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乡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化学第1次月考模拟卷(含解析)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78852793 上传时间:2024-08-25 格式:PDF 页数:27 大小:3.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新乡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化学第1次月考模拟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河南省新乡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化学第1次月考模拟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河南省新乡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化学第1次月考模拟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河南省新乡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化学第1次月考模拟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河南省新乡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化学第1次月考模拟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新乡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化学第1次月考模拟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新乡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化学第1次月考模拟卷(含解析)(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新乡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化学第1 次月考模拟卷一、单 选 题 ( 共 14分)1. ( 1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下列工艺品的制作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 . 烧制陶瓷 B . 制作剪纸 C . 捏制泥狗 D . 编织中国结2. ( 1 分)中原地区物产丰富。下列食材或食品中富含维生素的是( )A . 通许小麦 B . 石桥酥梨 C . 叶县岩盐 D . 道口烧鸡3. ( 1 分)运输烧碱的车辆应张贴的危险化学品标志是( )4. ( 1 分)2022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 共建清洁美丽世界” 。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 . 大量使用一次性筷子B . 农作物

2、秸秆任意焚烧C . 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水中D . 将可回收废弃物分类处理5. ( 1分)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下列关于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水与冰块混合得到纯净物B . 地球上的水资源十分丰富,但淡水资源紧缺C . 软水是指不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D . 电解水时,电源正、负极分别产生氧气、氢气6 .( 1 分) 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 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 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7 . ( 1 分)金属材料的应用和发展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下列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A.塑料灯罩 B.玻璃窗户 C.合成橡胶 D.纯铜电线8 . ( I分)经 “ 敲打”合成的三

3、角烯( C 2 2 H l 4 ) ,其分子具有良好的对称性,在量子计算、量子信息处理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三角烯属于无机物B.三角烯由3 6 个原子构成C.三角烯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 7 8D.三角烯中碳、氢元素的质量之比为1 1 : 79 . ( 1 分)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下列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一组是( )A .氯化钠和水 B.铁和硫酸铜C.氮气和二氧化碳 D.汞和氨气1 0. ( 1 分)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到的一种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氧化物中均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B.酸在水中能解离出H + , 但含氢元素

4、的物质不一定是酸C.离子都带电荷,所以带电荷的微粒一定是离子D.燃烧会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1 1 . ( 1分)我国北斗导航卫星系统使用了星载氢原子钟。氢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下列有关氢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元素符号为HC.相对原子质量为1 . 008B.原子序数为1D.原子中的中子数为11 2 . ( 1 分)鉴别下列物质所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A .硝酸钱和氯化核一取样,分别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B.涤纶和羊毛一取样品灼烧,闻气味C.生铁和纯铁一相互刻画,观察划痕的深浅D.硬水和软水一取样,分别加入肥皂水,振荡,观察产生泡沫的多少1 3 . ( 1分)

5、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B CA .开始时应先通入一氧化碳,再点燃酒精喷灯加热B.装置A 处的现象为固体粉末由红棕色逐渐变为黑色C.参加反应的氧化铁和一氧化碳的质量比为4 0: 7D.实验装置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吸收和检验二氧化碳并收集一氧化碳1 4 . ( 1 分)已知一包镁粉中含有两种杂质,小明同学取2 . 4 g 该粉末,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得到0. 2 g 氢气,则该样品中的杂质可能是( )A .铁和锌 B.铝和锌 C.锌和铜 D.铁和铜二、填 空 题 ( 共 16分)1 5 . ( 3分)用化学用语填空:空气中体积

6、分数约为7 8 % 且常用作保护气的是 ;应用 广 泛 且 较 清 洁 的 燃 料 是 ;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 的 化 学 式 为。1 6 . ( 3分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4 0 时,甲和乙的溶解度均为; 5 0 时,在 1 0 0 g 水中加入7 0 g 甲,充分搅拌溶解,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写出计算式即可) ;若 将 6 0 时等质量的甲和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4 0 , 则析出的固体质量:甲 ( 选 填 “ 大于” 、“ 小于”或 “ 等于 )乙。1 7 . ( 2分)请结合如图所示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回

7、答下列问题。( 1 )若向滴有酚戟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稀盐酸至过量,则观察到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2 )反应前后不变的粒子是 ( 填粒子符号) 。1 8 . ( 2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制备氧气及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时,可观察到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都燃烧,而红磷未燃烧。锥形瓶中发生 的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 ;通过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实验现象,可说明燃烧需要满足的条件之一是1 9 . ( 2分)潜水艇常用过氧化钠( N a 2 O2 )吸收二氧化碳,同时生成一种盐并放出氧气,该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 。已知在相同条件下,Im

8、3 c o和 Im 3 c H 4 所含的分子数目相同。据此分析,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燃烧Im 3 c o和 C H 4 , 消耗氧气较多的是 o2 0 . ( 4分)A 、B 、C 、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 )若 A、C 是氧化物,D是相对分子质量为1 0 0 的一种白色固体,其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 0 % ,则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 ;( 2 )若A、C属于碱,B的俗名为纯碱,则C的化学式为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_ _ _ _ _ _( 3 )若A、C是元素组成相同的气态化合物, 则A、C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三、简 答 题 ( 共1

9、0分)2 1 . 请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1 ) 1 0 m L酒精与1 0 m 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 0 m L。( 2 )墙内开花墙外香。2 2. 向一定量的硝酸银、硝酸铝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溶液质量与加入锌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 )写出A点 时 发 生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 2 )当加入锌的质量在m i - m 2 g时,溶液的质量为什么会增加?2 3 .如图是某化学兴趣小组配制5 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 0 %的N a C l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 )指出图中的一处错误操作:O( 2 )配制时应选择 ( 选填“ 1 0

10、 ”、“ 5 0 ”或“ 1 0 0 ” ) m L的量筒量取所需要的水。( 3 )用上述图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o2 4 .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止水夹A B C( 1)写出用装置B 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2) 装置B 和 C 都能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相较于装置B ,装置C 的优点是什么?( 3)若用装置D 干燥氢气,请将装置D 中的导管补画完整。四、综合应用题(1( ) 分)2 5 .酸、碱、盐在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1)在实验室中常用浓硫酸作干燥剂,是利用了浓硫酸的 ( 填字母) 。a.腐蚀性b.吸水性c.氧化性d.酸性( 2)用 稀 盐 酸

11、 除 铁 锈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 ( 3)如 图 1所示,向充满C02气体的烧瓶中,注 入 100mL饱和氢氧化钠溶液,关闭活塞;连接压强传感器,观察到烧瓶内气压变化图像如图2 所示。压强IcPa用文字描述烧瓶内压强减小的原因。如何确定反应后烧瓶中溶液是否还含有N aO H ?( 请叙述操作、现象、结论)(4)从海水得到的粗盐中往往含有泥沙和氯化钙、氯化镁、硫酸钠等杂质,某化学兴趣小 组 取 少 量 粗 盐 样 品 在 实 验 室 进 行 了 如 下 实验:粗盐加水操作依次加入过量的BaCb、NaOH和NxCCh溶液- - - - - - - - - - - - - -,操作操作中用到

12、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按照上图所示实验流程,加入过量的碳酸钠的目的是什么?写出加入稀盐酸后所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o ( 写出一个即可)( 5)食用碱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其中含少量氯化钠。取一定质量某品牌食用碱样品投入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水,搅拌后加入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1.1% 的氯化钙溶液,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则该品牌食用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多少?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 选 题 ( 共 14分)1. ( 1 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下列工艺品的制作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 . 烧制陶瓷 B . 制作剪纸 C . 捏制泥狗 D . 编织中国结【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

13、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烧制陶瓷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B、制作剪纸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C、捏制泥狗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D、编织中国结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 ( 1 分)中原地区物产丰富。下列食材或食品中富含维生素的是(

14、 )A . 通许小麦 B . 石桥酥梨 C . 叶县岩盐 D . 道口烧鸡【 分析】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通许小麦粉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 A 错误。B、石桥酥梨中富含维生素,故 B 正确。C、叶县岩盐中富含无机盐,故 C 错误。D、道口烧鸡中富含蛋白质,故 D 错误。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3. ( 1 分)运输烧碱的车辆应张贴的危险化学品标志是( )A.腐 馋 品B.【 分析】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结合图中所示标志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15、即可。【 解答】解:A、图中所示标志是腐蚀品标志,故正确;B、图中所示标志是爆炸品标志,故错误;C、图中所示标志是有毒品标志,故错误;D、图中所示标志是易燃固体标志,故错误。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氢氧化钠的性质、各个标志所代表的含义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4. ( 1 分)2022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 共建清洁美丽世界” 。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 . 大量使用一次性筷子B . 农作物秸秆任意焚烧C . 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水中D . 将可回收废弃物分类处理【 分析】根据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以及防治措施来分析解答。【 解答】 解: A、 大量使用一次性筷子就需要大量砍伐树木

16、, 浪费大量的资源, 不合题意;B、农作物秸秆任意焚烧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和有害气体而加重空气污染,不合题意;C、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水中会造成水体污染,不合题意;D、将可回收废弃物分类处理既能节约资源,又能缓解环境污染,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等,难度不大。5. ( 1分)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下列关于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水与冰块混合得到纯净物B . 地球上的水资源十分丰富,但淡水资源紧缺C . 软水是指不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D . 电解水时,电源正、负极分别产生氧气、氢气【 分析】A、根据物质的组成分析;B、根据水资源

17、的状况分析;C、根据软水的定义分析;D、根据电解水的结论分析。【 解答】 解:A、水与冰块混合得到物质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 A 正确;B、地球上的水资源十分丰富,但淡水资源紧缺,我们应爱护水资源,故 B 正确;C、软水是指不含或含有少量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故 C 错误;D、电解水时,电源正、负极分别产生氧气、氢气,故 D 正确。故选:C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水的知识,难度不大,加强有关水的知识的归纳和学习即可分析解答。6 .( 1 分) 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 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 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分析】根据常见实验操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18、 解答】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 两查、两禁、一不可” ,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取用粉末状药品时,应将试管横放,将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曹伸入试管底部,然后将试管直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 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工,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3故选:Ao【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7

19、 . ( 1 分)金属材料的应用和发展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下列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A.塑料灯罩 B.玻璃窗户 C.合成橡胶 D.纯铜电线【 分析】根据材料的分类来分析,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 解答】解:A、塑料是一种有机合成材料,不合题意;B 、玻璃是一种无机非金属材料,不合题意;C、合成橡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不合题意;D、纯铜是一种金属单质,属于金属材料,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材料的分类,解答这类题目时、 要熟记和理解金属材料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8 . ( 1分)经 “ 敲打”合成的三角烯( C 2 2 H l 4 ) ,其分子具有良好的对称性,在量子计算、量子信息处

20、理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三角烯属于无机物B.三角烯由3 6 个原子构成C.三角烯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 7 8D.三角烯中碳、氢元素的质量之比为1 1 : 7【 分析】 A、 根据有机化合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 简称有机物( 碳的氧化物、 碳酸盐、碳酸等除外) ,进行分析判断。B 、根据三角烯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判断。D、 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 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X原子个数之比, 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三角烯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选项说法错误。B 、 三角烯是由三角

21、烯分子构成的,1 个三角烯分子由3 6 个原子构成, 故选项说法错误。C、三角烯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 2 X 2 2 + 1 X 1 4 = 2 7 8 , 故选项说法正确。D、三角烯中碳、氢元素的质量之比为( 1 2 X 2 2 ) : ( 1 X 1 4 ) W 1 1 : 7,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 o【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有关计算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9 . ( 1 分)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下列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一组是( )A . 氯化钠和水 B . 铁和硫酸铜C . 氮气和二氧化碳 D . 汞和氢气【 分析】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

22、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包括气态的非金属单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 、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水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B、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硫酸铜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C 、 氮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氮分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23、D、汞属于金属单质,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氨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是由氢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正确。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0. ( 1分)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到的一种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氧化物中均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B . 酸在水中能解离出H + ,但含氢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酸C . 离子都带电荷,所以带电荷的微粒一定是离子D . 燃烧会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分析】A 、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

24、氧元素的化合物。B、根据酸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进行分析判断。C 、根据带电荷的微粒,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燃烧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 A、 氧化物中均含有氧元素, 但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 如C2H5OH,故选项推理错误。B、酸在水中能解离出H + ,但含氢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酸,如可能是氢氧化钠等,故选项推理正确。C、离子都带电荷,但带电荷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也可能是质子、电子等,故选项推理错误。D、燃烧会发光放热,但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发光、放热,故选项推理错误。故选:B o【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

25、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1 1 .( 1分)我国北斗导航卫星系统使用了星载氢原子钟。氢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下列有关氢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相对原子质量为1 . 0 0 8 D.原子中的中子数为1【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元素符号为 H,故选项说法正确。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

26、,即氢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 , 故选项说法正确。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 . 0 0 8 , 故选项说法正确。D、氢原子中没有中子,故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 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 2 . ( 1 分)鉴别下列物质所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硝酸核和氯化筱一取样,分别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B . 涤纶和羊毛一取样品灼烧,闻气味C . 生铁和纯铁一相互刻画,观察划痕的深浅D . 硬水和软水一取样,分别加入肥皂水,振荡,观察产生泡

27、沫的多少【 分析】A、根据镀盐的性质分析;B、根据涤纶和羊毛灼烧时的现象分析;C、根据比较硬度的方法分析;D、根据硬水和软水的区别方法分析。【 解答】解:A、取样,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都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无法鉴别 , 故 A 错误;B、取样,通过灼烧,有烧焦羽毛气味的为羊毛,则另一种为涤纶,故 B 正确;C、相互刻画,观察划痕的深浅,有刻痕是纯铁,则另一种是生铁,故 C 正确;D、取样,分别加入肥皂水,振荡,观察产生泡沫的多少,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故 D 正确。故选:A。【 点评】根据物质性质的差别,分析所提供的试剂或方法是否能利用所要区别物质的性质差别,恰好利用了性质差

28、别的试剂或方法就可以完成物质的区分.13. ( 1 分)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 开始时应先通入一氧化碳,再点燃酒精喷灯加热B . 装置A 处的现象为固体粉末由红棕色逐渐变为黑色C . 参加反应的氧化铁和一氧化碳的质量比为40: 7D . 实验装置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吸收和检验二氧化碳并收集一氧化碳【 分析】A、根据实验操作的正确步骤来分析;B、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C、根据化学方程式来分析计算;D、根据氢氧化钙的性质来分析。【 解答】解:A、开始时应先通入一氧化碳,排出装置中的空气,后预热玻璃管,以防止发生爆炸,该选项说法正确:B 、实

29、验 中 A 处,高温条件下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粉末由红棕色逐渐变为黑色,该选项说法正确;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 e 2 O 3 + 3 C O向 2 F e + 3 c 0 2 , 参加反应的氧化铁和一氧化碳的质量比为1 6 0 : 8 4 = 4 0 : 2 1 W 4 0 : 7 ,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 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 因此实验装置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吸收和检验二氧化碳并收集一氧化碳,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 o【 点评】实验室中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制铁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注意实验前先通一氧化碳再点燃酒精喷灯,实验

30、结束后先熄灭酒精喷灯再停止通一氧化碳。1 4 . ( 1 分)已知一包镁粉中含有两种杂质,小明同学取2.4g 该粉末,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得到0 .2g 氢气,则该样品中的杂质可能是( )A . 铁和锌 B . 铝和锌 C . 锌和铜 D . 铁和铜【 分析】由镁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 g + H2SO 4= M g SO 4+ H 2 t 可知,每 24 份质量的镁与足量稀硫酸反应能生成2 份质量的氢气,则 2.4g 的镁与稀硫酸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等于0 .2g ;由铝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A1 + 3 H 2s O 4= A1 2 ( S0 4) 3 + 3 H

31、2 t 可知,每 1 8 份质量的铝与足量稀硫酸反应能生成2 份质量的氢气,则 2.4g 的铝与稀硫酸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大于0 .2g ;由锌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Zn+ H 2s O 4= ZnSO 4+ H 2 t 可知, 每 65 份质量的锌与足量的稀硫酸完全反应能生成2 份质量的氢气,则 2.4g 的锌与稀硫酸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小于0 .2g ;由铁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 + H2SO 4= Fe SO 4+ H2 t 可知,每 5 6份质量的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完全反应能生成2 份质量的氢气,则 2.4g 的铁与稀硫酸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小于0 .2g :据此分析解答。

32、【 解答】 解: A 、 由分析可知, 2.4g 的锌与稀硫酸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小于0 .2g , 2.4g的铁与稀硫酸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小于0 .2g ,则该样品中的杂质不可能是铁和锌,故选项错误。B 、由分析可知,2.4g 的锌与稀硫酸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小于0 .2g , 2.4g 的铝与稀硫酸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大于0 .2g ,则该样品中的杂质可能是铝和锌,故选项正确。C 、由分析可知,2.4g 的锌与稀硫酸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小于0 .2g ,而铜和稀硫酸不反应,则样品中的杂质不可能是锌和铜,故选项错误。D 、由分析可知, 2.4g 的铁与稀硫酸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

33、小于0 .2g ,而铜和稀硫酸不反应,则样品中的杂质不可能是铁和铜,故选项错误。故选:Bo【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金属的性质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二、填 空 题 ( 共16分)1 5 . ( 3分)用化学用语填空: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7 8 % 且常用作保护气的是 N 2 ;应用广泛且较清洁的燃料是CH 4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1 2O 3 .【 分析】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即可。【 解答】解: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7 8

34、% 且常用作保护气的是氮气,其化学式为N 2。应用广泛且较清洁的燃料是天然气,其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化学式为CH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氧化铝,氧化铝中铝元素显+ 3 价,氧元素显- 2 价,其化学式为A1 2O 3 。故答案为:N 2; CH 4; A1 20 3 O【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组成及化学式的书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1 6. ( 3分)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40 时,甲和乙的溶解度均为40g ; 5 0 时,在 1 0 0 g 水中加入7 0 g 甲,充分搅拌溶解,形

35、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一逸一X1 0 Q % ( 写出计算式即可) ;若 将 60 时等质量的甲和乙的饱和-60g+100g溶液降温至4( r c ,则析出的固体质量:甲 大 于 ( 选填“ 大于” 、 “ 小于” 或 “ 等于” )乙。【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而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乙大; 交点的含义; 有关的计算要正确;析出晶体质量大小的比较。【 解答】解:40时,甲和乙的溶解度均为40g ; 50时,甲的溶解度是60g ,在100g水中加入7 0g甲,充分搅拌溶解,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选一X 100%

36、 ;60g + 100g若将60时等质量的甲和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4 0 C ,则析出的固体质量:甲大于乙,因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乙大;故答案为:40g ;迤一X 1Q 0% :大于。60g + 100g【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17 . ( 2分)请结合如图所示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I )若向滴有酚酰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稀盐酸至过量,则观察到溶液颜色的变化是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 2 )反应前后不变的粒子是

37、 Na +和C 1。( 填粒子符号) 。【 分析】根据中和反应的实质、酚醐溶液的变色情况来分析。【 解答】解:( 1)碱性溶液能使酚儆溶液变红色,若向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儿滴酚醐溶液,溶液变成红色,然后再向其中滴入稀盐酸至过量,溶液显酸性,酸性溶液不能使酚酷溶液变色,则观察到溶液颜色的变化是由红色变成无色。( 2 )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反应前后不变的粒子是Na +和C 1,故答案为:( 1)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2 ) Na卡 和 C 1,【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中和反应的实质( 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生成水分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8 . ( 2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制备氧

38、气及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时,可观察到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都燃烧,而红磷未燃烧。锥形瓶中发M n O n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H202 2H2O+O2 t ;通过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实验现象,可说明燃烧需要满足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 白磷上臂- 红磷_ 铜片寻 羔 80七热水C -f R -一 - -白磷【 分析】根据锥形瓶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镐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结合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锥形瓶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锦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M n O n程式为:2 H2。2 2 H2O+O2 t。白磷、红

39、磷均是可燃物,均能与氧气接触,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可说明燃烧需要满足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答案为:MnOn2H2O2 2H2O+O2 t ;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燃烧的条件,掌握燃烧的条件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9. ( 2分) 潜水艇常用过氧化钠( Na2O2)吸收二氧化碳,同时生成一种盐并放出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0 2 。已知在相同条件下,Im 3 c o和Im3cH4所含的分子数目相同。据此分析,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燃烧I

40、m 3 co和C H %消耗 氧 气 较 多 的 是 甲 烷 。【 分析】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解答】 解:Na2O2和C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 2Na2co3+0 2;占燃 占燃由CO、C H 4燃 烧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分 别 为2 co + 02八必 2 8 2 , CH4+2O2八 *、CO2+2H2O 可知:2 c o 0 2、2cH44 02 .已知在相同条件下,Im 3 c o和Im3cH4所含的分子数目相同,则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燃烧In ?的C O与C H %消耗氧气较多的

41、是甲烷。故答案为:2Na2O2+2CO2-2Na2co3+0 2 ;甲烷。【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是中考热点之一。20 . ( 4分 )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 )若A、C是氧化物,D是相对分子质量为10 0的一种白色固体,其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 0% ,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0 2+Ca ( O H) 2=CaCO3 I +H2O ;( 2 )若A、C属于碱,B的俗名为纯碱,则C的化学式为 NaOH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0 3+Ca ( O H) 2=CaCO3 I +2Na

42、OH :( 3 )若A、C是元素组成相同的气态化合物,则A、C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分子构 成 不 同 。【 分析】( 1 )根据D的相对分子质量、含有金属元素,且质量分数为4 0% ,推断D为碳酸钙,然后再根据A与C为氧化物,分析回答;( 2 )根据常见碱中钙离子与刨离子可与碳酸根分析回答此题;( 3 )根据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微粒分析回答此题。【 解答】解:( 1 ) D相对分子质量为1 0 0 ,且金属元素质量分数为4 0 % ,符合碳酸钙的性质,所以D为碳酸钙,而A与C为氧化物,符合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的性质,因此A为二氧化碳,B为氢氧化钙,C为水,D为碳酸钙

43、,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沉淀符号,所以化学方程式为C O 2 + C a ( O H ) 2 = C a C O 3 J + H 2 O ;澄清石灰水溶质为氢氧化钙,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利用此性质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故答案为:C O 2 + C a ( O H ) 2 = C a C O 3 I + H 2 O ;( 2 ) A与C为碱,且B为纯碱( 碳酸钠的俗称) ,碳酸钠可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此 时A为氢氧化钙,B为碳酸钠,C为氢氧化钠,D为碳酸钙,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沉淀符号,所以化学方程式为N a 2 c O 3 + C a ( O H ) 2 =

44、C a C O s I+ 2 N a O H ;故答案为:N a O H ; N a 2 C O 3 + C a ( O H ) 2 = C a C O 3 I + 2 N a O H ;( 3 ) A、C是元素组成相同的气态化合物,常见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金属单质,而一氧化碳可以还原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碳则不可以,两种物质化学性质不同,而化学性质由分子决定,因此是两种物质分子构成不同;故答案为:分子构成不同。【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三、简 答 题 ( 共10分)2 1 . 请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生产、

45、生活中的现象。( 1 ) 1 0 m L酒精与1 0 m 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 0 m L。( 2 )墙内开花墙外香。【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 两小运间,同同不不” ,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1 ) 1 0 m L酒精和1 0 m 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 0 m L ,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答案为:分子之间有间隔。(2 )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具有花香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闻到花香的气味。故答案

46、为: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 两小运间,同同不不” )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2 2 .向一定量的硝酸银、硝酸铝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溶液质量与加入锌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 )写出A点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Zn+2AgNO3=Zn ( NO3) 2+2Ag 。( 2 )当加入锌的质量在m i-m 2 g时,溶液的质量为什么会增加?【 分析】向一定量的硝酸银、硝酸铝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金属活动性顺序是:铝锌铜银,则锌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硝酸银反应完后,锌再和硝酸

47、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 锌和硝酸铝不反应; 因为相对原子质量银锌铜,则锌和硝酸银反应时溶液质量减小,锌和硝酸铜反应时溶液质量增加: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 1 ) A点时发生的反应是锌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AgNO3=Zn ( NO3) 2+2Ag。( 2 )当加入锌的质量在mi - m2g时,此时锌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生成硝酸锌的质量大于反应硝酸铜的质量,所以溶液的质量会增加。故答案为:( 1 ) Zn+2AgNC) 3=Zn ( NO3) 2+2Ag;( 2 )锌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生成硝酸锌的质量大于反应硝酸铜的质量。【 点评】本题

48、主要考查金属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2 3 .如图是某化学兴趣小组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0 %的NaCl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 ) 指出图中的一处错误操作:图中祛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 。( 2 ) 配制时应选择 50 (选 填 “ 10”、“50” 或 “ 100”) m L的量筒量取所需要的水。( 3 ) 用上述图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 。【 分析】(1 ) 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 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解答。( 2 ) 根据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X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剂质量= 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

49、进行分析解答。(3 ) 根据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主要基本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 ) 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 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祛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2 ) 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X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 NaCl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50gX10% =5g;溶剂质量= 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50g-5g=45g (合 45mL)。从减小实验误差的角度去选择量筒的量程,量筒量程选择的依据有两点:一是尽量保证测量一次,二是量程要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配制时应选择m L的量筒量取所需要的水。( 3

50、 ) 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 NaCl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正确操作顺序是。故答案为:( 1 ) 图中硅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2) 50;( 3 ) 。【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主要实验步骤(计算、 称量、量取、溶解)、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4 .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A B C D(1 )写出用装置B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C a C O 3 + 2 H C l = C a C 1 2 + H 2 O + C O 2 t 。(2 )装置B和C都能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

51、碳, 相较于装置B ,装置C的优点是什么?(3 )若用装置D干燥氢气,请将装置D中的导管补画完整。【 分析】(1 )根据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来分析;(2 )根据装置B中的反应物无法脱离接触,而装置C可以通过关闭止水夹来使反应物脱离接触来分析;(3 )根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若用装置D干燥氢气,则氢气要通过浓硫酸来分析。【 解答】解:(1 )用装置B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是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 a C O3+ 2 H C l =C a C 1 2 + H2O + C O 2 t (2 )装置B和C都能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 置B中的反

52、应物无法脱离接触,而装置C可以通过关闭止水夹来使反应物脱离接触,则相较于装置B,装置C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3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若用装置D干燥氢气,则氢气要通过浓硫酸,所以装置D中的导管如图所示:L- - - - - - - - - - - - - - - - - 故答案为:(1 ) C a C O 3 + 2 H C l = C a C 1 2 + H 2 O + C O 2 t ;(2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31- - - - - - - - - - - - - - - - - 1【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室气体制取的原理和装置,熟练掌握气体的制取原理,了解确

53、定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原理及注意事项等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四、综合应用题(10分)2 5 .酸、碱、盐在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在实验室中常用浓硫酸作干燥剂,是利用了浓硫酸的 b ( 填字母) 。a.腐蚀性b.吸水性c.氧化性d.酸性( 2 )用稀盐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6HCl= 2FeC13+3H2O 。( 3)如 图I所示,向充满CO2气体的烧瓶中,注 入10 0 mL饱和氢氧化钠溶液,关闭活塞;连接压强传感器,观察到烧瓶内气压变化图像如图2所示。压强,kPa用文字描述烧瓶内压强减小的原因。如何确定反应后烧瓶中溶液是否还含有N a O H ?( 请叙述操作、现

54、象、结论)( 4 )从海水得到的粗盐中往往含有泥沙和氮化钙、氯化镁、硫酸钠等杂质,某化学兴趣小组取少量粗盐样品在实验室进行了如下实验:粗盐加水操作依次加入过量的BaCb、NaOH和NaiCCh溶液- - - - - - - - - - - - - -,操作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漏 斗 、烧杯。按照上图所示实验流程,加入过量的碳酸钠的目的是什么?写出加入稀盐酸后所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 a 2 CO 3 + 2 H Cl = 2 N a Cl + H 2 O + CO 2 t( 或 H Cl + N a O H =N a Cl + H 2 O ) 。( 写出一个即可)( 5 )食用碱

55、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其中含少量氯化钠。取一定质量某品牌食用碱样品投入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水,搅拌后加入2 0 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 1 . 1 %的氯化钙溶液,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则该品牌食用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多少?【 分析】( 1 )根据浓硫酸的特性进行分析;( 2 )铁锈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铁,稀盐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 3 ) 图1中烧瓶中,根据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导致烧瓶内压强减小的规律进行分析;碳酸钠与氯化钢或氯化钙反应产生白色沉淀,而氢氧化钠与氯化钢或氯化钙不反应,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均可使酚配变红,据此进行分析;( 4 )根据过滤操作所用仪器分析;氯

56、化根除去硫酸根离子,氢氧化钠除去镁离子,加入过量的碳酸钠除去钙离子和过量的钢离子,据此分析;滤液B中含有溶质有氯化钠、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加入稀盐酸后,除去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杂质,据此分析;( 5 )根据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方程式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列式计算。【 解答】解:( 1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浓硫酸作干燥剂,故选b ;( 2 )铁锈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铁,用 稀 盐 酸 除 铁锈的化学方程式为F e 2 O 3 + 6 H Cl =2 F e C1 3 + 3 H 2 O ;( 3 ) 图1中烧瓶中,氢氧化钠会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导致烧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碳酸钠与氯

57、化钢或氯化钙反应产生白色沉淀,而氢氧化钠与氯化钢或氯化钙不反应,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均可使酚醐变红;具体实验操作如下: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Ca C1 2 ( 或Ba C1 2 )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滴加无色酚献溶液,证明还含有N a O H ;( 4 )根据流程可知,进行完操作后得到滤渣和滤液,因此操作属于过滤操作;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漏斗、烧杯;氯化钢除去硫酸根离子,氢氧化钠除去镁离子,加入过量的碳酸钠除去钙离子和过量的领离子;滤液B中含有溶质有氯化钠、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加入稀盐酸后,除去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杂质,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方程式为

58、:N a 2 c o 3 + 2 H C1=2 N a Cl + H 2 O + CO 2 t ;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方程式为:H Cl + N a O H=N a Cl + H 2 0 :( 5 ) 解:设该品牌食用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N a 2 c O 3 + Ca C1 2 =Ca CO I + 2 N a Cl1 0 6 1 1 1x 2 0 0 g X l l . l %1 2 1 = - - - - -江- - - - - - - ,解得 x =2 1 . 2 g ;111 200g X 11. 1%答:该品牌食用碱样品中碳酸的质量为2 1 . 2 g 。故答案

59、为:( 1 ) b ;( 2 ) F e 2 O 3 + 6 H Cl =2 F e Ch + 3 H 2 O ;( 3 ) 氢氧化钠会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导致烧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Ca C1 2 ( 或 Ba C1 2 ) 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滴加无色酚献溶液,证明还含有N a O H ;( 4 ) 漏斗; 除去钙离子和过量的钢离子;N a 2 c o 3 + 2 H Cl =2 N a Cl + H 2 O + CO 2 t ( 或H Cl + N a O H = N a Cl + H 2 O ) :( 5 ) 2 1 . 2 g 【 点评】本题考查了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酸、碱的化学性质、粗盐的提纯等相关知识,有一定的综合度,掌握扎实的学科知识和一定的计算能力即可解答本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