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水土流失的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教学课件共22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水土流失的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教学课件共22张PPT(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土流失的治理水土流失的治理 以黄土高原为例以黄土高原为例含义:含义: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风力、重力及冻融等自然是指在水力、风力、重力及冻融等自然 营力和人类活动作用下,营力和人类活动作用下,水水土资源和土资源和土土地生产力地生产力 的的破坏和损失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 亦称水土损失亦称水土损失 。 1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黄河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长江中上游地区、东北黑土地中游黄土高原地区、长江中上游地区、东北黑土地区、北方土石山
2、区、南方红壤丘陵地区等地区区、北方土石山区、南方红壤丘陵地区等地区,都,都有水土流失发生。而黄土高原是我国甚至世界上水有水土流失发生。而黄土高原是我国甚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40N40N34N34N105E105E115E115E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自然原因。(1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自然原因:自然原因: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 沟壑纵横,地势起伏大沟壑纵横,地势起伏大 植被稀疏植被稀疏土质疏松土质疏松 地理环境脆弱地理环境脆弱特殊的地理位置: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从特殊的地理位置:
3、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从沿海向内陆过渡,从湿润向干旱过渡,从森林向沿海向内陆过渡,从湿润向干旱过渡,从森林向草原过渡,从农业向牧业过渡的地区草原过渡,从农业向牧业过渡的地区自然环境不稳定:地质地震灾害,水旱和气象灾自然环境不稳定:地质地震灾害,水旱和气象灾害等自然灾害比较频繁和严重害等自然灾害比较频繁和严重(1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自然原因:自然原因: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 沟壑纵横,地势起伏大沟壑纵横,地势起伏大 植被稀疏植被稀疏土质疏松土质疏松 地理环境脆弱地理环境脆弱过渡区,抗灾能力差,恢复能力弱过渡区,抗灾能力差,恢复能力弱(1 1)黄
4、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35110人为原因:人为原因:自然原因:自然原因:人口增长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人均耕地减少燃料需求增加燃料需求增加破坏植被破坏植被土地退化土地退化自然灾害频繁自然灾害频繁农业单产不稳不高农业单产不稳不高开垦荒地开垦荒地破坏生态平衡破坏生态平衡毁林开荒毁林开荒需要更多劳力需要更多劳力人口继续增长人口继续增长黄土高原人地矛盾示意图黄土高原人地矛盾示意图(1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人为原因:人为原因:自然原因:自然原因:植被破坏植被破坏不合理的农垦不合理的农垦不合理开矿不合理开矿不合理放牧不合理放牧人口增长人口增长水土流失。水土
5、流失。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形起伏大,热带、亚热带季风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形起伏大,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或多暴雨),人类活动集中,植气候,夏季降水集中(或多暴雨),人类活动集中,植被破坏,流水侵蚀严重,导致水土流失发生。被破坏,流水侵蚀严重,导致水土流失发生。1、材料:红壤是重要的土壤资源。我国红壤地区跨越热、材料:红壤是重要的土壤资源。我国红壤地区跨越热带、亚热带,北起长江沿岸,南到海南,东到台湾,西带、亚热带,北起长江沿岸,南到海南,东到台湾,西到云贵高原与横断山脉,占全国总面积的到云贵高原与横断山脉,占全国总面积的227。红壤。红壤区以山地和丘陵为主,现有耕地占全国耕地
6、面积的区以山地和丘陵为主,现有耕地占全国耕地面积的2333,是我国重要的粮、油、果、林、茶及水产生产基,是我国重要的粮、油、果、林、茶及水产生产基地。地。说出我国红壤分布区夏季最易发生的生态问题,并分说出我国红壤分布区夏季最易发生的生态问题,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析其产生的原因。土层变薄,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土壤肥力下降;下游下游泥沙淤积泥沙淤积,加剧洪涝灾害,影响航运等;,加剧洪涝灾害,影响航运等;污染水质,污染水质,影响生态平衡影响生态平衡 (2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3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治理措施?(3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7、的治理措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调整农业结构,退耕还林还草;调整农业结构,退耕还林还草;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 植树种草;植树种草;合理放牧,保护草场;合理放牧,保护草场;复垦废矿地,保护矿区的生态环境;复垦废矿地,保护矿区的生态环境;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 保塬:保塬:护坡:护坡:固沟:固沟:平地平地平整土地,营造防护林平整土地,营造防护林缓坡缓坡修筑梯田修筑梯田陡坡陡坡育林育草;育林育草;沟谷沟谷打坝淤地,营造防护林打坝淤地,营造防护林护坡护坡固沟固沟保塬保塬2 2、对该地区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宜在、对该地区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宜在
8、a a、b b、c c、d d四处采取不同措施与四处相适应的分别是四处采取不同措施与四处相适应的分别是 (填字母)(填字母) ) 打坝淤地;打坝淤地; 种草护坡;种草护坡; 平整土地平整土地 ; 修筑梯田修筑梯田dbac3 3环境保护(环境保护(1010分)分)贵州省某喀斯特山区石漠化严重。农民在山上放牧、贵州省某喀斯特山区石漠化严重。农民在山上放牧、砍柴、找土种玉米。当地农民反映,山上的土一年比砍柴、找土种玉米。当地农民反映,山上的土一年比一年薄,一发大水,土全被冲走了,玉米也被冲走了。一年薄,一发大水,土全被冲走了,玉米也被冲走了。石头越来越多,最后连玉米也无法种了,生活越来越石头越来越多
9、,最后连玉米也无法种了,生活越来越困难。困难。简述为改善环境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当地政府应简述为改善环境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当地政府应采取的具体措施。采取的具体措施。合理规划,控制人口数量合理规划,控制人口数量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补贴措施经济补贴措施严格管理,恢复自然植被严格管理,恢复自然植被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吸引社会力量吸引社会力量客土移植客土移植4 4环境保护(环境保护(1010分)分)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蚀而成。下图为切沟景观。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蚀而成。下图为切沟景观。指出切沟对坡耕地的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指出切沟对坡耕地的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
10、防治措施:调整耕作方式,防止水流集中(如等高耕作、防治措施:调整耕作方式,防止水流集中(如等高耕作、间作、修地埂等);修建引水排水设施(如修建排水沟等)间作、修地埂等);修建引水排水设施(如修建排水沟等);(在水流集中区域)设置障碍(如草地、灌丛等);在;(在水流集中区域)设置障碍(如草地、灌丛等);在切沟中修建拦水坝(谷坊);切沟填埋。切沟中修建拦水坝(谷坊);切沟填埋。危害:切沟分割土地,损坏耕地,妨碍耕作,(严重危害:切沟分割土地,损坏耕地,妨碍耕作,(严重时可阻断交通);加大土壤侵蚀量(切沟形成后,水时可阻断交通);加大土壤侵蚀量(切沟形成后,水流集中,冲刷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加剧)。流
11、集中,冲刷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加剧)。(2 2)该主要地形区)该主要地形区的突出地形特点及形的突出地形特点及形成原因。成原因。特点:千沟万壑特点:千沟万壑(沟壑纵横)(沟壑纵横) 成因:流水侵蚀成因:流水侵蚀 5、(1)图中主要地形区)图中主要地形区是是 。黄土高原黄土高原(3)该主要地形区)该主要地形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题是 。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某地,相同面积、不同土地覆被水土流失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某地,相同面积、不同土地覆被水土流失的观测结果如下表。据此完成的观测结果如下表。据此完成6 6题。题。降雨降雨量量(mm)(mm)降雨降雨强度强度混交林地混交林地坡耕地
12、坡耕地荒草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油松幼林地径流径流量量(L)(L)泥沙泥沙量量(kg)(kg)径流径流量量(L)(L)泥沙泥沙量量(kg)(kg)径流径流量量(L)(L)泥沙泥沙量量(kg)(kg)径流径流量量(L)(L)泥沙泥沙量量(kg)(kg)3333弱弱1111110.10.115515541.341.31531534.74.715415418181414很强很强29290.50.532732739.439.471710.80.821221225251919强强28280.30.31131131.21.251510.40.452520.60.66.6.相同降雨强度下,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为相同降雨强度下,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为( () )A A混交林地坡耕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混交林地坡耕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B B混交林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荒草地混交林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荒草地C C混交林地油松幼林地荒草地坡耕地混交林地油松幼林地荒草地坡耕地D D混交林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混交林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