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历史综合归纳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轮复习历史综合归纳4(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标新课标新课标新课标 历史历史历史历史 高三总复习高三总复习高三总复习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高考调研单元综合归纳单元综合归纳新课标新课标新课标新课标 历史历史历史历史 高三总复习高三总复习高三总复习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高考调研u知识体系图新课标新课标新课标新课标 历史历史历史历史 高三总复习高三总复习高三总复习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高考调研u单元重点问题 1.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中国成立-60年代初构建完成(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经济发展,民
2、主政治建设不断完善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团结建国北平新政协召开,形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步形成认识原因表现时间历程新课标新课标新课标新课标 历史历史历史历史 高三总复习高三总复习高三总复习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高考调研严重破坏“文革”期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国家法律形同虚设,党内政治生活无法正常进行“左”倾错误恶性发展(2)社会主义建设是崭新的事业,需要在探索中发展完善(3)坚持党的正确领导,警惕右,更要防止“左”发展完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冤假错案;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依法治国”写入宪法;加强基层民主选举改革开
3、放的进行;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民主法制日益完善新课标新课标新课标新课标 历史历史历史历史 高三总复习高三总复习高三总复习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高考调研2.用“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香港和澳门问题的原因、内涵和意义分别是什么(1)原因:“一国两制”是我国实现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它是我们党和政府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提出的,符合我国实际。用“一国两制”的办法和平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可以避免战乱带来的社会动荡,符合人民的愿望。新课标新课标新课标新课标 历史历史历史历史 高三总复习高三总复习高三总复习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高考调研“一国两制”既明确了港、澳、台地区在国家统一中的地位及其制度的特殊性,又顾及各方面利益,有
4、利于保持港、澳、台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国两制”顺应了时代潮流,是有益于人民、有功于民族的正确方针,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选择。新课标新课标新课标新课标 历史历史历史历史 高三总复习高三总复习高三总复习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高考调研(2)内涵:实行“一国两制”,是指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实行“一国两制”,是指在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地区实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在各方面有重大区别。实行“一国两制”,国家主权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实行“一国两制”有宪法和法律保证,在一些地区实行不同的制度,有较
5、长时间的稳定性。新课标新课标新课标新课标 历史历史历史历史 高三总复习高三总复习高三总复习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高考调研(3)意义:它坚持和发展了和平共处原则,推动着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一国两制”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为处理国家、地区间历史遗留问题和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借鉴。它是实现祖国大陆与台湾统一必须坚持的原则、方针和政策。新课标新课标新课标新课标 历史历史历史历史 高三总复习高三总复习高三总复习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高考调研3.新中国外交的阶段特征和四次调整(1)阶段特征:巩固了新生政权,有利于维护民族独立,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美国的孤立政策(1)二战后两大阵营对峙(2)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
6、国家敌视中国(3)亚、非、拉国家纷纷独立“一边倒”20世纪50年代成就国际形势特点阶段新课标新课标新课标新课标 历史历史历史历史 高三总复习高三总复习高三总复习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高考调研20世纪70年代“一条线”“一大片”(1)美国在争霸中处于守势(2)苏联陈兵边境,中苏关系恶化(3)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第三世界崛起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中国同西方更多国家建交改革开放以后不结盟政策(1)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2)两极格局逐步瓦解(3)第三世界发展壮大(1)与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技术合作(2)加入世贸组织(3)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4)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新课标新
7、课标新课标新课标 历史历史历史历史 高三总复习高三总复习高三总复习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高考调研(2)四次调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核心和主线,是新中国和平崛起战略的重要体现。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转变,大体上经历了四次:第一次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由“一边倒”转变为“睦邻友好”、发展与不同社会制度的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具体体现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第二次是20世纪70年代,积极缓和与西方大国的关系,建立外交关系,打开外交新局面,具体体现为与日、美建交。新课标新课标新课标新课标 历史历史历史历史 高三总复习高三总复习高三总复习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高
8、考调研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以来,按照“平等互利、形式多样、讲求实效,共同发展”的四项原则,发展与其他国家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重点是经济合作和周边良好环境的创设,突出的事件有:加入经济区域集团、加入世贸组织、建立与周边国家和世界大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关注邻国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动向等。新课标新课标新课标新课标 历史历史历史历史 高三总复习高三总复习高三总复习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高考调研第四次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国力的增长和国际格局多极化、民主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中国由努力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发展为积极谋求国际秩序的重大发展,具体体现为“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这是中
9、国外交理论的一个重大发展,是中国外交领域一个新的理论平台。表明中国要完全成为国际社会的成员,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与世界融合,已成为国际体系的维护者、建设者和改革者。新课标新课标新课标新课标 历史历史历史历史 高三总复习高三总复习高三总复习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高考调研u通史总结现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1.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时期:曲折的道路,成功的探索阶段特征:从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8年)是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探索时期。有成就,也有教训。新中国成立初期,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遭到破坏,人权遭到践踏政治上新课标新课标新课标新课标 历史
10、历史历史历史 高三总复习高三总复习高三总复习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高考调研经济上1956年完成“三大改造”,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在经济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文化上文化与军事和农业相关的科技发展较快,文化建设受政治运动影响较大,教训深刻社会生活上交通运输业发展较快,基本上形成了覆盖全国的交通网,社会生活受政治运动影响较大,服装体现了强烈的时代特色新课标新课标新课标新课标 历史历史历史历史 高三总复习高三总复习高三总复习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高考调研2.改革开放时期:与时俱进,在创新中崛起阶段特征:十一届三
11、中全会至今(1978年至今)是中国全面改革开放时期,是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最突出的时期。新课标新课标新课标新课标 历史历史历史历史 高三总复习高三总复习高三总复习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高考调研政治上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得到恢复和发展,“一国两制”促进了祖国统一大业的发展。外交领域成就突出,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经济上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逐渐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从范围上不断扩大,从层次上不断深化,逐渐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思想上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思想指南文化上科技、教育、文艺等全面繁荣,生活时尚、思想开放成为新时期人们精神面貌的主要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