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半岛乡村文化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78849385 上传时间:2024-08-25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2.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朝鲜半岛乡村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朝鲜半岛乡村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朝鲜半岛乡村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朝鲜半岛乡村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朝鲜半岛乡村文化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朝鲜半岛乡村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朝鲜半岛乡村文化(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乡村文化相对于城市的繁华与喧嚣,乡村是相对于城市的繁华与喧嚣,乡村是寂寞与单调的。但是乡村对传统习寂寞与单调的。但是乡村对传统习俗的继承是比较完整的,而且在劳俗的继承是比较完整的,而且在劳作之余通过自娱自乐创造了独特歌作之余通过自娱自乐创造了独特歌舞。因此乡村文化主要以节日舞。因此乡村文化主要以节日 习俗习俗和乡村歌舞为主。和乡村歌舞为主。节日习俗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即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也随着汉文化的传播很早就传到了朝鲜半岛。因此,朝鲜族也朝鲜族也形成了四大传统节日形成了四大传统节日:岁首节(春节)、上元节、端午节、中秋节(第一大节日)岁首节(春节)岁首节,即春节,

2、是朝鲜族一年中最喜庆的节日。到了除夕这一天,家家户户准备好丰富的食品,身穿崭新的服装,将房间、院落打扫得干干净净,以欣喜的心情和崭新的面貌迎接新年钟声的到来。除夕夜,男女老少坚持守岁,直到子时才合眼。元日凌晨鸡鸣破晓,便开始拜年。早饭后,给老人和邻居拜年。白天,村与村进行拔河比赛,青少年射箭或打“石战”,姑娘们跳跳板,儿童们放风筝。到了晚上,猜迷,打纸牌,捉迷藏,往往通宵达旦祭祀与游戏阴历年历来是朝鲜人民和东方其他一些民族共同欢度的节日。所以现在朝鲜人民既过阳历年,也过阴历年。在朝鲜族中,春节农历1月1日,新年早上祭祀(向祖先贡献饮食行大礼)祖先,意味着新一年的开始,这是最重要的活动。朝鲜族人

3、祭祖有严格的说法,仅供桌的摆法就有“鱼东肉西”、“头东尾西”、“红东白西”、“枣栗梨柿”、“生东熟西”、“左饭右羹”等规则,祭祀的程序也很严格。祭祀结束后孩子们向大人拜年,大人还礼祝愿。然后家属和亲戚们聚在一起玩掷毂游戏(用4个木块儿玩的朝鲜族传统游戏),跳跳板(姑娘站在长木板两端轮流地跳的游戏)等游戏。 并把有装福意思的福笊篱(过滤用的汤勺模样的工具)送给别人或挂在家里。 人们到长辈家去拜过年后,就玩各种民俗游戏,如玩尤茨,跳跳板等等。孩子们则放风筝、玩陀螺、踢毽子、玩冰车等 饮食元日早餐,通常吃打糕或大黄米饭,吃各种鱼、肉、菜和山菜。过去,男人喝特制的“屠苏酒”,这是用桔梗、防风、山椒等原

4、料等酿造的一种药酒,认为元日喝这种酒可驱神避邪,延年益寿,现在已经改喝白酒,果酒或米酒。午餐和晚餐,要吃一种名叫“德固“的食品,德固是一种饼汤,把大米面蒸熟后捣成大粘团儿,再把它搓成圆条,切成薄片,放在鸡汤或牛肉汤里,放上香油和紫菜。如在“德固“里放进包有肉馅的三二个饺子,就称为“满德固”。 中国人春节都要吃年糕,朝鲜族人春节也有专门讲究吃的食品,统称为“岁餐”。流传至今最具代表性的春节料理是“米糕片汤”。古代的朝鲜族人崇尚太阳,白色的小圆状米糕片就代表着太阳,正月初一早晨吃米糕片汤代表着迎接太阳的光明。另外依照原始的宗教信仰,也代表着辞旧迎新、万物更生复活之际的严肃和清洁。以前做米糕片汤的汤

5、是用野鸡汤熬成,现在野鸡难得,因此改用牛肉或鸡肉汤代替。有的地区朝鲜族人还喜欢在米糕片汤里加入山鸡肉、绿豆芽、蘑菇和泡菜为馅的饺子。此外,每个家庭还会准备蜜糯油果、桂皮汤、八宝饭和肉片米糖等食品接待前来拜年的亲朋好友米糕片汤 屠苏酒 上元节 朝鲜族在农历正月十五过的传统节日。这天,朝鲜族人要先到祖坟送灯,然后在堂内烯“属”灯,院内挂天灯、院门两旁挂壁灯,还要到河里放灯船 早晨喝“聪耳酒”,这一天人们吃“药 饭”或“五谷饭”。 据说喝“聪耳酒”可使人们 耳聪目明,因此男女老少都要喝一杯,喝不了一杯也要喝一些,但是必须空腹喝耳明酒。此酒并非特制,凡是在正月十五早晨喝的酒,都叫“耳明酒”。“药饭”以

6、江米、蜂蜜为基本材料,掺大枣、栗子、松子等煮成。因 药饭原料较贵不易凑齐,一般以五谷饭代替。 五谷饭以大 米、小米、大黄米、糯米、饭豆等五谷代替,意在盼望当年五谷丰 登。 上元节的游戏,过去有火炬战、车战、拔河等。 火炬战, 即赛火,看谁的火把亮的时间长; 车战,就是两台牛车相撞,看哪 辆车更结实;拨河时,人们分两组,各抓一头麻绳,把对方拽进自 已圈内就算赢。在做这种娱乐时,全村男女齐出动,或参加比赛, 或敲鼓、吹萧助威,热闹异常。取胜者便唱歌、跳舞、欢庆胜利。晚 上则进行迎月、踏桥、解历数等娱乐活动。 迎月,就是大家 举火炬上东山高处迎元月;据传谁先登山望见初升的元月,谁就 是当年最有福的人

7、, 迎月之后,男女老少在月光下踏桥。传说, 在上元月光下掷一次棚,拿其数和掷栖人年龄相对照解说历 数,便猜知掷捆人当年的祸福天中节(端午节)天中节又俗称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是插秧结束后祈求丰年的日子。 男人摔跤,女人用菖浦叶洗头,荡秋千还吃用艾叶做的像车轮一样的车轮饼艾糕。因此,韩国又将端午节称为车轮节。“江陵端午祭”尤为有名中秋节中秋节又称为“秋夕”或“感恩节”。朝鲜族人极重孝道,中秋节子女能否回家拜见双亲长辈,是衡量子女孝顺与否的重要尺度。因而在中秋这一天不论身在何处,即使再忙也都要赶回去,与家人团聚。这种方式颇像中国的春节。 “秋夕”当天一家人团聚后,人们身着漂亮的韩服,开始举行隆重

8、的祭祀礼仪,把精心制作与买好的各种美食,如牛肉、鱼、柿子、坚果等供品摆在祖先的牌位之前,敬献祖先。接着去扫墓,祭奠亲人,然后子孙给家中长辈磕头,一起共享美餐。晚上也要出来赏月,朝鲜妇女们则聚集在月光下唱歌,并跳起舞蹈羌羌水越来。据说这种舞蹈起源于16世纪末,当时,为反抗日本侵略(中国史称“援朝抗倭”战争),海军名将李舜臣考虑到海防兵力不足,便让妇女们在晚上围着篝火成群跳舞,迷惑敌人,使敌人误以为有重兵把守海岸。羌羌水越来 乡村歌舞民谣乡村舞蹈 朝鲜族民歌 朝鲜族称民歌为“民谣”,其旋律优美,自然流畅,富有很强的感染力与表现力。一人放歌,众人随合,不是“善歌者有人继其声”,而是“心中的歌,最能引

9、起共鸣”。著名的民歌桔梗谣、阿里朗、诺多尔江边等,几乎家喻户晓,人人会唱。朝鲜族民间盛行歌舞,群众能歌善舞,音乐别具一格,富有浓郁的民族色彩。歌词朴实淳厚,曲调优美丰富,情绪热烈欢快,结构完整匀称,主要伴奏乐器是恤椰琴。 朝鲜民歌桔梗谣桔梗哟桔梗哟桔梗哟桔梗白白的桔梗哟长满山野只要挖出一两棵就可以满满的装上一大筐哎嘿哎嘿哟哎嘿哎嘿哟哎嘿哟这多么美丽多么可爱哟这也是我们的劳动生产乡村舞蹈农乐舞杖鼓舞扇舞圆鼓舞农乐舞每当夏收农忙时,农民自行组合,清晨同去大田劳作,黄昏返回村庄,在劳动的路上,边行进边歌舞,通过歌舞消除疲劳、慰藉辛勤、加强团结以及号召人们热爱农耕生活其中“象帽舞”最有特色,舞者戴特制

10、的头盔,上有可以旋绕的长缨,舞时摆动头部使长缨在头顶、身侧旋绕飞舞。手中击打小鼓,以喜鹊步跳跃前进,如腾空遥射,如冲锋向前,头上的长缨不断旋绕,充分表现出朝鲜族劳动人民的乐观精神其中“舞童舞”由儿童在大人肩上表演,也戴着象帽让飘带在空中旋绕飞舞。 杖鼓舞杖鼓舞:俗称“长鼓舞”。多为女性表演的单人舞蹈,也有男子表演。表演者身挎杖鼓,右手持竹键敲打高音部鼓面,左手用掌拍低音部鼓面。高低音色的鼓声,花样繁多的鼓点相映成辉,很有特色。表演高潮时常作连续性的行进旋转。 扇舞扇舞:以折扇为道具表演的舞蹈形式。起源于古代朝鲜巫俗活动,原是巫女持绘有“三佛”神像的扇子作法器跳神表演。后来民间艺人把扇面改绘为花卉,又加强舞蹈的动作与造型,逐渐成为独立的舞蹈形式,并由单扇发展为双扇。 圆鼓舞圆鼓舞:肩挎圆鼓置于胸前敲击表演的舞蹈形式。圆鼓原是古代的乐器,后发展为击打表演的圆鼓舞。男女皆可表演,女性用鼓较小,多为单人表演,舞姿优美,在技巧上发挥个人之长。男子多为群舞,动作开拓有力、富有战斗性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