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全能性实用课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胞全能性实用课资(9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二章 细胞全能性与形态发生第一节 细胞全能性及其表达第二节 器官发生第三节 体细胞胚胎发生1上课教育第一节 细胞全能性及其表达细胞全能性概述细胞全能性概述细胞脱分化细胞脱分化细胞再分化细胞再分化2上课教育细胞的全能性细胞的全能性- 一个细胞所具有的产生完整生物个体的固有能力。 细胞全能性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细胞全能性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 不是所有基因型的所有细胞在任何条件下都具有良好的培养反应; 即使对于植物细胞而言,细胞全能性也并不意味着任何细胞均可以直接产生植物个体; 动、植物细胞全能性的表现程度存在明显的差异。一. 细胞全能性概述3上课教育植物细胞按照分裂能力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始终保
2、持分裂能力,从一个周期进入另一个周期的周期细胞。如茎尖、根尖及形成层细胞; 第二类是永久失去分裂能力的细胞,为终端分化细胞。如筛管、导管、气孔保卫细胞等特化细胞; 第三类是在通常情况下不分裂,但在受到外界刺激后可重新启动分裂的Go细胞。表皮细胞及各种薄壁细胞。4上课教育一个植物细胞向分生状态回复过程所能进行的程度,取决于它在自然部位上所处位置和生理状态。 (引自Gautheret,1966)5上课教育植物细胞全能性表现根据细胞类型不同从强到弱: 营养生长中心 形成层 薄壁细胞 厚壁细胞(木质化细胞) 特化细胞(筛管、导管细胞); 根据细胞所处的组织不同从强到弱为: 顶端分生组织 居间分生组织
3、侧生分生组织 薄壁组织(基本组织) 厚角组织 输导组织 厚壁组织。 6上课教育细胞全能性脱分化脱分化再分化再分化细胞分裂细胞分裂个体再生个体再生细胞全能性的表达是通过细胞脱分化和再分化实现的,在大多数情况下,脱分化是细胞全能性表达的前体,再分化是细胞全能性表达的最终体现。7上课教育二. 细 胞 脱 分 化细胞生理与结构变化细胞生理与结构变化细胞脱分化调控机理细胞脱分化调控机理细胞分裂与愈伤组织形成细胞分裂与愈伤组织形成8上课教育培养条件下使一个已分化的细胞回复到原始无分化状态或分生细胞状态的过程就是细胞脱分化(dedifferentiation)。 离体培养下,脱分化过程发生在第一次有丝分裂之
4、前.静止细胞启动分裂是分化细胞成功脱分化的重要标志。 细胞脱分化过程中生理和结构变化细胞脱分化过程中生理和结构变化9上课教育薄壁细胞: 细胞核较小,核位于细胞边缘,细胞中央有大的液泡,细胞体内核糖体密度较低,多聚核糖体数目较少,质体为分化程度较高的叶绿体、杂色体、白色体和淀粉体。 脱分化细胞: 细胞质显著变浓,大液泡消失,核体积增加并逐渐移位至细胞中央,细胞器增加。在这些变化中,液泡蛋白体的出现和质体转变为原质体被认为是细胞脱分化的重要特征。 10上课教育细胞脱分化的调控机理 细胞周期对脱分化的调控细胞周期对脱分化的调控 激素诱导表达基因与细胞脱分化激素诱导表达基因与细胞脱分化PSKPSK的发
5、现及其对细胞脱分化的影响的发现及其对细胞脱分化的影响细胞脱分化与染色体解凝聚细胞脱分化与染色体解凝聚环境因素的作用环境因素的作用11上课教育1.1.损伤作用损伤作用-损伤细胞产生的自溶物质可能对损伤细胞产生的自溶物质可能对脱分化的早期诱导起作用。脱分化的早期诱导起作用。2 2光线光线-影响外植体最初的分裂影响外植体最初的分裂3.3.氧氧-有利于脱分化有利于脱分化12上课教育细胞脱分化调控的实质即是G0期细胞回复到分裂周期的调控过程 G1 “限制点” G0期缺少外界生长信号或某些必需的营养成分细胞周期蛋白(cyclin)和依赖周期蛋白激酶(CDK13上课教育2001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获得
6、者,美国科学家Hartwell与英国科学家Hunt和Nurse的工作揭开了这一过程的调控机制。 细胞周期蛋白(cyclin)和依赖周期蛋白激酶(CDK cyclin-dependent kinase)是两类主要的调控分子。细胞周期运行的动力主要来自CDK,其活性则主要通过cyclin调节和依赖周期蛋白抑制子(CKI cyclin-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的负调节。 14上课教育植物激素是离体培养中所必需的条件,因此与植物激素相关的基因表达被认为是启动细胞脱分化的关键。 Takahashi等(1989)从一个叶肉原生质体cDNA文库中分离到一个2,4-D诱导表达的基
7、因,命名为par。par基因在细胞从G0期转入S期的早期启动中具有功能性作用。 Kyo等克隆了一组花粉富含硫蛋白(pollen-abundant phosphoproteins)基因NtEPa,NtEPb,NtEPc。其中NtEPc的表达与花粉细胞脱分化转变为胚性细胞高度偶联,认为该基因参与花粉细胞培养中细胞脱分化的过程但不参与细胞进入分裂周期后的调控过程。 15上课教育不同植物愈伤组织诱导对激素的需求不同,一般分为四不同植物愈伤组织诱导对激素的需求不同,一般分为四类:类:需生长素的需生长素的-菊芋的休眠块茎菊芋的休眠块茎需细胞分裂素的需细胞分裂素的-白芜菁的根白芜菁的根需生长素、细胞分裂素需
8、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烟草的髓、胡萝卜根、马铃烟草的髓、胡萝卜根、马铃薯块茎薯块茎需复杂天然提取物需复杂天然提取物-范围较广。范围较广。16上课教育MatsubayashiMatsubayashi和和SakagamiSakagami(19961996)在石刁柏叶肉细胞低)在石刁柏叶肉细胞低密度悬浮培养系统中,首次分离到密度悬浮培养系统中,首次分离到2 2个促分裂肽个促分裂肽phytosulfokine-phytosulfokine-和和(PSK, PSK)(PSK, PSK),检测分析发检测分析发现,在同时有现,在同时有NAANAA和和BABA存在的条件下,第一次细胞分裂存在的条件下,第一次细胞
9、分裂发生在培养发生在培养9696小时,而培养小时,而培养4848小时即可检测到小时即可检测到PSKPSK, 在培养基没有在培养基没有NAANAA和和BABA的培养细胞中,检测不到的培养细胞中,检测不到PSKPSK的的存在,同时细胞也停留在存在,同时细胞也停留在G0/G1G0/G1期而不能启动分裂,期而不能启动分裂,由由此推测,此推测,PSKPSK可能介导了与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密切可能介导了与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密切相关的信号传导途径相关的信号传导途径 17上课教育烟草叶肉细胞脱分化过程中染色体有2次解凝聚过程。 第一次解凝聚发生在细胞壁酶解过程中 第二次解凝聚发生在原生质体在含有生长素和细胞分裂
10、素的培养基中诱导培养36小时 第二次解凝聚对于细胞进入S期是十分重要的,发生二次解凝聚的细胞在培养72小时后即进入S期,在不含植物激素的培养基中细胞,染色体不发生第二次解凝聚,以后迅速死亡。 第一次染色体解凝聚是细胞脱分化的转换过程,通过此过程细胞关闭分化状态,而第二次解凝聚则是有丝分裂周期衔接过程。 18上课教育细胞脱分化与愈伤组织形成细胞脱分化是细胞状态的改变,但成功的脱分化必然会导致细胞分裂, 对于单个细胞而言,分化细胞启动分裂显然是发生在细胞完全脱分化之后 19上课教育 脱分化与愈伤组织的形成在性质上是不能等同的,脱分化是细胞生理状态的改变,而形成愈伤组织是离体培养中的一个阶段。 尽管
11、细胞脱分化后进入细胞分裂的结果,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形成愈伤组织,但绝不是说所有的细胞脱分化的结果都必然形成愈伤组织,许多试验表明,有些外植体的细胞脱分化以后直接形成胚性细胞进而形成体细胞胚。20上课教育愈伤组织内的细胞并不是均一未分化的,即同一愈伤组织内的细胞之间其状态存在一定差异,特别是在组织器官培养时,往往出现部分细胞不完全脱分化的现象,从而使其很容易再分化再生植株,这对培养来说无疑是十分有利的。21上课教育从外植体到形成愈伤组织可分为三个阶段:从外植体到形成愈伤组织可分为三个阶段:诱导期诱导期-静止细胞准备分裂,其长短各植物不一。诱导静止细胞准备分裂,其长短各植物不一。诱导期需高生长素和低
12、细胞分裂素。期需高生长素和低细胞分裂素。分裂期(增殖期)分裂期(增殖期)-细胞不断分裂,可进行继代培养,细胞不断分裂,可进行继代培养,保持细胞分裂保持细胞分裂分化期分化期-出现次生生长,愈伤组织长期不继代培养,分出现次生生长,愈伤组织长期不继代培养,分化是不可避免的。化是不可避免的。22上课教育三. 细 胞 再 分 化 所谓细胞分化(Differentiation),是指导致细胞形成不同结构,引起功能改变或潜在发育方式改变的过程。 一个细胞在不同的发育阶段上可以有不同的形态和机能,这是在时间上的分化; 同一种细胞后代,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而可以有相异的形态和机能,这是在空间上的分化。23上课教育
13、从分化的遗传控制角度讲,细胞分化是各个处于不同时空条件下的细胞,基因表达与修饰差异的反应,所以,分化也可以说是相同基因型的细胞由于基因选择性表达所反应的各种不同的表现型。 在离体条件下,当细胞脱分化以后,无序生长的细胞及其愈伤组织要重新进入有序生长进而才能再生个体,因此,通常把离体培养下的这一过程称为再分化(redifferentiation)。 24上课教育细胞分化与细胞分化与基因组变化基因组变化TETE分化及分化及其调控其调控激素在细胞分激素在细胞分化中的作用化中的作用极性与细极性与细胞分化胞分化25上课教育染色体的反复复制 DNA的差异扩增 基因重排 基因表达产物及其调控与修饰是细胞分化
14、的本质所在。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细胞分化主要受基因在转录水平和转录后水平的调控,其中一些特异蛋白基因的表达调节在细胞分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细胞分化中的基因组变化26上课教育极性(polarity)是植物细胞分化中的一个基本现象。 所谓极性是指植物的器官、组织、甚至单个细胞在不同的轴向上存在的某种形态结构以及生理生化上的梯度差异。 在很多情况下,细胞的不均等分裂是是细胞极性建立的标志。 极性与细胞分化极性与细胞分化27上课教育Fucus合子细胞不均等分裂及其早期发育(引自Bouget等,1998)极性建立与质膜离子通道的不对称分布和细胞周质微管重排有关28上课教育通常把离体培养中TE(TE
15、tracheary elements)细胞的出现作为组织分化的标志 而极性的建立似乎又是维管发生的一个信号,极性建立后生长素按极性方向流动,导致TE细胞分化 由于TE细胞在分化过程中具有细胞壁加厚,原生质体自溶等容易观察的细胞特征,从而又为植物细胞分化研究提供了模式体系 TE的形成与细胞分化29上课教育百日草叶肉细胞向TE细胞分化的主要调控过程(引自Fukuda,1997)30上课教育由百日草叶肉细胞分化形成的由百日草叶肉细胞分化形成的TETE细胞(引自细胞(引自Motose, Motose, 20012001) 31上课教育百日草叶肉细胞向TE分化过程中的基因表达分析 (引自Demura等,
16、2002) 32上课教育激素是离体培养条件下调控细胞脱分化和再分化的主要因素,其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是两类主要的调控培养条件下细胞生长和分化的植物激素。此外,在有些试验中也显示,GA3、ABA、乙烯等也在细胞分化中起到一定调节作用。 激素对细胞分化的调控作用33上课教育 在离体条件下,如果用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处理的顺序不同,其作用也不一样。如果先用生长素处理,后用细胞分裂素处理,则有利于细胞分裂而不利于细胞分化;反之,则有利于细胞分化。如果两者同时处理,则可促使分化频率的提高。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在细胞分化中的协同调控作用。 34上课教育除了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外,赤霉酸(GA)、乙烯(EL)、脱
17、落酸(ABA)、油菜素内酯(BR ) 等植物激素在细胞分化中的作用也有报道。 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植物激素对细胞生长与分化的调控是一个复杂的级联调控过程,离体培养条件下,由于外植体细胞所处的生理状态不同以及内源激素水平的差异,试图寻找外源激素水平在分化中作用的共同模式可能是很困难的。 35上课教育细胞脱分化和再分化是离体培养过程中细胞全能性表现的基本过程,了解这一过程的调控机理,最终是为再生个体奠定基础。 生物个体形成是通过形态发生(morphogenesis)实现的,建立在离体培养基础上的形态发生称之为体细胞形态发生(somatic morphogenesis)。体细胞形态发生过程及其调控机
18、理是细胞工程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36上课教育 第二节 器官发生 植物的离体器官发生是指培养条件下的组织或细胞团(愈伤组织)分化形成不定根(adventitious roots)、不定芽(adventitious shoots)等器官的过程。 37上课教育器官发生方式器官发生方式器官发生过程器官发生过程起始材料起始材料对器官分化对器官分化的影响的影响激素对器官激素对器官分化的调控分化的调控光照对器官光照对器官分化的影响分化的影响器官分化的器官分化的基因调控基因调控38上课教育先芽后根先芽后根先根后芽先根后芽根芽同步根芽同步发生生器官发生方式一般而言,先芽后根,如先根则抑制芽形成。一般而言,先芽后
19、根,如先根则抑制芽形成。39上课教育经过愈伤组织的器官发生经过愈伤组织的器官发生不经过愈伤组织的器官发生不经过愈伤组织的器官发生器官发生过程40上课教育经过愈伤组织的器官发生过程愈伤组织形成愈伤组织形成 生长中心形成生长中心形成器官原基及器官形成器官原基及器官形成41上课教育愈愈伤组织形成形成42上课教育生生长中心形成,中心形成,具有具有单向极性,向极性,与胚状体不同与胚状体不同43上课教育芽形成芽形成44上课教育芽芽外外生生芽芽内内生生45上课教育不经过愈伤组织的器官发生在有些情况下,外植体不经过典型的愈伤组织即可形成器官原基,这一途径有两种情况: 一是外植体中已存在器官原基,进一步培养即形
20、成相应组织器官进而再生植株,如茎尖、根尖分生组织培养。 另一种情况是外植体某些部位的细胞在重新分裂后,直接形成分生细胞团,然后由分生细胞团形成器官原基。 这种不经过愈伤组织直接发生器官的途径在以品种繁殖为目的的离体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46上课教育a. 细 胞第 一 次平 周 分裂b.生长中 心形成c.原初分 生组织d.芽原基形成47上课教育外植体的类型母体植物的遗传基础起始材料对器官分化的影响48上课教育总体上说,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容易培养,在被子植物中又以茄科、秋海棠科、景天科、苦苣苔科以及十字花科植物培养成功的报道最多。通常情况下,自然繁殖以无性繁殖为主的植物在培养条件下也有较强的
21、器官分化的能力 同种植物不同品种(基因型)的培养效果具有较大差异已是不争的事实。 基因型对于培养反应的差异,器官分化能力的差异大于愈伤组织诱导的差异。 49上课教育外植体对诱导反应及其再生能力的影响体还现在生理状态上 来源于生长活跃或生长潜力大的组织、器官的细胞更有利于培养 对于多年生植物而言,以幼嫩组织为材料无论是诱导还是分化均较容易。 一、二年生无性繁殖植物的取材则可塑性较大,但仍以自然繁殖器官为外植体更易成功。 50上课教育外植体选取合理与否,不仅影响培养的难易,而且有时甚至影响分化的程度和器官类型。 花芽花芽营养芽,花芽养芽,花芽营养芽养芽TranThanhVan等等,197451上课
22、教育激素对器官发生的影响激素对器官发生的影响离体培养下的器官分化在大多数情况下是通过外源提供适宜的植物激素而实现的。在众多的植物激素中,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是2类主要的植物激素,在离体器官分化调控中占有主导地位。 GA3, PSK在器官分化中也具有一定调控作用。52上课教育生长素/细胞分裂素高 有利于根分化 生长素/细胞分裂素低 有利于芽分化 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必须协调使用才能再生正常个体(引自Pierik,1987)53上课教育离体培养中,外源激素在细胞内的吸收和代谢影响到激素的活性从而影响其培养效果。外源细胞分裂素被外植体吸收后,在细胞内被修饰和转化形成活化形式和钝化形式。一般认为,细胞分裂
23、素自由碱基形式是活性形式,而核苷形式为钝化形式。 通过细胞分裂素氧化酶对侧链的修饰可能是植物组织细胞中降低细胞分裂素活性的主要机制,在烟草细胞培养中使用二氢玉米素比使用玉米素更为有效,可能与二氢玉米素核糖苷不是细胞分裂素氧化酶的底物有关。54上课教育生长素进入细胞后,一部分以游离状态存在,另一部分则与氨基酸结合形成生长素氨基酸复合体。 与生长素结合的氨基酸主要为天门冬氨酸,也有谷氨酸。2,4-D、NAA、IAA是常用的3种生长素。Ribnicky等(1996)的研究显示,由于生长素种类不同,形成生长素氨基酸复合体的量具有显著差异,从而亦表现出作为外源生长素在培养效果上的差异。 55上课教育外源
24、生长素在胡萝卜上胚轴培养细胞中的总量和游离生长素含量外源生长素在胡萝卜上胚轴培养细胞中的总量和游离生长素含量* * 培养时间培养时间 外源生长素浓度外源生长素浓度生长素生长素游离形式游离形式(ng/gFWng/gFW)总浓度总浓度(ng/gFWng/gFW)1 1周周 2,4-D 2,4-D NAA NAA 2 2H H4 4IAAIAA23,247.43,9123,247.43,912.7 2.7 99.39.799.39.730.33.530.33.521,979.42,5221,979.42,526.36.31,776.750.11,776.750.17,557.0279.07,557.
25、0279.04 4周周 2,4-D 2,4-D NAA NAA 2 2H H4 4IAAIAA20,003.84,3620,003.84,365.95.964.817.564.817.53.41.43.41.433,119.43,8333,119.43,835.05.01,637.0509.81,637.0509.8763.5420.0763.5420.0*引自Ribnicky等1996。56上课教育光照是离体培养中比较复杂的调节因子,光照时间、强度以及光质对器官分化均有影响。光照对器官分化的影响57上课教育连续的光照有利于培养细胞维管组织的形成,而一定的昼夜光照周期则有利于极性建立和形态发生
26、。 培养条件下,光照的作用更大程度上是调节细胞的分化状态,而不是合成光合产物。 光照对器官发生的调节可能与调节培养物的内源激素平衡有关,光照还可能影响生长素的信号转导系统,调整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从而引起器官分化。 光质对器官分化的影响可能与光受体精确调节系统有关。 58上课教育基因基因调控控homebox细胞周期基因胞周期基因其它其它59上课教育Kn1(KNOTTED1)是从玉米中鉴定出的第一个植物homebox基因,Kn1-like homebox(knox)基因又可分为2组(classI和classII),classII knox在各种分化组织器官中均表达,而class I knox只在分
27、生组织中表达。在玉米和大麦离体培养中,大量不定芽生成的部位也检测到KN1基因的大量表达。在一些转Kn1相似基因地研究中表明,转基因植株能大量产生复合芽以及不定分生组织。 STM(SHOOTMERISTEMLESS)基因以及它们的直系同源(orthologues)基因均参与了茎尖分生组织的分化调控。 在转Homeobox相关基因的烟草植物中还检测分析到赤霉素含量减少和生长素含量上升的内源激素变化,这也暗示,Homeobox基因可能通过一些调节因子(如激素)介导调控器官分化。 60上课教育植物编码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基因cdc2在离体培养中,调节细胞进入分裂状态的过程起着关键性作用,在玉米和大麦离体
28、培养中,cdc2的表达高峰发生在不定芽形成的过程中,在培养初期的表达量较少,同时,该基因的表达部位处于分生组织的外层细胞,因此认为,cdc2基因对分生组织的形成和维持分生组织状态均有重要作用。 61上课教育BannoBanno等(等(20012001)从拟南)从拟南芥根培养再生芽的体系芥根培养再生芽的体系中克隆了一个增强芽再中克隆了一个增强芽再生能力的基因生能力的基因ESR1ESR1,将,将该基因与该基因与35S35S启动子连接启动子连接转化拟南芥,在有细胞转化拟南芥,在有细胞分裂素存在的情况下转分裂素存在的情况下转基因外植体可以显著提基因外植体可以显著提高不定芽的分化率。而高不定芽的分化率。
29、而生长素不能诱导该基因生长素不能诱导该基因表达,同样也不能提高表达,同样也不能提高不定芽分化频率。不定芽分化频率。 62上课教育从烟草温度突变体中从烟草温度突变体中鉴定出鉴定出3 3个与离体器个与离体器官发生有关的基因官发生有关的基因SRD1SRD1、SRD2SRD2和和SRD3SRD3,当它们发生隐形突变当它们发生隐形突变时,在离体培养中表时,在离体培养中表现出器官发生在不同现出器官发生在不同时期受阻,时期受阻,3 3个基因个基因均定位于拟南芥均定位于拟南芥I I号号染色体上。染色体上。 (引自Cary等,2001)63上课教育64上课教育 第三节 体细胞胚胎发生离体培养下没有经过受精过程,
30、但经过了胚胎发育过程所形成的胚的类似物(不管培养的细胞是体细胞还是生殖细胞),统称为体细胞胚或胚状体。 65上课教育这一定义有以下几方面的界定:其一,体细胞胚是离体培养的产物,只限于离体培养范围使用,以区别于无融合生殖胚;其二,体细胞胚起源于非合子细胞,以区别于合子胚;其三,体细胞经过了胚胎发育过程,以区别与离体培中器官发生形成个体的途径。其四,胚状体最根本的特征是具有两极性,即在发育早期阶段能从相反的两个方向分化出茎端和根端,可一次再生完整的植株。而不定根和不定芽都是单极性的,必须先诱导芽再生根。66上课教育体细胞胚的形成体细胞胚的形成体细胞胚的发育与结构特点体细胞胚的发育与结构特点影响体细
31、胞胚发生的因素影响体细胞胚发生的因素体细胞胚发生的生化与分子基础体细胞胚发生的生化与分子基础67上课教育直直接接途途径径一. 体细胞胚的形成间接间接途径途径68上课教育体细胞胚从外植体上直接发生 1.诱导阶段段2.胚胎胚胎发育育阶段段(引自Chen等,1999)69上课教育经过愈伤组织的体细胞胚形成经过愈伤组织的体细胞胚形成经过悬浮细胞的体细胞胚形成经过悬浮细胞的体细胞胚形成间接发生70上课教育诱导愈愈伤组织形成形成愈愈伤组织胚性化胚性化球性胚形成球性胚形成子叶胚期子叶胚期(引自Lin等,2000)71上课教育愈愈伤组织胚性愈胚性愈伤组织悬浮培养的浮培养的胚性胚性细胞胞团球性胚形成球性胚形成成
32、成熟熟子子叶叶胚胚(引自Choi等,1997)72上课教育体细胞胚发育的细胞学特点体细胞胚发育的细胞学特点体细胞胚的结构特点体细胞胚的结构特点二. 体细胞胚的发育与结构特点73上课教育类似于植物合子胚的发育类似于植物合子胚的发育早期原胚早期原胚发生发生胚胎细胞胚胎细胞发生发生球形胚球形胚形成形成完整胚结完整胚结构形成构形成(引自Figueroa等,2002)74上课教育类似于动物胚胎早期的发育类似于动物胚胎早期的发育胚胚胎胎细胞胞发生生发育早期育早期2次均等分裂次均等分裂胚胚结构的构的形成形成(引自Fifueroa等,2002)75上课教育结 构 特 点与器官发生形成个体的途径相比,体细胞胚发
33、育再生植株有两个明显的特点: 一是体细胞胚具有双极性(doulble polarity); 二是体细胞胚形成后与母体的维管束系统连系较少,即出现所谓的生理隔离(physiological isolation)现象。76上课教育合子胚: 发育初期具有明显的胚柄,体细胞胚: 没有真正的胚柄,只有类似胚柄的结构。 合子胚: 子叶是相当规范体细胞胚: 子叶常不规范。体积明显小于合子胚, 合子胚在胚胎发育完全进入子叶期胚以后,经过一系列的物质积累和脱水就进入休眠,体细胞胚没有明显的脱水干燥过程,在心形期以后的各个阶段均可直接形成植株。 77上课教育三. 影响体细胞胚发生的因素 激素的调控作用激素的调控作
34、用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的影响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的影响基因型的影响基因型的影响78上课教育2,4-D是应用最为广泛的生长素。2,4-D的应用有着规律性的变化,首先是在较高浓度下诱导胚性细胞的形成,然后在降低2,4-D的浓度下产生早期胚胎,一般在球形胚形成后,除去生长素有利于体细胞胚的继续发育。 现有研究证明,在球形胚期形成的生长素极性运输对于体细胞胚的进一步发育尤为重要,如果球形胚阻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或改变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方向,均会影响体细胞胚的正常发育。激素的调控作用79上课教育细胞分裂素对体细胞胚发育的影响研究报道较少,但几乎所有的有关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培养基配方中,均有细胞分裂素的配合使用。细胞分
35、裂素在促进细胞分裂,维持细胞活跃生长中具有重要生理功能,而完成体细胞胚胎发育细胞分裂是基本前体,当胚胎结构建立后,细胞分裂素对于维持分生组织正常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80上课教育培养基中的氮源亦会显著影响离体条件下的胚胎发生,体细胞胚的产生要求培养基中含有一定浓度的还原态氮。 Vesco和Guerra在Feijoa植物体细胞胚诱导的试验也证明,培养基氮源影响体细胞胚的发生频率。在NH4+和NO3-(15:34)的培养基中,每个外植体的体细胞胚可达10个以上,而培养基只有NH4+或NO3-时,体细胞胚发生频率很低。 一些氨基酸可以代替还原态氮的作用,上述Feijoa植物的体细胞胚培养体系,在只含N
36、O3-的培养基中,如果加入4mM的甘氨酸,可以显著提高体细胞胚的发生频率。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的影响81上课教育一些体细胞胚规模生产模式的试验还发现,球形胚形成后,如果降低培养基无机盐浓度,可以显著促进体细胞胚的进一步发育。 Choi等(2002)在西伯利亚人参(E.senticosus)培养中证明,在体细胞胚培养后期,降低培养基无机盐浓度,可显著提高体细胞胚的成苗率。 在一些试验中还发现,体细胞胚发育后期降低蔗糖浓度,也有利于胚的继续发育和提高体细胞胚的成苗率。 82上课教育Lee等(2001)在改进胡萝卜体细胞胚生产程序的试验中,将胚性愈伤组织转入减少浓度的MS培养基中诱导体细胞胚,结果显示
37、,当胚性愈伤组织形成后,在只含1/2MS无机盐浓度的培养基中,体细胞胚形成可以比在MS培养基中高34倍。83上课教育Choi等(2002)在西伯利亚人参(E.senticosus)培养中也证明,在体细胞胚培养后期,降低培养基无机盐浓度,可显著提高体细胞胚的成苗率。84上课教育马铃薯不同基因型体细胞胚形成能力比较 (引自Seabrook和Douglass,2001) 基因型的影响85上课教育内源激素内源激素调控基因调控基因特异蛋白特异蛋白四. 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生化与分子基础86上课教育外源生长素的对体细胞胚产生和发育的调控是通过调节内源激素的合成、代谢、极性运输和平衡而起作用的。 Ribnick
38、y等在胡萝卜上胚轴培养中证明,体细胞胚形成初期细胞内具有较高浓度的游离态生长素,外源2,4-D和NAA比IAA诱导体细胞胚效果好,体细胞胚诱导初期,细胞内高浓度的游离生长素是必要条件,直接添加外源IAA对其合成有反馈抑制,从而也影响体细胞胚的形成,而2,4-D对IAA的合成不存在反馈抑制,其结果也提高了体细胞胚的发生频率。 水稻胚性细胞的诱导也证明,高浓度的2,4-D引诱导细胞内IAA含量升高,当加入外源IAA或阻止细胞内IAA渗出而提高细胞内IAA含量时,均可促进胚性愈伤组织形成。 87上课教育胡萝卜胚发育过程中内源胡萝卜胚发育过程中内源IAAIAA的变化的变化发育时期 胚大小 (m) IA
39、A浓度(ng/g FW) 自由态 结合肽 总含量 受精前子房 受精前子房 受精后子房 受精后子房 球形胚晚期/心形胚早期 鱼雷形胚早期 鱼雷形胚晚期75-125 75-125 125-225 400-500 900-1100154 28560869504522060696245274225742419625634986595106348274903440824386796292227241319904835594582156746395504126848392823289(引自Ribnichy等2002)88上课教育生长素不仅影响体细胞胚的早期发生,同时也影响体细胞胚的后期发育。生长素对体细胞
40、胚后期发育的影响是通过极性运输实现的。 在合子胚的发育中,这种极性运输严重影响胚形态的建立。Liu等(1993)利用拟南芥幼胚培养体系,揭示了生长素极性运输由球形胚期得轴向对称转向心形胚期的两侧对称的过程,如果这一过程受阻,则导致子叶异常发育成筒状子叶,而不是正常的2个子叶。 在生长素极性运输突变体pin1中证实了上述结果,已克隆的pin同源基因研究显示,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及其对胚胎发育的调控,是一系列胚胎发育相关基因有序表达到结果。 89上课教育有关体细胞胚形成中蛋白质含量和组分的变化,尽管不同研究在绝对含量上不尽相同,但总体趋势均表现出体细胞胚形成过程中水溶性蛋白明显增加。 李中奎等(199
41、3)比较水稻胚性与非胚性愈伤组织的蛋白质含量变化显示,两种愈伤组织蛋白质含量的差异主要表现为胚性愈伤组织的水溶性和盐溶性蛋白高于非胚性愈伤组织,而醇溶性蛋白则低于非胚性愈伤组织 。特异蛋白特异蛋白90上课教育阿拉伯半乳糖蛋白(AGPs)是植物中广泛存在的糖蛋白,大多数AGPs存在有Ala-Hyp重复序列或类似重复序列,暗示AGPs可能作为调控蛋白调控某些基因的转录。 在细胞中,AGPs主要分布在细胞壁和质膜上,利用一系列单克隆抗体已鉴定出一些与特殊发育相关和特殊组织相关的AGPs,其中与单克隆抗体JIM8抗体结合的AGPs在油菜中主要存在性细胞中、胚胎发育早期的胚柄中。 在胡萝卜体细胞胚发育中
42、,这种抗体检测的AGPs存在于胚性细胞和早期体细胞胚中,在非胚性细胞中没有AGPs,如果在一些非胚性悬浮细胞系中加入这类AGPs,则可使其恢复胚胎发生能力,显示AGPs在植物体细胞胚发生过程中起到了调控作用。 特异蛋白91上课教育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某些病程相关蛋白可能也与体细胞胚的形成有关。 van Hengel(1998)在胡萝卜悬浮培养细胞衍生的原生质体培养诱导体细胞胚过程中,随着体细胞胚的形成在培养基中检测到几丁酯酶(chitinases)和AGPs的积累; Dubois等(1991)在菊芋的体细胞胚诱导中发现,-1,3-葡聚糖酶(-1,3-glucanases)与愈伤葡聚糖降解有关,推
43、测该酶可能与体细胞胚形成有关。 Helleboid等(2000)在菊芋悬浮细胞培养中比较了胚性和非胚性细胞蛋白质组分差异,结果显示,胚性细胞中3种不同组分(38kD、32kD、25kD)的蛋白质显著高于非胚性细胞。进一步分析显示,这些组分的蛋白质主要是-1,3-葡聚糖酶、几丁酯酶和渗透相似蛋白(osmotin-like protein)。 特异蛋白92上课教育胡胡萝卜体卜体细胞胚形成相关的部分基因胞胚形成相关的部分基因基因表达产物表达时期资料来源DC8DC59DC3EMB-1ECP31ECP40EP2EP3DC2.1DC7.1DC9.1EF1-aCEM1Gea14Gea31Gea41LEA(G
44、rp3)OleosinLEA(Grp3)LEA(Grp1)LEA(Grp4)LEA(Grp2)LipidtransferChintinasePro-richproteinGly-richproteinGly-richproteinElongationfactorEF1-aLipidtransferPR-proteinHeat-shock心形胚心形胚原胚、球形胚、心形胚球形胚、心形胚原胚原胚原胚原胚球形胚、心形胚、鱼雷胚球形胚、心形胚胚性细胞、原胚球形胚原胚、球形胚、心形胚、鱼雷胚胚性细胞、球形胚、心形胚胚性细胞、球形胚、心形胚、鱼雷胚、小植株球形胚、心形胚Borrkird等,1986;Fran
45、z等,1989;Halzopoulos等,1990Choi等,1987;Hatzopoulos等,1990Wilde等,1988;Vivekananda等,1992Ulrich等,1990;Wurtele等,1993Kiyosue等,1992,1993DeVries等,1988;Sterk等,1991DeJong等,1992Aleith和Richter,1990Apuya和Zimmerman,1992Kawahara等,1992Liu等,1996调控基因93上课教育从已鉴定的基因表达时序分析,可分为3类: 第一类是涉及到胚性细胞转变和体细胞胚早期形态建立的基因,如ECP31、ECP40、EP2、EP3、DC9.1、EF1-a等,这类基因对体细胞胚的早期发育极为重要,一些突变体分析显示,当这些基因突变时,则体细胞胚不能正常形成。 第二类是体细胞胚胎的整个发生和发育过程中始终表达到基因,有的甚至持续到再生植株,如Gea31。 第三类就是与体细胞胚发育过程有关的基因,如DC8、DC59、DC3、EMB-1、DC2.1、DC7.1、Gea41等,在此类基因中,不同基因在胚胎发育的不同时期其表达强度和表达顺序亦有差异,如EMB-1、Gea41和DC7.1只在球形胚至心形胚期间表达,而DC8和DC59只在心形胚期间表达 。 调控基因94上课教育95上课教育