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分享资料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78747662 上传时间:2024-08-25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1.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曹刿论战分享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曹刿论战分享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曹刿论战分享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曹刿论战分享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曹刿论战分享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曹刿论战分享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曹刿论战分享资料(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教学课件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教学课件 请你说出关于战争的古今名言两条请你说出关于战争的古今名言两条名人言战兵民是胜利之本。兵民是胜利之本。 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驻我扰,敌疲我打( (毛泽东毛泽东) )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春春秋秋孙武孙武) )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战战国国孟子孟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战国战国孟子孟子) )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用兵之道,

2、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三国三国诸葛诸葛亮亮) )名人言战知识抢答: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孙子兵法的作者是谁?他是什么朝代的人?谁?他是什么朝代的人? 孙武,春秋时期孙武,春秋时期“千里走单骑千里走单骑”这个故事的主人公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它出自哪一部描写战争的著是谁?它出自哪一部描写战争的著名小说?名小说?关羽,三国演义关羽,三国演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是谁?文中的主人公是谁?尼奥斯特洛夫斯基 苏联保尔柯察金知识抢答: 谜语。请猜军事成语。谜语。请猜军事成语。(1 1)“神农布阵神农布阵”; (2 2)“军事论文军事论文”。 草木皆兵、纸上谈兵草木皆兵

3、、纸上谈兵天天下下兴兴亡亡匹匹夫夫有有责责8 官渡之战、巨鹿之战、官渡之战、巨鹿之战、 赤壁之战、淝水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 长勺之战长勺之战说一说说一说古代古代“以少胜多以少胜多”的战例及相关人物。的战例及相关人物。曹操、周瑜曹操、周瑜苻坚、谢安苻坚、谢安曹操、袁绍曹操、袁绍项羽、章邯项羽、章邯9左传左传10 左传左传又称又称春秋左氏传春秋左氏传或或左左氏春秋氏春秋,是记载,是记载春秋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一部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编年体史书。 相传是春秋相传是春秋时期时期鲁国史官鲁国史官左丘明左丘明所所作。作。是

4、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编年体史书书, ,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简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简练生动,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练生动,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性格,对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性格,对后代散文发展有很大影响。后代散文发展有很大影响。 左左传传简简介介左传左传公羊传公羊传谷梁传谷梁传合称合称“春秋三传春秋三传”11小知识:小知识:春秋三传:春秋三传: 左传左传谷梁传谷梁传公羊传公羊传春秋春秋三传三传其中成就最高的是其中成就最高的是左传左传作者公羊高作者公羊高作者谷梁赤作者谷梁赤作者左丘明作者左丘明12关于历史散文

5、体例关于历史散文体例 历史散文也称史传文历史散文也称史传文, ,它有它有国别、编年、纪传国别、编年、纪传三体三体. . 国别体:国别体: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述述, ,以完成对某一历史进程的叙述以完成对某一历史进程的叙述. .国别体史书国别体史书有有国语国语和和战国策战国策. .国语国语是以记言为是以记言为主主, ,兼及记事兼及记事; ;战国策战国策是以记事为主是以记事为主. . 编年体:编年体:即以时间为经即以时间为经, ,以事件为纬来叙以事件为纬来叙写史实写史实. . 它的优点是线索清楚、背景明确、系它的优点是线索清楚、背景明确、系统性较好统性较好; ;不

6、足是不便于集中而广泛地描写人物不足是不便于集中而广泛地描写人物. .春秋春秋左传左传和和资治通鉴资治通鉴都是编年体都是编年体. . 纪传体:纪传体:即以人物为中心叙写历史即以人物为中心叙写历史, ,为司为司马迁所独创马迁所独创. .古代官方编辑的古代官方编辑的“二十四史二十四史”用的用的都是纪传体都是纪传体. .这种体例对后世影响很大这种体例对后世影响很大. .13 齐襄公在国内做了一些坏齐襄公在国内做了一些坏事,他的弟弟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公子小白和和公子纠公子纠恐怕被连恐怕被连累,离开齐国避祸。公元前累,离开齐国避祸。公元前685685年齐国发年齐国发生内乱,国君被杀,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都生

7、内乱,国君被杀,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都抢着先赶回齐国,想做国君。鲁庄公派兵抢着先赶回齐国,想做国君。鲁庄公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抢先赶回护送公子纠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抢先赶回了齐国,做了国君,就是齐桓公。齐桓公了齐国,做了国君,就是齐桓公。齐桓公起兵攻鲁。当时齐强鲁弱,鲁军大败,齐起兵攻鲁。当时齐强鲁弱,鲁军大败,齐桓公胁迫鲁庄公杀了公子纠。从此两国结桓公胁迫鲁庄公杀了公子纠。从此两国结下深仇大恨。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再次下深仇大恨。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再次兴兵攻鲁,兴兵攻鲁,战于战于长勺长勺。 背景背景 14 长勺之战长勺之战 齐国襄公无道,在位时发生内乱。襄公齐国襄公无道,在位时发生内

8、乱。襄公兄弟多人,公子纠的母亲是鲁国人,他就逃兄弟多人,公子纠的母亲是鲁国人,他就逃到鲁国,公子小白则逃奔到莒(到鲁国,公子小白则逃奔到莒(jj)。庄公)。庄公8 8年(前年(前686686年)秋,齐国人杀死襄公,立公年)秋,齐国人杀死襄公,立公子无知,庄公子无知,庄公9 9年,无知又被人杀死。于是,年,无知又被人杀死。于是,纠和小白争着回国。小白设计先到,做了国纠和小白争着回国。小白设计先到,做了国君,就是鼎鼎大名的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君,就是鼎鼎大名的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齐国要杀公子纠,在乾时(地名)打败鲁军,齐国要杀公子纠,在乾时(地名)打败鲁军,并再次威胁鲁国,要求鲁国杀公子纠。纠

9、被并再次威胁鲁国,要求鲁国杀公子纠。纠被杀后,齐军就出动,在长勺与鲁军会战。当杀后,齐军就出动,在长勺与鲁军会战。当时齐强鲁弱,但最终鲁军胜利,成为我国历时齐强鲁弱,但最终鲁军胜利,成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 15解题:解题:曹刿是什么人物?曹刿是什么人物?他他“论论”的是什么的是什么“战战”?也叫曹沫,春秋时代鲁国大夫。也叫曹沫,春秋时代鲁国大夫。 他他“论论”的是齐鲁长勺之战的是齐鲁长勺之战春秋时代以弱胜强的三大战役之春秋时代以弱胜强的三大战役之一。一。齐鲁长勺之战(前齐鲁长勺之战(前684年)年)晋楚城濮之战(前晋楚城濮之战(前634年)年)秦晋崤之战

10、秦晋崤之战(前(前633年)年)16要求:要求:1 1、读准字音,声音响亮;、读准字音,声音响亮;2 2、把握朗读节奏和停顿;、把握朗读节奏和停顿;3 3、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可倒一字,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不忘。 (宋)(宋) 朱朱 熹熹17掌握下列掌握下列黑色黑色字词的读音字词的读音:(1 1) 曹曹刿刿( )(2 2) 又何又何间间( )焉焉(3 3) 肉食者肉食者鄙鄙( )(4 4) 弗弗( )

11、敢加也敢加也(5 5) 小惠未小惠未徧徧( )(6 6)小信未)小信未孚孚( )(7 7) 公与之公与之乘乘( )(8 8) 战于长战于长勺勺( )(9 9) 下视其下视其辙辙( )(1010)登)登轼轼( )而望而望(1111)彼)彼竭竭( )我盈我盈( )(1212)望其旗)望其旗靡靡( (1313)夫夫( )战)战 (1414)牺牲玉)牺牲玉帛帛 ( )gujinbf binfchngshozhshjiyngmfb18刿刿间间帛帛靡靡孚孚徧徧辙辙轼轼遂遂弗弗gu gu jinjin b b f f f f su su binbin zhzh sh sh mm 19小知识:小知识: 春秋时

12、代的战争春秋时代的战争春秋时代大多没有常备军,有战事春秋时代大多没有常备军,有战事时,国君亲任统帅,贵族任各级军官,时,国君亲任统帅,贵族任各级军官,而士兵则临时从奴隶中征集。曹刿说的而士兵则临时从奴隶中征集。曹刿说的“民弗从也民弗从也”就是针对这种征集工作来就是针对这种征集工作来说。说。20 注意归纳注意归纳注意归纳注意归纳: : : : 说出下列词的古今异义说出下列词的古今异义说出下列词的古今异义说出下列词的古今异义 古义古义 今义今义可以可以牺牲牺牲 狱狱 参与参与隔开,不连接隔开,不连接可以凭借可以凭借表示可能、许可表示可能、许可祭祀用的猪牛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羊等祭品为正义事业舍生,

13、为正义事业舍生,引申为丢弃某种引申为丢弃某种利益利益 案件案件 监狱监狱间间21古今词义古今词义 伐伐 齐师伐我齐师伐我古义:古义:今义:今义:间间 又何间焉又何间焉古义:古义:今义:今义:攻打、讨伐。攻打、讨伐。攻打、讨伐。攻打、讨伐。砍伐。砍伐。砍伐。砍伐。参与。参与。参与。参与。中间。中间。中间。中间。22鄙鄙 肉食者鄙肉食者鄙古义:古义:今义今义: :牺牲牺牲 牺牲玉帛牺牲玉帛古义:古义:今义:今义:鄙陋,目光短浅。鄙陋,目光短浅。鄙陋,目光短浅。鄙陋,目光短浅。卑鄙。卑鄙。卑鄙。卑鄙。指猪、牛、羊等祭品。指猪、牛、羊等祭品。指猪、牛、羊等祭品。指猪、牛、羊等祭品。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

14、己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或利益。的生命或利益。的生命或利益。的生命或利益。23加加 弗敢加也弗敢加也古义:古义:今义:今义:信信 必以信必以信古义:古义:今义:今义:虚报,以少报多。虚报,以少报多。虚报,以少报多。虚报,以少报多。增加。增加。增加。增加。实情。实情。实情。实情。书信。书信。书信。书信。24狱狱 小大之狱小大之狱古义:古义:今义:今义:虽虽 虽不能察虽不能察古义:古义:今义:今义:案件。案件。案件。案件。监狱。监狱。监狱。监狱。即使即使即使即使虽然虽然虽然虽然25再再 再而衰再而衰古义:古义:今义:今义:忠忠 忠之属也忠之属也古义

15、:古义:今义:今义:第二次第二次第二次第二次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尽力做本分的事尽力做本分的事尽力做本分的事尽力做本分的事忠诚忠诚忠诚忠诚26词性活用词性活用神弗福也。神弗福也。公将鼓之。公将鼓之。福,名词用为动词,赐福福,名词用为动词,赐福福,名词用为动词,赐福福,名词用为动词,赐福 保佑。保佑。保佑。保佑。鼓,名词用为动词。击鼓进军。鼓,名词用为动词。击鼓进军。鼓,名词用为动词。击鼓进军。鼓,名词用为动词。击鼓进军。27一词多义一词多义 请请曹刿请见。曹刿请见。战则请从。战则请从。从从战则请从。战则请从。民弗从也。民弗从也。故故公问其故。公

16、问其故。故克之。故克之。请求。请求。请求。请求。请让我。请让我。请让我。请让我。跟随。跟随。跟随。跟随。服从。服从。服从。服从。缘故、原因。缘故、原因。缘故、原因。缘故、原因。所以。所以。所以。所以。 28虚词虚词 以以何以战。何以战。必以分人。必以分人。之之肉食者谋之。肉食者谋之。小大之狱。小大之狱。公与之乘。公与之乘。凭凭凭凭把把把把代词,指这件事。代词,指这件事。代词,指这件事。代词,指这件事。助词助词助词助词“的的的的”代词他,指曹刿。代词他,指曹刿。代词他,指曹刿。代词他,指曹刿。29句式句式 判断句判断句夫战,勇气也。夫战,勇气也。省略句省略句再而衰。再而衰。倒装句倒装句何以战?何

17、以战?作战(是靠)勇气的。作战(是靠)勇气的。作战(是靠)勇气的。作战(是靠)勇气的。第二次(击鼓进军)(士气)第二次(击鼓进军)(士气)第二次(击鼓进军)(士气)第二次(击鼓进军)(士气)衰弱了。衰弱了。衰弱了。衰弱了。凭借什么作战?凭借什么作战?凭借什么作战?凭借什么作战?302 2、辨析古今异义、辨析古今异义(3)(3) 牺牲牺牲玉帛玉帛(4)(4) 小大之小大之狱狱(5) (5) 必以必以情情(6)(6) 忠忠之属也之属也(7)(7) 可以可以一战一战今义:为正义事业献身今义:为正义事业献身古义:古义:祭祀用的祭品祭祀用的祭品古义:古义:案件案件古义:古义:实情实情古义:古义:尽力做好

18、本分的事尽力做好本分的事古义:古义:可以凭借可以凭借(两个词)(两个词)今义:监狱今义:监狱今义:感情、情谊今义:感情、情谊今义:忠诚今义:忠诚今义:表示同意(一个词)今义:表示同意(一个词)31小惠未徧。小惠未徧。通假字通假字“徧徧徧徧”同同同同“遍遍遍遍”,遍,遍,遍,遍及。及。及。及。32省略句式理解省略句式理解1、一鼓作气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而衰,三而竭。再再鼓鼓而而气气衰,三衰,三鼓鼓而而气气竭。竭。2 2、忠之属也,、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可以一战。可以可以之(这个条件)之(这个条件)一战。一战。3 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必以分人。必以必以之(

19、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之(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分人。分人。33结构层次结构层次一、写鲁国战前的政治准备。(详写)一、写鲁国战前的政治准备。(详写) 1 1、曹刿跟乡人的对话,说明曹刿请见、曹刿跟乡人的对话,说明曹刿请见的原因。的原因。 2 2、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二、叙述长勺之战的全过程。(略写)二、叙述长勺之战的全过程。(略写)三、曹刿论述鲁国取胜的原因。(详写)三、曹刿论述鲁国取胜的原因。(详写) 1 1、论述反攻敌人的有利时机。、论述反攻敌人的有利时机。 2 2、论述追击敌人的有利时机。、论述追击

20、敌人的有利时机。34讨论讨论1 1、第一段哪句问话反映了曹刿有远见卓、第一段哪句问话反映了曹刿有远见卓识?哪句话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政治主识?哪句话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政治主张是什么?张是什么?2 2、从两人的、从两人的对话对话中可以看出庄公把战胜中可以看出庄公把战胜的希望寄托在什么上面?的希望寄托在什么上面? 何以战何以战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必以情取信于民取信于民把战争寄托在近臣和神灵身上把战争寄托在近臣和神灵身上353.“3.“忠之属也忠之属也”指的是哪一类事情指的是哪一类事情?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战略思想?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战略思想?“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取信于民取信于民4 4、根据第一段课文说说庄公和曹刿、根据第一段课文说说庄公和曹刿分别是什么样的人?分别是什么样的人?热爱国家、深谋远虑、重视人民的热爱国家、深谋远虑、重视人民的力量力量目光短浅,勇于纳谏目光短浅,勇于纳谏36讨论讨论: :第二段第二段本段中可以看出曹刿是怎样的人?本段中可以看出曹刿是怎样的人?临阵从容,胸有成竹,有卓越的军事才能临阵从容,胸有成竹,有卓越的军事才能讨论讨论: :第三段第三段1 1、用文中语句回答:进攻时的最佳、用文中语句回答:进攻时的最佳战机什么时候?战机什么时候? “ “辙乱辙乱”“”“旗靡旗靡”是怎么发现的?是怎么发现的?“彼

22、竭我盈彼竭我盈”之时之时下视其辙,登轼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而望之37围绕着围绕着“论论”字,在战争的前字,在战争的前前后后,曹刿做了什么分析?前后后,曹刿做了什么分析? 战战争争胜胜利利的的因因素素 战略战略因素因素: 战术战术因素因素: 政治准备政治准备-取信于民取信于民有利阵地有利阵地-战于长勺战于长勺反攻时机反攻时机-彼竭我盈彼竭我盈 追击时机追击时机-辙乱旗靡辙乱旗靡38战前的政治准备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取信于民;抓住进攻的时机抓住进攻的时机“彼竭我盈彼竭我盈” ” 之时;之时;抓住追击的时机抓住追击的时机“辙乱旗靡辙乱旗靡”之时。之时。(军事上抓住时机、后发制人。)(军事上抓住时

23、机、后发制人。)以弱胜强的原因:以弱胜强的原因:39内容小结:内容小结:课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叙述课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叙述了利于转入反攻的阵地了利于转入反攻的阵地 ,叙述了利,叙述了利于反攻的时机于反攻的时机 之时,叙述了追击之时,叙述了追击开始的时机开始的时机 之时。之时。这次战役,采取了这次战役,采取了“敌疲我打敌疲我打”的方针,的方针,成为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战例。成为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战例。长勺之战表现了曹刿政治上的长勺之战表现了曹刿政治上的 和军事上和军事上 ,说明必须,说明必须 ,运,运用正确的用正确的 ,并掌握,并掌握 ,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才

24、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取信于民取信于民长勺长勺彼竭我盈彼竭我盈辙乱旗靡辙乱旗靡远见卓识远见卓识杰出才能杰出才能取信于民取信于民战略战术战略战术战机战机40归纳归纳: :曹刿、鲁庄公曹刿、鲁庄公这两个人物形象这两个人物形象曹刿曹刿:在政治上在政治上取信于民取信于民, 在军事上在军事上善于善于把握战机、把握战机、 详察敌情详察敌情 具有爱国精神具有爱国精神庄公庄公:在政治上在政治上昏庸无能,昏庸无能, 在军事上在军事上急躁冒进急躁冒进 但能勇于纳谏但能勇于纳谏(远谋)(远谋)(鄙鄙)对比对比41二、归纳二、归纳 通过曹刿与鲁庄公有关齐鲁战争问题的对话和指挥长勺之战的史实,阐明了作战必须取信于民,并

25、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绩才能取胜的道理,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赞美了曹刿的爱国之情。 1.文章围绕“论战”来组织材料,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虽写战争,但战争的过程写得十分简略,紧扣曹刿这一人物,运用对话来写论作战前的政治准备及战胜齐国的原因,重点突出,中心明确,详略得当。1 1、主题、主题2 2、写作特点、写作特点422.2.2.2.运用运用运用运用对比对比对比对比手法,把鲁庄公的手法,把鲁庄公的手法,把鲁庄公的手法,把鲁庄公的“鄙鄙鄙鄙”与曹刿的与曹刿的与曹刿的与曹刿的“远谋远谋远谋远谋”进行对比,突出曹刿进行对比,突出曹刿进行对比,突出曹刿进行对比,突出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

26、识与军事上的卓越才能。政治上的远见卓识与军事上的卓越才能。政治上的远见卓识与军事上的卓越才能。政治上的远见卓识与军事上的卓越才能。 433 3、成语、成语一鼓作气一鼓作气: :彼竭我盈彼竭我盈: :辙乱旗靡辙乱旗靡: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 ,鼓起干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彼:他,对方;竭:尽;盈:彼:他,对方;竭:尽;盈:充满。他们的勇气已丧失,我充满。他们的勇气已丧失,我们的士气正旺盛。们的士气正旺盛。辙:车辙;靡:倒下。车辙错辙:车辙;靡:倒下。车辙错乱,旗子倒下。形容军队溃败乱,旗子倒下。形容军队溃败逃窜。逃窜。44一、本文线索事件发展:事件发展

27、:战前战前战中战中战后战后曹刿活动曹刿活动 :请见请见参战参战论战论战文章内容理解文章内容理解45二、鲁国取胜的原因1 1、政治上:取信于民、政治上:取信于民2 2、军事上:正确的指挥和、军事上:正确的指挥和灵活的战略战术灵活的战略战术文章内容理解文章内容理解46三、详略安排原因战前论战战前论战(详写)从战克敌从战克敌(略写)战后论战战后论战(详写) 有利于展现曹刿形象,有利于展现曹刿形象,突出文章中心。突出文章中心。文章内容理解文章内容理解47文章内容理解文章内容理解四、人物形象分析 以国事为重,深谋以国事为重,深谋远虑,有卓越的军事才能。远虑,有卓越的军事才能。 政治上平庸,不懂政治上平庸

28、,不懂军事,但善于纳谏,能用贤军事,但善于纳谏,能用贤。写作手法:写作手法:对比对比 衬托衬托曹刿:曹刿:庄公:庄公:48文章内容理解文章内容理解五、本文语言特色:精练将鼓、将驰将鼓、将驰 庄公:急躁冒进、急功近利庄公:急躁冒进、急功近利 请见请见 国难当头,挺身而出国难当头,挺身而出 曹刿:曹刿: 未可、可矣未可、可矣 从容镇定、胸有成竹从容镇定、胸有成竹49与与“小大小大之之狱狱”中中“之之”的用法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相同的一项是: A A、肉食者谋、肉食者谋之之 B B、忠、忠之之属也属也 C C、公与、公与之之乘乘 D D、公将鼓、公将鼓之之50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

29、是: A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此句应读出此句应读出“反对反对”的语气。的语气。B B、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此句应读出此句应读出“肯定肯定”的语气。的语气。C C、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此句应读出此句应读出“抒情抒情”的语气。的语气。D D、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此句应读出此句应读出“感叹感叹”的语气。的语气。51下面句子跟现代汉语习惯下面句子跟现代汉语习惯一致的一项是:一致的一项是: A A、何以战?、何以战? B B、可以一战。、可以一战。 C C、夫战,勇气也。、夫战,勇气也。D D、吾视其

30、辙乱,望其、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旗靡,故逐之。52补充下列省略句的省略内容补充下列省略句的省略内容1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2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一鼓作气,再一鼓作气,再鼓鼓而而气气衰,衰,三三鼓鼓而而气气竭。竭。 忠之属也,可以忠之属也,可以之(这之(这个条件)个条件)一战。一战。53请用原文填空请用原文填空1 1、曹刿、曹刿“请见请见”的原因是:的原因是:2 2、曹刿认为、曹刿认为“可以一战可以一战”的条件是:的条件是:3 3、曹刿认为、曹刿认为反攻反攻的最佳时机是的最佳时机是 之时,之时,追击追击的最佳时机是的最

31、佳时机是 之时。之时。4 4、曹刿、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后才同意后才同意追击的理由是:追击的理由是: 5 5、由本文引申出的一个成语是:、由本文引申出的一个成语是: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彼竭我盈彼竭我盈(齐人三鼓)(齐人三鼓)辙乱旗靡辙乱旗靡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一鼓作气一鼓作气54研读课文,把握曹刿战略、研读课文,把握曹刿战略、战术思想战术思想1.鲁庄公认为战前需作哪几方面的准备?曹刿是如何进行评价的?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3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借小惠赢得借小惠赢得近臣的拥护近臣的拥护 借小信赢得借小信赢得神灵的保护神灵的保护 取信于民取信于民 作战的先决条件作战的先决条件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552、本文作者的观点与哪篇、本文作者的观点与哪篇文章的观点有相似之处?文章的观点有相似之处?取信于民取信于民人和人和56读了这则短文,鲁国获胜给你启示最深的一读了这则短文,鲁国获胜给你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呢?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点是什么呢?请

33、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法。拓展延伸拓展延伸*鲁国获胜的主要启示有:鲁国获胜的主要启示有:(1)获胜的根本是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获胜的根本是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2)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3)统治者应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统治者应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结合文章任选一个角度,联系实际谈出看法,(结合文章任选一个角度,联系实际谈出看法,言之成理即可)言之成理即可)57 古人记叙这场战争,用古人记叙这场战争,用“齐鲁长齐鲁长勺之战勺之战”为题,而后人却改用为题,而后人却改用“曹刿曹刿论战论战”为题,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改动为题,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改动? 全篇以曹刿的全篇以曹刿的言行言行为主组织为主组织记事材料,而记事的中心又处落记事材料,而记事的中心又处落在曹刿的在曹刿的 “论论” “谋谋” 上。上。三、探究三、探究585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