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自激及消除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78863576 上传时间:2024-08-25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5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自激及消除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自激及消除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自激及消除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自激及消除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自激及消除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自激及消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自激及消除(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自激振荡及消除方法一、自激振荡产生的原因及条件一、自激振荡产生的原因及条件二、负反馈放大电路稳定性的分析二、负反馈放大电路稳定性的分析三、负反馈放大电路稳定性的判断三、负反馈放大电路稳定性的判断四、消除自激振荡的方法四、消除自激振荡的方法一、自激振荡产生的原因及条件1.1.现象:现象: 输入信号为输入信号为0 0时,输出有一定幅值、一定时,输出有一定幅值、一定频率的信号,称电路产生了自激振荡。频率的信号,称电路产生了自激振荡。 负反馈放大电路自激振荡的频率在低频段负反馈放大电路自激振荡的频率在低频段或高频段。或高频段。2. 原因原因 在低频段或高频段,若存在一个频率在低频段或高

2、频段,若存在一个频率f0,且当且当 f f0 时时附加相移为附加相移为,则则对对 f =f0 的信号,净输入量是输入量与反馈量之和。的信号,净输入量是输入量与反馈量之和。 在电扰动下,如合闸通电,必含有频率为 f0 的信号,对于f = f0 的信号,产生正反馈过程 输出量逐渐增大,直至达到动态平衡,电路产生输出量逐渐增大,直至达到动态平衡,电路产生了自激振荡。了自激振荡。3. 自激振荡的条件自激振荡的条件 由于电路通电后输出量有一个从小到大直至稳幅的由于电路通电后输出量有一个从小到大直至稳幅的过程,起振条件为过程,起振条件为二、负反馈放大电路稳定性的分析设反馈网络为电阻网络设反馈网络为电阻网络

3、则则附加相移由放大电路决定附加相移由放大电路决定因没有满足相位条件的频率,故引入负反馈后不可能振荡。因没有满足幅值条件的频率,故引入负反馈后不可能振荡。对于产生180附加相移的信号频率,有可能满足起振条件,故引入负反馈后可能振荡。对于单级放大电路对于单级放大电路:对于两级放大电路对于两级放大电路:对于三级放大电路对于三级放大电路:什么样的放大电路引入负反馈后容易产生自激振荡?什么样的放大电路引入负反馈后容易产生自激振荡? 三级或三级以上的放大电路引入负反馈后有可能产生自激振荡 放大电路的级数越多,引入的负反馈越放大电路的级数越多,引入的负反馈越深,产生自激振荡的可能性越大。深,产生自激振荡的可

4、能性越大。 环路放大倍数AF越大,越容易满足起振条件,闭合后越容易产生自激振荡。三、负反馈放大电路稳定性的判断使环路增益下降到0dB的频率,记作fc;使AF(2n1) 的频率,记作f0。fcf0电路不稳定电路不稳定fcf0电路稳定电路稳定稳定裕度fcf0电路稳定电路稳定电路稳定电路稳定Gm幅值裕度幅值裕度m相位裕度相位裕度 Gm10dB,且,且m45,负反馈放大负反馈放大电路才具有可靠的稳电路才具有可靠的稳定性。定性。四、消除自激振荡的方法1. 简单滞后补偿简单滞后补偿常用的方法为滞后补偿方法。设放大电路为直接耦合方式,反馈网络为电阻网络。 在最低的上限频率所在回路加补偿电容。补偿电容补偿电容 滞后补偿法是以频带变窄为代价来消除自激振荡的。滞后补偿法是以频带变窄为代价来消除自激振荡的。2. RC 滞后补偿:滞后补偿:在最低的上限频率所在回路加补偿。RC 滞后补偿与简单滞后补偿比较简单补偿后简单补偿后的幅频特性的幅频特性RC滞后补偿后滞后补偿后的幅频特性的幅频特性补偿前补偿前 滞后补偿法消振均以频带变窄为代价,滞后补偿法消振均以频带变窄为代价,RC滞后补偿较简单滞后补偿较简单电容补偿使频带的变化小些。电容补偿使频带的变化小些。 为使消振后频带变化更小,可考虑采用超前补偿的方法。为使消振后频带变化更小,可考虑采用超前补偿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