。(2)简要分析B所在地区形成沼泽地的自
26、然条件。答案地势低,排水不畅;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微弱。12345678910 11 12 13(3)B所在地区某地为提高本地粮食转化率,拟发展舍饲养畜业。该地某中学的地理研究性小组结合所学的农业区位因素等知识,对家乡农区舍饲养畜业产业化进行可行性分析,他们计划采用走访调查的方法开展课题研究。试写出该小组拟定的走访调查的主要内容。答案当地农民饲养的主要牲畜品种及收入情况;饲料加工业的发展状况;牲畜的疫病研究及防疫状况;当地及附近地区对畜产品的市场需求情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发展状况。12345678910 11 12 13解析解答该题应把握以下关键的三个条件:该区主体范围界于40N52N之间,纬度偏高,地势平坦.地广人稀;由图示等降水量线分布形势并结合等值线读图原则知B地降水量小于400毫米;对任何一个区域舍饲养畜业产业化的可行性分析,都必须从生产准备、生产过程及产品销售三阶段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论证。12345678910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